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叫”与“开”
魏桥
还在六十年代,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家小杂货店,群众称之为“一叫开”。此店无论炎夏黎明,还是隆冬夜半,只要有顾客上门,不论生意大小,一叫就开,热情接待,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十年动乱,在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下,“一叫开”被扣上了反对突出政治的大帽子。于是,日上三竿天天读,日过中天就打烊,“门虽设而常关”,群众来了不理不睬。顾客即便捶门叫喊,也是“雷打不动”,只得望门兴叹,“一叫开”变成了“叫不开”。
前些日子,我又经过这个水乡的小镇,这家小店仍然坐北朝南,面貌却焕然一新。经过拨乱反正,他们不仅恢复了“一叫开”的传统,还对当地群众的需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农民早起,有些工人上夜班的特点,早晚轮流值班,增加了营业时间,既方便群众,又增加收入。生财有道,群众叫好,人们有口皆碑,赞之为“不叫开”。
从“一叫开”,到“叫不开”,再到“不叫开”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叫不开”,这种官商作风当然不足取。变“一叫开”为“不叫开”,却又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叫”,实际上反映了群众的要求、呼声。“叫”上门来是好事,闻声而起,马上开门,及时为群众办事,这是值得称赞的。“不叫开”的高明,还在于主动进行调查研究,把工作做在前面,把门开在群众心坎上,因此,更受到群众拥护,这是很值得效法的。
我们的一切工作,尽管对象有别,范围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各行各业也都有一个“叫不开”、“一叫开”,还是“不叫开”的问题。八十年代来临,但愿有更多的“不叫开”出现在我们的城市、农村、山乡、海岛……。


第8版()
专栏:生活里的科学

话冰
花蕾
数九寒天,滴水成冰。液体遇冷凝固,一般体积缩小;而水冷冻成冰,体积却胀大百分之十。严冬时令,水管冻裂,大白菜冻伤,豆腐一冻一化变成海绵样“千疮百孔”,都源出于此。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做过实验:在枪筒里灌满水,堵严实,使水结冰,那厚厚的枪筒竟可因冰冻膨胀而破裂。这个道理,用在工业上,就有“冰冻成形”,就是在待加工的板材上方的密闭容器里,灌满摄氏四度的水(此时的水密度最大),急剧冷却降温,水结冰而膨胀,将板材压向模型而成形。
冰比水轻,给人类带来莫大好处。江河湖海不会因严寒而彻底冻结,因为浮在水面的冰保护着深层的水,使之与严寒隔绝。北冰洋的皑皑冰层终年不消融,但是在它覆盖的海水里,依旧是热闹非凡的鱼虾乐园呢!
正因为冰漂浮在水面,冰山滑动,便会撞沉巨轮,严重威胁航海安全。但是南极洲的冰山集中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淡水,如果使它们融化,将使海平面陡然升高六十米。人们早就幻想用超级拖轮把冰山拖运到缺水地区,化沙漠为良田,供应淡水和致冷,这比现行的海水淡化就要经济得多了。
有趣的是,冰有多种。比如,在高压下的冰密度较大,入水即沉;有能耐一百多度高温却不融化的冰;也有零下几十度就融化的冰。在南极洲的冰层里,就有密度大得惊人的特重冰呢!


第8版()
专栏:

迎春
舒同
八十年代第一春,
百花园内草木青。
三年调整航程稳,
四化宏图面貌新。
大战危机多动乱,
同心反霸保和平。
安定团结孚众望,
神州一统顺人心。


第8版()
专栏:

春歌
北京计算机配件二厂 郭欣
迎春花
来不及穿上绿衫,
你匆匆来到人间。
披着雪花,
洒下金光片片。
推开寒冷的风,
给大地带来温暖。
挥着淡黄的花枝,
向着姑娘声声召唤……
幼芽
一星嫩绿——
钻出土层。
它纤细,却象
尖尖的针锋。
它柔弱,却能
顶住呼啸的北风。
它呼喊:请给我
千滴雨露,万缕春风……
小河
小河醒了,
摇着清脆的银铃。
度过漫漫的寒夜,
还是这般晶莹。
吸一口绿的芬芳,
抒满心花的思情。
捧出杯杯浓酒,
让焦渴的大地痛饮……


第8版()
专栏:

早春
廖代谦
我爱早春的黄河,
河水有勇士的性格;
嗬嗬嗬高歌奔流,
冲破了严冬的封锁。
河水挟着冰块一起向前,
把它们融入滚滚春波。
我爱早春的竹林,
竹林是那样生机勃勃;
老竹抖掉枝梢的残雪,
竿竿饱濡翠绿的春色。
赶在艳红的桃花开放之前,
竹笋就把坚实的地层拱破。
我爱早春的祖国,
虽然眼前的困难还有很多,
冬天终究已经逝去,
阳光温暖着复苏的山河。
党和人民心连着心,
奋力把四化的大道开拓。


