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月3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兰州大学党委搬进土平房腾出办公室作教室
用实际行动发扬艰苦奋斗传统
新华社兰州一月三十日电 新华社记者郗永年报道:兰州大学党委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腾出宽敞的办公室给学生作教室,搬进土平房去办公。这件事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兰州大学的宿舍和教室都比较缺,去年扩大招生后,教室更显紧张。学校党委及下属单位的办公室原来设在教学楼上,占房四十八间。看到教室紧张的情况,党委提议把办公室让出来,搬到大操场后面的土平房里去办公。开头一些同志不大赞成,因为那些房子是十多年前学校办工厂时盖的,后来工厂停办,房子闲撂多年,又破又旧;而且地方偏僻,离生活区较远。有的认为,学校既然缺教室,就应该向国家要钱,这是名正言顺的事。
为了解决一些同志的思想问题,党委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了个会,党委书记兼校长刘冰对大家说,国家现在还有困难,能不花的钱我们就尽量不花。延安时代在窑洞里办大学,现在虽然不要大家再住窑洞了,但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还是不能丢。会后,党委第一个把办公室搬进平房。刘冰等学校负责同志每天穿过大操场,步行到偏僻的“土办公室”上班。不几天党委下属单位的同志全都搬了过去。就这样,没花国家一分钱,学校却多了四十多间教室。
兰州大学党委还注意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去年入冬前,他们请工人对土平房的墙壁、窗户进行了维修,装上暖气管道。这些办公室外表虽然“土”一些,里面倒还暖和、明亮。原来不大乐意搬的同志也高兴地说:“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建设四化时同样用得着。”


第6版()
专栏:短评

发挥党的优良传统的威力
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鞭子没有打出老工程师董振舜的眼泪,总支书记陈宝生的关怀却使他感动得热泪夺眶而出。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刘冰带头搬到土平房办公以后,下属单位的同志也跟着办了。这些事都不算很大,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恢复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我们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就应当发挥党的优良传统的威力。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很重要的一条是以朴朴实实的人民勤务员的形象出现在群众面前。我们党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才取得了领导全国人民的资格。因此,领导工作从根本上讲就是服务工作,领导对象就是服务对象。谁坚持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谁就可以得到群众的拥护,这是我们党的光荣历史一再证明了的真理。兰州大学党委和杭州化工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在群众中的威信,再一次证明了这个真理。
在科学、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单位,我们的领导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文化大革命中,许多知识分子遭受了林彪、“四人帮”的长期迫害,对领导者的形象更为敏感,也对现在领导者寄予很大的希望。因此,在这些单位工作的领导干部,更要注意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群众共甘苦,同群众打成一片,使群众真正把你看作是自己的勤务员。
在科学、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单位工作的领导同志自觉为领导对象服务,关键是对知识分子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看到,我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觉悟是高的。尽管遭受了林彪、“四人帮”那样严重的摧残、迫害,他们并没有动摇对党的坚定信念,始终忠心耿耿地为祖国的建设辛勤地工作。他们不计较个人恩怨,也不因为过去受过林彪、“四人帮”打击迫害或反过“四人帮”而向党伸手。在国家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并不向国家提出不当的要求,更不要求如某些人所说的把他们“捧到天上去”。他们只希望领导者把他们当作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一员,平等相待,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能为四化发挥自己的才能。当我们的干部真心实意地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同志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就更加强烈地爆发出来了。亲密地、平等地对待他们,勤勤恳恳地为他们服务,既是领导者应尽的责任,也是领导者的光荣。


第6版()
专栏:

江苏省委同专家商讨加快科技发展问题
据新华社南京电 最近,江苏省委第一书记许家屯邀请著名科学工作者座谈,商讨如何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他要求科学技术工作要打破割据式的状况,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把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以利于很快取得成果。
在座谈中,科学家们建议把制度、规定搞得灵活一点,使之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许家屯同志提出,要从建设四化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他说,要大力提倡工厂、院校、科研所相互协作、相互交流,提倡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大学讲课,把生产中的新技术及时告诉学生,把最新成果及时带到生产中去,并且采取经济措施调动个人和协作单位的积极性。许家屯同志还建议科学家们选定一些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科研题目,由省里统一组织力量攻关,以带动全省科技工作的发展。


第6版()
专栏:

吉林省委征求专家对发展农业的意见
据新华社长春电 中共吉林省委最近召开全省农业科研专家和农业技术干部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对农业科研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意见和要求。
会上,专家、教授和技术干部就如何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如何加快吉林省的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改造,如何加快全省农业技术人材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省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在会上讲话说,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力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省委、省革委将积极为农业科研工作投资,购置仪器设备,建设实验基地,改善科研人员的生活条件。但是全省的财力有限,也只能逐步解决。我们的革命事业是从艰苦奋斗中干出来的,所以希望全省农业专家、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教育工作者从现有条件出发,在目前面临困难较多的情况下,奋发图强,刻苦钻研,努力做好科研工作,做好农业技术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为吉林省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创造新成果,做出新贡献。


