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
——西德大选见闻
新华社记者 胡永震 杜运燮 本报记者 翁祖尧
经过几个月激烈的竞选活动,西德4年一度的联邦议院选举终于揭晓。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联盟取得了胜利。人们对于选举结果的普遍看法是:各党力量对比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是意料之中的,而自由民主党得票率增加较多,却是有点出人意料之外。
根据新的选举法,选举是在10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今年是10月5日)举行。我们作为应邀赴西德专程采访大选的60多个国家150多名记者之一,也去了各投票站参观。西德选民来到指定的距离住所较近的投票站,凭选举证领取选票和信封。西德的选举制度很复杂,每个选民实际上要投两张票,一张选举候选人,另一张选举政党候选人,也就是选举政党。两张票是印在一起的,因此,选票较大。我们参观的一个投票站负责大约650名选民的投票工作。下午3点半,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个投票站已经有81%的选民投了票。
从投票站出来,我们漫步波恩街头。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各政党候选人的大幅照片。因为是星期天,商店几乎都关了门,街上相当宁静,只有一些人在饭馆里和咖啡店里,街头广场上,几位老年人牵着小狗坐在长椅上晒太阳。
下午6时,投票结束,不一会,电视台就开始不断播送初步推算的选举结果。波恩的社会民主党总部和基督教民主联盟总部,以及附近的自由民主党总部里,更是灯火辉煌,人头攒动,热闹非常,聚光灯亮得刺眼,电视台记者占住有利地位,纷纷摄取新闻镜头。
深夜2时,正式结果公布了:社民党所得票数占总票数的42.9%,比上届大选增加0.3%,自民党得10.6%,比上届增加2.7%,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得44.5%,比上届减少4.1%。
社民党和自民党的执政联盟将继续执政,施特劳斯在去年7月被推为总理候选人时对这一点就不表示怀疑。他当时曾说,反对党要在大选中取得绝对多数是不大可能的,到今年六、七月间,人们也是这样来预测结局的。
但是,自由民主党这次的得票却由1976年的7.9%猛增到10.6%,为近20年来最好的结果。这里的报纸一致认为,自由民主党是这届议会选举中最大的获胜者。而这一结果确是谁也没有意料到的。自由民主党总书记弗尔霍伊根在回答我们的问题时说:“连自民党内也没有人意料到”。近两年来,自由民主党处境一直不大妙,大选前在3个州的选举中落选。尤其是今年5月在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的选举中落选,更使自由民主党受到挫折。
为什么自由民主党这次能取得这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此间各报评论的倾向性的看法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无论是今年六、七月间的竞选第一阶段,还是9月中下旬的竞选最后阶段,都充满了社会民主党与反对党之间的相互攻击,揭老底,翻旧账,代替了实质性的交锋,这使选民感到厌烦,就连接近反对党观点的《法兰克福汇报》也在一篇社论中指出,这次竞选是西德有史以来最乏味的一次。而自由民主党的做法却和上述两大党有所不同。它大讲这次选举是关系到西德议会中坚持3党制还是实行两党制的问题,在竞选中,不是进行一连串的攻击,而是讲实际问题。这一点在10月2日的4党连续的电视辩论中表现得最为清楚。这次辩论持续3个半小时,收看人数达3,000万,在其他3人连续互相攻击时,根舍很少介入,而是把重点放在实质问题上。事后报纸的评论都认为,根舍取得的效果最好。
自由民主党这次选票激增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多数选民求稳怕乱的心理。人们分析,在充满危机和动乱的80年代,多数选民希望内外政策不要出现大变化,他们因此极不希望现在的反对党来取代现在的执政党,也不希望社会民主党单独执政,使社会民主党内的“左翼”力量失去自由民主党的制约。一家报纸的评论说,自由民主党是目前起协调作用的不可缺少的第三种力量。正是这一第三种力量的地位使自由民主党赢得了选票。
根据施密特在大选前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日程表,大选后一个月左右就要组成新政府,估计新政府的内外政策不会有什么变化。施密特在大选的当天晚上说,内外政策将不受妨碍地继续下去。


第7版()
专栏:

稳步前进的马来西亚经济
王志光
马来西亚地处热带,自然环境优越,地下资源丰富,被称为热带“骄子”。近几年来,马来西亚政府结合本国特点,采取积极措施,既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又争取外国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个国民经济稳步向前发展。马来西亚按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个人收入,从1970年的355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1,415美元,在东南亚国家中占第二位,仅次于新加坡。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马来西亚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马来西亚早就享有“橡胶和锡的王国”的称号。1979年,马来西亚天然橡胶的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42%。号称“油王”的油棕榈树是马来西亚的重要经济作物。1979年棕榈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9%,居世界第一位。马来西亚森林覆盖面积为国土的75%,是世界上热带硬木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马来西亚蕴藏着丰富的地下资源。开采锡矿在马来西亚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7世纪时就驰名于世。锡的储藏量已探明有12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目前,锡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到1978年止,马来西亚已有上千个锡矿场,这一年的锡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马来西亚的石油资源也比较丰富,近几年石油开始出口,产量和出口量都在飞速增长,现在,日产石油30万桶,1980年石油出口收入将达54亿马元(1美元折合2.1马元),比1979年增加43%,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
马来西亚在充分利用本国多种资源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争取外国投资。1958年颁布、后经多次修改的《新兴工业法》规定,新兴工业可以在2至10年内免纳所得税,利润可以自由转汇。为便利吸收外资,马来西亚目前在全国建立了61处工业区。1971年实行《自由贸易区法令》,规定外国进口到自由贸易区的货物可以免税,在自由贸易区内货物可以随意储存,重新包装、加工和装配,并可免税出口。1977年初实行出口信用贷款,设立出口信用贷款保险公司。为了鼓励外国投资,马来西亚两次修改工业协调法令,建立中央投资小组,采取放宽投资条例和简化投资手续等措施。马来西亚政府还在美国、日本等国设立
“投资促进中心”,以吸收外资。据官方统计,到1979年年中,共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家公司在马来西亚参与制造业活动。为保护本国和当地投资者的利益,马来西亚政府对外资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
马来西亚从1966年起实行五年发展计划,到今年是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其中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5%和7.4%。1976年—1978年第三个五年计划头三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8.7%,1979年增长8.1%。近11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两倍多,1980年预计可达到122亿美元。
马来西亚原是一个农业国和初级产品输出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它在促进经济多样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电子和电器工业是发展最快的一项工业。1966年,马来西亚设立第一家电子装配厂。70年代开始,马来西亚政府采取奖励投资,大力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等措施。10年间,这项工业的增长率平均每年达到12.5%,产值由1971年的2,500万马元增至1979年的28亿马元。
近年来,马来西亚逐渐改变过去单纯出口未加工原料的状况,扩大了出口制成品或半制成品。政府鼓励对木材加工的投资,特别是第二、第三级加工的投资,发展制造木模、家具、合成房屋的企业。1979年与1978年比较,原棕榈油出口增长6%,而加工棕榈油的出口则增长34%。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产品中所占的比重有更大的增加,1977年比1976年增长6.1%,1978年又比1977年增长36.5%,达到36亿多马元。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马来西亚的对外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1976年至1978年,外贸出口额平均每年增长22%,1979年的出口总值又增加了38.9%,达到117亿多美元。由于国际收支历年出超,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经济的稳步发展,为马来西亚币值和物价的相对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1979年以消费品价格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是3.6%(1978年为4.9%),是东南亚国家中最低的。
丰富而多样的自然资源,符合本国实际的政策措施,正在使马来西亚的经济继续稳步前进,尽管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是,马来西亚政府决心采取措施,争取国民经济发展的更好前景。


第7版()
专栏:

美三K党进行游击战训练
美国三K党最近在亚拉巴马州一秘密营地进行游击战训练。据说是为一场种族战争做准备。警察当局认为,他们代表了美国的一种新恐怖主义。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专论

