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哨子·棍子·囤子
周锋
武术界有句术语,叫做“四两能跌千斤”。意思是说:力不在大,在于运用之巧。
自从科学家发现了原子、粒子以来,人们更进一步懂得:物质的能量,并不能按其体积和重量来作正比。譬如:一克铀经过处理,能释放出巨大的热能,一束激光能洞穿坚厚的钢甲;但,倘若与哨子里吹出来的音波相比,则又不免相形见绌,沦为小巫了。
哨子?不错,就是我们搞农村工作的同志常吹的那种铁皮哨子。农村中那些二百斤的挑子担得起,八百斤的小车推得动,山林中敢斗豹子,荒地里打得野猪的庄稼汉子,偏偏就怕的是它。哨音一响,驱动千村万户——管它季节对不对头,什么茬口对不对路,副业能不能搞,果树该不该栽,一切都得听哨音指挥。
那哨声曾使有的地方的猪羊鸡鸭、桃李枣杏、鱼虾蟹鳖一古脑儿地给吹没了。就连粮、油、棉、麻也吹剩无几。一名强劳力,在哨音指挥下劳累一天,只值七八分钱!于是,农民们只得放下镰锄,拄起棍儿,会唱的,小锣花鼓走四方,不会的,只有低声下气去乞粮。
哨子,原是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时的一种信号工具。农民之所以走集体道路,原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把日子过好。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若干有权吹哨子的人,却把手中的哨子当成权威的圭臬,用以整、治、罚、扣那些胆敢不遵号令的庄稼人。
二三十年来,我们听过一阵阵令人心悸的哨音——
“?! 打破条条块块,实行大兵团作战!”于是,男女老少奔赴几十里外去会战;
“?! 大办钢铁,土法上马!”于是家家砸锅献铁,炼成了无用的铁疙瘩;
“?!真学还是假学大寨,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分水岭!”于是,平原造梯田,山地伐果木,无源也得挖长渠;
“?!狠割资本主义尾巴,杜绝集市交易!”于是,有的地方的农民连买盐的钱都给弄没了。
吹得久了,有些人就渐渐地形成了嗜好。一旦听说有的地方搞生产责任制,不凭哨音而各行其事,于是就有人勃然恼怒了:这不是资本主义复辟么?!于是,又习惯地用“棍子”来管束社员,不许把农村经济搞活。然而,这边的农民到那边一看:人家缸里腌着腊肉,梁上悬着肥鹅,久违多时的囤席里堆着溜尖的稻麦;一样遇见了百年罕见的洪涝,自己这边按老规矩——生产靠贷款,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人家那里才放开手脚干了一年,却取得了历史最高产量,闹了个囤满缸流!农民只是奇怪:“某些人怎么非说改革体制就是复辟资本主义呀?”
当地的笔杆子们,眼见着集市上粮食囤子供不应求,粮站里库容不敷,为争着卖粮,农村小伙子跟管理人员挥起了拳头的新鲜事儿,何尝不文思激涌,想奋笔疾书?可是当想到万一三五年后来了个变化,文章给拿去上“纲”,打成个什么“吹鼓手”,这冤向何处去诉?
要说有些人对于贯彻新的农村经济政策、实行生产责任制不满,是可以理解的,比如那班“酒书记”、“混队长”们,以前仗着手中的哨子,可以甩着膀子走百家,从年初一直吃到二月二,到谁家端端杯子就算是赏给了大面子的好光景,那是不堪回首了。而今,也得挽起裤脚,捺下身子,淌着汗水去挣自家那一份了。
