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盛世危言
杨群
美国青年卡玛愤而罢宴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真不明白,在中国,为什么要做成一件好事这么困难!”
官僚主义者、思想僵化半僵化者,以及某些借革命以营私者听了这句话,不知作何表示?
可是,人民群众、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党和国家的领导,以及忧国爱民的有识之士,却会从这句话里引发起深思。
的确,现在愈来愈多的人,包括咱们中国人和关心中国现代化的外国朋友,日益感到,中国实现“四化”,固然在技术、资源、资金方面有些困难,而很重要的是在克服上述困难时,往往受到官僚主义、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体制不健全,以及由此造成办事效率低,人的积极性受到束缚,甚至互相限制,彼此对消等等消极因素的障碍。正如一位美国公司总裁访问中国后说的,官僚主义、壁垒分明和互相掣肘,“这不是右手不知道左手在干什么的问题,而似乎是右手不知道左手存在”。
外国朋友这类诤言和忠告,在“四人帮”时期自然难于听到。即使有人掬诚相告,也会被目为“恶毒反华”、“肆意攻击”而严加封锁。今天我们党却把它们公开出来,用以教育全党,激励人民。这是我们党恢复实事求是作风的表现,是党对自己的事业的正义性和克服自己的缺点错误充满自信的表现。历史的经验曾经反复证明:当党严肃认真地公开揭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也就是党决心战胜这些缺点和错误的开始。
《论语·宪问》中有两句话: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意思是,国家有道,直言直行;国家无道,行为要正直,讲话可得谨慎随和。象前面所引的一类话,可谓之危言、危行。实现“四化”,是历史的壮举,时代的盛事,我们要鼓励这类危言、危行。它并不叫人泄气松劲,悲观失望,丧失实现“四化”的信心,而是叫人奋发图强,振作精神,起来同种种阻碍、破坏“四化”的势力作斗争。因此,这类危言、危行越多、越普遍,实现“四化”就越有保证。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新花《散文》
肖榭
近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一本小刊物《散文》,发表了散文小品近三十篇。这些作品分别列入《屐痕处处》、《海天片羽》、《艺苑拾英》、《风物志》等栏。为了鼓励小巧玲珑的散文佳作,还辟有《月季花》专栏。《散文》的问世,让人联想到六十年代,百花文艺出版社就出版过《笔谈散文》等书,证明他们早就有志于提倡散文。中国是散文传统异常深厚的国家,希望《散文》的出版有助于进一步繁荣和提高散文创作。


第8版()
专栏:温故知新录

任延不奉诏
胡申生
《后汉书·循吏传》中,记有一段任延“不奉诏”的故事。
任延多年来担任地方官,由于政绩灿然,在朝野上下很有声誉。后来,他被调到武威郡任太守。赴任之前,光武帝亲自召见他,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所谓“善事上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好好侍候上级”之意。
按照常理,一个臣子听到皇帝如此倾心关照,难免受宠若惊,唯唯谢恩犹恐不及,但是任延却没有这样,一口回绝道:“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为什么呢?任延摆了至少三点理由:自古臣有忠、私之分,“忠臣不私,私臣不忠”,两者势如水火。“善事上官”很显然属“私臣”所为,这是其一;第二,“履正奉公”,为官的要遵循法度,报效国家,而“善事上官”显然与此相悖;第三,为臣的如果人人“善事上官”,就会造成“上下雷同”——上下厮瞒,官官相护的结果,这于皇帝和国家将都是不利的。
任延的这番答对,委婉而又坚决,既坚持了原则,表达了为国为民的忠忱之心,又向光武帝挑明了利害,可谓理直情切。光武帝毕竟是个有为之君,叹息道:“卿言是也。”
任延不奉诏的故事发生在一千九百多年前,但对我们今天还是有一定启示作用的。应该看到,林彪、“四人帮”那一套代表没落阶级的腐朽作风、官场恶习,至今在我们干部队伍中还有一定影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与干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各式各样的“关系学”代替了党性原则,被古代的任延所不取的“善事上官”的做官秘诀,被少数干部接过来奉为圭臬,因此,在这里重温一下任延“不奉诏”的故事,对我们不会没有裨益。


