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加强领导,把机关企事业货运汽车组织起来
天津市实行专业化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编者按:多年来,我国的汽车货运工作存在着一个突出的矛盾:一方面,交通运输系统的货车不足,货运紧张;另一方面,各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又占有大量的货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浪费惊人。天津市把分散在各单位的货车组织起来,实行专业化运输,这是目前提高运输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各地都能象天津那样做,在不增加投资、不增添车辆的前提下,我国的运输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本报讯 据《天津日报》报道:从去年八月起,天津市集中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货运汽车,成立专业化运输车队。截至目前,全市工业、基建、财贸系统和物资部门共组建二百五十个车队,集中了六千三百九十九部货车。把这些分散在各单位的车辆集中后,运输效率比过去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相当于增加三千多部汽车的运输能力。
据有关部门统计,天津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目前拥有的货运汽车占全市货运汽车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三点一,交通局各专业运输场的货车只占百分之十六点九。但各单位车辆完成的货运量只占全市汽车总货运量的百分之十五,而交通局系统完成的货运量却占全市汽车总货运量的百分之八十五。这个事实说明,分散在各单位的货车浪费惊人,运输潜力是很大的。
天津市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注意加强领导,积极地、扎扎实实地解决好组建专业化车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造纸公司各单位比较分散,近的两个单位只隔一道墙,远的相距几十里。专业化车队设在那里,场地如何解决,都很成问题。这个公司的领导从实际出发,在车队布局上考虑到调车里程,本着方便生产、就地集中的原则,将全公司五十多部汽车分成五个小队,分别设在市区、郊区五个地方,既便利了运输,又解决了场地问题。
被集中车辆的单位,最担心的是车队能否保证生产需要。事实说明,这些担心都是不必要的。染料化学工业公司开始组建车队时,染化五厂曾担心这样做会影响本厂生产。这个厂自有货车七部,在车辆集中前,平均日出车四、五部。集中后,实行统一调度,车队为这个厂平均日出车七、八部,在运输任务告急时,一天给这个厂派十二部汽车,保证了正常生产和急需,这在车辆集中前是办不到的。
组织起来,搞专业化运输,是汽车管理工作的一大改革。目前有些同志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还认识不足,阻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关单位正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争取在一、二年内,把适于组织起来的货车都组织起来,提高运输效率,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第1版()
专栏:

华总理会见杰克逊参议员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四日电 华国锋总理今天下午会见了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杰克逊和夫人一行。
杰克逊先生向华国锋总理谈了他这次为期十七天访问的印象。他说,中国有伟大的前程。美中两国在利用自然资源和发展经济建设方面有着更密切合作的机会。
华国锋总理指出,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之后,两国关系发展总的说来是好的。我们两国合作的领域是很广阔的。
双方还就一些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会见时在座的有中国驻美国大使柴泽民,外交学会秘书长谢黎等。(附图片)
华国锋总理会见杰克逊参议员。
新华社记者 摄


第1版()
专栏:

西哈努克亲王从朝鲜抵北京
李副总理等到机场迎接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四日电 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今天下午乘专机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到达北京。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和夫人林佳楣、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和夫人王珍,到机场迎接。
宾努亲王和夫人也到机场迎接。到机场迎接的还有朝鲜驻中国大使全明洙和夫人。(附图片)
李先念副总理、宾努亲王等到机场迎接西哈努克亲王。新华社记者 摄


第1版()
专栏:

尼泊尔国王和王后应邀即将正式访华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四日电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比尔·比克拉姆·沙阿·德瓦陛下和王后艾什瓦尔雅·拉吉雅·拉克西米·黛维·沙阿陛下,将自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六日起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第1版()
专栏:为四化贡献才智和力量

