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年终专稿

日本发生明显变化的一年
一年来,在苏联加紧推行南下战略形势下,日本公众对苏联的警惕性大大提高了。日本政府强调:不主动要求修复日苏关系,对苏在北方领土增强军备不低头,不改变同美国、西欧协调制裁苏联的方针,不推行八面玲珑的外交。防卫厅强调,要把潜在威胁放在心上来加强防卫力量新华社记者 吴学文
在80年代第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记者同日本的学者、评论家、政治家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议论在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的一年里日本发生了哪些变化。
几乎一致的看法是,无论在舆论方面还是在外交、防务领域,变化都是明显的。三把尺子
一年前苏联军队闯进阿富汗时,一些日本人曾认为它可能是“防御性的出击”。然而,苏军对阿富汗人民的血腥镇压、苏联在日本北方四岛增强军事力量以及苏联驻日武官从事间谍活动的案件,一次又一次地擦亮了人们的眼睛。评论家说,有三把尺子可以衡量这一年中的舆论变化。
一是官方的舆论调查,总理府发表的《关于外交的舆论调查》说,在今年5月对3,000名30岁以上的人进行的调查中,回答对苏联“感到亲切”的仅占8%;74%的人“不认为目前的日苏关系是良好的”;认为苏联“没有表现出要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的姿态”的占67%;认为苏联“以军事力量为背景开展外交”的占49%。这些数字表明,日本人对苏联的警惕性大大提高了。
二是青年的反应:不久前,日本学生新闻联合组织以是否感到苏联的军事威胁为题对全国1万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有64%的人回答说,“感到威胁”。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因为青年学生从来就是舆论领域的寒暑表。
三是日苏友好团体的动向:去年12月4、5两日,也就是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3周前,在东京举行了第一次日苏圆桌会议,日苏各界代表在会议结束时发表的联合公报说,这次会议“是在友好气氛中召开的”,“是有丰硕成果的”。日苏亲善协会等有关团体决定展开运动促进日苏关系的改善。但是今年11月下旬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二次日苏圆桌会议却在阿富汗问题和北方领土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交锋,连日苏友好议员联盟会长石田博英都遭到《消息报》的攻击。日苏协会的事务局长小林克巳说:“苏联的对外政策已给日本的友好运动以消极的影响。”现在日苏友好运动已出现了分裂的局面。
四个“不”字
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两周后,当时的日本外相就80年代的日本外交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日本外交“面临着新的阶段”,“即从以本国为中心的对外关系,转向作为世界的重要国家之一来应付和决定各种国际问题”。作为这一新阶段的开始,大平内阁强调日本是“西方国家的一员”,积极同美国和西欧配合,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并在经济合作、政府间往来和莫斯科奥运会等方面采取了制裁措施。
7月中旬,铃木内阁成立。莫斯科利用日本更迭内阁的时机发动了猛烈攻势,企图用“政经分离”的战术冲垮日本的对苏制裁,逼迫日本同它“改善”关系。新内阁如何继承大平的外交路线受到了考验。
评论家说,铃木内阁的对苏政策可以概括为四个“不”字。一、不主动:铃木首相8月12日表示同意外务省采取的方针:“苏联入侵阿富汗是日苏关系冷却的契机,不存在着由日本方面要求修复日苏关系的道理。”二、不低头:伊东外相9月8日说,苏联“原封不动地维持军事介入阿富汗和在北方领土上增强军备的状态,不能说是睦邻友好”,“日本不会特意低下头去修复日苏关系”。三、不改变:11月5日,铃木在众议院内阁委员会上说:“为了有效地实行制裁措施,美国、西欧和日本采取统一步调是重要的”,日本“不想改变迄今为止的方针”。四、不八面玲珑:铃木在国会上回答“全方位外交”的提法为什么从外交蓝皮书中消失了的问题时说,日本外交的核心,是“加强同以美国为首的自由国家的团结,不推行八面玲珑的外交”。
几个月来,铃木内阁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活动。8月下旬到9月初,首先派外相伊东正义出访亚洲5国,特别是对巴基斯坦和泰国给予支持和援助;9月中旬,伊东出席联大会议,重申要求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主张,并第一次在会上提出要求苏联归还北方领土的问题,同时对维护民主柬埔寨的合法席位作出了贡献;12月上旬和中旬,伊东又出访西欧,同法、英、比、荷、西德的政府首脑以及正在欧洲的美国国务卿举行了近20次会谈,讨论一旦苏联入侵波兰时西方国家的对策,伊东强调日本、美国、欧洲在对苏制裁上要采取一致步调。
日本的6位大臣还于12月初在北京同中国的几位副总理和部长举行第一次中日政府成员会议,再次确认日中两国要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继续合作。
这些外交活动,对协调日本、美国、欧洲对苏制裁,顶住苏联的南下政策、防止战火向巴基斯坦、泰国蔓延以及制约苏军入侵波兰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五点动向
日本的政界、经济界、文化界以及其它各界,面对苏联的威胁,就日本的安全与防务问题议论纷纷,是今年日本内政的特点之一,其中有5点动向引人注意。
一、过去的防务计划以“美苏关系缓和”为前提,是个无威胁论的“和平时期”的防务计划。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在北方四岛上增兵,使日本感到了威胁。针对这一新形势,防卫厅长官大村襄治强调:“要把潜在威胁放在心上来加强防卫力量”。日本报纸指出,这意味着在防务问题上的“路线转变”。
二、日本内阁成立“综合安全保障会议”,从军事、外交、经济、能源、粮食等各个方面认真考虑日本的安全问题和制定有关政策。
三、开始考虑在战时封锁对马、津轻、宗谷3个海峡问题,并将列为日美联合作战的研究课题。
四、在国会上多次讨论西方国家如何保障霍尔木兹海峡的安全航行问题,日本官方表示可为筹建联合舰队出一部分费用。
五、绝大多数的在野党也在防务问题上提出了新的主张。第一次同意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保持或增强日本的自卫力量,有的政治家还提出了成立民防组织的设想。
一位学者发表评论说:关于防务问题,过去好象总是把门关着,谁也不议论。今年,由于苏联的“教导”,使这扇门敞开了,这是个很大的变化。
舆论、外交、防务,在80年代的第一年里发生如此变化,不是偶然或一时的,它是在阿富汗事件使国际形势急剧动荡、苏联加紧推行南下战略、日本朝野产生危机感的情况下必然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趋向,将在整个80年代里对日本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7版()
专栏:

巴勒斯坦革命发起日
刘振堂
十六年前的12月31日,巴勒斯坦游击队在以色列占领区北部成功地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次日在贝鲁特,一位巴勒斯坦青年连夜向他的黎巴嫩报界朋友散发了巴勒斯坦游击队第1号战报:“我们的战斗部队已于1964年12月31日夜晚行动起来……。”
散发这份战报的青年,就是现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
从这以后,1月1日就成为巴勒斯坦革命发起日。
十六年来,以巴勒斯坦游击队为核心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怀着重返家园的崇高信念,领导着400万巴勒斯坦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一支革命的武装由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在艰苦的环境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一面打仗,一面还因陋就简在难民营办起了不少工厂、作坊、学校和医院,既解决一部分难民的就业问题,又支援了前线。
十月战争以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根据变化了的形势,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明确提出,“并不要把犹太人抛到大海里去”,“我们准备在以色列人撤走后的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我们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这一立场得到了包括犹太人在内的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迄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已同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建立了联系,在八十多个国家的首都和国际机构派驻了代表。与此相反,以色列越来越不得人心,仅有的十几个设在东耶路撒冷的使领馆,也由于以色列今年7月30日决定吞并东耶路撒冷,把它作为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全部撤出了耶路撒冷。以色列贝京政府内外交困,已经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为恢复民族权利、收复失地而进行的反帝、反霸、反对以色列侵略扩张的正义斗争,中、巴之间在长期的共同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友谊正如阿拉法特主席多次强调的那样,“是经得住考验的,是战略性的友谊”。经过斗争锻炼的巴勒斯坦革命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难困苦,取得更大的胜利。(附图片)
巴勒斯坦大学生在游行示威


第7版()
专栏:

法国的“民族遗产年”
王彦芬
1980年是法国的“民族遗产年”。把1980年定为“民族遗产年”,是1978年内阁会议根据法国总统的倡议决定的。
不久前,法国《发展》周刊曾向世界上19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知名人士对法国的形象作过调查。许多人谈到,虽然法国在物质力量发展方面不断赢得声望,但是有着优美传统的法国文化的影响却在世界上逐渐消逝。巴西剧院经理鲁思·埃西科巴指出,法国在音乐、戏剧、文学、时装方面的影响已不如以前了。英国小说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批评说:“法国的文化,这更多地是吃、喝、抽烟,而不是读书”。法国自己的文物古迹部负责人戈雷也认为,法国人不象德国人、英国人或比利时人那么关心和重视保护过去的荣誉。
开展“民族遗产年”的目的就是要法国人民了解法国是一个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并加强对民族遗产的保护。
尽管1980年法国的经济不景气,但是1979—1980年法国政府用于文物保护的预算却增加了40%。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全国和各地区分别成立了“民族遗产年”委员会。全国有6千个各种协会参加了文物保护工作。好几万人参加了文物挖掘工作中的义务劳动,连许多小学生也参加了文物遗产的考查活动。
在这一年里,全国组织了六百多次有关活动,其中包括举办展览、发掘遗迹、修复古迹等。欧洲最大的教堂巴黎圣母院的地窖,经过15年的挖掘后首次开放。在那里,人们可以看到公元前三世纪巴黎的原始轮廓和十九世纪中期第二帝国时对这一古城的改造。在秋季,在名喜剧家莫里哀的故乡、法国南部的热韦尼举办了民间艺术节。热韦尼是一个融合了从十四到十八世纪的地中海建筑风格的可爱的小村庄。
法国政府通过利用古老建筑引起人们重视和保持文化传统,如在一座古老的大厦内开办银行,在一所教堂内设立一个会议中心等。
保护文化遗产工作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很多搜集和整理工作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的。如用X射线检测、并通过化学微量分析证明来鉴定一些古画的制作年限,用激光全息照相分析笔迹。
目前,在法国受保护的历史文物有:珍藏在博物馆中的400万件艺术品、受到历史文物法保护的3.1万座房屋和11.2万件物品、由档案馆保存的90万件档案、40万卷影片以及2万处勘查过的考古点和许多历史古迹。预计,每年还将有300座建筑物增加到应受保护的历史文物古迹名单中去。(附图片)
巴黎是世界风琴之都。图为法国制造的大管风琴。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日本的漫画热
据报道,1979年日本书刊的出版总数合计为4,111,650,000册,其中各种漫画为992,110,000册,占出版总数的四分之一。由于各种漫画需要量不断增加,发行量也急剧上升,有的书店为漫画设了专柜,有的地方还出现了漫画专销店。把漫画改编成电影、电视、戏剧、小说,或灌成唱片的也不少。对于漫画成为如此受欢迎的读物,日本一著名小说家认为:“漫画中固然也有很感人的作品,但其中的75%可以说是废纸。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受群众喜爱的艺术,目前恰巧被漫画所占领了。”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有关巴勒斯坦的百科全书
《我们的祖国,巴勒斯坦》百科全书的最后一卷,即第十一卷已由黎巴嫩的达尔阿特·塔里亚出版社出版。该书共达七千页,是由穆斯塔法·穆拉德·阿德—达巴赫于一九四八年开始编写的。十年之后完成了有关巴勒斯坦历史和地理的第一部分。然而,由于当时作者躲避政治迫害,手稿被毁。为了重撰和补充手稿,作者又花费了很长的时间。
这套有关巴勒斯坦的百科全书的第一卷已于一九六五年出版。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荷兰的图书进口公司
韦斯普市的尼尔森与拉姆公司是荷兰最大的一家图书进口公司。今年三月该公司举办的“开门售书”的春季展览会上,这家图书进口公司展出了二百多家外国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有四百多个荷兰书商和报刊商参观了书展,并订购了书展上展出的各类新书。九月这家图书公司又举办了同样类型的书展。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最小、最大和最重的报纸
据西德亚琛报纸博物馆称,该博物馆收藏了一种迄今为止最小的报纸——《罗马日报》,它的尺寸为12.7厘米×6.8厘米,系1829年7月4日出版的报纸,上面刊载了当时罗马教皇的一份通告。
另据英国《吉内斯纪录指南》一书称,世界上最大的报纸是1859年7月4日美国纽约出版的《星座报》节日号,其尺寸为130厘米×89厘米。这本书还说,迄今为止最重的报纸是《纽约时报》1965年10月17日的日报,它共964页,总重量为3.4公斤,在这一天的《纽约时报》上仅广告就占有130万行字。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图为荷兰尼尔森与拉姆图书进口公司的书展。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匈牙利出版音乐家传记小说
匈牙利音乐作品出版社在今年出版的音乐新书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音乐传记小说增多。仅上半年就出版了《长春藤》(舒伯特生平传记小说);《李斯特生平传记小说》;《维也纳森林在叙说》(约翰·斯特劳斯生平传记小说);《苏格尔路上的宫殿》(埃格尔·费伦茨传记小说)与《无止境的旋律》(瓦格纳生平传记小说》。此外还出版了好几部音乐故事书。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集邮爱好者的佳音
集邮爱好者除了想方设法收集古今中外的邮票实物外,还渴望从出版物中欣赏各国珍贵的邮票。1979年下半年英国斯坦利·吉本斯出版公司出版了两本邮票选集。一本是《1980年的世界邮票》,共1,752页,是一本对世界各国发行邮票的指南。另一本是《英国联邦邮票集》共1,118页,是一本包括英联邦成员国自1840年以来发行的邮票的权威性出版物。这两本书都有大量邮票插图。


