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说“聘”
刘孟洪
报上有关“聘”的报道和启事越来越多了。
聘,说明了人才的“缺”和“多”两个方面。一面,有些单位缺少急需的人才,因此要聘;一面,在社会上和某些单位里,还埋没、积压着人才,因此待聘。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第一个刊登有关“聘”的启事的报纸是有勇气的。用一则启事冲破了一种束缚——需要改革的人事制度;打开了一个新局面——人才的相对交流。尤其难得的是,在所谓“打退资产阶级猖狂进攻”的十年浩劫以后,敢于不避“资产阶级嫌疑”,做那种使“左视眼”们瞠目咋舌的事。
东周时期,思想比较活跃,要当官可以搞点竞争,各国君主颇注重礼聘。《礼记》中讲的“选贤与能”,指的是量才授官,尽管“才”因君主的好恶而异,但总比后来的“宗派”、“裙带”、“家天下”要强,因为还着意于“选”。
聘是选的一种,是带有社会性的选。
在单位里提倡毛遂自荐,是内部的聘。
公开列出条件,进行答辩、考试、试用,是外部的聘。
东北一家企业聘经理,规定了试用、录用和辞退的待遇条件。赏罚分明。
南方一家报纸聘编辑、记者,申明调动手续由招聘单位解决。强调了组织的保证。
聘,也起着另外一种作用。北京某单位有一个精通三门外语的人才,长期学非所用,干了总务工作。别的单位决定招聘。结果本单位对他立刻启用,委以重任。原来,“聘”有刺激性。


第8版()
专栏:

日月山的西边
陈勇进
外地人到了青海,就是时间再短,主人也要设法让你看看他们的高原湖泊——青海湖。青海湖里不仅有肥大鲜美的湟鱼,还有人们向往的鸟岛,还有与碧波相连的草原。人们不难想到,连十多万只南来北往的鸟儿都要在这里住上半年,生儿育女,难道谁还不愿到这里领略高山草原的风光吗?
清晨,我们从西宁往西,车行一百多公里,这里已为皑皑的白雪笼罩了。我们下车看了山口的两块碑碣,这正是举世闻名的日月山。到这里,就会使你想到唐朝文成公主出嫁吐蕃时经过的情景。人们传说,文成公主来到这里,见草原旱如火燎,牲畜缺乏水草,吐蕃人苦难无着,一条河水却偏偏东流。文成公主一心搭救吐蕃人,随即取出父母赠她的日月宝镜求救。顿时闪电惊雷震天动地,自此有了日月山,使这河水改流向西,成为“倒淌河”流入青海。自此日月山西边的大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骏马壮。历史的真实,是文成公主把碾磨、陶器、种籽、纸、酒、医药等传入了吐蕃。我们和藏族群众谈及文成公主时,他们都亲切地喊她为汉族阿姐。阿姐——在这高山草原上显得多么亲切动人啊!
过了日月山,又是一重天。日月山西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广阔的草原和碧水连天的青海湖。这片草原属共和县。共和县可利用的草原有一千八百多万亩,但这里才有藏、汉、回、蒙古、土、撒拉族人民五万多人,他们拥有牲畜107万头。在这金色的大草原上,最显眼的是那黑色的牦牛群,那牦牛胸前长有漆黑的长毛,象雄狮一样威武。这就是我国高原特有的品种牛,它生活能力极强,能骑,能驮运,被称为“高原之舟”。
这天中午,我们来到布哈河边,在藏胞文强太家吃饭。这真是别有风趣的地方和别有风味的午饭。帐篷的三面用国家供应的青稞和小麦做墙,另一面是盛东西的木柜。文强太和他夫人给我们煮好茶,做糌粑。就是没有吃过糌粑的人也感到香甜可口。那奶茶是牦牛奶,有一种特别诱人的香味。难怪香港市场上对牦牛这样感兴趣呀!原来这个大草原上的牧草属莎、蓼草料,牧草柔软,具有粗蛋白、粗脂肪、含糖量高,牛肉质嫩、色鲜,颇富野味。桌上那奶茶、羊胸肉既鲜美又无腥膻。48岁的文强太和他夫人南伯热情极了。我们问他家的生活情景,他家是普通社员,生活水平中等偏上。今年现金收入可到两千元,不包括牛羊肉、皮张等实物,和去年比起来略有增长。今年有280天的风灾,羊羔死了很多。这里过去强迫藏民学大寨,牧区天寒地冻叫人开荒种地,限制人们发展生产,一家只能留一匹马、一头牛、两只羊,到头来粮食不够吃,肉、奶更是缺乏。这两年他们贯彻党中央的政策,根据牧区的特点努力发展牲畜,集体饲养和个人饲养都兴旺起来了!
这里,藏民对他们生活中所表示的欢乐、庆贺,有一项是赛马。这天上午,我们在青海湖边一片平坦广阔的草地上看了赛马。石乃亥公社和黑马河公社有66匹马在这里比赛。真是一片人欢马叫的动人场面。
赛马分走马赛与跑马赛。走马赛先开始。走在最前面的是更加先的黑马和娘先加的菊花青马,那马走起来,身躯平稳,蹄腿駸駸而不乱,骑手挺身马背真如流水行云。那跑马赛时,鬃尾扬起,骑手伏首马背,狂奔如疾风。这六十多匹骏马,走跑有前后,但都是好马。难怪河曲马在解放军的骑兵中那样的受到称赞哪!
河曲马是我国名马,汉朝的骑士们称这里的马为“青海骢”,并誉为“龙种”。这场赛马后,我得知黑马河公社书记华清有匹“红枣骝”,比更加先的黑马还要快。华清是本地藏民,说得一口熟练的普通话,高高个头,才三十多岁。我问他为什么不参加赛马,他腼腆地笑说:怕和社员争第一。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喜读《旅游天府》
袁报仁
我爱读旅游读物,因为它给了我神游的乐趣,增长了种种知识。最近读了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旅游天府》1980年第一辑,更感到耳目一新。
在这一辑里,有些文章是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比如《唐僧在成都出家前后》这篇文章,对我国家喻户晓的唐僧这个人物,根据史籍记载作了简要的介绍。《泸沽湖风情》则是记述我国古代东女国的后裔,现在四川省盐源彝族自治县境内,地名叫泸沽湖,至今那里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在那样的家庭里,既没有男成员的妻子,也没有女成员的丈夫,家庭财产也是按母系继承的。
在这一辑里,有些文章是为历代一些名人“正视听”的。比如《薛涛是不是妓女?》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薛涛是我国唐代一位有才华的女诗人,成都望江楼公园里的“薛涛井”,传说就是她当年制作诗笺汲水的地方。但历代都有人说她是个妓女,甚至最近某报还说她是个“高级女招待”,其实,她的一生,是艺人的一生,是诗人的一生。令人同情的是她在家庭、婚姻问题上的不幸遭遇。
纵观全辑四十多篇文章,使人感到内容比较丰富,文风比较朴实,很少废话、套话,没有什么陈词滥调。在编排上也基本是图文并茂,符合旅游读物的特点。


