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上海国际举重友好邀请赛12日举行
我国参加邀请赛的代表团组成
据新华社上海10月2日电 1980年上海国际举重友好邀请赛,将于10月12日起在上海体育馆举行。
应邀参加邀请赛的将有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朝鲜、埃及、法国、英国、希腊、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菲律宾、罗马尼亚、新加坡、美国以及中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举重队。
新华社上海10月2日电 参加1980年上海国际举重友好邀请赛中国代表团已组成。团长李永明,教练黄强辉、李深。运动员是:蔡俊成、吴数德、贺益成、谭汉永、刘航远、赵新民、姚景远、李顺柱、马文广、王国兴。


第4版()
专栏:

阿尔贝托部长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委内瑞拉智力发展国务部长路易斯·阿尔贝托·马查多今晚在这里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
阿尔贝托介绍了委内瑞拉加强对儿童和青年学生进行智力培养的措施。他谈到他在同中国教育部长蒋南翔的会谈中,也介绍了委内瑞拉在这方面的经验。他指出,委内瑞拉同中国交流这方面的经验是很有意义的。阿尔贝托告诉记者,应委内瑞拉方面的邀请,中国将于明年2月间派一个代表团到委内瑞拉去进行考察。


第4版()
专栏:

彭冲同费尔南德斯举行会谈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彭冲同委内瑞拉基督教社会党总书记爱德华多·费尔南德斯,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会谈。双方就党的组织领导工作交流了情况和经验。
与此同时,委内瑞拉基督教社会党副主席海德·卡斯蒂略·德·洛佩斯同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陈宇,就工会工作进行了座谈。


第4版()
专栏:

打破论资排辈观念改变对知识分子的偏见
解放思想广开才路 中青干部大量涌现
开封地委初步改变全地区各级领导班子的干部结构
新华社郑州10月3日电 中共河南省开封地委,解放思想,广开才路,大大加快了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的步伐,许多中青年干部,被选拔担任领导职务,初步改变了全地区各级领导班子的干部结构。
开封地区在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时,在开始一段时间内,进展缓慢,地委及时召开了县委、地直部局委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长会议,学习中央有关文件,认真分析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大家认为,出现上述问题,还是论资排辈的旧观念没有打破,对知识分子还有偏见所致。
这次会议之后,他们打破了过去的旧观念,挑选了一部分年龄较轻的干部,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这批干部,大多具有大专、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他们长期给领导起草文件、报告,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其中不少人不仅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例如,通许县委宣传部秘书李友忱,是1965年天津南开大学的毕业生,十多年来,工作积极,踏实肯干,思想路线端正,对宣传工作熟悉。在选拔中青年干部时,他被越级提拔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自去年以来,开封地区从一般干部越级提拔为领导干部的有400余人,占全地区新提拔的中青年干部的三分之一以上。
为了选拔好中青年干部,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开封地委地、县两级组织部门,还对全地区五千八百多名五十、六十年代的大专、中专毕业生,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对群众从知识分子中推荐的选拔对象,进行了重点考察。经过推荐和认真考察之后,目前全区已有360名大专、中专或高中毕业的中青年专业技术干部,被提拔到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密县化肥厂王银忠,是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1978年担任了厂党总支副书记、厂长以后,领导群众狠抓设备整修和改造,加强企业管理,使全厂转亏为盈。最近,他已被提拔为县委副书记,分工抓全县的工业生产。中牟造纸厂生产长期上不去,去年,技术干部许广先,被提拔为这个厂的党委副书记兼厂长。他任职后,和厂里的技术人员、工人一起,对一些设备和操作工艺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强科学管理,一年之内就摘掉了长期亏损的帽子。今年上半年,生产又有大幅度上升。


第4版()
专栏:

万里会见三家美国报纸主编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三家美国报纸的主编。他们是《俄勒冈人报》主编理查德·诺克斯,《亨茨维尔时报》主编罗伯特·沃德,《米苏拉人报》主编萨姆·雷诺斯。
万里在会见中谈到国际形势时指出,80年代开始以来的动乱都是苏联霸权主义挑起的。他说,如果中国、美国、日本、西欧和第三世界国家团结起来,就能够顶住苏联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维护世界和平。
在谈到伊朗—伊拉克冲突时,万里说,只要大国不插手,这场冲突就不可能旷日持久。我们希望这两个国家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
万里还向美国新闻界的朋友们介绍了中国进行四化建设的情况,并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美国客人们是在访问了我国南方之后,于9月29日到达北京的。当晚《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李庄设宴招待他们。美国客人将于近日离开北京回国。