袁凤翙钻研业务取得领导生产主动权
党委书记由外行变内行
三年前一直在政工部门工作、不懂得工业生产的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三分厂党委书记袁凤翙,在去年八月和今年二月厂内举行的两次技术业务考试中,分别以九十八分和九十七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了第一名。
袁凤翙从一九五四年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筹建的时候起,一直在厂内搞行政工作,对于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工作是个外行。一九七六年七月,他担任三分厂的领导职务以后,为了取得领导生产的主动权,就如饥似渴地学习起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来了。经过两年多的勤奋学习,他很快就学会了看图纸,熟悉了三分厂所有设备的性能、加工范围,了解了本厂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结构、技术规范和各种主要零部件的加工技术标准。他还自学了《石油化工行业机械产品质量分析标准》等书籍,初步掌握了生产管理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袁凤翙已经能够比较主动地指挥生产了。去年五月,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要求专门生产抽油机的三分厂制造出两台一级品抽油机样机来,给厂里作示范。袁凤翙担任了这次会战的组织领导工作。他同技术人员一起,仔细分析研究抽油机生产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总共提出了一百零二条提高产品质量的意见。接着,他把这些意见交给群众讨论,制订出指挥这次会战的二十四项工作细则。三分厂各车间工人按照他主持制订的方案精心操作,终于胜利地制造出两台一级品抽油机样机。
新华社记者 周德广 曹永安


第1版()
专栏:为四化贡献才智和力量

“电机华佗”宋学文
晚年忘我修理制造电机
在鞍钢,被人们誉为“电机华佗”的总工程师宋学文,年逾六旬,雄心勃勃,粉碎“四人帮”以后,提出要把自己的晚年献给四化。他接受了鞍山市交给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把一台报废的四十万千瓦发电机改造成为二十五万千瓦双水内冷调相机。长期以来,由于电力紧张,电网的电压下降,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要提高电网电压,最快最有效的办法是安装一台大型调相机。改制这台大型调相机,技术要求很高。宋学文带领三十个人日夜攻关。几千张图纸画出来了,上万个零件做出来了,许多道难关闯过来了,眼看就要进入组装阶段。正在这紧要关头,宋学文病倒了,确诊他患的是牙龈癌。公司党委决定送他去北京治疗。宋学文已预感到自己得的不是一般的病,他提出:“我得先把工作安排一下,然后再走。”冒着料峭的春寒,宋学文来到工地。他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细心地巡视着调相机的每一个部件,对于今后每个工作环节需要注意什么,他都一一关照到了。
手术进行得比较顺利。宋学文身在病房休养,心早飞回鞍钢,他时时刻刻都在惦念着那台调相机。住院三个星期,宋学文三次恳求大夫准许他提前出院。一回到鞍山,宋学文迫不及待地就上了工地。
大型调相机刚投产,这位不知疲倦的老人又同另外两台电机打交道去了。现在,一台电机已经改造完毕,另一台电机正在加紧试制。为了四化,他要在有生之年为国家修理、制造更多的电机。鞍钢的同志们都说:宋学文自己就是一部永不停转的电机。
新华社通讯员 张克良
新华社记者 闵凡路 王黎


第1版()
专栏:为四化贡献才智和力量

焊接工杨辰怀虚心好学
焊过的几千只焊口全部合格
杨辰怀是在一九七四年初中毕业后来到上海电力建设公司当电焊工的。电站建设流动性大,条件艰苦,工作又脏又累。但是,他懂得电焊工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工作。仰焊需要蹲得稳,他就练腿劲;手拿焊枪不能抖动,他就练臂力;焊枪要点得准,他就反复练习手势。夏天,烈日当空,气温高达摄氏三十多度,他每天一大早就手提焊枪上工地,一直干到深夜十一、二点钟才回宿舍。
小杨很快掌握了一般焊接技术。但是许多高温高压焊口他还不会焊。师傅说:这些“高温高压”焊口,以前只有达到相当于四级焊工水平的高压焊工才能焊。“那要等多久呵?”小杨心想,电站建设很需要高压焊工,我一定要提前达到高压焊工的水平。从此他处处做有心人。有两位老焊工长期研究焊接技术,不仅实践经验丰富,而且理论知识比较全面,小杨就常常去请教,特别细致地观察他们操作,一有空就自己练习,终于焊出了合格的高压焊口,提前成为高压焊工。
勤奋使小杨当上了合格的焊工,虚心又使小杨的技术不断提高。几年来,小杨焊过的几千只焊口,只只符合标准,至今保持着无返工纪录。新华社通讯员 钟雄久 新华社记者 李正华
(专栏内均有删节)


