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及时制止浪费
编者按:在五届人大三次会上,代表们揭发了不少浪费现象,其中有许多教训极为深刻。今天本栏发表的三封读者来信,也提出了制止浪费的问题,希望引起各方面的注意。
钢窗料生产一哄而上
我省今年生产钢窗料的企业已有6家,年生产能力为三、四万吨。打算在今明两年内投产的有4家,年产量可达4万吨以上。加上正在筹备的一批社办企业,全省将构成年产10万吨钢窗料的生产能力。而我省目前的实际用量只有1万吨上下。根据估算,如果民用建筑半数以上采用钢窗,今明两年,我们一个省的钢窗料生产能力已接近满足1985年全国的需要。
原材料的供应也成问题。今年,全省各种类型的轧机已投产并准备投产的有45套,总生产能力204.1万吨,而国家计划调入的钢坯不到20万吨,本省自产钢坯预计近30万吨,约有150万吨钢坯需通过市场解决。据冶金部预测,明年分配给我省的钢坯要比今年少;同时,随着各大钢厂小型材轧制能力的扩大,投入市场的钢坯将减少。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省分配给轧制钢窗料的钢坯将寥寥无几,靠市场渠道也将出现困难。
不顾原料来源和市场需要,盲目投资,重复建厂,势必使一些企业转产不休、连年被动,以致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大量浪费。我们一定要吸取这方面的教训。
浙江湖州钢铁厂 沈志益 高锋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看看他们运的货!
今年8月,上海外贸公司委托上海站发我厂从日本进口空调器零件一车计62箱。货到苏州站,由苏州起重场汽车队转运我厂,经我厂验收,发现短缺一箱,价值7万元。我厂立即派人查询。起重场的同志说:“全部运至你厂。”苏州站的同志说:“起重场已在运单上签章‘收讫’。”多次询问交涉,苏州站均矢口否认有误。几经周折,才在同时进口日本空调器零件的合肥江淮仪表厂找到了那箱零件。自发现丢失后,我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而对丢失负直接责任的铁路运输部门却行若无事。
去年7月,西安407库发我厂从日本进口薄钢板46吨。货到苏州站后,市运输公司第七运输场通知我们:“部分包装破坏,钢板散乱弯曲……”我们现场查看分析,事故是由于苏州站卸货不慎造成的。在事故发生后半个月内,我们和苏州站交涉了四次。最后,他们答应提货后处理。但当我们提货后再去找他们时,他们却把责任推到始发站,个别人员竟说:“你们敬酒不吃,吃罚酒;你们跟车站打官司,不会有好结果的!”
去年4月,成都铁路局么铺车站发我厂环氧树脂6箱。货到苏州站后,我们发现其中一箱铁桶破损,漏掉环氧树脂四分之三,苏州站亦作了事故记录,并向始发站和发货单位发函联系。但对方的复电均是:“发货时包装完好。”这表明:责任在苏州站,但他们却推得一干二净。以上三次运输事故,是在仅仅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这种情况难道不应该改变吗?
江苏苏州市长风机械厂 徐钧柏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迅速制止突击花钱的现象
我们长庆油田地调指挥部,现有两部小型电子计算机,负责处理野外地震资料,本来就吃不饱,油田领导又花了一百多万元,为我部引进一台美国的台卖普电子计算机。我部现有3个电子计算机房,两个比较简陋,另一个是花了50万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正规机房。这个正规机房完全可以装进台卖普计算机。但是油田个别领导同志硬要投资158万元,再建一个4,300平方米的新机房。
9月13日,油田副指挥在我部办公会议上说:“你们的计算机房,今年要千方百计地施工,明年实行投资包干(很可能对油田实行贷款),还要搞专业化,能不能建,建在什么地方,还很难说。”
于是,在设计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已决计正式施工。
我们希望制止这一项重大浪费。
长庆油田地调指挥部部分职工


第3版()
专栏:

利国利民的事要放手让大家干!
——为名贵中药材“凤丹”呼吁
我们三个大队,地处山区,宜种药用牡丹。凤凰山下出产的丹皮称为“凤丹”,具有皮白、肉厚、久贮不变质、煎煮不发烂等特点,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1953年中央就列为统一管理的一种重要中药材。广大药农在种植、加工、包装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历年来始终保持了原有的质量。但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十年中,凤丹受到极大摧残:药农口粮不稳定,凤丹基地被粮挤掉,主要肥料饼肥不供应,经济上不扶持,收购上受限制,而且接连几年压级减价。当地药材部门在收购和加工装箱上不按规定办理,利用职权拉关系,将不是凤丹的“连丹”按凤丹收购,将一贯由老药农加工装箱改为由完全外行的本单位职工家属加工装箱;连丹和凤丹收购后全部堆放在一起,按凤丹推销,严重影响了凤丹质量。更严重的是,上述情况今天仍有增无减。
就在粮食等提价的同时,凤丹却再次压价。解放初期100斤550元,1979年减为平均不到240元,而且取消了奖售粮食和布票的规定。与原来一棵树相比,现只收了50%,还有50%不收。我们三个大队种植凤丹1,200亩,年平均总产(干货)44万斤。据药材收购站统计,1979年收购11万斤,只占实际产量的四分之一。凤丹从种到收共需5年时间,每亩除去高价饼肥等费用430元外,只能盈余200元左右。按每亩投工300个,每个工值不到七角,低于周围粮产区工值四角多,集体经济遭到重大损失,社员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已经种下,不能废掉,到了收获年限,非得起挖不可。当地药材收购站不收购,只好运到外地推销。去年,三个大队社员将凤丹运往除西藏、台湾外的全国各个省区,在外地出售量在30万斤左右。由于运输费、旅宿费、找关系、托人用费和肩挑叫卖,虽每百斤价三四百元,但社员实得微乎其微。有的由于周转几个省区,入不敷出,极少数甚至没有路费回家。这样做,不利于安定团结,影响了生产,助长了投机倒把的歪风邪气。但1979年在外地销售凤丹30万斤的事实,却证明了:凤丹不是没有销路,而是销路很好。当地药材收购部门扬言“凤丹没有销路”,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广大药农强烈要求:
一、利用当地丰富资源,建一个凤丹加工厂,负责收购、加工、包装、销售、出口。无论外贸出口还是国内销售,我们和有关单位订立合同,负责品种、质量、数量,凡不符合标准质量者,可退回工厂。
二、恢复1976年以前的收购价格和规定。
三、恢复奖售粮食和布票的制度。
这些要求并不是单纯站在药农的角度提出来的,它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有好处。利国利民的事要放手让大家干。
安徽铜陵县新桥公社 牡丹大队 陶凤大队 凤凰大队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建议各省市与西双版纳搞联营
湖南省派专人来云南省景东县原紫胶研究所旧址专门培养紫胶种子,然后运回湖南去种植。这种做法值得提倡。我建议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搞联营。比如橡胶、紫胶、砂仁、胡椒、茶叶、蓖麻籽等,都是这里的土特产,也是国内外很受欢迎的高档商品,各省、市、自治区可根据需要与西双版纳搞联营。需要多就种几万亩,需要少就种几千亩;需要什么就联营什么,或搞综合开发联营。一个省(市、自治区)每年投资几十万或几百万元,土地、劳力、干部,以及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问题都由当地解决。用五至十年的时间就可能达到或超过国营农场现有水平。这比发展国营农场有利得多。
国营农场投资大、速度慢,而社队企业经济力量弱小,发展也是缓慢的。如果三股力量同时进行,山上山下、江河两岸到处都可发展,将大大加快开发边疆的速度。同时对搞好自然保护区也很有利,人们再不会去乱砍乱伐,放火烧山了,反而要保护山林。因为不这样,就要损害他们自身的利益。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石油公司 昝维国


