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熊一福的死说明了什么?
编者按:下面发表一个案例。熊一福的死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应该如何对待这件事?希望大家发表意见。
四月十三日晚,四川省江油县河西公社贫农社员、转业军人熊一福吊死在江油县人民法院内。
他为什么要自杀在法院里呢?
一九七六年三月,熊一福所在生产队窖的生姜被盗一百多斤。社员李文茂、刘兴国,在群众的谴责下,主动向大队党支部书记王钦祥交代了他俩偷姜的错误,但当时未予处理。同年九月,王将此事列为专案,把李、刘二人又弄来大队隔离审查,逼迫交代“不只偷那么点生姜,还有同伙”,并大搞刑讯逼供。李、刘受刑不过,便供出熊一福的妻子张白玉和社员李文顶也参加了。李文茂乱供后,马上就去江油县法院申诉和声明“张白玉是我冤枉的”。可回到生产队后,竟以“翻案”被毒打一顿。李文茂为此曾企图服毒自杀,被其父阻止。公社派杜明贵去充当专案负责人。杜抽调十个民兵,将张白玉等五人押至大队,并施以捆、吊、打、跪等刑罚。经过三个月的审查逼供,张白玉等人只好按领导意图供认。于是,以张白玉为首的六人盗窃集团就炮制出来了,认定共盗生姜三千四百二十四斤;张白玉还毒死他人毛猪二头,共算退赔款一千余元。张白玉一人算了四百八十元七角五分,除把自己应收的现金六十元和喂的两头架子猪、一台缝纫机抵退赔款外,还将住的一间半瓦房拆掉卖了退赔。
处理后三天,同案人纷纷喊冤叫屈,向公社、县有关部门申诉。王钦祥、杜明贵等人竟斥责说:“你们是搞翻案,要罪加一等”。一九七六年以来,熊一福和张白玉先后向河西公社、江油县人民法院、公安局、江油县委、绵阳地委、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地区公安局申诉达数十次,但都是层层下推,没有一个单位派人调查处理。去年十二月,江油城郊人民法庭在熊一福的再三哀告下,到公社看了逼供出来的材料,根本没到群众中去调查,就又拖了下来。今年四月上旬,熊一福又去地委和中级人民法院申诉,这两个部门仍然推走了事。熊一福感到有冤无处伸,实在没有办法,四月十三日晚,趁江油县法院干部学习时,吊死在江油县法院内。
事后,江油县委组织调查,查明所谓张白玉为首的盗窃集团完全是王钦祥、杜明贵等一手逼供出来的假案,宣布平反。恢复张白玉等人的名誉,对有关人员分别进行了处理。
粉碎“四人帮”两年多了,竟然出现熊一福这样的含冤自杀事件,是十分严重的。从这一案件可以看出,有些国家机关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对人民群众疾苦漠不关心,来信来访推走了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有些基层干部违法乱纪、压制人民民主到何等程度。
熊一福含冤二年多,跑遍了专、县有关部门,都没有解决他的问题,这除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以外,还有指导思想上的问题。前一个时期,有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公开说:“纠正冤假错案搞过头了,必须立即刹车。”熊一福的屈死,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四川绵阳地区中级人民法院 邓世剑


第3版()
专栏:

北京图书馆何时能有个变化?
北京图书馆是我国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但现在的情况却令人失望。它只有三个阅览室,都不大。尤其第二、三阅览室,是专为学生开放的,更小得可怜。每天,门外都有大批学生排队等着轮流入内。第一阅览室现在又不许大专院校学生进入,这样第二阅览室就更加拥挤了。
粉碎“四人帮”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到北京图书馆的人数激增。一九七七年时,高中学生入阅览室还不用排长队。放假时,人就多了,要想进去,非得起个大早去排队不可。当时,我们想:明年一定会有所改变。可是第二年,阅览室虽然增添了几个座位,门外等着的人却与日俱增。我不明白,粉碎“四人帮”快三年了,一切都在变化,为什么这里却依然如故。希望北京图书馆参照世界上现代化的图书馆来个彻底改进,否则,“盛名之下”,“其实”就“难副”了!
读者


第3版()
专栏:

北京图书馆同志的回答
最近,我们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对北京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若干批评和建议。为此,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图书馆。下面是该馆负责同志同本报记者谈话的记录摘要。
问:你们是怎样看待读者提出的这些意见的?
答:我们也不断收到一些读者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批评和建议。读者意见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我们的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提出批评和建议,我们要尽量想法改进,以满足读者的要求;另一方面则牵涉到馆内的空间和设备等问题,限于目前条件,恐怕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解决得了的。
粉碎“四人帮”以后,北京图书馆每天都要接待近两千名读者,节假日更多,为过去的数倍。无论冬日还是夏天,开馆前,门口已是长队如龙。一开馆,阅览室常常“客满”。特别是出纳台前,总是簇拥着重重人群。对此,大家虽然都认为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终究给服务工作造成很多困难,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现在大家都强烈要求迅速改变这种状况。
问:你们能不能谈一谈阅览室的情况?
答:北京图书馆共有各种类型的大小阅览室十五个,其中较大的是两个综合阅览室。前不久,由于高等院校招考,到图书馆来学习、温课的中学生和返城知识青年猛增,对我们的压力很大。为了缓和这种情况,我们设法搭了一栋活动房子,作为第三综合阅览室。就这样,全馆总共也不过七百个座位,显然满足不了需要。
问:据了解,北京图书馆书库容量已达饱和状态,情况究竟怎样?
答:北京图书馆的藏书量已由解放时的一百四十万册,增加到目前的近千万册。但解放后增建的书库面积却寥寥无几。因此,书库容量早已达到顶点。大部分图书分散到城内几处存放,有的地方条件很差,致使藏书风化潮解和虫蛀腐蚀。近年来,北京图书馆每年图书入藏量大约为三十万册(件),今年估计要超过三十万册。每增三十万册需增加一千平方米的书库,这就使得书库问题的解决十分急迫。现在有很多新书入不了库,不但不利于书刊资料的保管,而且直接影响读者对这些书刊资料的利用。
问:听说有的外国客人访问北京图书馆后的评论是“两个罕见”,就是收藏的珍本古籍之多世界罕见,设备之陈旧落后世界罕见。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答:我们认为这个评论是符合实际的。当前,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图书馆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在国外,有些人往往把图书资料同能源、材料并列,看作是发展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在我国,却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没有得到某些领导机关的足够重视。许多发达国家的图书馆现已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设备检索书刊资料,而我国的图书馆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状态。我馆工作人员中,受过大专院校外语教育的不多,受过大专院校科技专业教育的更少。这种现象在全国图书馆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问:面对空间紧张、读者拥挤、设备落后等严重情况,你们打算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答:解决目前状况的办法首先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现有条件下力争把工作搞得好一些。但要根本改变落后状况,关键在于早日建成新馆。
问:听说新馆筹建工作进展迟缓,原因是什么?
答:北京图书馆扩建新馆的工程,是一九七五年三月经周总理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批准的。周总理还对新馆扩建工程做过多次重要指示。但是,这几年筹建工作进展十分迟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人对图书馆事业不够重视,恐怕也是一个原因。有的同志感慨地说,建国以来盖了那么多“楼、堂、馆、所”,为什么就不能盖一座象样的国家图书馆?我们认为,北京图书馆扩建新馆工程,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有重要意义,不宜拖得太久。现在,承担新馆工程设计的国家建委建研院和西北建筑设计院的同志们,正在紧张地从事初步设计工作。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各有关领导机关的关心。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谁说我没干劲?
毕克官 画 易和元 诗
谁说我的干劲衰?
飞针走线会做鞋,
花样翻新型号多,
别出心裁是人才。
小小鞋呀尖尖鞋,
无色透明玻璃鞋;
有名鞋呀无名鞋,
随时给你穿起来。
张三做事大不该,
胆敢对我把炮开,
送他尖尖鞋一对,
叫他今后知好歹。
李四批评真厉害,
险些叫我难下台,
这样下去还了得,
奉送特制玻璃鞋。
赵五这人真奇怪,
竟对领导不热爱,
莫非是个反对派,
准备给他穿小鞋……
“钢铁公司”早倒闭,
“帽子工厂”也垮台,
唯我鞋店走好运,
生意兴隆通四海。(附图片)


