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象恩格斯那样学习和工作
周锡荣
列宁曾经说过:“恩格斯的名字和生平,是每个工人都应该知道的”。在纪念恩格斯诞辰160周年和向四化进军的今天,恩格斯勤奋学习、忘我工作、求实而谦逊的崇高形象,对于我们更是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
“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
恩格斯的知识十分渊博。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曾经说过:“恩格斯的多方面的才能也是令人惊异的……。他精通自然科学、化学、植物学、物理学、语言学、政治经济学以及战术。”恩格斯还能用十多种外国语谈话和书写,其中有的语种是他在七十多岁高龄时学会的。
恩格斯所以能具备这么多的学问,是和他善于抓住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一生谦虚好学分不开的。例如,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乘帆船从热那亚赴英国,他就利用这个机会每天写日记,记录太阳的位置、风向和海潮的变化,学习掌握航海知识。1852年,恩格斯从科伦一个服役多年的军官那里得到了一大批军事图书,他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由于他在军队服役的实践和如此顽强地钻研军事科学,恩格斯终于成为卓越的军事家。他直到晚年还在学习、研究产科学和挪威文,在知识的海洋中贪婪地觅取营养。
恩格斯的治学态度十分严肃认真。他反对那种认为学习“是马克思老爹的事儿”的懒汉思想。他尤其反对说空话、大话。他说:“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需要的决不是响亮的词句,而是丰富的知识”。他还特别嘲笑有些人惯用“套语”来掩盖自己贫乏的头脑。
实地考察 调查研究
恩格斯极其重视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他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就是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结晶。他在写这本书时,常常到工人栖身的肮脏的住宅区去,了解工人们的实际状况和疾苦。他还阅读了有关论述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一切著作,仔细研究了他所能看到的一切官方文件。恩格斯本人曾经描述过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情形:“我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槟酒,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对此我感到高兴和骄傲。”
恩格斯即使在被迫流亡的处境下,仍然利用一切机会调查研究。为了了解情况,1848年恩格斯被迫离开巴黎时,决定步行穿越法国中部。在长达500公里的步行中,恩格斯和数以百计的农民谈话,了解了法国农民的生活,掌握了法国农村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我不要求任何奖赏”
恩格斯始终保持着谦逊的美德,他总是把自己排在马克思的后面,极其真挚地称自己是“拉第二小提琴”的,而且说:“我高兴我有象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他晚年更是德高望重。1890年,他70岁生日时,无数同志和朋友前来祝贺,信件和贺电如雪片飞来。在荣誉面前,他说:“我远没有祝寿的情绪,而且这完全是不必要的热闹,我无论如何不能忍受”。又说:“我主要是靠了马克思才获得荣誉!”
1891年11月,当恩格斯得悉伦敦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歌咏团,将在他生日晚上为他举行音乐庆祝会时,他立即写信说:“马克思和我都从来反对为个别人举行任何公开的庆祝活动”,“我们尤其反对在我们生前为我们个人举行庆祝活动”。
1893年,第二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代表们热情地欢迎73岁高龄的恩格斯亲莅大会。大会闭幕后,他顺便访问了维也纳和柏林,受到了两个城市人民群众的欢迎。恩格斯在维也纳的一次大会上说:“如果说我在参加运动的50年中的确为运动做了一些事情,那末,我并不因此要求任何奖赏。我的最好的奖赏就是你们!”
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担任了各国社会主义者的顾问和指导。他每天要阅读大量的来自各国的信件、报刊,不断接待世界各地的革命者,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他特别注意培养青年人,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如美国的艾威林、法国的拉法格、俄国的查苏利奇等,都受过恩格斯的教育和培养。为了帮助年青的“新手”,恩格斯经常把自己的工作推后。他晚年曾经说过:“我应该训练好在我死后继续共产主义宣传的人”。
恩格斯的晚年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晚年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他把大部分精力用于《资本论》的整理和出版。虽然他晚年眼疾严重、视力减退,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辨认和推敲马克思潦草的字迹和许多缩写,将原稿整理誊清,终于在1885年、1894年先后出版了《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前后费时达11年之久。
恩格斯除了不遗余力地整理、出版《资本论》外,自己还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重要著作。时间对他来说总是感到不够用,他74岁那年曾对人说,他恨不得把自己分成一个40岁的恩格斯和一个34岁的恩格斯,以便为党做更多的工作。他的密友、一位普通的裁缝工人列斯纳曾回忆恩格斯说:“他热心支持争取8小时工作制的斗争,而自己则经常一天工作16小时,直到深夜!”(附图片)
青年恩格斯在法国农村作社会调查。 高 莽绘


