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西德的狂欢节
丁仰炎
一到春节,我就想起西德的狂欢节。
西德狂欢节的高潮总和我国的农历春节相距不远。一打听,原来狂欢节是德意志民族从古以来就有的一个传统节日,也可以说是德国农民的春节,节日里的种种活动是农民用来表达抵御恶魔、驱逐寒冬、迎接春天、祝愿丰收的。从每年十一月十一日十一点钟起,狂欢节就算开始了,一直到第二年复活节前四十天为止,要持续两三个月,但它的高潮是在最后一个星期。
狂欢节开始后,许多城市、村镇都要建立各种组织来筹备节日期间特别是高潮那几天的活动,为此要推举“王子”和选出“公主”,这些活动就由他们来主持。被推为“王子”和选为“公主”是很出风头的,因此当地社交界中的一些头面人物都要竞相争夺。一般说,谁出钱多,就由谁当“王子”,例如,科隆市一家私人银行的董事长,在七七年因搞外汇投机失败而破产之前,几乎一直是科隆市狂欢节的传统的“王子”。
狂欢节结束的前一天一定是个星期一,这一天,被称为“疯狂的星期一”,是狂欢节的真正高潮。在此之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四,称为“女人节”,这是狂欢节进入高潮的标志。
在“狂欢节”里的“女人节”,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冲进市政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政权力。这种演出有的真是有声有色、维妙维肖。有一次我们经过波恩市市议会座落的市场广场前,正好碰上了这样一出喜剧的尾声。这时候市政大厅的许多窗户还在往外冒着黄色的滚滚“硝烟”,墙根壁角还留着大型爆竹的累累“弹痕”,整个市政厅就象经过一场激战后被人占领似的。“女人节”里,有一件使男人们担心害怕的活动:许多妇女拿着剪刀在街上专门剪男人的领带,特别是漂亮的领带,拿回去钉在墙上欣赏。曾有初到西德的中国记者因不知道这种风俗而在这天被剪去漂亮领带的。从此之后,中国记者在这天就不敢随便带领带上街,而宁愿穿中山装。
“疯狂的星期一”主要的活动有两项,一项是化装大游行,一项是大型狂欢集会和舞会。化装大游行队伍穿的多半是古色古香的制服,特别是拿破仑时代法国的军服。队伍里有一种撒糖果、食品和小玩具的彩车,“王子”、“公主”们坐在彩车上经过闹市区时,一面向马路两旁的无数观众致意,一面向他们大把大把地撒糖果、乳酪制品和小玩具等。有的城市每次游行所撒的糖果有好几十吨,这当然是糖厂老板大赚其钱的好机会。但撒糖果也往往成了西德经济情况的一个标志。在经济情况繁荣时,撒的糖果又多又好;在经济情况欠佳时,撒的糖果就少些,质量也差些。
大型的狂欢集会和舞会一搞就要搞到午夜,最受人欢迎的一种节目很象我国的相声,说得好的往往是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政治问题的。例如我们曾听到一个讽刺苏联在国外到处搞窃听的故事。表演者一本正经地说:“波恩市要造一些新大使馆了”,“有的大使馆一切都来自莫斯科,图纸是从莫斯科来的,设计师也是从莫斯科来的,连混凝土也是从莫斯科来的”。“你知道什么是混凝土吗?”“三成水泥七成麦克风。”
除了大型的狂欢集会和舞会外,在狂欢节中还有许多分散的小型的狂欢舞会。在这些小型的狂欢活动中,人们更是狂放不羁,有的地方甚至流于放荡,有时还会乐极生悲,闹出犯罪案件甚至人命来。每次狂欢节之后,在报道社会新闻的一些小报上,往往可以找到这类报道。


第7版()
专栏:

献给战士的鲜花
——阿富汗短诗体民歌选译
董振邦 辑译 曹金秋 插画
短诗体的普什图语民歌,象一朵朵纯洁无瑕的腊梅,点缀着阿富汗的诗苑。它们不仅朴素、淡雅,散发着清香,而且具有不畏冰霜、傲视飞雪的坚强性格。
阿富汗这种民歌,大多产生于一八三八年至一九一九年三次抗英战争时期,在民间流传很广,常常是以少女的口吻,用第一人称的语气来表现的。这些短小的民歌是一组珍贵的历史镜头,反映出当年阿富汗人民同民族敌人英勇作战、保卫祖国的动人情景;又象是声声战鼓,激励着今天阿富汗人民反对苏联占领军的爱国斗争。
一听见枪声响,
年青人的心呵,
就象子弹飞向前方。
亲爱的,时候到了——
让我们手挽手,扛起枪,
一同走向战场!
我们热爱自由。
我的吻绝不会给予
一个甘受奴役的人。
坚决战斗吧,我的爱人,
为了祖国的荣誉,
向敌人猛扑过去!
你挥起大刀时定要看准!
砍不下敌人的头颅,
叫我怎好去见人?
爱人呵,任凭炮轰血染,
也不要带着一身耻辱
回家来苟且偷安。
请你带去我的亲吻——
离别后在战场上
就不会口渴舌干。
亲爱的,你只管一心杀敌,
我一定能把军粮
运送到战壕里。
大家都来向我道贺,
我的情人从战场上
押回这许多俘虏!
倘若你为了自由而牺牲,
仙女们将飞下九霄,
前来为你扶灵。
(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技艺高超功夫真
·中国硬气功驰誉卢森堡、意大利、比利时·
晓焕
去年十月至十二月,硬气功第一次作为我国武术项目到卢森堡、意大利、比利时等国进行访问演出。演出的每个节目,都赢得外国观众热烈的掌声。卢森堡柔道协会秘书长看了表演后称赞说:“中国的硬气功才是刀枪不入的真功夫。”
在阴雨连绵的十月天气里,我们来到卢森堡大公国演出。
第一场演出前,体育馆门口人声喧哗。我们跑去一看,原来是没买到票的观众想要入场。其中有一家四口,是等不及代表团到他们所在的城市演出而特地赶来的。协商结果,只能让这些观众补票入场。
演出后,一位柔道教练专门来到我团住地找气功师座谈。他说:“我研究了十几年柔道运动中精神的作用,一直没找到。看了中国气功师的表演后,发现他们具有把精神力量转化成物质力量的功夫,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力量。因此,我们看硬气功表演象看奇迹一样。”
十一月初我们抵达罗马。观众看我们的节目时,情绪越来越高。当看到气功师邓培芝运好气,拿起一根两米多长、两头装有锋利的矛尖的银枪,一头对准自己的喉部,另一头对准另一位气功师朱忠甫的喉部,两人相对用力挤压而使枪杆弯曲时,观众都克制不住自己了。胆小的观众既想看,又不敢看,就用双手掩着脸从手指缝里看。有的紧张得咬着手指,有的手托下巴咬着嘴唇,有的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在小邓、小朱想把枪杆折弯而未成功时,观众席上传出一片惋惜的叹息。最后当枪杆成功地弯曲时,雷鸣般的掌声、口哨声响彻了整个体育馆。正象罗马一家报纸的报道所说:“罗马的观众非常挑剔,难以满足,再大的明星,只要不为罗马观众所欢迎,就会销声匿迹。但这些难以满足的观众却为中国的硬气功表演所倾倒。”
著名的古城佛罗伦萨,是我国南京市的姐妹城。等候在武术馆欢迎我们的武术学员全部中式打扮,身穿对襟白袖口黑上衣,下着束腿黑裤,穿黑布鞋。在二十世纪的西欧能看到这种中国古式打扮,觉得亲切。体育馆内挂满了欢迎中国武术团的中文标语,气氛非常热烈友好。本来只能容一千人的体育馆,观众竟达二千五百人,是我团访意十三场演出中观众最拥挤的一场。
商港热那亚是我们在意大利访问演出的最后一个城市。
预定在九点开始演出,但不到八点半座位就全部坐满,最高处还站了三、四排人,甚至看台外的角落也站满了人。后来有的观众不顾劝阻,也不怕被流星锤等软武器击伤的危险,就围坐在表演地毯的周围。
轰动热那亚的节目是气功师赵继书的“卧刀碎石”。这个节目是赵继书的拿手好戏。他曾说过:“石头越硬越难打;打的次数越多就越精彩。我在刀口上躺四十五分钟没有问题。”在热那亚的表演场上老赵确实显示了他的真本事。
那天老赵沉着地运好气后,由别人把他平放在刀刃朝上的三把刀上。然后由一个人抡起七公斤重的大锤,使劲敲击他身上的石板。通常的石块几锤就能打断,没想到这天石块的石质特别坚硬,连击了十几锤,击石人换了一个,可石块还是一点没有要断碎的迹象。于是,改由教练亲自抡锤。锤子每重打一下,老赵的身体就在刀刃上弹跳一下,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全场观众都伸长脖子、绷着脸紧张地等待着。在这紧张的气氛中,陪同我们的意大利朋友竟哭了起来,说“算了吧,别再敲了。”就在大家的神经已紧张到快忍受不住,击到第三十下的时候,终于听到咚的一声,石头断成两段掉到了地上。老赵轻巧地站起来,在观众面前转了两圈。四面的观众都看到他背上几道很深的刀印,但没有伤口。大家兴奋地拚命鼓掌,一再赞扬说:“真了不起!”“太精彩了!”
演出结束后,有些观众迟迟不肯离去。有的跑到场地内摸摸刀床,试试刀刃锋利不锋利,有的拿着本子追着要运动员签名,有的索性跟我们回到旅馆。
我们在比利时的访问演出也同样获得成功。当代表团到安特卫普演出时,很多足球迷甚至放弃了国际足球赛而来看我们演出。荷兰的武术爱好者也不顾来回三、四小时的路程,驱车赶来比利时看我们演出,代表团演到哪里就跟到哪里。
我国古老的硬气功初次到国外访问演出就获得如此成功,可以预见,随着与各国文化交流的增加,硬气功也将为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7版()
专栏:

春(木刻)〔英〕
约瑟林·克劳作


第7版()
专栏:

武汉和科尔多瓦
秦小梅
你想过我国的武汉和阿根廷的科尔多瓦市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吗?
有这样一个哄孩子的说法:如果从中国或美国地面垂直挖下去,穿过地心,一直把地球挖穿,你便会到达美国或中国地面。事实不是这样,比如,从美国大陆任何一块地方垂直下挖,都会挖到地球对面的印度洋里去。如果这一假想竟能实现,说不定印度洋的水还要流到美国去泛滥成灾呢。
有的地理学家已经计算过,从地球上绝大部分的陆地这样垂直挖下去,通过地心,最后都将陷入汪洋大海。这是因为,人类居住的这颗行星的表面,大约有四分之三是被海洋覆盖着,而被我们称之为大洲的陆地,实际上不过是这片浩瀚大洋中的土地而已。全世界只有大约百分之三的土地是以地心为中点而遥遥相对的。这样的大块陆地有四对: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分别对着南美洲两个地区,格陵兰对着南极洲,中国部分地区对着南美洲。
至此,你大概可以猜到武汉和科尔多瓦的“特殊关系”了。你可以运用你的想象力:将一枚其长无比的金针,从我国的武汉地面垂直钉入地球,这枚金针便会在阿根廷名城科尔多瓦一带露出地面。


第7版()
专栏:

加布罗沃城的幽默
葛茂成
保加利亚中部,有一个七万人口的小城,名叫加布罗沃。它有“幽默之城”的称号。
在这个城市的中心,有一幢五层楼的博物馆,展出从全世界收集的幽默、讽刺画和各种以幽默、讽刺为内容的雕刻。这些作品的题材尖锐泼辣、入木三分,引得参观的人们哄堂大笑。两年一届的世界讽刺画展览,都是在这里举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大师们,竞相把他们的作品送到这里展出。在全世界的同类画展中,加布罗沃的画展是最权威的画展之一。
加布罗沃人也富于幽默感,这同他们处处精打细算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加布罗沃的城市标志,是一只没有尾巴的猫。它来源于这样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加布罗沃城的人,把猫尾巴都割掉了,因为割掉尾巴的猫进出房间,可以缩短开门时间,在冬天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从而可以节省取暖的费用。还有一个故事说,这个城市的人,都到山的另一侧去买母鸡,因为回来要通过一个隧道,走出隧道的时候,鸡以为天亮了,就会下蛋。
流传在加布罗沃的数不清的幽默讽刺故事中,以这类小品最多。有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买取暖木柴不要买直的,而要买七扭八歪长节子的,因为这样的木柴劈起来特别费力气,不用取暖就会感到暖和。
人们认为加布罗沃人的幽默感和精于算计是有传统的。据说早在十七、十八世纪,他们的祖先已经非常精通做买卖和巧于节约金钱。加布罗沃人也为自己被称为节约家而自豪。他们说,哲学家康德曾主张,只要放弃铺张,就可避免拮据。因此,他们认为,幽默对于国家,如同血液对于人一样,国家没有幽默,怎么能生存?
方成插图(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冬季奥运会的男女双人花样滑冰赛
封雄
在二月十三日开始的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中,男女双人花样滑冰比赛将是最动人心弦的项目之一。这个项目虽然在每年的世界滑冰赛中都要举行,但奥运会却迟至第十二届才将它纳入竞赛范围。
男女双人花样滑冰赛是在冰面上进行的高难度的舞蹈、杂技和体操的综合表演。参加比赛的一对男女运动员,必须配合得象演奏交响乐那样协调。在进行各种惊险快速动作时,男女必须做到各自成为对方的“延长部分”。在一同作花样奔驰时,要如影随形;分离做各种技巧动作时,要象对镜表演,一举手一投足,不仅在时间上一致,在动作的幅度上也要形同一人。
既然是把舞蹈和杂技揉于滑冰技巧之中,所以运动员表演时要刚柔相济,内张而外弛。男运动员单手把五十多公斤重的对方托起,并在冰上切割花样时,要表现得举重若轻,泰然自若。稍一不稳而动作滞涩,微晃或表现紧张,都有被扣分的可能。张臂奔驰以及旋转、俯仰,要缓速均匀,有飘飘欲仙之势,给人以美的感受。
所以,能够“熬”到够资格在奥运会上争夺男女双人花样滑冰比赛冠军,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奥运会给予每对选手的比赛时间只有七分钟,成败就决定于这四百二十秒钟之内。今年冬季奥运会新建的冰场耗资一千六百万美元。参加这个项目夺标的国家大约有二十个。大多数专家认为,争夺金牌将在美国的泰·巴比洛尼雅(女)、兰迪·加德纳和苏联的爱·罗地娜(女)、亚·蔡谢夫两对选手之间进行。
男女双人花样滑冰比赛规定的七分钟是这样安排的:最初两分钟完成奥运会规定的六个跳、旋、滑的高难动作;然后进行两分半钟的自选杂技动作,接着是一分半钟的配乐冰上芭蕾舞。最后一分钟留给运动员各显神通,表演惊人绝招。
(附图片)
美国选手轮流将对方甩出旋转。


第7版()
专栏:

集邮点滴
▲随着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国际邮票拍卖市场上的早年珍邮价格也日日看涨。英国政府一八四○年发行的黑色一便士邮票,现在已涨至每枚四五千美元,且仍继续上涨。
▲一八五六年,圭亚那发行一种帆船图案邮票,其中的一分票在世界上仅存一枚,一九七八年标价为三十五万美元,是世界上最贵的邮票。
▲一八四七年毛里求斯发行的面值一便士和两便士的邮票,也是所谓
“先天注定”的价格昂贵的邮票。因为当年每种仅印制五百枚,而大部分都用来贴在总督府化装舞会的请帖上。目前全世界只发现二十六枚。现在每枚盖过戳的两便士邮票标价近三十万美元。
▲一九○○年多米尼加曾发行过一种以本国地图为图案的邮票,但邮票上多米尼加与海地的边界线画的不准确,似乎把海地的一部分领土画成多米尼加的了。这种邮票使用后在海地引起轩然大波,认为这是侵犯领土主权的问题,两国因而险些发生战争,直至多米尼加停止发售和使用这种邮票后,风波才告平息。
▲不久前,不丹发行一套《不丹历史》唱片型有声邮票,共七枚,大的直径十厘米,小的六点八厘米。它可贴在邮件上寄往世界各地,也可当作唱片放听。上面录制了不丹国歌、民歌和解说词,可以向人们讲解不丹的历史。
▲目前美国、英国、日本、西德等国已经使用一种发光邮票。这种邮票是在印刷油墨中掺入发光物质,它和一般邮票的色彩没有区别,但在夜间用灯光照射时可看到光亮。使用这种邮票,是为了在用电子装置分发邮件时便于识别,从而加快邮件的处理。
▲列支敦士登是欧洲一个仅有两万多人口的国家,它的邮票很精美,每年都有大量出口,仅卖邮票收入,每人每年平均达三千五百多美元。
▲一九七九年十月三十日,大洋洲的马绍尔群岛发行了一套准备独立的纪念邮票,其中一枚以这个群岛的地图为图案,长十六厘米,宽十一厘米,比一般的信封还大,这是目前世界邮票中票幅最大的。
(晓谷 朱祖威 王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