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用歌声迎接更美的明天
朝鲜族 方初善
我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看了各兄弟民族艺术家们表演的精湛优美、风格各异的节目,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用歌声和舞姿描绘而成的少数民族风情画卷之中。从不同的语言、音调、歌声、舞蹈之中,看到了那些含着微笑的眼睛里同样的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我是个歌唱演员,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和借鉴各族歌手的演唱上。从各代表队的声乐节目中,我看到不少可喜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两多”。首先是在传统民歌基础上加工改编的新作品多。这些新作品既保持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又经过作曲家加工配上高低不同的声部和丰富的和声。使这些作品已从原始的民歌素材中脱颖而出,不失原民歌之精华,却比原始的民歌更丰富更感人。
其次是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歌手。他们既能用训练有素的嗓音去完美地演唱本民族的声乐作品,又能较好地演唱国内流传广泛的歌曲和外国的声乐作品。并且已从过去只分为男声、女声的原始状态发展为按照自己的音域划分为高、中、低声部,这是少数民族声乐演唱向着现代化、专业化方向的一大进展。这次会演中涌现的少数民族歌手多数声音宏亮、音色圆润、气息通畅、高低自如。那健康优美的演唱风格与目前某些追赶“时髦”、矫揉造作的演唱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我感到在今日音乐生活中尤为可贵之点。
我祝愿各兄弟民族歌手引吭高歌,用歌声迎来各族人民更美的明天。


第8版()
专栏:

美丽芳香 鲜花争艳
秋里
从首都的舞台上,我们看到福建高山族民间音乐《杵乐》,是用民族特有的粗、中、细长短不一的竹筒和大小不一有高、中、低音的杵米棍组成的乐器,每人掌握自己的音高,敲击在石板上,互相配合演奏,发音圆润、纯美、谐调,边杵边舞边唱,别致动听,给人以清新之感。湖南的苗歌表演唱《赶歌》,歌词富于诗意,旋律优美,伴奏也结合得好。这个表演唱的创作,保持了苗族音乐的独特风格,有发展、提高,表演亦很细腻、生动、风趣。
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必须在保存其民族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只有保持民族艺术的特色,才能百花争艳。这次会演中有许多好经验值得总结,但也有少量的舞蹈、舞剧在音乐配器方面,不够注意发挥其民族音乐的特点,旋律是民族音调,而配器用的和声语言却落为俗套,用了些洋手法,勉强生硬,走样变味,甚至损坏了原民族音乐的统一和完整。
有两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部分业余音乐舞蹈,在表演上风土味浓厚,素质比较好,特点鲜明,但由于缺乏艺术加工,而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他们感到不满足。二是提高必须防止雷同化,如不注意各民族音乐风格和它的节奏特点,就可能形成大同小异、失去个性。为了更好地爱护和发展各民族的音乐舞蹈艺术,从事收集、整理和创作的同志,一定要深入学习、刻苦钻研民族音乐,既要解放思想、大胆工作,又要小心谨慎、注意保持其风格和特色,为各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多做贡献。


第8版()
专栏:

仡佬族社员王维芬演唱《听我唱支仡佬歌》
孟仁泉摄


第8版()
专栏:

满族艺术重放光彩
李瑞林
辽宁省代表队的演出,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用鼓组成的圆形花朵。在沙沙的鼓环声中,美丽的满族少女们露出了笑脸,随着轻快的乐曲声翩翩起舞。少顷,一群小伙子生龙活虎地出现了,以他们粗犷、慓悍的舞姿,表现了满族人民骁勇善战的性格特征。这是以流传在满族民间中的“蕯吗”为基本素材创作的《伊姆亲玛克沁》——抓鼓舞。舞蹈《莽势空齐》,再现了古时满族儿女、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狂欢飞舞,齐跳莽式的情景。同“抓鼓”堪称姊妹艺术的《腰铃舞》,经过加工修改,以它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使观众看到了满族姑娘洒脱、稳健的性格。舞蹈节奏清晰,铃、板声和谐悦耳。
满族女高音独唱演员徐桂珠,以柔润的歌声演唱的摇篮曲《巴卜咋》,和她以高亢的歌声、泼辣的形象所演唱的《俺是公社饲养员》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回族女高音独唱演员丹慧珍,演唱的回族风格浓郁的《拉骆驼的黑小伙》和《穆斯林姑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满族文化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彩,但却挖掘甚少、濒临失传,在文艺舞台上极少见到满族自己的艺术作品。辽宁省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今年曾先后去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一些县,进行了挖掘、搜集满族民间艺术的工作。我们衷心祝愿这颗埋藏在土中多年的艺术种子,不断地开花结果,开放出更加绚丽多姿的花朵。


