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今年全国产煤六亿吨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煤炭工业部向本社记者提供的消息称:到今天为止,全国煤炭生产已经超额完成今年的国家计划,煤炭产量达到6亿吨。今年煤炭质量又有提高,商品煤灰分和含矸率分别比去年下降了0.45%和0.12%。
这些年来,煤矿的采掘比例关系失调比较严重,开拓掘进、安全技术措施工程等欠帐较多。为了调整好煤炭工业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今年国家适当降低了原煤生产指标。由于认真抓开拓掘进工作,已有30对采掘关系失调比较严重的矿井,失调程度基本上缓和。许多煤矿加强了安全管理工作,统配煤矿的工伤事故较去年有显著下降。


第1版()
专栏:

全国今年建成城市住宅四千多万平方米
据新华社北京十二月三十日电 据悉,今年头十一个月全国城市工矿区已建成四千多万平方米的住宅,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三十九。
主管部门说,进入十二月份以来,全国各城市都集中力量抓紧住宅建设的扫尾和配套,扩大住宅竣工面积,力争超过去年的纪录。
主管机关说,今年各地区、各部门在调整基本建设时都加强了城市住宅建设,同时注意调动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建设住宅的积极性。许多企业还采用了用自筹资金的办法,加快住宅建设。


第1版()
专栏:

国家统计局在四十四个城市对八万多户家庭调查表明
绝大多数职工家庭收入显著增长
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收入超过二十五元的职工家庭已上升到百分之七十六点五
据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国家统计局新近提供的全国职工家庭收入情况调查材料表明,现在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收入超过25元的职工家庭已上升到76.5%。
调查材料说,这是粉碎“四人帮”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改善职工家庭生活的结果。
这次调查是采用“划类选点、等距抽样”的方法进行的,范围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44个城市,对象是工业、基建、农林、交通、邮电、商业、城市公用事业、科学、文教卫生、金融、机关团体等部门的86,955户职工家庭。
以下所述,就是这次调查的结果。
今年第一季度,职工家庭平均每户人口为4.48人,就业人口为2.47人,就业面达到55.1%,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1.81人(包括职工本人,下同)。平均每一被调查者本人每月的工资为63.92元(包括奖金、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等),职工家庭平均每人每月全部收入(包括经常性收入和一次性收入)达35.8元,其中生活费收入(扣除赡养、赠送支出后,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经常性收入)为32.68元。
在44个城市中,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收入在35元以上的有10个城市,即广州、上海、乌鲁木齐、佛山、杭州、北京、济南、沈阳、烟台、天津。
收入在30到35元之间的有16个城市,即:丹东、石家庄、长沙、武汉、南京、鞍山、成都、重庆、齐齐哈尔、锦州、西安、南宁、郑州、黄石、吉林、长春。
收入在30元以下的有18个城市。即:哈尔滨、银川、邯郸、合肥、兰州、大庆、泸州、咸阳、枣庄、呼和浩特、秦皇岛、太原、福州、南昌、西宁、昆明、开封、清江。
按职工家庭每人每月生活费收入进行分组,情况大体是:
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收入达到50元以上的户,占调查户总数9.3%。他们收入比较高的原因,一是工资水平较高,平均每一被调查者本人每月的工资为71.16元,比全部调查户的平均工资水平高11.3%;二是家庭人口少,平均每户为3.53人,比全部调查户的平均水平少21.2%;三是就业人口多,平均每户为3.01人,比全部调查户的平均水平多21.9%。就业面达到85.3%,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仅为1.17人。
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收入在30到50元之间的中等偏上户,占调查户总数的30.2%。
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收入在25元到35元之间的中等户,占调查户总数的37%。
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收入在15到25元之间的比较困难的户,占调查户总数的21.4%,他们的生活比较困难。这部分户,平均每一被调查者本人每月的工资为61.89元,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5人,平均每户就业人口为1.98人,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为2.54人。
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收入在15元以下的困难户,占调查户总数的2.1%。他们的生活困难,每月入不敷出,一般都要靠工作单位补助。这部分户,平均每一被调查者本人每月的工资为62.43元,比全部调查户的平均工资只低1.49元,但由于他们家庭人口多(平均每户为5.3人)、就业人口少(平均每户为1.31人)、负担系数高(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为4.05人)、待业人员比例大(平均每户待业人员为0.39人,即每2.5户有一人待业)等原因,所以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收入只有13.26元。
调查资料指出,全国职工工资收入是不平衡的。其中文教卫生部门和机关团体职工的工资收入多数较低。
另外,1958年到1966年期间参加工作的职工,每人每月收入比较低,家庭负担比较重。
一些就业人口没有增加的职工户和多年来没有调整过工资的职工户,由于物价上涨,实际生活费收入有所下降。因此,稳定基本生活消费品零售价格,保证职工实际收入水平不下降,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第1版()
专栏:

识大体,顾大局,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解放军五万多走访组征求地方意见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新华社记者报道:人民解放军今年派出五万多个走访组,到十五万多个地方单位征求意见,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这些多数由军队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带领的走访组,访问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厂矿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城镇街道和农村社、队。沈阳部队近六千名团以上干部率领的走访组,一年的时间,与地方协商,妥善处理了一千多个与地方有关的实际问题。湖南省军区机关和所属团以上单位组织的六百多个走访组和群众纪律检查组,着重与有关方面协商解决房地产问题,使67个这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了63个。北京、济南、福州、兰州和空军等部队通过走访,久拖未决影响军政军民关系的问题,75%以上已经得到解决,其余问题也创造了逐步解决的条件。
部队同志这种识大体、顾大局,主动做团结工作的精神,受到各地党政机关和各族人民群众的赞扬。许多地方的人民政府和群众,也都从大局出发,以团结为重,积极维护部队的声誉,支持和配合部队解决各种问题,同心同德干四化。
由于军政、军民的共同努力,战争年代培育起来的那种军政团结一致、军民鱼水相亲的优良传统,现在正逐步恢复和发扬起来。


第1版()
专栏:

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鞍山市党政领导干部走访各界群众
新华社沈阳12月30日电 新年前夕,鞍山市党政领导干部走访各界群众,认真听取意见,进一步改善和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
12月21日和28日,鞍山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的领导干部,分成9个小组,冒着严寒,到工人、农民、教师、医生、营业员、工程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干部、老红军、民主人士等近百户家庭走访,一方面叙谈三中全会以来的大好形势,一方面征求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鞍山市委第二书记、市长孙洪志走访了9户群众,每到一家便问寒问暖叙家常,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省特级人民教师欧阳黛娜向市长建议为快出人才,应进行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一条龙”教育试点,并反映了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鞍钢顾问、老炼钢专家杨树棠向市委领导干部提出了鞍钢应当如何调整和重视中年知识分子的建议。已故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孟泰的老伴乔世英对市委领导干部到她家走访感到非常高兴,表示要教育子女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四化建设多作贡献。
副市长陈仲芳来到鞍山市纸盒厂聋哑人胡福兰家时,胡福兰高兴地用哑语说:“市里领导到我家做客是第一次,我一定好好生产,回答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
最近,鞍山市委、市政府准备把走访中各界群众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加以整理,并研究解决。


第1版()
专栏:

晋江金门渔民骨肉情
金门渔民搭救晋江县26名遇难渔民脱险
据新华社福州12月30日电 福建省晋江县蚶江公社石湖大队26名渔民在12月10日乘一条载重40吨的机帆船出海捕鱼,当天夜晚在崇武东南海域被一艘不明来历的货轮撞沉。他们落水漂流了六个多小时,幸遇金门“金利吉”号渔轮搭救上船。金门渔民立即取衣服给他们更换,并烧水做饭让他们充饥暖和身子。后来遇到晋江县渔船,金门渔民即送大陆遇难渔民乘船回乡。他们已于12月11日安全返回家乡。


第1版()
专栏:

恭喜社员丰收
在西藏自治区社员进行年终分配的喜庆日子里,社员收入增加,农村呈现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拉萨市歌舞团到郊区各生产队巡回演出,恭喜社员获得丰收。新华社记者 康松摄


第1版()
专栏:

全国政协举行第14次常委会
听取了关于访问南斯拉夫的报告,批准了第三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纪要,审议通过了关于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据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14次常务委员会议,于12月29日至30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会议听取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代表团关于访问南斯拉夫的报告;听取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情况的汇报,批准了第三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纪要;审议通过了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决定将全国政协秘书处改名为办公厅。
委员们在审议访南报告时感谢南斯拉夫同志对代表团的盛情接待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并且指出,南斯拉夫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在联系和组织各民族、各方面群众,协调内部关系,加强团结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人民政协在修改章程时研究参考。
有些委员还谈到,目前我国正处于伟大变革之际,积极学习和借鉴外国的长处,以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是完全应该的。但是,国家外事工作应改革,出国访问人员应从工作出发从严掌握,不能浪费财力。
全国政协提案审查委员会最近完成了628件委员提案的审查工作,这些提案都是委员们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和三次会议闭幕后提出的。


第1版()
专栏:

为节约开支和尊重群众意见
政协常委会决定不开新年茶话会
本报讯 昨天上午(12月30日)闭幕的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上,政协副主席刘澜涛提议:为了节约开支和尊重群众的意见,已经发出通知的原订于1981年元旦日举行的新年茶话会不开了。与会代表热烈鼓掌,表示赞同,一致通过。


第1版()
专栏:

努力把党的形象搞得更好
《北京日报》特约评论员
提出我们党的形象这样一个问题,可能会遭到非议。但是,如果尊重客观现实,就应当承认,在广大群众中,我们党的形象不如过去了。共产党人“应当善于正视现实,不管现实多么令人不愉快”(《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11页)。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
我们的党在刚建立时,不过是一个影响不大的小组织。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党的组织不断成长、发展、壮大,人民群众也在斗争中逐渐认识我们党,靠拢我们党,团结在党的周围。人们把我们的党视为中华各民族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使我们党的形象空前地光辉高大。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我们的党不但是伟大的,而且是可敬、可爱、可信的。党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共产党员”成了无尚光荣的称号。
党的光辉形象和崇高威信,是怎样形成的呢?
首先,是因为我们党能够代表人民和民族的利益,并且在实践中逐步认识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出了一条正确的路线,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战略策略,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我们党的光辉形象,就是这众多的胜利之光的凝聚。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党始终抓紧了自身的建设。在异常艰苦的斗争中,党严格要求自己的党员和干部,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作风。他们冲锋在前,不怕流血牺牲;他们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他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他们坚持真理,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他们认真调查研究,注意工作方法;等等。我们党的光辉形象,也是这一整套优良作风和广大党员的模范行动的结晶。
党的高大形象一旦形成,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成为我们党无比宝贵的财富,成为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在那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在那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我们党提出的许多号召,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广大人民群众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党提出的各项斗争任务,并以此引为光荣、自豪。
令人十分痛心的是,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尤其是在十年动乱中,我们党的高大形象没有能够继续增添光辉,反而受到了损害,党的威信下降了。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呢?原因基本上也是两条。
一是从1957年以后,我们的政治路线便出现了许多“左”的错误,在政治上伤害了一些干部和群众,使得一些人对党组织畏而远之。这种错误,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更发展到极为严重的地步。在这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了党的错误,干了大量反党反人民的罪恶勾当,弄得冤狱遍于国中,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使全党和全国人民都深受其害。而这一切,他们又都是窃踞着党的高位,打着党的旗号干的,因而使党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受到了进一步的损害。
党的形象受到损害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党内的不正之风日益滋长。这也是由来已久的。从五十年代后期“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开始,党内出现了虚报成绩、说假话等不良风气。另一方面,由于对执政党地位缺乏清醒的认识,一些领导人变得骄横起来,不能平等待人,颐指气使,搞强迫命令,瞎指挥。在和平环境中,一些人在生活上不那么艰苦了,开始搞特殊化了。但是,在“文化大革命”前,这些情况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纠正。十年浩劫时期,党的组织实际上处于瘫痪和被肢解状态,林彪、江青、康生一伙,以及几乎遍布全国的帮派分子,窃踞了党组织的许多领导职位。他们手中拿着党票,搞打砸抢,争权夺利,攫取特权,胡作非为,搞得乌烟瘴气。他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腐蚀了我们的党,败坏了党风,使我们党的肌体受到极大的损伤,党的形象遭到严重的损害。
当然,必须指出,由于我们党多年来领导人民进行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同广大群众有着鱼水般的亲密关系,即使在我们党处于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广大群众也没有对我们党失去信心,而是满怀希望地等待党的复兴。这一点,从我们党粉碎“四人帮”后广大群众那种欢欣鼓舞的情绪中,得到最充分的证明。
我们党没有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在粉碎“四人帮”后的四年多来,我们在错综复杂、困难重重的条件下,拨乱反正,冷静而坚决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障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恢复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制定了符合广大人民要求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我们的经济工作开始改变了长期不切实际的指导思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党的组织上,我们清除了“四人帮”的帮派分子,又抓了党风党纪的整顿。所有这些,使党的形象有了很大的变化,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不断上升,尤其是我们的党中央,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不断提高。但是,应当看到,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还不很高,我们党的形象还不那么光彩。
首先是,我们的经济工作虽然已经扭转了错误的指导思想,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不能很快铲除以往的积弊,管理不善、严重浪费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真正把经济搞上去还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人民生活中存在的许多实际困难只能逐步解决,限于目前的条件,我们为广大人民谋的实际利益还不多。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因。
