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虚心听取基层意见 认真改进领导作风
灵武县委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
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全县生产有很大起色
据新华社银川10月12日电 新华社记者顾建鹏、谷忠诚报道: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委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努力改进领导作风,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今年,全县夏粮创历史最高纪录,比去年增长35.7%,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多生产100斤粮食,多种经营也得到较好发展,广大社员普遍得到实惠。
去年,这个县的粮食减产,穷队增多,社员收入下降。今年年初,县委把全县公社党委书记、大队党支部书记和生产队长请到县上,同他们一起分析减产原因。有的把去年减产归咎于自然灾害,说全县的七万多亩小麦在灌浆季节得了蚜虫、黄叶病,影响夏粮产量。也有的埋怨后进队拉了全县的后腿,说这些穷队土地面积广,产量低,减产幅度大,连社员口粮和牲畜饲料都不能自给。但是,有人却提出:“为什么小麦蚜虫和黄叶病发现的那样迟?为什么穷队的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很显然这是指县委领导作风不深入,缺乏调查研究,对生产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甚了解,对后进队的情况若明若暗。特别是,那些低产贫困社、队的干部更是意见纷纷,说县委光顾富裕队,不顾困难穷队;光顾国家、集体,不顾社员群众;光顾生产,不顾生活,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中共灵武县委虚心听取基层干部的批评,认真改进领导作风。在会上,县委书记韩荣海代表县委对去年工作和生产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主动承担了责任,并讲了改进领导作风的意见。会后,县委9名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分头深入到偏僻的山区调查研究。同时,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县直机关抽了一些干部到25个大队蹲点,协助基层干部搞好当年各项工作。县委还从县农林、水电、财政、计委、统战等部门抽调干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1979年社员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的57个穷队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制订了改变贫困面貌的具体措施。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这个县及时研究制定了放宽农村经济政策。同时,对山区4个公社的生产队作出了特殊规定:一、5年免除粮食征购任务,社、队有余粮要卖,国家按议价收购。二、今后3年内,县上划拨一定的周转金,不计利息,帮助一些困难户发展养殖业。羊只和家禽,3年还本,大家畜5年还本。三、集体的瘦弱羊只可以采取公有私养,包养到户。四、社员的自留地可达到生产队总耕地面积的12%。五、划给每户社员2至3亩荒地植树种草。社员种树的树种、树苗县上从经济上予以扶持。六、在灾年,人均口粮标准达不到最低线的生产队,国家负责供应。七、允许搞各种联产计酬的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和其它有利生产,方便群众的生产责任制。这些政策同群众见面后,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今年这个县仅社员家庭养羊一项,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全县平均每户社员养羊达4只。
为了使低产贫困社、队的社员群众尽快治穷致富,今年以来,县委先后下拨了75万元的资金,帮助他们疏通输电线路,购置农用机械、耕畜、化肥和其它生产急用物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灵武县委还满腔热情地帮助回、汉族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先后下拨了12万元的经费,帮助灾区群众、“五保户”和一千多户家庭长期贫困的社员解决了衣、食、住、行和治病等方面的困难。


第2版()
专栏:

明确林权落实管理责任制
新都县“四旁”林木管理得好
本报讯 通讯员李加模、记者李德森报道:地处川西平原的新都县,田连阡陌,人多地少,没有成片的森林,全县现有的一千多万株树木,大都零星分散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近年来,这个县在农副业生产中推行包产到组等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同时把“四旁”的树木包给社员种植和管理,促进了林业的发展。
新都县委体会到,林业是很敏感的,不要说方针、政策,就是工作方法、步骤上稍有不慎,都会立即给林业造成损失。新都县认真抓了落实林权的工作,把集体所有的一部分“四旁”零星宜林地,连同上面的树木,划给社员分户长期管理和种植,并由县上发给林权证,以安人心。为了保证林业的发展,他们规定在这些地段只能种树种竹,不得荒芜和改种农作物。另外,集体的树木,宜于集中管理的,由社队组织专业队、组,负责管理,评工记分;不宜于集中管理的,分片划段,登记造册,指定社员管理,议定劳动报酬或收益分成办法,签订合同,严格执行。落实了林权,明确了管理责任制,这就稳住了阵脚。现有的树木保住了,林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了基础,农民栽树的积极性提高了。
目前,全县有581个生产队建立了苗圃,小的几分地,大的两三亩,全县共有苗圃480亩。这对于这个森林覆盖率仅4.7%的平原水网地区的县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全县已经有一百多个生产队,把85%以上的宜林地种上了树,成活率也在85%以上。社员个人种树的积极性更高,不少人把自留地匀出一部分来做苗圃,精心培育树苗,准备陆续移栽到划分给自己的地段上去。新农公社四大队二生产队社员乔宗兴,生产队把一段“四旁”地连同上面的80株幼树划给他管理,每株树每年记一分工、给一斤氨水,并议定了将来的收益分成办法。合同落实后,乔宗兴发动全家,利用工余时间搬石面土,把这段“四旁”地彻底改造了一番,然后又种上了100多株树苗。


