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编者按:本报11月5日发表李铁铮先生建议在报上开辟专栏供读者就当前国际问题陈述各种意见的来信后,许多读者投书本报表示支持。我们现在选登其中两封,并欢迎广大读者向本报国际版的《读者之声》和《问题探讨》专栏投稿。
多让群众评论国际问题
11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全国政协委员、外交学院教授李铁铮先生的信,建议报纸国际版开辟专栏,广泛发表读者对国际问题的评论意见。作为一个多年留心国际问题的读者,我对此感到高兴。
正如李教授的信中所说,在我国,读者评论外交与国际关系并不多见,甚至在发生对我们本身关系重大的国际事态时,亦是如此。这种状况应当改变。
在我们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和制定其他政策一样,制定外交政策时也应贯彻群众路线。
在外事工作中走群众路线,当然不是说人人都能参加国际谈判,个个都能出国做大使,而是说应当广开言路,发扬民主,让群众有机会在报刊上评论重大国际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这样做,既可以普及国际知识,提高群众判断国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制定我国外交政策也是有好处的。
总之,开辟国际专栏让读者参与评论国际问题,借用李教授的话说:“实为当务之急”。
江苏泗阳县文教局 洪其庚


第7版()
专栏:读者之声

个人意见并不代表官方
全国政协委员李铁铮建议贵报国际版增发读者来信和来稿,我是很支持的。
对于国际问题发表感想;对于我国外事工作,提出一些建议,这是人民的应有的权利。
当然,官方意见具有的权威性质,不是任何一个读者可以代替的。但在国际问题上发表读者的感想和评论可不可以呢?我觉得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一个读者来信虽然不能代表国家政府说话,但读者的声音可以让世界上更真切而生动地了解我国人民在国际问题上的认识和看法。我国是一个拥有九亿多人口的大国,其中不乏对国际问题具有卓越见识和才智之士。在报纸上发表他们对国际问题的个人意见,不但不妨碍我国政府对国际问题发表统一的声音,而且由于有了这些众多的辅佐音响,将会使统一的声音更加威武雄壮。当然,读者的意见毕竟是个人的一孔之见,即使他的意见与政府意见不尽一致,发表出来,亦无大碍。外国人决不应当把这样一种“个人意见”等同于我国官方的意见,也正如我们并没有把外国人的个人意见和他们的政府意见混同起来一样。
在坚持我国政府统一的对外政策和处理外事原则的前提下,发表读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建议和看法,更有助于国家有关部门在作出决策时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从不久前召开的人大会议代表发言看,从我们在下面接触到的群众谈论来看,对于我国有关部门处理接待外宾、援助外国、引进外资等问题上有很多很好的有益的建议。这些建议并不常常是政府工作人员考虑到了的。让这些建议和意见发表出来,其实没有坏处,只有好处。即使有的意见不尽恰当,那也可以通过说理、讨论而加以取舍。因噎废食总不是好办法。
华中师范学院
政治系副教授
王启荣


