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林县六千户社员住进新居
河南省林县一年来有六千一百户社员喜气洋洋搬进了新居,全县盖房二万六千多间,比一九七五年增加一倍多。
林县人会盖房,巧工名匠历来多。过去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县里一度曾把发展生产和改善群众生活对立起来,提出过“粮食不过江,不准盖新房”的错误口号,对社员建房作了诸多限制。党的三中全会后,林县县委取消了限制农民盖房子的禁令。各级党委从有利生产和生活出发,对山、水、田、林、路、村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帮助社员分期分批建房。各级领导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持。县物资局、木材公司、水泥厂等有关单位,适当增加了民用建筑材料指标,千方百计多产、增购水泥、木材、玻璃等。任村、泽下、茶店等公社帮助社员盖房,充分利用山坡、非耕地、闲散地盖房,尽量不占好地。七峪、峰峪、王墓、牛岭山等大队,还帮助一部分社员解决了急需的木材。群众高兴地说:干部为社员多想一点,社员的后顾之忧就少一点,农业发展的步伐就快一点。
张运山


第2版()
专栏:

供销社帮助农民搞好副业
据《吉林日报》报道:入冬以来,梨树县各级供销社根据副业产品市场发生的变化,集中力量为产品找销路。他们组织推销队伍,到省、市、厂矿直接洽谈销售,很快改变了副业生产局面。秫秸帘子今年销售无门,供销人员就积极开辟其它门路,主动帮助造纸厂设立网点,方便收购,使秫秸的销量比计划增加了三千多吨。
县供销部门还把比较穷困的社队作为帮助的重点,发展副业生产。东卡篓大队土地瘠薄,当地的蒲草资源比较充足,供销部门派专人到这里来作编织技术指导,帮助生产各种蒲包、蒲垫、蒲片等,使大队收入两万多元。
磐石县供销合作部门采取了供销社与生产队签订合同的办法,使副业产品质量有了保证。对一些不便签订合同的产品,他们派技术人员到当地作指导,把产销矛盾解决在基层,把质量问题消灭在生产环节上。对一些大宗的、新增的、规格复杂的产品,采取请用户上门的办法,认真听取意见和要求。供销部门还主动到用户家查看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农民搞好副业生产。
《吉林日报》为此发表评论文章:要让一部分社队和农民先富裕起来,从农业本身来说,就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搞好多种经营。这就要求农村供销合作部门搭桥铺路,加强收购,扩大推销。目前,我们的农业生产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许多产品还不可能纳入计划,产品质量也没有一套科学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要靠商业部门去组织和指导生产。各级供销社在抓好冬春副业生产的同时,要做好自然资源的普查和研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主动帮助社队拟定发展经济作物和土特产品的长远规划。为了提高商品率,给农业现代化筹集更多的资金,还要根据供销的分工,层层抓好土副产品商品基地建设。我省有山区,有草原,有林区、牧区、农区,发展多种经营的生产门路很广。我们要把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采取长短结合的方法,建立面碱基地、水果基地、木耳基地、山葡萄基地、奶山羊基地、家兔家禽基地、养蜂基地、柞蚕桑蚕基地、蘑菇基地、黑白瓜子基地等等。
目前,全省农村社队正在为争取八十年代第一个丰收年而积极作准备,供销部门一定要当好后勤部,为夺取今年的农业大丰收作出新贡献。


