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第八期会议闭幕
新华社联合国八月二十四日电 七月十九日复会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八期会议今晚在这里闭幕,会议结束前通过了一项争取在明年完成制订海洋法公约的工作计划。
根据这项工作计划,一九八○年的会议分两期先后在纽约和日内瓦举行,每期五周。会议主席谢利·阿马拉辛哈(斯里兰卡)指出,工作计划的目标是在一九八○年的会议结束时通过海洋法公约,使各国能在一九八一年加拉加斯会议上签订这个公约。
包括中国在内的大约一百五十个国家参加了复会后的第八期会议。这一期会议的第一阶段是今年三月十九日至四月二十七日在日内瓦举行的。
在过去六周的会议过程中,与会各国代表就《非正式综合协商案文》的最新修正稿进行了磋商,并讨论了历次会议上未能解决的、关键性的问题,例如国际海底的勘探和开发;国际海底权力机构同进入海底区域勘探和开发资源的国家之间的财政安排;(国际海底)权力机构的大会和理事会的组成、工作程序和表决方法;大陆架;以及有关相邻和相向国家之间海域的划分和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争端的规定等。会议期间,虽然许多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但是并未达成任何协议。许多重要问题,特别是关于国际海底的那些问题,由于美国、苏联和某些其他工业化国家采取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权利和利益的态度,仍然没有获得解决。
在今天的会议上,七十七国集团主席马里奥·卡里亚斯(洪都拉斯)重申,这个集团坚决反对某些工业化国家企图单方面制订有关开发海底矿藏的法律。他再一次强调,“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最近,美国政府命令它的海军和空军有计划地派遣舰只和飞机进入或通过已宣布领海在三海里以上的国家的属于它们领海的水域。美国政府的这一行动引起出席会议的大多数会员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深切不安和强烈反对。
在昨天的全体会议上,墨西哥代表阿莉西亚·卡夫雷拉代表沿岸国家集团发言指出,美国的这一政策“是非常令人遗憾和不能接受的,因为它违反了大多数国家在本国十二海里领海内行使充分主权的国际法惯例”。
中国代表柯再铄说,中国代表团支持墨西哥代表的声明。他说,规定领海界线是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任何外国军舰进入某一沿岸国家的领海必须首先得到那个国家的许可。


第6版()
专栏:

日本北海道、东北地区各界代表集会示威
要求苏联归还日本北方领土
据新华社札幌八月二十五日电 来自日本北海道和东北六县青森、岩手、宫城、秋田、山形、福岛的一千多名代表,今天下午在札幌隆重集会,要求苏联归还日本北方领土。
与会者刚刚就坐,作曲家岩代浩一就登台指挥大家唱《白云飞向被夺去的千岛》。他要求大家“响亮地唱起来,叫莫斯科听到我们要求归还北方领土的歌声!”
大会一开始,以森木昭雄为队长的日本青年团协议会派出的“绕日本一周宣传队”和以小峰雄藏为队长的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全国委员会的宣传队走进了会场。森木登台讲话说,他们愿意为掀起更强有力的运动而走遍全国。
参加大会的有“母子组”的代表。这个组织自一九七○年以来每年八月都派遣十五组母子前往纳沙布地角考察北方领土问题。
出席大会的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国际呼吁委员会已定于今年十月派遣二百多人的代表团去联合国,呼吁各国支持日本人民的正义斗争。
北海道知事堂垣内在会上讲话时指出:“苏联在国后、择捉两岛加强军事基地,显然是企图加强对北方领土的有效控制,分裂日本国内的舆论。”
东北地区和北海道一些地方首脑在讲话中,都表示支持要求归还北方领土运动,强调不归还北方四岛,就不能缔结日苏和平条约。
日本总理府总务长官三原朝雄和外务大臣园田直派的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他们的致词。三原强调归还北方领土是日本国民的意志,并驳斥了苏联诬蔑要求归还北方领土运动是一部分人的声音说法。
园田强调,要使日本相信日苏友好,归还北方四岛和缔结日苏和约是不可缺少的。苏联在国后和择捉两岛加强军事基地是同日苏友好背道而驰的。
北方领土居住者壮年、青年联合会代表河田弘登志说,归还北方领土是民族的愿望。他呼吁青、壮年加强团结,继承老一辈的志愿继续奋斗。
女评论家钺木俗子强调说,对待苏联,只进行辩论是不行的,要显示我们日本万众一心的团结力量,进行长期斗争。我们这一代达不到目的,我们的下一代要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会收复北方四岛。
大会通过了《关于促进全国性的要求归还北方领土运动的决议》和其他决议,要求日本政府和国会采取各种措施,在全国范围内顽强地推进要求归还北方领土的运动,要求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等政府领导人“在领土问题上要以坚决的态度推进对苏外交谈判”。
大会通过宣言后,在札幌市举行了示威游行。


