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发挥西南地区自然优势 放手发展草食畜牧业
  詹武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之一,就是畜牧业特别是草食畜牧业严重落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我国畜牧业只占13.9%;发达国家的牛羊肉产量占总产肉量一半以上,我国牛羊肉产量只占7.8%;去年全世界每人平均生产牛羊猪肉48斤、奶199斤、蛋12斤,我国只生产牛羊猪肉21斤、奶2斤、蛋5斤,供应与需求之间有很大矛盾。
我国有可利用的草原33亿亩和农区的10亿亩草山草坡,完全有条件把草食畜牧业搞上去。根据最近随一位中央负责同志对云南、贵州、广西的考察和对四川、西藏情况的了解,这五省区在发展草食牲畜上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和特殊重要的地位。我们应充分利用西南这些省区的自然优势,放手发展草食畜牧业,迅速把西南建设成我国草食畜牧业的商品基地。
西南的有利条件和重要地位
为什么说西南各省区发展草食畜牧业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呢?首先是草原、草山、草坡面积大。云南草山草坡面积等于耕地面积的5倍,贵州为3倍,四川为1.7至4.8倍,而且牧草繁茂,生长迅速,产草量一般比北方草原高3至4倍。其次是气候好。云、贵、川、桂年平均温度在10度以上,年降雨量在1,000至1,500毫米间,牧草四季常青,可以四季放牧,牲畜过冬也方便。北方高寒牧区的牲畜往往“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这里很少发生。再者是牲畜繁殖快,北方养羊是“母羊生母羊,三年五只羊”,西南则快得多,例如云南曲靖地区一般是一年两胎,一胎两只;广西富川县成年母牛多数三年两胎,养得好的一年一胎。而且群众有饲养习惯。多数社员户有牛栏等设备,恢复起来快。
这五省区草山草坡和草原约占全国各省草山草坡可利用面积的46.2%,占已利用面积的55%,而且有25,470万亩的灌木林可放牧;这五省区马、牛、羊存栏数,去年年底和历史最高年份都分别占南方13个省的86.9%和88.5%、58.2%和57.5%、69.6%和68%,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十大好处
西南地区在继续发展养猪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正是发挥了它的自然优势,对这个地区的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都有重要的意义。归纳起来有十大好处:
——增加农业生产的动力。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相当一部分地方还依靠牲畜作动力,发展大牲畜很有必要。如广西富川县养牛多,每头牛负担10亩地,能作到精耕细作,抢上季节。
——增加优质肥料,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成本。农作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62种元素,其中主要的15种可从家畜粪肥中取得。广西富川县和云南洱源县每头牛每年可积肥200担,可增产粮食几百斤。社员说:“牛屁股是粮仓”。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兰塘大队单偏生产队户均养羊19.9头,九年积羊粪尿150万斤,每年节约化肥投资3,000元以上,斤粮成本由5分钱降到1.8分。
——增加工业原料。牛、羊的肉、油、乳、皮、毛、骨、角、血、内脏等,都是食品、轻工、医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改善人民食品供应。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可增加人民肉乳供应,逐步改变食物构成,节约粮食,增强人民体质。云南洱源县三营公社勋庄生产队45户社员中去年有17户养奶牛24头,使奶粉厂收购鲜奶由每日四、五十斤增到520多斤,大大改善了市场奶粉供应,原来凭“出生证”或医院证明买鲜奶和奶粉,现在可随便买到,价格也降低了23%。
——增加出口货源。西南各省区的肠衣、猪鬃等畜产品和云南牛,是传统的出口物资。
——增加运输力。畜力运输同现代化的铁路、公路运输配起套来,有利于发展山区交通运输。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文武公社支持社员饲养驴、马、骡,把自己生产的紫胶、芭蕉、芋片运到公路沿线的购销店,把人民日常生活用品运回山区农村,购销店再把这些土产运往铁路货站或远途各地。这样,就可以解决过去铁路、公路交通的“主动脉”与人畜力运输的“毛细管”脱节而形成的山区城乡交通堵塞问题。