第2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百货公司支持发展社队企业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海宁县百货公司采取包销、经销、订购、代销等多种购销形式,积极推销社队企业的产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困难。湖塘公社民胜大队电珠厂等企业,原料比较缺乏。县百货公司通过有关部门,从外地购到锌、铝、焊锡等原料,可供生产二百六十多万粒电珠。有的社队企业资金不足,在采购、贮备原料上有一定困难,县百货公司就用自己的资金采购进来,为社队企业贮备原料,陆续供应给工厂使用。
海宁县百货公司职工还积极当好社队企业的参谋,把市场变化、群众的反映和要求及时告诉他们,并提出改进产品的具体意见,促使社队企业的产品适销对路。一年来,海宁县百货公司共收购社队企业产品总额达三百二十万元,使社队企业获得利润三十多万元。
《黑龙江日报》为这条消息写了编后:海宁县百货公司可贵之点,在于他们热心为社队企业当好参谋。社队干部领导农业生产,种田养猪是内行,而对于做买卖,比如社队企业生产什么东西有销路,生产出来的东西应该销到哪里去,如何提高商品的竞争能力,等等,一般地说比不上商业职工。因此,商业职工要利用自己之所长,主动为社队企业出主意,当参谋,使社队企业的产品能够适销对路,确保产品质量。海宁县百货公司一年来帮助社队企业增加适销品种八十种,结果,产品销路不断扩大,为社队企业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我们要象海宁县百货公司职工那样,积极、主动地帮助社队企业,促进农村的经济繁荣。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政策的光辉在闪烁
——从两次到政和县看农村的可喜变化
去年十一月,当我坐着汽车第二次来福建省政和县的时候,不由而然地回忆起一九七六年第一次来政和的情形。
那时,我们在政和、松溪做临时工,向社员买米很困难。当地群众有余粮也不敢卖给我们。据说,卖米如被发现,就要受罚。当时,我不明白:我们家乡劳动力有剩余,来这里参加建设,用钱买粮食,怎么竟偷偷摸摸的呢?记得当时政和街道上、市场上,只有一点点很贵的菜,我们时常没菜吃。有一次,我们买了一点酒,没什么东西下酒,想买一点豆子,竟也买不到。可见当时这里的供应多紧张。
汽车在山路上奔驰,我结束了对往事的一幕幕回忆,心想:三年过去了,这次来政和,看见的将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一下车,虽然已经接近黄昏,但街道上还有很多猪肉没有卖完,集市上也有卖米的了,价格相当便宜,一元钱可以买到三斤多米,地瓜每斤只要三分钱,家家户户都有的卖。一到工地,第一餐的菜就是新鲜的冬豆煮肉片。我问炊事员,这里的豆子一斤多少钱?他告诉我:“五毛钱一斤。”触景生情,我不由地叫出声来:“真比过去的大米还便宜!”我又问一家:“你们一户分了多少斤豆子?”他笑着说:“生产队分的和我自留地种的,我一户就有八担冬豆。”我以为听错了,又问道:“是八十斤还是八百斤?”他大笑着说:“同志,是八百斤呀!”我接着说:“那可吃不完了!”他告诉我:“我们除了留足自己吃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卖给国家,收购价格提高了,我们也多得。”从人们一张张欢喜的笑脸中,我看到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光辉在闪烁。我虽远离家门,在这偏僻的异乡开公路,建茶园,但却真正感到了我们社会主义之家的温暖。
福建省惠安县 连子和


第2版()
专栏:

“真对了咱的心思”
山东省聊城县城镇公社付庄大队一百三十多户,只有一口吃水井。每天天不亮,井边就站满了打水的人。特别是农忙时,吃水更加紧张,去年大队从公益金中拿出一部分钱,建了一个水塔,使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社员们高兴地说:“这事办的可真对了咱的心思啦!”
军王屯大队离县城较远,社员很少有机会洗个热水澡。前年,地质部门在他们村外钻探,打过的废油井里流出了五十多度的温水。大队干部想:利用这温水给社员建个洗澡塘该有多好啊!于是先后盖起了九间房子,设立了男女浴池。去年,又安装了电灯,铺设了凉水管。有了洗澡塘,社员们可高兴了。
董玉钢


