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舟山
田永昌
晨起,望舟山,
山山都似船——
峰如桅,壁如帆,
雪浪激处船似箭!
夜阑,望舟山,
船船都有山——
渔火叠处千道岭,
桅灯丛丛万仞山!
忆往昔,山似舟——
可哪里是停泊的港湾?
你从凄风苦雨里驶来,
茫茫苦海不见边!
只有血和泪,
只有仇与怨!……
看今朝,舟如山——
山山捧出丰收喜报,
渔灯映红海中天!
千舟万船升满帆,
定海就是指挥船,
一座座海岛,
一叶叶征帆,
驶向四个现代化的明天!


第8版()
专栏:生活里的科学

笔帽上的小孔
叶永烈
小王从怀里掏出自来水笔写字,一拧开笔帽,墨水便漏出来了,弄得他手上都是墨水。小王怪这自来水笔的质量太差。谁知这话给老金听见了,他把小王的自来水笔拿过来看了一看,只见他用一根大头针把自来水笔帽上的小孔捅了几下,从此小王这支笔再也没发生漏墨水的毛病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不是自来水笔的质量不好,而是笔帽上的小孔被脏东西堵上了。这个孔虽小,作用却不小。如果小孔被堵上,那么,自来水笔插在怀里,温度不断升高,笔内空气压力不断增大。骤然打开自来水笔,压力一下子减小,笔管里的压力还是那么大,便把墨水挤出来了。笔帽上有了一个小孔,使笔内的压力与笔外的压力保持平衡,就不会发生漏墨水的现象了(当然,一些高级金笔的笔帽上是没有小孔的,因为笔内装有储水器)。
无独有偶,在茶壶盖上,也总是有一个小孔。这个小孔的作用也不小:在倒茶时,随着茶水不断倒出,壶内空气的压力便越来越小,到了后来,茶水差不多倒不出来了。有了这个小孔,使壶内的气压始终保持与壶外一样,茶水就能很顺利地倒出来了。
俗话说:“针尖小的孔能透斗大的风。”笔帽和壶盖上的小孔,就是起透风作用的。相反,宇宙飞船的舱壁,却绝不允许有针尖大的小孔。因为太空中是真空,万一飞船的舱壁有一个小孔,飞船内的空气便会朝外跑,就要使宇航员的生命受到威胁。正因为这样,宇宙飞船在上天之前,要严格检查密封状况,一定要堵塞舱壁上的任何一个小孔。


第8版()
专栏:

透过小小的窗帘
元北
最近,去看望一位担任领导工作的老同志。他虽重病在身,却很关心外边的“车水马龙”。他说:
“小卧车上挂窗帘,现在越来越多了,——过去,一个省市只有个别的车上才有;现在,出门坐小车挂帘子的多了。这种现象,实在值得我们一些同志警惕!”
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我们有些领导同志成天坐办公室,很少有机会到下边、到外边走走,几乎成了“三室”(办公室、会议室、寝室)干部,如果出门再拉上一道车帘,那可真是有点与世隔绝了。有位商业局长,天天路过菜市场的大门口,居然在蔬菜淡季问:“买菜还排长队,我怎么没见过?!”车帘一拉,你怎会见到呢?
应该时刻关心群众。通过车窗,也可以看到一些东西:那边为啥排那么长的队?这边为什么挤这么多人?稍加过问,就可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长期得不到过问的问题。把这样一个难得的
“走马观花”的机会都放弃了,真是可惜!
车窗帘本身倒没有什么,问题是在坐车人。如果心不同群众在一起,一道车帘也会把你同大家隔开的。
透过这块小小的窗帘,不是多少也可以看到我们某些同志身上的官僚主义增长了吗?连“跑车观花”都不愿意干的人,怎么能指望他“下马观花”,和群众接近,打成一片?又怎么能倾听群众呼声,同心同德一块干呢?新长征路上,会碰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领导者不深入实际,不接触群众,怎么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好四化建设的带头人、排头兵?
使人振奋的是,透过小小的窗帘,看到关系重大的问题,不是本文作者的眼力,而是一位身负重任的老干部的洞察。随着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领导者提出这样的意见。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党的力量。


