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带头破坏《森林法》隐瞒乱砍乱伐错误
  本溪县委主要领导压制打击批评者
本报讯 中共辽宁省委、本溪市委联合检查组,最近查清了本溪县严重破坏山林,县委主要领导人瞒上欺下,压制打击批评者的违法乱纪事件。
去年秋季,本溪县减产减收已成定局,县委主要领导却非要创造出一个“减产增收”的“奇迹”来。“奇迹”怎么创?他们以“为了群众利益”、“抓富”为借口,提出:减产不减收,减产要增收,向山上要钱。所谓“向山上要钱”,实际是砍树要钱。在几次会上,原县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王中时反复强调:“林业要开口,多搞点木材”,“小杆子、小梁木可以多搞些”。县里盲目布置生产矿帘条、腊木杆、腊木棍、杂木棍以及各种把类,并允许社员群众进国营林场去捡。同时,县委还指派一名常委到六个公社去具体落实这些任务,对基层的同志说:“砍多少收多少”。县委一开口,乱砍滥伐之风在全县很快蔓延开来。许多生产队及一些企事业单位,随意组织群众上山砍取各种木材。人工林、天然林一起砍,大量幼树、幼林遭到毁灭。乱砍滥伐的木材不少被走私贩运、投机倒把,或者以木易物,拿去拉关系走后门,甚至被贪污盗窃。
本溪县是辽宁省重点林区之一,毁林如此严重,而且发生在《森林法》颁布后不久,县委主要领导却没有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纠正错误做法。当县林业局发现这一滥伐的错误后,曾多次向县委汇报,要求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原县委书记桑茂成在县委常委扩大会、县四级干部大会和公社书记会议上,却批评林业局:“你们就是搞管卡压,捧着‘四人帮’大腿不放”,“县委决定的事情,你们可以随便推翻,无组织无纪律,搞独立王国”。县林业局挨批后,下去工作没人听了,因而全县乱砍滥伐之风越刮越盛。桑茂成还对林业局领导同志进行无理训斥,提出要改组林业局,并把敢于坚持原则的副局长包维国同志下放基层。县委这些做法,在客观上为乱砍滥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本溪县的问题,辽宁的报纸、电台和内部刊物先后加以揭露和批评,省市有关部门曾派人进行调查。对此,桑茂成等人极为恼火,大发雷霆,在会上会下,四处追查提供情况的人:“省市来人都谁接待的,你们都讲些啥?”“谁说我们县过量采伐、乱砍滥伐?”并扬言要背着材料到省里去“打官司”。更为严重的是,今年5月,桑茂成等人不顾春耕大忙,利用职权把有关公社党委书记和下去蹲点的县委常委叫回来,统一口径,用县委的名义给省市委打假报告,隐瞒乱砍滥伐真象,欺骗省、市委。
目前,本溪市委和司法部门正在认真研究严肃处理这一事件。
龚俊纯 张联惠


第3版()
专栏:短评

  决不容许违法者打击报复
本溪县委书记桑茂成等人严重违法乱纪的事件,发生在《森林法》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公布之后,说明他们胆大妄为,根本不把党规党法和国家的政策法令放在眼里。《森林法》明确规定:“采伐量不得超过生长量”,严禁乱砍滥伐,并规定了相应的惩治办法。身为林区县的县委主要领导人,却带头破坏国家的法令,这难道可以容许吗?
共产党员要讲真话,不讲假话;要发扬党内民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这是我们党历来的传统,《准则》对此又重新做了明确规定。然而,桑茂成等人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他们不但向上隐瞒乱砍滥伐真象,给省市委打假报告,而且公然压制县林业局的正确批评。在他的眼里,我是一县之主,一切都应当是我说了算,什么法令,什么党规党法,那是约束庶民百姓的;谁要是触犯了他的“尊严”,他就暴跳如雷。不坚决铲除这种封建家长作风,就谈不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谈不上调动干部、群众搞四化建设的积极性。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正在迅速恢复和发展,任何人再想搞独断专行、封建家长那一套是越来越不灵了。患有此病症的同志,还是赶快醒悟,立即改弦易辙为好。


第3版()
专栏:

  奇怪的顾客
  ——周自武同志走串饭馆解决问题的故事
自打今年新年过后,崇文区饮食业的不少职工经常见到一位奇怪的顾客。
每天早晨,这个40多岁,戴着眼镜的高个子“顾客”就在各饭馆、小吃店出出进进。他饭量不小,可总是一样买一两,吃得还挺全乎,难怪服务员白他一眼。更怪的是,这个人坐定之后,不是赶紧吃完就走,而是这里瞧瞧,那里听听,还爱跟同桌顾客聊天。油饼、烧饼、豆浆,没什么新鲜的,可他吃起来格外仔细,象尝什么稀罕东西一样。原来这个人就是公司新来的党委书记兼经理周自武。
20多年前,周自武就是区饮食管理处的负责人。去年年底,老周被调回饮食公司。老周想,现在党把饮食业这副担子交给自己,可不轻啊,一定要深入实际,发愤工作。
多年来,周自武养成了早晨打太极拳、散步的习惯。从今年1月上任后,串饭馆了解实际情况成了他的新习惯。经常清晨6点多钟,就骑上自行车开始串饭馆,今天吃东家,明天吃西家,跟普通顾客一样排队,一样自己掏腰包。有时一早晨转了五、六家饭馆以后,到机关还不到上班的时间。就这样,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周自武以顾客的身份,亲自看、听、尝,了解到全公司103家饭馆和30多个商亭的服务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以及店堂卫生、食品质量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老周对自己领导的部门不是光找好“典型”,报喜不报忧,而是站在“顾客”的位置上挑毛病,治毛病。
艳芳小吃店向公司报告:他们的包子要赶“津风”的天津包子。一天早晨,周自武专门到这家小吃店买了二两包子品尝。一看,统共6个包子,两个“掉底”的,一个“破边”的。同桌的一位老大爷正吃“烩油渣”,边吃边皱眉,指着拣出的猪毛给老周看。老周问他:“味怎么样?”老人回答:“不怎么样,上当!”为此,周自武便直奔制作室找经理。这时才6点多钟,经理还未来,只有一个组长在。老周看到一屉包子放了老半天不拣出来,一个职工端过一屉新的,又扣在上边。他揭起底下的屉布一瞧,包子的底都粘在了屉布上。他认真地对那位组长说:“天津包子都是拣屉,不能扣屉,眼看着不按操作规程干,就应该管。”接着,周自武又问起油渣的事,顺手拿起勺子在油渣锅里撇了三下,撇出了两根猪毛。他接着说:“水油要先洗,拣净猪毛后再炼,炼完油再拣猪毛就拣不干净了。”组长不安地说:“过去没见过不干净的啊。”老周说:“谁不吃谁看不见,今天不是见着了!”随后老周见到这个基层店的领导,嘱咐他一定抓紧解决。一个多星期后,周自武又到这个小吃店,见到职工改掉了扣屉的毛病,油渣也干净了,才放了心。
吃了几十家饭馆,周自武深感食品质量是个大问题,可是上报来的食品合格率却不低。这是为什么?经过了解,原来过去查质量,都是先下通知。老周想,先下通知,各单位都有了准备,就反映不出真实的情况。经他建议研究后,改了章程:不下通知,随时抽查。1月底的一天早晨,机关出动20多名干部,老周亲自带队,分组下饭馆,从正卖给顾客的笸箩、柜台里拿检查样品。当天下午,各基层店负责人被通知到公司。只见会议室里摆满了各种食品,每一样食品上都夹着各生产单位的条条。老周叫大家分好、中、差三类,一样一样、一件一件往外拿。这么一评比,完全合格的食品仅占18%,加上基本合格的也只达70%。老周严肃地对大家说:“这样的质量,怎么向人民交代!我们这些当领导的,看着这玩艺儿心里急不急?我们一定要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切实把食品质量抓上去。”这一番话使大家深深受到一次对人民负责的教育。
炸油饼的要求是正面“两开刀”,双手提着下锅,饼面平整,色泽金黄。老周转饭馆,见绝大多数饭馆都没有“两开刀”,有的用擀面杖戳,有的干脆用手指头捅。还有不少职工一只手提着油饼面下锅,炸出来的油饼成了“鞋底”形。他决心从油饼抓起,提高食品质量。
周自武来到炸锅旁问老师傅,回答是:多年不用刀了,图个省事;问小青年,回答是:全这样,师傅就这么教的;回到公司问业务科,业务科说这已成了习惯,不好办了。老周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研究,决定由公司培训所有制作炸货的职工,请有经验的老师傅传授传统的制作方法、要求,并且当场示范。
一天早晨,周自武来到火炬饭馆,见职工们真的做到了“两开刀”。可是,一个职工指着外头排的长队说:“乍一改,慢了三分之一,这怎么办呢?”老周不动声色,仔细观察。只见这个职工拉过两刀后,随手把小片刀一扔;拉第二个时,用手在案板上抠了好几下才拿起小刀。噢,慢在这里!老周建议职工群策群力研究解决办法。有的职工把刀背加两块小木条,有的把小刀放在一块面上,拿起来就方便了,加快了“开刀”的速度。有的职工还制作了手指上戴的专用小刀,使起来很方便。老周很快把这些好办法向各单位介绍推广。现在大多数饭馆的炸油饼都做到了“两开刀”。“鞋底子”也基本上不见了。
在周自武的带动下,公司领导同志的作风更加深入了。公司业务科还规定,每个干部每周要检查两个早点部和一个正餐部。清晨起来,饭馆里象老周这样的“怪顾客”更多了。
刘春声 张凤兰
(原载北京《支部生活》)