第4版()
专栏:

廖承志会见日本亚洲交流协会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今天晚上会见并宴请以日本前驻华大使、日本亚洲交流协会顾问小川平四郎为副团长的日本亚洲交流协会代表团。代表团团长、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副会长、日本亚洲交流协会顾问长谷川周重将于不久以后到京。
代表团是9月29日到达北京的。


第4版()
专栏:

谷牧会见日本前驻华大使小川平四郎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前驻华大使小川平四郎和夫人一行。


第4版()
专栏:

萨努大使举行尼日利亚国庆招待会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尼日利亚驻中国大使爱德华·奥卢·萨努今天下午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尼日利亚国庆20周年。
在招待会上,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等向萨努大使表示热烈的节日祝贺。


第4版()
专栏:

李强率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离京去科威特访问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以外贸部长李强为团长的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科威特进行友好访问。


第4版()
专栏:

中国人民大学集会庆祝建校30周年
方毅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到会祝贺
本报讯 中国人民大学一万四千名师生和校友,10月3日下午在首都体育馆隆重集会,庆祝建校30周年。
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由党中央、国务院创办的第一所新型综合性文科大学。她的前身是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昨天,自陕北公学以来的历届校友六千人,喜气洋洋地参加了庆祝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全国政协副主席、原陕北公学副校长李维汉出席了大会。方毅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人大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历史的经验表明,人民大学的命运是同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人民大学也将前程似锦。方毅强调指出,多年来,我们在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上,重理工、轻文科,大学文科发展极为缓慢,甚至还一度企图取消文科。这种错误的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我国四化建设中遇到的大量经济问题、管理问题、法律问题,以及人口、青年、妇女等等各种社会问题,长期没有多少人进行研究,更不用说深入研究了。人民大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文科大学,它在培养这类人才方面,肩负着重大而光荣的责任。他希望人民大学在加强同社会生活的接触的同时,积极加强同自然科学的接触和交流,在这些方面都带个头,为四化建设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教育部长蒋南翔在大会上宣读了教育部给人大师生员工的贺信。人民大学校长成仿吾在会上讲了话。
校庆期间,学校还举办各种展览和学术讨论会。


第4版()
专栏:

教育部发出通知
规定明年高考生物学和政治课考试范围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 教育部最近就1981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生物学和政治课考试范围问题,向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和高校招生委员会发出通知。
通知说,经教育部研究决定,从1981年起,凡报考理工农医类的高等学校考生,都要考试生物学。鉴于现行高中生物学课时有限,学的内容较少,因此,高考生物学考分按30%计入总分。关于政治课考试范围问题,通知说,从1981年起,高考时不再考《科学社会主义常识》,只考《社会发展简史》、《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资本主义部分)》以及时事政治。
通知还对生物学考试的范围和要求作了具体规定。通知说,1981年生物学考高中生物课本的内容。鉴于目前学生的生物学和化学的基础较差,因此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生物课本有一些内容改为选学。选学的内容不作为考试的内容。1982年的生物学考试范围,除1981年的考试内容以外,还要包括初中生理卫生课本的内容。1983年以后考中学全部生物课内容。


第4版()
专栏:出版简讯

《中共党史人物传》首卷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一卷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一卷编入十位革命先烈的传记,他们是王烬美、施洋、肖楚女、蒋先云、卢德铭、何挺颖、张子清、王泰吉、阮啸仙、邓发。这一卷共27万字,并收有先烈照片各一张。
《小说选刊》月刊创刊
选载全国短篇小说佳作的《小说选刊》月刊,已在北京创刊。
茅盾写了发刊词。
《中国百科年鉴》
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型年鉴——《中国百科年鉴》(1980)已经印制完成,在国庆节前夕与读者见面。这部年鉴以反映1979年资料为主,内容包括“中国概论”、“各省、市、自治区概况”、“各国概况”和我国有关政治、军事、外交、法律、经济等16个方面的新情况和新成就。这部年鉴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委托上海分社出版的。计划每年出版一部。
《中国妇女》杂志《婚姻》增刊
《中国妇女》杂志10月上旬将出版《婚姻》增刊。增刊上刊登有《婚姻法四十问》。还有《祝你幸福》专栏,向将要结婚的青年和新婚夫妇介绍新婚须知、如何避孕、婚龄与育龄等知识。(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丁瓒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丁瓒同志,因受林彪、“四人帮”及其在科学院的帮派势力的迫害,于1968年5月15日逝世,终年58岁。
丁瓒同志是江苏省南通市人,就学于南京中央大学心理系,毕业后相继在北京协和医学院、重庆中央卫生实验院等单位从事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工作。1947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9年曾任中苏友协副秘书长兼对外联络部部长、世界科协中国理事等职。丁瓒同志于1949年来中国科学院工作,历任中共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办公厅副主任、计划局副局长、心理研究所副所长等职。丁瓒同志是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重视科学人材的选拔和培养,善于发扬学术民主,善于团结同志,他为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丁瓒同志追悼会于9月29日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第4版()
专栏:关于教育工作的讨论

