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关心生产第一线的人
——罗马尼亚的劳动保护工作
李宁来
“把劳动保护当成大事来抓”,我们在罗马尼亚的工、农业企业和矿山访问时,这一幅幅的大标语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使人感到罗马尼亚党和政府对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人民的关怀。
首先,劳动保护在罗马尼亚国家政策和法律上得到保证。罗马尼亚宪法明确规定,各机关、企业和地方政权机关都必须给予劳动人民最适当的劳动条件,以预防劳动事故和避免职业病的发生。1965年制定的劳动保护法包括六百多条,对劳动保护做了更加具体的规定。这以后,政府各部、工农业企业等部门又根据劳动法制订了各自行业的更为详细、具体的劳动保护规定。党和政府每年都开会专门研究劳动保护方面的问题。研究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安全生产,应该采取什么新措施。违反劳动保护法的人,不论是高级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一律受到法律制裁。各工厂企业在制订生产计划以及工厂和工人签订生产合同时,都把劳动保护当成重要的一项写进去。正象罗马尼亚劳动部的同志所说的:“我们认为劳动保护是整个生产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罗马尼亚的劳动保护在组织上得到保证,并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罗马尼亚劳动部设有国家劳动保护监察总局,下面分重工业、矿业和轻工业三个部门,有15个总监察员,监察各大工业企业的劳动保护工作。罗马尼亚全国39个县和布加勒斯特市都有国家劳动保护分局,各分局的监察员经常到他们分工负责的企业去监察劳动保护工作。除劳动保护部门外,各县、市人民委员会和工厂都有专人负责劳动保护工作。罗马尼亚全国各生产单位的劳动保护工作都由各单位第一把手亲自抓。
布拉索夫拖拉机厂的劳动保护室设立在一座小楼里,我们参观了其中的两个房间。一间房间里摆放着各种仪器,大部分是测量工人的心理特点的。劳动保护室的主人热情地对我们介绍说,新入厂的工人在分配工作以前,首先对他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然后才根据他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分配给他合适的工作。在开始工作以前,还必须在劳动保护室接受训练两天,包括阅读有关劳动安全的资料,看幻灯和影片等,训练结束,举行考试,考试及格才能到工作岗位上班。上班后,则由各班、组、车间负责人继续对他进行安全教育。
罗马尼亚也很重视在各单位应用劳动保护新技术。我们在布加勒斯特玻璃器皿厂看到,为了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他们采用一整套电子计算机控制程序,使入料、配料、入炉、焙烧、吹瓶、包装等90%以上的生产过程全部自动化,使人与尘源隔绝,保证了工人的健康。在贝特鲁沙尼煤矿,我们参观了地面上设置的电子计算机控制台。控制台可以自动计算矿内空气中煤气的含量。如果煤气含量超过了一定限度,达到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程度,控制台就会自动发出警报,让人立即采取措施。在拖拉机厂,我们还看到设有稳定装置的驾驶室,里面还安装了空气过滤器和调节器。由于装有稳定装置,有效地避免了拖拉机倒翻事故的发生。
由于罗马尼亚重视劳动保护工作,劳动事故和职业病一年比一年在减少。70年代末期的劳动事故比1965年降低了50%多。最近十余年间,职业病也降低了50%。目前急性中毒现象几乎完全消除了。
但是,罗马尼亚同志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他们对我们说,要从根本上解决劳动保护问题,必须实现技术设备的自动化和电子化,因此,他们决心要为国家的现代化继续作出巨大的努力。(附图片)
工人们在技术图书馆阅览室里。


第7版()
专栏:新闻综述

加拿大争取能源自给
新华社记者 高 健
争取在1990年做到能源自给,这是加拿大联邦政府前不久提出的新能源政策的主要目标。
在西方国家中,加拿大拥有比较丰富的能源资源。它有大量的天然气和铀矿等资源可供出口,但在国内能源消费中占比重最大的石油却不能完全自给。1979年,加拿大全国每天消费180万桶石油,其中有21.5万桶靠进口,自给率为88%。而到80年代中期进口将扩大到每天60万桶。国际能源危机,特别是由于目前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造成的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对目前正在衰退中的加拿大经济将带来不利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自由党在今年2月重掌政权后,就着手制定一项新的能源政策。
