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农村信箱

我赠法国的种猪好在哪里?编辑同志:
从报上看到,为了促进中法两国科技工作的发展和交流,我国农业部向法国农业部赠送梅山、嘉兴、金华猪各三头。我们很想知道这三种猪产地在哪里、各有哪些优良特性、适合在北方地区繁殖吗?
河北廊坊地区 王得善
梅山猪和嘉兴猪产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带。其主要产区有上海市的嘉定、金山,浙江的嘉兴,江苏的武进、江阴等地。产于嘉定、太仓一带的称梅山猪;产于嘉兴、平湖一带的称嘉兴猪。这两种猪统称太湖猪。它们的主要优良特性是:一、繁殖力强:母猪第三胎以上的平均产仔数为十四点三头;二、育肥性能好:仔猪断奶后,一般育肥四到八个月体重可达六十五到九十公斤,日增重三百三十克,屠宰率百分之六十七;三、肉的品质好。
金华猪又叫两头乌,产于浙江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金华三县,现已成为浙江全省饲养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猪种。它也具备繁殖力强、育肥性能好、肉质佳的特性。
近年来,北京、辽宁、河南等省、市的个别地区曾引进过这些猪种,一般反映良好。 编 者


第3版()
专栏:

粮食增产 干部受奖
去年,河北大名县兆固公社后宋庄大队粮食亩产由前年的四百二十斤猛增到九百七十斤,总产超过定产指标二十九万斤。按年初规定,大队干部能从集体超产粮中得到百分之二的奖励。可是,大队干部怕拿了奖群众有意见,便主动向上级提出不要这个奖。
县委和公社党委认为:对增产、增收、增贡献的大队干部实行奖励,是关系到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大事,过去咋定的现在就该咋办,说了算数。县委和公社党委派人到这个大队,在干部和群众大会上重申了奖励兑现的政策。社员也一致表示:农业大丰收,干部很辛苦,应当受奖。
贾光亭 申纪元等


第3版()
专栏:

烈属军属乐融融
江苏沭阳县新风公社共有优抚对象九百九十多户、四千五百七十多人。他们当中有的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的老同志,也有的是现役军人的亲属。为了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去年全公社优待二百七十七户劳动日四万八千多个,每户平均一百七十多个。冷庄大队老复员军人鲍洪礼,一家十口人,只有一个整劳力、两个半劳力,过去经常缺粮。去年落实了政策,队里又优待他家二百七十个劳动日,在夏季预分中,已由超支变成了进款户。
许多优抚对象的住房年久失修,破漏严重。公社拨给部分钱物,大队安排柴草,生产队出劳力,集中力量进行建造和修理,使他们能在严冬到来之前住上温暖的新房。庙头大队军属老大娘胡方珍带着一个小女孩生活,住房破漏不堪,多次写信要他儿子回家想办法。后来在公社帮助下,她们的三间新房子建起来了,军人探家见此情景,非常感动,表示一定要握好枪杆,保卫四化建设,二十天假期,提前十天归队。
阎太平 李铁喜


第3版()
专栏:

单身汉干劲更足
在年终分配兑现大会上,湖南省益阳县新桥河公社烈公桥大队石门塘生产队社员崔岳普分到现金一百多元,引起大家的注目。
崔岳普四十开外,是个单身汉。他身强力壮,粗活细活样样行。但是前几年,由于政策受干扰,分配不兑现,多干少干一个样,劳动积极性受到挫伤。他逢人便说:单身汉做工,养别人,冒搞头。于是他做一天,玩一天,有一分钱花一分钱,屋漏不修,衣破不补,得过且过。后来,干脆今天说腰痛,挑不得担子;明天说腿痛,上不得山,很少出工了。
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吹得万物欣欣向荣。崔岳普也象换了一个人一样,每天早上三点多钟就起床煮饭,天刚亮就出工,抢重活干,拣难活做,泥里,水里,上山,下坝,从不歇工。去年八月的一天下午,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崔岳普顶风冒雨塞涵管,表现出热爱集体的忘我精神,受到大家的表扬。年终分配时,他除了进钱一百多元,还分到粮食一千多斤,修了房,添置了家具,开始兢兢业业过日子。 郑好文 杨树勋