第3版()
专栏:各地报刊供稿

请看江西运来的出口大米!
今年9月2日,我处仓库收到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从江西弋阳收购来的一车皮“标一籼”出口大米,共计1,200包,每包重50公斤。这些大米是用高边无棚车皮运来的。我们卸货时发现,有122包大米被雨水淋湿,麻包外表长了长长的霉毛。里面的大米,几乎全部霉变结块,散发出浓烈的臭气,还有蛆似的小虫在蠕动。这样的大米不仅不能出口,不能食用,连作饲料也不行了,只能作为肥料处理掉。
这种现象不是偶尔有之。今年3月至8月底,由江西省弋阳、樟树、横峰、贵溪等地运来的出口大米中,共有5,059包在途中被雨水淋湿,其中三分之一因霉变严重而不能食用。
这些大米粒粒晶莹似珠,凝聚着农民的汗水。看了这么多雪白的大米被白白糟蹋掉,谁不痛心,谁不愤慨!希望运输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现象。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张华浜办事处 陈金昌 洪祖定


第3版()
专栏:各地报刊供稿

这是9月5日在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张华浜办事处17号仓库里拍摄的。大米遭雨霉变,只能作肥料。
俞新宝摄


第3版()
专栏:各地报刊供稿

调查附记
经调查,来信反映的情况属实。出口大米遭雨霉变问题多年来未获解决。
据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同志反映,他们每年从江西省收购出口大米都由南昌铁路局负责运输。该局棚车少,无棚高边车皮多,不少粮食都用无棚高边车皮装运。按规定,用无棚高边车皮装运大米,装车必须起脊(中间高两边低),上面再用篷布覆盖严密。这样即使途中遭雨,雨水将顺势流下,米包不致被淋湿。但是,从上海到货时的状况来看,不少货物装车不仅没有起脊,甚至装成“凹”字形;有些车皮上面篷布覆盖也不严密,接缝处经风一吹就会掀开,不少篷布已千孔百疮。凡是湿包,都是发生在这样的车皮之上。
但是,出口大米在运输中造成的损失,铁路部门并不承担责任。这是因为粮食部门为了尽早将粮食发出去,有求于他们分配车皮。不得已,只好自己承担损失。
该公司曾多次向南昌铁路局、江西省粮食厅反映这一问题,甚至派人联系,希望予以改进,但收效甚微。
《解放日报》群众工作部


第3版()
专栏:

一级政府,两种决定
湖南省交通局与农业机械局都管机动车。他们下达文件或领导表态,各持己见,使基层为难,影响团结。前两年,省农机局下文件,规定社队手扶拖拉机不交养路费;而交通局规定不论什么机动车都要交养路费,否则不准通行。今年,省交通局和农机局为机动车的年检年查工作,各下了个意见不一的通知。省农机局规定,任何部门不要收取车辆检验费、年检费、驾驶员年审费和场地费等。涟源地区交通局根据省交通局文件精神规定社队拖拉机及驾驶员检、审和补检、审收费,均按每台每次一元计算,驾驶员每人收三角。并规定机动车在做检审工作前,必须办好缴费手续,凭缴费票验收签证,否则不准行驶。
牵涉到全省的问题,局与局之间应当共同协商,统一向省人民政府请示,然后发联合通知,或以省人民政府名义下达通知,不要把矛盾下交。
湖南省新邵县农机局 周述利


第3版()
专栏:毖后录

现场会可能成为反面典型
为迎接林业部将在我县召开的南方17省林区公路现场会,我县要投资五十多万元,修一条9公里的“标准化公路”。加上建立一个工区的房建工程,总投资将达七十多万元。而山林资源仅有五、六万立方米,不要四、五年,就要砍光了。现在大队又将收回一半,工区能否建成也成了问题。
根据规定,有9万立方米以上资源才能开林区公路,这里实际达不到,只好虚报。更严重的是,由于山陡,机械化施工把大量土石推入即将收割的稻田里,甚至把整个河流填塞,南方雨水多,必然造成塌方、水土流失、河流改道等。而且这条路选线也不尽合理,使运输线路多转几十公里,如同死胡同。所以,有人担心“现场会”可能成为反面典型。
福建光泽县林业局 朱杰