第8版()
专栏:连载

终身大事
萧乾
五标准
我这个人向来不替人作媒。几年前我还住在一个门洞里时,有一天闯进一名青年,手持一张类似履历表的单子,要我帮他介绍对象。我一看,单子上除了姓名、籍贯、年龄之外,还有身高体重以及工资工种。说要个身量比他略矮的。紧接着他作了一个郑重声明:要全民制的,可不要集体制的,特别不要学徒工。他要对方也给他照样开这么个履历表。然后考虑“成熟”再见面,因为他工作实在忙,不愿意浪费时间。
我对这位具有科学工作方法的青年说,你那履历表开的项目虽然不少,可还缺两个无形的而又很重要的项目。他赶紧问我是什么,我告诉他:性格和品质,而要把这两项考虑成熟,可非得浪费点时间不可。
我顺手给他举了个例子。我有个学化学的同学,他找到一位同课目、同籍贯、身高体重什么的都中意的对象。见面后,双方彬彬有礼,在恋爱过程中,自然是甜甜蜜蜜。婚后他才发现夫人原来是火爆性子,一天他回到家中进午餐,饭是夫人做的。他坐下来尝了口汤,咂了咂舌头说:“今儿这汤咸了点儿吧?”哎呀,转瞬之间,那碗汤咵喳就扣在他头上了。
在男女感情上,“品质”首先指的应是真诚。一对打得火热的情侣,只因为男方所预定的住房出了变故,女方立刻就变了卦,固然可以说是缺乏真诚;但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大风大浪中,而在“阶级斗争天天讲”的岁月里,这种不测风云是随时可以光临的。我的熟人中间,至少有4位女同志在丈夫遇到风浪时,立刻就丢下亲生的娃娃,离了婚,另外找了响当当的人物。“立场鲜明”是幌子,“自我保存”是实质,这里不仅包含安危,也包含荣辱得失。当然,那时下去劳动锻炼倘若能象判徒刑那样说个期限,不少婚姻还是可以保全下来的。
《暴风雨》一剧里,普洛士皮罗就先让那不勒斯王子弗丁南干了一堆苦活儿,来考验他的爱情是否真实。《威尼斯商人》中的女律师鲍细霞在胜讼之后,也用戒指考验了一下丈夫。看来莎翁在男女结合这个问题上,也是很重视坚贞的。有句西谚说:“甲板上的爱情以下一个港口为终点。”这是告诫人们说,在特定的孤寂生活中产生的“感情”很不可靠。我在一条法国邮船上确实就看到一个前往魁北克举行婚礼的新娘子,在航程中还玩弄着感情游戏。我真替她那位新郎捏把汗。另一方面,美满婚姻往往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拿着履历表有意识地去寻找,不一定会逢上知己;偶然遇上的,倒也有可能情投意合。
30年代在一篇书评里,我曾不揣冒昧地为男女结合开过一个公式:
主观的爱慕(感情的)60%
客观的适合性(理智的)40%
文中还有这么一段:“没有那不可言说的爱情,两颗心根本无法亲近;但若缺乏客观的适合,亲近后,爱情仍无从滋长。”接着,我讥笑了西洋过去盛行过的求婚制。“在一个明媚的春天,男的咕咚跪了下来,死命哀求,直到那位本来心软的女方点了头。然后,趁势把有预定意义的亮晃晃的戒指套在女方明文规定的手指上。讨来的爱情不比讨来的残汤剩饭可靠,因为爱情会飞——如果你管不住。”
见《小树叶·虫蚀三部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69—182页。