第6版()
专栏:

打不出来的眼泪
不久前,听说杭州化工研究所新到任的党总支书记,亲自给老工程师送去一张沙发,后来又把自己的办公室让给了工程师。这件事很小,却成为杭州市人们相传的佳话。一天,我来到化工研究所,找到那位老工程师。
老工程师叫董振舜,今年六十七岁了,以前当过药厂的总工程师,一九五八年调来筹建化工研究所,是所里的一位元老。他同我边谈边上了三楼,来到他的办公室。室内宽敞明亮,两张办公桌一前一后,靠墙边放着一套沙发。“这间办公室是陈书记让出来的。我们原来办公的地方很小。”他兴奋地指着桌子对面的一张旧式单人沙发说:“呐,这就是陈书记送来的。”
去年五月,新来的党总支书记陈宝生在开会的时候,发现董工程师坐在木头椅子上不时地挪动着,显得很吃力。会后,他来到董工程师的办公室,见到地方狭小,坐硬板椅办公,连个休息的地方也没有。陈宝生便亲自找了一张沙发,给董工程师送去。一进门陈宝生就对董工程师说:“你年纪大了,工作又很辛苦,放上张沙发,吃力了,坐下歇一歇。”董工程师先是一怔,再听着这两句话,眼泪禁不住夺眶而下。陈宝生连忙解释道:“这有什么呢?是我应该做的嘛。”以后陈宝生又把党总支的办公室让了出来,又放上了一套较好的沙发,给董工程师和另一位老工程师作办公室。
董工程师叙述这个情景时,眼睛又红了,说话声音也颤抖了。董工程师说:“我的性格是刚强的,在‘牛棚’里关那么久,被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我也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但是当我看到陈书记背着沙发进来的时候,我的确抑制不住自己,流下了泪。”
打不出来的眼泪,却由于领导的关怀而被激发出来了。这件事情很发人深思。知识分子的智慧要通过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充分发挥出来,领导与知识分子之间关系的协调很重要。董工程师说得好:“领导上关心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为四化作贡献的劲头更足了。”
本报记者 吴庆棠


第6版()
专栏:

浙江农大培训农业领导干部
据新华社杭州电 农业部委托浙江农业大学举办的干部培训班,第一期四十四名学员,经过四个月的紧张学习,以优异成绩领到了结业证书。
这四十四名学员,是浙江、江苏、上海的省(市)、地、县农业领导干部。他们多年从事农业生产领导工作,但缺少农业专业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浙江农业大学组织了四十六名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专门编写了一套八十五万字的通俗教材。
培训期间,学员们系统地学习了农业经济管理、植物保护、植物知识、农业气象、土壤肥料、作物育种、耕作栽培、畜牧兽医、农业机械九门课程。


第6版()
专栏:为四化贡献聪明和才智的人

为了孩子们的眼睛
从孩子们跨进北京市东城区丁香小学的第一天起,在吕宪贞老师的日程上,就安排了精心保护学生眼睛这一条。
吕宪贞时时记住作为教师的这一职责。家访时,她留心观察学生们在家是不是注意保护视力。她来到一位姓赵的学生家里,发现电灯挂得太高,便向家长建议安个小台灯,家长欣然采纳了她的意见。在另一家,她看到学生正坐在床上歪着身子写字,就告诉家长,孩子斜着身斜着眼写字,影响脊椎骨正常发育,也影响视力。建议让孩子坐在小板凳上,拿一张大方凳当桌子,让孩子坐直身子,正眼看书写字。她几乎访问了全班所有学生的家庭,家长们没想到的她却想到了。
如今,吕老师跟着孩子们升入四年级一班了。记者来到这个班的时候,同学正在做作业,多数人基本达到了吕老师的要求;眼睛离桌面一尺,身子离桌子一拳远,手指离笔尖一寸……。这个班从一九七六年二月入学到现在,每年检查视力。全班三十九人有三十七人的视力年年是一点五,有两人进校时视力就不正常,现在一个由一点二上升到一点五,一个由零点九上升到一点二。
吕宪贞通过讲故事,请医生讲课等办法,使学生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她除了严格坚持每天让学生认真做两次眼保健操,每隔两周调换一次座位,还根据天气变化调节教室灯光。遇到阴雨天,她把教室内的电灯全部打开;早晨光线稍差,就打开中间两盏灯;晴天阳光照进室内,她让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学生暂时挪到没有阳光的地方,免得强光刺激眼睛。她的板书清楚、工整,大小合适,让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也能一目了然。学生连续写字看书时间长了,她就让大家闭一会眼或望望远处。孩子们写字读书时,吕老师总是在教室里来回走动,随时提醒他们纠正姿势。每次家长会,吕老师不仅亲自做宣传,还请做医务工作的家长给其他家长讲保护视力的问题。
这个班的学生快要上中学了,往后功课更多,看课外书也多了,怎样才能使他们保持良好的视力呢?吕老师认为应该尽力使他们在小学时就养成保护视力的习惯。为了使孩子们对小学保护视力的活动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最近,在四一班开展了争当保护视力小标兵的活动,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项活动。
新华社记者 沈骊珠
(本报有删节)