第3版()
专栏:心里话

农民也去旅游了
我接到哥哥从家乡寄来的信。信上说,他们夫妻俩去年分红加上家庭副业的收入,有将近一千元的现款,因此,决意全家到广西南宁、桂林一行,既探望亲戚,又欣赏名甲天下的山水。看罢这封信,引起我绵绵的忆想。
我家乡在珠江三角洲。雄伟的护江大堤后面,是一片片肥沃的围田,田中布满了鱼网般的河冲,冲的尽头,是一眼眼的大鱼塘,塘基上种着甘蔗、桑枝、果树。塘里,鳊、鲢、鯮、鲮各色鱼儿不时跃出水面。这里的鲜鱼真多,据说,有客来到,主人是不慌不忙,先烧起油锅,后下塘捞鱼,鱼捉上来了,油锅还未烧热呢。三四斤重的鱼,刮鳞剖肚,冲洗干净,下到油锅时,还会蹦起尺多高。塘泥是上好的肥料,用小艇罱起来,乌黑油亮,浇到蔗基上,甘蔗特别的清甜;浇到桑基上,桑叶特别的茂盛。桑多蚕多,一年可养八九造。蚕沙又是上等的养鱼饲料,鱼儿吃后很贪长。春天下的鱼苗,冬天就可捉到两三斤的大鱼了。这样的地方,谁不夸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呢?
不过,这已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以后,强调以粮为纲,一切为粮让路,副业就渐渐荒了。不知是哪里发明了“塘底育秧法”,家乡也强令推广。开春时节,把鱼塘车干,大鱼小鱼捉光,利用塘底做秧田。鱼塘是个小盆地,寒风吹不进,小气候好,塘底淤泥又黑又浓,在肥堆上落谷种,育出来的秧苗当然又粗又壮了。用这个办法,确实增产了不少粮食。可是,几年后,塘底结板了,罱不出烂泥,也养不出肥鱼。养蚕,种蔗,种果,所有的副业都受到了限制。大田里缺乏塘泥做基肥,就多施化肥,粮食虽然保住了,但成本也增高了。结果是收入越来越少,支出越来越大。农民也越来越穷,一天劳动下来,还不如一只老母鸡——一个鸡蛋要卖到一角多钱,而一天的劳动工分值还没这么多呢。有些青年人受不了这股窝囊气,跑到香港做小工。这怪谁呢?家贫不养鼠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可不同了。我们家乡充分利用有水、有田、毗邻港澳、交通方便等条件,重新搞起了蚕桑、甘蔗、鱼类、果林等的生产,家庭副业也繁荣起来了。粮丰鱼肥,桑茂蚕壮,蔗甜果香,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经济活起来了,又开辟了对外贸易的新领域。每天晚上,有一条班轮定期开往香港,满载着家乡出产的瓜果蔬菜。瓜菜是地里刚收下来的,还带着露水珠,青翠欲滴。四时鲜果,都是当天下午从树上摘下来的,三月的桃子,四月的枇杷、李子,五月的荔枝,中秋的桂圆,深秋的甜橙,还有四时皆宜的香蕉,样样新鲜赶时,第二天就在香港的早市上出售,能卖个好价钱。活蹦乱跳的塘鱼,更是香港人桌上的佳肴,常常供不应求,有些港客甚至跑到乡下来解馋。自从实行外汇分成办法后,家乡也可以拿到一部分外汇,加上海外热心的侨胞募捐集资支援家乡的资金,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机械、仪器,兴办了社队企业,专门承接外商的加工业务,光这一项的收入就相当可观。现在,每个劳动日的工分值二元多,比城市一般工人的工资还高。入夜,人们收工回来,吃过晚饭,孩子们围着看电视,妇女们在明亮的日光灯下织藤席,编草篮,上了年纪的男人聚在村边的大榕树下“讲古”,青年人则拥到俱乐部,琴棋书画曲,各从所好,真是一派农家乐。
屋高招燕。往年偷渡到香港做小工的人,也写信回来询问,大有回归之意,有几个真的回来了。游子回家慈母喜,浪子回头金不换,家乡是热烈欢迎他们归来的。
乡下人有了钱,造了屋,置了物,还余不少,就想外出走走,开开眼界,见见世面。跑省城,游佛山,看肇庆,继而想出省开拓视野了。我哥哥信上说,明年收入将会更多,他们计划北京一行呢。
上海照相机三厂技校 谢华信


