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画饼焉能充饥
越南当局既未放弃侵略,也未停止扩军,却在最近宣称要致力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这不过是用画饼充饥的手法来对越南人民进行欺骗
王荣久
越南当局最近向越南人民许愿说,它要从事经济建设了。越南领导人说,现在越南要“高度集中全国和各部门、各级的能力和努力、稳定和发展经济,稳定和逐步改善人民生活”,还说什么这是“为今后的迈进作准备,旨在成功地建设社会主义”。按照这种说法,似乎越南当局打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柬埔寨人民可以不再遭到越南军队的杀戮,越南人民也可以不再挨饿了。这真是一幅令人神往的美景。
越南当局侵略柬埔寨将近两年了。在这七百多天的时间里,越南并没有能够把柬埔寨一口吞掉,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深深陷入了柬埔寨的泥潭。越南国内经济凋敝,困难重重,不可收拾,广大越南人民的肚皮越勒越紧。面对这一片萧瑟颓势,越南外长阮基石哀叹,由于进行柬埔寨战争,越南正面临着“很大、很大的”经济问题。范文同则承认,越南在各方面都有“巨大困难”,工业“发展缓慢而不稳定”,“农业生产困难严重”,能源不足,市场混乱,供应紧张,就连定量供应的东西也“得不到保证”,等等。总之,到今年为止的越南第二个五年计划,已宣告破产。当前,越南正面临着人民吃不饱饭的大问题。越南当局几次提出要解决“生死存亡”的粮食问题,但除了派大员坐镇,用杀鸡取卵的办法向广大农民搜刮粮食外,并没有采取什么切实的增产措施。人祸加天灾,粮荒日益严重。最近,一些越南的天主教教徒透露,在越南北方,由于水灾,有850万人无家可归,当局对此束手无策。西方记者从越南发出报道说,今天越南“到处都是贫困和没有生气的景象”;广大群众愤怒地发问:打了三十多年仗,我们需要的是和平,为什么又要跑到柬埔寨去打仗?为什么现在的日子还不如抗美战争时好过?他们由怀疑而不满,由不满而愤怒反抗。越南当局的宣传喉舌不得不承认,“面对着经济和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一些人不知所措,甚至有人表现出惊慌失措、动摇、逐渐丧失信心和战斗意志”。在这种情况下,越南当局忽然许愿要搞经济建设,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然而,越南当局果真打算“集中能力和努力”来稳定和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吗?
越南当局进行经济建设的钱在哪里呢?它的财政支出将近一半用于维持日益庞大的战争机器,从事搞侵略扩张。侵略扩张的政策不抛弃,越南当局如何“集中能力和努力”来“发展经济”呢?
发展经济的人又在哪里呢?越南当局一再把扩军列为“第一号突击任务”,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要“争取每分、每时不断地在各方面壮大(军队)”。如今,越南的兵力已扩大到120万人,占到总人口的2.2%,占适龄男子的17%。越南当局还在全国加紧发展民兵、自卫队等准军事组织,强制工人、农民、干部和大中学生接受没完没了的军事训练;到处拉夫修军事设施;把成百万的越南公民当作难民驱赶出境。越南还有多少人能够“集中努力”去“发展经济”呢?
可见,越南当局大谈所谓发展经济,不过是画在纸上的一块饼。它企图用这块画饼欺骗饿着肚子的越南人民,要他们用画饼充饥。
越南当局如果真正要让越南人民吃饱肚子,就只有停止侵略扩张,从柬埔寨撤军。这个道理越南人民都懂得。越南经济研究所的一个副所长就说:“现在我们不得不把更多的粮食和更多的钱用于军队。要把更多的外汇留给军队。军队把我们所需要的卡车拿走,把我们搞农业和经济的各部门所需要的劳动力抽走。”然而越南当局却毫无改弦易张之意。越共中央宣传部长黄松说得最露骨。他说,越南“1981—1985年国家计划的目标将是全国军事化”。这就把越南领导人关于搞经济建设的鬼话彻底戳穿了。
越南当局想用“经济建设”的画饼来安抚越南人民,扑灭在越南土地上蔓延的反抗怒火。但是画饼岂能充饥。越南当局想用美妙的言辞来安定国内动荡的局势的打算,到头来也只能是画饼充饥。