第6版()
专栏:

在新长征中成长
——记参加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的孩子们
本报记者 杨惠民
记者面前是厚厚一大叠科学论文。这些论文内容丰富,涉及到数理化、天地气、生农医和无线电等广阔科学领域的问题。也许,你以为这是来自科学家的学术报告,或者是研究生们结业的答辩论文吧?不,它们是参加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的中小学生的作品。他(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十八岁,最小的只有十一岁!
接班
在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三楼会议室里,总工程师张开济和三位老工程师,正在审核两幢民用楼房的建筑设计图纸和设计论文。他们评论着:
“考虑得比较周到。”
“有独立见解。”
他们越说越兴奋。可是,站在他们旁边的图纸和论文的作者陈博彦,却腼腆得抬不起头来了。
陈博彦,广州华南师院附中高一的学生,才十六岁。三年前,他在广州市园林局工程师陈文铿指导下,设计过一幢一千八百平方米的框架结构六层民用住宅;工程师们只在个别地方做些修改,就投入施工了。现在,这张图纸已经变成实实在在的建筑物了。一九七九年十月他又设计了一幢二千平方米的办公、宿舍合用四层楼房。建筑部门已经采用他的设计,并照图施工了。
现在,这个“小建筑师”就站在眼前。张开济总工程师高兴地对他说:希望你继续努力,将来设计更大规模的、现代化的建筑,接老一辈的班。
探索
带红领巾的五年级小学生茅薇薇,走上讲台宣读科学报告《柳条鱼灭蚊》了。她是上海市黄浦区昌邑小学柳条鱼灭蚊科研小组的代表,话音还带着稚气呢。
蚊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鱼怎能灭蚊呢?
茅薇薇介绍说,蚊产卵,卵孵化成孑孓、变成蛹,都是在水中进行,经过七到十四天才成蚊,这叫蚊子的水生阶段。凡是鱼都爱吃水中生物,但是金鱼不能生活在臭水里,鲫鱼不能生活在浅水里,泥鳅虽然不怕水脏水臭,但它们繁殖太慢,不能胜任灭蚊任务。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鱼进行对比观察和解剖分析。茅薇薇宣读的这份报告,介绍了柳条鱼的形态、生活习性,还画了常见食蚊鱼的对比表,吞食率、繁殖率、生活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不同水温适应性的试验记录。实验数据说明柳条鱼灭蚊比别的鱼本事大,而且浅水、脏水都能生存,繁殖力也强。柳条鱼灭蚊的好办法,现在已为许多人接受了。


第6版()
专栏:

观测
湖南省桃江县伍家洲中学学生尹建良作《关于蚂蚁与天气的研究成果》报告时,座无虚席,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尹建良说,一九七○年三月,伍家洲公社中学成立了气象哨,搜集各种农谚预报天气。农谚中许多条提到蚂蚁与天气的关系,后来他们就成立了专门观察蚂蚁的气象哨。
农谚说:“蚂蚁筑坝,不阴就下”,“蚂蚁搬家,必有雨下”。有一次,他们观察到中等黑蚂蚁筑坝已四天,坝高达二厘米,南风也吹了几天,天气很闷热。他们得出二十四小时内转阴雨伴有冷空气影响的结论,并向全公社作了预报。果然,阴雨袭来。还有一次,他们观察大黑蚂蚁连续筑坝五天,坝高二厘米以上。他们结合其它气象要素分析,发布了三天内有大雨,有利于抢插红薯秧的预报。全公社抢插完四百多亩红薯秧后,果然下了大雨。
可是有一次,他们观察到一窝大黑蚂蚁筑坝持续了十天,他们又预报有大雨,结果六、七天也没下。原来,蚂蚁不是为防水筑坝,而是在扩大“住房”面积呢。有时蚂蚁从洞里含出来的不是土而是杂物,这叫“打扫卫生”,也不是筑坝。他们把蚂蚁的这种活动和蚂蚁对天气的反应区别开来。(附图片)
←桃江县伍家洲公社中学学生尹建良(左一)在谈蚂蚁活动与天气的关系。
杨武敏摄