第3版()
专栏:

合理调整生产方针 积极支援农用物资
西藏扶助穷社穷队发展生产
新华社拉萨一月二日电 新华社记者肖世茂、李少山报道:西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扶持穷社穷队发展生产,使一批后进社队改变了面貌,社员生活得到改善。
去年一月,自治区党委曾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帮助穷社穷队发展生产的问题。全区抽调了二千一百八十名干部,组成五百二十二个工作组,到二百八十三个穷社和一千七百零四个穷队,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这些工作组和穷社、穷队的干部、社员一起,分析穷困的原因,寻找摆脱贫困的道路,落实党的各项经济政策。昌都地区的八宿、察雅、贡觉、芒康、江达等县的工作组,通过对四十一个穷社和三百八十五个穷队的调查,发现这些社队穷困的原因,一是过去单打一地抓粮食,忽视牧业和其他作物的发展;二是集体副业和家庭副业生产被取消了。工作组的干部就和这些社队的干部、社员一起,具体研究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生产方针,实行农牧并举,全面发展。同时,帮助他们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各种副业生产。目前,这些穷社穷队的面貌正在发生变化。八宿县觉恩公社境内草场大,可以发展畜牧业,但前几年毁草种粮,忽视牧业,结果农牧业都上不去。去年,工作组帮助他们把一部分土地退耕还牧,实行农牧并举,又帮助他们发展油菜等经济作物,开展采集、运输、编织等副业生产,社员收入每人平均比前一年增加近三十元。
为了帮助这些穷社、穷队发展生产,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从地方财政和民族地区生产、生活补助费中拨出二百多万元,购买了一批农业机械和其他生产工具、化肥、奶牛、奶羊等,扶持穷社穷队提高生产能力。扎囊县吉林公社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开办了织氆氇、藏被、围裙等副业,还组织社队烧瓦罐、编筛子、做铁木工活、搞运输、养猪,到去年十月底,各种副业收入已达五万五千六百多元。公社用这笔收入,还清了国家贷款和对社员的欠款,购买了手扶拖拉机、脱粒机、扬场机六台,一部马车和十四匹驴马。还拿出三万元副业收入投入年终的分配。光这一项,每个社员就比前年增收了三十多元。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干什么都要实事求是”
——利川县委坚持原则为人民当好主心骨的事迹
“县委是全县人民的‘主心骨’。要把‘主心骨’当好,关键就是一条,干什么都要实事求是。”这是湖北利川县委书记王光凤在谈起三年来的工作时,对我们讲的一段话。
坚持实事求是,就得民心,就能使全县的工作符合实际,收到好的效果。据统计,一九七七年以来的三年间,这个县每年粮食产量递增百分之八点六,农副业总收入递增百分之九点六,社员分配递增百分之十一点二。这在利川县来说,往年是少有的,也是来之不易的。
(一)
利川县位于鄂西山区,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当地群众形容:“山上有(黄)连,山下有田,只要经营好,有粮又有钱。”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毁掉林木种粮食,财路被堵,结果缺粮又缺钱,社员分配水平由六十元降到四十七元,多数生产队靠贷款维持生产。
要快点改变利川面貌,应该从何着手?县委围绕这个问题调查研究。前些年,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利川大批“资本主义势力”、“右倾保守势力”,大抓“代表人物”,结果,农村经济政策遭到破坏,一批敢于实事求是的干部受到打击,指导生产不从实际出发,搞瞎指挥,干部、群众憋气,劲鼓不起来。
