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让联营企业各方都得利
恩平县合理处理利润分配比例,调动群众办企业的积极性
本报讯 广东省恩平县在联营企业的收益分配上,注意正确处理积累与分配的关系,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使社队迅速得到兴办联营企业的实惠,调动了社队群众办联营企业的积极性。
为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近几年来,恩平县委组织县社队、社与社、社与队、厂与社等多种形式联合经营企业,兴办起一批总装机容量达14,000多千瓦的水电站和一些建材工业企业。这些联营企业投产后,盈利不少,有的能正确处理企业所得利润,注意分配兑现;有的只顾留积累,扩大生产;还有的甚至把盈利挪作他用,使联营各方得不到好处。县委分析了这些情况,认为联营企业是经济上的联合,不是行政上的合并。因此,合理处理盈利分配比例,关系到能否调动社队办联营企业积极性和群众的经济利益,必须认真搞好。于是,这个县围绕联营企业的分配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作出了几条明确的规定:一是明确联营企业是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其收益均属联办单位所有,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联办单位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和挪用;二是根据按劳分配、等价互利的原则,各联营企业的收益分配办法,应按照参加联营的社队的实际投工、投物、投资的比例分成,多投多得,少投少得;三是联营企业收入,除去职工工资福利、管理、维修、折旧留成费用之外,所得纯利润,用65%还国家贷款和其他借款,35%分红,如已全部还清国家贷款或其他借款的企业,除留一成用作扩大再生产外,其余九成按照各联营单位应占分红比例计算分配。社队联营利润收入的分配,公社占10%,大队占20%,生产队占70%,把实惠分给群众。去年全县联营企业总收入533万元,利润254万元,各企业都按规定,及时兑现分配,据统计,各联营企业已下拨给社队分红数177万多元,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例如全县公社联办的水泵厂,按规定一年拿出10多万元分给社队。恩平县社队联营企业兑现了分配政策,进一步调动了社队兴办联营企业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已先后办起了小水电、建材工业、加工工业、种养业、补偿贸易等联营企业40个,由15个公社联办的第二水泥厂和铺地砖厂,最近又投入生产。


第2版()
专栏:短评

帮助农民多得实惠
目前,农村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正在经过试验逐步发展。许多联办企业办得好,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果。在农村广泛兴办联合企业,关键是要调动社队、尤其是生产队的积极性。生产队对经济联合积极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联合企业能否合理分配经营成果,生产队能否从中得到实惠。广东恩平县在兴办联合企业中重视企业收益的合理分配,农民从联办企业里很快得到好处,这样,已经参加联合的社队积极性更高,原来没有入股的自愿入股了,全县联合企业迅速增加到40个。这个事实说明,搞经济联合,一定要坚持自愿和平等互利的原则,要努力搞好生产和经营,搞好收益分配,使参加联合的农民增加收入。
前些年,许多公社、大队从生产队抽资金,调劳力,兴办社队企业。其中很多是办得好的。但是,也有不少企业,名为联合,实际上是变相平调:有的利润不向生产队返还;有的吃生产队的粮,不向生产队交款;有的光用工不拨款。还有一部分企业,不能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只重视扩大再生产,忽视给生产队分配收益。这样办“联合”企业,生产队出钱出力,却得不到多少好处,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势必挫伤生产队办企业的积极性。还有些国营企业,在与社队联办企业中,要生产队出土地,出劳力,出原料。生产获利之后,却不公平分配,农民得不到应有的收益,感到受了欺侮。这种建立在不合理分配基础上的联办企业,当然是难以巩固的。
搞好联合企业的利润分配,这是关系每个企业、生产队和社员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办好联合企业的前提。四川会理县凤营公社三年中三次调整利润分成比例,给生产队增加收益,联营企业越办越好。这是又一个生动的例证。我们提倡在农村搞经济联合,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恩平县和会理县凤营公社的领导同志懂得这个道理,自觉地发挥联合起来的优势,坚持互利原则,帮助农民多得实惠,进一步促进了联合企业的发展。他们的这些做法,可供参考。


