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让一部分地区的农民先富起来
余国耀
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这一指导思想,已经在农村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它鼓舞着千百万农民为发展集体经济和增进自己的物质利益,放开手脚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建设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也许有人要说,我们一贯提倡的是走共同富裕的集体化道路,为什么现在要提出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呢?我们说,这是为了更好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二十多年来,党领导农民摧毁剥削、压迫的旧制度,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达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的。但是,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更不是平均富裕,无论是集体之间,或者个人之间,富起来是会有先有后、有多有少的。事实上,全国几万个农村人民公社、几百万个农村生产队,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在生产发展上和收益分配上,就是千差万别的。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正是承认这种差别,激励进一步发掘增产潜力,增加社会财富,为逐步缩小差别创造条件。反之,任何用平均主义来抹煞这种差别,否定这种差别的企图,将对现阶段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生产力,带来严重的破坏。
举例说,象松辽平原、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一方面由于它们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一方面由于建国以来那里的生产条件有较大的改善,比国内其它地方,在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商品率、发展集体多种经营等方面,都会走在全国其它地区的前头。同时,正是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使它们在投放同等的劳动力和资金时,必然会取得高于其他地区的生产成果,从而使当地农民的收入大大地高于其他地区。过去,在林彪、“四人帮”鼓吹“穷革命”、“富则修”,大批“资本主义”,大搞平均主义的时候,这些地区虽然具有可以先富起来的优越条件,也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被搞得生产天地越来越小,“生财之道”越来越窄,农民的积极性遭受到极大挫伤,始终富不起来。现在,就要鼓励这一部分地区的农民放开手脚,充分利用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发展集体经济,使自己迅速富裕起来。如果能在开头几年内,先集中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五的地区搞好,那就会有四千多万人先增加收入,这就将大大扩充国内市场,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所以,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决策,应当坚决实行。这里需要正确理解的是,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主要是指让条件优越的一部分地区的农民先富起来,并不是泛指同一核算单位内的一部分“冒尖户”。这是必须区别清楚的。
怎样让条件好的地区的农民先富起来呢?
一、国家对这些地区必须从资金和技术方面重点地加以支持,使它们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真正走在前头。
二、要走农、工、商一体化的道路。不仅让农民生产农畜产品,还要让农民自行加工农畜产品,自行销售农畜产品及加工品。
三、要坚决执行粮食“一定五年”的征购政策,切实改变过去那种“鞭打快牛”的现象。
四、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合理地解决集体经济内部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过去,有些地方片面地强调集体富,重积累、轻消费,在分配上卡社员的收入,严重地影响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现在就要把发展集体经济同增加社员的物质利益密切结合起来。
至于对同一集体核算单位内,出现一部分农民先富的情况,应当如何看待呢?一般地说,同一个集体核算单位内先富起来的“冒尖户”,只要是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好,因而工分多,收入多,那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应该加以鼓励和提倡。有些善于经营家庭副业和有一技之长的社员,在不妨碍集体生产和不影响集体出勤的情况下,多养了猪、羊、牛、鸡、蜂,或者从事瓦匠、木工、编织等手艺,多增加了收入,甚至超过了集体所得的数额,使自己富裕起来,那也是政策允许的,绝不能象林彪、“四人帮”那样,把他们当作“资本主义暴发户”来批。
本文提出: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主要是指让条件优越的一部分地区的农民先富起来,而不是泛指某一核算单位内的一部分“冒尖户”。是否如此?可以讨论。——编者


第2版()
专栏:来信

这是“互通有无”吗?
近年来,由于化肥供应不能满足需要,有的人便利用自己掌握化肥的权力向农民兑换物资。有的不生产化肥的单位,也利用自己的产品先换来化肥,然后再用化肥向农民换自己需要的东西,如猪肉、家禽和木材等。有的队因没有他们需要的东西,就得花高价去购买化肥。
为了堵住这种歪风,建议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化肥能够顺利地到达基层生产单位。
广东省云浮县朝阳公社
成英杰


