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倾听群众呼声 严格按照《准则》办事
尚志县刹住了一些不正之风
新华社哈尔滨电 中共黑龙江省尚志县委按照《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办事,坚决刹住了一些单位用公款搞野游、大吃大喝和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侵占公物盖私房的不正之风。
今年8月,尚志县委在调查党风不正的具体表现时,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有三件事。一是县直有些机关和企业用公款组织职工到几十里、上百里外的风景区野游,这种不正之风还有发展的趋势。县委把用公款搞野游的7个单位的领导干部集中起来,学习《准则》的有关规定,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并且退赔了七百多元公款,及时刹住了这股风。二是县委工交部长等人为一位调动工作的领导干部设宴送行,花了80元公款,并把款项摊派到基层单位。县委查清后,不仅让参加吃喝的人如数付钱,还对提议、筹办吃喝的工交部长等人作了罚款处理。同时,各单位还制定了禁止大吃大喝的具体规章制度。群众反映,吃喝风在尚志县已大为收敛。曾被称为“水霸”的县自来水公司,原来不给吃喝就不给安自来水,现在成为全县学《准则》、见行动的先进单位。三是近两年来有50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利用职权贪占公物盖私房。他们有的不花钱白拿生产队和企事业单位的建筑材料,有的象征性地给一点钱,还有的无偿动用生产队和企事业单位的运输工具和劳力。经过调查核实,这些干部应该退回贪占的建筑材料款项54,400多元。为了严肃党的纪律,教育这些干部认识错误,9月中旬以来,县委逐个找他们谈心,组织他们学《准则》,找差距,使这些干部检查了搞特权的错误,并根据当地各种建筑材料的价格,制定了退赔计划。


第3版()
专栏:来信

不能借口“工作需要”搞“封建特权”编辑同志:
你们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支持一个青年对维护特权的“客饭”制度的正义谴责,并且对商业部长指名批评,我谨代表我及全家老幼17口(我和老伴之外,还有2男3女、3婿2媳,家孙外孙5人)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敬意,支持你们发挥监督政府的作用,并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真正做到无愧于“人民喉舌”的光荣称号。
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制度,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来,是有史以来最先进的制度。它清洗了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一切污毒,消除了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使人民永免被剥削、被压迫和人身依附的地位,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反对一切封建特权,使人民享有真正的民主、自由和平等。(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剥削者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自由,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也无平等可言。)要建设这样美好的社会,不能离开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个党员、每一位国家干部,不管他过去的功劳多大,今天的地位多高,都应该与人民同甘共苦,作一个勤勤恳恳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的勤务员。
当然,我们不是狭隘的绝对平均主义者,对于由于工作需要而给予工作人员的一些便利条件,我们并不反对。但是一定要划清“工作需要”与“封建特权”的界限,更不允许“封建特权”以“工作需要”为借口而披上合法的外衣,如“客饭”制度之类。
领导干部享有超过工作需要的特权,就使得他们日益脱离群众,不再知道老百姓的疾苦了。晋惠帝叫饥民吃肉末儿,听来好笑,晋惠帝看来是天下第一号笨伯了。其实,一切领导干部如果不能自觉地抵制特权的侵蚀,也会终有一日变得同晋惠帝一样胡涂的。北京市现在的排队现象并未消除,少数享有特权的领导同志有几个会领略排队人的焦急心情呢?你说买菜难,他说可到供应处去买呀!你说住房难,他说可叫后勤部设法盖嘛!你说做衣难,他说可到某服装厂去做嘛!……等等,等等,这与晋惠帝不有几分相象吗?
特权制度的存在,使人民群众和领导同志隔离开来,助长了浪费挥霍的恶习,花掉了千百万的建设资金,影响了工农大众的生产积极性,使四化难以实现。
北京师院副教授
徐仲华


