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平壤通讯

在迎接朝鲜劳动党六大的日子里
本报记者 徐宝康
朝鲜劳动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将于10月10日在平壤开幕。这是全体朝鲜劳动党党员和人民群众期待已久的大喜日子。
六大前夕,平壤到处呈现出一派欢乐的节日景象。一幢幢新建和扩建的楼房,鳞次栉比。大同江畔的高速公路宽阔而平坦。公园、剧场等文化设施修葺一新。沿街两旁彩旗高悬,处处是醒目的标语、口号和宣传画。从学校到公园,从清晨到黄昏,都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少年儿童,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在进行大型团体操的排练。
今年以来,为了迎接朝鲜劳动党六大的到来,各条战线的劳动党员和人民群众,创造出了优异的成绩。新春伊始,在熙川机床厂和万景台合作农场的倡议下,各行各业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大竞赛”。进入下半年以后,人们又响应劳动党的号召,积极参加“百日战斗”。在厂矿企业,普遍由技术干部和革新能手等组成“技术革新突击队”,推动技术革新,加快生产工艺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作为向党的六大的献礼,一批批重要工业项目先后建成,并且投入生产。农业战线掀起了开荒、修造梯田的群众运动。仅三个月时间,就开荒12,000多町步(每町步合我国15亩),营造梯田26,000多町步。人们战胜恶劣的气候,实行科学种田,加强田间管理,夺取今年的又一个好收成。目前,不少地方已开镰收割。
在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的日子里,金日成主席深入基层,先后视察了平壤、咸镜南道、清津市、咸镜北道等地,了解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情况,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调动了群众的建设积极性。
与此同时,朝鲜劳动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了使群众能吃到新鲜的鱼类,国家今年对水产部门的投资比去年增加70%。六大前夕,仅江原道就新建了50多座冷库,大大提高了冷藏能力。今年6月,召开了全国地方工业大会,决定改善和加强对地方工业的管理和指导,生产更多的各种日用百货、电视机、钟表、布匹以及食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是朝鲜人民迎接六大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以来,平壤和地方各艺术团体,以火热的建设内容为题材,创造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最近已摄制出一批新故事片。反映女科学家白雪姬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事迹的影片《第十四个冬天》上映之后,受到观众好评。以乐园机械厂工人战后努力恢复生产为题材的影片《乐园的党员们》,继《春香传》之后的另一部历史题材影片《月梅与虎梅》,不久也将同观众见面。