第3版()
专栏:大家谈

说出了农民的心里话
看了报上摘登的人大湖北代表刘元香、汪秀兰等反映农民对一些现行政策有意见的发言,农民们拍手叫好。
对所反映的问题,党和政府应该重视并适当调整改革。就拿招工、招生来说,根据现行政策,不说这一代农民沾不上工人的边儿,农民子女难得考上大学,就是几代下去,还是工人生来当工人,干部生来当干部,农民生来当农民。
现行的教育事业重点放在城镇,师资、资金是重点,学生学习条件又好,三股上劲,农村孩子就很难考上大学。农民们辛辛苦苦培养孩子数年,到头来还是当农民,农民就不愿再让孩子上学了。现在农村新文盲又在逐步增加,就与此有关。
湖北代表的建议还说:对农村老干部应作适当安排。这一条提得好,能够调动农村干部的积极性。
我父亲今年六十五岁,从一九四五年就参加革命,一九五七年撤区并乡,他从拿工资的乡总支书记下放到村,后来当大队书记一直干到现在,眼前就写申请让贤了。他当了一辈子农村干部,到现在还铺着个光床,连领芦席都没混上。而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志都拿到七十多元工资了,退休还有养老金,孩子又能顶班。父亲看了湖北四位代表的意见,心情相当激动,他把这段报纸剪贴起来。为此,我拿笔写了这点感想,寄给贵报。
江苏省赣榆县大岭公社农民 孙克龙


第3版()
专栏:

为农民说话的为什么如此之少?
遍读各报对这次人大代表的发言摘登,突出的印象是,为农民说话的太少了。是农业不重要吗?是农业上没有什么问题吗?恐怕不是。那末,为什么在决策建国大计的人大会议上,只有很少的人谈到呢?
我以为,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重大转折时期,党的三中全会关于农业的两个文件的贯彻,给农村带来了生机。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诸如:当前农村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对农业的各项政策是否得当,将采用何种措施发展农业,以及农民自主权、农业生产结构、现代化建设途径,等等,在基层,对于这些问题思想较乱,感到茫无所从。
农民的生活怎么样?我们无锡县素称鱼米之乡,靠了社队办工业,部分农民生活基本过得去。可是,一年做到头拿不回口粮,一个劳动日三、四角钱的穷队也绝非个别现象。搞三熟制,出现了不少高产穷队。据调查,全县1975年到1979年的净农业收入,都低于未实行三熟制的1965年,最低的1977年比1965年每亩减少40.1元,下降43%。1979年农业成本与1965年相比,化肥增169%,种子增171%,农药增275%。1979年全县每个社员平均分配140元,其中来源于社队工业的补贴和转队工资占45%。如果只算农业收入的分配数,只有78.05元,比1965年下降1.1元;若再剔除农副产品的提价因素,则只有64.65元,比1965年少14.5元,下降18.31%。搞三熟制,农民承受了最大的牺牲。现在农民要改两熟制,但是领导通不过,这类问题怎么解决?
使八亿农民迅速富裕起来,这是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呼吁各界关注。
江苏无锡县农村基层干部 胡颂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