第1版()
专栏: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政治和经济
张闻天
编者按:此文写于一九七三年九月,是张闻天同志一九七六年七月一日逝世前所写的一系列论著中的一篇,这次发表,除个别文字、标点作技术性处理之外,其余一概未动。当时,作者和许多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正在遭受林彪、“四人帮”的摧残,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说话权利,更不可能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这位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始终以积极的姿态,注视和关切着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命运。他采取在那种情况下可能采取的斗争方法,冒着遭受更加蛮横暴虐的迫害的危险,挺身保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纯洁性。此文围绕着无产阶级专政下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关系问题,痛斥林彪、“四人帮”的谬论,有理有据,今天读来,除使人感到它的理论力量和教育意义以外,还使人亲切地感到一位忠贞刚毅的老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凛然正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的辩证法,是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真理的唯一科学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虽然认为政治反作用于经济,但是,这个政治最后或归根到底仍然是由经济决定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同经济决定政治、政治也决定经济的折衷主义的或二元论的谬说,毫无共同之点。
无产阶级的政治,在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下,地位很重要。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和政治的辩证关系的根本观点,还是不能改变或动摇。
如果有人以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无产阶级的政治既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而说政治最后不为经济所决定,而政治却可以最后决定经济,甚至认为政治可以超脱于经济或独立于经济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政治决定论,是一种唯心史观的古老形式,同唯物史观是根本对立的。
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它们的不同的经济利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处在对立的地位,因此,它们的经济利益也是对立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反映和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而无产阶级的政治,则反映和维护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由于它们之间经济利益的根本不同,所以就有阶级矛盾,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不论其表现形式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思想理论的,其根本内容,都是各阶级之间的不同利害关系的斗争。无产阶级所进行的任何阶级斗争,都是为了谋求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没有什么阶级斗争,是同一个阶级的经济利益没有关系的。谁不能在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的各种形式下,看到或揭示出不同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并且自觉地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谁就不配称为马克思主义者。
一个阶级的经济利益,就是那个阶级的物质利益。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就是无产阶级的物质利益。阶级斗争,就是各阶级为维护和争取本阶级的物质利益而进行的斗争。这是唯物史观的简单、浅显、而又合乎实际的根本观点。
马克思在谈到巴黎公社的时候说过:
“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如果没有最后这个条件,公社制度就没有实现的可能,而是一个骗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361页)
恩格斯说过:
“……旧的、还没有被排除掉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不知道任何基于物质利益的阶级斗争,而且根本不知道任何物质利益;生产和一切经济关系,在它那里只是被当做‘文化史’的从属因素顺便提到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9页)
列宁说过:
“当人们还不会从任何一种有关道德、宗教、政治和社会的言论、声明和诺言中揭示出这些或那些阶级的利益时,他们无论是过去或将来总是在政治上作受人欺骗和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的牺牲品的。”(《列宁全集》第19卷,第8页)
毛泽东同志说过: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13页)
无产阶级的经济的、物质的利益,既包括眼前的和局部的利益,也包括长远的和根本的利益。为了实现这些利益,必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地主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小生产者的个体所有制转化为集体所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向生产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迈进。发展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分配上,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任何离开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的所谓政治,决不是无产阶级的政治。
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或忘记无产阶级的经济的、物质的实际利益,而空谈什么抽象的政治或伦理道德原则。一切好听的言论、声明和主张,都必须考察其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能抱轻信的态度。
