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9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农林牧结合建设现代化大农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所长 席承藩
一、长江会步黄河后尘吗?
一九七八年夏,与八十二高龄的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等,由庐山乘江轮东下,看到江水浑浊,大有步黄河后尘之势,令人担心。杨老指着江水问我:土壤学家,怎么办?我说:不难,长江不比黄河,只要把片面理解“以粮为纲”单一经营的观点扭过来,走农林牧结合、全面发展的道路,很快就会山青河清。杨老耳重,我们是笔谈的。想不到分手不久,这位孜孜不倦的学者,很快就离开了我们。现在,我愿以一得之见,同广大有志于祖国四化者笔谈。
长江流域的水、土、生物资源十分优越,自然植被繁茂,盛产水稻、竹木、果品等,素以鱼米之乡见称。纵观全球,同样纬度内多干热沙漠,只有我国为广阔的温润亚热带,象这样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实为少见,真可谓得天独厚。因此,我们应该十分珍惜、爱护这块宝地,合理地利用这里的各类土地资源。
但是,由于多年来片面强调“以粮为纲”,轻视林业、牧业,长江中、上游山丘地区水土、生物资源失去综合平衡,带来严重后果。由于烧山取肥,将大片山林烧毁;铲草皮肥田,使红土层裸露,加重了水土流失。由于毁林造田,花岗岩丘陵上天然植被受到破坏,地表厚达一米的红土层首先遭到侵蚀,露出其下十至十五米厚的状似豆腐渣的白砂层,雨水渗入,发生崩塌,先淹没附近稻田,再注入溪流,淤平溪道,山田溪流俱毁,倾入江河,则为泥沙浊流。长江上游地区山高坡陡,毁林开荒后,一遇暴雨,山石泥沙连同庄稼一齐下流,形成“龙抓坡”,群众称为:地剥皮,田里稀。破坏自然资源最严重的要算游牧式的刀耕火种,一次烧山就将数十座山头上的茂密树林烧毁,造成重大损失。近年仍有个别地区盲目开荒,烧毁林木好几百万亩。这是由于人们对林木保护农田的作用认识不足所致。有人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九七八年长江中游大旱,同样条件下,四周有繁茂森林的盆地则水稻葱绿;四周山丘光秃,则盆地里水稻枯死。这说明森林能够涵养水源,对农作物的保护作用是很大的,而毁坏森林,破坏自然生态平衡是要受到自然惩罚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卷517页)那些毁林最严重的地区,陷入饲料、燃料、肥料俱缺的恶性循环,一些地区出现干旱。这种大规模毁林的局面如不尽快制止,我担心还会干旱下去,山坡上的土壤会更瘠薄,河流中的泥沙还会增加。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我认为,只有因地制宜,全面合理安排农林牧种植,实行抚育和营造相结合,造林、种草和种植其它经济植物相结合,才能全面而有效地发挥江南山区土壤生产潜力。如能有计划地统一安排用材林、薪炭林(多种适生的速生林)以及绿肥、牧草的种植和养植,将会使这一地区农林牧副业有较快发展。
南方山区种杉、竹、樟和抚育天然林木的优良传统,应该发扬。种植经济林木如茶叶、油桐、油茶、漆树以及柑桔、龙眼、荔枝等的经验,要总结提高。山区种植药材,保育野生药用植物,应予提倡。所有这些,也应当因地制宜。南方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土壤性质各处不一,如果不顾地形、土壤特点,盲目追求万亩、十万亩的大面积清一色,有时会违背自然规律,反而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南方山丘地区还有很多各种类型的草地,急待人工繁殖优良牧草品种取代这些天然草地。长江流域天然优良牧草种类甚多,如能大力选育繁殖,并适当引种其它优良牧草,南方山丘地区就可能成为发展奶牛、肉牛、羊的重要牧业基地。
总之,南方山丘地区虽然耕地较少,但山丘面积广阔,水热条件优越,土壤性状变化较大,只要根据自然条件特点,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合理经营山丘土地,走农林牧副结合的道路,不仅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也可兴利除弊,重使山青水碧。
二、黄河是否能变清?
