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从农村的新变化看落实政策的潜力
中共松花江地委副书记 赵荣生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里发生了许多喜人的变化。从我们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来看,这些变化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种地由民,因地制宜。过去,有的县为了片面追求高产,自上而下地逐级下计划、逐级报方案,逼着农民多种玉米。玉米虽然是高产作物,但又是个费工作物。结果,让玉米把劳力缠住了,荒源不能开垦,资源不能利用,守着“金山”也不能富。现在,各级领导注意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发挥机械优势,因地制宜地扩大了豆、麦种植面积,腾出了一批劳力,向生产的深度、广度进军,使造林、畜牧、养鱼和采集等副业生产蓬勃发展。二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松花江地区是“六山一水三分田”。过去,我们两眼只盯着“三分田”,丢了“一水六分山”。这两年,开始注意调整农业布局,既在“三分田”上创高产,又在“六山一水”上作文章,农林牧副渔都有较快的发展。三是改变“大帮轰”,实行责任制。过去,生产队计酬实行大概工,社员就混、磨、泡。结果,在一些地方,地混荒了,人磨懒了,集体闹空了,社员闹穷了。三中全会以来,陆续推行各种责任制。今年,全区有88%的生产队实行包工到组、分活到人、责任到户、超额奖励的责任制;专业生产实行以产量、产值计酬、定额超产分成奖励和“大包干”。责任制提高了出勤率,提高了劳动效率,提高了生产质量。四是注意经济实惠,再不种赔本田。过去种田不计成本,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一些所谓“高产单位”,常常是喜人的产量,惊人的开支,愁人的分配,增产不增收,分配不兑现。现在,开始注意经济实惠了。五是打开流通渠道,市场开始活跃。今年全区集市贸易成交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3%,粮、油、禽蛋价格下降。开始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城市,轻工产品销往农村。六是家庭副业丰富多彩。经营项目增多,收入成倍增加。就牧业来讲,个人养猪稳定增长,养黄牛比去年同期增加5倍;养奶牛增加十倍多。社员家庭园田地的种植业,由种粮食变为种经济作物,由以自食为主变为以出售为主的商品生产。
农村里的这些发展变化还只是刚刚开始,发展也不平衡,全区还不富裕,社员收入低,负债多,仍是个突出问题。为了把农业经济搞活,使农村尽快富起来,需要继续发挥政策潜力,目前需要进一步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坚持尊重生产队自主权,保护生产队的经济利益。首先,在制订种植计划,调整农业结构方面,要让生产队当家做主。从今年的实践来看,在落实种植计划上有三种形式比较好:一、只下达粮油、经济作物交售指标,不下达具体种植指标;二、只下达粮豆、经济作物的大指标,不下达具体作物的小指标;三、自下而上地提计划,自上而下地协商落实。这样,生产队能够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其次,发展农业机械化应该由生产队自己做主。生产队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自行决定哪些先化,哪些后化,按作业需要择优购置机型机具,坚持量力而行,摸着“腰包”办事,有多少钱买多少机械,不背债搞机械化。第三,各部门在与生产队经济交往中要坚持自愿和等价交换的原则,保证经济效果,承担经济责任。
坚持按劳分配,实行多劳多得。现在,在贯彻按劳分配政策上,最大的障碍是小生产者的平均主义心理,总是想拉平分配,限制有技术专长的社员冒尖,限制能干的社员多得。从我们调查中看,怕社员多得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克服这种一拉平的倾向,要解决好四个矛盾:一、承认差别与拉平思想的矛盾。按劳分配就是承认差别,有差别才能竞争向上,促进技术发展,促进管理改善。我们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甚至集体空,社员穷,就是吃了平均主义的亏。平均主义不能引导农民走向富裕,只能把我们拉向倒退。二、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实行“包、定、奖”之后,有专长的社员,积极性得到了发挥,生产效果成倍增长,出现了各专业组之间不平衡,包与不包之间不平衡,这是正常的、合理的。不平衡中有潜力,促进生产向深度广度发展。不能向落后看齐,搞消极平衡。三、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干部和社员之间的矛盾。有的地方干部追求分值,限制社员投工、投肥。劳动力无活干,干部按天计工,又有补贴,收入超过社员。也有的地方社员“包定奖”后,收入超过干部。应当是既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又要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干部要实行专业岗位责任制,让他们的责任和利益一致起来。四、要处理好先进社员与落后社员的矛盾。农村少数想吃“大锅饭”的人,对按劳分配抵触最大,反调唱得最高,说什么要“平等”呀,不要“两极分化”呀。我们要鼓励先进,改造落后,不能鞭打快牛,迁就落后。一专、二包、三到人,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好经验。它按专业生产需要,分工协作,组织生产,打破了落后的小而全的经营方式,打破了多年来大兵团作战的框框。
放手发展家庭副业。家庭副业是集体经济的补充,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方面。可是,有部分干部怕发展家庭副业妨碍集体生产,影响集体经济。对这个问题,应做具体分析。从我们地区看,现在主要的问题,不是集体生产劳力少,而是劳力被过多地捆在集体生产之中,只要积极扶持,正确引导,家庭副业完全能健康发展。当前社员家庭副业与集体生产确也有一定矛盾,有的地方出现了不指望生产队这“窝鸡”下蛋的“绝交户”。这些户多数出现在集体经济薄弱、管理混乱、社员收入低的贫困队里。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个经济问题,还得用经济办法来解决。要迅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增加收入,把外流社员吸引回来参加集体生产。集体生产也要采取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如搞好责任制和定工生产,建立资源管理、实物分配等制度。集体经济是发展家庭副业的依托,家庭副业是集体经济的补充,它们同是促使农村尽快富裕的两条腿。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家庭副业就会真正成为集体经济的辅助和补充。
坚持农商结合,打开农副产品的流通渠道。我国农村商品生产不发达,旧社会搞的是自然经济;三大改造之后,我们又统得过多;极左路线又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等同起来,批所谓“弃农经商”、“庄稼搅买卖”,实际是批了商品生产,堵了商品生产。看来,要把农村经济搞活,农商必须结合,农民要办商业,不能停留在自给自足的水平上。发展商品经济,要开辟多种商品流通渠道。要有国营商业,又要有人民公社的集体商业,又允许个体商业。今后,要通过四条措施打开农副产品的流通渠道:第一,凡是国家要采购的,都和农民订立合同,严格遵守,保持信誉。合同之外产品,要允许社员自销,不能统死、堵死。第二,农村办贸易货栈,成立农民服务部,经销农副产品,本地销不了到外地销。长途贩运是内销外销的问题,不能当资本主义批,划地为牢,自我封锁。有的产品可以集体生产,社员经销;有的可以社员生产,集体经销,扩大农村集市贸易。第三,要走自己加工的道路,把滞销产品变成畅销产品。第四,要组织一批农村经商队伍,把农村商业做为安排农村劳力的一个出路。
总之,解放思想,落实政策,把经济搞活,这是农村工作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农业的发展,建设富庶的新农村。


