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采取有效措施 兑现优待工分
?渡公社落实党的优抚政策
本报讯 四川省渠县?渡公社,在贯彻执行党的优抚政策中,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优待工分,受到优抚对象和部队战士的欢迎。
?渡公社有128户烈军属,443名残废军人和带病复员退伍军人。公社按照党的优抚政策,对他们历来优待较好。但是,去年春天这个公社普遍实行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生产责任制后,有的大队对优抚工作有些忽视,该优待的没有优待,优待了的也未按照要求填发优待工分通知单。针对这种情况,公社召集公社干部、大队民政小组长、生产队长和会计人员开会,学习党的优抚政策。这样,各大队根据无劳力和缺乏劳力的烈军属、残废军人和带病复员退伍军人的具体情况,认真落实优待工分。
今年,这个公社的一些生产队又推行工分加照顾的分配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渡公社广泛征求群众对优待工分的意见,然后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优待办法。他们根据现行生产管理的情况,年初统一由生产队从全队总包工分中提取优待工分,然后分户核定优待对象的自做工分,再将生产队人平工分数与优待对象人平工分数比较,达不到全队人平工分水平的,则从生产队提取的优待工分中给以差额补助,评定落实到户;并且将优待工分填上四联单,发给优抚对象和所在生产责任组,还通知在部队服役的战士。今年年初,全公社评定优待烈军属66户、残废军人和带病复退军人263人,优待工分63,880分。小春试算分配结果,全公社得到优待的优抚对象,每人平均分粮192斤,全部超过了所在生产队人均分粮水平。
?渡公社优待劳动日兑现,使优抚对象深受鼓舞,决心在四化建设中多做贡献。一些部队战士接到公社寄来的优待工分通知单以后,也非常高兴。他们免去了后顾之忧,表示要安心服役,为保卫祖国、保卫四化贡献力量。
陈元光


第3版()
专栏:来信

感谢政府和人民的关怀编辑同志:
9月30日,我们连战士冯建东收到江苏省常州市雕庄人民公社给他家的优待款通知单。通知单上说,公社根据冯建东同志家庭劳动力和生活偏低的实际情况,今年优待现金100元,并希望冯建东同志安心服役。
雕庄公社的优抚工作做到我们的心坎上了。农村实行的现行政策,我们是非常拥护的。但是,在实行包工到组、责任到人等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办法以后,个别战士由于家乡优抚工作没落实好,家中生活下降,就担心起来。部队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因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教育效果不大。8月中旬,四川籍战士收到了家乡寄来的优待工分通知单,后来,战士冯建东又接到家属优待款通知单,全连干部战士个个眉开眼笑。大家激动地说:有政府关心,人民关怀,还有什么顾虑的?
北京部队某部 由德升 胡叔云 陈云平


第3版()
专栏:

进一步做好优抚工作
本报评论员
优抚政策是党的一项重要政策。在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各地要进一步做好对烈军属和革命残废军人等的优待抚恤工作。四川省渠县?渡公社、江苏省常州市雕庄公社的事实说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优抚政策,对于加强部队建设,调动广大优抚对象的积极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优抚工作。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务院民政部专门对全国优抚对象进行了一次普查。在这个基础上,各地普遍建立了优抚对象档案。随着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对军人牺牲、病故后的抚恤标准,对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的标准都相应地有所提高。同时,根据群众优待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各地积极开展群众优待的工作。去年全国群众优待优抚对象劳动工分2.9亿分;今年据一些省、市、自治区统计,优待的劳动工分又比去年略有增加。总的来说,优抚工作做得是好的,广大优抚对象也是满意的。
但是,目前在优抚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群众优待优抚对象劳动工分的工作,有些地方还没有很好地落实。有的社队年初抓了优待劳动工分的评定工作,但没有兑现。个别地方对优待劳动工分工作没有重视起来,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还有一些社队在优抚对象享受了国家的定期定量补助后,不管其是否达到一般社员的生活水平,一律取消或停止对他们的劳动工分优待。这些违背党的政策的做法使一些优抚对象发生困难;部分战士因此有了后顾之忧。各地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最近,党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中强调,各地在推行各种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包产到户时,“对烈军属、五保户和其它困难户,要有妥善的照顾办法”。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村陆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这给优待劳动工分的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但是,不管采取哪种形式的生产管理体制,只要是以劳动工分计酬的,对优抚对象就仍应坚持优待劳动工分的制度。实在无法优待劳动工分的地方,可以采取其它的优待办法。比如,有的地方优待粮食和现金,由生产大队统一按劳动力提取兑现;有的地方对那些缺少或没有劳动力的优抚对象,象合作化时那样,组织群众包耕、代耕。这些优待办法,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借鉴。在落实优待劳动工分的同时,生产队划分作业组,应该妥善安排那些缺少或没有劳动力的优抚对象;在分工分业安排生产的时候,应该照顾那些半劳力和辅助劳力以及身体不好的优抚对象。此外,还应该帮助优抚对象搞好家庭副业,使他们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提高。
总之,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一定要坚持党在农村的优抚政策,象以前一样予以关怀和优待优抚对象。优待的形式可以因地制宜,多种多样,但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保证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不低于一般社员。现在,全国农村秋收已毕。各地要结合年终分配,认真落实党的优抚政策。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经验,把优抚工作进一步做好。