教育体制的改革一定要注意青年就业问题
吴贻芳
我读了6月2日《人民日报》第五版《论发展劳动密集行业》一文,颇受启发。文章的立论是正确的,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家有两个特点:一是人口多,劳动就业的问题很突出。二是底子薄、基础差,是世界上贫穷国家之一。从这实际情况出发,在我国工业现代化过程中,应该注意发展投资少,周转快,容纳劳动力多,积累快,市场需要,扩大出口大有前途的轻工业和手工业,特别是应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行业,以“轻”养“重”,以“手”辅“机”,以发展劳动密集行业来促进资金密集行业的发展。
最近,国务院对轻工业部发出指示,要求积极采取措施,较大地发展投资少,容纳劳动力较多的部门,具体提出工艺美术等7个行业的13类产品。发展这些劳动密集行业,可以扬我之长,避我所短,好处甚多。我认为,甚多好处中的一项,就是有利于青年就业。
现在,普通中学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的只有4%左右,其余96%除一小部分考入中等技术专业学校外,绝大多数毕业后不能很快就业,也很少其他就学门路,只能在家待业。去年以来,各地虽积极安排了一部分青年就业,但尚有大量青年在待业中。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随着不能升入高等院校青年的数字增加,待业人数还会增多,这是一个需要十分重视的问题。
当前,一些青少年思想上、品德上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不能全怪他们,要看到林彪、“四人帮”十年浩劫对他们的影响,要看到教育上的问题和社会原因,也要看到就业这个实际问题。就业困难使一些人感到没有出路,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这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又是一个具体的经济问题,必需认真研究,切实解决。
因此,我认为,在制定教育计划和改革教育体制中,一定要注意青年的就业问题。比如,除考虑资金密集行业所需的各项专门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外,也要考虑发展劳动密集行业所需的各项技艺、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工业方面,就可适当发展一些丝绸、刺绣、玉石、牙骨雕刻、漆器、景泰蓝制品、陶瓷制品、玻璃制品、刻花等工艺美术,以及制茶、罐头制品、服装、皮革皮毛等技术院校乃至研究所。还可适当举办短期的技术训练班。那些专业最符合国家需要,可以在发展中不断的调整、补充、修改。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大量的人才,发展我国经济,同时可以使青年具备劳动就业的技能和技术。
发展劳动密集行业,给青年以更多就业机会。青年人有了工作,还要在集体的组织中对他们进行教育。要培养他们劳动习惯,要让他们懂得自己的劳动对集体、对人民、对国家是有益的,是一种贡献。同时,还要使他们会劳动,尤其是没有经过专门技术训练的青年工人,要让他们学会本行的手艺和技术。这就要对已就业的青年,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如举办各种业余的技术学校和技术训练班,帮助他们提高技术。在有传统特色的行业中,还应动员老艺人、老工人带徒弟传授技艺,教育青年工人认真向老师傅学习,并且鼓励他们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第4版()
专栏:

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周秋敏
周秋敏同志是中南矿冶学院的副教授,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这是他从国外寄给本报的一篇稿件。 ——编者
我现在美国进修,看到《人民日报》开展对教育工作的讨论,极感兴趣。我想对如何发挥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提一些看法。
一、目前我国多数院校的教研室太庞杂,主力往往是本校同一专业同一时期毕业的,在学术上不能形成主从关系,往往多中心,群龙无首,各霸一方,结果把一个已经很窄的“专业”再划为若干小块。一个大学教师的业务领域相当于一个车间技术员的范围。我认为,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一批又红又专的学术骨干(以中年人为主),应立即选拔已够条件的学术带头人,给以条件,委以重任,充分发挥尖子的作用。具体做法,就是以他们为中心,成立教学、科研结合的小组,组长就是学术带头人,组内明确主从关系。每个小组有明确方向,学术特色,将来可形成不同学派。还可用小组间的多种形式协作(可跨系、跨校)来解决较大的科研、教学任务。小组人员自愿结合,不搞“拉郎配”。这样的小组成熟一批,成立一批,逐渐成为高校中基层单位的主要形式。这样的小组对国家的教学、科研任务负责,就应该给以相应的权力,如对本组教学、科研经费的支配权,对组内人选及研究生招收的人事权,对教学、科研方案的决定权等,相应减少处、科、系的权力。
二、要发现、培养和提拔人才,不能只寄希望于各级领导及人事组织部门的思想认识,而要进行一些相应的体制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逐步实行科技人才流动。那个单位需要几名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提出条件,贴榜招贤,择优选取,双方愿意后,就可以调动。因为每个单位的编制是限定的,所以不必担心人才的偏聚。这样,在统一分配的基础上,允许人才流动,互相调节,可使人才的使用更合理。不同水平、不同特长的人才在流动中将会找到相对稳定的适宜的岗位,使各得其所;而且人才流动可带来新鲜的学术见解,可带来不同专业的融合交流,也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要求。目前报载外文人才的招贤,在职干部可以报名,是一大进步,但留了一个“需经本单位领导批准”的尾巴,应该取消。
三、应尽快实行学分制。不要对学生规定太死,要相信他们。除少数必修课外,让学生自己选课,可听外专业、外系、甚至外校的课。个别学生可以转专业、转学校。教师也一样,鼓励开设各科选修课,欢迎创新,不要什么都统一(统一计划、统一大纲、统一教材),一门课可以几个教师同时开,让学生来选择和评论。大学的课堂可以向愿意来听课的开放。
目前,我国院校中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是1∶3,1∶4,如能不断改革体制,也可以做到1∶10以上。可以抽出一部分教师来办分校,办其他类型大学,如办二年制的专科大学、办半工半读的技术大学等。


第4版()
专栏:

重点师范大学不应放弃培养中学师资的任务
北京师范学院化学系副教授 郭保章
七月十七日《人民日报》第三版报道了上海师范大学刘佛年校长对如何办好重点师范大学的谈话。刘佛年同志提出:重点师范大学应当改变培养中学师资的目标为培养高校的师资。我不同意这个意见。我主张高校师资应该招收研究生来培养。
重点师范大学的师资力量、设备条件都比较好,在培养研究生方面能够多发挥作用,但不宜放弃培养中学师资的任务。重点师范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并不能够达到高校基础课师资水平,而且这种培养办法也不对头。按刘佛年同志的意见,招生时要挑选那些比较关心和热爱教育事业,品德好,学业好的对象,这我都赞成。但是,怎么实现呢?首先“比较关心和热爱教育事业”这一条就没法办。怎么可能要求一个中学毕业生会有这样的自觉呢?怎样检验和鉴别他会具有这样的品格呢?我的想法同刘佛年同志相反。我认为现有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包括重点师范大学,应当统统分配到中学里去,经过一段教育实践,再通过招收研究生的途径,选拔上来培养为高校基础课教师。
二十多年以来,也确实有相当一部分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分配到高校当了教师。但是,应该承认,这是由于我国研究生制度不发达所造成的。我们也不要忘记,这些同志一般都是先当助教,做辅导或实验工作,几年后,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很少有这样的校和系的领导,会放心安排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去任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包括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内。现实生活也告诉我们,名牌师范大学毕业生不能胜任中学教学工作的也是有的。我们不能把培养合格中学师资的任务,看得过于简单了。应该承认有相当数量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包括重点师范大学,不能满足中学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也应该承认,到目前为止对如何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大学毕业生这一重要课题,并未完全解决,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中学教师的课题也未解决。
目前,高等师范教育相当脱离中学的实际。因此,搞师范教育研究的,回答中学教育中提出的问题时,常常不能令人满意。如果脱离培养中学师资这一重要任务,我也不知道重点师范大学如何去完成“高质量的教育科研任务”?
我赞成重点师范大学的学生,从优秀的高中生中挑,而培养高校基础课师资的研究生,则要从优秀的中学教师中挑。这不仅可以保护基础课教学的质量,而且会鼓励中学教师的上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