第7版()
专栏:问题探讨

美国大选说明了什么?
编者按:美国大选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美国政策将会有什么变化?世界舆论对此颇多议论,国内群众也比较关心。曾旅居美国多年的李铁铮和吴廷华两位读者就这个问题给本报来稿,谈了他们的看法。他们的意见不尽相同,现一并发表供读者参考。我看美国大选结果
里根以惊人的压倒多数赢得美国总统选举,将于明年1月20日入主白宫。各方对此反应不一,欣慰者有之,审慎者有之,疑惧者亦有之。我不揣冒昧,提出个人的看法,就正于读者。
里根的政策主张,在竞选中已屡有报道。但是竞选过程中,里根很明显地表现了灵活性与适应性,整个立场象是极端保守趋向温和。当然必须看到在美国,竞选时的言论往往同就任总统后的行动不尽一致。不管怎么说,这次选举结果意味着美国人心思变,何况在参议院中共和党取得26年来第一次占多数的席位,这为里根提供了一个改弦更张的有利条件。不过,我们也应记着:他的胜利固然不小,但在16,050万适龄投票人中,他所得的选票不过4,320万张,即在投了票的选民中亦仅占51%。美国人民以易变的性格著称,美国政治中所谓沉默的多数不容忽视。无论如何,不能把这次美国大选结果说成是美国人民在意识形态方面当真拥护共和党的观点。
美国宪法采取制约与平衡原则。总统职权的大小则往往因人而异,不独与才能、气质有关,也得看他所处的国际环境,所继承的国势兴衰,以及内外有何牵制与有无顾此失彼之处。里根将如何执政,要看他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班底。
无庸讳言,我们中国人无论在台湾海峡的哪一岸,或在海外的任何地方,都会特别注视里根上台后对中美关系的举措。中美关系正常化经过了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总统的先后努力,是符合中美两国利益的,而且对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记得当年尼克松总统初抵北京,声称他的来访是为着美国的利益。相信里根上台后,亦应从美国利益出发加强中美关系。
我想有骨气与自尊心的中国人当无不尽力维护上海公报及建交公报以保持中美关系,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因为我们一致地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都愿意祖国统一团结,能够确保领土完整,和平安全,并取得繁荣进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使美国人民知道,违反上海公报与建交公报就是破坏中美关系的基础。今日中美友谊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避免险滩,取得进展,有赖中美人民的共同努力。
全国政协委员 李铁铮
美国保守主义的抬头
这一次美国选举结果表明,美国的保守主义以里根为代表而抬头了。
美国政治中的所谓保守主义和保守派,其涵义和中国对这些名称的通常理解不尽相同。在美国,保守派是和自由派相对而言的。在经济上,主张“自由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对私营企业过多地干预的被称为保守派,而主张政府用税收价格等措施来调节和控制国家经济的却被称为自由派。在社会问题上,主张“强化法律与秩序”、不热心于社会改革的被称为保守派,而比较重视“民权”问题、倾向于进行某些社会改革的被称为自由派。在外交和国防问题上,主张加强军备、对外采取强硬政策的是保守派,而主张削减军备、热心于“缓和”政策的则是自由派。
在美国,共和党一般被认为是保守派。但是实际情况则比较复杂。共和党内也有极端派、温和派和开明派。民主党内固然属于自由派的较多,但南部各州的民主党人很多主张甚至更为保守。所以里根这次在南部各州民主党选民中获得很多选票,是不足为奇的。
这次选举,在属于保守派的里根以压倒优势当选下届总统的同时,在议会选举中丘奇、麦戈文等那些著名的自由派民主党议员纷纷落选,而很多保守的共和党人进入了国会大厦,使26年来一直被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易手。因此,保守主义势力在美国抬头的趋势是很明显的。出现这种趋势并不是偶然的。因为,美国经济长期陷于“滞胀”的困境,显示了自由派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的失灵;保守主义的经济理论就转而时兴。美国国际地位日益衰落,苏联在全球进行扩张严重威胁着美国的利益,保守派主张的比较强硬的对外政策也日益得到美国人民的支持。
里根的新政府的内外政策,尽管要受到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牵制,但是肯定会更多地带有保守主义的色彩。那末,采取保守主义政策能否在国内使经济摆脱困境、在国际上重振美国的威势呢?由于80年代的世界局势和美国实力已与50年代大不相同了,我难以相信,美国保守势力真能有扭转乾坤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 吴廷华


第7版()
专栏:

胜利来之不易
迎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希特勒法西斯占领的欧洲广大地区,出现了大量集中营,这是法西斯分子迫害共产党人、爱国者及犹太人的地方。在集中营里,法西 斯分子视人命为草芥,施酷刑如儿戏,在现代文明史上写下了残暴野蛮而黑暗的一页。人们至今看到或听到集中营的情景,都会不由得触目惊心。南斯拉夫的尼什市现在还保留着一个集中营的遗址。它虽然同一般的法西斯集中营一样充满了斗争和血泪,但是被关押的爱国者们却成功地组织了一次越营逃跑,一百来人冲出了这个人间地狱。据说,这在当时欧洲许多集中营里是绝无仅有的。它的这个特点使人倍加激动,因而也吸引了更多的参观者。尼什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第二大城市,二十多万人口,在历史上就是军事、交通和贸易重镇。如今它既是工业中心,又扼欧洲国际公路要道,是从中欧和西欧前往希腊或保加利亚的必经之路,距保加利亚还不到100公里,用不了1小时就到了。看来,法西斯分子把集中营设在这里并不是偶然的。
  来到集中营旧址,首先看到的当然是那又厚又高的水泥墙、哨楼和铁丝网了。关押爱国者的从表面上看是一幢普通楼房。听说原是一个军用仓库,1941年9月被侵略者改为集中营。今天,在这渗透着人们的血和泪的昔日囚房里,展览着法西斯占领者各种暴行的证据。看,这里是一张杀人布告;那里是绰号叫“棍子”的集中营刽子手的照片;柱子上贴着一张占领者当局的通告,上面写着:由于游击队员打坏了一辆汽车,决定逮捕16人,烧掉80所房子。这是多么野蛮的报复啊!二楼有一个专门关押妇女的房间,在这里受过折磨的先后有数百名妇女,大部分是游击队员的亲属。法西斯的刑罚对她们也不放过,晚上打她们,白天或放警犬咬、或用针刺指甲、或用烧红了的铁棍烫手指,逼迫她们说出游击队的行踪。从一幅照片上看到,这个房间居然关押过一个在襁褓中的婴儿!原来一位战士的母亲和妻子被敌人关在这里,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后被杀害了,母亲也被折磨死。小男孩总算活了下来。最令人难以忍睹的还是三楼。
三楼是阁楼。一侧是一排单身牢房,约十来间,都象鸽子笼一般,黑黝黝的,是铁栅门。这特设的铁栅门为的是让被关押的人向外看方便。看什么?原来这个阁楼是刑讯室,是法西斯分子施加各种骇人听闻的酷刑的地方,至今打人、吊人用的刑具仍在。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受非人的折磨,这本身就是多么残酷的刑罚啊!法西斯分子企图用这种残暴的兽行吓唬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战士,迫使他们屈膝投降。
然而,集中营里的勇士们却成功地组织了一次越营逃跑,来回答敌人。
那是1942年初春的一个寒冷的日子。当时楼房外边的水泥墙还没有砌起来,只有铁丝网。人们利用吃晚饭放风的机会,利用夜幕已经降临的天色,向铁丝网冲了出去。敌人疯狂射击,42人立即倒在铁丝网上,只有105人逃出了虎口,直奔附近的小山而去,这次果敢的行动是由4个大学生和一个摄影师串连组织的,时间是1942年2月12日。因此,尼什人民就把这个集中营旧址改为“2月12日”纪念馆了。
纪念馆使老年人回忆起那争取解放的峥嵘岁月。使青少年了解前辈的流血斗争,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就在我们参观的时候,最后来到一个挂满了画的房间,画的篇幅都不大,也并不精美,但都是反映集中营里的苦难生活和艰苦斗争的。主人说,这是尼什地区中小学生的作品,当地学生来参观后,学校组织他们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感。每年南斯拉夫国庆前夕评奖一次,优秀绘画作品就送到这里来展览。我们刚听完介绍,正好进来一批小学生。孩子们看见这些画顿时活跃起来,争着指出某幅画表现的是某一次斗争或是法西斯的某一项暴行:铁丝网边倒下的人不正是越营时的牺牲者吗?!昂着头,迈着坚定步子的女青年,大概就是那个唱着歌赴刑场的共青团员吧!……在这不大的集中营,那几年被关押过约3万人,其中被枪杀和被折磨致死的就有1.2万人。法西斯分子成批枪杀爱国者的地方是尼什市西南角的布巴尼山。
我们从集中营出来就直奔布巴尼山。这里有茂密的小树林和如茵的绿草,山包上有三个水泥造的高大纪念碑,形状类似握拳高举的手臂。这里已是个美丽的公园了。我们沿着树林向小山顶上走,主人说,过去这里是荒秃秃的,法西斯分子把卡车开到半山腰,押着爱国者向山上走,边走边开枪射杀,然后把尸体烧掉。解放后,人们种树铺草,立了墓碑,永志不忘为祖国而捐躯的烈士。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你们枪杀我们,但永远不能使我们屈服。”看完墓碑,主人指着那三个拳头状的纪念碑说,你们请看,这三个拳头高低大小不同,象征着男女老少振臂奋起而斗争。每年在庆祝尼什从法西斯桎梏下解放的时候,都要在“三个拳头”前的草坪上举行群众大会和文艺表演,缅怀烈士,歌颂现在,展望未来。他们把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群众性的文娱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重视革命传统教育是社会主义自治的南斯拉夫的特点之一。参观尼什集中营使我们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附图片)
尼什法西斯集中营旧址