第8版()
专栏:

钓鱼台小住有感
宋祝平
钓鱼台,在中国乃至外国人的心目中,都不是个一般的地方。这儿住过许多国际贵宾。谁也不曾料到,今天,我们这些普通的人,只是为了商量办几张农民小报的事,也在这儿住下了。
我们进的是东大门,门口有座小小的假山,山石上嵌着一方汉白玉的小碑,刻着“钓鱼台”三个绿色的字。假山后面,便是钓鱼台的园子了。园子很大,满园都是密密的树林,掩映着一组一组的小楼。这儿和玉渊潭公园只隔着一堵墙。钓鱼台里的小河,流的就是来自玉渊潭的水。
节令正值“三九”,钓鱼台的白杨、柳树,还有各色的花树,叶子都被北风扫光了,只剩青白的枝干。唯独雪松,颜色还是那么墨绿苍翠。我问:那春天呢?答曰:美极了。雪松重新染上一层嫩绿,凋零的杨、柳又吐出新芽,深深浅浅的绿色中,透露出淡白的梨花,粉红的杏花……其实,冬天也有冬天的美。早晨,象个大火球似的冬日,仿佛是由青赤的树梢从地平线上托起来的。黄昏,那个大火球又象是被树梢挂住不肯骤然离去。天旷地阔,人的心胸也不由得随着那无边的天地展开。至于雪景,就更美了。树象是玉琢的大珊瑚,小楼又似粉塑的瑶台。风起处,枝头的积雪犹如春天的落花,随风纷纷扬扬飘撒,连空气中都闪起白光,叫人觉得眼前世界光洁极了。
钓鱼台也有不干净的时候。王洪文就曾住在这儿的一座黄色的小楼里,张春桥住的小楼则是灰色的,那个“顾问”,还有江青,则各占着一座乳青色的小楼。环境够美了,人也应该是好的。可是,满园的花树熏不香他们,清澈的流水洗不净他们。他们在这儿干了些什么呢?全世界都知道,他们是沾着人民的血和泪,写下了中华民族现代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说来也巧。紧挨着江青住所的旁边,草丛中还残留着一座古城堡似的土台。朱红色的墙、灰色的城堞,并不美,倒象一头张开血盆大口要吃人的野兽。传说这是清末慈禧太后钓鱼的地方。钓鱼台这名字,就是从这儿来的。我们登上土台,迎风而立,心潮也随风涌起。当年在这儿钓鱼的西太后,早已在人们的笑骂中灰飞烟灭了。那在这儿作着女皇梦的当代西太后,黄粱梦醒,也受到了千百万人的唾弃,这该不是历史的巧合吧!
在北京的这一段,一连许多天,阳光灿烂,晴空万里。人们都说,北京的冬天,从来没象这几年这么暖和过。我笑着想:钓鱼台的变迁,叫人心里觉得暖和,而大自然,也仿佛懂事似的前来凑趣了。


第8版()
专栏:

新春联快步争朝夕跃马新长征
风驰电掣红旗映喜报绿水织春光
气象万千书写创业史描绘四化图
壮志凌云神州山水秀公社气象新
春意盎然发扬民主千家乐安定团结万民欢
大搞四化大干神州千秋业谱写心田万卷诗
意气风发碧海青天千里秀绿树红楼万户春
万象更新大江南北映红日长城内外尽朝晖
江山多娇彩笔传情歌四化丹霞达意颂长征
气壮山河劈山造湖兴水利办电架线撒明珠
改造自然九州铁人追星月五岳愚公战山川
改造中国除四害得人心决策英明搞四化合民意中华昌盛
正本清源艰苦奋斗猛擂长征战鼓勤俭建国尽描四化宏图
改天换地阔步长征迎来九州春色苦战攻关绘出四化蓝图
山河一新一代英雄千锤百炼顶天立满园桃李万紫千红向阳开
茁壮成长高举长征火炬续写创业史发扬光荣传统高唱正气歌
继往开来日月知心人民九亿大团结春风得意江山万里起宏图
风光无限