——增加集体和社员收入。贵州龙里县岱林公社岱林四队鼓励社员养母牛,人均分配收入140元,比全省人均分配高出许多。
——可充分利用农村中的劳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广西环江县鼓励社员养菜牛,繁殖母牛、奶牛,把零星草地利用起来了,并充分发挥了辅助劳力的作用。
——发展草食畜牧业,对这些多民族地区来说,可使少数民族人民富裕起来。这对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巩固边疆,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可扬长补短,减少国家的粮食和肉类调入。现在云、贵两省每年各调入一批粮食,云、贵、广西三省区都要调入肉类。发展草食畜牧业后,就可增加肉奶供应,节约粮食消费,就能减轻国家的负担,还可节约一大批调运费用。
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潜力很大
西南地区同全国一样,草食畜牧业遭受极左路线的影响,有过几次破坏,创伤很重,目前带有恢复性质;只要政策对了头,并得到正确贯彻,恢复和发展的速度会是较快的。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同历史最高水平比:这五省区的牛(历史最高年2,719.7万头,去年底2,722.4万头)、羊(历史最高年3,468.2万只,去年底3,905.6万只),在粉碎“四人帮”后,刚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而马还低于历史最高水平(历史最高年199.3万头,去年底184.8万头),而且牲畜质量普遍下降。贵州关岭县去年普查了48个生产队,牛比1964年体高降低10厘米,体重降低50公斤。
以先进单位和后进单位比:例如养羊,广西全区平均每户只有三分之一只羊,先进的都安瑶族自治县龙湾公社平均每户有7.8只羊,兰塘大队每户有19.9只羊;贵州养羊5万只以上的县有9个,1万只以上的县有38个,不到1,000只的县有23个。又如养牛,贵州全省平均3户2头牛,先进县荔波县平均每户1.62头。
从一些先进县近年的发展速度看:贵州荔波、黔西、沿河、仁怀四个先进县去年的增长速度,牛为5.5—6.9%,马为16.6%,羊为73.2%,兔为140%。广西富川县养牛近五年每年递增14.2%,该县计算:如果全县三分之一农户养牛1.5头,全县牛的饲养量就会比现在增加50%。
从以上三个方面看,西南这五省区发展草食牲畜的潜力很大。到1985年或更多一些时间内,使草食牲畜从现在约7,000万头增至1.4亿头,是可能做到的。
关键是落实和放宽政策
畜牧业生产周期较短,只要政策对了头,发展起来比较快。这五个省区需要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放手发展草食畜牧业呢?
1、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实行农林牧结合,逐步提高畜牧业特别是草食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要因地制宜划分林区和牧区,有些可轮流封山育林与开放放牧,封山育林不封草,允许社员定期割草喂养牲畜。陡坡瘠地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不要再搞毁林毁草开荒和铲草皮积肥的蠢事。
2、集体饲养与个人饲养并举。要允许和鼓励社员饲养草食牲畜,包括母畜和种畜,种类和数量都不要限制。国家和集体要在资金、畜源、饲草、圈舍等方面给予支持。要划给社员一定面积的草山草坡,固定使用权。已划给自留山或饲料地的长期不变,原收归集体的要退回。
3、认真贯彻奖励繁殖幼畜政策。一般可把幼畜的一半奖给饲养户,并可给繁殖有成绩的区、社、队干部一定物质奖。
4、认真贯彻养种公牛的报酬政策,切实奖励饲养和配种有关人员,以降低母畜空怀率。
5、在国营和集体畜牧场中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充分调动饲养人员的积极性,把牲畜饲养好、管理好、繁殖好。
6、开放牲畜市场。允许集体和社员在国家管理下上市出售,集体售畜收入(除耕畜更新外)纳入当年集体分配。取消已经过时的宰杀耕牛的限制,集体淘汰老残牛、狗头牛、劣种牛可由生产队决定,肉牛育肥后即可屠宰。要广开销路,国营食品公司要增加经营菜畜项目、熟肉制品和罐头牛羊肉产量,并允许集体和个人合法经营销售,使养畜的集体和个人切实得到经济利益。
7、要发展畜力运输,开设骡马店,提倡由集体办,私人经登记许可也可以办,适当收点税。要将发展畜力运输、开设骡马店同推动大家畜饲养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8、调整畜群结构,提高繁殖母畜比例,提高出栏率、出肉率和商品率,建设好畜牧业商品基地。
9、实行科学养畜。奖励良种繁育,饲养良种牲畜的工分可高于饲养土种牲畜;有条件的要发展科学配合饲料;建立专业队伍,加强技术培训。
10、抓紧草山草坡的保护和建设。实行人工种草,大力繁殖优良牧草,并充分利用田间、林间、山顶草场,种植饲草。