第2版()
专栏:丰收喜讯

丰收喜讯
浙江乌桕子
去年,浙江省乌桕子获得丰收,总产量超过四十万担,比一九七八年增产近三成。乌桕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树木,乌桕子可以榨油,是制蜡烛、肥皂和油漆的原料,桕饼可作肥料。
云南紫胶
云南省一九七九年收购紫胶六万一千多担,比历史上收购最多的一九七八年增长百分之零点八。云南的亚热带山林很适宜紫胶的放养。去年各主要产区扩大了放养面积。
化州柑橙
全国柑橙基地之一的广东省化州县,去年柑橙获得解放三十年来最大的丰收。化州柑橙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驰名国内外。化州县委正建立专门领导班子,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管理,争取今年更大丰收。
福安油茶
福建省福安县油茶籽产量达三百多万斤,比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九五七年还增产三十二万斤,可为国家提供食油一百三十多万斤。
菏泽芝麻
山东省菏泽地区去年芝麻收购任务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区已向国家交售芝麻六百六十一万多斤,完成省分配任务的百分之一百三十多。


第2版()
专栏:

“老延安”又来到了咱山区
——老干部薛宏福深入六盘山区蹲点调查的事迹
一九七八年下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薛宏福在六盘山区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蹲点调查。他走村串寨,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探讨山区建设大计;同社员一样住窑洞、睡土炕、吃麦面糊糊,和社员促膝交谈,口问手写,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一年多来,他就怎样改变六盘山区的落后面貌等问题,写了十五份调查报告,受到中央有关部门和自治区党委的重视,受到山区回、汉族人民的欢迎。
寻找病根治贫困
一九七八年六月,薛宏福从青海调到宁夏工作不久,为了取得领导工作的主动权,他就带着铺盖到六盘山下的固原县城阳公社白岔生产队“安家落户”了。一个自治区党委的书记把铺盖搬到社员家的窑洞里,成了山区人民的一大新闻。人们赞扬着,猜测着,议论着。为啥条件好的队他不去,偏偏跑到咱这穷山沟里?说不定又要搞什么政治运动了。于是,人们对他投下了怀疑的目光,敬而远之。
面对这种情况,这位一九三六年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延安”想得很深很远。他想起了自己在陕甘宁边区工作时,这里的老百姓节衣缩食支援前线,许多群众不惜生命掩护我党的干部和伤病员的动人情景和事迹,想到解放三十年了,象白岔这样社员平均口粮在三百斤以下的生产队,占固原地区生产队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八点九……。他越想心里越不安,决心通过解剖“麻雀”,要为穷队找病根、开药方。
清晨,他早起帮房东扫院子、到山沟里抬水;饭后,他走访社员群众,或到山梁、沟岔和田野里实地察看;夜晚,他坐在窑洞的土炕上同干部、群众促膝商谈建设山区的计划。在十九天里,他走访了三十多户社员家庭,几乎察看了生产队的所有山头和沟岔。他见这一带群众由于缺烧柴,许多人冒着严寒上山刮草皮,甚至有些户由于没有柴禾,每天只得吃一顿饭,便向自治区党委写了报告,有关部门及时拨出救济费,为群众解决烧煤问题。群众看他举止言谈没有一点官架子,心里有群众,都说:“‘老延安’又来到了咱山区!”
没多久,白岔生产队生产有了新的起色,劳动计酬上,过去“一拉平”的做法改变了,多劳者能多得了;生产方针上,不再搞单打一的抓粮食了,而是根据本地条件,在川台地上种粮,在沟岔、山坡上植树种草,实行了“三三制”(三分之一种粮,三分之一种草,三分之一造林);管理上,克服了“大呼隆”,以地定产、以产定工、超产奖励、减产受罚的生产责任制建立起来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高涨了。当年,这个队的粮食总产比前一年翻了一番多;去年在九个月持续大旱的情况下,粮食仍获得了好收成。目前,这个队集体和社员加起来,每人平均四亩林、二亩草,每户平均七只羊。干部群众都认为,党的好政策要有好干部贯彻,取得这些成绩是与这位“老延安”分不开的。
雪中送炭炭长燃
一九七八年八月,薛宏福从白岔生产队回到了彭阳区上,同区、社、大队、生产队的四级干部研究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措施。
会议在热烈地进行着,发言一个接着一个。有的主张加快山区建设步伐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有效措施在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要求国家加大投资,给予扶持。有的认为,眼下山区困难大,只有发展社队企业,开展多种经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农业发展才有出路……。在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情况下,大家很想听听薛宏福同志的意见。薛宏福把自己调查的情况向大家作了详细介绍,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这里急需雪中送炭,但要送长期生热之炭,要使集体和农民尽快休养生息。依我看,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五点:一、认真落实按劳分配政策,坚决纠正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二、鼓励和支持社员发展‘五养’(养牛、养兔、养鸡、养蜂、养大家畜)。三、给每个农户划一至二亩荒山荒坡地植树种草,以解决社员的‘五养’饲草和烧柴问题。四、牲畜饲养方法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对居住分散,不便饲养、使役的,可以改为按庄头就近小槽饲养或包养到户。五、社员口粮标准不足二百八十斤的,可以退回上交国库粮食;油品低于一斤者,可以免交油品任务。”会议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一些干部交口称赞这个确实是长期生热之炭,照这样干,山区兴旺发达并不难。