第3版()
专栏:

  “高干病房”改为小儿病房
本报讯 最近,中共湖北省谷城县委督促县医院把原来的所谓“高干病房”改成了小儿病房,受到群众的赞扬。
自1973年以来,谷城县医院就一直在住院部三楼保留9间单人病房,供县委领导同志和县直一级单位资格较老的负责同志使用,并配备了特别医护小组,人称“高干病房”。平时在这里住院的,只不过三、五人,但宁肯病房空着,也不收治一般病人。
这套“高干病房”的设置,使本来就十分拥挤的住院部显得更加紧张,内科、中医科和小儿科病房混设在一起,严重影响医护质量。因缺少床位而把病员拒之门外的事情常有发生,院内外对此议论纷纷。
前不久,谷城县委常委联系实际学习了《准则》,感到设置“高干病房”,既脱离群众,也脱离干部。于是做出决定,撤销“高干病房”,并派县委副书记到医院督促办理。
现在,9间单人病房中的6间,已设了20张病床,住满了小病号;另外3间也改为中医科病房。住院部原来的那种“三科”混杂、拥挤不堪的现象大为改观。
胡立华 朱学诗


第3版()
专栏:杂谈

  外币、“外快”和内弊
  慕翔
前一段时间,国人曾对“友谊”一类商店那种尊崇外国人和鄙视中国人的现象,发出过一阵子怨言。有的东方血统的外国人,因受牵累,受了些窝囊气,便把这种现象说成是以面孔的颜色来划分人的高低贵贱。
其实,并不尽然。最近,有位同志走了几个城市,陪外宾每到一处,仍然备受冷板凳、冷眼和冷面之苦。开始,他不理解,经过观察、比较和多方请教,才略知一点内情,原来有些专门接待外国人的饭店和商店,对外国人也是分等级的。他们对有外汇而又肯多花钱的,视作上宾;否则,对不起,那就事事都得请你“耐心地等一等”。可见,除了面孔白,还得钱包大。
迹象又表明,光是钱包大,还不行。据一位财源堪称茂盛的美国朋友说,他在北京某大饭店住了一段时间了解到:因为高级客房经常供不应求,就是同样有钱的外国客人,其遭遇也是不相同的,好坏得看接待单位同饭店的关系如何。如果该单位平日对饭店人员“烧香拜佛”比较周到,那么,饭店对客人也就比较“热情”;否则,就是你有钱,有时也难免会买一肚子气受。
对这类现象,这位外国朋友可以说是观察得相当细致入微的。至此,我们不妨概括一下某些同志对外国人的态度了:外国人+白面孔+大钱包+内部的“关系学”+……。“+”号越多,外宾的身份越高,反之,少一个“+”号,就低一个等级。过去,有的同志以为,大凡是外国人,在国内就会大受优待,这显然是一种误会。
关系学,表现形式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实际上却总是同个人的物质利益相联系,而最后,往往又离不开一个“钱”字。因此,在面孔和钱包以外,再加上关系学,说穿了,无非是为了多给自己钱包里加点钱。不妨说,这是当前部分国人“向钱看”这种社会弊病在对外活动领域里的一种表现。
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活动中,想方设法多给客人以方便,同时多为国家收入一些外汇,这是完全应该的。但是,为了多收入点外币,特别是为了个人能多捞点“外快”,而让内部的弊病影响国家的荣誉,却是不能允许的。