第3版()
专栏:来信

受贿不退赃物 必须严肃处理
十月二十五日《北京日报》登了一篇题为《粮油进出口公司一业务员与港商私拉关系,吃请受贿损害国家利益受到处分》的消息,我看了以后,有一些话不由得要说出来。
这位业务员身为共产党员,可是在他的脑子里哪里有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哪里有一点党纪国法的观念?为了财物,为了吃喝,还有“洋货”的诱惑,他竟私自与港商拉关系,甚至不惜出卖企业机密,损害国家利益。
这位业务员的问题被揭发出来以后,他不但不老老实实地承认和改正错误,相反却讽刺挖苦揭发他错误的同志,而且抗拒公司党委的决定,拒不交出受贿的电冰箱。看来,在这位业务员的头脑里,电冰箱比党的纪律要重要得多!
粮油进出口公司党委在处理这个业务员的问题上,也显得极其软弱无力。这个业务员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严重的,不仅违反了党纪,也触犯了刑律,而且,其本人对错误的态度又是如此恶劣,理应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可是,粮油进出口公司党委对这样的违法乱纪者仅给以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了事。尤其令人费解的是,当公司党委责令他将受贿物品交公,他抗拒不交时,党委就把原决定改为折价分期扣款了。试问这样的处理,怎么能谈到严肃外事工作纪律,怎么能够挽回他在群众中造成的恶劣影响!读者 申冲


第3版()
专栏:

旅行结婚遇到的烦恼
慕翔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庆节前,天津市的街道上出现了一则广告:宁园管理处代办旅行结婚事项。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当一些新婚夫妇前来“登记”,交了6元钱的“手续费”之后,才知道它的服务项目,仅仅是给人一页“北戴河旅游须知”和一张“旅游住宿介绍信”。介绍信,因时序已越中秋,海滨游客渐少,已无实际作用。至于代购火车票、导游、车辆交通等等,一概缺如。于是,有人要求退出“登记”,回答是:“概不退款”。如此等等,使人大感霉气。这种事情,如果是私人干的,说不定会吃官司。但是,现在竟然是一个堂堂的国营单位干的,怎么办呢?
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事业单位,一切业务活动,都应该是对人民有益的。它们通过业务活动,取得适量的利润,积累资金,或扩大经营范围,或由国家兴办更多的有益于人民的企事业。“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一切社会主义的企事业单位都应该实行。
十年浩劫期间,林彪、江青一伙把企事业单位的正当收入和盈利活动视作资本主义倾向,予以“批倒、批臭”,把我们国家的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空前的困难,还大大地助长了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官商”习气。粉碎“四人帮”后,一些国营企事业单位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活动,使我国人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恢复了旺盛的生机。对此,人们有目共睹,深受鼓舞。但是,不可否认,也有少数象宁园管理处这样的单位,为了赚钱,竟然采取一些带有坑、蒙、拐、骗性质的手段,败坏了国营企事业的声誉。任何服务活动,象一切商业性交换一样,都应该是等价的。否则,就是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成为变相的剥削,那就同社会主义国家企事业的称号大相径庭。
一切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都应该把本单位的经营作风,同党风联系起来考虑问题。切不可眼眶子里只装几个钱,而无视社会道德,不顾党纪国法。


第3版()
专栏:

在福建省委、省纪委的多次催促和批评下
泉州市劳动局长打击报复案得到处理
这一案件由于晋江地委和泉州市委的一些负责人党风不正、“官官相护”而拖了两年零五个月之久
本报讯 记者许一鸣、肖辉家报道:最近,中共福建省晋江地委和泉州市委在福建省委、省纪委多次催促和批评教育下,对一起由于“官官相护”而拖了两年零五个月之久的、利用职权打击报复的案件作出了处理决定。
利用职权进行打击报复者,是泉州市劳动局长吴彰祺。他的妻子杨翠英(共产党员)原系惠安县农村户口,1967年迁往福州吴彰祺处,1969年又随吴迁到泉州市,均为家属。1973年,吴彰祺带着杨翠英到老家惠安县四处活动,通过关系伪造了一份“惠安县集体单位人员核定登记表”,杨翠英为自己编造了“1957年至1962年在惠安县洛阳乳品厂工作”、“1962年至1973年在洛阳轻化工厂任人事保卫工作”两段履历,从一个家庭妇女摇身变成了有17年工龄的集体所有制职工;接着又伪造了一张“工资转移证”。当吴彰祺夫妇到县手工业管理局转介绍信时,经办人发现职工花名册上没有杨翠英,就把杨作为临时工介绍给县劳动组。杨翠英到县劳动组转介绍信前竟把“临时工”三字涂掉,因而蒙骗过关,于1974年2月以“塑料三级技工”被安排在泉州市日用工艺品厂当正式工人。吴彰祺还不满意,他1977年当上泉州市劳动局副局长后又多方活动,直到将杨翠英调到市总工会,由集体职工转成全民职工才罢休。
杨翠英进厂后,许多工人对她没有技术,但工资很高,议论纷纷。女工庄琼华在工人中透露:“杨翠英来厂前没有工作,是开后门来的。”吴彰祺夫妇知道后非常不满。1978年4月,吴彰祺趁泉州市清退1976、1977年“私招乱雇的临时工”的机会,利用职权,伙同市日用工艺品厂的个别领导人,将根本不属清退对象的庄琼华清退回家,造成庄生活极端困难。庄琼华被迫多次向上级领导机关提出申诉和控告。去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对庄琼华的来信作了批语,省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求泉州市纪委对吴彰祺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晋江地区纪委和泉州市纪委经过三个多月的调查,确认清退庄琼华是吴彰祺挟嫌报复,违反政策规定,建议市委严肃处理。市委作出了将庄琼华收回工厂的决定,并责成吴彰祺落实。但是吴彰祺抗拒执行市委决定,用种种荒谬的理由拒不收回庄琼华。更为严重的是,就在地、市纪委联合调查吴彰祺问题时,他还继续利用职权,违反招工规定,将在惠安县的女儿(回乡知识青年)安排到泉州市工作,并且继续为其他干部的亲属、子女招工“走后门”。
今年5月下旬,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同志到晋江地区了解到这一情况,要求地、市委对吴彰祺的问题加紧进行处理。7月18日,省委又打电话催促晋江地委限期处理吴彰祺的问题。这时,市委某些领导人竟颠倒是非,不但不去调查吴彰祺打击报复庄琼华的问题,反而站在吴彰祺的立场上,对地、市纪委原先的调查进行反调查,得出所谓结论说:庄琼华本来就不是好人,清退她是完全对的。吴彰祺对庄琼华不存在打击报复问题;同时反诬坚持原则的地、市纪委是“利用手中握有的权力对吴彰祺进行打击报复”。
一件十分明显的打击报复案件,为什么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处理呢?据调查,根本原因还是地、市委的某些领导人党风不正,搞“官官相护”,因为吴彰祺给了这些领导人不少好处。
泉州市委书记胡文汉,直到今年2月吴彰祺的问题已经暴露以后,还让吴彰祺将其妻妹从闽北山区光泽县调到泉州市,安排到市商业局管理票证。
市委常委林香柏,分管计委口(劳动局属计委管),是吴的“顶头上司”。平时吴对林“有求必应”。去年10月,吴彰祺在招工中私自录用了13个考分不够招工分数线的干部子女,其中有6个是林香柏交办的。吴的问题被揭发后,林香柏竭力为他辩护和打气,甚至暗地里对地、市纪委的调查进行反调查。他在市劳动局的一次干部会上,公开煽动说:“现在各派政治势力想搞劳动局,你们要顶住!”今年2月,吴彰祺被审查期间,林香柏还授意评吴彰祺为“优秀党员”,提升一级工资。
原地委主要负责人陈玉宝,违反招工政策,于1978年11月将他在农村的一个亲戚安排当了工人。因此,他对市委某些领导人颠倒是非、进行反调查的错误结论不批评,对地委其他书记的正确意见不接受。陈玉宝同志的错误态度影响了市委几个主要负责同志,给吴彰祺问题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另外,晋江地委、泉州市委有些领导干部,虽然没有直接得到吴彰祺好处,但他们自身不干净:有的违反政策将自己的亲属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并安排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有的将曾经盗窃过价值1,000元左右物资的儿子通过“后门”参了军;有的利用公款在家中设宴大吃大喝;有的借“试戴”、“试听”、“试用”之名非法占有国家财产。吴就抓住他们的这些把柄,扬言他手头有“王牌”,随时可以抛出来。因此,当地、市委要处理吴彰祺时,他们便心虚手软,不敢按原则办事。
今年8月下旬,福建省委书记李正亭,再一次听取了详细汇报后,代表省委严肃指出了吴彰祺错误的严重性,批评了地、市委某些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态度,要求地、市委对吴彰祺的错误尽快统一认识,作出实事求是的处理。
9月27日,晋江地委和泉州市委终于对吴彰祺弄虚作假、谋取私利、利用职权打击报复的案件作出了处理,决定给予吴彰祺留党察看一年、建议撤销市劳动局长和市革委会委员的处分;给予杨翠英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并予以清退,恢复为居民;吴彰祺利用职权、违犯政策规定招工的子女,根据政策作出相应处理。对受打击报复而被清退出厂的女工庄琼华,应予恢复正式工,停发的22个月工资,按政策规定办理,认真落实。中共晋江地委和泉州市委还分别对他们在处理这个案件过程中的错误作了检查,表示要认真吸取教训,切实搞好党风。
10月24日,晋江地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将原地委主要负责人陈玉宝违反招工政策而招工的亲属予以清退;泉州市委书记胡文汉的妻妹退回原集体所有制单位;吴彰祺在招工中私自录用的13个考分不够招工分数线的干部子女,也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第3版()
专栏:

退伍战士徐祇琦当选为县委副书记
据新华社济南11月4日电 在山东省郯城县最近召开的党代表大会上,36岁的退伍战士徐祇琦当选为县委副书记。
徐祇琦1970年复员回到家乡郯城县红花公社曹庄子村,回村不久就被党员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72年,他被调到高峰头公社高峰头管区并被选为党总支书记,苦干三年多,使管区所属的五个大队粮食平均亩产翻了一番,每人口粮由过去200来斤猛增到500斤。
1977年2月,徐祇琦被选进县委常委班子,分管全县农业生产。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摆官架子,不搞特殊化,不图安逸享受。为了落实党的现行农村经济政策,他还多次蹲点调查,摸索出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具体办法和经验,在全县推广,全县每年粮食总产都有了大幅度增长。


第3版()
专栏:

浙江绍兴县、四川潼南县积极采取措施
就近就地安置已婚插队知青
本报讯 浙江省绍兴县积极扶持区、社企业发展生产,就近就地安置1972年前下乡的已婚知识青年。1979年以来,全县已有4,900名已婚老知青安置到区、社企业。
绍兴县老知青比较多,到1978年底,全县1972年以前下乡的知青还有8,704人,其中已婚知青6,296人。这些知青年龄较大,30岁以上的占47%,而且女知青占多数,一般都有了孩子,出去工作有困难,招工单位也不愿接收。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的问题,绍兴县革委会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调查了解,从本县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扶持区、社企业,是就近就地安置已婚老知青的重要门路。于是,县革委从全县二千一百多个区、社、队企业中,选择了57个生产比较正常、有利润、产供销比较稳定、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作为安置基地,发动计划、物资、劳动、知青、粮食、财税、银行等有关部门,给以必要的支持和方便。在各方面的支持帮助下,已婚知识青年陆续得到了安置。
扶持区、社企业,就近就地安排已婚知青,效果很好。已婚知青有了固定收入,生活有了保障。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人积极工作、学习,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313人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有的担任了会计、出纳、总务等工作,有的被群众推选为班组长、车间主任和厂长。
本报讯 四川省潼南县从去年以来,城乡结合,广开门路,积极安排下乡知识青年。现在,全县2,069名下乡知识青年,除4名提出准备升学考试暂不工作外,其余全部安排了工作,从而基本上解决了下乡知识青年就业的问题。
潼南县是一个工业很少的农业县,要一下子安排二千多名知识青年就业,开始大家都感到困难很大。这时,双江区在县委的帮助下,解放思想,根据农村小集镇的特点,发动群众兴办集体企业,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就解决了全区68名知识青年的就业问题。双江区的经验,使大家增强了信心。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全县为知识青年就业开辟了五条门路:一、在全民所有制商业单位内部,增设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集体经营小组;二、扩大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经营范围,增设代购代销店,到各场镇巡回营业;三、开设搬运、理发、旅店、小卖部、食品店、茶水摊、图书摊、修理等集体所有制服务行业;四、由集体企业投资,国家贷款扶持,有关单位支援,兴办了一个缫丝厂和一个生产土瓷器的红窑厂;五、扩大农村社队企业。城乡开辟的这些渠道,为全县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
这个县还根据就近就地的原则,把全县136名同农村社员结婚的知青,安排到社办企业。这些知识青年有了固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以后,感动地说:“党这样关心我们已婚知识青年,我们一定要好好劳动,好好学习,为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冯 苹