会后,薛宏福与彭阳区委书记徐文昭到各社、队检查落实情况时发现,不少社队没有按照那些办法做。原因究竟在哪里?通过和群众座谈、找干部询问,薛宏福了解到,过去这里不少社、队干部被当成“三自一包”的黑典型批判过,至今心有余悸。有的干部对他说:“方圆几十里,都在传说你在这一带搞资本主义,我们丢了乌纱帽不要紧,可不能连累你犯错误啊!”
为了解除干部的疑虑,薛宏福同徐文昭一社一队地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他们一方面同社、队干部一起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共同总结建国以来当地农业生产上出现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划清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另一方面,他们用城阳公社长城大队赵岭生产队的事例教育启发干部。这个只有二十三户人家的小队,社员家庭养起了十八头毛驴,不仅解决了社员的驮水、磨面问题,去年还为队里耕种了几百亩地。薛宏福对干部们说,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制订政策的依据。我们心里想的,应当是为党分忧,为群众解愁啊!
薛宏福的话,温暖着基层干部们的心,他的行动,解除了不少干部的疑虑。不久,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两个文件下达了,许多区、社、队干部进一步冲破了极左路线的思想枷锁,带领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使符合山区实际、顺乎民心的政策,在这个地区的广大农村得到贯彻落实。
深入基层传帮带
薛宏福在多年的工作中养成了一个老习惯,凡是自己能够亲自调查了解的事,就不靠听汇报、看材料。他常说,自己迈开双脚到群众中走一走,听一听,摸着石头过河心里踏实。
固原县彭阳区是个宜农、宜林、宜牧的好地方。五十年代这里是固原地区有名的粮仓、油盆、畜牧业基地。到了七十年代,这里变成了吃粮靠回销,花钱靠救济的穷地方。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前些年国家为这个地区购置了大量农业机械、农用化肥,并无偿投资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但是收效并不显著。于是,有人得出结论,这里的干部群众给喂懒了,很难恢复元气。薛宏福深入群众,实地察看,寻根究源,他了解到,这里的干部和群众在严寒的日子里,顶风冒雪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他亲眼看到群众勒紧腰带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他感到,过去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政治运动接二连三,不停顿地批,不间断地斗,工作中搞不切实际的瞎指挥;生产方针上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片面强调抓粮食,盲目毁林、毁草开荒,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里的生产上不去。责任不在基层干部和群众,而是方针、政策上的问题。
薛宏福把调查的材料和自己的想法报告了自治区党委,区党委根据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两个文件和薛宏福的调查,并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确定在固原地区大力植树种草,兴牧促农,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为了把这一方针落到实处,薛宏福又同地、县、社的干部们一起研究实施措施,制订具体规划,合理使用国家投资,及时解决兴牧促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他每到一个社、队,既不责怪干部,也不批评群众,而是耐心地与大家一起分析生产上不去的原因,纠正政策不落实的地方,帮助干部群众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
去年固原地区持续大旱九个月,林、牧、副业生产仍获得了丰收,社员实际收入水平也有所增加。和上年相比,集体的羊只和大家畜分别增长了百分之二和百分之二点九,社员的自留畜增长了一点四倍。向国家交售的各种农副产品,比往年数量多,质量好。薛宏福从这些变化中增强了信心。最近,他又和地委书记一个县一个县地去安排生产,总结推广当地的先进典型。他满怀信心地对各级干部说,我们有三十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又有稳定人心的好政策,六盘山区治好大有希望。
新华社记者 顾建鹏 谷忠诚