第6版()
专栏:

毛里塔尼亚呼吁尊重其在西撒的中立立场
新华社努瓦克肖特八月二十三日电 据毛里塔尼亚电台今天广播,毛里塔尼亚政府在八月十八日致联合国秘书长的信件中,呼吁国际组织尊重毛里塔尼亚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中立立场。
这封信件说:“在毛里塔尼亚放弃对西撒哈拉的任何要求和撤离它所控制的这部分地区以后,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政府认为,它同样退出了关于这块领土的冲突。因而,它就采取了一种严格中立的立场。
毛里塔尼亚政府为此呼吁,“联合国组织行使它的权威,使同西撒哈拉冲突有关的国家和组织,尊重这种中立状态,和尊重毛里塔尼亚的领土完整”。
毛里塔尼亚政府在信件中还要求联合国确认它同西撒人阵八月五日在阿尔及尔签订的和平协定,和它于八月十三日发表的关于撤离西撒的声明。信件说:“这两个文件确定了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在西撒哈拉冲突中的中立。”


第6版()
专栏:

印人民党反对印度总统解散人民院
据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四日电 新德里消息:前副总理拉姆的人民党今天在印度首都组织罢市,抗议雷迪总统解散人民院(议会下院)和宣布举行新的选举的决定。
人民党在被解散的人民院中是拥有议席最多的一个党。它的领袖拉姆在辛格总理宣布辞职以后要求总统授权他组织政府。但雷迪总统认为在目前情况下不可能组成一个在人民院中拥有稳定多数的政府,因而决定举行中期选举,同时让辛格总理继续留任,直到选举后新政府组成。
人民党的领导人昨天在德里的拉姆利拉广场举行的大会上指责雷迪的行动是“背信的,而且是一个预先设计的阴谋”。
该党已成立一个四人小组,为弹劾总统作准备,并且向联邦院(议会上院)提出控告总统的动议。印度宪法规定,弹劾总统必须得到三分之二的多数才能通过。而人民党在联邦院居于少数地位。其他主要政党都赞同总统的决定。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孟加拉国改组内阁
孟加拉国总统齐亚·拉赫曼八月二十四日改组了部长会议,任命了两名新的内阁成员,并提升两名部长为部长会议的副总理。
这次内阁改组是在副总理巴德尔多扎·乔杜里提出辞职、专任执政的孟加拉国民族主义者党总书记之后进行的。
澳大利亚增加防务开支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基伦八月二十三日在众议院宣布,澳大利亚一九七九到一九八○年度的防务开支为二十八亿八千七百万澳元,比去年实际增长百分之二点六。基伦说,军费开支主要将用于建造新的海军舰只、购买豹式坦克和P3C式海上巡逻机。
今年初越南侵入柬埔寨后,基伦于三月间提出要求增加防务费用。
朝鲜同尼加拉瓜建立外交关系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尼加拉瓜共和国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大使。八月二十一日双方签署了建交联合公报。
斯洛伐克群众庆祝民族起义三十五周年
在中斯洛伐克州首府班斯卡——比斯特里察举行了十万人的群众大会,庆祝斯洛伐克民族起义三十五周年。
班斯卡——比斯特里察是当年斯洛伐克民族起义的中心地点。三十五年前的八月二十九日,斯洛伐克人民在这里宣布举行反对德国法西斯占领者和国内的法西斯政权的武装起义。
捷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萨克、什特劳加尔、英德拉等出席了大会。
英国公用事业预算赤字增加
英国官方宣布,今年第二季度政府公用事业预算的赤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五十,由二十二亿二千万英镑增加到三十三亿六千万英镑。英国的财政年度是由每年四月到第二年三月,今年第二季度是本财政年度的第一个季度。
日本抢劫金融机关的事件剧增
日本抢劫银行、邮电局等金融机关的强盗事件剧增。据《朝日新闻》报道,至今年八月二十日为止,全国已经发生抢劫金融机关事件八十八起,大大超过最近十年期间次数最多的去年(去年为六十八起)。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尼加拉瓜成立正规部队桑地诺人民军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三日电 马那瓜消息:据埃菲通讯社报道,尼加拉瓜民族复兴政府八月二十二日颁布法令,宣布建立桑地诺人民军,并任命新的军队领导人。
执政委员会成员拉米雷斯在首都马那瓜革命广场的群众集会上宣读了上述法令。
法令规定,取代前索摩查政权国民警卫队的桑地诺人民军指挥部将领导包括警察和治安部队在内的所有武装部队。
根据法令,温贝托·奥尔特加和路易斯·卡里翁分别被任命为桑地诺人民军司令和第二司令;内政部长托马斯·博尔赫被任命为司令助理。
新任司令奥尔特加说,今天成立桑地诺人民军不过是尼加拉瓜民族英雄奥古斯托·桑地诺将军以前进行的革命工作的继续。


