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怒吼吧,湄公河!
胡本英
如象矫健的游龙,发源于中国的湄公河,奔腾翻卷,穿越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流入大海。它又象一位慈母,以自己丰富的乳汁,哺育着沿岸人民。自古以来,湄公河被人们称为“友谊之河”、“和平之河”。滔滔流水,传送着各国人民的友情。然而,如今在泰、老两国间的湄公河岸,竟变成了禁区,两国人民隔岸相望,已不能自由友好往来了。
正当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不堪忍受越南当局的镇压、迫害而纷纷逃到泰国的时候,我曾沿着泰、老边境的湄公河泰国一侧,访问过好几个设在那里的老挝难民营。有时,我佇立在湄公河边,遥望远方,观看那壮阔的激流;有时,我坐在老挝难民们身旁倾听他们诉说自己身受的苦难。我看到,宽阔的河面上,昔日舟楫如梭、两岸人民往来频繁的情景早已消失,只有波浪拍击河岸发出的轻微响声。这声音,如泣如诉,就象母亲泣诉儿女们的灾难。啊!我知道,造成这悲惨局面的,正是那只窜入别国土地的豺狼。
一位泰国朋友怀着沉重的心情对我说:自从越南入侵老挝以来,湄公河一天也没有平静过。白天,百里河面看来一片死寂。入夜,在好些地方,简直要沸腾起来。尽管越南侵略者把大量军队层层布置于湄公河彼岸,严密封锁着每一个要津,夜空中不时响起凄厉的枪声,有时还升起照明弹,把河面照得如同白昼,然而,这一切并不能阻止难民们越过湄公河,逃到泰国。一次,我由黎府市去北春县难民营。汽车沿湄公河边的公路向西北急驰。这一带河面狭窄,时值旱季,河水很浅,泰国朋友指着对岸老挝境内茂密的树林说,老挝难民常常利用这一带有利的地形,夜间成群结队地涉河逃来泰国,有时一夜之间多达数百人。在廊开难民营,一位年少的难民告诉我,他与四个伙伴是趁着夕阳西下、天色昏暗时游过来的。要知道,老挝人民为了逃脱越南侵略者的魔爪,是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湄公河的啊!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几年来,逃到泰国的老挝难民已达二十多万人,这真是个惊人的数字!请想想,对于只有二百多万人口的老挝,这数字,就是它的十分之一!这数字,意味着多少老挝家庭妻离子散、泪血斑斑!
老挝人民酷爱自己的祖国,他们从未向侵略者屈服过。今天,老挝难民离乡背井,逃到泰国,唯一原因就是不堪越南侵略者的残酷迫害和野蛮掠夺。他们同柬埔寨难民、越南难民一样,都有一本血泪账。凡是听过他们控诉的人,只要稍有正义感,怎能不激起对越南侵略者的强烈义愤!
但是,“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的。”老挝难民逃到泰国,这本身就是对侵略者的一种反抗形式。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怀祖国的命运,身在异国,心中烧着爱国的火焰。怎能设想他们会置祖国的独立、尊严于不顾呢!
佇立在湄公河畔,我依稀听到那从老挝丛林传出的打击越南侵略者的枪声。这枪声,势必日益更加紧密,老挝人民心头的仇恨烈火,势必燃遍老挝大地,并同柬埔寨人民反抗越南侵略的烈火、越南人民反迫害的怒火联成一片……
当我告别湄公河、凝望它那浩荡的雄姿时,我感到,它拍击的声音中已不再有叹息、悲伤,那平静的河面,仿佛正掀起滔天巨澜。那层层叠叠的巨浪,终有一天要使侵略者没顶!
越来越多的湄公河儿女站起来了!怒吼吧,湄公河!胜利将属于你哺育的英雄儿女!


第7版()
专栏:

“新花园”和古城堡
迎秀
从南斯拉夫首都沿高速公路北驰,不到一个小时,汽车就到达诺维萨特。诺维萨特意思是“新花园”,顾名思义,人们就可以猜想到它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了。它只有20多万人口,幽美清新,多瑙河从市区穿流而过,每年吸引着同它的居民数目大致相等的国内外游客。
诺维萨特市中心最繁华的大街,可以把你一直引向美丽的多瑙河畔。河彼岸,是名闻整个南斯拉夫的彼特罗瓦拉丁城堡。这是一座17—18世纪土耳其人修筑的要塞。它高耸在多瑙河之滨,占地112公顷,居高临下,雄伟险要。走上高坡,穿过古堡的两道城门,可以登临要塞顶部。在这里,当你漫步在古老的钟楼旁时,那奔腾秀丽的多瑙河和对岸诺维萨特市全景尽收眼底,这时你会禁不住赞叹:小小的诺维萨特多么漂亮,竟有这么多高楼,而且色调淡雅,式样新颖,多可爱的城市啊!
在这里,你也许会想到:长途跋涉而来的多瑙河流经奥地利时,曾产生了《蓝色多瑙河》这首名闻世界的幽美乐曲;再向东流,途经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合建的“铁门”水电站后,流过那欢腾富饶的三角洲……畅想之余,你会感到心旷神怡。特别是在夏季夜晚,当河面吹来的微风轻拂着你的面颊时,你还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灯火和多瑙河夜景相辉映,景色奇丽。这时,钟楼附近数不清的餐桌简直座无虚席,往往有从首都来的艺术家高唱巴尔干民歌,歌声飘进人们的心田,飘过多瑙河彼岸。在这里,你可以度过迷人的夜晚,将近午夜,再驱车回贝尔格莱德。
古城堡当年的地下军事走廊还完整地保存着。你可以跟着向导,在微弱的灯光照耀下,小心翼翼地沿着地道前进。地道一米多宽,里边支道纵横,转来转去,简直象是进了迷魂阵。你可以看到哪是炮口,哪是通风口,哪里是储藏粮食和弹药的地方。当走到一处有5个通道口的地方时,你会以为这是一个四通八达的中心枢纽呢,其实错了!原来这儿只有一条真正的通道,其余都是陷阱,这是防备万一要塞被敌人攻破时的安全措施。地道总长16公里,是个庞大的军事工程。这时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把这个要塞称为“多瑙河的直布罗陀”了。
诺维萨特除了以美景和古迹吸引人外,更重要的,它是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首府。这个自治省有突出的特点:它是多山的南斯拉夫的一片黑土平原,它的农业和食品加工工业最发达,农工联合企业的数目占全国第一位,是塞尔维亚共和国最富饶的地区,被誉为南斯拉夫的粮仓。每年5月,这里都举办国际农业博览会,有各大洲的几十个国家前来参加。此时此刻,诺维萨特更象节日般热闹了。
诺维萨特确是南斯拉夫名不虚传的“新花园”。诺维萨特使每个来过的人永远难忘!(附图片)
钟楼附近的露天餐桌。
“新花园”——多瑙河上幽美清新的诺维萨特市的新建筑群。


