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马德里续会的僵局
烽林
筹备了很久的欧安会续会,在短短2分钟的开幕式后就不得不休会,因为会议究竟怎么开法,讨论什么,连个议程都达不成协议。西方主张这次续会应首先检查欧安会文件的执行情况,认为苏联入侵阿富汗有违于文件精神,而苏联则深怕在会上遭到谴责,竭力反对,使续会一开始就陷于僵局。
在马德里召开的欧安会第二次续会推迟了13个小时之后,勉强在11日开幕。而在短短2分钟的开幕式后,会议因为根本没有议程,只得休会。有来自欧洲和北美35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参加的一个国际会议开到这样的地步,是历史上罕见的。
为了准备这次会议的议程,欧安会的这次续会早在9月份就开始举行预备会议。但是由于苏联和西方国家在会议的程序和议题上产生分歧,会议始终陷于僵局。西方认为,这次续会应当首先检查各国执行最后文件的情况,苏联入侵阿富汗有违于最后文件的精神,会议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来充分辩论这一问题。而苏联则想方设法限制这种检查,认为西方提出的主张是对苏联的“挑衅”,它要求更多地来讨论所谓“军事缓和与欧洲裁军会议”。由于双方意见不一,预备会议拖拖沓沓,直到续会正式开幕之日,还走不出死胡同。
回顾五年之前,欧安会头一次开幕,35国首脑齐集赫尔辛基,又是发表讲话,又是通过决议,好不热闹。当时,苏联当局表现得最为起劲,对欧安会大肆吹捧,说什么赫尔辛基精神是“缓和的新阶段”,给欧洲带来了“和平与合作的曙光”,将为欧洲“今后世世代代的持久和平奠定坚固的基础”,还要把欧安会的“样板”推广到亚洲去。但是赫尔辛基最后文件墨迹未干,苏联的扩张之手就伸到了南部非洲,而后又从非洲之角、经红海之滨、印度洋、波斯湾、印度支那直至阿富汗,对欧洲形成钳制之势。正是苏联霸权主义的这种自我暴露,使越来越多的人从“缓和”的迷梦中清醒过来。从赫尔辛基到马德里欧安会续会的五年,是苏联侵略扩张面目不断暴露的五年,是假“缓和”骗局行情大跌落的五年。欧安会续会之所以一次不如一次,道理正在这里。
按欧安会最后文件的精神,欧安会续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核查各国对文件的执行情况。现在莫斯科却竭力反对和限制这样做。这就说明,对克里姆林宫来说,任何国际协议如果对它的侵略扩张政策不利,就会被视为一张废纸,可以任意撕毁。现在,苏联为了逃避各国对自己的谴责,又不厌其烦地提出什么“军事缓和和欧洲裁军会议”的老调。这实在是可笑之极。试想现在连个欧安会续会都开得不象样子,怎么可能开什么“裁军会议”。这也再一次告诫人们,“缓和”也好,“裁军”也好,都不过是苏联为了转移视线的护身符,是用假缓和、假裁军来掩盖其真侵略、真扩张的一种手法而已。


第7版()
专栏:

印度“十胜节”记趣
詹得雄
每年九、十月份,印度总有接连10个晚上热闹非凡,深夜躺在床上,歌舞鼓乐之声不绝于耳。请教了印度朋友,才知道这是印度教徒在欢庆“十胜节”。
“十胜节”是欢庆罗摩战胜十首魔王罗波那的节日,是印度教三大节日之一。要知道它的来历,还得从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说起。
《罗摩衍那》歌颂的是罗摩的故事。罗摩是十车王的大儿子,品德高尚,武艺超群,父亲准备立为王储。十车王的一个小王后受驼背侍女的撺唆,定要国王立她的儿子为太子。由于国王以前受难时得到过她的帮助,允诺过无论她提两个什么样的要求,他都会答应。现在小王后提出了要求,国王悲痛难忍,也只能践约。罗摩得悉后不但不怀恨,反而劝慰父王,自己甘愿到森林中去流放14年。他贤慧的妻子悉多自愿同往,同甘共苦。不料,到森林里后,悉多被十首魔王罗波那劫走。后来罗摩在神猴哈努曼的帮助下打败了十首魔王,救出悉多。这时14年已满,他们返回京城,恢复了王位。
“十胜节”就是欢庆罗摩胜利的节日,一共要庆祝10天。头9天是到处搭台演戏,印度人称之为“罗摩哩啦”。从罗摩出生演起,一直演到胜利为止。演戏前有的地方还用牛车或象车载着演员游行,前有乐队开路,后有善男信女簇拥,孩子们扮着戏里的猴兵猴将,满街一片欢腾,最后一天是焚烧罗波那的纸人,象征罗摩的彻底胜利。
不到印度,很难想象罗摩在印度人民心目中享有多么崇高的地位。他们在欢乐的时候、悲痛的时候、吃惊的时候、或分别的时候,嘴里总念叨着:“罗摩,罗摩”。孩子们在摇篮里就听父母讲罗摩的故事。
节日的最高潮是第10天晚上,它被称为“胜利的第10天”。这天傍晚,我们应邀到德里开阔的“罗摩哩啦”广场观看庆祝仪式。一到那里,远远就看见3个巨大的纸人,呲牙咧嘴,面目可憎。(见左图)最高那个是十首魔王罗波那,左右两个是同他一起作恶的弟弟和儿子。它们身上糊着大红大绿的纸衣,身体里装了许多焰火和鞭炮。广场周围人山人海,观看演出的罗摩战胜罗波那的那一段歌舞:只见罗摩手持弓箭,步步紧逼,魔王挥舞铁锤,节节败退。等到太阳刚要落山的一霎那,罗摩弯弓劲射,一支带火的弓箭飞矢而去,射中那个貌似可怕的庞然大物。只听得“轰”地一声,罗波那肚内的炮竹爆炸了。顿时火光四起,焰火腾飞,魔鬼周身起火,不一会儿就倾塌了。这时人们欢呼雀跃,拍手称庆。
我曾向一些印度朋友请教,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十胜节”?他们说,首先是宗教上的原因,因为根据印度教的说法,罗摩是大神毗湿奴的化身,毗湿奴乃保护之神,可以保佑国泰民安。另一个原因是,现在印度人民的生活还颇艰苦,但是他们向往幸福的未来。他们从罗摩的经历中得到慰藉:善的总要战胜恶的,好人终有好报。他们从魔王的灰飞烟灭中仿佛看到一丝希望之光,尽管它来自幽微朦胧的彼岸世界……
(附图片)
准备焚烧的十首魔王罗波那和他弟弟、儿子的纸像。


第7版()
专栏:新闻综述

南美洲国家加强经济合作
季力群
亚马孙条约组织8国外长会议10月下旬在巴西北部城市贝伦召开,会后还发表了贝伦声明。这是南美洲国家进行经济合作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进展。
联合开发亚马孙地区,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协调发展民族经济,是南美洲各国的共同愿望。经过长期酝酿之后,巴西于1976年底率先倡议成立亚马孙条约组织,以集中各国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共同完成开发,并于翌年3月提出条约草案。巴西的倡议得到亚马孙地区各国的响应,有关8国在1977年和1978年3次举行预备会议,对条约草案进行了讨论修改。1978年7月3日,8国外长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签署了亚马孙合作条约,从而开始了南美洲国家地区性经济合作的又一页。
维护各国开发和保护该地区利益并对利用其资源拥有主权是亚马孙条约组织的基本原则。这次外长会议发表的声明,重申反对外来机构干预开发和发展工作的立场。巴西外长萨赖瓦·格雷罗在会议上严正指出:“亚马孙国家急需共同反对任意非法限制亚马孙国家的自主和负责地利用森林资源的不可转让的权利的外来企图。”并告诫说:“不能接受本地区以外,包括拉美地区以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到亚马孙地区来承担与他们不相配的领导作用”。秘鲁外长阿里亚斯·斯特拉在前往参加会议时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坚决反对使亚马孙地区国际化的任何企图。独立、自主、平等、不受外来势力干扰和控制地开发亚马孙地区,构成了贝伦会议的基调。
开展符合亚马孙地区特点的科学和技术研究方面的合作,是贝伦声明强调的另一个重点。根据声明的精神,亚马孙条约的8个成员国将鼓励各大学建立关于亚马孙问题的研究和教学中心。外长会议的直属机构亚马孙合作理事会还制订了一系列具体规划:订立一项亚马孙地区发展计划和研究成立一个预先投资基金会,以便资助共同感兴趣的计划,该基金会的成立将请美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拉美经济体系等机构予以合作。此外,理事会还将担负全面研究亚马孙河水系作为各国联系媒介的潜力,以及把水力资源用于发电和运输等方面的可能性的任务。
由于近三十年来对亚马孙河地区的开发缺乏周密、科学的计划,使这个地区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气候失调,水土流失。许多珍禽异兽的数目也大大减少或濒于绝种。贝伦会议对此问题也十分关注,在文件中特别指出,要遵循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和协调的原则。
亚马孙条约为南美洲的繁荣发达奠定了基础,然而在成员国之间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因此,各国能否真正遵循条约所确定的原则,达到预期的目的,看来还得经过一段时间。