每年流入黄河的十六亿吨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侵蚀最严重的地区是陕北峁状丘陵。在这样支离破碎的黄土丘陵区,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下泄,年平均下蚀地面一至二厘米。由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治理工作艰巨,建国三十年来,国家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终因受到种种干扰,几经起伏,未能坚持下来,收效甚微,黄河泥沙含量仍未见降低。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治理措施不够综合,重工程而轻生物,如打坝淤地、修筑水库时,只重视筑坝,而未在坝区上游全面造林种草,沟坡兼治。其中最大脱节之处在于:这些防治泥沙的措施,没有很好地和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以致发生过“国家拿票票,群众划道道”(在山坡上修水平沟),治而无效的情况。值得庆幸的是有些社队,如米脂县高西沟和河曲曲峪等,在治理中已见成效,为全面开展黄土高原的治理指明了方向。他们的主要经验是:不论是治理一个社队,还是治理一条沟或小流域,都对整个地区从峁顶到沟底做好全面规划,做到工程与生物密切结合,既治沟,又治坡,使措施落实到地面。如果能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坚持实施,持之以恒,经过三、五年的艰苦奋斗,有可能从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并逐步从逆势转向顺势。
在生物措施中,要种植适生的速生草类和树种,迅速被覆荒山陡坡,解决生产与生活所需的饲料、肥料与燃料。在退耕还林、还牧的过程中,要加强耕地的防护与培肥,使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因此,种植绿肥、牧草等先锋植物,十分重要。只要措施得当,坚持实施,五至十年内就能使农、林、牧业生产有所发展,泥沙含量也会降低。反之,措施单一,治理效果就差。例如,修梯田本来是一项增产措施,但在干旱的沙黄土上从上到下全部修成梯田,田埂甚高,加剧了侧坡水分蒸发,反而失去了梯田防旱保墒的效用。如能改修隔坡梯田,在隔坡上种植草类灌木,可防止梯田埂水分蒸发,还可增加绿肥,以肥养田。但不同黄土区,地形、土壤、水分状况差异较大,在工程质量要求上和适种的草类、树种的选择上都不应一致,故在拟订各项措施时,应有针对性,切忌生搬硬套,一刀齐。
黄河的根本治理还得解决中、下游矛盾。最近工程地质学家从改造区域工程地质着眼,提出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减缓侵蚀速度、控制泥沙搬运和沉积的工程措施,以调整地质作用的关系,争取时间有效地调节、保护和充分开发黄河流域的水土资源。这些意见开阔了人们的思路,有利于黄河的根治。
三、北方山区是发展农林牧业的良好场所
上述黄土高原地区,仅仅是北方山区的一个特殊类型。我国北方还有很广阔的山区,除东北山区位于寒温带和温带,为我国主要森林基地外,大都属暖温带半湿润至半干旱区。山地有的是酸性土壤,有的是碱性土壤,土层厚薄不一。还有很多山间盆地。这些山区也是农林牧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场所,如山东、辽东半岛为苹果等优良产区,也盛产花生油料作物;太行、吕梁等山系,是核桃、板栗、枣、柿、葡萄等干鲜果类和油松、柞、椴等生长的所在,生产潜力都很大。但在林彪、“四人帮”干扰下,曾发生过毁核桃、板栗林而改种粮食的现象。由于坡陡、土层薄,未种满三年,土层已被侵蚀精光,结果,不仅不能再种粮食,若想恢复种植干果,也要若干年才有收益。板栗、核桃属木本油粮,出口一斤板栗可换回十斤粮食;一斤花生也能换回五、六斤粮食。发展干鲜果类和油料作物,有利于水土保持,经济效益也比种粮高得多。因此,我国面积虽很广阔,但山多地少,不可能成为主要粮食出口国,而很可能提供更多的干鲜果类,木本油粮和观赏花木,与世界各国交流。
此外,华北山区土层较薄的山坡上,林木生长稀疏,而草类生长却很茂密,应主要为放牧地区。如能对这些草场进行有计划的抚育、更新,人工养植牧草,将可能成为重要的放牧牛羊及其它牲畜的地区。山区中还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也是农、林、果、牧全面发展的重要基地。在山区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也应重视绿肥、牧草以及人工栽培林木、果树的各项措施。如能做到农林牧密切结合,干旱缺水情况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上面所述,仅仅是列举几个实例,说明从单一经营向农林牧结合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途径。我国人多耕地少,但我国土地辽阔,全国按人口平均也约占一公顷,大有用武之地。因此,既要继续花大力气加强耕地的改土培肥,使其高产稳产,也要大力开展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山地、丘陵、沙荒、沼泽、水面的合理利用。我们要认识自然规律,才能向广阔的自然界索取更多的物质财富。要做到这样,我们必须不断克服小生产思想束缚,按科学规律办事。不仅想到种啥吃啥,还要更深入地认识自然,科学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去建设农林牧结合的现代化大农业。