新能源政策的主要特点是:提高国内油价和增税。把过去联邦政府对进口石油的补贴保持在国际油价的一半,将国内油价逐步提高到国际油价85%的水平,同时增收8%的石油消费税,以抑制石油消费,促进石油开发,减少政府补贴。
实行石油企业的加拿大化。通过收买一个以上跨国石油公司和减少或逐步取消对外资公司财政资助的办法,使加拿大资本对石油企业的控制从目前的30%扩大到1990年的50%。
实行公平的石油收益分享制度。在1980年到1983年,改变石油收益分配比例,由目前联邦政府占10%,省政府和私人企业(包括外资)各占45%,改为分别占24%,43%和33%,其中联邦收益的大部分仍将直接、间接用于能源的开发。
此外,还从经济上促使和鼓励节约用油和改用其它能源。
这项政策主要不是靠增产石油,而是靠通过经济手段,改变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使石油在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煤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计划,到1990年,石油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将从1979年的42.6%降低到32.2%;而煤则由1979年的9%上升到11%。企业和家庭用油均减少50%以上。实现这个计划,到1990年,加拿大包括石油在内的全部能源就能自给有余了。而这是在预计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3.2%的情况下实现的。
蓝图美妙,决心也不小,但实现的道路并不平坦。
新政策刚一公布,就遭到种种责难,而最强烈的反应来自西部产油省和外资石油企业。
产油省认为,这项政策侵犯了省的权益,是“专向西部宣战”。石油生产占全国总产量90%的阿尔伯塔省更公开宣布,将以诉诸法院、削减生产来对抗。
外资石油企业则纷纷表示,自己的公司不准备出卖,有的还准备转移资金。有的经济学家忧心忡忡,耽心资金会大量外流,使今后的能源开发缺乏资金。但据分析,在新能源政策上,跨国公司在加拿大能源发展上投资,比起在其它国家或其它行业投资还是更为有利可图的。(附图片)
加拿大重视发展核能源,图为包括四个发电机组的皮克林核电站。
张焕文摄 (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

阿曼,一个有悠久文明的国家
蔡抒奇
早就听说,要了解阿曼的历史,无须查阅史籍,阿曼国土上存留至今的古迹以及几千年来阿曼人民用辛勤劳动改造的锦绣河山,都是阿曼古老历史的见证。当我们从下降的飞机上俯视阿曼首都马斯喀特时,那繁忙的卡布斯港,那屹立在海岸山崖上的古堡和圆柱型的要塞,使我们立即感到来到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阿拉伯国家。
古代文明是阿曼人民的骄傲。阿曼政府民族遗产和文化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修缮古城堡,用新发掘的文物充实博物馆的珍藏,向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和图书馆广泛收集有关历史文献。在1977年建成的博物馆里,陈列着阿曼各个时期的文物和文献,其中有去年在佐法尔省会萨拉拉附近出土的公元前5,000年的石器,有年代久远的手抄本《可兰经》,有中国宋代瓷器的碎片,有古老的木制帆船模型。据介绍,早在公元前3,000年,阿曼——当时叫马干国——的船只就曾载着木材、铜和其他矿产到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苏美尔城市国家进行贸易。阿曼的苏尔城在古代就以造船业和商业发达而远近闻名。
阿曼同中国的友好往来也有着悠久的历史。8世纪中叶,阿曼航海家艾布·阿比达·阿卜杜拉驾独桅三角帆船从马斯喀特航行至中国的广州,航程计6,000英里,为时两年。这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艘到达中国的阿拉伯船只。使人感兴趣的是,阿曼政府已在苏尔港造了一只同样的独桅帆船,这只船已于11月23日从马斯喀特启航前往广州,这是阿曼国庆10周年隆重庆祝活动中的一个项目。
公元10世纪,阿拉伯著名历史学家麻素提在《黄金牧地》一书中写过:“中国的船只直航至阿曼。”15世纪,中国明朝永乐年间,“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时,曾两次访问过阿曼,而阿曼于永乐及宣德年间也曾遣使中国。中国《明史》上对阿曼有这样的描述:“其国东南大海,西北重山。天时常若八、九月。五谷、蔬菜、诸畜咸备。人体欣硕。”中国与阿曼虽远隔重洋,然而友好往来却是如此源远流长。