可是,现在有人却怕谈或有意回避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经济的、物质的利益,似乎这样说了,就是离经叛道,就应该戴上修正主义、经济主义、福利主义、改良主义之类的大帽子!同志们,再没有比这更糊涂、更愚蠢、更有害的了。为什么要把争取无产阶级的物质利益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说成是修正主义呢?这是在反对修正主义吗?不!这正是在给修正主义涂脂抹粉。一切修正主义者,口头上谈的是无产阶级的物质利益,实际上则是出卖无产阶级的物质利益。他们不是为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而是攫取劳动人民的物质成果,使少数人发财致富,大搞特殊化。
为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还是为少数人的物质利益而斗争,是无产阶级政治和资产阶级政治的分水岭。我们反对修正主义那种牺牲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只为少数特权者谋取利益的行为,但是,决不能因此就拒绝为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而斗争。如果谁这样看待问题,甚至荒唐到把为人民群众物质利益而斗争的原则,也当作修正主义来咒骂,那就是不可容许的糊涂或欺骗!
有人会说,人们不能光为物质利益而生活呀!人们要为崇高的理想而斗争呀!不错,任何人都要有理想,要为理想的实现而斗争。但是,理想是各种各样的。任何阶级的理想,都不能脱离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存在,都不能不最终归结为实现自己的物质利益。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共产主义的理想,就是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度,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使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共产主义不是要我们象现在这样生活得差,而是要生活得更好。理想不是空中楼阁,不是不可实现的虚无缥缈的幻想、神话或乌托邦,而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有人还会说,人们应该吃苦耐劳、牺牲奋斗呀!不错,没有这种精神,共产主义的理想就不能实现。今天吃苦耐劳、牺牲奋斗,是为了明天的幸福生活,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但是,吃苦耐劳、牺牲奋斗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我们并不是为吃苦而吃苦,为牺牲而牺牲,这也是很明显的道理。
必须指出,人们只能经过生产活动,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人们之间的一定的相互关系。见物不见人的观点是错误的。见人不见物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脱离了物质,人就不能生存,也就谈不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说经济决定政治,并不否定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否定前者,就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否定后者,就不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无产阶级有为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而斗争的政治。这不等于说,在无产阶级开始形成之日起,它就有了真正代表自己经济利益的政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无产阶级虽然经受了残酷剥削和压迫的苦难生活,但是,它并不了解,什么是造成它的苦难生活的根源,如何才能铲除它。那时的无产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还处于“自在的”阶段,并不知道自己的根本利益所在。只有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无产阶级才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并为实现这个利益而进行自觉的斗争。
无产阶级要实现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治,就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产阶级只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及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无产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及其历史使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并进而消灭一切阶级,建成共产主义,解放无产阶级自己和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必须懂得如何正确进行阶级斗争,以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才有可能。因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无产阶级才有了真正代表其经济利益的政治。无产阶级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不是偶然的、自发的、轻而易举的。它的必然性,深藏在经济最后决定政治和一切社会意识形态的客观规律之中。
代表无产阶级经济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指南针。这样的政治,必然会被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所接受,受到他们的拥护,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作用于经济。因此,经济虽然决定政治,但是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并为改造旧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为建立、发展新的社会主义经济服务。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一旦离开了这样的政治领导,就会迷失方向,也就会违反它自己的经济利益。
这样的政治,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又为经济服务的辩证法。因此,无产阶级的政治,必须从实际出发,从一个社会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条件出发,从它的阶级关系出发,反映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这就要求对那个社会的经济情况作严格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正确认识各阶级的经济利益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来,无产阶级的政治,必须建立在对经济状况的科学认识上,这就是“从实际出发”的主要含义。