第2版()
专栏:来信

为什么公开要礼品不以为耻?
目前,在社队企业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送礼风。这不是农民愿意送礼,而是不送礼办不了事。我们公社的大刘庄大队,前几年搞工副业坚持原则,不请客,不送礼,结果一年只订了几百元钱的合同。一九七七年,好不容易和某个工厂订了二万元钱的合同,工厂的某负责人却要一百斤香油、一百斤花生。大队干部怕犯错误,没有送去,结果合同就吹了。
有的工厂干部公开伸手要东西,丝毫不以为耻。前年,这个大队和吉林省某工厂订了制做价值一万多元的保温瓦的合同,货到工厂后,厂里一位负责人发来电报,说货不够质量标准,让去人解决,并注明直接去某街某号,即此人家中解决。保温瓦质量不够标准,在家里怎么解决?为什么不让去工厂?这个大队的干部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于是派人带上二十斤香油、三十斤花生去了。当把礼物送上,问到货的质量有什么问题时,那位负责人笑着说:什么问题也没有,就是我家缺点面和油。业务员答应回去后就给弄来。这位负责人高兴地说:你们真会办事,以后咱们的合同就长期订下去吧。最近这个大队又和北京、吉林、黑龙江的一些工厂订了五六万元的合同,都是用这种办法解决的。近两年来,这个大队仅送礼就花了四、五千元。
编辑同志,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作风吗?
河北省景县北屯公社 赵长生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省集中投放资金和农机具
先帮助一部分富队实现农业机械化
编者按: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任务,已经提出多年了,工作也做了不少,有些地方的步子却迈得不大。原因在哪里?需要我们认真地调查研究,改进工作。黑龙江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了过去撒胡椒面似地全面铺开的办法,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一片一片地搞,把资金和农机具集中投放,使一部分富队先“化”起来,取得了好的效果。这个办法可供各地参考。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新华社记者康伟中、张广远报道:把资金和农机具集中投放,使一部分富队先“化”起来,这是黑龙江省为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而采取的一项新措施。
黑龙江省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个省,但仍处于“半截子”机械化的状态,机、畜两套并用,同农业发展的需要极不适应。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由于资金不足,农机具数量少;另一方面是在资金的使用和农机具的分配上,不区别条件,“撒胡椒面”,不能充分发挥有限的资金和农机具的作用。去年春天,中共黑龙江省委和省革委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先富先“化”,快富快“化”的指导思想,把资金和农机具集中投放,先武装条件比较好的社队,使它们“化”起来;然后,分期分批地把全省其他社队逐步武装起来,尽快地实现农业机械化。根据省委和省革委会的这种指导思想,去年全省在老垦区的三十七个生产大队和新垦区的八十六个开荒点进行试验,给它们一次配齐了基本实现机械化所需要的动力机械和配套农机具。结果,老垦区的试点队粮食平均亩产和总产都比一九七八年增长百分之十四以上;新垦区的试点单位有半数以上做到当年开荒播种,对国家做出贡献。有的单位当年偿还了国家贷款。
不久前召开的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试点经验,并计划今年把试点单位扩大到八百个,使县县都有。(附图片)
黑龙江省克山县黎明大队,艰苦奋斗二十年,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这是大队用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
新华社记者 许万育摄


第2版()
专栏:

不寻常的变化
——盖县农村纪实
从“七比三”到“三比七”
位于辽东半岛的盖县,是“六山一水三分田”,每人平均只有一亩一分耕地。但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南产苹果北粮棉,东出柞蚕西鱼盐”。在单打一抓粮食那些年头,全县三分之二的劳力用在粮田上。农忙季节男女老少、干部、师生齐上阵,还往往误了农时,庄稼不能按时收到家,播种拖长时间,产果区苹果摘不完,冻在树上,扔在地里,每年要损失上百万斤。现在,这里正经历着不寻常的变化。他们只用百分之三十的劳力搞粮食生产,百分之七十的从事多种经营和社队工业,农、副、工综合发展,相互促进。一九七七年,粮食亩产上升到七百五十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一九七八年,全县农副业总收入达到一亿五千六百九十四万元,比一九七五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五。一九七九年农副业总收入又比上年提高百分之十三点三,人均收入也从一九七五年的八十三元上升到一百三十五元。红旗公社共六千名劳力,搞粮食生产的只有一千五百名,果树、棉花专业队一千五百名,另外三千名从事社队工副业生产。去年全社总收入一千万元,其中粮食二百二十万元,多种经营二百八十万元,社队工业五百万元。
机械化是开路先锋
盖县所以能够把大批劳力从“三分田”上解放出来,向“六山一水”进军,农业机械化是开路先锋。一九五四年,这个县就建立起第一个国营农机站,到一九七五年,大、小拖拉机发展到一千三百多台。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管理不善,不少社队没有充分发挥机械效能,不但没解放出多少劳力,而且形成机械耗油马吃料,“两套锣鼓唱一台戏”的状况,生产成本提高,收入降低,使群众对机械化产生了疑虑。一九七五年冬,县委领导广大干部、群众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全党动员,大办农业机械化,并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发扬成绩,纠正缺点。
一方面,强调机械化的经济效益,建立责任制,实行经济核算,切实加强农机管理,做到转亏为盈。同时把季节性的剩余机械和人力、车马组织起来跑运输,搞副业,增加收入,变“两套锣鼓唱一台戏”为“唱两台戏”。另方面,本着自力更生精神,压缩其它开支,积极筹集资金,发展农业机械。资金来源,一是从地方财政上挤,二是从社队积累中提,三是鼓励社员在自愿的原则下向机械化投资。近三年来,全县共筹集资金一千八百多万元(其中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是由社队积累和社员投资中解决的),先后购买了八百五十六台拖拉机和各种配套农具。一九七八年,机耕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百分之八十六,机械播种面积达到百分之七十点三,整个农田作业中,除苗间除草、定苗和高秆作物收割外,基本上实现了机械作业。从一九七六年开始,他们把解放出来的劳力,按三条渠道重新组合:
一,建立棉、果、蚕、畜牧、积肥和科学实验等专业队,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二,建立常年的和季节性的农业基本建设专业队,努力改变生产条件;
三,充实社队工业队伍,积极发展社队工副业。
全县大办机械化以来,多种经营有很大发展,到一九七八年,多种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三点三,比一九七五年增长了百分之九十。社队工业厂、点,由一九七五年的一百三十个增加到八百零六个,总产值达一亿零一百八十万元。在农业基本建设方面,一九七八年,全县经常保持专业队两至三万人,另有上千辆大车和一百多台大型拖拉机。这一年,修建了两座小型水库、十三座塘坝、一万四千亩梯田、九座万株果园,平整土地六万八千亩,造林、育林十万八千亩,改河造田和修条田、台田一万多亩。
怎样看待剩余劳力?
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来以后,如何妥善安排“剩余劳力”?盖县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习惯说法,盖县有八十万人口,九十万亩耕地,人多地少。可是如果把视野转向那尚未开发的二百六十多万亩荒山荒坡,就不能说人多地少了。事实上,盖县对“六山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刚刚开始,现在虽然经营了不少项目,但仍然大有潜力可挖。举例来说,全县五百多万株老苹果树,株产量一般只有七八十斤;而有的地方加强了经营管理,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株产却达二三百斤。盖县山区到处可以种条材,编果筐。有的生产队仅此一项副业,每人一年就收入上百元。可是商业部门每年却要花费数百万元,到长江以南去购买。从类似的事例中,盖县的同志思路大开。他们初步规划,到一九八五年,光是苹果管理、运输和部分综合加工,少说也需要五万人;其它如柞蚕、畜产、水产、矿产、条材、山楂、稻草等综合加工,又需要吸收五万人。这样看来,全县二十万个劳力“八下里在等着”,完全不是剩余的问题,而是劳力不足。那么,劳力只有这么多,怎么解决?大家认为还是要从不断发展机械化,不断搞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找出路。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城乡差别也在缩小。据考察,盖县社员人均收入达到一百六七十元,相当于当地一般工人的生活水平。去年全县人均收入一百三十五元,部分公社已达到或超过二百元,人均收入二百元至三百元的生产队逐年增多,加上家庭副业,不少农户年收入达数千元。目前全县每个公社都有电影放映机,富社近半数的生产大队有电视机,不少家庭也要买电视机,要盖宽敞漂亮的房屋。青年人热心学习科学知识,要买高档日用品。社员们还要求办为群众生活服务的社队企业。他们说,把生活搞好点,干“四化”就更有劲。
本报特约记者 高尚全 本报通讯员 倪迪 本报记者 吕建中
马丽萍


