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紧急通知
  采取九条措施保护森林资源
本报讯 据《广西日报》12月8日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2月6日上午召开紧急办公会议,贯彻国务院12月5日发出的《关于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通知》,决定采取九条措施,制止乱砍滥伐森林。
这九条措施是:一、鉴于自治区今年木材生产计划已接近完成,明年应预砍的木材计划也已经完成一部分的情况,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暂时停止采伐,由各县进行清理;按计划尚需采伐的,由县林业局发给采伐证,方可采伐。二、立即通知对森林乱砍滥伐严重的县,撤回去林区采伐林木的群众,其采伐、收购的木材及半成品,一律实行冻结,进行清查处理。三、关闭林区木材、楠竹自由市场。国营林场和林区社队生产的木材由国家林业部门统一经营,楠竹仍由供销社统一经营,其他任何部门、机关、团体、厂矿企业、学校、部队等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到林区砍伐、收购、加工木竹;已经进入林区的一律撤出。四、林业、工商管理等部门共同对社队企业的木材加工厂进行整顿。这部分企业划归林业部门管理。五、加强林区木材采伐、运输管理。木材出县、出自治区的,必须有县、自治区林业行政部门发给的运输证明,方可外运。六、各县要抓紧划分集体山权,按原计划在12月底以前划分完毕;个别有困难的,可迟一个月划分完毕。七、严格制止放火烧山、毁林造林、毁林开荒,违者以破坏森林论处。八、自治区将会同地、县派出一批干部深入林区,狠抓落实措施。九、有关林业生产的各项政策不变,要求各地为明春造林搞好规划,并培育好种苗。


第2版()
专栏:

  安徽省人民政府负责人在全省电话会议上说
  要象救火一样抢救森林
本报讯 据《安徽日报》12月9日报道:12月8日晚,安徽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电话会议,副省长黄驭就如何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通知》,代表省人民政府讲了话。他指出:各地乱砍滥伐和贩卖木竹现象仍未制止住。为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要象救火一样来抢救森林。
一、要广泛宣传抢救森林的重要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二、立即停止计划外砍伐。所有产柴县要对今年木竹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凡超计划采伐的,立即停止采伐。三、严格实行木、竹统购统销,由林业部门统一经营的政策。任何其它部门和机关、团体、厂矿企业、学校、部队等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到产区砍伐、收购、加工木竹,已进入林区的,要立即撤出,其砍伐、收购、加工的木竹和半成品一律冻结,待清理之后处理。淮河以南地区出现的木竹自由市场一律关闭。产区各县、社、队木材加工厂要进行整顿。有木竹资源的社队企业,应由林业部门统一安排计划,实行业务监督;无资源的社队企业,不准擅自收购木竹进行加工。四、严格木竹计划管理和运输管理。国营林场生产的规格材,应报经省林业厅批准,并发给采伐证,纳入国家计划。产区社队采伐集体所有木材,必须报经县林业局,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进行审批,并发给采伐证。运输木竹出县、出省要由县、省林业部门发给运输证。五、坚决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木、竹所有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侵占、砍伐。各地还要认真处理好山林边界纠纷,协商解决林权问题。六、坚决打击破坏森林的犯罪活动。对破坏森林的为首分子和打死打伤护林和木竹管理人员的罪犯,要依法严惩。对纵容、支持破坏森林的领导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2版()
专栏:

  认真整顿公社财务
  本报评论员
随着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加强和改革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越来越显得重要。管理得好,就会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资消耗,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就可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而现在真正管理好的社队为数还不多。
当前集体经济的计划、劳动、财务、物资四项管理中,对于劳动管理,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各地普遍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增产效果显著。最薄弱的环节是财务管理(包括物资管理)。集体财产和资金的损失浪费惊人。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一是损失浪费大。据近年来各地典型调查,一些社、队由于生产费用大,物资管理不善,请客送礼,吃喝浪费所造成的非正常开支,占开支总额的15%左右。
二是资金被占多。社员超支,社队企业欠款,特别是一些国营企事业单位和一些国家干部拖欠生产队款项的现象普遍存在。生产队的生产资金紧张,每年不得不向国家银行、信用社贷款和预购定金,付大笔利息。
三是农民负担重。有些国家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违背等价交换原则,不尊重生产队自主权,用行政命令办法,伸手向生产队平调,摊派劳力、粮食、资金、物资,有的转嫁负担。生产队购买生产资料,出售农副产品,用水、用电等,不请客送礼有时就办不通。
四是经济效果差。一些生产队每投一元钱的物资费用,所获得的产值,1957年是3.75元,到1979年下降到2.97元。如果加上活劳动的消耗,有些队搞生产甚至要赔本。
除少数富队以外,许多生产队的公共积累是一笔空帐;公积金出了赤字,社员集体分配水平很低。近两年情况稍有变化,加上各地有意识地让社员多分一些,人均收入开始有所增加。但是有一部分社队分配收入仍然不够维持社员的基本生活费用,不足部分靠家庭副业作补充。社员用钱手头紧的局面在许多队还没有改变。
人民公社财务管理的这种混乱状况,使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不能真正贯彻。社员辛勤劳动创造的财富,大量被浪费,劳动报酬必然相应减少。越是劳动好、出力多的人,越是吃亏大,不少地方社员应分部分,又被超支户、欠款单位占用。加强劳动管理,完善责任制,可以促进增产,但如果不改善财务管理,厉行节约,仍然不能增收。
近几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的生产门路广了,生产项目多了,经营范围宽了,生产责任制多样化了,对社队的经济核算工作要求高了。财务管理上的混乱状况,大大落后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形势。有些领导农业生产的同志,长期受极左影响,“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的流毒还没有完全清除,不少队是生产不计成本,不讲经济效果。如果不把经济核算、财务管理、会计制度等相应地建立和健全起来,将严重影响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因此,一手抓完善生产责任制,一手抓整顿财务,是今冬明春农村中十分重要的任务。
整顿财务的目的,是为了查出问题,清除弊端,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经济核算,建立和健全各项必要的制度,压缩开支,杜绝浪费,增加生产资金,保证分配兑现。对少数贪污多占情节严重的要适当处理,但切不可重犯过去那种搞运动整干部的错误。整顿财务是经常性的思想工作和经济工作,不是一时的突击运动,应当结合加强生产责任制和年终决算分配以及明年的生产计划安排,分批进行。
整顿公社财务涉及的方面很多,政策性强,需要领导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整顿中提出来的各种思想问题和政策问题,及时妥善处理。有关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大力支援,共同努力,做好公社财务的整顿工作。


第2版()
专栏:

  安丘县整顿社队财务增加社员分配
预计今年全县大队、生产队两级总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将由1977年的45.4%下降到38%
本报讯 山东省安丘县组织经营管理干部和会计帮助社队整顿财务,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取得了初步成效。预计今年全县大队、生产队两级总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将由1977年的45.4%下降到38%多,光这一项所节约的开支,全县90多万农业人口每人平均占有16元多。
前些年,安丘县农业总收入逐年增加,但是,由于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开支不断增加,社员分配增加很少,有时还有所降低。甚至生产费用的增加高于收入的增加。造成这种不正常现象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忽视经济核算,财务和物资管理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安丘县委每年抽调一二百名县、社经营管理干部和部分大队会计,分期分批地到各个大队和生产队,同本队干部群众一起帮助他们清查固定财产、库存物资、债权债务和现金,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一些公社也采取同样的办法,对所属大队和生产队的财务进行整顿。目前,全县已整顿了60%的大队和生产队的财务。
安丘县在整顿财务中,注意做好基层干部的思想工作,坚持正面教育。他们每到一地,都反复讲明整顿财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干部学会管理财务,达到增产节约,增加收入的目的。对于出现的问题,本着过去从宽,今后从严,重在教育的原则,解除了干部“等着挨整”的思想包袱。他们还反复宣讲县委表彰的一批“红管家”、“放心会计”和勤俭办队的先进典型。与此同时,他们把查出的问题一一公布,组织干部和群众对照先进典型进行讨论。大家真正认识到财务整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财务检查,各队普遍建立了各项财务制度,一是建立费用定额,实行开支审批制度。许多生产队结合生产责任制的建立,规定了化肥、农药、种子、饲料以及因公出差的住宿、伙食补助等费用限额;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开支都规定了审批权限,坚决杜绝借支挪用、垫付赊欠和来人招待、集体吃喝、挂钩送礼、出差超补等不合理开支。二是建立粮食、农机具专库和对机械的管理制度。三是培训会计,建立健全财务帐簿。今年,县公社经营管理科又对新换的1,100名大队和生产队会计进行了专门训练。在此基础上,各队建立了和严格了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四是一些队结合民主理财建立了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定期公布帐目,召开社员民主理财会,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补救办法。