第7版()
专栏:

南非当局修补种族隔离政策
邱孝益
南非当局近年来采取了一些“放松”种族隔离的措施,对种族主义政策进行修补,企图以此来缓和国内种族矛盾和改善它在国际上的丑恶形象。
博塔在就任南非总理前是个推行种族主义政策的强硬派。但他在两年前爬上总理宝座后却一反常态,一再声称要“放松”对黑人的种族隔离。他对白人说,为了防止黑人发动革命,南非必须进行改革。据报道,南非当局已经宣布,图书馆、医院、餐馆、剧院和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在获得当局批准后可以同时接待白人和黑人。去年10月,在比勒陀利亚的体育场内,8万多名白人、黑人和有色人第一次一起观看了一场拳击比赛。在有些城市中,公共汽车上的种族歧视已逐步取消。此外,博塔还允许在城市“合法居住”的黑人组织工会,作为所谓“改革”计划的一部分。博塔最近还修改宪法,拼凑了由白人和经过挑选的有色人和印度人组成的“总统委员会”,作出允许非白人参政的姿态。
南非当局所以采取一些“放松”种族隔离的作法,反映了它在国际和国内越来越困难的处境。种族隔离制度已影响到南非的经济发展。南非经济界人士认为,如果提高南非经济增长率,就必须提高黑人的消费能力。在就业方面,由于黑人不能从事技术性工作,因此一方面技术工人缺乏,另一方面又有大批人失业。而数以百计的失业黑人就可能“酿成一次流血革命”。这种形势迫使南非当局采取了所谓“改革”计划。
然而,这种改革是很表面的,黑人的处境实际上没有多少改善。以允许黑人组织工会为例,当局规定只有在城市“合法居住”的黑人的工会才能获得登记。但是,在多如牛毛的种族主义法令限制下,大多数黑人无法取得在城市“合法居住”的身份。因此,75%的黑人仍然不能“合法”地组织工会。南非当局在侈读“改革”的同时却拒绝考虑在南非实行黑人多数统治。显然,南非当局的“放松”措施并未触及种族主义基本政策,它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所谓的“改革”来欺骗广大黑人群众和国际舆论,为种族主义统治涂上一层保护色。
博塔大肆宣传的“改革”计划虽然对一部分黑人具有某种欺骗性,但是大部分黑人对博塔的作法则嗤之以鼻。黑人领导人莫特拉纳说,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大骗局,是一些旧口号换上了新的外衣。