著名的古城尼兹瓦,在历史上曾多次作过阿曼首都。那里有一座据说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大的古城堡,是17世纪下半叶亚里巴王朝为抵御葡萄牙人入侵,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修成的。城堡高24.5米。圆周直径36.6米,18.5米高处为大平台,再往上的6米为城墙和城垛。登上城堡的平台要通过七道门,堡内有水井,有关押犯人的监牢。大门口还有两尊大炮。从这个雄伟壮观的古堡中出来,我们来到古城区的阿拉伯市场。这里街道狭窄,宽约2米。门面矮小的商店,一家挨一家,里面摆满了妇女用的纱裙头饰,男子绣花小帽,以及食用香料、金银器皿,真是五光十色,琳琅满目。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我们还参观传统的“法拉吉”灌溉系统的一段地上水渠,渠水清澈,游鱼欢跃。“法拉吉”灌溉系统很象我国新疆的“坎儿井”,山泉水通过地下水道被引到田野和村落,由于水道主要在地下,因而即使在最干旱的季节,“法拉吉”的水位也很少变化。在我们从首都到尼兹瓦的路上看见多处椰枣林和村镇,都是“法拉吉”通过的地方。有水的地方才有生命,真是一点不假。
在阿曼,从苏丹到普通老百姓都很重视本国的历史传统,衣食方面也不例外。政府工作人员上班时都穿民族服装:白色长袍,外罩黑纱斗篷,腰挂短刀,头上缠头巾或戴绣花小帽。阿曼人请客人喝咖啡的方式饶有趣味,咖啡装在精巧美观的银咖啡壶里,用很小的杯子喝,不加糖也不加奶,咖啡的香气浓郁。吃完一杯还可以再要第二杯,如果不要了,只要把小杯轻轻地从左往右转几下,主人就收回杯子。
阿曼人民珍视历史,但更看重现实,有务实精神,他们珍惜过去的古老文明,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第7版()
专栏:

在美国经济贸易展览会上
北京展览馆前的广场上,车水马龙,热闹异常。展览馆大厅里更是人头攒动,挤满了兴致勃勃的观众。从本月17日开幕以来,美国经济贸易展览会一直盛况不衰,受到各界参观者的欢迎。
这个展览会是美国政府在中国主办的首次展览会,也是美国商务部在国外举办的同样类型的最大一次展览会。在23,600平米的室内外地面上,展出了260家美国制造厂商的展品。其中包括先进的石油勘探和开采设备,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技术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发电和配电设备以及纺织机械、数控机床、商用机器和科学仪器等。在展出期间,有700名美国工农业和商务专家同首都和来自我国各地的技术专家们进行了座谈和技术交流。这是继中国经济贸易展览会9月份在美国举办以来,中美两国之间为进一步推进经济贸易与技术合作而采取的又一个重要步骤。
这次规模巨大的展览会,以其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展品,向我国观众展示了美国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先进设备和重要成果,使人看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技术的缩影。
良种奶牛的启示
农业部分的展品与模型,从成套农业机械到灌溉设备,从棉花、小麦、大豆及饲料各类种子的培育和管理,到磨粉、面包和皮革的制作;从植物油的加工到动物脂肪的提取;从猪和家禽的喂养到纯种奶牛的培育和改良,都给人以十分新鲜的感觉,使人们感到好象漫游在80年代的现代化“农业王国”。
展览会上的美国朋友向记者介绍:目前美国每年生产3亿多吨粮食,饲养1.2亿多头肉牛和奶牛、7,800万头猪……小麦出口每年约占世界小麦出口量的43%,粗粮出口每年约占世界粗粮出口量的64%。现在美国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可养活60多人。从展示的美国农业最新成就来看,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高的重要因素是:农业科学技术始终占有领先和主导地位。
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注意到了美国荷斯坦良种牛的繁殖情况。荷斯坦协会规划发展和研究部主任克利沃先生说,荷斯坦奶牛的优点,一是产奶量高。平均每头奶牛每年产奶8,096公斤,最高纪录达23,000公斤;二是产奶期早。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出生24个月的荷斯坦牛就能产奶,比其它良种奶牛要提早9个月左右;三是饲料成本低廉。此外,荷斯坦牛体格健壮,奶肉兼优,成年牛重约达700公斤,适应性和抗病性强,寿命长。这种奶牛现在在美国奶牛中的比重已达到90%以上,它还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落户。
克利沃先生对记者说:“由于科学家研究了产奶的遗传规律,而繁殖者们则通过人工授精把这些知识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几种科学项目的合作努力,加上饲养管理工作的重大改进。结果,全国奶牛的经济效率提高了54%。”
中美两国在农牧业方面合作的前景是广阔的。一位美国农业贸易专家高兴地对记者说:“我对美、中农业合作的未来充满信心”。他指着彩色幻灯片上栩栩如生的荷斯坦牛说:“比如说牛,它同中国早就有了好缘分。我国为去年能赠送邓小平副总理一头名叫‘苏加拉塔’的波罗门纯种公牛而感到自豪。如果说‘苏加拉塔’已经作为美中农牧业合作的友好使者在中国落户,那么它们(荷斯坦牛)也不甘落后,愿意为中国发展畜牧业而作出贡献啊!”