第7版()
专栏:华盛顿通讯

美国选民在想些什么?
南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妇女说:“今年大选,要作出选择可真难。我们面临一大堆问题,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可是……”
本报记者 张彦
离11月4日投票选举总统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美国的选民们究竟在想些什么?是把票投给民主党的卡特,共和党的里根,还是干脆投给独立候选人安德逊?或者还在犹豫不决,甚至根本漠不关心?
最近,我带着这些问题在南加利福尼亚州访问了一些不同类型的选民。
东洛杉矶是个操西班牙语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长时期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和改善地区的面貌,这里的9万多户人家4年前组成了一个“联合街道组织”。这个群众团体的主席葛洛莉亚·夏维是个墨西哥血统的中年妇女。她在回答我的问题时,第一句话就是:“今年的大选,要作出选择可真难。我们面临一大堆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可是……。”接着她又说:“政客们经常许下诺言,但很少兑现,我们这个地区就有足够的经验,所以很难使人信赖。不过,作为妇女,我对卡特重视任命妇女担任领导职务是满意的,所以我也可能选择卡特。”这个群众组织的副主席魏拉罗亚神父虽然同样没有作出选择,但他说:“里根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的8年当中,他从来不顾西班牙语少数民族利益。今天为了拉选票,才来表示关心我们,我不相信他会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比较倾向卡特。”
15年前的8月,洛杉矶市的贫民区瓦茨曾经因种族冲突爆发过一场震撼全国的黑人大暴动,至今元气还没有恢复。一个民间组织“瓦茨劳工行动委员会”正在帮助本地区的几万居民自己组织起来改变面貌,解决穷人住房问题。在一个工地上,我和4个黑人青年工人谈起大选的事,两个要选里根,一个要选卡特,另一个根本不关心此事。这两个人选里根的理由主要是:他很会讲话!和我同去的美国朋友认为,从这些青年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出电视对人民所起的作用。
“瓦茨劳工行动委员会”的负责人瓦特金,是个饱经风霜的黑人劳工领袖。他对瓦茨的现状显然是不满意的,在谈到15年来瓦茨究竟有何变化时,他很激动,一句一顿地说:“有,那就是卖酒的铺子更多了,教堂更多了,就业的机会更少了,家庭破裂的更多了。靠社会救济过日子的人更多了。当然,政府在这里新建了一所医院,一个儿童保健中心,但这些并不解决瓦茨的根本问题。”他接着说:“我看不出有哪个总统候选人是真正要改变瓦茨面貌的,我一生几十年中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感到难于作出选择”。
在美国有600万犹太人,从数量上讲虽不算最大的少数民族,但他们在许多领域里居于重要地位,而且参加投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此,他们的选票具有特殊的份量,特别是在几个犹太人聚居的大州更是如此。在洛杉矶这个犹太人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年轻的律师斯皮格尔是里根的坚决拥护者。他的一个主要论点就是卡特对以色列和中东的政策摇摇摆摆,而里根却明确维护以色列犹太人的利益。
白发苍苍的犹太人律师山德尔士,却与他相反。他不仅坚决拥护卡特,而且担任着卡特总统在犹太人问题方面的顾问,经常来往于洛杉矶与华盛顿之间。他认为:“卡特的政绩说明他是一个很好的总统,在戴维营里促成具有历史意义的埃以和约,是卡特立下的大功。”
住在南加州城市新港滩的政治学教授穆仁戈认为,这次大选是1932年罗斯福战胜胡佛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大选。罗斯福实行政府干预企业,保证社会福利的
“新政”,确实起过作用,但是,自从60年代中期以来,形势已经变了。既要以庞大的政府开支来维持一个福利国家,又要加快发展生产,已经不行了。然而,连续几届政府都未越出这个圈子,因此美国经济越来越陷入困境。他认为,卡特主张提高生产率和维持庞大福利国家同时并进,这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他不准备投卡特的票。他觉得,里根和他的顾问主张政府只起资助作用来发展生产,减少福利开支,这对于振兴美国经济是有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愿意支持里根。但是,他又担心里根会走向另一极端,不顾贫苦人民的利益。因此,他现在是举棋不定。
这些选民的意见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或多或少反映了美国当前的一个普遍现实,大部分人对两党候选人都不太满意,白宫下届的主人究竟是谁,仍然是个难以捉摸的大问号。著名的盖洛普民意测验所对历次大选中选民对两党候选人满意的百分比都作过调查,今年5月的调查表明卡特和里根的百分比仅达23%和20%,是50年代以来历届大选中最低的。
独立候选人安德逊的出现,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了,据目前一些民意测验看,他夺走卡特的选票略多于里根,但据熟悉美国政治生活的人说,在美国总统选举史上,第三党的候选人临近投票时竞选地位一般总要下降的。据哥伦比亚广播电台和《纽约时报》9月25日进行的民意测验显示,安德逊的支持者已经从9月14日的14%下降到9%。这一部分人转向何方,在两党候选人势均力敌不分上下的形势下,作用就大了。
目前,竞选已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各方都在全力以赴展开活动,号召人们出来投自己一票。美国大选投票人数有逐届下降趋势。据《华盛顿邮报》最近估计,约有近3,000万35岁以下的青年选民根本没有去登记参加选举。
10月,已是竞选的最后一个月。人们都在密切地注视着:10月会不会有什么突发事件?两伊战争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伊朗会不会在大选前夕释放美国人质?经济衰退会结束吗?失业的人数和通货膨胀会不会下降?这一切的一切,在选民们11月4日伸手去按投票机上的电钮时,都可能发生作用。


第7版()
专栏:

空降警犬训练
美国陆军开始执行一种空降警犬训练计划。图为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基地一名陆军士兵,与一头警犬一起从三十四英尺高的空降塔上降落时的情景。