第7版()
专栏:

美丽的布加勒斯特
不管春夏秋冬,布加勒斯特总是那样美丽、迷人!
11月,多瑙河流域已是初冬时分。在美丽的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从古老庄严的凯旋门往前漫步,你会看到街道两旁高大的菩提树正悄悄地脱下金黄的秋装。公园里,人们坐在长椅上,凝视着粼粼湖水晒太阳。可是,市中心的马皆鲁大街依然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50年代的布加勒斯特,对人们最有魅力的,莫过于共和国广场附近的林荫道和火花大厦前以玫瑰花装饰的大街。但从那时以来,布加勒斯特在不断地建设,不断地变化,高大的新建筑群不断拔地而起。昔日郊区肮脏的“科连蒂纳”,现在已变成高楼林立的新市区;过去街道狭窄的“班特里蒙”,已变成宏丽的现代化住宅区。布加勒斯特,她扩展着,远比过去更加美丽,更加壮观了!
今天,布加勒斯特北郊正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她已成为又一个新的工地。人们老远就能看到那里吊车林立,运送建筑材料的载重汽车奔忙着。这热气腾腾的景象,预示着不远的将来,罗马尼亚首都将更加美丽,更加迷人!
·李宁来·(附图片)
在布加勒斯特最繁华的街道,自动电梯正源源不断地把欢乐的人群送过路下的人行横道。


第7版()
专栏:

墨西哥城的传说
刘习良
墨西哥城是美丽的。关于墨西哥城的起源,有一个更加美丽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原来居住在墨西哥北部地区的阿兹台克人,根据他们信奉的主神乌伊戚洛波奇特利的指示,去寻找这样一个地方:那儿,一只老鹰停在一棵巨大的仙人掌上,老鹰爪里抓着一条蛇;找到这个地方,他们就可以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会在那里得到大量的金、银、铜和许多珍贵的宝石。于是,阿兹台克人在宗教领袖铁诺支带领下开始远征。在前进的路上,一只蜂鸟为他们引路。他们走呀走呀,终于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个岛上看到了神所预言的情景。于是,他们就在这个岛上定居。经过阿兹台克人胼手砥足地艰苦创业,连接了岛屿,排除了部分湖水,终于在1325年建立起墨西哥城的前身——铁诺支提特兰城。
正是根据这个传说,人们在墨西哥城市中心“宪法广场”东南面,建立了一组青铜雕像——“铁诺支提特兰创业者”。它座落于一个南高北低的倾斜平台上。平台长十二、三米,宽五、六米,上面砌着深蓝和浅蓝色的方形小石块,那清澈明净的泉水,在平台面上哗哗地不停流淌,象征着这是一个湖泊。平台北端有几块石头,上有一棵硕大的仙人掌,它的顶端落着一只张开双翼的雄鹰。雄鹰昂首挺胸,嘴里叼着一条蛇,一只爪用力抓住蛇尾,象是要把蛇撕成两截。平台南端有五个印第安人的雕像。前面的一个披着斗篷,面孔略微上仰,两臂分开,掌心朝天,显露出一副虔诚的样子。这大概就是铁诺支了。后面两个健壮的男人,头上插着羽毛,一个人手持巨弓,另一人拄着木棒,面部显现出看到奇迹时的惊讶神态。旁边还有一名印第安妇女蹲在地上,怀里搂着一个小孩。整座雕像布局协调,含义鲜明。五个人物的神情、姿势各不相同,但都栩栩如生。
在美丽的墨西哥城,这类雕像几乎随处可见。它们形象地给人以历史知识,也饶有兴味地吸引着前来墨西哥旅游的外国客人。