美国在拉丁美洲地位的衰落
颜玖
近年来,拉丁美洲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是,美国地位的衰落。拉丁美洲一向被美国看作是它的势力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势力在拉丁美洲迅速膨胀,形成了显赫一时的霸权地位。但是,曾几何时,世界形势的发展对美国日益不利。美国的势力地位不断下降。拉丁美洲国家的力量逐渐发展壮大,对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要求日益高涨,同美国的矛盾正在加深。西欧、日本在拉丁美洲加强自己的势力,取得了相当的发展。苏联自勃列日涅夫上台以来,野心勃勃地乘机向拉美加勒比地区渗透。这些因素都动摇着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地位。
50年代后期,亚非国家反帝反殖斗争空前高涨,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古巴等一系列国家的亲美独裁政权相继倒台。这进一步推动了拉丁美洲国家人民的反独裁斗争。
60年代以后,美国为了对付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采取了军事干涉和经济安抚的两手政策,但是并没有能够阻挡拉丁美洲国家和人民要求政治独立、经济自主和民族解放的潮流。
60年代后期,拉丁美洲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以经济上的国有化运动和政治上的民族主义政治力量发展为标志,掀起了新的高潮。国有化运动在经济上削弱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控制。随着国有化运动的高涨,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运动也不断发展。从60年代到70年代,拉丁美洲成立了安第斯条约组织、拉普拉塔流域协定、亚马孙合作条约、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拉丁美洲经济体系等地区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对于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合作、抵制外来势力的剥削和控制,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此外,拉丁美洲国家在支持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捍卫200海里海洋权、成立农产品和原料出口国组织、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方面,也都出现了一种联合斗争的趋向。美洲国家组织也起了变化,不再是美国能一手操纵的机器了。
70年代,苏联乘美国衰落之际,在全世界加紧同美国争霸,也开始向拉丁美洲进逼。
古巴当局投靠苏联,使苏联在美国大门口建立了一个立足点。1975年初它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形势,提出“进攻性战略”,进一步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的攻势。1975年和1977年,莫斯科两次在拉丁美洲召开会议,全面研究并制定在“新形势”下向拉丁美洲扩张的战略和策略,并利用古巴为它打头阵。它们两家密切配合,一方面利用拉美国家同美国的矛盾和拉美人民要求变革的愿望,企图在拉丁美洲建立反美阵线;另一方面利用同拉美国家已有的国家关系,增加经济、贸易、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往来,想方设法挤进拉美。据报道,苏联同拉美国家的贸易,1979年比1970年就增加了9倍多。同时,莫斯科还大力加强古巴这个桥头堡,向古巴派驻了包括作战部队在内的大量军事人员,在古巴建立了不少军事基地,企图通过古巴向中美和加勒比地区进行渗透。
正当美国在拉丁美洲地位衰落之时,西欧、日本,随着它们经济实力的增长,也逐步打入拉丁美洲。西欧和日本同拉丁美洲的关系自60年代以来有较大的发展。从投资增长速度来看,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投资累计数1970年比1960年增加65%,同一期间,日本增加502%,西德增加330%。进入7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许多拉丁美洲国家,采取了对外经济多样化的方针,近些年来,西欧、日本同拉丁美洲经济关系的发展势头很猛。近年来西欧共同体同一些拉美国家的贸易发展超过了美国。
美国在拉丁美洲地位的衰落已是一个无可怀疑的历史发展趋势。但是应该看到,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和基础是根深蒂固的,目前它的实力还是在拉丁美洲的外国势力中最强大的。美国对拉丁美洲的私人直接投资在1977年增长17.5%,1978年又增长15.6%,达到325亿美元。拉丁美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有很大成果。政治和经济自主的程度都有进展,经济实力也有提高,但是它们目前在经济上还不能完全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西欧、日本同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在积极发展,它们同美国存在着利益矛盾;但是到目前为止,双方关系主要是配合和补充而不是冲突和争夺。苏联对拉丁美洲野心很大,活动不少,当然在目前其势力还不能同美国相比。近年来,美国对于苏联在拉丁美洲的扩张和渗透,加强了防范,拉丁美洲国家对苏联也抱有戒心。但是,苏联对拉美的扩张野心依然是对美国的一个重大威胁。
美国面对它在拉丁美洲地位的衰落,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为了对付苏联的扩张,巩固尚存的地盘,美国政府正积极调整对拉美的政策,力图改变形象,声称要“尊重”拉美国家主权,实行一套“新方针”,鼓励拉美一些国家实行国内改革,稳定经济,以缓和拉美各国民族民主斗争。美国的“新方针”能否奏效,显然有待今后事实来证明了。
(《拉丁美洲丛刊》编辑部供稿)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女子同男子田径水平的差距在缩小
法国著名的运动医学专家基耶教授认为:由于本身的生理上与体力条件方面的原因,女子在力量性运动项目上是无法与男子竞争的;但是在耐力起重大作用的运动项目中,情况就不同了。
譬如,女子赛跑运动员完全能赛出男子的成绩来,女游泳选手也是这样。
在田径运动中,女子世界纪录同男子的差距,目前情况怎样呢?这几年各国比赛的成绩表明,除了投掷项目由于男、女使用的器械重量不同而无法比较外,我们可以看到的情况是: 项目 男子世界纪录 女子世界纪录 女子纪录相当于 男子纪录的百分比100米 9秒95 10秒88 91.4%200米 19秒72 21秒71 90.9%400米 43秒86 48秒60 90.3%800米 1分42秒4 1分53秒5 90.2%1,500米 3分31秒4 3分52秒5 90.9%4×100米 38秒03 41秒60 91.7%4×400米 2分56秒1 3分19秒2 88.4%跳高 2.36米 2.01米 85%跳远 8.90米 7.09米 79.7%
如果考虑到,上述男子世界纪录有5项是在墨西哥城高原田径场创造的(高原的比赛条件比平原有利),为公正起见,应拿男子在平原上创造的世界最好成绩作比较,结果是女子成绩的百分比提高了:100米,男子最好成绩10秒02,女子成绩为男子成绩的92.1%;200米——19秒96——91.9%;400米——44秒26——91.1%;4×400米——2分58秒2——88.5%;跳远——8.54米——84.5%。
就大多数项目而言,女子最好成绩相当于男子的90—92%,差距并不大。而且,当前的趋势是女子田径成绩的进步比男子快,在不久的将来与男子的差距会更加缩小。
(广亭)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挪威女教师维茨在一次马拉松赛中的成绩是二小时二十七分三十三秒,仅比男冠军差十六分钟。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第一届伊斯兰国家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
第一届伊斯兰国家奥林匹克运动会9月28日至10月5日在土耳其的伊兹密尔市举行。
运动会共进行田径、游泳、摔跤、足球、篮球(男子)、排球(男、女)和网球(男、女)7个体育项目的比赛。土耳其选手的成绩突出,他们在田径、游泳和摔跤3大项中就取得了60枚金牌,其中打破了一些国家纪录。
来自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利比亚、巴林、摩洛哥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等的共691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这次运动会。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泰国国王杯足球赛结束
1980年泰国国王杯足球赛经过13天的激战后,4日晚在曼谷国家体育场胜利闭幕。泰国码头队夺得本届的冠军,曼谷银行队获亚军,中国八一队和泰国空军队并列第3名。
泰国国王杯足球赛每年举行一次。本届比赛于9月19日开幕,共有10个队参加。除中国八一队和南朝鲜队外,其余8队均属泰国。(据新华社)


