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贵州省32个穷县增产增收
群众说:今年是政策对头,粮食丰收,畜牧发展,囤箩都装满
本报讯 记者杨锡玲报道:全国穷县最多的贵州省,已有32个连续3年社员分配收入不到50元的穷县,今年粮食喜获增产,社员收入增加,群众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农村市场活跃,粮、油、肉、蛋丰富,群众说:今年是“政策对头,粮食丰收,畜牧发展。”“囤箩都装满了,烧起火有煮的,端起碗有舀的。”
贵州总共有穷县43个,占全省总县数一半多。这些县多数位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土地瘠薄,灾害频繁,生产水平十分低下,有的地方还处于刀耕火种的落后状况。二十多年来,受左的干扰,有些社队连温饱问题也不能解决。党的三中全会后,人们的思想活跃起来了,开始纠正“穷过渡”,接着认真落实了按劳分配政策,加上因地制宜,发挥山区优势,32个穷县获得增产增收。这些穷县今年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数字实,吃得饱,形势好。不少穷县根据特殊情况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下面报上来的数字一般都少于实际产量。毕节地区是贵州最穷的地区,全区8个县,县县都是穷县,去年全区人均分配只有35元。今年有7个县增产增收,全区粮食增产7%,油菜籽增产13%,实际农民手里的东西比上报的数字要多。兴义地区7个穷县,县县增产增收,全地区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增加80斤粮,10元多钱。过去,这个地区每年要返销三千多万斤粮食,今年只返销了一千多万斤。人均收入不到40元的晴隆县,多年来不少社员没有杀过猪,今年有80%的农户准备杀过年猪。这个县的廖基公社上街生产队,多年来没有人盖过房子,今年已经有12户盖了新房。


第2版()
专栏:编后

编后
贵州32个穷县丰收,其特点是数字实,社员高兴,形势好。
过去,不少地方报“喜讯”,不顾实际情况,喜欢用大数字,甚至层层加码。这实际上是搞假、大、空。粮食过“河”报过“江”,棉花减产报“上纲”,结果,少数搞浮夸的领导捞了个“先进”、“模范”的虚名,广大直接从事生产的农民却蒙受了缺衣少吃的实祸。
今天,党的优良传统开始恢复了。丰收喜讯传来的数字一般都留有余地,是较实在的数字。这样,农民有如吃了定心丸,将会脚踏实地地去夺取明年的好收成。


第2版()
专栏:

我国气象部门改革体制取得成效
据新华社南宁12月26日电 新华社记者林裕栋报道:我国气象部门调整、改革管理体制取得初步成效。现在,全国有22个省、自治区的气象部门已由地方政府领导为主改为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
实践证明,实行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能更好地适应气象专业性强、站网布局分散、情报资料传递集中等特点,提高了工作质量。新的体制改变了领导班子中专业干部少,从本系统提拔的少,中青年干部少的现象。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处(盟、市局)级干部中,不懂业务的达60%以上。体制改革以后,经与地方党政协商,作了调整,使自治区处以上懂业务的干部增加到65 .3%。
体制改革促进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据25个省、市、自治区气象部门的统计,今年各地共办了各种训练班120期,参加训练的各类业务人员和领导干部达4,700多人次。体制改革还促进了气象服务工作。今年春播时,黑龙江省40个台站提前3天以上报准了春旱期间的雨、雪,使2,000多万亩小麦和6,000万亩大田作物抢种在雨雪之前。体制改革前,科研、业务项目重复甚多,战线长,站网布局不尽合理。体制改革后,集中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体现了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第2版()
专栏:

宁安县石岩公社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 黑龙江省宁安县石岩公社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收到好效果。
1977年,石岩公社党委对全公社335名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不称职的占80%。在124名拖拉机手当中,无驾驶证和有驾驶证而没有定级的就有76名,占60%多。大部分生产队干部指挥生产靠老经验、旧方法。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1978年开始,这个公社办了函授学校和长短期专业训练班,为各大队培训师资。各大队办农业技术、农业机械、财务管理、卫生护理、畜牧兽医等专业技术学习班,为各生产队培训技术骨干。生产队办科普教育班,向社员群众传授打农药、用化肥、植物保护等农业科学知识。几年来,这个公社共举办了34个专业技术学习班,培养出农业各方面的专业人才1,085人,其中有13人成为大队农业技术员,有124人成了技术熟练的拖拉机手,有5名被提拔为公社干部。