第3版()
专栏:

梨树县委重视解决党不管党问题
领导干部带头端正党风、党员教育逐步经常化,从而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本报讯 中共吉林省梨树县委在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过程中,重视解决党不管党的问题,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今年春季,县委常委根据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分析了全县党的工作状况,感到当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党不管党:党委对党的建设抓得很少,有的甚至根本不抓;有的公社党委一年开二、三十次党委会,一次也不研究党的建设,致使党组织的战斗力不强,党员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党委不重视,认为党的建设不是当务之急;再加上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组织忙于行政事务,也无暇去抓党的建设。
为了解决党不管党的问题,梨树县委召开了公社党委书记座谈会,共同研究讨论。会后,县委对全县党的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县委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同时,县委常委带头认真学习和贯彻《准则》,端正党风,不搞特殊化;加强集体领导,坚持过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此外,常委分头下去对党的建设进行调查研究,培养优秀党支部和优秀党员的典型,促使后进支部的转化。
在县委的带动下,全县党的建设开始出现了新局面。各公社党委普遍办了党员骨干轮训班,大队党支部办了党员训练班,联系实际,学习《准则》和党章修改草案。全县训练党员17,256人,占党员总数的85%。同时恢复和健全了组织生活制度,培训了党课教员(农村党课教员已扩大到992名,每个支部3至5名),加强了党员教育,使大多数党员增强了党的观念,进一步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今年“七一”,县委表扬了206名优秀党员、52个优秀党支部,各基层党委还评选出641名优秀党员。过去不合格的党员大部分有了转变,党员作用发挥得比较好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了。全县农村后进支部,经过整顿,都有了较明显的变化,有的成了先进支部。《准则》初步深入人心,党风开始有所好转。
党的建设的加强,带动了梨树县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年虽遭严重的雹灾、虫灾,但全县粮食产量预计仍比丰收的去年增长一成以上。


第3版()
专栏:编后

党委要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
在十年浩劫期间,我们党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造成党风不正,党纪废弛,组织不纯,党的战斗力严重削弱。粉碎“四人帮”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级党委做了大量工作,党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目前不少地方还存在着党不管党的现象,党内的问题还不少,这同党所担负的领导四化建设的重任是很不相称的。搞好四化建设,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而要加强党的领导,就一定要改善党的领导,解决党不管党的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把我们党切实整顿好、建设好。这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那些认为党的建设无足轻重的想法,认为党的建设可以慢慢来的想法,都是不对的。
解决党不管党的问题,一定要改变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这些年来,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什么事情都要党委讨论决定,都要党委书记挂帅、拍板,以致造成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委包办一切。这既影响了政府和群众组织作用的发挥,又削弱了党的工作。党委陷入日常行政事务,不能集中精力管党的建设,管路线、方针、政策,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改变这种状况,解决好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党委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集中力量抓好四化建设的大政方针问题。


第3版()
专栏:

促进民族文化交流 增强民族团结
柳州地区恢复和发展各民族文化生活
本报讯 记者谢式邱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恢复和发展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和相互了解,增进了民族团结。
柳州地区每个县都有壮族,同时,还有瑶、苗、侗三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75%。这些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世代流传。1978年以来,各族文艺工作者深入山寨,收集、整理了各族民间故事六百多篇,民歌五万多首,叙事长歌四十多篇,曲艺词牌四十多种。有一部分已整理成书出版,或在区内外杂志上发表,很受各族群众欢迎。
各民族的民间艺术家还创制改革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芦笙,是苗、侗族人民的传统乐器。“文革”期间,有些人将芦笙大量收缴、焚毁。近几年来,苗族群众又吹起了芦笙,并对芦笙进行了改革,由六管增加到十二管、十八管。经过互相学习和交流,侗族民间艺术家也在改革芦笙的基础上,创制了莽笙、地筒,其音色更加宏亮、优美。经过发掘、整理,观摩提高,一批民族文化艺术品,如瑶族长鼓“吉冬诺”、苗族“果哈”、侗族“牛腿琴歌”、壮族“横鼓说唱”等,都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舞台。
为了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柳州地区从1977年以来,每年都举行专业和业余民间文艺汇演,交流经验,互相借鉴,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起来。去年以来,壮族“歌墟”、瑶族“达努节”、苗族“坡会”、侗族“会期”、“花炮节”等“歌节”,都相继恢复举行。这不仅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繁荣,也使各族群众增进了思想交流,生活交往,从而发展了相互之间情谊。