第7版()
专栏:

“世界的面包篮子”
——记盛产小麦的加拿大萨斯卡彻温省
曾凡
在加拿大中部辽阔的草原上,有一个被人称作“世界的面包篮子”的地方,那就是加拿大的新兴省份——萨斯卡彻温。
今年9月,萨省人民欢欣鼓舞地庆祝了建省75周年。令人惊异的是,在它67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仅仅生活着96万人口。
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萨斯卡彻温之所以获得了“世界的面包篮子”的称号,是因为它以盛产小麦而得名。它的小麦播种面积约一亿亩,占加拿大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常年产量近1,50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据估计,全世界做面包的小麦,大约有12%是萨斯卡彻温生产的。小麦不仅是萨省农民的巨大财富,而且也是全省经济的支柱。在该省的农业现金收入中,小麦的收入约占一半。但另一方面,这说明萨省农民和整个省的经济对小麦的依赖性也极大。每当气候不好,国内外市场波动,或者交通运输等原因,都会使广大农民生活和萨省经济受到影响。
当然,在萨斯卡彻温这只“世界的面包篮子”里,并不光是小麦。这儿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钾矿藏量达1,100亿吨,占全世界藏量的40%。钾年产量达700多万吨,占世界产量的25%。这儿的钾肥主要是出口到美国、巴西、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其中输往美国占70%。这儿还蕴藏着可观的铀矿,初步探明的藏量为2亿磅,年产量650万磅。铀矿是重要的现代化能源之一,是发展原子和核电站不可缺少的原料。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萨省正大力开发铀矿。此外,煤矿(主要是褐煤)、石油、天然气也十分丰富。其它还有金、银、铜、锌等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矿产。小麦,加上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萨省的经济地位更加引人注目。
但是,一个世纪以前,萨斯卡彻温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还是一片荒芜。野兽成群,禽鸟飞奔,宝贵的矿藏还被深深地埋在地下,平均10平方公里才有一个居民。上个世纪末,在加拿大政府的鼓励下,来自加拿大其它地方以及欧洲、美洲和亚洲的移民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开拓了这块处女地。
萨省的开拓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也曾遭受过严重的困难和挫折。其间尤以2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随后而来的连年干旱为甚。但是,萨省人民并没有在困难面前气馁,他们继续奋斗,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并且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地下的宝藏被不断发掘出来,成为全省的财富。随着50年代石油的开采、60年代钾矿的开发,70年代铀矿被发现,推动了萨省经济的发展。过去10年来,全省生产总值增加了2.6倍,出口增加了4倍,投资每年递增20%以上。1979年全省生产总值达110.68亿加元,按人口平均每人为11,540加元,达到了加拿大全国的平均水平,而5年前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萨斯卡彻温已从一个落后的不毛之地变成一个经济繁荣的发达地区了。
目前,萨省已同中国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从加拿大进口的小麦,60%以上是萨省供应的。中国购买的加拿大钾肥,全部产于萨省。单是钾肥和小麦两项贸易,就占加拿大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左右。同样,中国的商品也出现在萨省各地的商店里,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这种友好合作关系正向着更广泛的领域发展。今年5月,中国派了12个青年农民到萨省,分别在12家农户家里作客,学习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他们受到了加拿大朋友的热情接待。萨省有关方面的朋友正在研究选择一个同萨省地理条件相似的中国省结成友好省、在中国合办示范农场的可能性等等,以便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 附图片)
萨斯卡彻温省省会里吉纳市一角


第7版()
专栏:

一亿日元事件基本了结
东京汽车司机大贯久男拣到的一亿日元,由于没有失主认领,已于本月9日归他所有。这件轰动日本的社会新闻到此已基本了结,但是大贯久男认为,他本人的命运如何,只有到将来才能作结论
今年4月25日薄暮时分,在东京银座昭和街垃圾筒旁的矮栏杆上,一位司机大贯久男拣到一包来历不明的一亿日元的现金。这件事已到了结束的时候。
日本的失物招领法规定:被人拣拾到的物品,如果在正式公布招领的6个月内仍无失主前去认领,拣拾者就能取得拣到的东西的所有权。由于在规定的日期内,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谁是这一亿日元现金的主人,所以从今年11月9日零时起,大贯久男就在法律上取得了这笔巨款的所有权。
在6个多月的时间里,大贯久男接到过无数次的电话,收到过150来封信件,有的恐吓,有的讥讽,有的向他借钱,有的要他把钱捐赠给慈善机构,也有人给予他安慰和鼓励。他为了防止遭人暗算,曾几次改变发型,有时装上假发,留起小胡子,有时外出戴上墨镜,夜里要起来两三次查看动静。他怕路上遭人伏击,精神紧张,用20片不锈钢片做了件防弹背心,并仿造了一把日本大刀。有一段时间他的体重减少了12斤。
随着招领日期到期的迫近,他收到的恐吓信和电话骤然增多。大贯一方面让家里人随身带上报警器,另一方面从10月31日起花钱雇了数名私人保镖,实行“昼夜24小时的警卫体制”。同时警方也在他家的住宅周围加强了巡逻防范活动。
大贯虽然取得了这一亿日元巨款的所有权,但据说为了防止意外,他并没有在原定的11月10日去警视厅失物招领处办理领取一亿日元支票的手续,而是采取了“冷处理”的办法,暂时静观事态的发展。据推算,即使大贯领取全部巨款,在去掉必须交纳的所得税和居民税后,他实际上可以得到6,600多万日元。
轰动日本社会的这一事件现已基本了结。围绕这一事件,一些人作了不同的“表演”。一位中学生在写给大贯久男的信中表示:“我对那些捣乱的家伙的行为感到愤怒,我多么希望有一个使所有善良的人都能挺起胸脯生活的世道!”大贯本人对大约70名前去采访的新闻记者表示:这半年实在是痛苦的半年,如果今后再碰到类似情况,他宁愿把“机会”让给别人。对于“命运之神”今后是否会给他幸福的问题,他说:“这只能等到生命的旅程到达终点时,才能作出结论。”
(关于一亿日元事件的报道,见本报第七版9月初连载)
(附图片)
11月9日零时,招领期限已到,大贯在保镖警护下会见记者。


第7版()
专栏:

老舍名剧《茶馆》载誉西欧
编者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最近应邀到西德、法国、瑞士三个国家演出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历时50天,上演25场,受到了极为热烈的欢迎。从这里刊载的三篇报道可以看出,《茶馆》的剧作和演出水平,出乎西欧戏剧家的意料。他们想不到中国有这样高水平的话剧。这说明,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优秀作品,过去向外部世界介绍得很不够。我们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使更多的外国朋友通过中国的文艺作品来更多地了解中国。
西德人说:“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好”,“是不朽之作”
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曼海姆民族剧院的邀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于9月28日到10月24日到西德巡回演出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这是中国话剧第一次在欧洲演出,引起了西德广大观众的浓厚兴趣和普遍赞赏。西德《世界报》的文章说:“老舍所描写的这家老茶馆的破落,正是旧中国的衰亡的缩影。”“剧本所写的年代是中国最苦难的时期,最恐怖的世纪。要是老舍先生还活着的话,他今天完全可能把文化革命时期中国的情形当作第四场来写。”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西德一家出版社赶印了《茶馆》剧本的袖珍版本。
《茶馆》演出团在西德曼海姆、汉堡、汉诺威、斯图加特、慕尼黑和弗莱堡等11个城市作了专场演出。每场都获得观众们的热烈欢迎。在曼海姆剧院首场演出后,观众鼓掌达七、八分钟之久,团长和演员们一再谢幕24次之多。在弗莱堡最后一场演出结束时,观众的掌声更象雷鸣一般,演员们不得不在观众热情的欢呼声中先后谢幕三十多次。
《茶馆》一剧的演员们用汉语演出,由于事先准备好同声传译,所以西德观众完全能听懂剧中的对白,扣人心弦的精彩演出深深吸引住广大观众,随着剧情的起伏时而喜悦,时而忧心,这说明优秀的文化艺术是没有语言隔阂,不受国界局限的。
看过演出的西德戏剧界、新闻界的朋友们,无不异口同声地称赞《茶馆》一剧。汉诺威国立剧院院长说:“你们这个戏有三个特点: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好。这个剧本是不朽的作品,你们的演出是具有世界水平的,演员是具有世界水平的。”曼海姆国家剧院的戏剧评论家说:“剧中对近代中国三个不同时期各种人物的真实描写,使我们具体地、形象地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看到当时人们的梦想、愿望和苦难……。” 世华
法国戏剧家的评论:简洁、准确、精妙
《茶馆》演出团应邀到法国演出时,正值法兰西喜剧院建立300周年之际。在巴黎演出的6场,每次都博得长时间的掌声,幕间休息和散场时,观众议论十分热烈。在斯特拉斯堡演出的一场,剧场在戏票卖完后,不得不临时加卖站票,闭幕时观众欢呼叫好声不绝。在奥尔良的两场演出全部满座,这在当地是破纪录的。
法国《费加罗报》在评论《茶馆》时写道:“72个人物使人们在两个半小时内生活在中国半个世纪的历史中。”戏剧界的评价更深入。法国剧作家协会副主席雅米阿葛说,《茶馆》这个戏“简洁”、“准确”、“精妙”,这正是法国剧作家所追求的。正在法国的著名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看完演出后到后台称赞“整个演出美妙极了”。他说:“你们是现实主义学派的表演。这一学派的表演通病有二,或是过分,或是缺少表现力。你们恰好克服了这两点。”他说:“我没有想到中国有这样高水平的话剧。看了你们的戏,我明白了你们所说的民族形式与现代戏剧相结合是什么含义。”
法国是有优秀的戏剧传统的国家。法兰西喜剧院就是以戏剧大师莫里哀的剧团为基础创建的。北京人艺到法国后,多方面地了解法国戏剧界的情况,注意观摩和学习。演员们特别有兴趣地参观了巴黎的两所戏剧学校。演员于是之认为,这些学校培养学员的想象力和形体表演能力的方法很好,应当借鉴。中国艺术家们同法国戏剧界的人士建立起了新的友谊。在法兰西喜剧院为欢迎北京人艺而举行的招待会上,法、中两国演员们亲密地交谈。导演夏淳告诉法国朋友,中国话剧从一开始就同法国的文学戏剧结下了姻缘。1907年,中国一批留日学生,为了反封建,在日本演出的第一个戏剧是小仲马的《茶花女》。 姚云
瑞士报纸说:《茶馆》记载了半个世纪的历史
11月9日,《茶馆》演出团作为瑞士苏黎士市长魏特曼先生的客人,到苏黎士访问演出。
中国戏剧家们想不到在遥远的瑞士又遇到了艺术上的知音。早在《茶馆》剧团到达苏黎士的前两天,当地的报纸、电视台就作了大量的介绍,刊登了《茶馆》的剧照。苏黎士电视台还组织了“中国文化”专题节目,播映了从西德买去的《茶馆》的录像片断。苏黎士的闹市区早就张贴了海报,两场演出的入场券销售一空。10日晚间,《茶馆》在苏黎士举行首场演出。剧场里座无虚席,同声传译使得苏黎士人看懂了话剧的每一细节。演员们发现,如同在国内演出一样,那儿该乐、该急、该忧、该愁,苏黎士人都作出了恰如其份的反映。看到精彩的时候,瑞士观众又是鼓掌,又是跺脚的,欢呼声经久不息。演出结束,当演员们谢幕时,热情的瑞士朋友从剧场的天桥上撒下一束束芬芳的鲜花,来代替向演员的献花。还有许多观众涌到后台,请演员在说明书上签名留念。
第二天,苏黎士各报发表了文章、剧照,热烈祝贺《茶馆》在瑞士首演成功。有一家报纸以《茶馆:记载了半个世纪的历史》为题,高度赞扬了老舍先生这一不朽的名剧。 晓谷
(附图片)
《茶馆》的导演和主要演员在法国朋友比昂尼克家作客。