使人难于理解的倒是那些品味着农民生产的各类主副食品的某些“负责同志”们,却在忧心忡忡地生怕农村经济活出了他们心中的“框、格”。在他们看来,囤子里粮食是不是大量增加,无关紧要,关键是不要出他的框和格。
我认为,中国之所以不富,其症结恐怕不仅在于人口增长之速,而在于阻碍革弊伐惰、固本浚源的礁石之顽,在于官僚主义积习之重。我想,某些总怕越他们的框和格的同志,是不是也该学一学我们那几位贤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榜样,到川北山村、皖东穷乡、岭南蕉棚、辽西土炕,跟农家的父老兄弟唠一唠家常——捧一盏山茶,剥几粒花生,听一听他们怎样评说历史功过,怎样体会今天的农村经济政策,又是怎样瞻望着祖国的未来!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沙漠琴声
王宗仁
中午,戈壁滩象一口烧红的铁锅,每一颗沙粒都被烤得滚烫滚烫。一切生命仿佛都窒息了,只有热风和沙尘活跃着!突然,一阵声音从沙丘间飘来,在沙原上荡漾。多么清亮! 多么爽朗!啊,弹琴的是谁? 是一个藏族青年。他骑着骆驼在沙海里行进。头上戴的白亮亮的帆布帽,远看象一朵美丽的蘑菇。帽檐下那张紫红、结实的脸膛上,流淌着一道一道的汗水。他入迷地弹着。悠扬的琴声,配着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一高一低,形成了美妙奇特的二重奏!
青年叫旺堆,是红柳河兵站的招待员,驼背上鼓鼓胀胀的包袱,是他的“活动商店”……
脚下这片沙漠,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千百年来一直沉沉地酣睡着。不久前,一支建设者的队伍开进来了,要初探沙漠,唤醒沉睡的宝藏。他们餐风宿露,生活异常艰苦。红柳河兵站的人们看到这情景多心疼啊,于是便派招待员旺堆骑着骆驼跑运输,给建设者们送水、送饭、送报、送日用品。
骆驼,不翻的船,载着战士对沙漠开拓者的深厚情谊,每日数次颠簸在沙尘滚滚的戈壁上。美妙奇特的二重奏回荡在戈壁上空,召唤着四方各个工作点上的建设者。一听到这驼背上的琴声,他们就知道
“小交通”来了,立即围拢来。开始,旺堆只送水,同志们称他的骆驼是“流动清泉”;后来,“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大家需要什么,它就载来什么。它成了“流动餐厅”、“流动报亭”、“流动商店”……有时,送罢东西,旺堆不走啦,喝令骆驼就地一卧,挡住风沙,他给大家表演几个节目。他的手指在那绷紧的三根琴弦上,拨拉过来,拨拉过去,于是,人们一会儿听到了小鸟在婉转鸣唱,一会儿听到了小溪流水响淙淙……当那些小伙姑娘们情不自禁地跟着琴声欢唱的时候,大家都忘了这是在干燥、单调而又荒凉的沙漠上!
旺堆骑着骆驼,不断地在沙漠中行走。毒日、热风、黄沙轮番袭击着他。他的脸晒得卷了一层层皮,他的嘴唇吹得裂了一道道口,还有他的手,变得又粗又大,仿佛戴上了手套。苦吗?哪能不苦!累吗?的确很累!可是,你看我们快乐的旺堆,他怀里抱着四角琴,弹呀,尽情地弹,哪把苦呀累呀放在心头!