第7版()
专栏:友谊之花

一张证书寓深情
陈泊微
一辆汽车开进东京工业大学的大门。坐在汽车里的才喜雅尔图(中国达斡尔族),心情异常兴奋。他一边观看校园里的景物,一边用缓慢但却相当地道的日语对身旁的老同学古贺新藏说:“变样啦,变样啦!记得当年一进校门是个大广场,还有一块块草坪。如今,大广场没有啦,楼房多起来啦!”
这是今年10月17日下午的事情,是才喜雅尔图离开东京工大35年以后第一次登上母校的大门。
中国内蒙古工学院副院长才喜雅尔图是作为内蒙古科技教育访日代表团的成员来到东京的。此刻,他来到自己年轻时留学的东京工大,除了要看看母校,拜访老师和学友外,还要完成一项一生中值得纪念的使命:领取一张补发的毕业证书,这是他从来没有想到的事。为了给他补发这张毕业证书,不,首先是为了找到他,他的老同学古贺新藏等人,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和心思呵!
1934年,年轻的才喜雅尔图从中国来到日本学纺织。1945年3月,他和同学一起通过了毕业考试。但是,到了毕业前的工厂实习阶段,却遇到了障碍。在日本日益接近战败的时候,歧视外国留学生的日本当局,是不许外国留学生到日本的工厂实习的。如果不完成大学规定的工厂实习,就得不到毕业证书。纺织学科的主任老师内田丰作等人煞费苦心,想出了一个通融的办法:请求大学当局给才喜雅尔图一个特许,让他回到中国东北的纺织厂去完成实习任务,这样,半年后还可以回到东京工大参加毕业典礼,取得毕业证书。
1945年3月,才喜雅尔图回到我国东北,先后在沈阳和内蒙古的纺织厂实习,不久迎来了太平洋战争的结束。他与母校师友之间的联系从此断绝了。1945年9月,在日本战败后的混乱情况下,才喜雅尔图的同班同学们在草草举行的毕业仪式之后离开东京工大。直到9年后的1954年,这届毕业生才得到一张补发的毕业证书。但列入毕业生名册的才喜雅尔图,谁也不知道他的下落。
历史的长河又流过了好些年,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也在不断地发展。同才喜雅尔图很要好的古贺新藏,担任了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关西本部专务理事,多次到过中国,一有机会便打听老同学的消息,但总是音讯杳然。古贺先生没有泄气,不久前,终于把才喜雅尔图找到了。这个喜讯,很快就在日本同学中传开,通信联系也接上了。古贺新藏和另一位同学——东京工大教授、工学博士石川欣造今年先后在北京同才喜雅尔图会面。阔别35年之后的会晤,给他们带来了多大的喜悦啊!千言万语叙不尽同窗好友的情谊。古贺和石川等人立下了一个心愿:要让这位中国同学也象他们一样领到一张正式的毕业证书!
同窗情、友好谊,加上日本人特有的那种办事极其认真的精神,使这个愿望终于在今年10月17日变成了事实。
在东京工大的一个会客室里,才喜雅尔图在古贺、石川两位老同学陪同下,会见了当年曾给他以温暖的关怀和爱护的主任老师、东京工大名誉教授内田丰作先生。当年尚是中年的内田先生,如今已是81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精神矍铄,清瘦的脸上焕发着红光。
“才喜雅尔图,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个名字。虽说过去了35年,可是一见面我就认出你来了。”内田老师怀着惊喜的心情,端详着自己的中国学生。坐在面前的这个年交花甲、头顶微秃、但是身体健壮的中国人,不是仍然带有当年那个年轻、朴实的才喜雅尔图的神态吗?老教授关怀着自己的学生,问起学生的妻子和孩子们的情况,听着学生述说自己如何投身中国革命,如何度过“十年动乱”的波澜起伏的经历……在这个学生面前,他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可是,预定授予毕业证书的时刻到了。内田丰作教授带着自己的老学生走进了校长室。几位老同学早已等在那里,他们都是为了参加这个授予毕业证书仪式而从不同工作岗位上来的,其中有位叫大岛猛的企业家,还是从大阪赶来的呢!日本朋友就是这样重视同窗之谊啊!
仪式虽简单,但是却郑重。在几位教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在记者们卡察、卡察的摄影机快门声中,东京工大工学部长关口利男博士代表校长,把写有当年的日期——“1945年9月29日”的第2681号毕业证书,授给了35年前的毕业生才喜雅尔图。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有当时的校长和田小六(已故)的名字。才喜雅尔图接受了师友们的祝贺,微笑着,向大家表示感谢:
“象今天这样的毕业仪式,历史上还没有听说过。这是母校的先生们、内田老师和同学们努力的结果,也是托了中日友好的福呵!……”
才喜雅尔图恋恋不舍地走出母校的大门。他的提包里珍藏着那张第2681号毕业证书。这张证书,唤起了他对青春的眷怀,也给他以友谊的力量。
领取了补发的毕业证书后,他又出席了十几位老同学欢迎他的“同窗宴”。10月17日这天,他是在饱享着友谊温暖之中度过的。
第2681号毕业证书,是一个友谊的象征。35年里,世界上多少事物变化了,但是,蕴藏在善良的日本朋友心中的友谊,没有变!
第2681号毕业证书,也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35年里,历史阔步地前进了,中国迎来了革命胜利的年代,日本也大大变了样,中日两国关系已由那个悲剧时期进入两国人民共庆的明朗的新时期……。(附图片)
(汪二可 插图)


第7版()
专栏:

哥伦布用过的“平塔”号
哥伦布是名传史册的十五世纪著名的航海家。不久前,美国考古学家和深海潜水员在图尔科斯和凯科斯群岛之间的海底,找到了哥伦布前往美洲新大陆时使用过的“平塔”号海船的残骸。经美国历史学家欧根·吕昂从一份五百年前的税收档案中考证,认为“平塔”号是在第二次去美洲新大陆途中的一四九九年或一五○○年,因遭飓风袭击而沉没的。它是哥伦布当年所使用的三艘卡拉维拉帆船之一。据历史记载,那次遇险,有两艘船沉没,“平塔”号是其中之一。
在此三年前,美国的“探宝人”奥林·弗里克和约翰·加斯克韦就在上述海底的一艘长满珊瑚的沉船中打捞到一尊大炮和一发炮弹。现经考古学家研究,认为它们发现的就是沉没了近五百年的“平塔”号所有。现在,美国已组织一个新的考察小组,准备前往南巴哈马一带去作最后的考察。
·华·


第7版()
专栏:

手提箱式小船
十月间,西德汉堡举行了一次国际性的小船展览会。在来自二十三个国家的一千多个单位和个人的展品中,最吸引人的要数苏格兰新研制成功的一种手提箱式小船了。这种小船的骨架是铝制的,船体用坚固耐磨的聚氯乙烯材料,紧绷在铝制船架上。船长二米,宽一点一七米,重十五点八公斤,可乘两人或一个大人加两个小孩。小船使用很方便,不需一分钟即可张开启用。它既可用五马力的发动机驱驶,也可用风帆运行,还可用人力划桨,均可操作自如。 ·世·(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大西洋城——新兴赌城
宋心鲁
海风拂面,丽日晴空,游人赌客,熙熙攘攘,大西洋城确是个热闹的去处。
大西洋城座落在美国新泽西州南部一个不足3英里长的小岛上,距纽约只有两个半小时的汽车路程。它的不远处,是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古迹保留地”、独立战争时期的战场史密斯村和一个天然动物园。它濒临碧波万顷的大西洋,这大概与它的命名有关吧!
历史的沧桑
百多年前,这里只有两户渔民落脚,至今人们还保留着这两户先驱者们的茅屋。小岛的黄金时代,是在本世纪20—30年代。那时,秀丽的风光吸引了邻近都市纽约、费城、华盛顿的豪富,因此,旅游业、餐馆业迅速发展。随着可容3万人的海登大礼堂的建成,自1925年起,一年两度的“选美”盛会也在此举行。接着,西海岸好莱坞的影星们也一年几度飞临此地,寻欢作乐,使小小的大西洋城一举成为美国猎艳追奇的中心。然而,好景不长,美国经济衰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它致命一击。大西洋城后来已是人踪稀少,甚至简直无人问津了!
一服强心剂
“如何挽救大西洋城?”这已成为近年新泽西州议会的中心议题。经过3年的争论,1978年,州议会终于修改了州法,允许大西洋城成为美国大赌城拉斯维格斯以外的另一赌城。州法一改,“国际休假旅馆赌业公司”,立即买下早已荒废的该城最大的“金色大厦”旅馆,整修一新,开设成赌、玩、吃、住合为一体的“国际休假赌业旅馆”,并且顿时生意兴隆。1年后,另外的两家公司也争相在此开设豪华的巴黎酒家和凯撒饭店,近百个各式各样的简易汽车旅店及附设场所也应运而生,使该市3年前剩下不足6万的人口,猛增到目前的13万,全市几乎没有哪家的工作是与赌场无关的。昔日的萧条之地,现在夜以继日汽车络绎不绝。平日游客熙熙攘攘,假日和夏季则更拥挤不堪。赌博就象一服强心剂,简直一夜之间使大西洋城重新畸形繁荣起来了。
“兴旺”的景象
目前大西洋城规模最大的“国际休假赌业旅馆”,拥有套间客房近千间,加上附设的汽车旅馆共1,600间,有可供1,200人同时用餐的餐厅,有剧场、影院、音乐厅、舞厅、礼品商店……。拥有近千台赌具的赌场可容12,000人同时入赌。为了“照顾”下一代,还附设儿童赌博游戏场、栈桥游戏场和海滨浴场等等。赌场每天收入逾100万美元。
国际休假赌业旅馆的一切设施,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去赌博。它的客房陈设华丽,室内的遥控电视台和立体声音乐广播设施中,专有一套该店自拍的赌场新闻,传授赌博技术。巨大的赌场设在主楼大厅。旅馆雇员中有2,000人直接为其服务。彩色玻璃镶嵌的大厅顶柱配上暗淡幻变的灯光,人们屏息凝神地围在一张张赌台上,盼着交个好运,赌厅里笼罩着紧张而又神秘的气氛。的确,在这纸醉金迷、一掷千金的赌窟,一夜过去,不知几人欢笑几人愁哩!
为了维持赌场秩序,旅馆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安措施。赌场入口处设电视扫描机以防带入凶器,同时配备便衣警卫人员700人,轮流值班。每张赌台专门还设有2至3人进行监督;赌台顶部装有电子计算机和电视监视器,稍有骚动,立即制止。美国一些新的科技成就,理所当然也应用来为赌城服务了。
在美国这样一个社会,人们入赌的原因是多样的。晚上赌客成分更为复杂,赌注下得更大,气氛也更紧张。在这里,既然有人眉笑眼开,当然就会有人丧魂落魄,这又岂是“消遣”一词所能概括得了的。
时仅两年,大西洋城已再度“容光焕发”,成为闻名遐迩的赌城和旅游地了。目前,虽然舆论界对大西洋城的赌博给社会风尚和道德水准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提出尖锐的批评、谴责,州议会也还在就此进行激烈的辩论,但赌博业的巨额利润,无疑对资本家和当局都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因此,说归说,做归做,大西洋城的赌业还是越办越兴隆。赌业公司已制定三年扩建规划。这大概也是美国社会繁荣的一个小侧面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