第2版()
专栏:来信

砍掉果树令人痛心
四川省铜梁县新兴公社一大队二生产队,今年2月实行分组作业,由于苹果树没有专业组管理,部分栽有苹果树的田坎、土墩包产指标较高,无人愿包。加之近两年苹果树没人管理,收入极少,队干部竟让将550多棵小碗口粗的苹果树和40多棵李子树全部砍掉做柴烧。砍树前,公社干部曾建议把部分田坎、土墩上的苹果树集中移栽到一个小山坡上,建立专业组管理。区、社多种经营干部也到队表示愿意帮助解决有关移栽的技术问题,但都未被采纳。一些队干部还打算把已大苗定植三、四年的250多株柑桔树卖掉。
当前,广大农村多种经营遍地开花,许多社队正在建立果园,大力发展果品生产,增加经济收入。这个队竟将已经长大的“摇钱树”砍掉,令人十分痛心。 四川省铜梁县 王义昭
编后
现在,许多地方已经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改进劳动计酬办法,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联产责任制,也适合在林业生产中推行。无论成片山林或“四旁”的零星树木,都应该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十年树木”。林木破坏容易建设难。政策稍有偏差,在农村受到破坏的往往是林木。在这方面,过去有过严重的教训,千万不能麻痹大意。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林业资源,迅速确定林权,禁止乱砍滥伐。
新都县实行包树的办法,很有成效。所谓包树,首先是落实林权,该划给个人的,划给个人种植、管理,并发给林权证明,以安人心。对集体的树木建立和健全管理责任制,分别情况落实到专业队、组或人;并制定一套可行的奖惩制度,做到家喻户晓,严格执行。新都县的经验证明,只要责任明确,政策落实,奖罚严明,使农民在造林、育林中得到好处,群众营林的积极性是高的,林业发展就会出现一个新局面。


第2版()
专栏:

福建沿海适宜发展贝类养殖
福建省海岸线长达三千三百多公里,可供养殖的浅海滩涂有300万亩,水温适宜,水质肥沃,是发展海水养殖业得天独厚的地区,也是福建省发展经济的一大自然优势。
如何发挥这一自然优势?最近,记者就这个问题访问了水产部门和渔区一些社队。大家认为,福建可养殖的鱼、虾、贝、藻种类很多,根据福建的特点和条件,如果重点抓好传统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蛏、蛎、蛤、蚶等“四大贝类”的养殖,就能更快地收到经济效益。
要加快发展四大贝类养殖,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政策问题。现在,有些地方还是重粮轻渔,忽视养殖。大家认为,这种局面应当改变。现有集体养殖的花蛤,可建立专业组,包产到组;蛏、蛎、蚶可包产到组到户。对于尚未开发利用的荒滩涂,划出一部分给社员私人养殖,把社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一个是解决种苗不足问题。渔区干部群众希望,水产部门要把解决种苗问题,当作一个关来攻,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建设种苗基地。目前,蛏、蛤、蚶的人工育苗试验研究,已取得成果,应该加紧进行中间试验,使之尽快应用到生产上来。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福建省四大贝类产量三、五年内再增长一倍,是有可能的。
本报记者 林俊卿


第2版()
专栏:

罗家塔生产队牧业兴旺农业发展
本报讯 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富县岔口公社罗家塔大队罗家塔生产队,近几年抓牧业促农业,由穷致富。目前,这个只有20户人家的生产队,按户均计算:养羊31只,牛近3头,猪3.4头。粮食总产由7.1万斤增加到11.6万斤,人均经济收入由40元增加到近200元。
罗家塔是个山区生产队,有宜牧草场将近2万亩,适宜发展畜牧业。为了不断提高畜牧业比重,这个生产队采取有力措施:
一、建立健全畜牧业生产责任制,采取集体所有、包养到户、责任到人、保本包繁、超产分成的办法,将全队15群各类牲畜全部包养到社员户。二、搞好牲畜品种改良。引进种牛、种马、种猪、种公羊,做到配种不出队。三、提倡户养。四、发展人工种草。这个队除留足粮食面积外,其余耕地已陆续还林还牧,种植澳大利亚苜蓿、沙打旺、草木犀和牲畜饲料粮等,以解决牲畜饲料来源。
这个生产队在调整农牧业比例的过程中,一直把粮食生产抓得很紧。近两年,他们固定15名农业劳力,实行专业组“大包干”的方法,精耕细作,多施有机肥,在提高粮食单产上下功夫,亩产已由100多斤增加到450斤。