第7版()
专栏:

尼日尔——西非新兴的产铀国
杨贵兰
非洲中西部有个国家,其气候炎热干燥,在它那126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大多数地方覆盖着漫漫黄沙,干旱、病虫害和鼠害经常袭击它的农牧业,使那500多万国民时常面临饥饿的威胁。然而70年代以来,自从它那沙漠下的铀矿被人发现之后,人们便对它刮目相看了。成群结队的西方实业家纷至沓来,随着铀矿的开采,大批大批的美元流进了财政部门的钱袋,当年被称为“前途渺茫的沙中之国”现在突然显得前程似锦,并开始日益富强起来。这个国家就是尼日尔。
尼日尔的铀矿储量很大,目前探明的就达20万吨,而全世界已知可采铀矿储量总共只有200万吨。尼日尔的铀矿开采量逐年增加,1972年以前每年约为410吨,1972年为867吨,1978年则为2,200吨,这一年,全世界的铀矿总产量为3万多吨,尼日尔是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南非和法国的第五大产铀国。尼日尔的铀全部供出口。现在,它的铀矿砂已经取代了花生和牲畜而成了国家的主要出口物资。随着铀矿砂出口量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尼日尔财政收入逐年大幅度增加。1974年铀矿收入为4亿西非法郎,1977年猛增到105亿西非法郎。巨大的铀矿收入改变了尼日尔财政长期拮据的状况,自1976年起,尼日尔已不再需要法国的财政补贴了。
随着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尼日尔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已由1974年的120美元增长到1977年的190美元,职工的最低工资在最近5年内增长了330%,由每月的5,200西非法郎增加到了17,180西非法郎。
铀带来的巨大财富并没有使饱尝旱灾缺粮之苦的尼日尔政府和人民“重铀弃农”,它只是为尼日尔政府和人民发展农牧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资金。
尼日尔是一个农牧业国家,全国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牧业生产。它地处撒哈拉沙漠南部,全国60%的土地是沙漠,30%是草原牧区,农业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0%。1970年开始的西非5年大旱,使尼日尔的农牧业遭受了重大损失,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72%,主要经济作物花生的产量只及正常年景的四分之一,牛损失了60%,羊损失了37%,1974年全国缺粮30万吨。尼日尔政府和人民深切地体会到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重要性。国家元首孔切反复强调发展农业,指出“解决吃粮问题是头等优先工作”。他亲自率领政府部长、高级官员到农村视察,了解农村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鼓励农民积极生产。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尼日尔政府增加了对农业的投资。1979年的农业预算比1974年增加了8倍,1979年—1983年五年计划期间对农业的投资占总投资的17%,同时,尼日尔政府还扩大农业信贷,增加化肥、农药和农具供应,结合救灾向农村免费供应大量种子。近年来,尼日尔政府一方面鼓励农民垦荒,一方面有计划地在尼日尔河两岸和乍得湖畔兴建水利,建设农垦区,并建立了几个较大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1979年比1974年增加了10万公顷,1979—1983年的五年计划规定每年开垦荒地1,000公顷。此外,尼日尔还在全国各地大力打井,以便解决人、畜饮水和灌溉等问题。
为了减轻农牧民的负担,提高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尼日尔政府于1977年取消了实行60年之久的农牧民人头税,并逐步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1972年每公斤小米、高粱和花生的收购价格分别为12.5、10和16西非法郎,而1978年它们的收购价格便分别增长为40、30和45西非法郎。孔切主席最近宣布粮食的收购价格还要继续提高。
由于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尼日尔的农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孔切主席于今年10月上旬宣布,1979年尼日尔的粮食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仅小米和高粱则达175万吨,比1974年增加了1.1倍,比丰收的1978年增加了10%,从而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的愿望。


