1980年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上海柴油机厂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
密切党群关系 促进安定团结
本报讯 记者章世鸿报道:上海柴油机厂党委建立“群众来访接待日”制度,对于改进领导作风,密切党群关系,起了良好作用。由于许多问题在基层得到妥善解决,全厂形成安定团结的局面。
这个厂的接待日制度,是在指定的时间,由党委领导干部轮流到群众接待室值班,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回答和处理群众提出的要求。从去年三月一日建立这个制度,到今年一月三日止,厂党委领导人一共接待来访群众四百七十八人次。为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他们采取的做法是:耐心听,认真记,宣传政策,坚持原则,区别对待,妥善解决。
凡合理的要求,能马上办理的,就立即办理。对文化大革命中造成的冤假错案,都认真复查,落实政策。对群众的生活疾苦,尽可能地加以解决。如有一个老工人,过去因工负伤被错作退职处理,几年来,他多次申诉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次党委领导成员听了他谈的情况,十分重视,经同有关部门联系,按照党的政策妥善解决了他的问题。
有的要求是合理的,但涉及面广,一时解决不了,就耐心解释,使群众顾全大局向前看。如不少群众要求改善居住条件,厂里也正在努力设法解决,但短时间内解决不了全部问题。讲清情况以后,群众也能体谅国家的困难。
对由于不明政策而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的职工,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做好思想工作。个别人无理取闹,接待的干部便坚持原则,给予严肃批评。
这个厂有八千八百多名职工,过去不少群众很难见到厂级领导干部。现在,这些领导干部轮流值班,群众爱找谁谈就找谁,即使问题一时不能解决,同领导谈谈心也感到温暖,改善了党群关系。
由于厂党委积极做好来信来访工作,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厂内出现了安定团结的局面,为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创造了条件。


第1版()
专栏: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职工升级工作做得好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指挥部调动起绝大多数职工的积极性
据新华社大庆二月十五日电 本社记者陈坚发报道:大庆油田井下作业指挥部在职工升级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讨论升级时,职工们发扬风格互相谦让;宣布升级结果以后,绝大多数职工心情舒畅,出现了为四化争做贡献的动人局面。
国务院关于给占全国职工总数百分之四十的人升级的文件下发后,大庆井下作业指挥部党委作为大庆油田第一个开展职工升级工作的试点单位,自去年十月下旬展开职工升级工作后,就着手抓了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升级政策教育,组织职工学习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把这次职工升级的目的、意义、原则、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二是形势教育。通过对比粉碎
“四人帮”前后我们国家发生的变化、本单位的变化、个人实际收入的变化,使大家认识到只有生产发展了,职工生活才能改善,只有国家富强了,个人生活水平才能提高。三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风格教育。他们组织一些老工人、老干部大讲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大讲大庆石油会战时期的革命精神,大讲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教育大家讲风格,讲团结,不管能否升级,都要从全局出发为四化多做贡献。
大庆井下作业指挥部开展上述这三个方面教育,是紧密配合升级工作每一个阶段进行的。这个指挥部把升级工作大体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考核。他们把国务院规定的劳动态度、技术高低、贡献大小三条升级标准具体化,制订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考核标准,然后对每一个职工进行严格的考核。总的原则是干啥考啥,区别对待,严格要求,实事求是。第二阶段是开展民主评议。在民主评议时,要求每个职工对自己坚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总结个人优缺点,对别人表扬为主,真正做到比贡献大小,比技术高低,而不是比缺点大小,比错误多少。这个指挥部还明确规定,在民主评议过程中,不准串联结伙,不准请客送礼拉选票。领导在参加评议时只能引导大家讲真话,不划框框,不定调子,不带倾向。评议结束后,各级党组织对于有争议的对象不急于公布,而是通过职工大会、骨干会、党员大会反复酝酿,集中正确意见,最后三榜定案公布。
由于在整个升级工作中贯串了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比较顺利,出现了徒弟评师傅,师傅让徒弟,干部、工人互相让名额的好人好事。
井下作业指挥部这次开展职工升级工作前后约二个月,到去年年底前已全部结束,全指挥部有两千一百三十七名职工升了级。其中工人的升级面占百分之四十二点二,干部升级面占百分之三十八点八。从这项工作结束后的情况来看,虽然这次升级的面只有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但却把绝大多数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在这次职工升级工作推动下,这个指挥部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学文化学技术热潮。全指挥部在去年提前四十天完成了国家计划,今年一月份,又战胜大庆地区十年来少有的严寒,提前十八天完成了井下作业施工计划。


第1版()
专栏:

张榜招贤挑所长
去年十一月十二日,江西无线电厂贴出一张大红“招贤榜”,在职工中引起了轰动。为了利用工厂的设备能力,生产市场需要的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当时,厂里正在酝酿着成立民品设计所和建立民用产品生产线。让什么人来主持这项工作呢?厂党委作出了一项不平常的决定:张榜招贤、从群众中选拔人材。
“招贤榜”号召热心四化的同志为建立民用产品生产线提出具体方案。榜上写得明明白白:最佳方案的提出者将被任命为民品设计所和生产线的负责人。
三天以后,青年技术员叶荪泉交来了第一个方案。接着,又陆续收到六个方案。厂里邀请各部门的代表,专门举行了“答辩会”,对这些方案进行审查。经过认真的比较,大家认为叶荪泉的方案对工厂的历史、现状和条件分析透彻,提出的远近期设想和实施方案也有根有据,可以发挥工厂的技术特长。审查结果,他的方案被评为最佳方案。厂长兼党委副书记刘敏学提出让小叶担任民品设计所的所长。
党委开会讨论这件事,有人提出,叶荪泉资历浅,又不是党员,就是让他干,也该先当副职过渡一下,所长还是厂长兼任好。刘敏学听了摇摇头说:“如果按过去的办法使用干部,所长的位子是排不到小叶身上,我们现在是张榜招贤,小叶提出的是最佳方案,所长就该让他当。”
听到这个消息,职工们奔走相告,都说厂党委解放思想,讲话算数!小叶当了所长后,党委让他自己挑选副手和管理干部,使他深受感动。他一上任,就积极地进行调查研究。去年年底,叶荪泉和他的伙伴们按照“招贤榜”上提出的“高效率、高质量”生产民用产品的要求,改造了原有的电唱机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去年只生产了三千部电唱机,现在,它的生产能力已猛增到年产十万部。
新华社记者 李安定


第1版()
专栏:

团结一致搞四化建设
余杭县委新老干部互学互帮
据新华社杭州二月十九日电 新华社记者吴克强报道:中共浙江省余杭县委的新老干部,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团结一致地搞四化建设,推动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各项工作迅速发展。
余杭县委现有常委十三人,其中六人是粉碎“四人帮”以后陆续从基层和机关中选拔上来的中青年干部。县委中的老干部言传身带,积极支持这些新干部的工作,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领导工作能力。新提拔的县委常委李小花,原来是公社党委副书记。提拔前,县委书记曹征南就经常同她一起下乡检查工作,调查研究,帮助她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县委其他老干部也热情帮助李小花搞好工作。
在余杭县委中,老干部关怀爱护新干部,新干部也尊重支持老干部,虚心向老干部学习。县委副书记赵宏范也是新提拔上来的领导干部。从去年开始,他主管落实政策工作。在工作中,他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向过去分管过这方面工作的老同志求教。他每次主持批审案件,都要请这些老同志参加,下去检查落实政策的工作,也有意识地和老同志同行,细心观察他们怎样处理问题、掌握政策。通过向老干部学习,他很快就熟悉了情况,提高了这方面的工作水平,大家反映很好。
余杭县委的新老干部,还注意遵守党的纪律,贯彻民主集中制。他们有话摆在桌面上,不在背后搞小动作;凡是重大问题,都由常委集体讨论,一旦作出决定,就齐心协力坚决去办;碰到困难的工作,大家争着去做;工作中出了问题,大家共同承担责任,不互相指责。


第1版()
专栏:

三次搬家没出棚
——记共产党员宋云安和群众同甘共苦的事迹
山东五莲县自行车链条厂职工中流传着厂党支部书记宋云安三次搬家没出棚的故事。
链条厂是个新厂,宋云安是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从部队转业下来的干部。老宋刚来时,全厂只有三十来间宿舍,多数工人在厂外找房住。厂里同志考虑老宋是厂领导,又是个老同志,打算给他腾出一间房子,但老宋不让。他说:“我单身一人,两个箱子的家当,那儿不能凑合?”他借了附近五金厂的一间防震棚住下。
老宋从住处到链条厂,要越过一道沟,翻过两个坡。他在厂里忙了一天,常常到晚上十点多钟才回去。有一次,风雪交加,天黑路滑,老宋不小心摔倒在地,滚到沟里跌伤了。这件事,被团干部魏延春知道了,他找宋云安商量,准备组织青年搞义务劳动,把这条路修一修,但老宋不同意。他说:“这条小路很少有人走,怎么能单为我修路呢!”他瞅准了厂里一间施工棚,决定搬到施工棚住。施工棚虽然低矮简陋,风一吹棚顶上哗哗往下落土。但老宋住进以后,一早一晚工人们出出进进,都愿意来这里和老宋聊聊心里话。夜里车间有什么事,随时可以把老宋叫起来。因此,老宋身居工棚,心里格外舒坦。
去年九月,厂里新盖了九十间宿舍,工人们都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居。他们想这回老宋该搬家了吧?但出人意料,他又搬到工人们倒出来的防震棚里去住了。原来厂里研究决定,这次要分给老宋两间新房。但老宋心里有本帐:新宿舍单身职工三人一间,双职工一家住两间,余下两间分给两位刚结婚的青年女工,她们的爱人虽不在本厂,但常来常往没房子,不方便。就这样宋云安把这两间又让给工人了。
新华社通讯员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爱”这个字眼,在报刊上消逝久矣。最近看到,南京的特级教师斯霞同志进行“母爱教育”,解放军某部的优秀指导员胡绪清同志用“感情带兵”,爱的暖流又奔涌起来了。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托尔斯泰则谓:“爱是生命”。这话不无道理。当然,我们所说的爱,不只是母爱,更包括同志爱、阶级爱。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指导员、一个党的工作者,有了这种爱,才能有高度的责任感,细心体察掌握人们的思想脉搏;有了这种爱,才能亲近群众,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群众才愿意把心掏给你,有话对你倾诉,有事向你反映,你说话人家才爱听。这要比板着面孔讲一大堆道理,或是空喊几句口号管用多了。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怎样才能做好,这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冠英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引导和训导
记得有位老干部在给青年的一封信中说到:“教育青年的办法,不是压,不是抓,应该是引导两个字”。这话对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来说,非常重要。
引导,就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这比其他办法能更好地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引导得当,就会使教育帮助的对象受到真理和正义的感召,迷途知返,分清是非,弃旧图新。反之,严形厉色,一味地批评指责,也就是训斥人家,未必会有什么好效果。话剧《救救她》里的李晓霞,她爸爸也曾打过、训斥过她,但并没有使她改过,倒是方老师的热情关怀和引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的威力如何,这也可见一斑。 小兵


第1版()
专栏:

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本报评论员
八十年代,我们能不能取得经济建设的决定性成就,进而在本世纪末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看我们能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政治上安定团结,经济建设才能节节发展。政治上动乱不安,四化就难以实现。这是举国上下积三十年之经验,特别是在经历了林彪、“四人帮”的十年浩劫,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以后得到的共同认识,是永远不应该忘怀的。
三年多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概而言之,就是结束了林彪、“四人帮”的动乱,由乱入治,开始了安定团结的新局面,开始了同心同德奔四化的新长征。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得来很不容易。回想林彪、“四人帮”猖獗的时候,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弄得人人自危,老少不安。现在,林彪、“四人帮”这个乱我中华的总祸根挖掉了,党中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重新回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则基础上来,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当我们进入八十年代时,工人能够做工,农民能够种地,战士能够练兵,学生能够上学,青年能够就业,国家的四化有了希望,人民的生活有了改善,这是多么令人欣喜,多么值得珍惜的大好局面啊!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国家已经没有不安定的因素了。居安思危。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仅仅是开始,或者说只是基本上有了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个局面现在还不巩固,还有来自不同方面的不安定因素。粉碎“四人帮”才三年,我们还来不及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得很周到、很完备。林彪、“四人帮”十年浩劫所留下的痈疽,也不是短时期内能够根治的。现在,“四人帮”组织上和思想上的残余还存在,派性分子还存在,还有新生的打砸抢分子,还有各种流氓集团,刑事犯罪分子,还有与外国势力和台湾特务机关联系进行地下活动的反革命分子,还有公然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还有破坏社会秩序的无政府主义分子和极端个人主义分子等等。这些都是不安定的因素。尽管这几种人的性质不同,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他们完全可以纠合在一起,成为一股破坏势力,可以造成不小的动乱和损失。对这种情况,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不能低估“四人帮”残余的能量,否则就要犯错误。
为了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的安定团结是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取得的。党的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今后再不需要也再不应该进行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再不需要也再不应该进行脱离四化、损害四化的政治运动了。这是长效的安定剂。沿着这条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国政治局面的安定团结才有保障,才能够长期持续下去。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继续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提高执行党的正确路线的自觉性,决不能再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再自己折腾自己。要坚决执行“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继续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各项经济政策和人的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安定团结的局面一定能巩固,一定能发展。
有人说:“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了,怎么还会有阶级斗争?”现在我们看到,这两方面都是客观事实。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了,这是客观事实;还有阶级斗争,这也是客观事实。忽视那一方面,都是错误的。目前我们同各种反革命分子、严重破坏分子、刑事犯罪分子和犯罪集团的斗争,虽然不都是阶级斗争,但是包含阶级斗争的成分。当然,我们必须坚决划清两类不同矛盾的界限。对于绝大多数破坏社会秩序的人,凡能教育的都要教育;不能教育或教育无效的时候,就应该对各种罪犯坚决采取法律措施。现在还有少数地方、少数同志对这些人手软,这是不能允许的。对林彪、“四人帮”的死党和骨干分子,更应该绳之以党纪国法,决不能让他们逍遥法外。对追随林彪、“四人帮”犯了严重政治错误的人,应该根据他们对错误的认识和悔改的表现,扩大教育面,缩小打击面;但是对其中那些至今并无悔改表现,思想上还坚持林彪、“四人帮”那一套,对党的三中全会的精神和各项政策就是顶着不办的人,一定要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养奸。容忍林彪、“四人帮”的残余,容忍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刑事犯罪分子,只能危害安定团结,危害现代化的大局,危害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人民对我们就不满意。
还有必要谈一谈安定团结和生动活泼的关系。生动活泼也来之不易,它是随着安定团结发展起来的。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这两者是统一的,从根本上说,它们没有矛盾。没有安定团结,到处动乱,就没有生动活泼;没有生动活泼,万马齐喑,也不可能安定团结。但是,现在有一些社会思潮,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中的思潮,例如去年“西单墙”的许多东西,能叫它生动活泼?他们的真实思想就是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当然,他们也并不了解资本主义的实际情况,不少人是误入歧途的,需要教育挽救。但是对这些东西总的倾向和真正目的是什么,一定要认识清楚,不要天真,不要以为让他们漫无限制地搞下去不会出乱子。少数人可以败坏我们的大事业。安定团结是大局。只有在不妨碍安定团结的条件下实现生动活泼,才能保证大家有秩序地前进。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已经证明,动乱不能前进,只能后退。有秩序才能前进。在我们目前的情况下,可以说,没有安定团结,就没有一切,包括民主、“双百”方针,包括生动活泼,统统谈不上。过去我们已经吃了十来年的苦头。再乱,人民吃不消,人民也不答应。我们有些同志在这个问题上思想有点乱,好象把我们吃过的苦头忘记了。这些年来,我们已经耽误了多少事情,现在再也耽误不起了。只有在社会主义安定团结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可能实现的一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要求。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不是又在“收”了?我们要问:什么时候我们说过可以容忍反革命分子和各种破坏分子的活动?什么时候我们说过可以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对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从来是态度鲜明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对于蓄意反对这四项基本原则、有罪恶活动的反革命分子和各种破坏分子,应该依法从严处理。我们严肃处理这样一批人,不但对绝大多数犯罪分子,对全党,全国人民也是一种教育。还有人说,三中全会是放,四项基本原则是收。这也是一种歪曲。四项基本原则首先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难道我们能够不坚持社会主义吗?不坚持社会主义,还有什么安定团结,还有什么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三中全会就要求安定团结,就要求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全国人民的最大利益。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方针,是要永远实行下去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双百”方针,是能促进安定团结、促进四化建设的,决不应该把它们对立起来。当然,如果以为发扬民主、实行“双百”方针就可以不顾安定团结的大局,这也是对民主和“双百”方针的误解和滥用。
巩固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根本措施,还是要依靠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同时也要依靠完备法制。经济搞好了,教育搞好了,法制完备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整个社会有秩序地前进。宣传、教育、理论、文艺部门的同志们,也要从各个方面来共同努力。这些方面的工作搞好了,可以在保障、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方面起非常大的作用。叶剑英同志在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的讲话中,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来做解放思想的促进派、安定团结的促进派、四个现代化的促进派。让我们肩负起这个历史的重任,用实际行动来促进安定团结,促进四化建设!


第1版()
专栏:

动员群众植树造林 千年荒山披上绿装
信阳百万亩杉木林青翠挺拔
据新华社郑州二月二十日电 新华社记者尹道夫报道:河南省信阳地区坚持开展以杉木林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建设,目前,全区栽植的一百万亩杉木林,青翠挺拔,郁郁苍苍,使千年沉睡的荒山披上了绿装。
信阳地区位于淮河南岸、大别山北麓,山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由于一九五八年刮“共产风”和文化大革命中极左路线的干扰,大片林木多次遭到浩劫,破坏了生态平衡。一九七三年全国林业会议后,信阳地区组织各县领导干部和社员到全国林业先进单位湖南桃源县参观学习,看到杉木林基地上杉树长得快,木质好,用途广,很受启发。但是这种适宜长江流域生长的树木,能否北移在淮河流域的大别山区栽植呢?经过调查,大家不仅发现信阳地区的山里生长着一些零星杉树,而且在大别山的主峰还有一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千五百多亩被称为“黑河杉海”的大杉园。事实否定了“南杉不能北移”的看法,广大群众向荒山进军,大搞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建设。
信阳地区植杉造林活动大规模开展后,县县社社自己采种育苗,保证了建设杉木林基地的需要。


第1版()
专栏:

华弹公社开镰收割小麦
位于亚热带地区的四川省宁南县华弹公社上游大队第三生产队的社员,正开镰收割小麦。这个队因地制宜安排生产,小麦亩产量由二百多斤增加到四百多斤。新华社记者 陈捷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