第3版()
专栏:

  师政委王俊民带头维护党纪党法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姜庆肇、涂国之报道,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某师政委王俊民严格按照《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办事,严肃地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群众赞扬他是坚决维护党规党法的带头人。
王俊民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一贯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准则》公布后,他要求自己更严了。他的小女儿曾几次要求他安排她去当兵,他都没答应。后来,有人趁王俊民出差的空隙,私下让她当了兵。王俊民回来发现了,亲自去把女儿领回了家,严肃批评教育女儿说:“人民给我的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给自己的亲属子女谋私利。”
王俊民对老战友、老同志也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本师有一位副师长的儿子在师修理所当兵多年,没有提干。按服役年限他是可以转为志愿兵的,因为考试成绩达不到要求,领导决定让他复员。有些干部劝王俊民照顾一下同副师长的“关系”,批准这个副师长的儿子为志愿兵。王俊民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又是领导干部,办事得凭党性,讲原则,怎么能把照顾个人关系摆在党的原则之上呢?”他找这个副师长谈心,耐心地做说服工作,使他们愉快地服从了组织的决定。
王俊民发现了不正之风,毫不留情。今年3月,有一个团的党委向王俊民反映:师部要为各团培训汽车司机,让这个团选送5名战士去培训,明确规定要经过考试择优录取。但是,军部领导机关有人指名道姓地往下塞名单,使下面感到不好办。王俊民支持这个团党委抵制这股不正之风。他说:“共产党的干部不许搞关系兵,一定要按原则办!”这个团党委理直气壮地按规定择优录取了5名战士,送进了师部司机训练班学习。王俊民还给北京部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写信,对领导机关中存在的某些不正之风提出了批评和改进的建议,受到北京部队负责同志们的赞扬。


第3版()
专栏:

  曾青英救起四个落水男青年
11月7日下午,5级北风一阵紧一阵,在武汉东湖的湖面上掀起了层层波浪。在东湖南岸准备摆渡的洪山区洪山公社风光大队社员曾青英,看到风浪太大,不能摆渡,只好把船靠在岸边。两点钟左右,岸上几个游客突然惊呼有人落水,23岁的小曾扭头朝湖上一看:不好!一只木船翻了个底朝天,几个人在水中拚命挣扎。她立即操起双桨,奋力朝湖心划去。风急浪大,又是顶风而上,站在船舱里划不快,她索性站在船尾的舱板上划。一米、二米、三米……,她尽快地靠近了一个大个子青年,一把拉住他的手,拽出水面。出水的青年一下子抓住小曾的手,由于用力过猛,小船顿时倾斜得厉害,小曾脚下一滑,险些被拉下了水。此时的小曾,完全把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她只有一个念头:拚命也要把人救起来。她把第一个青年拉上了船,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又朝第二个划去。当身单力薄的小曾救起第三人时,她几乎耗尽了全身的力气,无力地坐在舱板上。抬头间,猛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撮头发,不久又沉了下去,小曾很快意识到还有人在水中,她站立起来,竭尽全力,又操起双桨划去……。就这样,曾青英同志连续救起了四个青年。
事后,四位青年和家长到风光大队登门致谢,赞扬她这种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武汉七四三五工厂 徐宏伟 陶碧俊


第3版()
专栏:

  《消防》杂志创刊
本报讯 为加强消防工作,宣传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宣传消防工作的制度和措施,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不久前,《消防》杂志已经创刊。目前,《消防》杂志已出版两期。公安部长赵苍璧、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以及公安部副部长吕剑光和商业部副部长黄凉尘,分别就做好消防工作发表了文章,杂志还介绍了一些消防工作的经验和消防科学知识。