第7版()
专栏:

瑞士报纸说:《茶馆》记载了半个世纪的历史
11月9日,《茶馆》演出团作为瑞士苏黎士市长魏特曼先生的客人,到苏黎士访问演出。
中国戏剧家们想不到在遥远的瑞士又遇到了艺术上的知音。早在《茶馆》剧团到达苏黎士的前两天,当地的报纸、电视台就作了大量的介绍,刊登了《茶馆》的剧照。苏黎士电视台还组织了“中国文化”专题节目,播映了从西德买去的《茶馆》的录像片断。苏黎士的闹市区早就张贴了海报,两场演出的入场券销售一空。10日晚间,《茶馆》在苏黎士举行首场演出。剧场里座无虚席,同声传译使得苏黎士人看懂了话剧的每一细节。演员们发现,如同在国内演出一样,那儿该乐、该急、该忧、该愁,苏黎士人都作出了恰如其份的反映。看到精彩的时候,瑞士观众又是鼓掌,又是跺脚的,欢呼声经久不息。演出结束,当演员们谢幕时,热情的瑞士朋友从剧场的天桥上撒下一束束芬芳的鲜花,来代替向演员的献花。还有许多观众涌到后台,请演员在说明书上签名留念。
第二天,苏黎士各报发表了文章、剧照,热烈祝贺《茶馆》在瑞士首演成功。有一家报纸以《茶馆:记载了半个世纪的历史》为题,高度赞扬了老舍先生这一不朽的名剧。晓谷


第7版()
专栏:在外国报刊上

巴西的黄金生产和矿藏
矿业部矿业资源公司勘探部门负责人地质学家埃德森·苏什岑斯基在单独接见《标题》记者时透露:“巴西是目前世界上黄金储藏量最多的国家,大大地超过了苏联和南非。”
矿业资源勘探公司的这位高级官员刚向政府提交了一份谨慎的报告,汇报最近在巴西领土上的重大发现,比如在佩拉达山的发现。这个矿仅在7月份就生产了大约一吨纯金。
据报告说,尽管巴西拥有16,425吨次等金和原生金的储量,并且在亚马孙地区分布着大量的金矿(约占估计的总储藏量的55%),然而,巴西目前黄金年产量却不到40吨。对于总计33,792吨的潜在储量而言,这个产量是微不足道的。33,792吨潜在的黄金储量是巴西真正的黄金资源的储藏量。
报告还指出:“在最近十年里,世界黄金年产量为1,500吨。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地区是南非,其产量占总数的50%以上。其次是苏联,人们不能确切知道它的产量,但是应该占世界总产量的20%至30%,再其次就是加拿大和美国。目前,巴西在黄金生产国集团中并没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巴西的黄金产量从未占到世界产量的1%。埃德森·苏什岑斯基认为,葡萄牙殖民帝国的掠夺性开采也仅仅触及了巴西的黄金储藏的表面,而巴西的黄金储藏量实际上是无法估量的。“让我们看看佩拉达山矿的情况,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金矿,日产黄金约40公斤,平均每人每天生产2克黄金。在佩拉达山,淘金者现在才深入到地下40米深处,而传统开采要在离海平面将近四千米的地下进行。”
犹如十八世纪曾经是黄金经济周期基地的米纳斯吉拉斯州那样,面积为450万平方公里的亚马孙地区拥有全国黄金生产潜力的一半,而且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巴西新的黄金国。
(摘译自巴西《标题》杂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