第2版()
专栏:

  正确认识草食畜牧业
  本报评论员
发展草食畜牧业,首先要正确认识草食畜牧业的重要。今天本报发表的《发挥西南地区自然优势,放手发展草食畜牧业》的调查报告,用较详尽的调查材料,说明了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必要和可能,以及它对于改变不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和人民食物构成的重要作用。
长时期以来,重农轻牧的思想在我国农业战线普遍存在,总以为“农业生产就是粮食生产”,“吃饭就是吃粮食”。搞农业只讲耕地多少,只抓农田基本建设,不讲草原、草山、草坡和灌木林的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这不符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大农业的要求,也不符合“粮、菜、瓜、豆、油、糖、蛋、果、鱼、肉、奶、酒”12字(粮食只占其中小部分)的现代食物构成的要求。持这种观点,就只看到我国耕地少的短处,看不到我国有着比耕地面积大三倍的广阔草原、草山、草坡的巨大优势;也不可能充分认识农牧业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实践证明:六畜兴旺必然促进五谷丰登;农业单打一,不仅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也不能充分利用劳力。结果,农业和牧业都上不去,农民长期难以摆脱穷困的处境。
就现有畜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也存在重养猪、轻草食牲畜的现象。在粮多草少的地方提倡养猪为首是可以的,在粮少草多的地方,也要“猪为六畜之首”,就违背了因地制宜和扬长避短的原则,很不合理、很不经济。过去只宣传猪浑身是宝,其实牛羊兔何尝不也全身是宝呢?牛可作耕作运输用,又可挤奶。改良奶牛年产奶8,000斤,就是在一边役用一边喂小牛的情况下,也可年产奶2,000斤;一张牛皮制成皮鞋,可收入五、六百元;筋、角、毛等都是工业原料。羊的奶、毛、皮、肠衣、角等,也都是宝。牛羊肉比猪肉营养价值高,含蛋白质多,含脂肪特别是饱含脂肪酸少,不易增加胆固醇。另外,牛羊主要吃草,比养猪费的精料少得多,草场建设得好,甚至可以不用精饲料,成本比喂猪要低得多,利润要大得多。当然,猪肉目前仍占我国肉类供应的主体,适合养猪的地方,还需要继续抓紧发展养猪业。至于养马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也是有发展前途的。在六、七十年代以前,世界发达国家因机械化的发展,马匹大量减少,但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又在恢复马匹的役用。如美国从1974—1978年五年中马净增136万匹,达到944万匹。日本1978—1979年还向我国买马。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只是在一些繁重作业方面用机械动力代替马,但在一般耕作、运输、加工等方面,马、骡、驴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动力。西南地区农业机械较少,交通不便,在农业生产和运输上对马的需要就更为突出。
充分利用草原、草山、草坡,放手发展草食畜牧业,无论是牧区或者农区,都要国家、集体和社员家庭一起上,实行公养私养并举。多年来,在极左思潮影响下,害怕社员个人养畜特别是养大家畜的思想,成为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很大阻力。许多地方只强调集体畜牧业,忽视社员家庭饲养业,甚至限制和禁止社员养奶牛、母马、绵羊。原因是认为大家畜尤其母畜是生产资料,不敢叫户养;又怕社员户富起来会“走向资本主义”。这些担心都是没有根据的,因为社员养畜业的性质,属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辅助经济,它是依附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不是依附于资本主义而存在。纵然社员有较多的大牲畜,包括供繁殖用和生产用的大牲畜,也不能变成剥削雇佣劳动的资本。在不剥削别人,不投机违法,不损害集体的条件下,因经营家庭饲养业而富裕起来,只能对国家、对集体、对个人都有利,怎么会导向资本主义呢!
我国的地理条件是山多山大,荒滩荒原多,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就要向荒山、荒滩、荒原进军,走农林牧三结合的道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是实现农林牧三结合很重要的一环。