第3版()
专栏:小知识

  当心汽油蒸汽爆燃
近年来,一些单位因用汽油擦地板、洗零件,引起爆燃,损失和伤亡都很严重。
汽油,易挥发,始沸点约为40℃,闪点为—58℃至10℃,其蒸汽在空气中含量达2—7%时,遇到火源能发生猛烈爆炸。爆炸威力数倍于TNT炸药。爆炸速度每秒约3,000米,这样快的速度使人员无法安全撤离。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1)要尽量使用火灾危险性较小的代用品,更不能用汽油擦地板。(2)非用汽油不可的,要减少用量,加强通风,严禁吸烟和使用能打出火星的工具;经常使用汽油的场所,室内电气设备要采用防爆型的,也不要穿化纤衣服和塑料底鞋,以防静电引起爆燃。
(王铭珍)
(原载《消防》杂志第二期)


第3版()
专栏:

  从跳舞引导青年进步谈起
  于达
京棉二厂有一个青年非常喜欢跳舞,对本厂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从来不参加,却与社会上一些青年联系密切,经常一起参加舞会。象这样的青年能不能进步?对他应该怎样进行帮助?车间党总支和团支部书记多次进行家访、谈心,收效不大。今年五四青年节,厂团委组织全厂歌咏舞蹈比赛,车间领导就发挥他的特长,让他编排一个舞蹈节目,参加全厂的比赛。他第一次感到组织对他的信任,干劲很足,连续利用几个星期的业余时间,教大家练习。结果,这个舞蹈节目在全厂文娱会演中得了一等奖。通过这次活动,他和车间青年的关系密切了,培养了热爱集体的好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前些日子,他向团组织交了入团申请书。
青年们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舞蹈可以促进一个青年的转变,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开展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对青年加以组织和引导?那种除了突击生产,就是坐下来开会的生活,青年们感到单调、枯燥、乏味。他们迫切需要学习,需要娱乐。有关领导同志要理解青年的心理,创造条件满足青年的需要。
许多单位的领导同志是理解青年的,他们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共青团开展了一些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京棉二厂住房十分紧张,青年的活动场所不好解决。该厂团委在党委的支持下,利用各车间的会议室办起了青年之家,成立了摄影组、文艺组、合唱队等,活跃了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北京人民印刷厂党委主动帮助厂团委解决了活动经费和活动场地问题,办起了业余学校,开展了业余文艺创作等活动,并组织青年外出参观、游览。他们这样做,吸引了很多青年,对陶冶青年的情操,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热爱集体,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第3版()
专栏:

  为什么“没想到”?
  袁雨
青年为四化而奋斗的积极性有多高?人们估计不同。一次,在北京市化工局召开的各厂党委书记和政工人员参加的会议上,橡胶一厂团委书记葛苏讲了这样一件事。
去年以来,橡胶一厂团委在青年中开展了劳动竞赛。开始葛苏对能否把这一活动开展起来缺乏信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200条毛巾,准备发给突击手做纪念。可是竞赛开展起来之后,青年的热情很高,先后有458人次立功受奖,突破了许多老工人多年创造的生产纪录。比如,原来套楦的最好成绩是连续9 天无副号,青年工人创造了连续41天无副号的好成绩。结果200条毛巾远远不够发,只好又买了两次才满足了需要,终于获得了北京市青年突击队的光荣称号。
葛苏的介绍,使许多领导干部深受触动,他们说:
“真没想到,我们这里还有这么多好青年!”这件事说明,青年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愿意为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可是,有的领导同志对此视而不见,谈到青年,总是讲他们的缺点多,指责多,深入调查研究、做工作少。这种官僚主义的态度,不能真正了解青年。大量事实说明,不是青年不好,而是有些人对青年的看法有问题。


第3版()
专栏:编后

  编后
谈到青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的同志摇头叹息说,现在的青年不好教育,简直是“油盐不进”。是青年不好教育,还是看法不对头、工作方法不科学?这个问题值得研究。青年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是生产的能手,又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迫切需要学习和娱乐。各级领导和青年工作者,应该多了解青年,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