第3版()
专栏:

气功 高康


第3版()
专栏:

昆明部队某团管理股股长赵应东
坚持原则不为歪风邪气开绿灯
据新华社昆明电 人民解放军昆明部队某团管理股股长赵应东,坚决同那些用国家财物送人情、拉关系、吃吃喝喝等不正之风作斗争,受到部队领导机关的通报表扬。他说:党叫咱管财管物,决不能为歪风邪气开绿灯。
有一次,部队奉命调防到一个新地区,当地政府为表示欢迎,备办酒菜宴请了部队领导同志。团党委觉得,地方有情,部队也应该有意,决定设宴答谢地方干部。赵应东坚决反对这种“互相吃”的风气。他说:我们军民之间是鱼水关系,不是那种“油水”关系,不能再搞宴请。团里接受了他的意见,只请地方干部吃了一顿便饭。过了不久,赵应东被调到营建办公室管材料。营建工作与地方打交道多,要常请“关系户”吃喝。赵应东多次向领导提出批评意见。一次,部队请地方供电局的同志吃饭,请赵应东入席,他坚决不参加。
这个团材料场上有各种规格的木材、钢材,成垛的砖瓦水泥和油毡等等。赵应东分管营建材料后,就把“家”搬到材料场边的油毛毡棚里,白天黑夜看守材料。一次,赵应东的同乡向他要点木条子,他严肃地说:“我只有管好公家财物的责任,没有拿材料送人情的权力。”有一次,团长的警卫员拿了两块木板给团长家门口的水沟上架垫脚。当时赵应东没在家。他回来知道这事后,就在一次会上当面批评团长说:“你是首长,却带头违反规定,要是大家都这样,公家的东西不就拿光了。”团长接受了他的意见,让把木板扛回了材料场。
赵应东这种不谋私利、不徇私情,自觉为搞好党风而斗争的精神,赢得了全团干部战士的赞扬和尊敬。部队党委两次给他记了三等功。


第3版()
专栏:

杜绝利用“职权之便”
一些领导干部违法乱纪,或者搞特殊化等不正之风,往往是利用“职权之便”。诚然,利用者,人之主观错误也。必须从思想教育和必要的组织纪律方面着手解决。但,不容忽视的是,有了这种方便,也就为这些人的“利用”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应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一、改革干部体制,废除领导干部的终身制。这样做,不仅利于人才的选拔,也可以消灭我们制度上实际存在的严重的家长制,把各级领导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敢有以身试纪试法者,人民群众就有权弹劾罢免之。
二、制订严明的组织纪律及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制度不健全,就会给特殊化提供方便。如果我们的各项制度都健全了,又给人民群众以充分的民主权利,人人有章可循。众目睽睽之下,“便”则不便矣。
三、要有千百万“陈爱武”和真正负责的“中纪委”。没有陈爱武这样的强者,民主权利就不能有效地行使;没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样倾听群众呼声、勇于为民做主的“清官”,群众也只可徒唤奈何。只有二者统一起来,整个社会不给违法乱纪、搞特殊化者开“绿灯”。社会风气一正,就会把“便”字驱出历史舞台。
总而言之,“职权之便”必须杜绝。否则,“利用”者只会层出不穷。
河北省平泉县七沟中学 王国庆