第2版()
专栏: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各族社员家庭饲养的大牲畜已达十三万头,十年浩劫中见不到的各种乳制品又上市了。这是沙坪集市上的白族社员在出售当地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乳扇。新华社记者 周重要摄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吉林农垦参茸公司应不应拆散?
吉林省农垦系统的人参、鹿茸分别占全省总量的45%和80%,1979年,省农垦局根据自愿入股、利润分成的原则,与各地主管部门协商,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农垦参茸公司,组织起国营参、鹿场的农工商联合企业。
参茸公司成立以前,各参、鹿场独立经营,由于中间环节多,生产单位收益少,参、茸生产发展缓慢,不少场长期处于亏损状态。1978年有9个场亏损达到37万元。同时,由于独立经营,各搞各的,产品质量次,商标不统一,国内外销路差。
参茸公司成立以后,他们用经济手段,直接组织全省71个国营参、鹿场的生产、加工、销售工作,负责制定各场的生产、加工、销售、出口的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研究参、鹿场的经营管理,了解国内外市场的有关经济情报,使各参、鹿场生产有目标,改进有办法。参茸公司在安排产品加工中,根据各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合理安排,使原料减少了浪费,产品提高了质量。这个公司在成立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很快改变了产品长期积压的面貌,销售人参、鹿茸价值1,300万元,获得利润一百多万元。
到今年9月底,参茸公司按产品质量分成已返回生产单位现金28万元,公司从利润和流动资金中拿出240万元,无息借给资金困难的场。这种农工商联合企业,使国家多得了,农场多收了,职工高兴了。
然而,对这种企业,有些单位却千方百计地用行政手段进行阻挠,让所在地的参、鹿场退出联合公司。抚松县所在地的三个参场,已经被迫退出。集安县所在地的两个国营参场,县委也已经令其退出。由于参场有不同意见,目前尚在争议之中。据了解其它县也有这种迹象。这种做法,致使参茸公司和参、鹿场签订的购销合同不能执行,12吨的人参合同没有着落,经济损失达90多万元,省计委下达的生产计划也完不成20%至30%。造成参、鹿场产品积压,公司基础动摇。
参茸公司成立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对发展生产有好处,企业满意,职工高兴。一些县用行政手段强迫所在地的参、鹿场退出联合企业,走回头路的做法,群众认为不符合发展生产的要求。
本报记者 翟启运


第2版()
专栏:

中国种子协会成立
新华社天津12月24日电 中国种子协会成立。最近在天津召开的成立大会,选出了第一届中国种子协会理事会,理事长为赵修。
目前全国各级种子机构的种子工作者约有35,000多人,还有农业院校、科研单位从事种子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许多专家。这是农业科学技术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种子协会将把分散在各个生产、科研、教学、行政部门的种子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进行学术研究、交流,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对党和政府在种子工作方面发挥咨询和参谋作用。


第2版()
专栏:农村来信

农药出厂应注明日期
前不久我们从生产资料公司购进部分宁夏银川农药厂生产的“燕麦灵”乳剂,说明标签指出“贮存期不宜超过2年”,但标签上无出厂年月日。这叫使用单位如何判断此药已出厂几年?今年春我们使用“乐果”治油菜蚜虫。从“乐果”药袋无法辨认出厂年月,只知道它已在库里放了几年。为了不误用药时机,就凭经验加大用药量,虽加大了常用量的1—2倍,但仍无效果。待再改用其它药时,已错过了防治的时机。目前,农村一般尚无化验分析条件,农药销售又要经过多次周转,存贮时间较长。为了识别农药出厂时间,希望生产农药的工厂在药袋(瓶)上标明出厂日期,以便利使用单位据实施用。
陕西省棉花研究所 徐赢


第2版()
专栏:

农药不宜分给社员保管
我们公社的部分生产队,在把油菜种植任务分配承包到劳动力的同时,把治虫的农药也分给社员个人保管使用。有些社员不熟悉农药的使用方法,分散放置在家中,很容易造成人畜中毒。建议农村大队或生产队,统一管理和使用农药。湖南隆回县石门公社 罗玉长


第2版()
专栏:

使用新农药要严防中毒
近几年来,化工部门生产了不少新农药。有的地方由于对新农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不清楚,不断发生农药中毒事故。最近,达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派出调查组在达县麻柳区的35个大队调查,因使用新农药“甲六粉”中毒的事故就有43起,中毒的耕牛43头。建议各地要加强对新农药性能、使用和储存方法的宣传。
四川达县 贸广文


第2版()
专栏:

西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学术讨论会提出:
实行农林牧并举促进农业全面发展
王任重同志到会听取专家的学术报告并在会上讲了话
本报讯 最近,在兰州召开了西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学术讨论会。这次多学科、综合性的大型农业学术讨论会,是受国家科委、国家农委、中国科协委托,由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山西、四川等9省区共同召开的。四百多名与农业有关的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以及主管农业的领导干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西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如何起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恢复和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王任重到会听取了专家们的学术报告,并在会上讲了话。
王任重同志说,中国在旧社会是山河破碎。解放30年来有建设,有进步。我们的粮食产量比解放初增加了将近两倍,比历史最高的1936年增加了一倍多。但30年来我们在工作中确实有不少失误,确实犯了不少错误。十年浩劫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就更加严重了。总之,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山河旧面貌还没有很大的改变,还说不上根本改变。西北的一些地方,农民还很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放宽了农村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广大农民的实际收入有了提高。但要从根本上改变西北地区农民的贫困状况,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那还需要西北各族人民,特别是千百万农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长期艰苦奋斗,才能彻底改变面貌。
王任重同志强调,要认真记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左倾蛮干给我们造成的损失和浪费是很大的,很痛心的。我们过去就说“以农业为基础”,但实际上并没有把农业摆在基础的地位。我们对经济发展要求过快过急,工业基本建设的战线太长,摊子太大,对农业的投资就比较少了,而且由于积累过多,用于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就少了。这很少的投资也有许多没有用好。他回顾了3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情况后说,我们在指导思想上盲目追求“多、快”,这就是主观主义,犯了急性病,不懂科学,又不尊重科学,盲目蛮干的事不少。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就是这个问题,使我们吃了大亏,生产停顿了好几年。粉碎“四人帮”后,我们提出了拨乱反正。当时,国民经济被“四人帮”搞到了崩溃的边缘,本来应当休养生息,应当调整,但是,又提出“大干快上”,这好象要一个大病初愈的人去赛跑,能行得通吗?不问实际情况如何,不顾需要和可能,盲目引进,这还是犯的老毛病,给我们目前的国民经济造成了很大困难。所以,我们一定再三再四的强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这是我们进行任何工作都不能违背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到,我们过去的左的路线和政策带来的损失和浪费确实很严重,要认真记取这个历史的教训,把我们的事业办得好一些。
在谈到西北地区建设方针时,王任重同志说,我赞成小平同志的意见,黄土高原地区应当发展成为林、牧业基地,首先抓好种草。整个西北地区,应当是农、林、牧并举的方针。要分别情况,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各有侧重,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不能认为等待粮食过了关再去种树种草,应当是农林牧各业并举。他强调指出,在近三、五年内,要大抓种草。凡是能种草的地方,都要种上草。土洋结合,人工种草和飞机播种。有了草,就可以控制水土流失,增加饲料,提高土壤肥力,为发展农、林、牧业创造条件。目前,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群众生活困难,由国家调进部分粮食来,使农民得以休养生息,调整农业结构这是必要的。但将来,这个地区应当做到粮食自给。我们要教育农民改变广种薄收的习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在科学种植上狠下功夫。要大力发展蚕桑、果树等经济林,发展养蜂业,发展中药材。同时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烧柴问题,搞沼气,种植薪炭林等等。
王任重同志说,开发和建设大西北,一定要重视科学技术,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和关心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目前,不重视农业科技人员的情况,应当改变。
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根据在西北地区的科学实践和深入考察,向大会提交了三百三十多篇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内容涉及农、林、牧、副各业以及农业经济、农业机械、农业教育、水利、气象等许多方面,其中不少论文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第2版()
专栏:河南通讯

