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从实际出发 注重实效 不搞形式 不走过场
全总通知各级工会检查职工生活工作
《工人日报》发表社论要求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本报讯 据《工人日报》报道: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0月下旬发出通知,建议各级工会密切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和企业行政,对职工生活工作认真地进行一次检查,认真研究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通知要求把此事作为今年四季度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通知规定的检查内容主要是:生活后勤竞赛的开展情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应当用于职工生活福利方面的各项经费的提取和使用情况;一些群众生活问题应该解决而又能够解决但迟迟未得解决的原因;解决生活方面的重大问题是否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以及群众参加民主管理的情况;职工群众对生活问题的要求和意见,如何把这些问题纳入企业和各级政府的建设计划。
通知要求检查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认真研究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基层生活检查一定要有职工群众代表参加。要结合检查,整顿和健全集体福利事业中的民主管理组织,维护职工的生活民主权利,保证职工对生活福利事业,包括住宅的调整、分配,进行有效的群众监督。要把检查出来的问题和处理方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议审议,作出相应决议,限期解决。对于需用较大财力物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责成有关部门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根据需要与可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短期和长远规划。对于漠视和侵犯群众利益,严重不关心职工生活,搞特殊化和不正之风的单位要提出批评,坚决予以纠正。情节严重者应建议有关部门进行纪律处分或追究责任。检查中要注意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群众发扬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团结互助的精神,组织群众互助解决一些群众生活问题。检查人员要以身作则,厉行节约,反对大吃大喝和铺张浪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工人日报》11月6日发表题为《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社论。
社论说,全国总工会最近发出通知,建议各级工会组织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和企业行政,在近期内对职工生活工作认真地进行一次检查,研究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是最实际的替群众说话和为群众办事,是密切工会和群众联系的重要一环,各级工会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切实地抓紧抓好。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扎扎实实地做工作,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地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
社论指出,职工生活中有些可能解决的问题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同某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严重不关心群众生活的官僚主义作风有关。职工群众对此很有意见是有道理的。对于这种情况,工会要敢于代表群众讲话,大胆揭露和批评官僚主义和各种侵犯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官僚主义是发挥群众积极性的严重障碍,是四化建设的大敌。工会要坚持不懈地同官僚主义作斗争,切实有效地维护群众的利益,发挥自己作为职工群众重要代表者的应有作用,进一步动员群众开展为四化立功活动,为更好地完成生产和工作计划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1版()
专栏:

特别法庭正在审查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起诉书
预计审查工作将于近日结束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获悉,特别法庭已经收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起诉书,并且正在对起诉书进行审查。预计审查工作将于近日结束。然后,特别法庭将在开庭至少7天之前把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这个案件经公安部侦查预审终结,于今年9月移送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一个多月以来,特别检察厅对公安部移送的案卷材料、证据和起诉意见书进行了审查,并讯问了江青等10名被告。特别检察厅确认他们触犯了刑律,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并依法对他们提起了公诉。


第1版()
专栏:

韦塞林·久拉诺维奇主席到达北京
赵紫阳总理主持欢迎仪式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韦塞林·久拉诺维奇及其一行,应国务院总理赵紫阳邀请,今天上午乘飞机到达北京,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今天下午,赵紫阳在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前主持了欢迎久拉诺维奇的仪式。
广场上飘扬着中国国旗和南斯拉夫国旗。久拉诺维奇从宾馆乘车到达广场时,赵紫阳同他热情地互致问候。军乐团奏南斯拉夫国歌和中国国歌。久拉诺维奇由赵紫阳陪同,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一名女少先队员向久拉诺维奇献了鲜花。近二百名少年儿童挥舞花束、彩带,迎着南斯拉夫贵宾不断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参加欢迎仪式的有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姬鹏飞,一机部部长周子健,外交部副部长王幼平,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周秋野。南斯拉夫驻中国大使米尔科·奥斯托依奇也参加了欢迎仪式。(附图片)
少年儿童手持花束、彩带,热烈欢迎韦塞林·久拉诺维奇主席。
 新华社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赵紫阳设宴欢迎久拉诺维奇一行
两国领导人就中南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举行会谈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热烈欢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韦塞林·久拉诺维奇及其一行。
宴会厅里悬挂着中国国旗和南斯拉夫国旗。赵紫阳和久拉诺维奇在宴会上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一致指出,中南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正在不断顺利发展。赵紫阳表示,中国将继续作出努力,全面、持久和稳定地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久拉诺维奇说,南中关系和合作正在极为成功地发展着,迅速而有力。
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姬鹏飞,一机部部长周子健,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外交部副部长王幼平,中联部副部长刘新权,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何正文,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周秋野,以及政府其他部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负责人出席了宴会。南斯拉夫驻中国大使奥斯托依奇和使馆官员应邀出席了宴会。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今天下午同南斯拉夫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韦塞林·久拉诺维奇举行了会谈。
据有关方面人士透露,双方在会谈中一致指出,中南关系目前发展很好。赵紫阳表示,中南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友好合作关系。他表示确信,两国关系将沿着这一轨道继续前进。久拉诺维奇指出,南中两国的关系是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的。两国的关系和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是非常好的。双方还就当前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看法。
南斯拉夫方面参加会谈的有:联邦外贸部长迈托德·罗塔尔,联邦外交部长助理沃依斯拉夫·佩基奇,南斯拉夫驻中国大使米尔科·奥斯托依奇,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外事顾问尼科拉·契查诺维奇等。
中国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外交部副部长王幼平,外贸部副部长陈洁,外经部副部长程飞,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周秋野等。