第7版()
专栏:英国通讯

英国工党在八十年代的首次年会
本报记者 许庆美
英国工党1980年度的年会,经过5天的激烈争论,通过了若干决议后,已在10月3日结束。这次工党年会,修改了确定工党议员候选人的程序;对产生工党领袖的程序争执很久,决定明年1月召开工党特别大会加以解决。引人注目的是,在外交和国防政策上,年会通过的决议主张,工党再度执政后,将退出欧洲经济共同体,并奉行单方面核裁军的政策,要“消除英国的独立核武器,保证不在英国部署美国巡航导弹”,等等。
这次年会是在9月25日开幕的。在年会的第一天及第二天的上午,发言的人士纷纷强调工党的“团结”。工党领袖卡拉汉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工党必须团结,否则,就将失去再度执政的机会。工党副领袖富特也呼吁“团结起来,挽救英国”,要求停止党内的纷争。会场上,一时间呈现出“团结”的气氛。可是,从第二天下午讨论修改工党的章程时起,一直到讨论外交、国防政策,党内的不和一个接一个地暴露出来。在各个重大的政策和组织问题上,不同政见的派别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譬如,对于英国退出共同体的决议,年会以三分之二赞成、三分之一反对,获得通过;对改变产生工党议员候选人的程序,以微弱多数通过;而对于要求英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动议,年会则予以否决。至于改变起草政纲程序的动议,也遭到否决。人们认为,年会通过的几项主要决议,较多地反映了工党“左”派的政策主张。
工党内部政见分歧由来已久。70年代初,为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问题,工党内部发生尖锐的争论,从中央到地方分裂成“亲共同体派”和“反共同体派”。经过1975年的公民投票,英国决定加入共同体,但是工党内部对共同体的态度分歧仍然存在。在其他一些政策问题和党内权力分配上,两派也有争论。一般地说,前者的多数成员被称为“温和”派,后者的多数成员则被称为“左”派。1979年英国大选,工党失败下台后,党内分歧和斗争加剧,“温和派”受到责难,“左”派力量有所抬头。
进入80年代后,工党一些人士本来期望,在今年的年会上,工党将会提出一些有效的主张,重整工党向前看。可是,会议仍然未能避免争吵。对这次工党年会的结果,有人感到高兴,但不少英国人士感到“莫名其妙”。特别是对退出共同体和单方面裁军的主张,遭到了不少人士的批评。尽管这些主张还没有纳入工党纲领,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认为,这两项决定是“对政策作根本性的改变”,并表示担心“如果不推翻这些决议,将会使工党在下届大选中更难获得胜利”。一位英国朋友告诉记者,“对于苏联入侵阿富汗,人们记忆犹新。西欧国家本来应该更加加强团结,提高警惕,而工党年会却作出了逆时代潮流的决议。”他不禁为此感到惋惜。
英国经济是当前人们最为关心的一个课题。工党年会的第一项议程是讨论英国经济,完全合理。可是,在关于经济问题的决议中,竟然没有提到通货膨胀这个问题。英国的经济界人士和记者交谈时指出,工党继续强调“国有化”的政策,认为这是复兴英国经济的“灵丹妙方”,是“取之不竭的源泉”。这表明:工党对解决英国经济的窘境,提不出新的有效的处方。
这里人士认为,工党内“温和”派和“左”派的争执,今后还将继续下去,但短期内不会导致分裂;在权力分配问题上,双方甚至可能取得某种妥协。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瓦努阿图局势趋于稳定
魏玉琴
帮助瓦努阿图平息叛乱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军队,除处理善后的少数人员外,已于9月底先后撤离回国。至此,瓦努阿图的局势已趋于稳定。
巴布亚新几内亚部队是应以利尼为总理的瓦努阿图政府的请求于8月中旬进驻该国的。
8月3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部队开进瓦努阿图的圣埃斯皮里图岛,俘获了叛乱分子头目吉米·斯蒂文斯及其追随者,结束了威胁该国和平和稳定的历时九十多天的武装叛乱。
在新赫布里底群岛独立之前,圣埃斯皮里图岛上的叛乱分子拼凑“内阁”,另立“国家”,妄图分离出去。为了在7月30日如期实现独立,维持法律秩序,当时的利尼自治政府请求英法派兵。于是英国海军陆战队和法国伞兵组成一支联合军事力量,进驻该岛。瓦努阿图共和国建立后,英、法于8月19日撤出了部队。这个国家由于独立前的74年中都由英、法共管,依靠英、法两支警察部队维持治安,独立后自己没有军队。为了巩固经过艰苦斗争获得的独立,利尼政府同南太平洋的邻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正式签订了临时防御协定,由巴布亚新几内亚派出300人组成的维持和平部队,担负对付圣埃斯皮里图岛的分离主义分子的叛乱活动和维持和平的任务。
分离主义分子的叛乱活动是十分猖狂的。在独立日之前,他们的头子斯蒂文斯利用自己控制的电台煽动叛乱。独立庆典举行时,大约500名叛乱分子在圣埃斯皮里图岛唱对台戏,企图阻止升起瓦努阿图国旗。虽有英、法军队的守卫,旗杆仍然被叛乱分子铲除,不得不改换了另一个地点。他们还不断制造混乱,破坏了两座桥梁,烧毁了两栋楼房,在该岛椰干厂纵火,造成60万澳大利亚元的损失。他们还接受一艘国籍不明的快艇在圣岛靠岸卸下的一批武器。他们的叛乱活动,使瓦努阿图共和国贸易和旅游业下降。因此,解决叛乱问题成了独立之后的瓦努阿图面临的最大问题。
现在,这场独立前夕开始的动乱,终于在独立之后得到了解决。瓦努阿图共和国政府发言人说,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员将帮助瓦努阿图训练一支大约二百人的小型防卫部队,以保卫这个新独立国家的领土完整。他说,瓦努阿图人民感激巴布亚新几内亚维持和平部队所做的工作,也感激澳大利亚给予的道义的和实际的支持。