第2版()
专栏:

  鄢陵县人民检察院认真执行《森林法》
  及时受理毁林案件刹住毁林风
新华社郑州12月17日电 河南省鄢陵县人民检察院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及时受理偷盗、滥伐、毁坏林木案件五十多起,刹住了毁林风,全县林业管理有了明显好转。
位于黄泛区的鄢陵县经过二十多年的营林造林,森林覆被率已经达到17%,是全国林业先进单位之一。今年以来,一些社队和个人错误理解党的农村政策,刮起一股盗伐、哄抢林木之风,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这个县的人民检察院坚持依法办事,组织检察人员深入全县各地,了解情况,侦查案情,对乱砍滥伐林木的案件及时进行了处理。
今年2月,柏梁公社张坊大队木工王恒祥,先后偷伐集体树木4棵。这个大队的王保军砍伐集体树木16棵。社员王国雨进行劝阻,王保军不仅不听,反而说:“现在是捞一把的时候了,这次就是法办,我也要锯。”在他的煽动下,当天就有49户社员把集体的613棵树全部抢伐一光。县人民检察院及时派人进行调查,当场依法逮捕了主犯王恒祥、王保军,交人民法院法办。鄢陵县人民检察院在依法起诉惩办毁林主犯的同时,还把其他一般毁林者的违法事实反映给县公安机关,根据有关规定,分别给予应得的处罚。


第2版()
专栏:来信

  应当重视塘坝的整修扩建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方,遍布小塘小坝,不但能蓄水防旱,还能拦洪防涝。农民常把效益大的水塘称之为“当家塘”。
可惜,前些年一些地方盲目地“想大的、干大的”,整修扩建塘坝越来越得不到重视。一些深水塘变成了“碟子塘”,有的甚至填塘为田。安徽省霍丘县1964年有塘、堰、坝34,700多处,后来陆续改田或者废掉的竟达57%,剩下的塘、堰、坝年久失修,发挥的效益也越来越小。地处江淮丘陵的六安地区,历史上主要是靠“当家塘”拦截地面径流,解决农田灌溉问题。自从修建了梅山、佛子岭、响洪甸等五大水库后,塘、坝被废掉或者长久失修的为数更多。
废塘为田,弃塘不修,必然要带来“水来无处装,水去心发慌”的不良后果。霍丘县由于塘坝蓄水量少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1978年大旱时,受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1%;去年全县达到了常年降雨量,结果由于降雨时间比较集中,水大量地白白流去,又使大片农田在急需用水的关头,普遍缺水;今年这个县雨水过多,拦洪量小,又造成大片农田受洪涝灾害。
到安徽淠史杭灌区考察的专家们算了这样一笔账:淠史杭水利工程的五大水库20年来平均每年放水45.2亿立方,解决不了全灌区1,1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而这个灌区来水面积为12,000平方公里,常年产水量约100亿立方。现在全灌区塘坝的拦蓄能力仅有10亿立方左右。一些水利专家希望各地因地制宜搞好小塘小坝的整修扩建,以保证塘、田有个合理的比例。
本报记者 王礼贶


第2版()
专栏:

湖南省桃源县在八十多万亩的山坡地栽种了各种用材林和经济林,这是林场职工在打药治虫。
新华社记者 宁光前摄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甜菜增产百分之五十四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今年内蒙古甜菜丰收,总产量15.14亿斤,比去年增长54.6%。多年来一直吃不饱的包头、呼和浩特等糖厂,今年原料充足,纷纷挖潜革新,扩大生产。
甜菜丰收,给自治区农民带来了很多实利。种植甜菜比较集中的巴彦淖尔盟,今年甜菜收入可达3,256万元,按全盟农业劳动力计算,每人可得95元1角。甜菜茎叶又是猪牛的好饲料,产区农民正积极发展养猪养牛业。