第2版()
专栏:

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农民学文化学技术
天津市农村业余教育效果好
据新华社天津10月9日电 天津市重视农村业余教育,积极组织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市郊区已有一半以上的大队办起了扫盲班、业余小学、业余中学和农业技术训练班二千九百多个,共有七万七千多人参加学习。经验收,今年上半年已有一万七千多人脱了盲。同时,有三千四百多人学习了一些农业技术知识。
天津市郊区农村业余教育有成效,是同各级领导重视分不开的。从市到大队,各级领导部门都派一名负责人来抓农民教育工作,并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市里成立了第二教育局,各郊区、县和公社成立了工农教育委员会,大队成立了农民教育领导小组。
去年8月以来,天津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曾三次召开农民教育工作会议,及时听取意见,总结经验,制订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郊区农民教育工作的开展。
天津市的农村业余教育把扫盲和学习农业技术结合起来,效果较好。静海县子牙公社小邀铺大队妇女管麦队,在学文化的同时,又学小麦管理技术,学了就能用上。
为了把农村业余教育办得更好,天津市有关领导部门强调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搞大轰大嗡的形式主义。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应早办、多办;条件差的地区,可缓办、少办。
当前农民经济生活水平还比较低,许多社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搞些家庭副业,增加收入。针对这一情况,天津郊区一些社队合理安排时间,让社员既坚持了学习,又坚持了家庭副业生产。


