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充角色”别议
李庚辰
近来看到一篇感叹创作难的短文,讲到作者因为发表作品,往往招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一些读者或观众看到文章或戏剧中凡有批评之处,总爱“自动对号入座”,硬充其中一个角色,继而气势汹汹地向作者问罪,弄得作者哭笑不得。于是有人便呼吁:“不要硬充角色”。
然而,我倒觉得这些充角色的人物也并不十分可厌可怕,相反的,倒还有几分可爱之处。至少,他们还颇有一点自知之明:明白得一看就知道自己和作者批判的对象属于同类,甚至觉得那批判的对象就是自己。这种“政治敏感性”和“自觉性”,不能不算可贵。要知道,如果没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连这一点也是难以做到的;他们也很坦白直率:坦率得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问题,这无异于毫不掩饰地当众亮相。比起那种心怀鬼胎而还偏要假装笑脸的阴阳先生,这种具有“自动对号入座”精神和勇气的人,不是要好得多、也可爱得多么!
所以说,问题并不在于有人“对号入座”,“硬去充其中的一个角色”,问题在于“对号”以后怎么办?认出了那个“角色”类似自己以后又怎么做?是羞赧愧悔,从中接受教育,从此改弦更张呢?还是象阿Q讳光讳亮一样,偏要来个“不承认主义”,谁个偶一触及,就象对付小D一样,立即猛扑上去,揪住对方的小辫子扭作一团,非让别人“低头认罪”不可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就是进步。何况,聪明人正不必非自己吃一堑以后才长一智。李世民听臣下讲了隋以恶闻其过亡天下,便想到以古为镜,当众宣布让臣下“勤攻吾之阙”,并认真广开言路,招贤纳谏,终于实现了“贞观之治”。我们有勇气“自动对号入座”的同志们,何不在这一点上学学李世民,拿出“入座”之后的余勇,来它个“闻过则喜”,以你大为不满的那些文章或戏剧为镜,对准
自己的缺点,好生反省一下,检讨一番,进而洗心革面,弃旧图新,以便根本丢掉“对号”的资格呢?倘如此,则文章、戏剧就不白写白演了。


第8版()
专栏:

严谨·热情·雅致
——听法国大提琴家保尔·托特里教授演奏
中央音乐学院 王祥
世界著名的大提琴家保尔·托特里教授——法国人民的文化使者,在这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来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并举行音乐会。
保尔·托特里教授在首都剧场,演出了德国作曲家约瑟夫·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他的演出受到了首都听众的热烈欢迎。
约瑟夫·海顿于1760年左右创作的这首协奏曲,是他青年时代的艺术杰作。第一乐章主题具有英雄性的刚毅精神;第二乐章是幽雅、抒情、歌曲式的旋律;第三乐章从头至尾充满了活力。保尔·托特里教授用他那光辉灿烂的技巧,丰富多采的音色变化,把作品的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年逾花甲的演奏家保尔·托特里教授又加演了两个节目。第一个曲子是他自己创作的皮希内特(Pichnette是用指尖、指甲弹奏的意思),这是一支非常短小、轻快、潇洒、很有特色的曲子。第二个曲子是德国作曲家约·赛·巴赫的G大调第一组曲中的前奏曲。保尔·托特里教授用他那娴熟的弓法,富有表现力的颤指,把前奏曲中描绘大自然美的那种小溪潺潺流水,花草馥郁芬芳……,表现得维妙维肖。
保尔·托特里教授经过了半个世纪严肃的大提琴艺术实践,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上是享有盛名的艺术家。他对经典艺术作品崇高的精神境界有透彻的理解,以炉火纯青的演奏技术,探索、追求作品的完美无缺的艺术形象。他的演奏浸透了法国人在弦乐演奏艺术上所特有的严谨、热情、雅致的气质。有一种非凡的魅力,能把人们引进美的境界里,使人心醉神迷。