第8版()
专栏:风物小志

记柳泉居
絮青
我在前些日子因有事路过护国寺街西口,往南走不远,看见路西有个门面,粉饰一新,招牌是:“柳泉居”。我不禁狂喜!这勾起了我童年生涯的回忆。想不到关闭多年的这个老字号又复活了。
为什么取名叫“柳泉居”呢?我听老人们说过,现在已改为人民储蓄所的地址,是我小时候常去的“柳泉居”旧址。在这铺子后院,种着一棵大柳树,在柳树旁有一口井,那井水是甜冽清澈的泉水,用这泉水酿出来的黄酒,有特别味道,好喝,就把这铺子叫“柳泉居”。
提起来这个酒馆非常出名,“柳泉居”三字匾是明朝严嵩亲笔所书。这匾仍存放在故宫博物院中。现在这块新匾是今人所写的。可见这个酒馆已年代久远了。
追忆在我八、九岁时,七旬多的老父常到这黄酒馆来喝酒,我常跟了来。那时护国寺每逢月之七、八有市集,卖什么的都有,吃的、用的、玩的,游人很多,十分热闹。我们父女,一老一少,逛完了庙会,就到这个大黄酒馆来歇脚。一进门,掌柜的和伙计们都认识,连忙打招呼,让在迎门的一张大八仙桌坐下。老父开口先要一斤烫热的“干榨”,三两碗煮咸小花生、木樨枣、毛豆角先下酒,又叫伙计到马路对过“天泰轩”要热菜,如小干炸丸子,炸饹飵盒,红焖肉等家常菜佐饭。花钱不多,吃得很满意。“柳泉居”内中的人都是山东人,有很重的山东口音。我先吃饱,小腿不闲住,就往里蹓跶,不远的靠南半边,有大木黑漆栅栏隔住,那里都是土埋半截的出号的大酒缸,里面满满是黄酒,这就是酿酒的酒窖,储存酒的地方。我很怕失足掉下去,吓得又老老实实地坐在老父的身旁。
那时候北京的酒馆可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南酒馆”,出售的有“女贞”、“花雕”、“绍兴”、“竹叶青”之类的酒。
第二种是“京酒馆”,出售的有“白烧”、“冻酒”、“木瓜”、“干榨”。“干榨”原是由京西良乡所制,良乡酒只在冬天有,入春味发酸,必须煮成“干榨黄”。
第三种是“药酒馆”,出售“玫瑰露”、“桂花”、“茵陈”、“五加皮”、“莲花白”这类的酒,都是用花果白酒制成的,成瓶的出售,售卖的都是北京人。
我万没想到,在打倒“四人帮”以后,年过古稀的时候,又欣喜看见社会繁荣的新气象,更看到久已湮没的“柳泉居”老酒馆竟然在原地址斜对过修整门面,重新开起张来。什么包办酒席,集体聚餐,各种小吃,准备齐全,地面宽敞,布置许多座位,向首都广大人民和来北京游览的外宾充分供应,实在值得我向它致喜致贺!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诗一样的激情
——读《海默中短篇小说集》
李硕儒
最近,中国青年出版社编选出版了《海默中短篇小说集》,这是纪念死者、激励生者的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这本书共包括十四个短篇、一个中篇。这里,有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人和事的追忆,有对抗美援朝、西藏平叛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的讴歌。读着它,既可以看到作者生活、战斗和精神旅程的印迹,也可以随时感受到我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
文如其人。海默同志性格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诗人般的敏感和激情,具有战士般强烈的爱憎和战斗力。他的作品不是靠离奇曲折的情节去吸引人,而是凭着字里行间滚烫的热情打动人,凭着一个个质朴、深刻的形象感染人。在《我的引路人》这个短篇里,作者通过“我”和其他三个进步青年奔赴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老马这个机智、勇敢、朴实无华、乐观幽默的老游击战士。这个老马每天都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为革命输送人才的事业,可他却说:“……我天生是干这个的材料,革命胜利了给你们看门去!”他毫不居功,对革命一无所求,朴实得象块泥土。然而,就是这一块块革命的泥土,铺就了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宽广大道。在《四嫂子》这个短篇中,作者塑造了四嫂子这样“一个年轻的媳妇,一个傻大姐,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游击队员”的英雄形象。为了掩护病重的“我”,她忍痛牺牲了自己唯一的、正待哺育的儿子;当病重的“我”感到秋夜的凉意,以及在昏迷中喊着口渴时,她用自己滚热的身体温暖着“我”,挤出自己的乳汁来喂“我”……多么纯朴的感情,多么崇高的精神!作者在描写这些情景时又倾注着多么炽烈而深沉的感情!
作者说:“回忆!回忆!有时你是辛酸的,有时是痛苦的,有时是甜蜜的,有时又充满悔恨……纵然如此,回忆对于未来,总可以唤醒许多希望!”的确,读着这个集子,会使人感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党是有希望的。为了革命的胜利,我们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胜重重艰难险阻,表现了多么可贵的献身精神。这种献身精神,正是我们的力量所在,我们的希望所在,我们的事业一定能胜利的根本所在!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以为就在于此。


第8版()
专栏:

绿色的生命
徐淙泉
高高的杨树与高高的柳树暗中比赛着,看谁能承受更多的阳光,看谁能最先接触那白色的云。于是,他们把原野上一块块方田围绕起来,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禾苗成了海底植物,道路成了海底坦途,大自然的主人也生活在一片绿色之中。
他多么爱这绿色的海洋啊,就象鱼儿爱水。就是在戴高帽、挂木牌游街的时候,也没忘了瞅一眼他的树。一眼就够了啊,绿色会给他力量。他高大的身材微微佝偻着,瘦削的脸庞有点虚肿。这一条病躯与这蓬勃的自然景象是多么不谐调!
二十年前,他病休到这碱窝里来落户,只带着一片绿色的希望。这片希望在村头的一棵老柳树上发芽了,长大了。在他和他带领的社员们精心照料下,老柳树以惊人的速度,繁衍着自己的家族。一棵变成了千棵万棵,老碱洼变成了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园林化庄田。阳春三月,那飞雪似的柳絮,对他也表现出多么依恋的柔情。
他把生命与年华献给了碱洼地。碱洼地有了绿色的生命和美丽的青春。然而他苍老的面容在这绿的海洋里不是也显得年轻了吗?他的生命活跃在这条生长绿荫与清风的林带上——根在伸展,干在耸动,绿叶在喧哗……到处闪耀着生命之光。(附图片)
丁聪 插图


第8版()
专栏:

大公鸡叫迟了〔年画〕 邵力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