第2版()
专栏:

郭启发一家三代当兽医
他们为发展中兽医学,献出二十一个祖传秘方,并着手将治病经验和民间验方整理成书
据新华社西宁10月12日电 新华社记者马集琦、张荣大报道,青海省湟源县有一户受到农牧民们称颂的兽医世家。68岁的郭启发已行医46年,四个儿子都是省上和县里有名的兽医,现在孙儿们又接上茬,大孙子在公社兽医站工作,大孙女最近从青海畜牧兽医学校毕业,成了全家第一个女兽医。
日月山下的湟源县,是青海农牧业区交界的地方。解放前,郭启发的爷爷便靠自学当了兽医,到郭启发父亲这一辈,郭家已积累了不少偏方和秘方。解放后,郭启发认真总结父辈的行医经验,发掘中兽医学遗产,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牲畜疾病,又积累了新的经验。他还能做各种兽医外科手术。
为了发展祖国的中兽医学,郭启发将祖传的21个秘方,献给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收集在《中国民间兽医经验集》一书中。
现在,郭启发是县人大常委。由于他对兽医学的贡献,被选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和县畜牧兽医学会主任。他虽已年近古稀,还经常爬山越岭给牲畜治病。他对记者说:“我还要写书”。在郭启发的带动下,这一家三代兽医都在研究高原牲畜的常见病、季节病、疑难病,继续搜集民间验方、秘方,老二郭显春正在和父亲一起,把全家五代兽医的经验和各种民间验方整理成书。


第2版()
专栏:

西藏那曲县取消对社员饲养自留畜的各种禁令,允许社员有饲养、宰杀、出售自留畜和处理畜产品的自由。这是藏族社员在集市上出售畜产品。新华社记者 马竞秋摄


第2版()
专栏:浙江通讯

吃山养山 致富有道
——安吉县东坞大队人均收入超过300元
浙西天目山北麓的安吉县上墅公社东坞大队,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坚持以林为主,发展林工副综合经营,出现了集体富、社员富的兴旺景象。毛竹的蓄积量每年增加5万多支,以毛竹为原料的工副业收入已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去年每人平均分配收入达306元,比两年前增加了五倍。公共累积55,000元,比两年前增加了一倍。
蠢事不能再干了
东坞是个深山冷岙,有山林九千四百多亩(其中毛竹林六千多亩),平均每个社员有山林17亩,其中竹林就有10亩之多。而全大队水田只有33亩,每人平均只有6厘。在这样一个山区,客观条件决定只能以林为主;但前些年在极左路线干扰下,竟然提出
“山农不吃商品粮”的荒唐口号,硬是在山头上大造“大寨田”。结果,花了八千五百多个工,只造出了二亩半田。接着毁了三百多亩小竹林改种苞谷,还在七百多亩山林中套种粮食。这样毁了山林上千亩,粮食仍然所得无几,经济损失很大,穷山沟就更穷了。社员强烈不满地说:这种劳民伤财的蠢事实在不能再干了!
吃山就要养好山
这几年批了极左路线,那种“开门是山不见山,身在山区不管山”的局面结束了。东坞大队把经营山林放到了主要的位置上。首先退耕还林,把前些年毁林种粮的上千亩山林,全部新造了林。第二加强抚育现有竹林,使毛竹每亩立足的株数由过去的150支增加到170支,达到了毛竹蓄积量最高水平。国家毛竹收购任务连年超额完成,去年第一次实现了“砍八(年竹)留六(年竹)”的合理采伐的要求。由于竹林长得旺,发笋也多,今年上半年光卖毛笋的收入,就达七万四千多元,平均每户五百多元。第三发动群众保护好山林资源,严格制止乱砍乱伐。他们规定社员上山育林、砍柴,统一由生产队供应篾索和冲杠,不能随手砍竹劈篾。据估算,这样做一年可节约毛竹4,400支。他们还严格规定国家计划之外动用竹木,不论集体和个人,即使是少量使用,也得经过集体讨论决定。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山林资源的浪费和破坏。近年来,他们自力更生花了三百多工,修通公路4公里,改变了过去“山上都是宝,有货运不了”的状况。他们还自建了水电站,为社队企业和社员家庭提供了动力和照明用电。
光卖原料富不了
“山区若要富,发展林工副”。这就是说,山区光靠卖原料是富不起来的,只有逐步扩大综合利用山林资源,发展加工工业,才能提高林副产品的产值,增加收入。过去,这个大队把大量的残、次、废竹当柴烧掉,资源白白浪费。1978年利用现有资源办了个纸厂。100斤废竹加工制作成18斤毛纸,价值7元2角。原竹变成成品,产值增加二、三倍以上。去年这个纸厂产值12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和积累,为每个社员增加收入60元。同时,大队兴办了竹木加工厂,加工蚕匾、箩筐、板刷、镰刀柄、锹柄、包装箱等,还组织社员捡竹箬壳、采山苍子、割龙须草等的生产活动,增加了不少收入。短短两年内,这个大队每个社员平均收入增加一百元之多,主要就是靠林副产品加工工业和综合经营的发展。
山区潜力还很大
如今的东坞已不再是往日的穷山沟了。这个过去只有7幢半瓦房的地方,现在大部分社员都住上了明亮、宽敞、洁净的新瓦房,队队都买了电视机。去年平均每人分配收入三百多元,是安吉县每人平均收入最高的一个大队。按全劳动力来说,部分最强的劳动力分配收入达1,200元之多,多数强劳动力收人在900至1,000元之间,差的也在七八百元上下。妇女全劳力也在600元左右。我们访问了一家中等水平的社员家庭,男的叫丁永良,在山上干活,妻子华佩琴和女儿在纸厂晒纸。全家一共做九千多工分,分配收入一千八百多元,平均每月收入是150元。这对居住农村的4口之家来说,经济是相当宽裕的。据大队的干部和会计告诉我们,今年是毛竹生产的大年,竹木长势都好,加上收购价格的调整,今年每人平均分配收入达到350元以上,是比较有把握的。他们说,山区生产的潜力很大,现在经营管理水平还不高,林副工综合经营也只是开了个头,社员家庭副业(如养羊、养兔)还没很好开展起来,只要进一步落实政策,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山区一定可以很快富起来。
本报记者 金雨困 刘公武
本报通讯员 章晓梅