在正确认识社会阶级关系和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制定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并取得胜利的路线和策略。这种路线和策略,丝毫不能脱离经济,而只能为经济服务。代表无产阶级经济利益的政治,就是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济的政治。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牺牲流血,进行长期的英勇的革命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如果不是为了在经济上解放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不是如列宁所说的,“使全体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列宁选集》第3卷,第571页),不是为了最终实现消灭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又是为了什么呢?可见,经济不仅是政治的出发点,而且也是它的归宿点。
无产阶级政治斗争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是归根到底,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内不能违反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必然趋势,正象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不能违反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必然趋势一样。资本主义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然要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共产党的政治路线,不是违反这些规律,而是认识这些规律,按照这些规律办事。在这个基础上确立起来的政治路线,才会得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促进达到共产主义目标的行程。这样的政治路线,就是正确的,符合无产阶级利益的。如果违反这些经济规律,它就不仅不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而只能起促退或破坏的作用。这样的政治路线,就是不正确的,是损害无产阶级利益的。这样的政治路线,引起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不满,并在历史的进程中被否定,也是很自然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对经济可以起促进或促退的作用,但是,就一个长的历史过程来看,它不仅不能改变经济规律的必然趋势,而且它本身的命运,也要最后由经济规律来判决。正确的和错误的政治路线之间的斗争,总是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反映着经济和政治之间的矛盾。正确的政治路线由于同经济相适应,最后必然要胜利。列宁说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就是这个意思。
经济决定政治的观点,和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只有在无产阶级的正确的政治路线领导之下,依靠群众自己的行动才能实现。所以,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自始至终都只能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即毛泽东同志历来提倡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无产阶级的政治,脱离了群众,不从群众出发,不为群众服务,不信任群众,不依靠群众,就一定要走向自己的反面,成为资产阶级的政治。
也许有人以为,共产党或党的领导人是无产阶级的领导者,因而可以高踞于群众之上,对群众任意发号施令。这种官僚主义、恩赐主义、家长制的想法和做法,实在没有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味道。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这种脱离群众的政治领导,决不可能使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这种领导就会导致无产阶级失去政权。总之,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离开了经济,离开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就失去了基础,失去了依靠,失去了目的,失去了真理与错误的界线,当然不可能正确地提出任务,指导运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得胜利。反映和维护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实现他们的利益服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共产党的领导。主人公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党及其领导机构,不过是他们的服务部,党员、包括党的领导人,不过是他们的公仆,再没有别的了。
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对于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具有关键作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党有了正确路线,只是事情的开始。正确的政治路线,只有为群众自愿地接受并成为他们的自觉的行动时,新社会的创造才会付诸实现。党的正确路线来自群众,但是路线的制定并不等于路线的实现。它再回到群众中,变为群众的行动,还要经历一个过程。这里不仅需要对群众进行政治教育,而且首先需要党向群众学习,需要群众的实践和切身经验。只有当群众看到党的路线能够给他们带来切实可见的利益,也就是说,能够不断地满足他们的经济要求和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的时候,群众才会为其实现而英勇奋斗。只有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最后证明党的路线是否正确。最后决定问题的是人民。领导和群众的矛盾,常常通过党内不同的政治思想观点之间的矛盾,通过不同作风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和作风,适合于群众的要求,最后必然会胜利。
总之,并不是任何政治都能“挂帅”,而只有作为“经济的集中表现”的政治,即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的经济利益的政治,才能动员亿万人民群众行动起来。这又一次说明,把政治和经济对立起来,或使政治超越于经济甚至脱离经济的观点,是何等的错误。那些高谈政治,而怕谈经济的“政治家”,请仔细研究一下,什么才叫“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个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真正内容吧!