第6版()
专栏:

安理会推迟表决巴勒斯坦问题议案
美报指责以色列反对恢复巴勒斯坦民族权利的顽固态度
新华社联合国八月二十四日电 联合国安理会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就巴勒斯坦问题举行了两天辩论之后于今天下午休会。会议应美国代表的要求,决定无限期推迟就塞内加尔代表提出的一项关于确认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权利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
由塞内加尔代表梅杜恩·法尔以“巴勒斯坦人民行使不可剥夺权利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向安理会提出的这项决议草案,“确认应当使巴勒斯坦人民能够按照联合国宪章以及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决议,在巴勒斯坦行使自决、民族独立和主权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并对以色列“坚持占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阿拉伯领土、拒绝执行联合国的有关决议表示遗憾”。由于决议草案的立场同美国目前的中东政策相抵触,美国代表先是力图推迟召开这次会议,继而又扬言,如果将这项决议草案付诸表决,他就要加以否决。经过紧张的磋商,阿拉伯国家最后同意美国的要求,决定无限期地推迟就决议草案进行表决。
科威特代表比沙拉在向记者解释阿拉伯集团同意推迟表决的原因时说,推迟表决的决定意味着可以使美国避免处于不得不投否决票的尴尬境地,以至使它在中东和平进程的微妙时刻同阿拉伯集团处于外交上的对立。
在两天的辩论中,埃及、南斯拉夫、加蓬、牙买加和法国等国的代表以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常驻联合国观察员发了言,重申必须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否则中东地区就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一些国家的代表还谴责以色列拒绝撤出其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的顽固立场。
中国代表陈楚在发言中指出,以色列当局仍在顽固坚持侵占阿拉伯领土、反对恢复巴勒斯坦人民民族权利的反动立场,他们所高唱的“争取中东持久和平”的美妙词句,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以色列侵略者之所以敢于如此蛮横和嚣张,是由于得到超级大国或明或暗的支持。超级大国为了争夺在中东的势力范围和全球霸权,各自采取不同的手法,或者明显地偏袒以色列,或者在实际上纵容以色列并侧重在阿拉伯国家之间进行挑拨离间,阻挠中东问题的全面解决。显而易见,要使中东问题真正获得解决,就必须坚决反对和排除超级大国的干扰和破坏,加强阿拉伯世界的团结,共同奋斗。
他还说,一九七四年第二十九届联大通过的第(3236)号决议和一九七五年第三十届联大通过的第(3376)号决议,纠正了多年来联合国有关决议把恢复巴勒斯坦人民民族权利的问题说成是什么“难民问题”的错误态度,确认了巴勒斯坦人民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享有自治、民族独立和主权的权利,确认他们有权采取一切手段来恢复其一切不可剥夺的权利,并呼吁各国支援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
他说,中国代表团认为,安理会现在应毫不迟疑地通过决议,确认上述两项大会决议中所包含的并由“巴勒斯坦人民行使不可剥夺权利委员会”的报告中所重申的各项正确原则,以利于巴勒斯坦问题和整个中东问题的公正解决。