第6版()
专栏:

科学院一批研究生初露才华
据新华社北京电 新华社记者周长年报道:中国科学院所属各单位一九七八年招收了一千多名研究生。一年多来,他们中的不少人经过刻苦努力,显露了才华。
应用数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史松龄,在指导老师、数学家秦元勋的指导下,以确凿的数据证明:方程组(E2)的极限环的最大数目应该大于四或等于四。苏联数学家彼德洛夫斯基本世纪初提出的方程组(E2)的极限环最多只有三个结论,是错误的。引起海内外数学界的重视,使这个课题的研究活跃起来。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黄朝商,在指导老师、研究员载元本的帮助下,写出题为《波函数和π介子电磁形状因子的大动量行为》的学术论文,并在最近召开的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上发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软件专业研究生冯玉琳,在导师指导下写出的《程序语言SIMULA67介绍》一文,是我国第一篇介绍这种计算机程序语言的论文。上海冶金研究所的白逎冰、上海生理研究所的蒋百川、浙江大学的贾荣庆等,也写出了一批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第6版()
专栏:

西宁市十六所中小学学生倡议
过一个学雷锋树新风的寒假
新华社西宁电 西宁市十六所中小学的学生联合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要求在八十年代的第一个寒假中,学雷锋、树新风,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寒假。
他们在倡议中希望大家能做到以下各点:一,关心政治时事,坚持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星星火炬”节目和青年节目,阅读《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等报刊;二,有计划地复习文化课,认真完成寒假作业;三,读一两本科技书籍,写一两篇读书心得体会;四,坚持学雷锋活动,多做有益于人民的事;五,积极参加拥军优属、慰问五保户、慰问老弱病残户和慰问老师的活动;六,遵守国家法令,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讲究卫生,注意清洁;七,讲文明,懂礼貌,爱护公共财物,不做对集体、对别人有害的事;八,提倡无神论,不搞封建迷信。
倡议要求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在这项活动中作出榜样,做到哪里有共青团员,哪里有红领巾,哪里就有新风尚。


第6版()
专栏:记者来信

环境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不久前在辽宁金县举办了第一期全国环保领导干部训练班。这期间,记者访问了环境保护部门的领导同志和专家。他们认为,要搞好环保工作,当前急待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体制和机构要适应工作的需要。环保部门是个综合部门,担负着组织、推动各行各业开展环保工作、普及环保科学技术的艰巨任务。国外的环保部门都直属内阁,其首脑能参加内阁会议,参与国家计划的制定。我国环保办公室附属在国家建委,各省市环保办公室只是省建委里的一个处。这样的体制,使环保机构在政府里没位置,不能参与国民经济计划的讨论,无法行使环保工作的职权,也无力约束一些部委。因此,环保专家建议,国务院应当设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各省市也应设立相应机构,直接参与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使我国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真正有职有权,监督推动我国各条战线的环保工作。
(二)要充实、加强环保干部队伍。环保工作技术性强,知识面广,需要有一定文化技术水平的人去搞。但目前一些地方把年老体弱、不懂业务甚至基本不能工作的干部“照顾”到环保部门来“养老”。这样的队伍很不适应环保工作的现状。因此,他们建议选派一些思想路线端正、懂业务、有干劲,热爱环保工作的干部充实到环保部门,有效地开展环保工作。
(三)大力加强环保科技队伍的培养、训练。除举办各种训练班,培训现有环保干部外,还应建立高等和中等环保专业院校或专业学习班,培养环保工作的专门人材。要建立各级环保科研机构、环保监测站,为治理污染,开展环保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此外,大家还希望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各种宣传工具,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环保科学知识。
(四)环保的计划、经费和物资供应要有保证,否则,治理污染仍是一句空话。
(五)环保工作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目前,许多地方、部门对本地的环境状况及污染的严重性缺乏了解,许多新建项目不能做到“三同时”,造成新的污染。为了从根本上治理污染,逐步对环境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全面管理,应大力加强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搞好本地区、本部门环境的调查与评价,掌握基础资料,为本地区开展环保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从而制定当前和长远的环保工作规划。
要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些领导干部头脑里只有生产观念,没有生态观念,把生产和环保工作对立起来,只算本厂生产的账,不算给社会带来损失的账,宁肯每年拿出几百万元的污染赔偿费,也不上环保项目。过去,由于我们不懂得环境科学,走了先发展生产后治理污染的道路,造成了严重污染,受到了自然界的惩罚。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如果再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后污染问题将会更加突出,遗害无穷。各级领导一定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环保工作当做大事来抓,切实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
《辽宁日报》记者 谢怀基
本报记者 张振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