第7版()
专栏:

友谊的春天,友谊的颂歌
王正湘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选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友谊的春天》一书,最近同读者见面了。这本书收集了最近三年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出访世界各国的代表团成员写的许多散文、通讯和诗歌。它生动地记叙了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真诚友谊和我国国际交往中的许多动人事迹。它是友谊百花园中一枝新开的花朵,它是一曲动听的友谊的颂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是十分深厚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代表团出访时受到了各国领导人、政府官员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友谊的春天》对此作了突出的反映。那隆重的欢迎仪式,亲切的会谈,丰富多彩的晚会,何处不是热情的目光,诚挚的话语,动人的场面,友好的气氛!举几个例子,便可见一斑:
代表团在罗马尼亚农村访问时,一位老大娘从路旁的林荫道里走出来,伸手拦住代表团的车队,献上一束鲜红的郁金香,引发人们多少激动和遐想!(《一束郁金香》)
一个印度青年徒工,不顾再三阻拦,从早晨等到午后,把写着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印中友好万岁”几个字的一粒大米,送给代表团成员,怎能不引起作者的思绪万千?(《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一位美国朋友,怀着丈夫的遗愿,带着两株扎根在家乡土地上的和平玫瑰,远渡重洋,来到中国,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几年后邓颖超同志折下一枝和平玫瑰送给别的美国朋友。这相互馈赠的,难道是普通的花吗?不!这是表达深情厚意的中美人民的友谊之花!(《和平玫瑰的故事》)
代表团在一些地处沙漠边缘的亚非国家访问,参加群众集会时,主人往往手捧一瓢清水,给代表团团长饮用,这是接待贵宾的礼节。在尼日尔的一个欢迎会上,演员们载歌载舞,唱出优美动听的迎宾曲:“欢迎你们啊,尊贵的客人。请饮一杯呀,清清的泉水。”(《访非拾零》)
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友谊的春天》中的不少作品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外友好交往的事迹,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有的文章写到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由鉴真大师所联想到的》),有的作品记述了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等在中外友好交往中的感人事迹。有的记述了我国著名作家鲁迅、郭沫若和著名画家徐悲鸿早年在国外的活动遗迹及和国际友人的深厚友谊。有的歌颂了国际友人白求恩、柯棣华等支援中国革命的国际主义精神……
读着这一页页动人的友谊篇章,能不使人深深感到友谊的温暖,并激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为巩固和发展这种珍贵的友谊而努力奋斗吗?
从《友谊的春天》的集子里,人们还可以了解到有些国家的革命历史与英雄人物,了解到各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面貌。集子中有不少作品介绍各国的风土人情,使读者扩大眼界,增长知识。书内有不少细腻而逼真的描写,洋溢的感情和朴实的语言,读来亲切感人,值得向广大文学爱好者和外事工作者推荐。


第7版()
专栏:读者之声

在圆明园遗址所见
我们6位在中国工作的日本专家,为了观赏中秋明月,9月23日夜间到圆明园遗址去了一次。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个重要遗址里,看到一些青年燃起篝火在那里跳舞。在园内随处可见的篝火旁,又是放流行歌曲,又是跳舞喝酒。简直成了夜间的“无法地带”。
众所周知,圆明园是清代的遗迹,曾受到英法等八国联军的破坏。尽管《人民日报》曾呼吁保护圆明园,但看到遗迹上乱写乱划的现象仍未被制止,十分令人痛心。这天看到燃起篝火喝酒歌舞的人的作为,更是有点生气。
中国的古迹虽曾遭到帝国主义的破坏,但人民群众一贯进行了维护。中国4,000年的文物布于全国各地,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宝,而且也是世界的珍宝。我们要求有关方面加强文物保护。
日本专家 竹中宪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