第7版()
专栏:

毛里塔尼亚发展的缩影
汪勤梅
今天是毛里塔尼亚独立二十周年。毛里塔尼亚政府和人民在维护和发展民族经济以及文化建设事业方面取得了明显可喜的成就。
努瓦克肖特是毛里塔尼亚的首都,是一个从沙漠中发展起来的城市。她的成长可以说是毛里塔尼亚发展的缩影。独立前,努瓦克肖特仅有两千居民,包围着那些简陋平房和帐篷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沙漠,简直没有什么经济文化可言,这是殖民主义者长期残酷掠夺的见证。
勤劳勇敢的毛里塔尼亚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已使努瓦克肖特发生了巨变。目前全市人口已达十六万,约为独立时的八十倍,超过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市区内,式样新颖、精致美观的建筑物拔地而起,街道上,各种车辆往来如梭,两旁商店林立,有外资经营的,也有当地人经营的。首都的民族工商业者有的资金已达数十万美元以上,他们经营布匹、百货、建筑、运输、国际贸易等各行各业,有的还在国外设有商号。工业也从无到有建立起电厂、自来水供水站、糖厂、汽车修配厂、家具厂、渔产品冷冻车间和富有阿拉伯民族特色的地毯厂等。交通航运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九七九年,能起降波音七四七巨型客机的首都国际机场竣工,送往迎来法国和非洲许多国家的旅客,并有定期班机飞往内地各大区的重要首府。可以装卸五千吨货船的码头已正式使用,年吞吐量二十余万吨,初步改变了进出口贸易完全依赖外国的状况。从首都有公路通向北方的阿克儒特铜矿城市和阿塔尔等重镇,南可至塞内加尔河沿岸的各大区首府。全长一千余公里的努瓦克肖特至东部边陲的内马公路,预计明年将全线通车。
经济事业的发展促进文教事业前进。从前人们主要是通过背诵古兰经认字学文化,现在不仅各区均设有小学、还开办了国立中学、护士助产士学校等各类学校。国家在这里创办的行政学校和高等师范学院,培养了上千名干部和数百名教师,为国家干部和教师毛里塔尼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行政学校的毕业生遍及全国,担任各级政府机构、国家企业的负责干部,小学教师也全部由毛里塔尼亚人担任。为恢复和发展民族文化事业,政府在市内修建了文化中心、青年之家、图书馆、博物馆,供广大青少年学习文化知识,锻炼身体;此外,还建立专门机构研究古代的民族文化遗产。努瓦克肖特不仅是毛里塔尼亚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贸易和文化的中心。


第7版()
专栏:

努瓦克肖特的清真寺
新华社记者 林桂顺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