第8版()
专栏:

女军医〔木刻〕 彭强华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唐诗三百首新注》
迈文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因此受到历代读者的传诵、喜爱。清朝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所选篇目适当,又注重所选诗的艺术性,所以自出版以来很受欢迎,流传持久不衰。但该书刻印本很多,各本篇数不同。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金性尧注的《唐诗三百首新注》,用的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四藤吟社本共八卷,313首,从版本说,也是较好的本子。
这个新注本的体例是,每一作家都有“作者介绍”,简略叙述这一作家的生平,谈谈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使读者在读诗前对每个作者的概貌、诗的特点有所了解。每首诗都有通俗易懂的注释,并充分利用了前代和当代专家的研究成果。在解说上着重分析原诗的含义和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帮助读者在阅读中增强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还选录了一些前人的评语,便于读者了解某一些诗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人们对它的评价。


第8版()
专栏:

庐山情怀
朱昌勤
访仙路多少人攀越过这条访仙路!谁曾访上了仙?拜见了佛?但见那山的高峰,涧的深谷,只有虚幻的浮云,缥缈的雾。我叹惜古往今来拜神的信徒,虚无缥缈中被骗去多少仰慕!访仙路上最美的还是人间景
物:清的山,绿的水,开花的树……
飞 瀑涓涓清泉从山的深处涌出,汇成名山上一派好水却又向外
奔突,是因为在岩石下压抑太久?还是讨厌那些一味玩赏的眼
目?啊,是水就得向着大海奔去,高山之巅怎是心安理得的归
宿!于是,纵身从悬岩上奋勇跳下,为争取应有的前途不怕粉身碎
骨!你坚信,前方有更浩荡的队
伍,冲将出去,便是宽广的路……
佛手岩人类曾是何等的无知和糊涂,笃信神佛能主宰灾难和幸福;我们的民族也一度是如此蒙昧
和盲目,期冀着被神化的手开路。此刻,我在佛手岩前有了新的
领悟:谁的手也不能把青天擎住!还是让共同的目标来统一我们
的队伍,举起森林般的手,这就是一个
伟大的中华民族!


第8版()
专栏:读书随笔

“郎中”与“画师”
熊怀济
唐太宗时,有个著名的画师,叫阎立本,是专为皇上画画的御用画师。后来,立本官至主爵郎中,仍经常奉召为唐太宗画御容等画。其中著名的有《步辇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等。“凡画人物冠冕车服,皆神妙也。”
据唐朝朱景云所著《唐朝名画录》记载:“太宗幸玄武池,见?鶒戏,召立本图之。左右误呼云宣画师,立本大耻之,遂绝笔。诫诸子弟不令学画。”
“郎中”是官,“画师”是民;官尊民卑,是那时的社会风气。何况“画师”一类,属于三教九流,其社会地位是很低贱的。于是立本听到“宣画师”,就感到“辱莫大焉”。当然,立本只是决心“绝笔”,而不舍得“绝官”。
又据唐朝张彦远写的《历代名画记》说,尽管立本决心“绝笔”,“然性之所好,终不能舍”。后来虽官及“右相”,仍“驰誉丹青”。看来,“绝笔”云云,不过是发泄一下心中的闷气而已。
应该说,阎立本是有真本事的。但是,立本为官,未见其有何值得称道的政绩,倒是他的画放出了异彩,成为传世之作,给祖国的艺术宝库增添了瑰丽的珍品,因而受到当代和后世人们的尊敬。然立本却以“郎中”为荣,以“画师”为耻,这实在是一个绝大的颠倒。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四化建设的宏伟事业,需要大批又红又专的各方面的人才。为了使他们能专心致志于专业,最好不要用个什么“官职”去牵挂他们,而我们的专门家们,也不应有象阎立本那样重“官”轻“业”的观点。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听课精神
臧克家
中央负责同志,最近接连邀请科学家们讲课,凝神静听,座无虚席。
赵紫阳同志向日本来访的“经营之神”松下先生请教,一言一语,也不放过。
领导同志的这种学习精神,谦虚态度,使我感触至深。
学海无涯,人非生而知之者,想认真学习一点东西,不是强不知以为知,那就得放下架子向专家学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个人有所长,必有所短,取长补短,才能博大精深。
领导同志的这种听课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的典型表现。
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这是改变国家面貌,关系人民生活的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对领导同志们说,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有许多事物不懂或不熟悉,如果不甘心落后,就必须急起直追地学习。
请教无国界,拜师不择人。好的,就要学,有利于四化的,就要学。哪怕是一种科学知识,一种专门学问。“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孔丘被尊为圣人,但他自己却是个“发愤忘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勤勉好学的人。他学习专心,以至“三月不知肉味”。他教了3千弟子,但他也向学生们学习。他说:“起予者商也”、“回也,非助我者也”。他“入太庙,每事问”。
历代帝王,因为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便成为万能,他们的臣下也用“天子圣明”、“主上睿智”去捧场,好似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其实腹中空空如也,仗武力,凭权术统天下,治万民,那结果可想而知了。
我们想搞好四个现代化,必须重视科学,强调专业,领导同志就要先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经验,才能作好领导工作。虚心作学生,这是学好的重要条件。自己不知,或知之甚少,就不能安于这种状况,就得拜群众为先生,请专家当老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中央领导同志听课的这种精神,必然在广大群众中发生深远的影响,大家觉得领导同志离我们近了。
我希望文艺界的领导同志,在坐机关、作报告、出席座谈会、发表演说之余,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这种精神,多向群众学习,也请一些有专门学问的专家和有创作实践经验的作家们讲讲课,我想,这是大有好处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