第2版()
专栏:批评与建议

社员何时能买到缝纫机?
我是一个农村供销社的售货员,每天都有不少社员来问我:“啥时能买到缝纫机?”我总是婉言解释说:“不久就会买到的。”
事实上现在缝纫机进货量已大大增加,我们供销总店每月都要进一批。可是,总店每月进来的缝纫机,不是给县里,就是送公社。7月份县里拨给我们店缝纫机9台,我们公社共8个大队,每个大队供应1台,还剩1台。可是供销总店主任却利用职权,独断专行,把9台缝纫机全部走了后门,给县里5台,送公社2台,其余2台给了他的老乡和熟人。
党中央三令五申,一再反对“走后门”,而有的领导人却无视党的政策,利用短缺商品讨好上级。我们不禁要问:你们是人民的公仆,还是人民的老爷?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少数领导人服务?如此下去,群众何年何月才能买到缝纫机?
山西文水县 梁清宝


第2版()
专栏:批评与建议

不应把会议开支转嫁给生产队
目前一些地方各种名目的会议还是太多。特别值得研究的是,今年财政实行包干、行政经费削减以后,上面不给钱,区、社普遍把会议开支转嫁给了集体经济。大队、生产队干部到区、社开会,伙食费带上、误工交队记工款不发,甚至会议开长了,住宿费、旅差费还要回队报销。有时,县上指定要开的会或办的学习班,参加会议人员每人每天只拨给一、二角钱。区、社没钱,又只得靠生产队补贴。有的地方在基层开会,任意提高会议伙食标准,也要集体贴粮、贴钱。这样一来,增加了集体经济的非生产性开支,加重了农民不合理的负担,因此,建议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改进领导作风,真正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开好会,更不能把会议开支转嫁给生产队。
陕西省南郑县 江天


第2版()
专栏:批评与建议

买化肥搭铁锤这是什么规矩?
今年七月初,俺们庄子大队杨庄东队套种的晚玉米叶黄苗瘦,急需追肥。这个队是个穷队,当时农家肥已追完,买化肥又没有钱。大家心急火燎的,七拼八凑好不容易才集起了一百五十块钱。队里立即派人到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门市部去买硝铵。门市的一位同志说:“硝铵有的是,不过每买八十公斤硝铵得买一个铁锤。”社员再三说好话:“这铁锤队里没用场,买回去也是白扔。这钱还是社员们临时凑起来的,一分钱也不能白花呀!”好话说了一簸箩,也不顶事。因为急需化肥,只好用二十五块钱买了五个没有用的大铁锤。为什么把用不着的东西硬塞给我们?这是谁订的规矩?
河南渑池县庄子大队 张东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