第3版()
专栏:来信

驳遮掩不正之风的遁词编辑同志:
近来,报纸上揭露了一些干部搞不正之风的错误,说出了人民群众早就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增强了对党的信任和对四化建设的信心。但是,也还有些干部对报纸的揭露很不满,抱屈者有之,鸣不平者有之,暴跳如雷者亦有之。为什么他们和广大群众的思想感情如此格格不入呢?据说,他们还振振有词哩!且听:
一曰:“不照顾影响,有损党的威信”。
一些干部利用职权,谋求私利,搞不正之风,毫不顾及对党的声誉的影响,使党的威信下降。自己把威信丢了,能说是别人来“破坏”吗?报纸揭露你的错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于己于党,只能影响更好,威信更高。不然,有了错误,自己不说,又不准别人说,把错误包藏起来,只能影响更坏,威信扫地。
二曰:“给领导干部脸上抹黑”。
我们的许多领导干部克勤克俭,克己奉公,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保持了党的光荣传统,深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但是,有一些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了,把人民忘了。当年,人民用小米、地瓜干养活他们,人民吃什么,他们吃什么;如今,我国人民生活还不富裕,而他们却大吃大喝,有的甚至贪污受贿之类的丑事也干出来了。这到底是谁给他们脸上抹黑呢?难道是揭露他们的报纸吗?难道不是他们自己不顾一切地一个劲地往自己脸上抹黑吗?报纸批评他们,不过是给他们照照镜子,好让他们快去洗脸罢了。
三曰:“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比我严重的还有的是。”
的确,由于林彪、江青一伙肆虐十年,把党风搞坏了,使不正之风泛滥,不少人都不同程度地卷进去了。但是,能因为这股歪风还没有刹住,就是歪风刮得有理吗?难道说,因为还有比你严重的,你的错误就是正确的吗?现在在青年学生中都在开展“从我做起”的活动,我们的干部难道就只能从别人做起,不能从自己做起?
除了上述三种说法外,还可以听到一些其他说法。但不管怎么说,都不能成为为不正之风辩护的理由,都不过是为遮掩不正之风的遁词而已。而任何遁词,都是站不住的,因为,一切不正之风,都是违背人民利益的,败坏党的声誉的,是人民深恶痛绝的。劝告那些持有各种遁词的人,趁早收起来,跟党和人民一起,为刹住这股歪风作不懈的斗争。
刘鹏


第3版()
专栏:

大队吃喝歪风何时止
我们是一千余口人的大队,有八个生产队。每逢大队召开队长会或上面来人,总要集体吃饭。每次都派专人办菜饭,少时六、七元,多则十余元。粮食吃光了到队里称,钱用完了到队里拿,草烧尽了到队里推,加大了杂支粮,多增了管理费。据了解,除摊到生产队头上以外,大队每年吃喝开支就达几百元或上千元。党中央三令五申,不断提出反对不正之风,有些干部当耳边风,依然故我,白吃一份,分配时还照拿一份。群众对这种歪风恼火极了,希望大家努力,制止这种歪风!
江苏省灌南县花元公社北洋大队
唐立志


第3版()
专栏:说古论今

“断罟”与“藏罟”
安成信
《国语》里有个故事,叫做里革断罟匡君:春秋时,鲁国有个大夫叫里革,当时的国君是宣公。一年夏天,宣公在泗水河撒网捕鱼,里革知道了,跑来毫不客气地“断其罟而弃之”,里革一面“断罟”,一面陈述“古之训”,说是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如鸟兽虫鱼之类,其怀孕产卵,蕃衍生长,都在一定的季节;人们捕鱼猎兽,也不能乱来。眼下正是鱼类怀孕的季节,不教它们繁殖,反而滥行网捕,真是贪得无厌!
宣公以国君的身分捕鱼,却被自己的一名下属弄断渔网,又严词批评一顿,这岂不是太伤面子了吗?但是,宣公并未因此恼羞成怒,而是表示立即“藏罟”,将渔网收藏起来,还把里革表扬了一番。
应该说,二千多年前,一个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阶段的国度里,一个属臣能犯颜直谏国君,而国君则能虚怀若谷,诚恳接受批评,二者的精神都十分难能可贵。
读了这个故事,不禁使人联想到我们的一些同志,他们缺乏里革那种“断罟”的勇气,对于别人的、特别是领导者的某些错误,不敢批评,“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行而踟蹰”,不得已时就不痛不痒地说几句;或是背后发发牢骚,当面则依然点头称是;更有甚者,是明知领导者的某个意见或行为是错误的,非但不批评,不制止,反而跟着说,照着传,帮着干,以至小错演成大错,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少数担负领导职务的同志,则缺乏鲁宣公那种“藏罟”的精神,喜欢把个人的情面和权威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讳疾忌医,老虎屁股摸不得。听到虚伪的恭维和奉承,往往眉飞色舞,飘飘然起来;对于别人的批评,特别是下级干部和群众的批评,态度好一点的,不理不睬,当作耳旁风;态度差一点的,当面发一通脾气,把批评者顶回去;态度恶劣的,就要利用职权明明暗暗地进行打击报复了。这种人在对待批评的问题上,实在还赶不上那个鲁宣公。
为了在党内外把民主发扬得充分一些,把欢迎批评的空气搞得浓一些,我们的一些同志难道不应当从“里革断罟匡君”的故事里汲取一点有益的东西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