第8版()
专栏:剧评

须把故事巧安排
——从话剧《唐人街上的传说》的结构谈起
刘达华 王保舜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唐人街上的传说》(以下简称《唐》剧),受到了首都观众的称赞。
群众欢迎这出戏,除了因其表现了我们的戏剧舞台不曾表现过的爱国华侨在国外的斗争生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之外,再就是它的故事结构巧妙,给人新颖不俗之感。
这出戏的故事是围绕着保护和盗窃一张流落到美国去的中国古代名画展开的。华侨蔡大龙是剧中的主人公。他先是在美国人詹金斯的船上当水手长,后来又到美国西部某城市的唐人街上开餐馆。他受另一华侨傅翰文委托,二十二年间,一直为保护这张古画而努力。话剧对蔡大龙的经历,对围绕这张古画所展开的斗争,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平铺直叙,而是以中美建交之后,蔡大龙先是在自己的餐馆里展览多年保护的自认为是真的其实是复制的古画,并想把它送回祖国,到最后找到真正的古画为脉络,采取了直叙和插叙有机结合的手法。蔡大龙在第二场的回顾给观众带来了错觉,人们以为图谋中国古画的是酷爱中国绘画艺术的大学教授莱尔德,而把真正的强盗詹金斯当成了帮助蔡大龙保护中国古画的富有正义感的国际友人。直到第五场,艾丽揭露了事实真相,才暴露了詹金斯掠夺中国古画并嫁祸于莱尔德的真面目。作品中这种一开始出现迷雾,以假乱真,尔后随着矛盾的深入发展,逐步将迷雾驱散,辨明真伪的表现手法,使剧情层次分明、波澜起伏,既增强了作品的矛盾冲突的戏剧性,显示了生活中矛盾斗争的错综复杂,又成功地利用戏剧悬念,一环紧扣一环地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因而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一部作品的成功,有赖于在题材选择、人物刻画、语言和细节的运用等多方面下功夫,但故事结构巧妙、新颖,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故事结构巧妙、新颖,就是要求剧情的发展尽在情理之中,而又要出乎观众的意料之外。在情理之中,是指不要荒诞离奇,而是合情合理,也就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唐》剧,盗窃古画的罪魁詹金斯最终暴露出来,这符合作恶者没有好下场,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绊脚石必然被踢开这个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因此它的故事结构虽然是新鲜的,但并不离奇。然而,詹金斯在前四场一直被我们当作伸张正义的好人,到第五场才揭露他原是盗窃犯,这就出乎广大观众的意料之外。作品通过这种手法所揭示的生活的复杂性,使人们自然感到既是可信的,又增长了新的见识。
我们提倡结构巧妙、新颖,这是观众欣赏趣味的需要,也是文艺对生活所承担的义务决定的。文艺是反映生活的。生活中,尽管有一些现象不断在重复,但更多的生活现象却是各有自身特点和变化规律的,因而才显示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复杂纷纭。文艺作品的构思,如果雷同起来,那是不能更好地帮助群众了解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是反映不出生活的千姿百态和千变万化的。
要达到结构新颖、巧妙,作者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不仅需要广泛了解生活,更需要把握各种生活现象的矛盾转化的规律。这是进行艺术概括的基础。除此之外,作者还必须在创作技巧上刻苦钻研,下一番功夫。再好的木料,没有工匠的精工细做,成不了上等的家具。文艺创作也是如此。好的故事情节,从来都是作家经过精心思索之后结构出来的。《唐》剧的作者在设置矛盾冲突、安排故事情节上,是费了心思并且敢于标新立异的。这种创作态度是值得提倡的。


第8版()
专栏:

伍豪之剑
峻骧
五、巨籁达路四四八号
昭功跳下电车,又感到很后悔,因为那西装乘客不是别人,正是中央军委负责人周恩来同志。他在保训班里听过恩来同志的政治课,那博古通今、切中时弊的讲演,使昭功真有胜读十年书、顿开茅塞之感。他到上海来受训,抱着为党平叛的决心。听了恩来同志纵谈闽、皖、豫、赣、陕、甘、海南各地红旗遍地,革命根据地逐渐形成的大好形势,他那悲壮殉党之怀顿舒。今晨在电车上邂逅,真想能交谈数语,以表达感佩情愫。但想到党的保卫工作纪律,只好见面也如同路人了。
下车以后,走在冷清的马路上,他想到恩来同志只身乘坐电车,身边没有警卫人员,不免担心;继而又想自己明日即将离沪北返,天赐相晤良机,却失之交臂,也许今生再难相遇。昭功怀着纪律与感情矛盾之情来到巨籁达路,拉动了四四八号的竹篱门铃。
那巨籁达路是旧上海法租界一条僻静的马路,四四八号是一所老式平房。迎门屋内,八仙桌旁坐着一人,见到昭功,连忙站起握手,昭功惊喜交集,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原来那人正是周恩来同志。他们四手紧握,昭功激动地说:“我定不负组织重托,誓与叛贼喋血相搏!”
“不!”恩来同志笑道,“善于制敌于死地而保存自己者才是最可贵的战士。为确保任务完成,军委决定派张英同志与你同往,明日你们船上见。”
王昭功久闻张英威名,知道这是恩来同志的警卫员,不只武艺高强,而且到苏联受过特别训练,是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只听周恩来同志接着说:“张英和你是小同乡嘛,昭功同志,你一定要临变心静,乐观豁达。除叛之后,你还是回家乡开创农运,你们诸潍两县素有革命传统,辛亥反清、民五讨袁两次首创独立,潍河两岸人民都曾奋举义帜啊!我们是满怀光明理想的共产主义者,非古代舍身取义之士可比,党寄希望于你呵!”说着他爽朗地大笑。话虽不多,却如醇酿甘露,暖润昭功肺腑。昭功早有开创潍河武装斗争根据地的素志,接受锄奸任务,才暂时放下。今天恩来同志一提,他顿感知己。恩来同志连敬昭功三大杯酒,就匆匆离去。主人又陪昭功饮了数盏,才取出一张赴青岛的船票。昭功问:“武器呢?”主人哈哈一笑,指着两瓶精装鱼肝油道:“就是它!”


第8版()
专栏:带刺的蔷薇

将军不下马
华君武画 池北偶诗
上马的时节你争我抢,
下马的时节我推你让。
甲说:“先人后己”,
乙说:“计议从长”,
丙说:“欲罢不能”,
丁说:“决不买账”……
有的嘀嘀咕咕,
有的嘟嘟嚷嚷,
有的不声不响,
有的骂爹骂娘。
这个使劲夹住马鞍,
那个抓紧缰绳不放。
宁可在马背上打盹,
不愿脚踏实地奔忙。
诸君的阵地应当缩小,
自己的战线不妨拉长。
调整、改革让别人干,
巩固、提高由我承当。
人民需要什么,
全局利益怎样,
难道都不放在心上?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提倡多写短诗
樊发稼
《诗刊》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号,在《短诗小集》的总题下,集中发表了三十一位作者的五十多首诗作。这些短章,绝大多数每篇只有几行、十几行,诗句虽少,却能以少胜多;格局虽小,却能以小见大。多数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抒情状物,各有特色;写人绘景,各具神韵,恰如晨光中带露的各色小花,惹人喜爱。
浏览近一、二年来的文艺报刊和诗集,感到百行以上的诗作在整个诗歌作品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对此,不少读者一直是啧有烦言的。诗歌在所有文学样式中,应是精炼的冠军。高尔基曾称诗为“文学的最高形式”。可是,我们有的诗却越写越长,越写越散,越写越空。“把诗写得短一些、精炼一些吧!”——这实在是广大读者的共同要求和呼声。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多少优秀的律诗和绝句。“五四”以来,我国也产生过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白话短诗。今天,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和学习这些艺术精品,把诗写得更精粹些,更凝炼些。建议文艺报刊多发表一些优秀短诗,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作者提高作品质量,也可以腾出版面,发表广大新作者们的作品,以利于培养新人。
我这样说,绝无贬低长诗之意。真正的好诗,长的、短的,人民都需要。我们要屏弃的,只是那些长而无益的“长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