第2版()
专栏:

联办企业盈利后首先想到农民
凤营公社联办企业不断扩大生产队分成比例
凤营公社是四川省会理县一个山区公社,三年前是全县的穷社之一。从1977年起,凤营公社在抓农业生产的同时,开辟了工牧副业门路,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联合兴办了马鞍山铁矿。到1978年,这个公社各业总产值就突破200万元。
凤营公社有钱了,他们又想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
头一年,虽然只开采了五个月,马鞍山铁矿产值就达到30万元。到第二年春天,一笔笔产品价款结付凭证,陆续送到公社。公社干部们心里开始琢磨:解放以来,这个公社多亏国家扶持,大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兴办起几项农田基本建设工程,至今限于投资,多数未能竣工。他们感到,有钱了,公社一级的分成比例不妨大一点,很快把那些吊尾巴工程配套竣工,让全社人民早日受益。于是,公社把铁矿石收入定了个“四、一、五”分成方案(即:公社4成,大队1成,生产队5成),召集全社干部和社员代表来商量。初办企业,社员就得到利益,分配立即兑现,人人喜笑颜开。
第二年,除农忙季节外,常有几百人上矿山。这一年的矿石产值突破100万元。在收入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又该怎样分成呢?公社干部们想,全社的机械化还是空白。现在该买点象样的农机具武装一下,并相应的办一些企业事业。道理向大队、生产队一讲,再把收支帐一算:既能满足购置农机具和兴办企事业的需要,又能使社员的收入有所增加。于是,这年联合企业收入的分成比例,又调整为“三、一、六”。各队实际分配结果,全社平均劳动日值达到8角4分,各生产队并一次还清了多年积欠的13万元贷款。分配兑现那阵子,处处欢声笑语,供销社、信用社忙得不亦乐乎。公社添置了汽车、拖拉机、推土机、抽水机、打米机等农业机械,工效成倍提高;一座400千瓦的水电站动工兴建,输电线陆续架设到全社25个生产队。
70年代最后一年来到了,公社、大队、生产队和社员更关心、支持马鞍山铁矿了,矿部经过研究,实行了“五定三奖一惩”责任制,全矿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每吨矿石成本由3.3元下降为1.55元,经过一年奋战,总产值高达172万元,纯收入近120万元。怎样分成的问题又摆到了公社干部们的面前。
从日常谈话中,人们常常听到公社干部们仍有许多雄心勃勃的设想。然而,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头脑冷静了,社员日子虽然好过些了,但同许多富裕地区相比,还只能算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要真正搞好休养生息,就更要发挥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尽快让广大农民富起来,应该有更多的收入直接分配给社员。大伙提出了“二、一、七”分成的新方案,立即被通过了。这一年,全公社平均劳动日值上升到一元零八分,生产队从办联合企业得到的实惠更多了。吴远勋


第2版()
专栏:图片新闻

让太阳能为生产和科研服务
江苏省海安县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为生产、生活和科研服务,先后研制了太阳灶、太阳炉、热水器、育种器,以及太阳能浴室、温室、空调室等二百多台太阳能器件,其中有的科研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受到上级奖励。
太阳能制冷空调设备可以使粮库内的粮食始终保持一定温度,防热、防霉烂、防虫蛀。
上图为海安县太阳能利用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调节氨吸受系统的情景。
用太阳能育种。
种子(小麦、水稻、棉籽、玉米种等)经过聚焦脉冲阳光照射,具有提早成熟,当代增产及产生变异的特点。 杨一秋摄


第2版()
专栏:

青海推广切洛经验 放牧结合建设草场
据新华社西宁10月6日电 在最近召开的青海省草原建设会议上,介绍了藏族优秀放牧员切洛合理利用和建设草场,畜牧业连年高产的经验,并决定在全省牧区推广。
切洛是青海省同德县谷茫公社托士大队的放牧员,他为集体包放的一群母羊,常年膘肥体壮,从1968年以来,连续13年创造了百母超百仔的高产纪录。切洛十分注意管好用好天然草场,他在山岩上修牧道,在激流上搭便桥,开发利用了过去未能利用的大片高山草场。他根据草场的类型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分片轮牧,选留足够的产羔草场,严加保护,不到产羔时间决不使用。切洛还尽自己的所能,因地制宜地改良天然草场、人工种植饲草。多年来,他发动全家人采集野生草籽两千三百五十多斤,每年在植被稀疏的草场上进行撒播补种。仅最近5年中,就补种改良草场八十多亩。切洛一家人每年坚持打贮山间林地的青草,还在冬春草场的圈窝附近种植燕麦草三至五亩,1976年到1979年4年中,共青贮饲草142,000斤,大大增强了抗灾能力。切洛的出色成绩,受到了党和群众的称赞,他先后被选为五届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在全省牧区推广切洛的经验,对于解决畜草矛盾,促进畜牧业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好处:一、全省5亿亩天然草场就能得到认真保护、合理利用。二、就地使用肥料,就地收割、贮存饲草和进行补饲,提高抗灾能力。三、简便易行,花钱少,收效大,各类地区、牧民户都能推广。


第2版()
专栏:

为研究防治家猪寄生虫病提供新依据,开辟新课题
张顺祥发现两种家猪寄生虫新种
据新华社武汉10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詹仲德报道:湖北省阳新县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张顺祥,新近发现家猪小肠罗棘口吸虫和胃内狼旋尾线虫。
张顺祥今年48岁,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二十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家畜寄生虫病的研究,1963年曾发现寄生于羊大肠内的结节虫新种,受到有关科研部门和专家的重视,确认这种寄生虫在世界上是首次发现,同时,根据张顺祥观测特征和写出的论文,将这种虫命名为“寄生于羊大肠内的湖北食道口线虫”。
张顺祥发现并研究家猪小肠罗棘口吸虫和胃内狼旋尾线虫是从1978年开始的。有一次,他在显微镜下观测家猪寄生虫,发现有两种虫子同其它寄生虫不一样,有一种虫子虫体弯曲,头部十分明显,腹吸盘发达;另一种虫体粗壮,虫体表面有数不清的细纹。这是两种什么虫子呢?张顺祥一时难以认定。事后,他翻阅了有关资料,才辨认出前一种虫子为罗棘口吸虫,一般寄生于獴鼠和水獭体内;后一种虫子为狼旋尾线虫,一般寄生于犬、狐、狼等毛皮兽和肉食兽体内;但在中外文献上他没有发现家猪体内寄生这两种虫子的记载。从此以后,张顺祥便开始对这两种家猪寄生虫进行研究,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他跑遍十多个县,搜集到一万多条家猪寄生虫,回到所里,逐条进行分类对比,共发现罗棘口吸虫和胃内狼旋尾线虫六百多条。于是,他又把这些虫子一条一条地在显微镜下进行分体观测,并通过简易显微镜描绘器,将这两种寄生虫的每一个器官绘制成图,再进行反复对比分析。大量的分析依据表明,这两种寄生虫确是两种家猪寄生虫新种。
经湖北省畜牧科研所和北京农业大学孔繁瑶等专家鉴定,张顺祥发现这两种家猪寄生虫新种,在我国不仅是首次发现,同时,也为防治家猪寄生虫病提供了新的依据,开辟了新的研究课题。