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还不大光彩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侵蚀我们党的肌体的许多歪风邪气还没有得到有力的清除。
现在,利用职权搞特殊化,化公为私,慷国家之慨,请客送礼,白吃多占,违反规章制度安插亲属子女,假工作之名游山玩水,借考察之名游览外国,等等,这些不正之风还没有完全煞住。而且,贪污受贿、索要礼物一类丑事,还时有发生。再加上一些人在工作上严重的官僚主义,办事拖拉,好说空话,互相推诿,不负责任,尸位素餐,不但办事效率很低,而且往往人为地造成巨大的损失。存在于某些人身上的这些不良现象,决不是一个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朝气蓬勃的革命政党应当具有的形象,有些甚至是反映了败家子、没落者的特征。
观察一下生活就可以发现,有些人并不是不重视“形象”问题,而是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有的千方百计掩盖自己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或者强词夺理,不认账,甚至添油加醋,弄虚作假,企图为自己搞一个“一贯正确”的形象;有的人很注意自己的身份,讲排场,摆阔气,前呼后拥,威风凛凛,以为这才象个领导者的样子,其实这是官老爷的形象。如此等等。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对共产党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形象这个严肃问题不感兴趣,或者是严重地忽视了。
党的形象,总是要通过具体的人和事表现出来。人们把我们某些领导干部的不正之风同党的形象联系起来是很自然的。有的党外同志看到一些党员不是为共产主义奋斗,而是谋私利,说现在党与过去不一样了。对我们党的这种判断,虽然言过其实,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听了这样的反映,是应当感到痛心的。在我们党内,确有一些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甚至明知故犯,习以为常。对此,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议论颇多,我们应当平心静气地听一听,不要找种种理由进行辩护,互相宽容,而拒绝批评。
某些领导干部的不正之风确实是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损害了党的形象。今天,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不但要改善党的领导,还要改善党的形象,而其关键就是要下决心搞好党风。
一个党的形象,是它的根本性质、成熟程度、主要特征的综合的表现。我们说要搞好党的形象,决不能象某些资产阶级政党那样,故作姿态,摆样子,表面一套,实际又是一套。今天,我们搞好党的形象,也不是“丢掉肮脏的衬衫,穿起整洁的衣服”的问题,而是要切切实实地洗净污垢,挤掉脓包,增强体质。
克服不正之风,搞好党的形象,最重要的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层层带头,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要作出好的样子。值得庆幸的是,最近一个时期,在这方面动人的事例越来越多了。德高望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同志,就是突出的一个。今年6月,邓颖超同志率代表团出国访问,从北京到乌鲁木齐,从乌鲁木齐到国外,不坐专机坐班机,不坐红旗轿车而同大家一起坐面包车,在宾馆,她睡硬板床,同大家在一起吃饭(见《半月谈》第六期)。邓颖超同志这种严于律己的模范行动,教育了干部和群众,为我们党增添了光彩。应当说,有关方面原来为邓颖超同志的行止所作的安排,并未出格,按照那样的安排行事,群众不会有任何非议。而邓颖超同志并不满足于按制度办事,她严格要求自己,做得比制度规定的更严一些,这样的事实,只能用高度的自觉、纯正的党性来解释。如果我们广大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都能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出人民群众可以看得见的好榜样,对扭转党风,搞好党的形象,将起极大的作用,这本身就是对党的重要贡献。
可是,在党内,也有这样一些同志,他们为革命奋斗了几十年,为人民作出过重要贡献,党的高大形象中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当年,他们的理想是很纯洁的,行为是很高尚的。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却不能随着时代的步伐继续前进。他们的行为多少背弃了原来那种崇高而纯洁的理想,使人们感到失望。
为了搞好党风,尽快地把我们党的形象搞好,还有一条,就是要坚持原则,严肃党纪。搞不光彩行为的人,违法乱纪的人,什么时候都会有,只要党组织坚持原则,采取鲜明的态度,这些丑恶行为就不可能玷污党的纯洁形象。建国初期,党内一些干部受资产阶级侵蚀,贪污腐化。有些人也预言,共产党进城以后,一定经不住金钱的引诱,一定会变。我们党及时开展了“三反”斗争,坚决地同贪污腐化现象作斗争。经过这样的斗争,群众就把一些人的不正当行为同党组织区分开来了,党的形象反而更高大了,威信更高了。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历史经验。最近的实践经验也一再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对现在还在搞不正之风的人,对那些违法乱纪的人,一定要从严处理,如果这些人是领导干部,就更要严格。有的要在报纸上公开揭露,有的要在党内通报,该处分的就要处分,触犯刑律的,一定要依法制裁,决不能因职位高、资历深或者因上头有人为之说话而加以袒护,不敢按原则进行审查处理。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多栽花,少栽刺。在它的舆论影响下,一些人在是非面前,对不正之风,没有鲜明的态度;对违法乱纪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好我好,相安无事。群众批评他们是官官相护,不是没有道理。还有一种人,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对某些人的错误甚至违法行为,遮遮掩掩,压缩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处理,草草了事,总不愿公开揭露批评。他们的理由无非是照顾影响,便于犯错误者今后的工作之类。这些所谓的理由,其实都是似是而非的。揭露错误,批评缺点,如果涉及到党和国家的机密或其它不宜公开处理的特殊问题,当然要限制在适当范围内,但除此而外的问题,尤其是在群众中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只要事实属实,就不应当惧怕公开批评。由于多年来缺乏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而一些人又缺乏纠正不正之风的自觉性,为了帮助有错误的同志,使更多的同志从中汲取教训,为了挽回不良影响,选择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例,采取公开的批评,包括对高级领导干部的公开批评,现在尤有必要。为保全某些人的面子而放弃原则,把错误包起来,那既不能教育犯错误的人,又会损害党的威信。对于那种劣迹昭著、声名狼藉的人,如果无原则地加以保护,更是无异于把病毒保存于肌体,损毁党的形象。我们应当克服那种庸俗的腐朽的观念,对搞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的人,一定要采取坚定的严肃的态度。
搞好党风,我们已有了明确的方针,制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只要全党上下紧紧依靠群众,继续努力,我们相信,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党风从根本上扭转过来,恢复我们党的高大形象,是有希望的。(原载12月24日《北京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