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无产阶级的政治,为经济决定并为经济服务,其斗争的中心任务,是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当时的一切斗争,直接服从于政治需要,在我国特别表现为服从于革命战争的需要。为着维护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是完全必要的。因为不首先取得政权,不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当时的任务,主要是破坏旧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但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无产阶级政权的最主要的任务,则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了。
现在,无产阶级国家面前有三大任务:(1)镇压已被推翻的反动阶级中的死硬分子的一切反革命活动,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分子,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颠覆;(2)教育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一切可以教育好的人,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文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卫生体育水平,使他们成为有觉悟的、有文化的和身体健康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和劳动者;(3)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越来越丰富的产品,为进入共产主义准备物质条件。国家的国防、外交、公安、司法等部门,主要是为完成第一个任务服务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部门,主要是为完成第二个任务服务的;各经济建设部门、交通运输部门、财贸部门,主要是为完成第三个任务服务的。无产阶级国家的这三个任务,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是缺一不可的。这些部门,不论它们的任务如何千差万别,都必须接受共产党的统一的政治领导,都必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不容置疑,任何一个部门,如果脱离了党的正确领导,就会错了方向,走上邪路。但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党的主要政治任务,就是把国家的所有部门以及各种群众团体的活动,从不同方向,直接间接地集中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这个目标上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如果不能在全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迅速建立起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工业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不能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促进两种所有制的接近,不能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总之,不能迅速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那它就不会有可靠的和强大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是巩固的。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根本条件。没有这样的条件,生产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居然也要向共产主义“过渡”,只会使人民的事业受到挫折。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党领导阶级斗争,进行两条路线斗争,也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当然,这种关系不是机械的,而是辩证的。只要无产阶级的政治真正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也会促进无产阶级专政的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每一个胜利,都真正更广泛、更深入地动员着人民群众,使他们团结在党和国家的周围,真正能够发展社会主义势力,扩大社会主义阵地,孤立资本主义势力,缩小资本主义阵地,从而使阶级力量的对比,日益有利于无产阶级而不利于资产阶级。经济建设的成就,是动员群众,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强大推动力,对群众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最有说服力。如果政治上说得袅袅动听,而经济却搞得一塌糊涂,那样的政治,还硬要叫群众举手称颂,群众怎么能不产生厌恶情绪呢?
可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在没有发生战争的条件下,党的政治路线究竟正确与否,正确的程度如何,无产阶级的政权究竟巩固与否,巩固的程度如何,最后都要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和成就的大小来衡量。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能促进、推动经济发展的政治,不管表面上装璜得如何好看,听起来如何悦耳,终究是空洞的、甚至只能给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带来灾难的东西。正确的政治领导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必然是正比例的关系。没有久经考验的、党的正确的政治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最后胜利是不可能的。但是必须强调指出,政治对经济建设的领导作用,就是政治反作用于经济、为经济服务的具体表现。领导就是服务。领导人民,就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是重要的;它的重要作用,只是表现为为人民服务。
有人说,社会主义革命比社会主义建设更重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比发展经济更重要呀!当然,社会主义革命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请问,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革命而革命、为专政而专政吗?决不是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只有这样一个目的,而不能有别的目的。我们共产党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但是,共产主义是在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建成的。如果不去努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一味醉心于“共产主义”的高调,那么,共产主义就只能被糟蹋成画饼充饥的魔术。这当然是对于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的莫大污辱!
有人说,抓革命保险,抓生产危险。这正是把革命和生产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抓革命保险吗?如果你抓的革命,不从发展生产出发,并归结为推动生产力的提高,那么,这样的“抓革命”,就不保险。抓生产危险吗?人们必须首先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才能从事其他社会活动。当政的无产阶级,如果不努力发展生产,自己的政治统治就一天也不能存在,这样的“抓生产”,谈何危险!
我这里所说的,不过是一些唯物史观的常识。所以要不厌其烦地重温这些常识,是因为现在有些人已经把它遗忘得所剩无几了。有人不是天天自称“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吗?如果连这样一些常识都丢掉,那还算什么“高举”呢?那除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越来越多的灾难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
(一九七三年九月二十日脱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