第3版()
专栏:好人好事

有这样一家人
在黑龙江省庆安县庆安镇四街一委三组,住着一户“三世同堂”的八口之家。人们都夸赞这个幸福家庭的女主人张桂芝的高尚品德。
张桂芝是庆安县电业科农电核算员,今年三十七岁。爱人陈丰民在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当技术员。夫妻双方父母都相继病故。一九七四年秋,张桂芝在下街道收电费时,发现一对无儿无女的老艺人。老大爷叫王凤阁,老大娘叫姜小霞。当时,老大爷的肺心病正发作,老大娘顾东顾不了西。桂芝对这两位老人十分同情,便和爱人商定将两位老人接到家里。有人对她说:“你结婚就没过个安宁日子,天天都要一勺水一勺饭、一把屎一把尿地侍奉瘫痪的公婆,整整度过了八个年头。你对老人总是那样耐心,一点不烦,谁不说你是个好媳妇。现在公婆去世了,你也该养养身板了,可你又请来异姓公婆,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桂芝说:“我们新社会,人人皆亲人。谁都有年轻年老的时候,我趁现在年轻能干,多找点事做,心里坦然。”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星期天,张桂芝家十分热闹,人们三五成群地赶来为张桂芝娶弟媳贺喜。张桂芝家办喜事,为什么招引这么多贺喜的人呢?原来,张桂芝的弟弟,也不是她的亲弟弟。
十年前的一个冬夜,张桂芝完成一天的收费任务后,在回家路上,发现一个衣着单薄的少年站在角落里哭泣。问及根由,知道是个投亲没着落的孤儿,名叫高连祥。从那时起,她便收留了他。后来高连祥虽然找到了亲属,但仍长时间住在张家。十多年过去了,高连祥能够生活自理了,她又协助他找了个对象,帮他购置了家具,亲手给他做了新被褥,安排了新房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谁不赞美张桂芝这位新时代妇女的优秀品质呢!所以,在高连祥结婚这天,张桂芝虽然没有发请帖,可人们都想来看看这位情深谊厚、道德高尚的姐姐。
今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们访问了张桂芝家。桂芝的大女儿小颖亲热地把我们让到她祖父王凤阁的卧室。那阵儿外面虽然还是冰天雪地,这两位老人的住屋却温暖如春。新式立柜,放在西墙北侧,桂芝结婚时的穿衣镜给老人挂在迎面墙上,宽敞的窗台上,养着万年青、九月菊等八盆花草。老人正戴着老花眼镜同八岁的孙孙小磊一起看连环画。整个屋子里充满了和谐温暖的气氛。我们说明来意后,王凤阁老人告诉我们:“今年除夕夜,我的旧病复发,自己觉得没指望了,就把孩子们叫到跟前,把他们平时在我这里的存款一个个分别退给了他们……。可桂芝和丰民一夜两次跑医院,又是请医,又是弄药,硬把我抢救过来。就是平时我们生病,不是丰民,就是桂芝昼夜陪伴我们。他们对待我们,真比自己的亲生儿女还亲啊!”老人还讲述了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动人事迹。比如,王大爷喜欢喝茶,陈丰民就托人从关内成斤地往家捎茶叶。“ 婆媳”之间,更是亲亲热热,彼此疼爱。平时,“婆婆”怕“媳妇”累着,主动为她分担家务;“媳妇”怕“婆婆”生活不适,尽量照顾“婆婆”。孩子们的作业谁没完成,或完成得不好,都避不过“奶奶”的眼睛。
温暖的生活环境,使老人焕发了青春。姜大娘不为生活琐事发愁了,她在附近的镇第四小学的校办工厂做保管员工作,年终获得了满勤奖。王大爷被一家人誉为红管家,既当家里的总保管员,又在家里养猪,去年一年就向国家出售了四头肥猪,收入四、五百元,春节还杀了一头三百来斤的年猪。年终,姜大娘、陈丰民都受到了单位的嘉奖,四个孩子也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
现在,这一家人都正一心一意地为四个现代化建设而忘我地工作、学习和劳动。
中共庆安县委通讯组 于长富
庆安县广播站 倪瑞平
庆安县妇联 刘淑华