第7版()
专栏:

利用生物节律提高药物疗效
苏联医学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人体内部的生物节律严格地规定了人的生命力在昼夜间的旺盛期和低落期。在旺盛期和低落期交替周期中,又有单独的五个小周期,确定人的精力和体力的充沛时期。例如,早晨五点至六点、中午十一点至十二点、下午四点至五点、晚上八点至九点、夜里十二点至一点为精力和体力最旺盛时期。
了解体内生物“钟”的活动规律,不仅有助于使病人较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而且也有助于医生灵活地掌握治疗过程中投药的剂量。在精力和体力充沛的几个时间里,机体积极地消耗能量,也就是说,机体本身能有效地同疾病作斗争,因此可不服药。反之,在机体生理活动低落的时候,则最好服用药物。但是,在治疗由于动脉血压下降引起的各种疾病时,药物最好在生命力旺盛期服用。(新华社)


第7版()
专栏:

外国新闻界分别选定的
一九八○年世界十大新闻
拉美主要报纸主编选定的十大新闻
1、波兰劳工危机。
2、里根当选。
3、伊朗—伊拉克战争。
4、伊朗人质危机和营救失败。
5、铁托逝世。
6、阿富汗战争。
7、罗马教皇的旅行。
8、意大利地震。
9、伊朗国王去世。
10、中国审判四人帮。
欧洲主要报纸主编选定的十大新闻
1、波兰劳工危机。
2、里根当选。
3、伊朗—伊拉克战争。
4、铁托逝世。
5、伊朗人质危机和营救失败。
6、津巴布韦的独立。
7、大批移民离开古巴。
8、抵制奥林匹克运动会。
9、中国审讯四人帮。
10、意大利和阿尔及尔地震。
日本共同社选定的十大新闻
1、苏联入侵阿富汗,西方采取制裁措施。
2、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
3、伊朗和伊拉克间爆发战争。
4、南朝鲜发生光州暴动,确立全斗焕体制。
5、在莫斯科举办了不合常规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6、中国领导人新老交替。
7、判处金大中死刑。
8、波兰成立独立的“团结”工会。
9、意大利以及各地发生大地震,圣海伦斯火山爆发。
10、“航行者Ⅰ号”接近土星。
美国报纸编辑投票选出的十大新闻
1、里根当选。
2、通货膨胀和经济。
3、在伊朗的人质(包括营救行动)。
4、伊朗和伊拉克战争。
5、波兰的工人罢工。
6、古巴难民。
7、美国的种族骚乱。
8、阿拉伯骗局丑闻。
9、“航行者Ⅰ号”拍摄到土星的近距离镜头。
10、抵制奥运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