第8版()
专栏:美术欣赏

百卉萌动 人间春满
——赞晁德仁的科学宣传画《迎春》
杨悦浦
当知识的地位得到人民群众普遍重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迅速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时候,科学家和美术家合作,运用美术形式,生动形象地普及科学知识,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首届全国科普美术作品展览的举办,是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簇艳丽的科学知识之花。晁德仁的宣传画《迎春》,则集中反映了严冬刚过大地春回这一时代的变革,是科普美展上一件受到嘉奖的好作品。
这幅宣传画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科学的天地。人们从背景上色彩迭变的光谱所象征的空间,看到了宏观宇宙繁星闪烁,近景的原子核裂变反应,看到了微观世界异彩光辉,导引着人们去探索奥秘;那洁白似玉的南归雁,把科学的信息传遍人间,让人们随它翱翔;嫩柳一缕随风微拂大地,使一切振兴复苏,预示着科学技术正在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那文静、端庄、自信、美丽的少女,宛如科学之神:她是现实的化身,正在与人们为科学研究喃喃切磋。她是理想的化身,那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带在面部交相辉映,使人们随之去憧憬未来。她又是智慧的化身,那闪耀的星团正是那思想的火花,给人们以启发,那双妩媚而坚毅的眼睛似乎在对人们说:同志,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化的关键,请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去努力奋斗吧。
这幅宣传画构思新颖、色彩瑰丽,具有比较强烈的感染力。作者是一位青年画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达到这样的水平,是难能可贵的。


第8版()
专栏:

行吟集
曲有源
昙花
人们赞美着梅花,你不妒嫉,
人们赞美着玫瑰,你不自弃,
你也不追求茉莉的芬芳,
你也不希望牡丹的富丽……
这才叫真心拥护百花齐放,
你不愿有一个青帝强求一律,
对于独特,你理解得多么深透,
所以,才以短暂赢得长久的记忆!
草木灰
你是燃烧的残余,人们把你遗弃,
遗弃在大地上,你又化做一片新绿。*
重新安排山河,感谢社员又想起你来,
莫笑死灰复燃,和硝混合比燃烧有更大威力!
*草木灰可肥田,与硝混合可做土炸药。


第8版()
专栏:

“抢救”小议
田里青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三日,英国著名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到中央音乐学院听学生演奏,当他听完十岁的金力汇报演奏柏辽兹的变奏曲时,惊讶的摊开双臂:“很完整,没有什么好说的,谁是他的老师?”
人们明白,大师发问的意思是:“只有名师,才出高徒”。金力得到大师的称赞,难道他的老师还能是“无名之辈”吗?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他的老师十年前因为家庭出身和社会原因,被取消了升学资格,十年里靠在里弄里零星抄谱,私教学生为生,以后又在生产组当淬火工人,踏黄鱼车、做半导体零件,至今还是一个里弄生产组借给学校的支援工。这里不能不使人想起一九七九年十月十三日《人民日报》发表家钦同志《“抢救”漫谈》的短文,其中提到几位老人还没来得及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就人琴俱杳了。当然,这种“抢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还应当承认由于“四人帮”疯狂推行“要草除苗”的反动路线,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人材被压制、埋没,造成至今金力老师当“临时工”的弊端。事实证明,在那些看来几乎已成“草荒之原”,确有“藏龙卧虎”之地。南京烧饼工人被从草荒中抢救成“外语辞典”,不足以证明从沙里淘金的重要吗?
关于这一点,日本朋友曾对我国有关方面领导人说过一句肺腑之言:“设备是可以进口买的,但是经过技术教育、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是不能进口的。”梅纽因预言:“从现在起,再过二十年,最伟大的小提琴家将是中国人。”如果类似金力老师的人材,都能做到人尽其才,那么,他的预言将会被历史远远地抛在后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