第1版()
专栏:

邓小平会见罗马尼亚
社会主义民主和团结阵线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中共中央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邓小平今天上午会见了由罗共中央委员、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民主和团结阵线全国委员会执行主席塔玛拉·多布林率领的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民主和团结阵线代表团。
会见时,邓小平说,中罗两党关系很好,我们两党和两国领导人间的相互了解比较多,也比较深。他请塔玛拉·多布林同志转达对齐奥塞斯库同志的问候。
邓小平说,我们在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很多。当前经济建设的中心是搞经济调整工作,这不搞不行。讲大话、空话是不行的,要扎扎实实去做。他说,我们确信,党的三中全会的路线是正确的,我们看到了希望。社会主义是要使国家富强起来。
塔玛拉·多布林向邓小平转达了齐奥塞斯库同志对他和华国锋主席、中国党政领导同志的热烈问候,她说,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是我们一贯政策,也是我们的坚定意志和愿望。我们希望你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取得成就,罗中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得到发展。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乌兰夫、刘澜涛、康克清会见时在座。
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杜米特列斯库参加了会见。


第1版()
专栏:

北京地区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认为
继续开展生产目的问题的讨论十分必要
讨论是总结建国以来,包括总结粉碎“四人帮”到三中全会这一段时间内经济建设工作经验的需要;把“先生产,后生活”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方针是不对的
本报讯 11月3日,北京地区的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一百余人,举行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的讨论会。于光远、宋涛、厉以宁、赵履宽、许毅、王榕、冯兰瑞、鲍恩荣等同志先后发言,就宏观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先生产,后生活”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实现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发言中同志们分析了提出生产目的问题的历史背景,阐述了讨论生产目的问题的重要性。去年10月11月,北京和许多地区进行过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经济学界、经济工作者和一些地区的领导同志对这个问题都很重视。以后讨论中断,使经济学研究和实际工作受到某种损失。为了发展经济科学,推进经济工作,继续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十分必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正如利润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属性一样,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生产,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属性。这是事物的客观方面。从主观方面来说,生产目的是满足社会需要,这是在社会主义生产中负有各种领导责任的人,按照社会主义生产本性的要求,进行正确领导的实践方针。为生产而生产和不关心人的官僚主义,本质上属于同一类型、同一性质。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劳动人民的幸福,而在以往一个时期中,一讲社会主义是为了人,便扣上“人性论”的帽子,一概称之为修正主义。不把这样的问题讲清楚,生产目的性问题就不能真正得到解决。
在回顾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讨论的历史时,发言的同志说,这一问题最初是1978年到1979年春天,从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角度提出来的。在批判两个“凡是”和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之后,结合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的改革等问题,在去年10月间展开了讨论。现在,重新讨论这个问题,是和继续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当前正在进行的体制改革中提出的问题相结合的。生产目的的讨论是很好总结建国以来,包括总结粉碎“四人帮”到三中全会这一段时间内经济建设工作经验的需要。
同志们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首先是一个宏观经济的问题。当然,讨论的深入一定会涉及企业的生产目的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对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不致于忘记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致于迷失方向,是很重要的。
会上,对“先生产,后生活”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把“先生产,后生活”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方针,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也带来了极为有害的后果。发言的同志用大量的、具体的事实说明“先生产,后生活”实际是“只顾生产,不顾人民生活”,“只要骨头不要肉”,不仅造成职工生活困难,使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挫伤,也给生产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例如,乌江水电站已建成投产,但是工人仍分散住在远离电站的各个招待所,一出生产事故,找人相当困难。
在讨论中,还谈了财政分配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关系。发言人认为,近年来财政出现赤字,是和多年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明确紧密相关的。经济指导思想中的唯心主义导致了实践中的盲目生产、瞎指挥。以完成某几项指标和某些政治口号作为生产的目的,造成严重的浪费,其后果必然要在财政上表现出来。科学地运用财政分配这个重要的工具,把社会主义综合财政工作做好,对于调整好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会上,还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价值规律等规律间关系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1版()
专栏:

中央党校为杨献珍同志平反恢复名誉
康生等人强加给他的“反对毛泽东思想”等反动帽子和诬蔑他的各种罪名全部推倒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中共中央党校今天召开大会,为杨献珍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大会宣读了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的中共中央党校委员会的决定。决定说,杨献珍同志在主持中央党校工作期间,虽有某些缺点错误,但他认真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和办党校的方针,成绩是显著的。康生等人给他加上的诸如所谓“反对毛泽东思想”和“制造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等反动帽子及诬陷他的各种罪名,应予全部推倒,彻底平反。
决定说,中央党校在“文化大革命”前18年的教育方针是正确的,为我党培训了大量的高、中级干部和理论宣传干部;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为提高我党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有成效的。林彪、陈伯达、
“四人帮”、康生强加给中央党校的“反毛泽东思想的顽固堡垒”等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当统统推倒。
杨献珍担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工作多年。从1959年开始,他遭到康生等人的打击迫害。1962年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为杨献珍进行了甄别平反。但是,1964年7月起,康生等人又在中央高级党校校内和全国报刊上对杨献珍进行公开的点名批判。1965年6月,杨献珍被撤销了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和校委委员的职务。在十年动乱中,林彪、陈伯达、“四人帮”和康生等继续迫害杨献珍,并于1975年开除了杨献珍的党籍。
今天的大会宣布,恢复杨献珍同志的党籍。
85岁的杨献珍同志出席了今天的大会,并在会上讲话,感谢党中央和中央党校党委会为他平反和恢复名誉。他说,今天这个平反大会,从一个很小的侧面,反映了党的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传统。从五十多年党内生活的切身体验中,深深感到,目前党中央执行的路线是正确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党中央重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中央党校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阵地,是讲授辩证唯物主义的场所。他表示,愿意在有生之年同大家一起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为党的理论建设出最后一把力。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压力与自觉
陈爱武敢于向特权挑战的事迹报道后,粮食部一位副部长和北京市外办的一位干部闻风而动,分别打电话给他们常去吃饭的单位,要求查一下是否也有多吃少付的问题。对此,一些同志议论说:这么一弄,连大干部也害怕了。
这几位干部是否害怕了,无从知晓。如果说这件事的揭发,使有些同志感到一种压力,恐怕是符合实际的。而且,也正是这种压力,把过去在特殊化问题上有点麻木的同志,压得清醒点了,压出了一点改正错误的自觉性来。这种压力又有什么不好呢? 赵永森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比包公还包公”
“比包公还包公!”看到一些“特殊公民”被报纸批评,受到党纪处分,人们如此说。
记得在50年代,人们很少想到包公。那时,党纪国法严肃得很。刘青山、张子善的正法,季凯夫事件的处理,谁不伸出大拇指?
十年浩劫以后,“特殊党员”、“特殊公民”多起来了,似乎党纪国法管不了他们,人民也奈何他们不得。于是,人们又开始想起包龙图来。
历史在走了一段“之”字路后,80年代的中国终于进入了民主和法制的新时代。人们看到,在整顿党风、严肃党纪国法方面,人民、党中央、舆论工具是三位一体的。“比包公还包公”,就是从这里来的。 胡逢吉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教育了两代人
工人批评部长的事儿上了报,这是破天荒的大事情。中纪委认真处理了这件事,王磊部长作了检查,补交了多吃的费用,都是令人振奋的。
这件事教育了两代人:老干部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新一代要出以公心,敢作敢为。 李良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一笑置之
一次骑自行车上街,由于车闸突然失灵,不慎与一名骑着崭新自行车的青年顶头相撞。顿时,我的心砰砰直跳,预感到刺耳的怒骂、粗暴的训斥很可能在瞬间发生。谁知恰恰相反,这位青年低头用手扒拉了一下脚蹬后,抬起头微笑着对我说:“没什么,你的车闸坏了,去修修吧!”我本想上前道歉,但没等我开口,这位青年笑呵呵地走开了。我紧张的心头如同搬掉了一块石头,轻松多了。
自行车相撞的事,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但两车相撞后双方能够相互谅解,一笑置之,却不多见。相反,吵吵骂骂,甚至撕打起来则司空见惯。而今天从这位青年的微笑里,我看到青年一代的精神面貌正在起着变化,我们的社会风气正在起着变化。进而想到:如果更多的同志遇事都能象这位青年这样豁达大度,能体谅他人,那么我们的人民内部将会减少多少“乱子”和纠纷啊!
王蕴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