第7版()
专栏:异国风情

碧水灯花
——泰国水灯节漫记
胡本英
夜幕降临,男女老少,身穿漂亮衣衫,手持五彩缤纷的水灯和绚丽的花束,从四面八方云集到大江小河两岸,漂放和观看水灯。整个曼谷的大小河面,都漂浮着色彩绚丽的水灯灯光,洋溢着人们的欢声笑语。这就是每年泰历12月15日(公历11月间)泰国传统的水灯节的动人情景。
关于水灯节的来源,传说颇多,大都弥漫着神秘色彩和反映了泰国人民的美好心愿。据说,在河流小溪密布的泰国,人们为了感谢河神给他们造福,庆祝丰收,往往在农闲时节,选择一个天晴气朗、月白风清之夜,用香蕉叶制成圆形花灯,置于香蕉杆上,环饰鲜花,在中间点燃蜡烛,放置水面,任其漂流以敬奉河神。这种风习,相沿下来,便形成了水灯节。
近年,泰国的水灯节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它不仅是喜庆丰收、感谢河神的节日,还是男女青年追求爱情和祈求神佑的欢乐日子。水灯的制作也更加精美多样,除用鲜花外,还用彩纸和各色泡沫塑料制成。
去年我在曼谷曾愉快地同泰国朋友一起欢度难忘的水灯节。这天晚上,我们驱车来到市郊新建的“幸福乐园”时,那里已是车水马龙、万头攒动了。穿着节日盛装的人们,喜笑颜开,伴随着悦耳的乐曲,穿梭于装饰着五颜六色彩灯的树丛和甬道之间,观赏各种游艺节目。特别是男女青年,更是欢声笑语,并肩相依。我们来到小河边,立刻被那里动人的景象所吸引。
河畔,商贩们设置的一排排长桌上,摆满色彩鲜艳、多种多样的水灯,供人选购。我们看见一对青年情侣,买了一盏漂亮的水灯,携手来到河边,点燃水灯的蜡烛,虔诚地举灯过顶,然后轻轻把它放到水面上。接着,他俩面对水灯,并肩下跪,双手合十,口中念着祷词,目送水灯缓缓漂去。此刻,那长长的河边上,象这对青年情侣那样放灯祝福的人,真是一眼望不到头。这情景,使人们在充满欢乐气氛的水灯节里增添了一番幸福的憧憬。夜色愈浓,河面上的水灯愈来愈多,那盏盏水灯,连成一片,顺流漂浮,与粼粼波光相辉映,把水面点缀得犹如银河繁星落人间,在皎洁的月光和彩灯照耀下,构成一幅欢乐、迷人的夜景!
我们在“幸福乐园”与曼谷市民一起,度过这令人难忘的欢乐时刻。踏上归途时,夜已很深了,“幸福乐园”仍然欢声鼎沸。而水灯节的动人情景,已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


第7版()
专栏:

从侦破案件到揭露黑暗
——日本推理小说一瞥
李德纯
夕阳时分,在海滨旅馆豪华的会客室里,五个素不相识的男女,正焦急地等待着那位以“大海”名义向他们发出请帖的东道主。时钟在滴答作响,约定的时间早已过了,还不见主人的踪影。大家正对东道主的盛情邀请迷惑不解,来客中有位社会经验丰富的记者打破沉寂,先开了腔。在他的严密推理下,从来客中揪出了杀死东道主的妹妹的凶手……。以上是笹泽世保的短篇推理小说《大海的请帖》的片断。它大致反映了日本推理小说的特点:一开头总是展现一片迷雾,继而以假乱真,经过层层推理,逐次拨开疑云,最后水落石出。由于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推理小说在日本拥有相当多的读者。曾在我国放映并受到观众欢迎的影片《追捕》,就是根据西村寿行的推理小说改编的。
日本推理小说其实就是侦探小说,因战后实行文字改革,压缩了汉字的使用量,“侦”字被废除,文艺界才根据“变格派”推理小说作家木木高太郎的倡议,叫起推理小说来。
日本推理小说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模拟我国公案小说蔚然成风。明治维新后,在学习西方的时代浪潮冲击下,翻译和改写欧美侦探小说盛极一时,但推理小说独步文坛还是从江户川乱步于1923年发表《两分钱铜币》开始。从此,推理小说逐渐盛行,并发展为风格不同的两派:一是注重逻辑推理的所谓“本格派”(即正统派的意思);一是以科学幻想、变态心理、阴森恐怖和荒诞不经为特征的“变格派”。
到了50年代,日本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出现了“社会派”推理小说。作者一改过去单纯侦破案件的俗套,以从不同途径搞到手的官方机密材料,通过文艺形象把那些道貌岸然的政客和资本家的犯罪行径公布于众,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具有时代特点的题材,揭露了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侧面,尽可能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展开故事情节,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作品描写的犯罪根源,也从过去那种出于个人恩怨或谋财害命,发展为官僚政客和垄断资本为了政治上的阴谋诡计而杀人灭口,为推理小说注入了新的内容,从而提高了推理小说的思想性。“社会派”代表作家松本清张在《日本的黑雾》中,通过对美国军事占领日本期间黑暗内幕的曲折剖析,客观上展示了部分黑暗现实,触及到战后初期许多重大社会政治问题。
进入6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上升,成为所谓“经济大国”。但在“空前繁荣”的后面,充满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这一时代特点也反映在推理小说的创作上。以森村诚一为代表的“新社会派”,除继承和发展了“社会派”的传统外,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反映日本社会在经济高速度发展情况下的黑暗侧面,刻画人们的物欲横流和精神空虚,揭示了资本主义并非天堂。
推理小说所以受到读者喜爱,原因是多方面的。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固然是很大的原因,但同大量作品被搬上银幕和荧光屏也不无关系。作品中的桃色新闻和色情描写,也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级趣味,而一定的现实主义倾向也是一个原因。日本文坛一向轻视大众小说,对推理小说褒贬不一,但是,随着“社会派”的出现,推理小说已成为日本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之一。


第7版()
专栏:

尼泊尔的庙猴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有一种栖居在寺庙里的猴子,人们称之为庙猴或圣猴。这些猴子成天围着寺庙里精美的石雕、尖塔、佛像和祈祷台嬉戏。大晴天,猴群在铺石路上觅食、晒太阳、玩耍,给气氛肃穆的庙堂增添了几分生气,同时也招徕了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加德满都位于大峡谷中,四周群山环抱。大峡谷的东西两侧,有两座古庙,相距约七公里。在这两座庙里,各生活着三百多只猴子。这些猴子的来历,据说可追溯到两千年前。当时古庙周围的山麓树木葱茏,猴子不少。不知从何时起它们被教徒们奉献给菩萨的供果吸引下山来,开始在寺庙里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寺庙周围的荒山野岭被人开垦、筑路,建起了房屋。这些猴子也就被隔绝在庙里。在尼泊尔,猴子被视为圣物,受法律保护,不准任意捕杀。这样年复一年,猴子在寺庙里繁衍后代,时至今日,两座庙里的猴子已达六百多只。每年还以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的比例不断增加。
这六百多只庙猴以三十至一百只而群居。这些猴群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每个猴群还有一雄性猴王领着寻食和指挥“作战”。猴子好斗,两群相遇就难免有一场追逐厮杀。
现在,这些猴群主要依靠人们给菩萨的供食为生。因为它们从来不受人们侵犯,所以,庙猴对人没有恐惧。相反,每当发现行人手里有食物,一群群庙猴便会在猴王带领下向人们靠拢,也有前来与人争食的。有些游人也喜欢与它们逗乐。 ·王孟包·(附图片)
尼泊尔的庙猴与游客在一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