第7版()
专栏:外国人士看中国

中泰友好有渊源
泰国《沙炎叻报》最近连载了泰国前总理克立·巴莫的访华文章,现摘译如下:
在西双版纳,华人和泰人的关系很好,交往融洽。华人自称为“汉”,称泰人为“傣”。这只是表明种族的差别,但仍生活在一个国家、一个制度和在一个政府之下。现在,中国政府鼓励傣人在自己家乡享有种种权利,而不是进行压榨或是当官作老爷。此外,政府还支持傣人的种种习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会使傣人变为汉人。
人们在村寨很自由,他们有自己的住宅,有畜棚。无论是大人还是孩童,衣着都很整洁,妇女佩带银器。食品很丰富,这从他们为我们安排的午宴和村民们的面色都可以体现出来。他们丰衣足食,没有饥饿的迹象。
当村民们获悉我们是泰国人后,有的全家人都出来站在门前或站在寨子中的平地上,象等待自己的兄弟那样等待我们。他们对我们微笑,用泰语向我们问候。
使我感到非常满意的是,与他们交谈一直用泰语,尤如在泰国的村寨,没有什么障碍,完全可以听懂。
在泰国的华人大部分是潮州人。潮州人在汕头也很多,人们均可听懂潮州话,但他们自称为“汕头南”,即汕头人。在去潮州的道路两旁,到处是富饶的稻田,水利事业发达。潮州给我永不忘怀的印象是,那里的人民的勤劳。无论在城里还是城外,人们都在不停地工作,游手好闲的人几乎没有。
潮州人到泰国来得很多,可算是一股经济力量。
由于勤奋,中国人与泰国人相处很好,没有发生矛盾,因为没有土地问题发生。泰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没有发生什么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他们之间没有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化方面的障碍。他们来到泰国后,娶泰国人为妻,因此,各种问题也就无从发生。
在中国访问15天后,我离开广州回国。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翻译到火车站送行,我们依依难舍,主客双方都流下了热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