耗资百万美元的模型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经济的一个中心问题。美国在开发能源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是举世周知的。我们怀着了解这方面情况的兴趣,参观了展览会的石油设备馆。
这儿,陈列着门类众多的石油工业设备;既有美国能源部及美国技术公司的展台,也有爱美可、德雷塞、莫比等著名的国际石油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成就。在展览会东边场院的一个玻璃房里,有一座海上采油设备模型特别吸引观众的注意。据美国朋友介绍说,这就是莫比公司在北海挪威海域中建造、并于去年投产的“斯塔特弗乔特A”号平台模型。光是这台模型的制造,就花了5万个工时和1百万美元的巨资。室内放映的电视录象录音告诉观众,这座正在北海油区采油的平台,高出海床254米,共有三层,每层的面积为7,200平方米。其中一层还拥有100个房间的“旅馆”,供平台工作人员居住。平台顶上可以起落直升飞机。目前,这座平台日产石油3,800多吨。当平台最终以全力投产时,其生产来自16口井,有4口回注气井,8口注水井。整座平台日产量将达40,000吨原油,而平台的混凝土底座可储藏16万吨原油。这座平台的建造,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作业了。它的建造成本高达14亿美元。由于使用了高度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即便是这么大规模的施工,最多时也仅仅动用了1,400人。这座平台采用了不同以往的新工艺,它把固定钢架自承式采油平台改成了混凝土底座式,这种坚固的底座使得海上采油作业从近海扩展到深海、从风平浪静的海湾到波涛汹涌的海域,并且为平台提供了储油能力,这为海上采油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日新月异的航空工业
波音、道格拉斯、洛克希德……这些美国著名飞机的名称,是人们所熟悉的。在展览馆大厅内,人们可以看到由美国各大飞机公司展出的许多逼真的飞机模型、漂亮的图片、生动的电视录象和各种文字图解材料。它们清楚地展示了美国现代航空工业的概貌。
从展览会上,记者特别注意到了当前美国飞机制造业为解决能源短缺和噪音公害问题而作的努力。美国各大航空公司当前正在研制一批各有特长的油耗小、噪音低和经济效果好的新型喷气客机。例如,波音公司已经研制出757和767两种介于大型和中型之间的喷气客机,并准备在明后年正式运行。这两种飞机油耗小,如以每一座位的平均油耗算,比该公司的727客机省42%。它们的主要零部件又可以交换通用,而且驾驶员也可以通用,只要会开757,也就同样能开767,不必进行另外的训练。道格拉斯最新型的DC—9超80型,除油耗小外,噪音也低,比同类型机提前5年达到了美国政府规定的噪音标准。这种飞机配备了最新的数字式航空电子自动操纵器,能使飞机起降完全自动化,不受气候影响,安全可靠。
在道格拉斯公司的展出台旁,记者看到许多观众在围看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飞机部件。说明上写着,这是上海飞机制造厂为这家公司DC—9超80型制造的主起落架。经过检定,它的性能完全合格。中美两国在航空方面的合作始于70年代初。近年来,我国已向波音公司买了一批707和747客机。今年,还向贝尔直升机公司订购了8架直升飞机,用于找矿、石油勘探、地质调查救援活动等等。美国方面已为我国民航培训了一批驾驶员、维修人员,并提供了多方面的技术知识。波音伏特耳公司负责人里斯先生对记者说:“这个展览会是我们两国友好的象征。我们非常乐意扩大同中国的合作。”
本报记者(附图片)
人们在参观展出的美国石油生产设备。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第7版()
专栏:图片新闻

美国空军截击机和雷达机密切监视苏联在北大西洋的侦察活动。这是两架美国鬼怪式截击机最近在北大西洋上空同一架苏联图—95侦察机遭遇时的情景。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