第3版()
专栏:编后

要妥善安排已婚插队知青
在城乡广开就业门路、统筹解决知识青年的问题,是关系多少万人的一件大事。浙江省绍兴县和四川省潼南县根据就近就地的原则,妥善安置已婚插队知识青年,这种负责到底的精神,受到了城乡人民的欢迎。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已婚插队知识青年。中央明文规定:“对有困难的已婚插队知青,要分别情况,尽量就近就地安排到社队企业、本地的农、林、牧、渔场,或工交、财贸、文教事业中去”。近两年来,各省、市、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采取各种措施,安置了22万插队已婚知识青年。
但是,目前全国农村还有25万已婚插队知青,其中绝大部分是同农村社员结婚的。各地要继续积极创造条件,就近就地妥善安排他们,尽可能使他们有固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生活逐步有所改善。同时要向他们讲清楚,已婚插队知青不可能全部回到城市,否则不仅会增加城市的就业负担,而且会造成夫妻两地分居的困难,于公于私都不利。


第3版()
专栏:

魏建成正确对待民主选举的故事
今年4月,天津第二电机厂进行民主选举,当了五、六年车间副主任的魏建成落选了。
选举结果一公布,魏建成思想斗争很激烈,觉得自己几年来工作辛辛苦苦,也没犯什么错误,却落选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起初,他想借这个机会就溜坡,当个少管事的一般工人。但当他想到自己是个党员时,头脑清醒了,认识到民主选举是党的干部制度的改革,应当正确对待。自己没选上,说明自己工作上还有差距。他决心不背包袱,不泄气;不当领导,也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魏建成落选后不久,厂里有的领导曾考虑把他调出原车间,另行安排别的领导工作。征求意见时,魏建成表示这样做不合适。根据工作需要,领导上安排他干了车间的调度工作。有人劝他以后要吸取教训,遇事不要那么认真。魏建成说:“我不能消极地总结教训,而要积极地克服自己工作上的缺点。该管的还要管,该干的还要干。”魏建成原来是侧重抓生产的副主任,这次选举后,原车间调度李克敏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个别工人不服气,曾对魏建成说,他顶了你,你以后给他工作上出点难题。魏建成可不这样想。他认为,小李工作上有魄力、有干劲,比自己强,应该尊重他,支持他干好工作。平常他主动配合小李工作。有时小李因为工作忙,有些生产前的准备工作没想到,魏建成看到了就主动提醒他;有时小李出去开会,魏建成把一些工作不声不响地替他做了,然后再向他汇报。在每周车间的业务会议上,他还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由于他们之间密切配合,一车间的生产形势比以前更好了。 本报记者 乔义民


第3版()
专栏:

择“友”录取
陈景国(原载《半月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