利川县委总结这段经验教训,认为要想快点改变全县落后面貌,一定要敢于实事求是,错了,就要改正。县委经过反复讨论,统一了思想,立即向全县宣布:过去大批
“两股”势力,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错误的。他们平反冤、错、假案,落实各项农村政策。干部、群众心头上的乌云驱散了,人们扬眉吐气。他们说:“政策暖了我们的心,定叫黄土变成金。”一九七七、七八两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增九千多万斤,多种经营也搞起来了,摘掉了缺粮缺钱的帽子。
(二)
去年春天,利川县委接到上级领导机关一个关于农业问题的文件,其中有一条规定,不提倡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酬。当时,利川县已经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计酬办法。怎么办?县委经过认真的讨论,决定继续实行下去。
然而,上级有人指责利川“方向偏了”、
“倒退了”。但王光凤有他的老主意:实事求是。他说:“不能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他建议县委组织力量,对联系产量计酬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县委抽调局以上领导干部组成十多个考察组,由县委常委带领,下到农村社、队考察,同志们从实地看到:
——社员争活干,出工又出力,做活讲质量,过去那种“上坡点个卯,出勤不出力”的现象少了;
——底肥足的田多了,“卫生田”少了;
——一畈畈庄稼长得整齐茁壮,“三类苗”少了,“草比庄稼高”现象没有了;
——过去长期推广不开的农业增产措施,现在自觉地干了。
当然,大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组与组有争耕牛、争农具、争肥料、争投资、争水的现象。但这些问题,只要加强领导,是不难解决的。有的同志说:“这几争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联系产量计酬的好处。往年记‘大概工’,大伙都‘长工慢使牛,月月三十工’,那时候谁个来争!”
一番考察,破了形而上学。一度动摇的人坚定了,吹过“冷风”的现在吹“热风”了。
(三)
利川县委的同志常说:“不摸透实际情况,就不能很好地对上级负责,也不能很好地对群众负责。”三年来,县里负责人每次赴省、地开会,事前都要征求大家有哪些意见需要向上级反映。县委布置工作,事先要了解群众是怎样想的,实际情况又怎样。
去年春上给社员划分饲料地,上级规定每户只划一分地,利川县委却自己规定每户划一至二分。原因是这里地势比较复杂。“地高一丈不一样,阴坡阳坡差得多”。在低山地区一年可种两三季饲料,产量也高,每户一分地就够用了;高山地区就不行,那里气温低,一般一年只能种一两季,产量又不高,所以每户要二分地才够用。
过去,这里水田是种的本地“高秆”稻。后来说“高秆”产量低,要“革”掉。从外地引进了大量“矮秆”稻种。可是,有的地方“矮秆”产量比“高秆”还低,有的甚至无收。群众不愿种,领导却硬要推广。争论多年,成了一桩“公案”。这两年,县委宣布:种什么稻种由生产队自己作主。同时,研究“矮秆”稻在这里为什么不能高产?到底有没有推广的可能?县委领导同志作了广泛的调查,发现全县推广的“矮秆”品种多而杂,生长期大都较长,常遭冻害,造成减产减收。但是,有两个“矮秆”品种生长期短、产量高,很有发展前途。县委认为,过去推广“矮秆”,“一刀切”是错误的;但又搞“一刀切”,把“矮秆”全部否定也不对。县委采取“革新先试验,推广先示范”的方法,亲自种试验田。群众从试验中看到这两个“矮秆”品种确实适应本地条件,亩产量比“高秆”高一二百斤,自觉要求推广。去年全县这两个“矮秆”的种植面积已达到了十一万多亩,占水田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据统计,去年全县水稻总产量达一亿六千七百多万斤,比一九七六年增产百分之二十九。
本报通讯员 李庭智
本报记者 郭万里 詹仲德


第3版()
专栏:

西德种牛的特性、饲养及供应编辑同志:
听说我国从西德引进一种肉乳兼用型的“西门塔尔牛”。我们很想知道这种牛有哪些优良特性,如产奶量、出肉率等。我们还想知道,它适合在哪些地区饲养、哪个单位供应这种良种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 冯志成
我们从农垦部了解,“西门塔尔牛”性能良好。据西德一九七八年纪录,六十七万头奶牛,每头每年产奶四千四百六十五公斤,奶的含脂率百分之三点九八。又据西德实验,五万头小公牛饲养五百天,平均活重六百一十二公斤。这种小公牛,每天增重一千二百一十五克,五百天可屠宰,出肉率为百分之六十二点二。
这种牛适应性强,耐寒、耐粗饲,我国北方地区都可饲养,是改良我国肉牛的一个优良品种。
国营农场可向农垦部生产局申请引入这种种牛。农垦部一九七九年九月已引进这种牛四十三头,分配黑龙江省富裕农场饲养。 编 者


第3版()
专栏:

“五保户”笑逐颜开
江苏省赣榆县沙河公社有一百四十七名“五保”社员在年终分配中得到社队的妥善安排:一是收入明显增加。全社“五保”社员每人平均口粮都在五百斤以上,最高的达到六百四十八斤;分配收入都在一百五十元以上,最高的达到二百四十多元。全社“五保”社员人人都分得现金,最少的不低于三十元。他们在年终分配后,户户粮食充足,人人有零钱花,不少人有存款。二是特殊情况得到照顾。根据“五保”社员大都是高龄老人的特点,一些社队注意分给他们好粮好菜。这个公社的粮食品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地瓜干,分配给“五保”社员的口粮中,各队都尽量减少地瓜干的比例,有百分之四十的生产队全部给“五保”社员分的是细粮。三是生活条件有了改善。这个公社在年终分配中,组成四个调查组,对“五保”社员进行全面家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五保”社员大都是独身生活,为解决他们的衣被所需,公社从国家拨给的社会救济中,每人给布票十至十五尺,钱三至十元。全社“五保”社员中有八户缺房或失修,现在已有三户搬进新居,五户房屋修整一新。全社有四十八户“五保”社员完全失去自己料理生活的能力,有十三户病患者。对于这些“五保”社员,各生产队都选派责任心强的社员帮助他们料理生活,使他们吃水有人挑,柴草有人送,就医熬药有人护理,起居做饭有人协助。
不少“五保”老人感动地说:旧社会有儿有女也过不上俺们今天这样舒心的日子,这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三中全会的政策好啊!
龙水 张山勇 朱皊


第3版()
专栏:

辽宁省北镇县富屯公社龙岗子大队粮果丰收后,平均每个劳力收入一千多元。
李铁成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杂谈