第2版()
专栏:

商都县李家村社员的喜悦
分红会上夸队长
风雪弥漫着塞北原野,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张家坊子大队李家村生产队年终分红兑现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会计张福明高声宣读着分红人的名字和款数:“李有明,四百元。”“赵红,三百九十元。”……社员接过款连数也不数,就顺手交给了在场的信用社干部储蓄起来。过去穷得出了名的李家村,分红这天社员们一次就存款四千三百元。
分红兑现结束,会还未散。五十二岁的老社员简四小第一个站起来。他抚摸着捏在左手里的一大叠票子,语调深沉地说:“刘喜没当队长的时候,一个劳动日四分钱,我干一年还挣不够全家的口粮钱!刘喜当了队长,咱队的劳动日值一年比一年高,前年是七毛八,去年一块,今年一块零五,我双目失明,还分了二百元。”
简四小的话还没说完,大家就争先恐后地夸起了队长。热情的语言拌和着深厚的感情,从社员们的胸膛里涌了出来。刘喜,这个在困难面前没弯过腰的庄稼汉,今天显得扭捏起来。他红着脸说:“这不是我刘喜能干,是党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打开了咱队的富裕之路,功劳应归于党中央,归于党的方针政策,还有大伙的齐心努力!”
李家村生产队共七十户人家,在“四人帮”极左路线猖獗的年月里,家家欠帐,户户缺粮。生产搞不好,还得批判“唯生产力论”。刘喜气愤异常,他说:“庄户人家年年吃国家供应,这个理儿走到天边也讲不通!油盐酱醋谁家能离得了?可是没钱买不来啊。谁嫌票子扎手,把他的工资扣下,看他咋过!”这样,一九七四年社员选他当了队长。他农忙时带着大伙搞农业,农闲时组织劳动力到铁路上打短工。有的人为刘喜捏着把汗,刘喜却说:“只要大家有饭吃,有钱花,我个人吃点苦也心甘!”
粉碎“四人帮”后,刘喜信心更足了,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带领干部和社员认真学习了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在生产队内部实行了分组作业、责任到人,小段包工等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调动起了大伙的生产积极性,生产迅速发展。现在,社员户户有余粮,百分之八十的人家有存款。看到这种巨变,社员怎能不夸他们的好队长呢!
新华社记者 林文堂


第2版()
专栏:

山区农民吃到了鱼
湖南省安化县上马公社党委书记龚洵望下乡时,常听到社员说:现在我们高山上的农民粮食足了,肉也多了,就是还吃不到鲜鱼。老龚听了社员的反映,心想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平时买不到鲜鱼,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应该为群众着想。于是,他亲自到和安大队组织劳力修建鱼池,办鱼苗繁殖场,培育了七百万尾鱼苗,分送到全社五座小水库和一百多口山塘饲养。为了养好鱼,老龚还帮忙从外地请来了养鱼技术员,举办养鱼技术训练班,传授养鱼技术。全社从山塘、水库捕捞到四万八千多斤鲜鱼,全社每人平均四斤多,社员第一次吃到自己养的鱼。
陈葆生 佘玉石


第2版()
专栏:

辽宁省北镇县富屯公社龙岗子大队坚持政策兑现,敢于让社员依靠劳动富裕起来。去年这里粮、果丰收,平均每人收入二百五十元,每个劳力收入千元,全大队有十来户社员买了电视机。
李铁成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