第2版()
专栏:农业问题讨论

“社会财富好比一碗水”
我们最近看到报纸上接二连三地宣传“冒尖”,提倡越富越好。可社会财富好比一碗水,他喝得多了,别人不就喝得少了吗?一部分人越富,其他人不就更穷吗?社会主义道路是共同富裕的道路,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不是违背走社会主义道路吗?我们争辩了好久,谁也说不清楚,希望讨论一下。
山东省郓城县双桥公社 梁衍灵


第2版()
专栏:

丁盘华测报无错情
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省正宁县气象站观测员丁盘华,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测报优秀水平。一九六九年前,曾创过连续五百七十一班无错情的纪录;一九六九年十二月至去年十一月底,又创造了连续八百四十八个班次无错情的全国测报工作最高纪录。


第2版()
专栏:

“活规范”洪金苑
湖北省来凤县气象站副站长洪金苑,参加气象工作二十五年来,一直刻苦学习,工作认真负责,质量优秀。各种电码和十余万字的规范他都能熟记,因此被誉为“活规范”。


第2版()
专栏:

“南山孔明”陈恩旺
被群众称作“南山孔明”的广东省普宁县流沙公社气象员陈恩旺,办气象哨二十一年来,坚持观云测天,取得数万个数据。据此,他编写了《流沙公社农业气候手册》和近十万字的《问天事》等书。


第2版()
专栏:

程刚攻关不畏难
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程刚,不畏劳苦,努力攻关,带领课题小组用五年时间,先后研制成功机载热线含水量仪、机载铂电阻温度仪、集成电路闪电计数器等八种仪器。这些仪器已在毛主席纪念堂和飞机人工降雨、农业气象等方面使用,性能良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2版()
专栏:

章少卿取得新成果
吉林省气象台工程师章少卿,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攻克科学技术难关,在预报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对提高预报水平,特别是对东北低温冷害的预报起了重要作用。
(本报讯)


第2版()
专栏:

适时安排农业机械化腾出的劳力
掖县广开工副业生产门路
据新华社济南电 山东省掖县在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中,适时地把腾出的劳力安排到工副业生产中去,既避免了因为农业机械化投资和费用的增加而影响农民分配收入,又促进农工副业全面发展。
掖县是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试点单位。一九七一年以来,这个县坚持自力更生方针,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现在,全县拥有的农业机械总功率为三十六万五千马力,平均每个大队三百六十四马力。耕地、运输、灌溉、脱粒、粮食加工、饲料粉碎等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掖县在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中,曾经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有的单位买了机器,耕作水平提高了,粮食也增产了,但农业成本也提高了,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二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社员劳动强度减轻了,但农村劳力也过剩了。结果,虽然农业机械化上去了,集体和个人的收入却增长不大,有的反而减少了。农民说,这样搞农业机械化,花钱买了个“轻闲”,丢了个“富裕”,咱们干不起。
一九七五年以后,掖县县委注意到发展农业机械化中的这个问题,及时地组织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后腾出的劳力,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编织、雕刻等地方传统副业;围绕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农机修配和制造业。近几年来,全县已办起社队企业五千一百零四个,一九七八年总产值一亿四千三百三十五万元,比一九七○年增加了五倍,占全县人民公社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五十七点五。一九七九年一至十月,社队企业总收入一亿二千三百万元,比前年同期又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一。工副业发展起来了,为农业机械化积累了更多的资金。一九七一年以来,掖县农业机械化共投资一亿元,其中,社队自筹资金九千七百五十万元,占百分之九十七点五。同时,社员分配收入也在逐年增加。去年,随着粮食作物的丰收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加上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全县社员分配收入由一九七五年的人均一百元增加到一百五十五元。


第2版()
专栏:编后

不正之风非煞不可
这里刊登的两封来信,反映了有些部门存在着的一种不正之风,看了令人气愤!我们吃、穿、用都离不开农业,支援农业本是份内的事,怎么能以掌握农用物资等职权为资本,来卡农民、坑农民呢?
不正之风是多年来林彪、“四人帮”给我们造成的严重内伤之一。有的人中毒很深,干这种损农利己的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能”;有的领导人明知不对,也听之任之;以至这种不正之风继续严重地破坏着工农关系、党群关系。对此,我们决不能熟视无睹。上级单位的领导干部要带头纠正这种不良作风。同时,要对敲诈勒索农民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处分。要采取有效措施,堵住农用物资分配、调拨方面的漏洞,使想搞不正之风的人无空子可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