第8版()
专栏:影评

情景交融 趣味盎然
——评风光故事片《庐山恋》
章柏青
上海电影制片厂新近摄制的《庐山恋》,是一朵富有新意的花。它通过艺术虚构,描写一个侨居美国的原国民党将军周振武的女儿周筠,到庐山旅游,与我军高级将领耿峰的儿子耿桦巧遇后所经历的一段曲折的恋爱故事。影片以庐山之美,喻祖国之美;以周筠和耿桦纯洁的爱情,以及他们的父母从拚杀了半辈子的仇敌到儿女亲家的变化,抒发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比较自然地表达出在爱国、统一祖国的前提下,欢迎国民党人士回归大陆,为四个现代化共作贡献,这一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
从风格、样式上来看,风光故事影片是国产片中的新片种。这类影片拍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景与情、景与人的关系,否则很可能拍成单纯的旅游影片,或者是导游加故事的一般化影片。《庐山恋》在这方面的处理无疑是成功的。以景衬情,以景写人,情景交融,是这部影片的一大特色。影片在抒发人物情感的过程中,同时展现了庐山的优美景色。周筠和耿桦的恋爱过程都与庐山美好的风景联系了起来。“枕流石相识”这场戏寓意深刻。影片以周筠的幻觉镜头——在耿桦的身影上多次幻化当年朱熹坐在枕流石上手捧古籍攻读的情景,来隐喻勤奋好学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这一点也正是周筠对耿桦产生好感终于发展成爱情的基础。“花径晨读”这场戏意境深远:旭日东升,劲松挺拔,朝雾飘拂;“我爱祖国,我爱祖国的早晨”——两个青年人的朗朗书声,我们应看做是他们之间热爱祖国的心声的交流。其它,如御碑亭躲雨、含鄱口观日出、草坪听音乐、聪明泉喝水等戏,不仅趣味盎然,而且生动地表现出了两个出身、经历各异的青年人在性格上的差别。作为风光片,《庐山恋》对庐山名胜古迹、历史典故的介绍不是孤立的,它在影片中真正起到了推动剧情、刻画人物、烘托主题的良好作用。
影片还善于通过细节描绘,以物传情,创造一种含蓄的意境来隐喻、象征,以引起观众联想,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如借一幅庐山写生图来表达男女主人公的理想、志趣和对祖国四个现代化远景的渴望与追求;借一面小圆镜从破碎到完好的过程,寄寓了两个青年人爱情生活的波折;通过枕流石耿桦闯入周筠镜头、含鄱口耿桦被周筠拉入境头,东林寺耿桦自动靠入镜头,望江亭耿、周两家合欢等四张照片,生动地概括了周筠与耿桦之间爱情的发展。这些构思使影片充满了诗意。
《庐山恋》主要演员的表演真实、细腻。扮演周筠的张瑜,对角色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她很好地体现了这位华侨姑娘热情、奔放、调皮的性格和抑制不住的爱国思乡之情。特别是在“痛苦别离”和接到父亲加急电报之后的两场高潮戏中,张瑜准确地把握了角色在感情上的大起大落,以层次分明、含蓄、内在的表演艺术,强烈地感染了观众。
《庐山恋》尽管还有不足之处,如影片对周筠和耿桦产生爱情的基础及其可信性,揭示得不够充分,某些处理还有人工斧凿的痕迹,但是,作为一部别具一格的风光抒情故事片,创作者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是应该受到鼓励和赞扬的。


第8版()
专栏:文艺动态

《连环画论丛》创刊出版
为了交流连环画的创作经验,评介连环画的优秀作品,加强理论研究,繁荣和提高连环画创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办了一种不定期的《连环画论丛》。第一辑现已出版。这一辑主要内容有《伤逝》的绘画形象,编绘连环画《伤痕》的体会,以及老连环画家创作经验谈和外国连环画介绍等。 (奇)


第8版()
专栏:文艺动态

上海沪剧团三年上演四十三出现代戏
有演现代戏传统的上海沪剧团,近三年来又创作、排演了四十三个现代戏,上座率平均都在九成以上。
上海沪剧团重视现代戏创作,积极为创作人员提供深入生活的条件。这个团有的人二上赣南山区,有的三下湖南农村,也有的去正在兴建中的宝山钢铁总厂代职半年。为排演反映中越自卫还击战的《带血的花》,编导和剧组先后去广西深入生活。 (新华社)


第8版()
专栏:

贵州省代表队演出的侗族女声大歌:《嘎》
摄影:孟仁泉


第8版()
专栏:繁荣民族文艺促进四化建设

浅谈花儿歌舞剧《曼苏尔》
王庚南
宁夏代表队演出的花儿歌舞剧《曼苏尔》,通过对回族牧羊青年曼苏尔勤劳勇敢、见义勇为、忠于爱情和对龙潭三公主善良、多情而又机智的描绘,以及对地主杜拉西父子等恶棍歹徒的丑行的鞭笞、嘲讽,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歌舞剧的改编,既忠实于民间故事的主题、人物和基本情节,又不拘泥原作的白描式的叙述,并大胆尝试用回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花儿来写唱词和对白,更加突出了主题,深刻而细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这个舞剧,在朴实中闪现着俏丽,在明快中包含着深沉,虚与实相结合,土与洋相辉映,相得益彰,多彩多姿。
《曼苏尔》的舞蹈和音、美设计也值得一提。剧中主要人物的舞蹈和表演动作,吸取回民的宗教礼仪和风俗习惯中的有益成分,使其具有鲜明的回族生活特点,同时,从剧情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加以身段化的处理。如曼苏尔的朴实刚健,三公主的婀娜轻盈,地主杜拉西的奸诈阴险以及其子哈赛的赖和蠢,都通过特定的身段和音乐变奏,将其个性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剧中的群舞及场景,也素雅美丽,舒展流畅。序幕里三公主的出场,如芙蓉出水,披霞带露,光采照人,接着飘忽飞腾,踏波履浪,凌空而下,令人神随意往。“赏花”一段中的群舞,“迎亲”中的盖头舞等,这些颇具匠心的艺术处理,都产生了一定的艺术魅力。
《曼苏尔》在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当然,有些地方尚待作进一步的提高。比如整个戏的结构不十分严谨,个别人物的个性刻画还不够深刻等等,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期待着这枝绮丽的少数民族文艺之花今后开得更美!


第8版()
专栏:繁荣民族文艺促进四化建设

喜看土族、撒拉族舞蹈
高鹏
青海省代表队演出的四场土族舞剧《拉仁布与齐门索》是根据传统说唱叙事诗改编的。近百年来,这个说唱叙事诗在土族山乡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人们对故事中男女主人公坚贞的爱情和悲惨的遭际,寄以极大的同情,同时也为那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演唱所感动。《阿丽玛》本是一支脍炙人口的撒拉族宴席曲,歌中通过美妙、生动的比喻,塑造了一个俊俏、能干、富于理想的撒拉阿娜动人的艺术形象。
改编者力求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民族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加工。舞剧《拉仁布与齐门索》在舞蹈素材的运用上,以土族“安召”舞为基础,同时穿插了“锅圈”、“杆杖”等风俗色彩浓烈的舞蹈。在音乐素材的运用上,以原说唱曲为全剧音乐主题,适当地吸收了“唐得格马”、“依姐”、“安召”、土族“花儿”等曲调。结构上突出了齐门索毅然跳入火葬炉,以身殉情的情节,从而着力刻画了天真、纯洁、勇敢的土族少女齐门索和朴实、英俊的青年牧工拉仁布的形象,使人物更加丰满,主题更加鲜明了。舞蹈《阿丽玛》的音乐以撒拉族宴席曲为基本素材,加强了打击乐——“鼓”的作用,使得音乐风格更加鲜明、突出。舞蹈上运用烘托的手法,以男子群舞为陪衬,以女子独舞为主体,动作以撒拉族“宴席舞”、“骆驼舞”为素材,并加以变化、发展。明快的节奏,优美的舞姿,独特的风格,使传说中的撒拉阿娜阿丽玛神采奕奕地出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以古朴而又清新的感觉。


第8版()
专栏:

不断前进的才旦卓玛
程湘君
提起才旦卓玛,人们会想起她演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和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为“百万农奴站起来”的藏族歌舞领唱的镜头。她那高亢嘹亮的歌声使人经久难忘。
才旦在这次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演唱的全部是新曲目。她在根据藏戏音乐改编的歌曲《吉祥如意》中,学习藏戏演唱风格,并用喉头变换的技巧,成功地表达了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深情。《春风在心中荡漾》是采用藏族古典歌舞囊玛音乐创作的。囊玛音乐柔美抒情,和一般藏族音乐的热烈欢快形成了鲜明对比。才旦在演唱藏族古典歌曲时,行腔自如、细腻、婉转,充分地表达出藏族艺术的特色。《党中央播下灿烂春光》是采用昌都地区的锅庄创作的。《珞巴展翅飞翔》是首别具一格的珞巴族歌曲。才旦那深情、优美的歌声,仿佛把人们带向风光绮丽、物产丰富的西藏南部地区。
才旦热爱民族艺术,20多年间不间断地向民族艺术、民间艺人、民歌手学习。因此,她演唱的歌曲自然、情真,感人动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没有在荣誉面前停留与自满,而是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使自己的演唱艺术更完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