“治穷”与“制人”
方放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很快变活了。许多地方粮棉增产,鸡鸭成群,肥猪满圈,羊叫了,人笑了。农民欢呼:党的政策顺乎民心,是“治穷”的好办法!
“四人帮”长期祸害下的农村,一些地方被搞得民穷财尽,好象一个人害了一场大病。他们那条极左路线,把人的手脚捆得紧紧的,把农民制得太苦了:你养几只鸡鸭,就说是“资本主义尾巴”,要割;你手头有点活钱,富了一点,就说是“修正主义”,要批;你生活困难找点副业门路,就说是“走资本主义的路”,要堵;集体搞副业也不行,批你“集体内部的资本主义”。总之,割、堵、批、斗,把人整得心惊胆颤,寸步难行,搞得农村一些地方集体空,社员穷,还美其名曰“革命”。农民们对这种“革命”迷惘不解:为什么不让好好发展生产,总是想着法儿整人、制人、折腾人?
是“制人”还是“治穷”,反映着两个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粉碎了“四人帮”,党中央制订出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恢复发展生产,号召我们集中力量抓经济,同心同德搞四化;在农村,要让一部分地区和农民先富起来。这就是要想一切办法来医治我们贫穷落后的经济,让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争取以最快的速度使我们国家繁荣富强起来。
可是,为广大农民欢迎的好政策,“治穷”的好办法,在有些地方仍是行不通。广大农村阳光普照,而在有些地方却是“春风不度玉门关”。举例来说,有些地方,干部社员根据党的政策精神,自愿实行包工到组联系产量的责任制,有些干部硬说是“复辟”、“倒退”,非让已划分的作业组合并起来不可;有些地方有大片的沙滩荒坡,集体根本种不了,社员想造点薪炭林,解决烧柴的问题,有关领导硬是下禁令不让搞,还批同意搞的干部“为什么对这个感兴趣?”……
粉碎“四人帮”三年多了,全党全国人民一个心思寻找
“治穷”之法,研究致富之道。少数同志至今未从“四人帮”禁锢中解放出来,还在想方设法“堵资本主义的路”,“刹倒退风”,批人、制人,对人民富裕横加限制。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怎么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呢?
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党的干部当前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治穷”,破除那些“制人”、捆绑人们手脚的绳索,让生产力有一个大发展!
当然,这里说的“制人”,主要是指对人民符合政策的正当要求的无理限制,不是说对那些搞歪门邪道、破坏集体的人也不治一治。对后一种人如果不加限制,还谈什么建设社会主义!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乳品加工问题亟待解决
陕西省是我国奶山羊的重点产区,去年各地社员户养奶山羊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全省大部分地区社员户养奶山羊已经成为风气。关中地区有七个县奶山羊存栏都在四万只以上,其中,富平县十万九千农户中有八万五千户养了奶山羊。去年到十月底,全省养羊户已为加工奶粉、炼乳等乳制品提供鲜奶六千零一十一万斤,超过上年全年售奶量的百分之十二点九。
目前,全省虽然已有二十二个奶粉厂和二十二个乳品加工点,但大多数厂、点还只限于土法生产,加工工艺比较落后,加工生产能力很低,远远不适应奶山羊生产和奶源增长的需要,特别是在奶山羊产奶旺季的五、六、七月份,浪费奶源的情况更加突出。由于奶源超过了加工能力,许多奶粉加工厂只好被迫限制社员交售鲜奶。省领导部门多次在有关会议上说陕西省发展乳品工业潜力很大,有利可图,要大力发展。但是,一年过去了,全省还没有采取多少有实际效果的步骤,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农、工、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着奶畜事业的发展和奶源的合理利用。目前,全省二十二个奶粉厂中,属于商办的十二个,农办的一个,工办的三个,社队办的六个。省社队企业局认为,乳品加工应以社队为主,大力兴办,并应将商办的下放一些给社队,这样有利于让一部分社队和农民增加收入,便于利用一家一户分散的奶源,实行就地小型加工,减少往返运输,节省国家投资。商业部门则认为,目前社队加工技术设备条件都不具备,乳品卫生条件和工艺管理要求十分严格,如果社队经营质量达不到要求,还是以商办为主较好。轻工业部门认为,乳品是轻工部管的产品,抓乳品加工是他们份内的事情,从整体规划到设备供应都应由他们统一起来。省里拟从地方财力中拿出二百万元办奶粉厂,由于几个部门认识不一致,行动不统一,一直定不下来。
各部门都热衷于在奶山羊集中产区争布新点、建新厂,没有充分看到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原有厂点,扩大加工能力的潜力。如果各部门之间全面规划,通盘布局,齐心致力于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的挖潜、改造和革新,全省的乳品加工能力就可在现有基础上成倍提高。例如商业部门去年抓了扶风奶粉厂的挖潜改造,就使生产能力由原来的一百一十二吨提高到二百八十五吨。社队企业部门抓了三原县大程公社奶粉厂的改造挖潜,生产能力由一九七八年的二百零六吨提高到三百吨以上,增长百分之五十多。认真总结推广这些经验,对解决当前“乳品加工”问题将起很大作用。
王德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