第8版()
专栏:

毛难族舞蹈《花竹帽》
罗明扬摄


第8版()
专栏:

畲山春意浓
冯志华
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浙江省代表队,是一个仅有19名演员组成的短小精悍的业余文艺队伍。他们带着浙江省14万畲族人民的深情厚意,从遥远的山区来到首都,用独具民族特色的畲
家歌舞装点了祖国的文艺舞台。
畲族人民素来爱唱山歌,常常用对歌的形式来抒发感情,歌唱劳动,赞美生活。畲族演员演出的舞蹈《新女婿》,就是用畲族山歌和畲族民俗习惯作素材创作的一个优秀节目。畲族有个风俗,婚后一个月,新娘陪女婿回门作客,快进村时,娘家的青年们手拿多刺的杉树枝拦路对歌,并用锅烟灰抹在新女婿脸上,以示日后不许欺侮新娘。这个节目,在活泼的舞姿和欢歌笑语中,风趣、诙谐地再现了这个习俗,充满了泥土的芳香,展示出畲族人民热爱家乡,憧憬美好未来的生活情趣。舞蹈《凤凰彩带飞北京》是浙江省业余作者创作的一个获奖节目。彩带是畲族妇女腰间带的装饰品,姑娘们把最美的图案巧绣在彩带上,每逢七月初七的“赛带会”,把它赠送给自己最要好、最尊敬的人。在畲乡景色的背景陪衬下,姑娘们手舞彩带,以优美的造型,表现出畲族人民勤劳、朴素、内秀的性格。舞蹈结尾处,这群天真烂漫的姑娘拉着彩带,化为一只婷婷玉立的凤凰,揭示了“畲家姑娘寄深情,凤凰彩带飞北京”的主题。舞蹈《银耳开花》洋溢着诗情画意:在悠扬的旋律中,两个畲家姑娘踏着月光,翩翩起舞,细腻地描绘了辛勤培育银耳的情景;一群身着雪白纱裙的少女,用优美的舞姿,表现了银耳繁茂生长的过程。这个舞蹈反映了畲乡人民发展多种经营,立志改变山区面貌的劳动热情。
畲族传统的“双条落”,是山区特有的一种多声部民歌,即由一人先唱一小节,另一人紧接着再合唱下去。曲调时而旋律声部交替出现,时而下声部以旋律的变化重复出现,构成和谐、动听的复调效果。男女声二重唱《畲汉人民心连心》、女声二重唱《畲家姐妹织绿毯》、《畲家姑娘采宣莲》,都是以山区多声部民歌体创作的畲家歌曲。歌手们以山乡所赋予的天资优厚的歌喉,自如而准确地唱出山歌中特有的四度、五度、三度、六度重叠音程,把畲家山歌的美和畲家山色瑰丽、清秀的美以及山乡民族纯朴、含蓄的美有机地融会在一起,意境开阔,给人以艺术享受。


第8版()
专栏:

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队的归国越侨沈雄旺演完《祖国啊,我回来了》后,内蒙古代表队的同志上台表示祝贺
徐建中摄


第8版()
专栏:

风格独特的羌族《铠甲舞》
王廷珍
大幕徐徐拉开,观众被带进那硝烟弥漫的羌山古战场。在哀伤的气氛中,一个深受羌民拥戴的英雄牺牲了,他的妻子穿上丈夫的铠甲,率领群众在羌民部落的图腾羊头旗下洒酒盟誓,为民族的生存继续战斗……这是四川省代表队的羌族舞蹈《铠甲舞》。这个舞蹈以粗犷的抒情笔调,描绘出历史上羌族人民反抗封建暴政,反抗压迫的壮烈场景;塑造了一群勇敢、顽强、慓悍的羌族英雄形象。
在历史上,羌族居住的泯江上游一带战争频繁,至今还留有若干古战场的遗迹,因而在羌族的艺术遗产中,反映战争的题材不少,《铠甲舞》便是其中之一。解放前后的若干年中,在羌族聚居的村寨,每年古历七月初十都要跳这种舞蹈。舞者披甲戴盔,手握枪弩,载歌载舞,吆喝呐喊……很受羌族人的喜爱。“四害”横行的十年间,这种舞蹈被当成“四旧”禁止,如今会跳的人已不多了。近年来,阿坝藏族自治州的专业与业余文艺工作者为发掘羌族的艺术宝藏,收集了大量材料,使这一古老的舞蹈得到复活与发展,重新放出艺术的光彩。
现在演出的《铠甲舞》,是对原始素材进行了取舍后加工而成的,它摒弃了某些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东西,保持了原有的风格与特色,又有着创新与发展。编导精心选择与提炼的一组组羌族舞蹈语汇,如耸肩抖铃,侧跳,单脚踮跳,特别是用羌族独特的短刀舞,形象鲜明地塑造出羌族人民的慓悍性格与英雄气概。那些粗犷豪放的舞蹈动作与力度,给我们首都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第8版()
专栏:

仫佬族民歌手吴彩云、吴鲜彩表演女声二重唱《八月十五来走坡》
徐建中摄


第8版()
专栏:繁荣民族文艺促进四化建设

汗水浇开民族花
在淡红色的天幕映衬下,一个美丽的羌族姑娘,舞动着手铃和脚铃,就象那含苞的花朵一样,在微风中徐徐开放——这是四川省代表队业余演员陈红演出的羌族舞蹈《羊角花开》。
作为一个业余舞蹈演员,人们称赞她的舞姿优秀、技巧娴熟,在首都的舞台上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但了解她的人,更佩服她热爱舞蹈事业,长期刻苦努力的精神。别看这个不到六分钟的独舞,为它,陈红却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清晨,当人们还在酣睡时,她已经翩翩起舞;夜晚,当人们进入梦乡时,她在完成了一天的本职工作后,又顽强地练起功来。
陈红,今年25岁,是四川省汶川县汽车运输公司的电工。她从小喜欢文艺,参加过体操训练班,也跳过舞蹈。在上山下乡插队和当工人的地方,接触了一些少数民族,被他们的丰富多彩的歌舞所陶醉。在去年州和省里先后举行的群众文艺会演会上,她参加编演的舞蹈《火盆花》,得到了创作、演出二等奖。
羊角花(即杜鹃花),是羌族人民最喜爱的花朵,也是妇女们刺绣用于装饰的花朵。舞蹈通过人体动作表现羊角花的千姿百媚,也是表现羌族妇女的美、婀娜多姿。这要求全身动态有规律性,肩、背、腰、胯、腿、脚都要配合适宜,不中断动律性,并且运用了手铃、肩铃和很多手势来表现花开怒放,也就是人的心花怒放。舞蹈高潮一段,不仅要求快速,而且要求肩铃和手铃充分结合,同时,还要与四肢的扭转谐调一致。舞蹈看起来很柔,实际上很刚,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有20多年舞蹈编导经验的蒋亚雄同志,对她进行了热情耐心的辅导和训练。
跳好独舞,就是专业演员也要下一番苦功,业余演员就更有困难了。陈红对舞蹈事业充满热爱,她的可贵之处就是坚持业余练习。陈红正是由于有这种坚持不懈的顽强精神,才能出色地演出具有特色的《羊角花开》,在文艺百花园中开出一支鲜艳的花朵。
本报记者 张世英


第8版()
专栏:

保安花儿上北京
江富艾
山连山来水连水,
保安族上了个北京。
积石山下传喜讯,
心里花儿唱出来。
保安族花儿上北京,
拿出了最高的心情,
各族兄弟心连心,
党中央关心了人民。
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甘肃代表、保安族民间歌手马木萨同志,从心窝窝里飞出了动人的歌,表达了激动的心情。
马木萨是一个勤快的社员,更有一手打“腰刀”的好手艺。他从18岁开始唱花儿,能自编自唱歌颂保安人民的美好生活,粉碎“四人帮”后,唱的更是欢快,深受保安地区群众的欢迎。这次他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庆晚会的演唱,得到首都观众和外国朋友、港澳侨胞的好评。
马木萨演唱的3首保安花儿《冰冻三尺口自开》、《辣辣的吃上个搅团》、《人前头争一口气哩》很有特色。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民间歌手,也是生产能手。他的演唱高亢明亮,热情奔放,音色优美动听,气息的控制很自如,真假声运用的谐和,高低音区颤音变化而统一,表现了高原民族的高尚情操和质朴的内心情感,使观众心旷神怡,尤其西北花儿浓郁的风味,给人留下了印象。
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居住在高耸云端的积石山下、黄河之滨,人口约6,000多人,世代从事农牧业和打腰刀的手工业。国务院今年批准在甘肃临夏吹麻滩建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族得到更大的鼓舞。这次他们来北京演出,保安花儿给首都的金秋增色,艺苑生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