第2版()
专栏:农村信箱

农村社队能生产配合饲料吗?编辑同志:
我们农村养鸡、养猪,历来是有什么喂什么,有红苕就喂红苕,有包谷就喂包谷,这样养猪很不科学,饲料浪费很大。现在有的地方为农民生产配合饲料,实践证明效果确实很好。这些地方的农民普遍反映,吃了这种配合饲料的猪,平均每头每天增重量都比没有吃这种饲料的猪高1倍多。看见这种情况,我们也想拿粮食换配合饲料喂猪,可就是换不着。例如龙会公社粮站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所生产的配合饲料,由于原料不足,只供应附近的十多个生产队。我们很想知道生产这种配合饲料需要些什么主要原料、生产方法复杂不复杂。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希望能够自己生产。 四川威远龙会公社 周星明周星明同志:
农村社队能够自行生产初级配合饲料和混合饲料。为了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不少地区的粮食和饲料部门在发展饲料工业的同时,积极帮助农村社队建立配(混)合饲料加工厂点。以江苏省为例,到今年6月份,全省各级粮食部门帮助社队改建和新建的配(混)合饲料加工厂(点)有572个,共生产配(混)合饲料两万一千吨。这些饲料厂(点)都是社队自筹资金,利用原有的粮食粉碎设备建起来的。粮食部门主要是帮助设计和供应部分设备,提供配方,进行技术指导。
大量事实说明,因地制宜地发展社队配(混)合饲料加工,符合我国目前农村经济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就地加工,就地使用,减少运输环节,降低饲料成本,增加集体收入,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有好处。
生产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的原料,要根据当地资源就地取材。江苏吴县越溪公社一大队加工混合饲料的主要原料是大麦、稻谷、玉米、渣糠、麸皮、菜籽饼、鱼粉、骨粉和食盐等,其中粮食占一半左右。如皋县新民公社十五大队加工的初级配合饲料,在玉米、大麦、麸皮、棉籽饼、菜籽饼、蚕沙、猪血以外,再添加一定比例的盐、蛋壳、贝壳、土霉素渣和硫酸亚铁等。其中粮食虽占30%左右,但能量和蛋白质成分都大大提高。 《饲料研究》编辑部