第2版()
专栏:浙江通讯

  访丝绸之府——湖州
初冬时节,我们来到杭嘉湖平原北部,访问了历史上被誉为丝绸之府的江南古城——湖州。现在,这里的丝绸产量占浙江省的第二位。
在有六十多年历史的湖州永昌丝织厂里,厂长吴来安告诉我们,今年一到三季度,已生产各式绸缎422万多米,一等品率达到99%以上。由于企业不断挖潜,翻新花样,已获得利润161万多元,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1.6%。
从今年春天开始,湖州的各类绸缎已敞开供应。轻柔润爽的卢山纱、真丝印花双绉,具有民族特色的特号葛、织锦缎和与尼龙混纺的涤丰绸、涤爽绸等吸引了许多顾客,特别是在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的湖州花软缎被面,五颜六色,晶亮发光,更是惹人喜爱。来到湖州的外乡人,几乎都要选购一些花色时新的绸缎和艳丽夺目的花软缎被面。当然,这里的丝绸更多的还是销往国外。湖州除了五家较大型的丝织厂外,还有社、镇经营的十家中小型丝织厂。已形成了一个包括从缫丝、设计、织造、炼染、印花到丝织机制造等在内的丝绸工业体系。去年生产的各式绸缎为解放前的12.5倍。
湖州古城的丝绸工业所以能够发达起来,主要原因是它有自己强大的原料基地。位于太湖之滨,人口近百万的吴兴县,县城就设在湖州。这里栽桑养蚕已有悠久的历史,《湖州府志》记载,唐贞观年间这一带已是“蚕桑随地可兴,而湖州独甲天下”了。但到解放前夕,蚕茧年产量仅有3万担。我们在这个平原水网地区访问,不仅随处都可见到一方方桑园和一幢幢蚕房,而且还见到公路旁和河汊两岸尽是栽的一种抗风的湖桑。“天下湖桑最为优”。这种桑树叶大、产叶时间长,一亩桑平均产叶二千多斤,最多的达3、4千斤。县里的同志告诉我们,去年吴兴县的蚕茧产量为24.6万多担,今年达到27万多担。在全国产蚕茧的县中名列第一。
这里的社、队绝大部分都栽桑养蚕。由于落实了养蚕政策,调整了蚕茧收购价格,桑园的管理比过去好了,全县桑园面积达到21万多亩。去年春天,嘉兴地区领导部门在湖州组建了地区蚕桑科学研究所,为推广科学养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生产更多的蚕茧,纺织出更多的丝绸,目前县社队的蚕种场在为明年养蚕作好准备。在县东风蚕种场的蚕房里,女工们燃上火盆在为蚕蛾配种。湖州从过去一年养两期蚕发展到一年养五期蚕后,育种任务十分繁重,蚕种场的工人在蚕种保护室里精心地看护着一张张人工越夏的蚕种。
新华社通讯员 陆 明
新华社记者 陈保廉


第2版()
专栏:

  开江县集中使用农业技术干部
本报讯 四川省开江县近年来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多种经营也有较大发展,社员收入逐年增加,除了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改善生产条件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干部的作用,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
开江县县委书记和农业局局长都是50年代初期的农业中专毕业生,重视科学,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农技干部的管理使用抓得认真、得力。1978年以前,开江县农技站的技术人员,分散在各个公社同行政干部一样搞催种催收,甚至打杂办伙食。1979年初,他们将全部农技干部集中在农业局,组成三个技术指导专业组。按作物区划设在4个公社,搞好基点,示范全面。通过这些专业组的试验把技术措施搞准了,而后正确指导生产,避免瞎指挥;同时,通过示范和农技员的定期检查,指导面上工作。
开江县委把农技部门当作指挥农业生产的参谋部,一年大小春两季生产的技术措施,先让农技站提出方案,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后,再行推广。开江县还帮助农技干部提高科技水平,对农技干部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减少了农技干部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创造了条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