第2版()
专栏:建议

要多办点小冷库
目前,海洋渔业生产中,沿海集中产鱼区冷库奇缺。每年有不少鱼捕到手后,吃不到口,烂成鱼酱,浪费很大。江苏南通地区是全国海洋渔业的重点产区之一。全区有一千多条机动渔船,海水产品年产量150万担左右,在一百多公里的海岸线上,仅有两个国营水产冷库、两个社办小冷库。捕上来的鲜鱼来不及速冻、冷藏,每年充当肥料和饲料的鱼达10万担之多。可见,冷库奇缺已成为阻碍渔业生产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通过保鲜加工,使一条鱼变成一条半鱼的产值,这是可以做到的。据南通地区水产公司测算,每百斤鲳片鱼保鲜比腌咸的收入要增加13.75元,全区年产鲳片鱼20万担,仅这一项就可增加收入275万元,相当于4个专业渔业公司年终分配的总额。这笔“没有产量的产值”,主要靠发展冷库加强保鲜加工得来。有了保鲜设备,可以使低质鱼经过加工变为较好的商品鱼,改善市场供应,增加渔民的收入。
怎样解决冷库奇缺的问题?渔区的干部群众提出应大力提倡发展小冷库。利用渔业社队的积极性,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可以一部分资金由社队自筹,大部分由国家资助;也可以公社为单位,渔商联办;还可以由水产公司按现行淡水鱼收购的办法,先付一定数量的预购金,扶助生产单位建设小冷库。江苏启东县新渔公社去年建了一座社办性质的80吨小冷库,投资29万元,今年上半年投产后已获净利5万元,预计全年净利可达8万元,三年后可以全部收回投资。群众高兴地说:小冷库,作用大,投资小,收效快。
陈凤鸣


第2版()
专栏:

灵山县伯劳公社设立农业技术服务处
解答农业生产中各种技术问题,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新华社南宁10月10日电 每逢圩日,广西灵山县伯劳公社的农业技术服务处就吸引着许多社员。他们到这里来询问当前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这里的技术人员热情地向社员们介绍田间管理的科学办法和增产措施,以及各种病虫害的防治办法。他们还拿出病禾的标本,给社员讲解。农民赶了圩,又得到了科学种田的知识,纷纷称赞农业技术服务处为生产服务搞得好。
今年,伯劳公社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社员为了夺得高产,迫切要求学科学种田的技术。自从春天田间管理一开始,农业技术服务处每天门庭若市。社员们有的是前来登门请教的;有的是请技术员到田边去看禾苗的;有的则是专程携带病禾标本上门“就诊”的。伯劳公社农业技术服务处的技术人员们看到这种情况,感到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后,也为农业科学普及工作提供了条件。今年1月到8月,他们向社队干部和社员讲授农业科技课108次,听众达一万八千多人次。他们还安排8个科技人员,分别到水稻面积大、人口多的大队去讲授农业科学知识,并根据水稻生长季节的技术要求,巡回辅导,尽可能到现场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伯劳公社由于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加上科学种田比往年搞得好,全社今年早稻总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0%以上。


第2版()
专栏:

四川南充县石圭公社果工商联合公司不仅与省内外签订合同,批发经销果品,还设立门市部在当地零售,送货上门,扩大销路。这是营业员把本厂生产的广柑汁、糖果、桔饼送到社队,满足社员需要。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第2版()
专栏:简讯

鄞县建成茶树良种基地
我国茶树良种无性繁育基地在浙江鄞县福泉山茶场建成,已开始繁育部分茶树良种种苗。
福泉山位于浙江沿海,南邻象山港,北靠东钱湖,海拔596米,四季浓雾不断,气候温和,土质肥沃,特别适宜于茶叶生长。去年6月底,国家批准在福泉山茶场建设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一年多来,已种茶树良种母本62亩,已插良种苗150万株。用这些品种繁殖的茶树,亩产茶叶可提高20%以上。


第2版()
专栏:简讯

库尔勒香梨销四方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今年库尔勒香梨增产丰收。目前,正大量上市,畅销四方。库尔勒香梨味甘汁醇,香脆无渣,富有营养,为果中珍品,誉驰国内外市场。1976年,自治区批准在库尔勒建立商品梨生产基地,州、县认真进行规划,在大力发展国营和集体园艺事业的同时,积极鼓励社员培育香梨,经营好自留果园,使香梨等果树园艺重新兴旺起来。