第2版()
专栏:山东通讯

海上“牧场”
——记山东文登县的对虾养殖业
我国著名海藻学家曾呈奎教授1977年在全国自然科学学科规划会上说:“人们总以为:‘大海茫茫,资源无限’、‘有水就有鱼虾贝藻’。却不知道:水里捞金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海洋资源就一天比一天少,特别是在近海。我们不能听天由命,靠天吃饭。我们要改造大自然,大力发展养殖业,把我国领海建成稳产高产的‘海洋农、牧场’!”
曾呈奎教授的话说进了水产工作者的心坎。若干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工作已经有了一些成绩。现在,大伙儿在大海种田、放牧的劲头更足,海上农场、牧场年年在扩大,光是对虾的养殖面积已由1978年的2万亩扩大到15万亩。山东文登县南、北两面靠海,海岸线有180里长,滩薄水浅,口小肚子大,筑一道小堤,就能围出一个大池,贝类、藻类很多。沿海各社队经过多年试验,大力养殖对虾,取得很大成绩。到今年春天,这里放养的虾苗1亿多尾,总产量预计可达全国的四分之一。
后岛大队走在前面
后岛大队西面有个五垒岛海湾,是文登县最大的河流母猪河的入海口。每年清明节前后,对虾成群结队游来产卵孵化。
早在1956年,有位老渔民捧着几只小对虾对农业社的干部说:“能捕到小苗,不愁养不出大虾!”干部们一合计,带领社员修了一个30亩的虾池,捕了30万尾虾苗放进去。没有想到:8月里一场大雨,冲垮了池坝,虾苗跑光了。第二年,池坝加固了,却忘掉了警世名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结果虾苗被?鱼、鲈鱼吃光。第三年清池除害,养虾成功,对虾在池里蹦高跳远,水花四溅。社员舍不得马上出池,想等虾再养大一点。谁知天气一冷,水温一低,对虾扎进池底取暖,在稀泥巴里死掉了。好些人说:“虾是龙王宫里出来的。凡人养不了!”再加上当时社会上刮“五风”,人心惶惶,谁也没心思养虾。
1968年,山东海洋学院180多名师生到后岛接受“再教育”。大队支部书记曲衍行听说来了喝海水的教授,不避嫌疑,去向他们请教。张明赞、陈大刚、王克行等老师不愿出头露面,就在背后出点子,帮大家总结过去失败的教训。这一年,30亩虾池收虾790斤。社员们高兴了,一齐上阵,筑了一条大坝,建池500亩。从此,后岛大队的对虾年年增产。1979年,这里产虾55,020斤,平均亩产110斤。目前他们正发动社员养蚯蚓,给对虾提供更多的饲料。
埠口虾场人工育苗
前些年,文登县的虾苗是从海里捕捉,靠天吃饭。1979年,苗情不好,文登县出动100多条船,10多辆汽车,忙了一个半月,结果捕捉的虾苗很少,还大小不齐。虾苗十分娇弱,几经折腾,死亡率高。县水产局于士仁对大伙儿说:“要大面积养虾,又要保护好海洋资源,虾苗还要达到早、齐、足、纯、壮,就要走人工育苗的道路。”
去年秋天,埠口养虾场开始建设室内、室外孵化池、育苗池、蓄水池,充气机房等等。今年春天,放进去18,000只亲虾,让它产卵孵化。经过两次失败,终于育出虾苗8,500万尾。只一年功夫,就解决了全县所需的大部分虾苗。国家水产总局要求各地在1985年做到虾苗全部自育,看来文登县可以提前完成。他们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能把多余的虾苗投进海里自然生长。
人工养虾当年收获,养殖期只有120天左右。如果不及时出池,对虾又会冻死。县水产局局长时立堂想:要提高对虾的产量、质量,就要想法延长养殖期。
前几年,这里利用温泉地热提早孵化淡水鱼苗成功。能不能根据这个道理,搞对虾安全越冬,以便提前产卵孵化呢?1978年冬,他让青年技术员孙世民在温泉搞试验,失败了。去年12月,孙世民再接再厉,和其他同志一起,把69尾捕来的亲虾放养在用温泉地热调温的海水里,日夜观察,精心照料。结果有40尾亲虾安全越冬,其中30尾在今年3月下旬产卵,4月上旬育苗40万尾,比自然虾苗提前近两个月。到8月底,长到14厘米左右,比未越冬的对虾几乎要长一倍。
小观盐场一水两用
小观公社盐场原先也是靠天吃饭,潮水大时,有水晒盐,遇到小潮就要干滩。1978年,建了一个2,000亩的蓄水库。盐场职工利用这个蓄水库又晒盐又养虾。原来春、秋两季是晒盐的忙季,夏季不晒盐,正好是养虾的时候。这样,晒盐、养虾两不误,职工一年四季有活干。同时,盐田天天要从蓄水库提水晒盐,蓄水库天天要从大海纳进新水。库水活起来了,正适合对虾生长。去年秋天,闸门一开,网起了9万多斤对虾,卖了18万多元。职工们个个欢喜,说:一池清水捞两次银子,还愁富得不快?
科学生产资源无穷
文登县的对虾养殖业,从规划、设计、测绘,到孵化、育苗、饲养,都滴进了科技人员的心血、汗水。水产总局黄海研究所的金文灿,多年在这里,一边进行科研,一边指导生产。1978年,他领着大家搞了4个试验池,各有2亩,每亩放苗5,000尾。秋后,最高的池亩产1,102斤,最低的亩产822.5斤,4个池平均亩产976斤。而全县去年平均亩产才52.3斤。
金文灿说:“养殖是水产工作的必由之路。全世界已有46个国家在养虾。我国大面积养虾只有3年历史,今年总产量可以超过最先进的日本。但是我们的亩产量太低。这说明养虾潜力很大,前途很光明。靠龙王献宝,所得有限,搞科学生产,资源无穷。”
本报通讯员 于拥勋
本报记者 刘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