新华社华盛顿八月二十五日电 一些美国报纸连日发表文章,对以色列反对恢复巴勒斯坦人民民族权利的顽固立场表示不满,要求它改变态度,以便打破中东问题的僵局。
美国舆论的这一新动向,是在最近几周以色列反对美国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接触、并阻挠美国想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一项笼统承认巴勒斯坦人民权利的提案的情况下,逐渐显露出来的。
许多报纸指责以色列拒不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八月二十四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最近一轮关于中东问题的政治和外交活动的中心问题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地位。美国的外交是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参加关于将来如何安排被以色列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阿拉伯事务的讨论,而以色列则不要它参加。”
《华盛顿邮报》同一天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以色列人拒绝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谈判的理由是“它还没有正式宣布放弃摧毁以色列的目标”,“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探索一项交易的轮廓,即让巴勒斯坦人自决,以此换取他们放弃摧毁以色列的目标。”
《芝加哥论坛报》二十五日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说:“以色列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生存的权利一定不能以牺牲巴勒斯坦人的自决权为代价。”
一些报纸强调指出,无视巴勒斯坦人民应有的权利,就会使中东问题的解决无从谈起。《华盛顿邮报》认为:解决巴勒斯坦人的前途问题是“中东和平的关键”。“没有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参加谈判,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家报纸主张坚持两条原则:美国“必须保证以色列的安全”,同时“必须促进实现巴勒斯坦人的自决权”。报纸说:“为什么在全世界人民中唯有巴勒斯坦人应被认为没有资格行使自决权呢?谁也不能对这种歧视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波士顿环球报》八月二十一日的社论说,巴勒斯坦是一个政治实体,世界必须给予公平对待。社论还说:“事实仍然是,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是美国政策可能向之前进的一个目标。”《华尔街日报》二十四日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不能让以色列“控制美国的政策”。文章说:“如果我们表现出继续全力取悦以色列,我们将在这一地区失去信任”,“而这一地区对美国来说有着无比的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性”。
一些报纸还强烈抨击以色列的顽固态度。《华盛顿邮报》说,“贝京政府的顽固态度等于是自我欺骗。对一百多万巴勒斯坦人实行军事占领,至今已有十二年之久,这是不合时代的殖民行为”。《芝加哥论坛报》二十五日的一篇文章指出:“今天的现实是:一个有着相当长的历史的欧洲犹太复国主义者集团推动以色列走向军国主义,而不是谋求谅解,以解决以色列同巴勒斯坦之间的严重问题。”