政策深得人心治穷充满信心
——豫东农村散记
深受极左危害、人民生活贫困的豫东农村,今年变化之大令人惊喜!记者曾访问了开封、杞县、兰考、商丘、永城等县,随便到农民家里看看,主人都是喜笑颜开地说:“多少年屋里也没这多粮呀!”农民开心的样子使人感到,豫东大地象是由寒冬到了春天。今年大部地区社员分配可比去年提高30%以上。兰考县去年人均分配49元,今年预计可达70元。商丘地区和兰考情况差不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干活不再“大呼隆”,农民的积极性起来了;生产队有了自主权,可以因地种植,减少了强迫命令和瞎指挥,自然优势得到发挥了。农村干部打比喻说:“吃大锅饭农民没有积极性,好象汽车马达失灵,靠各级干部来推,怎么能行?现在这么办,群众起劲了,象开动了马达,不推自己跑了”。
农民欢迎 领导支持
这里不少地、县、社的领导同志,过去吃够了极左的苦头,如今总结了历史的教训,思想比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了。经过一段调查研究,他们看到生产责任制是调动农民积极性使豫东摆脱贫困发展生产的好办法,就打破框框支持群众。豫东各县约有70%的生产队试行了包工、包产、联产计酬的责任制。一般多是把不用动磙子碾打的作物,如花生、棉花、玉米、红薯等包给社员,小麦丰产方则集中经营,也有包给社员管理的。很穷的队也有把土地分包给社员的,但比例不大。
这些办法农民欢迎,领导支持,上下想到一起了。这样一来,生产立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劳动效率提高了。过去是“上工敲破钟,到地磨洋工”,满打满算,一天不过干五个小时的活;现在是起早贪黑地干,两头不见太阳,一天顶过去两三天。庄稼做的细发了,过去锄地,是溜着地皮划搭;现在是深锄细刮,弱苗扶、缺苗补,农民打趣地说:“今年可是草的灾年”!虞城有个老汉,提个水罐,跑半里地去补栽两棵红薯苗。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兰考县的同志讲,过去种地不到边,地头、四角都空着;现在是到了边又过了边。各县都有些多年不种的沙荒、盐碱地,今年种得满满的。民权县利用的荒地达十来万亩。
传统优势得到发挥
广阔的豫东平原,有多次黄河改道留下大片沙区。商丘地区沙地就占三分之一。长期以来,农民和黄沙作斗争的办法就是广栽树木,多种花生。花生不但经济价值高,它还象大豆一样有根瘤菌能养地,花生秧又是牲畜的好饲料,所以农民说,种了花生“人壮、地壮、牲口壮”。开封县在五十年代中期最多时年产花生四千多万斤,但以后单一强调粮食,花生被挤得几乎绝了种。近两年要恢复花生,有些县还得从南方买种子。今年自主权多了,可以因地种植,种花生普遍实行包工包产,农民的积极性很高,种籽不够自己买,缺少肥料自己备,种的又多又好。公社的同志讲,往年种花生,干部一个劲讲要密植,一亩不过给你种上两千窝,今年包了产,无需干部讲,每亩种的都不下三千窝。
在兰考和民权县,有些路旁、河边、沟帮沿和果树园里,到处都见缝插针种上了花生。商丘地区由去年的二十万亩增加到六十万亩,可是实际种的可能有七八十万亩,因为有不少荒地也种上了。商丘地区今年粮食种植面积虽然减少近百万亩,但由于精耕细作,提高了单产,总产仍比去年有所增加。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增产最突出,花生增产四倍,棉花增产2 .7倍,单这两项产值就增加一亿多元。此外还有大豆、芝麻、油菜等作物,产量都是成倍增加。
充满信心 改变面貌
豫东有一些贫困的生产队,长期以来集体空,社员穷。农民对搞好生产失去了信心,有的出外跑荒谋生,土地越丢越荒。这样越穷越跑,越跑越穷,形成了恶性循环。现在这种情况开始改变了。
兰考县城关公社在铁路以南有八十多个生产队,就是这一类穷而又穷的地方。社员常出外逃荒要饭,成了有名的“要饭窝”。过去国家没少给救济粮款,总摆脱不了“穷”。从去年开始,这些穷队用包工包产的办法,一下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没想到一年就翻了身。记者同年青的公社书记张中周到这里的古寨村访问。社员们正聚在街心树荫下吃早饭。往年缺粮少米,如今都拿着白面馍吃,人们又说又笑,喜气洋洋。村里驴驹子跑,羊羔子叫,一片生气。
记者问起村里的情况,一个中年汉子笑咪咪地说,“不用俺说了,你就看这吧!”只见他一手抓着四个白面卷子,一手端着半碗蒜汁说:“要是前几年,我就是拿上一个馍,孩子巴眨眼望着,我也吃不下去。”这个村子一百二十多户,去年收入多,一下就新添了二十多辆自行车,娶了十六个媳妇,村里的喜事说不完。
农民要好好搞生产了,耕畜不足是个大问题。商丘地区,五十年代中期有耕畜六十五万头,下降到四十万头。再加骡马等强壮耕畜少,畜力实际少了一半。去年,社员们增加了收入,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就纷纷张罗着买牲口。子房生产队,四十多户只有七头牲畜,今年一下发展到三十六头,除了没有劳力的五保户,差不多家家都有了耕畜。大家商议的办法是将原有七头牲口折价分给社员,分得牲口的就给别人补钱,没分到的添钱再买。起初,上边来的领导人听说子房生产队包产以后把牲畜分了,批评他们这样作损害了集体经济。公社书记张中周回答说:“你说,是要原来的七头牲口,还是要三十六头?哪样对生产有利?”一年之内,全公社集体和社员个人就增加了九百多头牲畜。据商丘地区近三百个生产队计算,今年增加大牲畜30%以上。
穷了多年的豫东,当前一般多是单就农业实行包工包产,这种联产责任制的形式还是比较初级的,但显然是有效的。随着生产的发展,责任制的形式也会随之发展的。实践出真知。豫东的干部群众正在总结经验,乘胜前进,他们对改变豫东贫困面貌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林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