第2版()
专栏:简讯

乐陵繁育无核小枣
山东乐陵县的无核小枣,味甜色美,皮薄肉厚,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吃起来不用吐核,所以又名虚心枣。在各种枣子中名列前茅。乐陵无核小枣不易繁育,历来稀少。1976年乐陵县委派出专人进行苗木繁育,现在全县无核枣树已由原来的3,214株发展到7,998株。


第2版()
专栏:简讯

邵东黄花获得好收成
在湖南省和全国黄花产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湖南省邵东县,今年种植的黄花又获得了丰收,总产量从去年的49,000担增加到52,000担。黄花获得丰收的原因,主要是国家调整黄花的收购价格,激发了社员群众种植黄花的积极性。


第2版()
专栏:

米泉县农村办“青年之家”
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农村已办起“青年之家”43个,拥有电视机22台,录音机4个,篮球架63副,各类图书二千四百多册,手风琴、小提琴、二胡、板胡、吉他及棋类等各种娱乐器材四百多件,活跃了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
去年以来,米泉县各基层共青团组织发动团员、青年种义务田,回收废旧物资,搞副业,用这些办法自筹资金三万二千多元,先后办起了“青年之家”。现在,在这些“青年之家”里,有的开办技术夜校,学习农机、电工、卫生、语文、珠算、音乐等课程;有的组织青年看电影、电视,教唱歌,学习时事,进行影评书评,以及节假日游艺、野游等。青年们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农民育种家李登海
近些年来,培育高产夏玉米良种,一直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科技人员的奋斗目标之一。去年秋天,山东莱州湾畔的掖县西由公社后邓大队,青年科技队长李登海和他的队员们培育的“107×黄早四”和“4021×黄早四”两个杂交组合品种,分别以亩产1,553.7斤和1,542.17斤的优异成绩,创造了我国北方地区夏玉米高额丰产的新纪录。大家高兴地称赞李登海是农民育种家。
李登海初中毕业回队时,后邓大队粮食产量低,集体经济薄弱。农业生产上不去,没搞好科学种田是重要的原因。1970年村里成立科技队,李登海积极报名参加了。干部、社员看出他是棵热爱农村、富有理想的好苗子,1972年选他担任了科技队队长。李登海上任后,抓了三件事:一是普查全大队的土壤情况;二是调查了全大队小麦、玉米、地瓜、花生的种子情况和作物栽培方法;三是带领科技队员刻苦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科技队情况明了,相应采取措施,1972年玉米试验田亩产超过了1,000斤。
大队党支部为了培养李登海,1974年送他到莱阳农学院去学习。当时,在农学院,学生没有心思学,教授和专家不敢大胆讲课。可是,李登海在课堂上认真听,在图书室里勤恳学,向教授、专家“打破沙锅问到底”。李登海对遗传良种和土壤肥料、作物栽培等课程特别学得深,钻得透。教“遗传良种”的刘恩训副教授了解到李登海在为培育亩产1,500斤的夏玉米良种而艰苦学习,当时,刘副教授也在探索、培育这个良种,他将保留的20多粒玉米种子,作为分离自交系的基本材料,交给了李登海,并表示愿意帮助他。
李登海从农学院回到队,就在那二十多粒玉米种子上下功夫,长年累月地搞测培、搞杂交,观察记录。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到1975年,初步培育的杂交种子亩产达到了1,313斤。而且具有抗病株型好,叶片上挺,棒大粒重等丰产性状,经过继续培育分离自交系,到1977年,小区试验田亩产又突破了1,400斤。
1978年,为了赢得时间,李登海经大队同意,千里迢迢到海南岛去培育种子。李登海和几个伙伴为了给集体节省用费,他们住的是自己扎的小茅草屋,吃的是自家带去的干萝卜丝。经过4个多月的辛劳和汗水浇灌,终于培育出新的良种。去年试种后,亩产达到了1,500斤。秋收时,地、县农业科研部门联合进行了考察验收,承认了这项不寻常的科研成果。
本报通讯员 任恩强 马旭光 姜世廷(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