第8版()
专栏:

故乡情思(二首)
阿红
别惊破我的梦
我的家乡,
也有这朝霞似的高粱,
也有这绿海似的大豆;
池边,也有白鹅把长颈抿在翅下,
村头,也有翠柳多情地掩着井口。
难得听到机械的响声,
到处是慢腾腾的黄牛;
有些姑娘还穿着偏襟衣裳绣花鞋,
老太太脑后还挽着疙瘩鬏……
我的家乡好象在天之涯,
一合眼,却就落身村头。
司机同志,请且慢鸣响喇叭,
别惊破我的梦,我的神游。
家乡虽然有些陈旧,
我分明见它昂起了头!
新楼的母亲
新楼落成了,
象出浴的美人,
婷婷玉立在绿毯。
这多的眼睛看她,
她竟有点害羞,
挽一朵白云遮脸。
新楼的母亲——我们的老工程师,
迎面手扶梧桐树,
白眉下笑眯着眼。
那神态,
活象一位少妇,
端详孩儿的颜面!


第8版()
专栏:

赞《中国书画》
关山月
收到新出版的《中国书画》第五辑,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傅抱石生前在东北留下的墨迹。1961年夏我与傅抱石同行畅游东北三省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而抱石却早已作古。今天重新发表他的佳作,其中又有许多是初次与读者见面的,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研究他的艺术大有裨益,决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一个已故的画家。
作为一个中国画创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印的《中国书画》,我是每期必读的。《中国书画》注意刊登老一辈艺术家(包括已故的和健在的)的优秀佳作,给我们以学习的机会,徐悲鸿的山水、张正宇的猫、来楚生的花鸟、邓散木的书法篆刻……都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蒋兆和的《流民图》,《中国书画》辟折页作专门介绍,使读者对三十多年前的这幅巨作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除了对老作者的专门介绍,《中国书画》也注意发表新人新作。有些作者的名字在广大读者中还是陌生的。可是他们对于生活的敏感和艺术上追求创新的精神令人振奋,从中透露了中国画发展的新的契机。我感到《中国书画》对于各方面的作者能够不拘一格,表明了编辑工作中的宽博与豁达。正因为如此,所发表的绘画既有写意,又有工笔,既有重彩,又有水墨、白描,即以书法、篆刻作品而论,所发表的作品也分明显示了风格、流派的不同。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说编者是无原则的兼收并蓄,我以为编者更着眼于继承中国画的优良传统,着眼于严谨的造型与严肃的写实作风,由此而形成这一丛刊的基调与个性,从而努力体现中国画发展的正确方向——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推荐《中国书画》的主要原因。
《中国书画》的基调,在选刊古代、近代优秀作品中也表现出来了。《中国书画》每辑都以一定的篇幅介绍古人作品,选择的作品都着重在笔墨功力的深厚,生活基础的扎实,提供了今天的创作的借鉴。比如任伯年的《风尘三侠》,明、清无名作者的肖像画,都以无可辩驳的高度写实技巧,有力地启发我们应当如何从传统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编者在发表这些作品时,刊出了专文,有时还将画的精粹部分局部放大,使读者能较清楚地领略到笔墨的来龙去脉和它的韵味感,更能满足读者观摩学习的需要。听说,《中国书画》以后还要发表新罗山人和虚谷等画家的罕见之作,我希望他们把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作得更有计划些,更精细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