第4版()
专栏:

温州东屿发电厂积极鼓励计划生育
给计划生育好的职工优先分配新房
新华社杭州九月二日电 浙江省温州东屿发电厂最近按照鼓励计划生育的原则分配一幢新的宿舍楼,取得很好的效果。
这家工厂最近建成的这幢四层楼新宿舍,设计新颖大方,每套两间住房,一间厨房,一个小卫生间,还有阳台,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许多职工希望分到这幢新楼的宿舍。如果按照过去的分配办法,人口多的分得多,那末许多职工就分配不到新房。因此,有的同志提议把计划生育作为分配条件之一。厂领导认为这个建议好,决定在分配方案中规定:有三个子女以上的职工,其第三胎在一九七三年以后出生的,均按两个子女分配住房面积。十来个只生一个或两个子女的职工,都分到了新房,有四个坚持晚婚的青年职工,同样也分到了新房。


第4版()
专栏:

玉林地区教育部门大力开展教学法研究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质量
据新华社南宁九月三日电 新华社记者朱明、通讯员孔庆芳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教育部门为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组织本地区的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教学法的研究活动,他们采取了四项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地、县、社、校四级教学研究网。这些研究网的任务是:针对中小学各科教学中一些带方向性的问题,及时开展教学法研究;编印有关学习资料,总结、推广各地先进的教学经验,组织教学观摩,进行巡回教学。
二、分期分批为各个学校的领导人和教师举办教育理论学习班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基本原理讲座。玉林县一部分中小学的领导人和骨干教师,参加了县里举办的教育理论学习班后,就“如何上好一堂课”与教师们共同研究,并且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尽量使学生当堂消化所学的知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根据中小学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邀请有关学科的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开教学研究会。为了提高中学的语文教学质量,地区教育局在陆川县召开了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这次研究会根据玉林地区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决定把重点放在抓字、词、句、篇章的教学和写作训练上。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特点,适当讲授一些文学知识。对于政治思想教育,则采取“因文说道,因道入文”,寓思想教育于语文基础知识教育之中的办法。由于采取了这一措施,中学语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这一教学经验已在全地区各中学普遍推广。
四、请有教育理论修养、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上示范课,推动教学法的改进。玉林镇解放路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唐忠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模范教师。她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丰富经验。去年,她所教的二年级学生识字率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平均成绩达九十七分。今年五月底,地区教育局邀请她给全地区一千多名小学教师作示范教学,参加听课的教师受到很大启发,学到了一些很好的教学方法。
目前,广西玉林地区教育战线出现了钻研教学业务的浓厚风气,教学法研究活动在各校蓬勃开展。


第4版()
专栏: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健康成长
据新华社北京九月三日电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在德、智、体方面都有较大进步。
设在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自一九七八年开始试办了两期少年班,第一期的二十一名学生已于上学期进入科大七八年级普通班学习,第二期三十八名学生也将于今年下学期进入普通班学习。第三期少年班已经招收新生,学校总结前两期的经验,正制订新的教学计划。
科技大学两期少年班的学生,经过学习进步显著。原来学习成绩较好的,进入普通班后学习成绩更突出;本来只是单科成绩好的,现在其它科目也普遍有了提高;有些原来成绩较差的,已经大步赶了上来。


第4版()
专栏:

为参加第四届全国运动会
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在京成立
荣高棠到会祝贺并亲切问候台湾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
据新华社北京九月三日电 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的台湾省体育代表团今天在北京成立。当四届全运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荣高棠在今天下午的台湾省体育代表团成立大会上对代表团的成立表示祝贺时,全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团长是五届人大代表、北京积水潭医院内科副主任、老年长跑运动员陈木森,副团长是旅日台湾同胞、东京华侨总会副会长、乒乓球和网球爱好者黄文钦,顾问是七十四岁的老体育家、原台湾省体协常务理事兼总干事林朝权,秘书长是王文忠。全团共有九十四名男女运动员,包括居住在大陆各地的七十二名台湾同胞,旅居日本、美国、巴西、西德和香港地区的二十二名台湾同胞。代表团将参加四届全运会棒球、摩托车、射击、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棋类、田径九个项目的比赛。
代表团成立大会在政协礼堂举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林丽韫、路金栋,台湾省籍的人大常委陈逸松,台盟总部负责人蔡啸,北京市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魏明,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鲁挺,以及在京的台湾省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台湾同胞代表约三百人参加了大会。
荣高棠在会上讲话。他代表四届全运会组织委员会向远涉重洋回到祖国大陆来参加全运会的旅居海外的台胞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
他说,我们曾多次表示希望台湾岛内的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能和全国各族运动员一起参加第四届全国运动会,遗憾的是我们这一良好愿望没有能实现。为了进一步发扬我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了我中华健儿在国际体坛上赢得更大的荣誉,我们热诚地期望台湾体育界能打破两地长期隔绝的不正常状态,使得祖国大陆和台湾的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能进行交流和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人民的愿望是祖国尽快实现统一,是骨肉同胞的早日团聚,这是大势所趋。我们衷心希望台湾当局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尊重人民的意愿,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为两地体育界人士和运动员的交往作出应有的贡献。
陈木森团长接着在大会上讲话。他说:对台湾岛内的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这次不能回到祖国大陆参加第四届全国运动会,我们深感惋惜。我愿意在这里重申,欢迎他们随时回到祖国大陆同全国各族体育工作者、运动员共聚一堂,畅叙情谊。我们一定以礼相待,相见以诚,保证来去自由,提供方便。
黄文钦也在会上讲话。魏明在会上致了贺词。在京台湾同胞代表林仲淑和台湾省体育代表团运动员代表张小庆也在会上讲话。


第4版()
专栏:

四届全运会马拉松赛在呼和浩特举行
云南选手许亮获得第一名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第四届全运会马拉松比赛九月二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云南选手许亮获得第一名,他用两小时二十一分十七秒的时间跑完四十二公里一百九十五米的全程。
第二名是黄泽文(云南)。第三名是彭家政(云南)。第四至第六名是,方嫩顺(安徽)、李正中(云南)、熊小文(江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