第6版()
专栏:国际短评

值得注意的动向
苏联正在垂涎约旦的亚喀巴港。据西方报道,上月初,苏联曾通过一个东欧国家,以优惠条件购买约旦生产的磷酸盐,乘机换取苏联船只在亚喀巴港的停泊权。同月晚些时候,莫斯科又向约旦提出允许苏联军舰到该港进行“礼节性访问”的要求。在红海、波斯湾地区风云日紧的今天,苏联的这些活动,反映了它想在红海地区加紧扩张的急不可奈的心情。
亚喀巴港位于红海亚喀巴湾的顶端,离苏伊士运河很近,是约旦的唯一出海口。它的对岸以色列的埃拉特市,是以色列通过红海、波斯湾的船运要点。狭长的亚喀巴湾,东岸是约旦和沙特阿拉伯,西岸是以色列和埃及的西奈半岛。亚喀巴湾南端的蒂朗海峡,形势险要,在中东战争中曾是一个争夺之地。在目前中东形势下,苏联如果能把它的势力伸入亚喀巴湾,在约旦获得一个立足点,同它在红海、波斯湾的扩张活动相呼应,对于它影响中东局势、破坏美国在中东采取的军事和外交行动,显然大有好处。
苏联要称霸全球,没有海外基地不行。为了争霸中东,近几年苏联竭力在红海、亚丁湾、波斯湾为它的舰队和雇佣军寻求基地。这已成为苏美在中东争霸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中东和谈阻滞重重,美国和西欧出现石油短缺,苏联的注意力日益集中于海湾地区的产油国,特别是其中对阿拉伯世界和美国具有巨大影响的沙特阿拉伯。苏联势力渗入亚喀巴湾,对沙特阿拉伯的西部海岸施加压力,这是一个值得密切注意的动向。


第6版()
专栏:时事综述

赤道几内亚的军事政变
旭光
赤道几内亚前国防部副部长奥比昂·恩圭马·姆巴索戈领导的最高军事委员会于八月三日发动了一次军事政变,推翻并取代了马西埃政权。八月九日,奥比昂·恩圭马·姆巴索戈宣布,新政权已控制了全国局势。
赤道几内亚发生这次军事政变,并迅速取得成功,并不是偶然的。
赤道几内亚一九六八年独立后,马西埃在公民投票中以微弱多数票当选为赤道几内亚共和国第一任总统。马西埃执政后,独揽党、政、军大权,兼任国防部长、外交部长以及各政党合并成的“全国统一党”主席等职务。一九七二年七月,“全国统一党”改名为“全国统一劳动党”,他任党的终身主席及共和国终身总统。在政治上,他任意监禁和处决大批政治上的反对派。据报道,全国有五千名政治犯,二万八千人被关在强迫劳动营。在政权机构中,马西埃成批地清除和处决持不同意见或不满情绪的官员。在民族问题上,他依重其本族芳族人,歧视布比族人,尤其是该族的知识分子。在芳族内部,他重用其家乡的亲族和亲信。马西埃的统治造成三分之一(十万)赤道几内亚人外逃,其中包括绝大部分的知识分子和许多政界及社会名流。
马西埃的统治以及一些外部原因,使赤道几内亚的经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几年来,赤道几内亚生产下降,商品匮乏,物价暴涨,财经困难。可可产量从一九六八年的四万吨下降到一九七六年的五千多吨,咖啡产量从一九七○年的六千吨下降到一九七六年的七百三十吨,木材产量由独立前三年平均每年三十万吨下降到一九七六年的二万吨。国内食品奇缺,找寻食物成了当地人的头等大事。甚至连军队也缺军粮,常常要士兵自己跑到山上林中去寻找吃的。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军队的士兵常常领不到工资或军饷。然而马西埃却动用大量资金修建新总统府及银行大楼,耗资近五千万美元,相当于两年的国民收入。与此同时,在国际上,马西埃的统治,使赤道几内亚同西方大多数国家断绝了外交关系,同一些邻国的关系也很紧张。
正因为这样,这次军事政变受到了赤道几内亚军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政变的第二天,八月四日,首都人民就自发地、兴高彩烈地涌上街头,互相拥抱,载歌载舞,热烈欢庆胜利。
政变领导人奥比昂在几次讲话中已经保证新政权“尊重联合国宪章和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并宣布“释放一切政治犯”。新政权还表示希望同西班牙保持特殊关系,改善与邻国的关系,并希望继续发展同我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等。新政权宣布的这些主张,博得了国际上的同情和好评。


第6版()
专栏:

日本外交的新姿态
冬明
近几个月来,日本政府的外交活动颇为频繁,大力开展了“积极外交”、“自主外交”。日本舆论认为,“日本外交向着世界外交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
日本政府近来的外交活动,除与美国、西欧继续保持传统的“伙伴关系”外,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加强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今年以来,日本政府先后邀请了泰国、塞内加尔、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领导人访问日本。同时又多次派出政府代表团出国访问。今年四月,日本参加了与东盟举行的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五月,大平首相出席了在马尼拉举行的联合国第五届贸发会议。六月底,园田外相去印度尼西亚参加了东盟外长扩大会议。紧接着,江崎通产相从七月七日起开始了访问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中东四国之行。江崎出访中东未归,园田外相又踏上了走访尼日利亚、象牙海岸、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等非洲五国的旅途。园田外相访非回国后,八月六日,宴请了中东十二国驻日本使节。从八月十二日起,园田外相又出访墨西哥、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委内瑞拉等中南美六国,“以经济技术合作问题为中心”与各国首脑举行会谈。日本政府在短短几个月内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这样紧张的外交活动,在战后日本外交史上是空前的。
日本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外交,突出强调“对话”与“合作”。这种姿态在大平内阁成立后更为明显。据报道,日本官方对东盟各国的经济援助,到一九七七年底已达七十八亿美元,占日本外援总额的百分之四十一。在今年四月日本与东盟举行的经济合作会议上,日本宣布把东盟各国作为它的“外援计划中的关键地区”。大平首相在联合国贸发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发展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并表示在向东盟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将以“造就人材为支柱”,十年内每年向东盟五国提供一百万美元的奖学金。最近园田外相进一步强调“东盟是日本的基础”,“正在从经济关系发展成政治关系”。园田外相的非洲五国之行,强调与非洲国家要成为“争取和平和稳定的伙伴”,许诺向坦桑尼亚等国提供四百三十多亿日元的援助,并明确表示不承认罗得西亚的穆佐雷瓦政权。日本对于中东地区国家的外交,虽被世界舆论认为是为了取得稳定的能源供应,但最近园田宴请中东十二国驻日本使节时表示,“日本首要的目标是努力不使中东地区成为美苏等区域外国家为扩大影响而进行角逐的舞台。”日本舆论认为,这表明了“向阿拉伯靠拢”的姿态。
日本加强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对话”与“合作”的方针,是大平内阁对外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平内阁成立后不久,大平首相、园田外相在今年一月的政策演说中,就强调在今后的国际事务中,日本要“尽力发挥自己所具有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影响”,在以维持和加强日美关系为“外交基轴”的同时,把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作为“外交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对中东、非洲、中南美等国,要“重下决心作出积极努力”,“加强友好关系”。在此以后,大平首相又多次表示“将更积极地在外交上、政治上履行责任,发挥作用”。日本政府的这种外交姿态,既有经济方面的需求,也有政治上的考虑。在超级大国争夺加剧、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形势下,日本要求得自身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不但需要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也需要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与合作。大平首相就曾表示,现在世界上不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方面都处于相互依赖的关系”。对于资源缺乏、国土狭小、经济发展受国际环境制约的日本来说,第三世界是它的工业原料来源、商品和投资市场的最重要的地区。据日本有关方面统计,去年日本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额占日本进口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三点四、出口总额的百分之四十六点八。日本的工业原料也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这说明,取得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和合作,是日本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前提。
近几年来,日本已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但日本舆论认为,日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却是一个“政治小国”,“日本的外交,过去一直是以经济、贸易为主”,而对国际上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躲避”、“敷衍”,引起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满。去年日本在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选举中落选,日本舆论界要求对此进行反省,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发言权越来越大,要取得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从平日起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加深相互理解与亲近”。在东京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之后,日本积极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大平首相表示,要“做出旨在创造和平国际环境的积极的外交努力”。日本舆论认为,这表明日本为本国安全和发展经济,将在国际舞台上力争成为与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