第7版()
专栏:阿尔及尔通讯

以教学科研为中心
——记阿尔及利亚的高等教育
本报记者 柯月霖 张启常
长达3个月的假期过后,阿尔及利亚各大学于9月底陆续开学,寂静的校园顿时又热闹起来。
阿尔及利亚的高等教育事业在独立后的18年间发展很快,取得了可观的成就。独立前,阿尔及利亚只有一所大学,在校学生仅五百多人,而现在则有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约40所,在校大学生已达67,000多人,比独立前增加了100多倍。
我们参观过的君士坦丁大学始建于1968年,1971年开始招生。它有宽敞明亮的大图书室,设备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各种类型的教室。在它的电化教学中心,广播、幻灯、电影、电视、录音、录象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取代传统的粉笔、黑板等教具。这种电化教学法,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是阿尔及利亚高等院校的一个显著特点。1971年,阿尔及利亚成立了高教科研部,把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部门统一管理起来,明确规定大学既是教学中心,也是科研中心。例如,阿尔及尔科技大学就附设有核聚变研究所。君士坦丁大学设有农业科研中心,医学院则设在君士坦丁医院内,高教科研部规定,在大学讲课的教师必须参加国家安排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据统计,有250名大学教师于1977年参加了政府组织的56个科研项目的科研活动,同时,他们每人每周还有9至12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作的好处是,大学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课题,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缺点是,在目前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兼任研究工作,负担一般都比较重。
摆脱庞杂的行政事务,集中全力搞教学和科研是阿尔及利亚高等院校的另一个特点。学校只管理教学科研及有关的业务,其它事务,如住宿、伙食、交通、文体活动、助学金的发放等,都由独立于学校之外的专门机构“大学和学校事务中心”管理。凡有大学的城市,都有这样一个机构。这种机构有自己的管理体系,也有自己的动产或不动产。它直接受地方教育部门或高教科研部领导。学校当局只指派一名副校长与它联系。“事务中心”一般在离校较远的地方建立“大学村”,负责安排学生的生活和文体活动。我们参观的君士坦丁大学的一个“大学村”,占地颇广,有美丽的校园,广阔的操场,整齐的宿舍,宽敞的食堂。君士坦丁大学有12,000名学生,分住在5个“大学村”内,“事务中心”包揽了学校的全部后勤工作,为大学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和科研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保证某些单位和企业获得一定数量的干部,阿尔及利亚还实行高校学生与这些单位、企业签订合同的办法。例如,学生在进入师范学院前就先同某个中学签订合同,规定某学生上一、二、三年级时每月从该中学领取助学金500第纳尔,从四年级开始拿准工资,每月1,500第纳尔,毕业后到该校任教师。我们遇到一位阿尔及尔大学经济系二年级的学生,他与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签订了合同,每月从该公司领取助学金,毕业后即进入阿航工作。
由于阿尔及利亚政府重视高等教育,国家的干部和技术人员队伍增加很快,从1964年的7.1万人发展到1976年的23.4万人,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也提高到24%以上,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阿尔及利亚高教科研部长最近指出,为了实现新的5年计划,大学必须在此期间提供8万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其中近40%将被输送到教育和职业培训部门。
目前,阿尔及利亚高等教育事业面临的一个困难是师资严重缺乏。阿尔及利亚政府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它除积极培养研究生外,还派一些大学毕业生到国外学习,以便将来担任高等学校的师资。
(附图片)
图为阿尔及利亚君士坦丁大学的现代化教学大楼。 张启常摄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日本一名中学生骑自行车绕世界一周
一名17岁的高中生平田米,用1年零5个月左右的时间,骑自行车绕行世界一周,最近回到了家里。
平田是1979年5月5日登上旅程,而于今年9月17日回到东京的。他骑车走过了北美、欧洲、中东和亚洲的30个国家,行程达2万公里。他在骑自行车旅行期间,有150个夜晚是自搭帐篷露宿。有50个夜晚是蜷缩于大厦或超级市场的廊檐下,其余日子则寄宿于所到之处的热情的居民家里,或者投宿于价格低廉的自炊旅店。
平田骑自行车绕世界一周旅行所经过的主要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埃及、土耳其、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比利时、荷兰、西德、丹麦、瑞典、挪威、瑞士、奥地利、印度和泰国。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世界最矮的马
在设得兰群岛上有一种矮马,身高约90厘米,据说是世界上最矮的马。但这种马强壮有力,四肢发达。从前,这种马被用作运煤工具。现在,这种马获得了新生,不再在井下卖苦力了,而是供人们观赏或让小孩骑、玩。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矮小的西红柿结果
据秘鲁《商报》前不久报道,一株矮小西红柿前不久已经在秘鲁培育出来了。它只有7厘米高,8克重。犹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样,这株矮小的西红柿也具有一般的西红柿的一切特点,甚至已经结出了鲜红的西红柿果。
这株矮小的西红柿是用一棵大的西红柿秧上的芽培育成功的。它的生长和结实比一般的西红柿晚30天左右。
这种西红柿搬来搬去很方便,可用它来进行植物学教学。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拿破仑的袜子
拿破仑的袜子比他的头发值钱,尽管令人难以置信,但这却是事实。在英国蒙特卡洛的拍卖结果就是这样的。
拿破仑的一绺珍贵地保存在一个刻有印戳的玻璃管里的头发,卖了560美元。之所以卖了这么少的钱,是因为人们认为他的头发不特别多。
相反,经考证证实拿破仑穿过的一双袜子,其售价是他头发售价的两倍。这双黑绸袜子,是他在圣赫勒拿岛流放期间穿过的。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美国新型太阳能收集器。 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西德一位十七岁的青年和他的几位朋友设计并制造了一辆节油汽车(上图)。这辆汽车行驶一千零二十八公里,耗油仅一公升,创汽车节油史上的最新世界纪录,这辆汽车重仅五十五公斤。另一辆节油汽车(下图)的节油量名列第二,耗油一公升可行驶八百六十八公里。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