第2版()
专栏:农村简讯

  仙游县新栽龙眼二十万株
福建省仙游县今年新栽龙眼树二十多万株,使全县现有龙眼树总株数增加了一半以上。
龙眼是一种常绿乔木,果实又名桂圆。仙游县是著名的兴化桂圆产地之一。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丘陵起伏,种植龙眼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这个县生产和加工的仙游桂圆肉和桂圆干,畅销北京、上海和东北等地,还销到国外。


第2版()
专栏:农村简讯

  延安地区人工种植牧草
延安地区今年人工种草四十八万亩(包括飞机播种四万亩),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三。其中紫花苜蓿、沙打旺等优质牧草占一半。现在,全区平均每头大家畜已有一亩六分人工种的草地。


第2版()
专栏:农村简讯

  西陌公社发展无核蜜枣
山西省芮城县西陌公社盛产红枣。去年十二月,公社果品厂主动和县银行、外贸公司在五十七个生产队签订合同,实行联合经营,扩大无核蜜枣生产,产量增长了百分之五十,收入大大提高。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实行包养到人联产计酬责任制
  佳木斯市淡水鱼比去年增长一倍多
据新华社哈尔滨12月11日电 地处高寒地区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今年人工淡水养鱼获得丰收。全市1,406亩养鱼水面,共生产商品鱼37万斤,比去年增长一倍多。
佳木斯市人工淡水养鱼业,过去经营管理不善,商品鱼的产量一直比较低,渔场普遍亏损。今年渔场实行包养到人,联产计酬责任制。结果,各渔场的经营管理很快改变了面貌。市郊大来渔场今年实行联产计酬,鱼的总产量达到52,100斤,平均每亩水面产鱼461斤,分别比去年增长了48.7%,扭转了亏损局面。6个社队联办渔场去年亏损137,000元,今年盈利82,000元。
佳木斯市今年遇到了春寒和秋寒,鱼的生长期比正常年份缩短了一个月。广大养鱼员自觉地进行科学养鱼,合理搭配饲料,适时适量喂养,夺得了鱼业丰收。永安公社联办渔场养鱼员李金今年包养31亩水面,获超产奖金1,091元。


第2版()
专栏:

  伊犁河谷十社员到内地旅游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11日电 新疆伊犁河谷十位农民结伴到内地自费旅游。
他们都是靠近边境的霍城县芦草沟公社维吾尔族和汉族社员。伊犁河谷离乌鲁木齐1,000多里,是新疆的富庶之地。去年,这十位社员所在的生产队每个劳动日值3.3元,他们每人都分得现金2,500元以上。今年实行联产计酬和小段包工,生产又有新的发展,预计年终分配比去年还要多。这十位社员一直渴望能够看到祖国内地的名胜风光,现在生活越来越富裕,便自费结伴到内地观光旅游。(附图片)
  四川省新都县新繁镇是我国有名的“棕编之乡”。妇女们编织的棕丝凉帽等产品远销十几个国家,全年出口额达100万元以上。
新华社记者 吴祖政摄


第2版()
专栏:

  政策宽 门路广 经济活 人心定
  洪湖县灾区生产自救搞得好
编者按:今年,有不少地方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受灾地区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必然遇到很多困难。国家救济固然是帮助解决困难的一个办法,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靠当地领导机关根据灾后的情况,确定适宜的政策,千方百计地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洪湖县委这样做了,效果很好。希望那些在灾害面前感到束手无策、无所作为的同志,振奋精神,深入群众,拿出办法,组织生产自救,把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安排好。
洪湖县是今年湖北省几个遭受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县份之一。为保证全局安全度汛,沿洪湖周围的三个公社被分洪调蓄,加上其它分散调蓄和漫溃的民垸,全县共淹没农田32万亩,倒塌房屋2,700多幢,是三十年来第三个大灾年。
灾后的农村是一种什么样的景况呢?初冬季节,记者来这里访问时看到:在百里洪湖的湖面上,数以千计的渔船纷至沓来,布网成阵,人们一个个热火朝天地竞相从水中猎取财富。青年小伙子们驾驶着机耕船在沿湖周围的农田里紧张地进行冬耕。村庄里,一些新房正从满是瓦砾的废墟上开始建造起来。集镇上,从早到晚,蜂拥着担担挑挑的赶集人群。……
洪湖县受灾以后,生产、生活秩序和干部、群众的思想一度发生过混乱。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洪湖县委一面组织力量妥善安顿灾民生活;一面号召并具体帮助各社队发挥自己的优势,广开生产门路,组织现金收入,减轻受灾损失。对农村经济政策及时作了调整,果断地宣布:凡尚未淹没的农作物,可以实行包产到户;渔业生产普遍推行包产到船、到人的责任制;分洪区和受灾严重的社队,生产队暂时借给每户一至二亩“救灾田”,种粮种菜,自种自得,明年夏收后还给集体;允许社员自购船只和大型渔具,产权永远归私人所有;沿湖受灾队下湖捕鱼,由公社和湖管部门发给捕捞证,免收管理费;灾区工副业生产,除酿酒以外,一律免税,等等。这一系列政策符合受灾后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的愿望,因而人心安定,一个有组织的群众性的广开门路、生产自救的活动便在全县受灾社队迅速开展起来。在短短的时间里,仅界牌、沙口、洪湖等三个分洪的公社,群众就自筹资金自购了渔船和渔具。9月份以来,每天有3,800多只渔船、6,600多名劳力下洪湖捕鱼。各社队还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组织劳力下湖猎野鸭、挖藕、办砖瓦厂、办农村集市服务行业,或派出劳力外出搞运输、承包工程建筑、做零工,以及大力发展家庭副业,等等。千方百计使每个劳力有事做,有收入。
在沙口公社,记者访问了长虹大队。这个大队的主要生产门路是织鱼网。据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汪茂新介绍,编织鱼网本是这里的传统手艺,网的质量好,畅销附近各县。今年放开手脚干,两个多月,五万多块钱就拿到了手。当记者问到今年全大队人均分配收入要比去年降低多少的时候,汪茂新当即算了几笔帐:去年全大队人均分配是180元。今年秋熟作物虽颗粒无收,但由于副业抓得好,弥补了一部分损失。
记者访问中还看到,灾区各社队对争取明年农业丰收的准备工作抓得很紧。洪水刚刚退出,社队就及时组织劳力进行堵口复堤,关好洪水入侵农田的大门。并且抓紧季节,抢种夏粮、夏油和绿肥,全县播种的30多万亩夏粮、夏油,已经破土出苗,长得很好。目前,各受灾社队正陆续从副业上抽出一批劳力组成专业班,分别从事冬季积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培育越冬作物等农业生产活动。
当然,摆在受灾社队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还是不少的,较普遍的是明年生产资金不足。有些生产队由于副业门路少,收入抓得不多,群众生活还很困难。但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同自然灾害作斗争有丰富经验的洪湖人民,信心是坚定的。他们说得好:“困难总是有的,咬一咬牙也就过去了。只要照现在这样的政策干下去,历史上‘一年淹水三年穷’的局面是决不会重复的”! 本报记者 郭万里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深受欢迎的杂交棉花
棉花和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一样,通过不同种或品种的杂交,其后代有着明显的杂种优势。经过国家鉴定使用的杂交棉花“川杂一号”、“川杂二号”和“川杂三号”,其共同特点是:生长势旺、抗逆力强、早熟、结铃性较强、铃大、吐絮畅、产量高、纤维品质好。以“川杂一号”为例,1978年在四川省10个试点的小区比较试验,均比对照“洞庭一号”原种增产,平均增产15.6%;1979年5个试点小区比较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26.5%。纤维主体长28.7到29.8毫米,完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以上杂交种从1977年开始在四川省南充地区试种,3年共示范种植5,800多亩,平均亩产皮棉130多斤。杂交棉花普遍表现早熟优质高产,深受群众欢迎。四川省的5个产棉地、市的18个产棉县,明年将进一步扩大杂交棉花的种植面积。为了扩大这一科研成果的应用,农业部已把它列入全国农业科技重点示范推广项目中。
目前,国际国内对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用不同种或品种作父、母本,母本经过人工去雄或化学杀雄后,用父本的花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培育杂交种,在生产上使用。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人工去雄费工太多,影响大面积推广。另一条是通过远缘杂交、辐射育种等途径,培育棉花雄性不育材料或利用大田生产中出现的自然突变不育株,配制杂交种。这种配制方法又分为“三系法”(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两系法”(两用系、恢复系)。三系法在别的国家已经研究成功,实现了三系配套,但尚未在大面积生产上使用。两系法即是我国首创的“洞A”雄性不育“一系两用”法。
棉花雄性不育“一系两用”法的研究,从1972年四川省仪陇县棉花原种场发现一株自然突变不育株(命名为“洞A”雄性不育株)开始,由十多个科研单位和农业大专院校共同协作,经过8年的试验研究,初步确定“洞A”雄性不育材料的几个特点。利用它的这些特点,通过回交转育,先后选育成功了几个两用系(不育系与保持系同时存在于一个材料当中,作两系使用),并用以配制了几个杂交组合。
四川省农业厅 罗存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