第3版()
专栏:探讨与研究

社办旅馆、浴池、理发店深受群众欢迎
在实现“四化”的征途上,我们一定会遇到许多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探讨与研究”专栏就是为了便于探讨新事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而开辟的。
希望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结合本岗位的实际,踊跃给这个专栏写寄稿件。 ——编者
北京海淀区玉渊潭公社最近开办的旅馆、浴池、理发店,深受群众欢迎。
玉渊潭公社为什么要开办这些服务单位?原因有二。
一是社会需要。海淀区人口有八十多万,但全区只有一个对外营业的旅馆,总共一百四十个床位。浴池呢,全区对外营业的只有三个,分别在海淀镇、清河镇和颐和园附近的西苑。海淀区的南半部有几十万人口,却没有一个对外营业的浴池。区有关部门经常收到有关这方面的人民来信。
二是可以安排多余劳动力。玉渊潭公社平均每人不足五分地,因人多地少,有近一半社员分别在十八个社办企业干活。近年来,全社每年约有五百多名毕业学生和结婚落户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行列;与此同时,国家建设不断发展,每年都要占用一部分土地。仅今年上半年,已占用的和办了手续要占用的耕地就超过千亩。因此,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如果沿用以往的办法,只能是继续发展社办工业。但是搞工业、办厂子,不仅需要资金和机器设备,还需要安排产、供、销渠道。而这一切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粉碎“四人帮”后,公社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了,他们想,安排劳力为什么非要一条道走到黑呢!
这样,在海淀区计划、财贸、物资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玉渊潭公社以自己的施工力量兴建一栋二层楼,上面是旅馆,有八十个床位,下面是浴池和理发店。浴池的男部有铺位一百三十个,女部有铺位一百二十个,分别相当于区属三个国营浴池铺位总和的一半和一倍多。
六月十六日,旅馆、浴池、理发店正式对外营业。开始,附近居民对“农民开澡堂子”不大放心,但实践的结果使他们满意了。公社浴池的设备与北京市甲级浴池相当,搓澡、修脚的两位师傅是新近由子女顶替下来的国营职工。他们身体健康、技术全面、态度和蔼、工龄都有四十年了。在他们的指导下,浴池卫生、服务都受到好评。一位家住万寿路的居民,因有病,不能出门修脚,经家属来浴池联系,老师傅带上器具上门修脚,使这家居民深受感动,一再表示谢意。
理发店刚开始时,也有一些顾客在门口打转转,想理发又怕理得难看。有两位女同志在门口商量了半天,最后一位对另一位说:“我先试试。如果剪得好,你再买牌;如果不好,就别上当了。”结果呢,两人都剪了,而且离去时脸上都挂着满意的笑容。
旅馆与浴池、理发店的情况相反,人们既不担心也不怀疑,而是争先恐后,生怕住不进去。从开业以来,天天客满,甚至半月以后的房间都已预订出去。还有一些“走投无路”的同志,只好在浴池临时住宿。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证明,社办旅馆、浴池、理发店有许多好处。从社会需要角度看,这些“买卖”协助国营服务行业解决了一部分供不应求的问题,深受群众欢迎。从公社角度看,有近八十名劳力得到安排,相当于一个生产队的男女劳动力数。从经济角度看,浴池、理发店基本不赔不赚,而旅馆一个床位一天一元多,一年可收入五万元左右,除给国家交纳一定税金外,公社收入也相当可观。
现在,海淀区其他几个城边上的公社,也准备效仿玉渊潭公社,在为城市生活服务方面贡献一份力量。
中共北京海淀区委宣传部院 方黎辰


第3版()
专栏:读者·编者

发表来信应及时
你报六月四日“读者来信”专栏刊登我写的《这样多的木茹如何处理?》后,外省一些单位纷纷来信和我县联系要木茹。有的直接写信给我联系此事;还有的从五六百里外的桂林市直接驱车来平福要木茹。这使我很为难。因为我写信较早,而你报又没有及时刊登我所反映的情况,在这期间,上级对全县各公社收购的木茹已经调运处理了。
建议以后对反映情况,要求及时解决问题的读者来信,及时见报。不然不但起不了作用,反而会增加麻烦和造成损失。广西藤县平福公社广播站 许荫开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上海“大世界”为何不开放?
过去,人们一走进上海“大世界”,便会看到各种形状的“哈哈镜”,使你捧腹大笑,心情愉快。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爱好,“各取所需”,到各个游艺场所去。这里有十来个剧场经常同时分别演出京剧、越剧、沪剧、锡剧、评弹、音乐、舞蹈、杂技等。真是丰富多采。许多农民从几十里外的郊区赶到“大世界”游玩,仅花二角五分钱,就能从下午玩到深夜。可见大家在里面玩的兴趣有多浓厚。据了解,“大世界”每天至少要接待一万多游客,解放后的十七年间,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资金。
粉碎“四人帮”快三年了,这个地处上海市中心的“大世界”仍然没有开放。原因是,市青年宫尚未搬回旧址,而旧址是被江西中路招待所占用着。我认为,只要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关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重视这件事情,上述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同时,“大世界”所属的十几个文艺团体,也应迅速组织起来,继续为群众演出。
上海长宁轴承厂 徐经为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边防战士的呼声
我部驻在新疆某地的偏僻山区,离城市遥远,交通运输很不方便,日用品和笔、墨、纸张、洗刷用具都供不应求,写信连信纸、信封、邮票也买不到。
我们这里的文化生活也单调无味,战士们常常不能及时看到电影、戏剧、报纸。今年上半年,我们部队仅看了几次电影,报纸相差十多天甚至半月才能来到,还时常短缺。丢失信件、包裹的现象也不断发生。最近我在基层采访,战士们都恳求我说:“你代我们写写,替我们呼吁一声!”
建议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况。
新疆军区 曹彦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