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更好地利用生物能源——沼气
本报评论员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沼气建设事业发展很快。全国已建成沼气池七百多万个,沼气的利用已经从试验示范进入成片推广的新阶段。有一批县、市和社、队基本普及了沼气。许多地方除将沼气用作社员生活燃料外,还兴办了小型沼气动力站和发电站,闯出了土洋结合取得农用能源的新路子。
当前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方沼气池建得多,管得好,使用率和产气率较高,社员群众得到了实惠,越办越有劲。有些地方建了一定数量的沼气池,有的质量不高,有的管理不善,没有充分发挥效益,很不利于沼气的推广和普及。还有些地方,本来在气候和自然资源方面具备着制取沼气的基本条件,却一直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沼气建设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地领导是否重视有决定的作用。四川、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农村沼气建设事业发展较快,成效较好,主要就是因为这些省的领导上重视这项工作,把它当做关心群众生活、实现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来抓。四川省早在几年之前就确定由一名省的领导同志分管沼气工作;省、地和大部分县都建立了沼气办公室,并为社、队培训了一批沼气技术队伍。四川目前共有沼气池五百多万个,占全国建池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九。山东省去年年初只有二万八千多个沼气池,后来省领导部门通过实践,提高了认识,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一年之间,全省建池总数达到三十二万多个,猛增十倍以上。这些事实表明,只要领导重视,加上措施得力,方法对头,农村沼气建设事业就能既快又好地发展。
有些领导同志认为,农村办沼气不过是解决燃料问题,属于生活小事,当前生产还上不去,哪有时间和精力来管这些事情!这种看法是低估了农村沼气建设事业的意义,对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与发展农业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也缺乏认识,把二者对立起来了。本报今天登载的绵阳市郊的调查说明,农村办沼气,具有多方面的效益,解决生活燃料问题只是其中之一。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开发利用沼气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能源,是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能源建设的一个重要补充。农村办沼气,不仅能改善农民生活,而且能促进农业增产,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贡献。退一步讲,即使办沼气只解决农民群众的生活燃料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我国农村多数地区缺燃料,许多社员除了把分得的秸秆全部当作烧柴之外,还要花很多劳力去寻找柴草,花很多钱去买煤。办了沼气,农民群众不必再为燃料问题费力操心,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集中精力参加集体劳动。这是生产力的大解放。关心群众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快三十年了,许多地方农民群众的燃料问题至今还没有解决,许多人还是“锅里不愁锅下愁”。对于这种状况,我们的一些同志难道可以熟视无睹吗?
在推广沼气的过程中,还要打破老一套的办法和思想。比如,在肥料和燃料问题上,只知道用秸秆沤肥或用秸秆还田做肥;只懂得烧柴草和煤炭,不懂得办沼气是对植物秸秆的科学的综合利用,这样做,既能取得气体燃料,又能得到肥分好、有机质丰富的农家肥。一举几得,何乐不为!
我国的沼气建设事业还处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关领导对这个新生事物应该满腔热情地支持,帮助它健康成长。有些同志对办沼气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调查研究,不具体分析,简单地认为办不得。其实,有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来自建池技术没过关,工程质量不好,材料不合要求,等等,这与沼气科学本身并无联系,这些问题也是不难解决的。
党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把沼气的制取利用作为扩大农用能源的重要项目之一,列入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部署”。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把大力推广农村沼气作为打好四个现代化第一个战役的重要内容提出。党中央和国务院是很重视农村沼气建设事业的。在新形势面前,各级领导机关要把推广沼气的工作提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以实际行动,把它抓紧抓好。只要各级领导重视,把有关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动起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讲求实效,稳步前进,我国农村沼气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2版()
专栏:

一能多用 誉满山乡
——四川省绵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效益调查
四川省绵阳市是全国第一个基本普及沼气的县级先进单位。目前市郊共有沼气池九万三千零三十个、小型沼气动力站和小型沼气发电站一百二十处。生物能源沼气的综合利用,正在这里发挥多种功能和效益。
绵阳市郊区一九七二年开始推广沼气,一九七五年基本普及。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农村办沼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基本上解决了生活燃料问题。
绵阳市郊区是个缺柴区。沼气的制取利用,为解决农村燃料问题找到了路子。现在一年产气六个月以上的沼气池占百分之四十二。这些沼气用户,日煮三餐饭,夜点一盏灯,基本上实现了生活燃料气体化,秸秆之类的草木燃料只起辅助作用,不必再买煤炭了。一部分池子虽然产气时间在六个月以下,但农家烧柴不足的矛盾也大为缓和。
二、增加了肥料和饲料,促进了农业增产。
绵阳市郊农村过去不仅缺燃料,肥料和饲料也相当紧张。“三料”俱缺的关键是缺燃料。一九七五年秋天基本普及沼气以后,各社队每年都合理安排了秸秆,一部分投入沼气池,发酵产气,产气后的沉渣还田;一部分作饲料喂猪,然后猪粪入池产气,最后用沉渣还田。由于连续施用了这种优质有机肥料,许多耕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已有明显改善,有机质增加了。容重减轻了,保水保肥能力也增强了。据四川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魏城公社第五大队第十生产队调查,有一亩耕地连续三年施用沼气池沉渣共一万四千斤,另一亩耕地施用同样肥料四千二百斤。从土壤养分看,前者与后者相比,有机质含量增加百分之十九,全氮增加百分之三,全磷增加百分之十八,全钾增加百分之十七。这说明沼气池沉渣用得多,肥效好,土壤养分含量高。一九七八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从一九七五年的三亿八千九百万斤上升到五亿三千零二十三万斤,平均亩产八百三十五斤。三年来,除超额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外,社员口粮平均增加一百八十斤,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每人平均收入增加二十多元。
三、改善了环境卫生,为保障人畜健康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绵阳市郊区农村的情况来看,普及沼气以后,随着粪便、污水和其它有机废物的入池密闭处理,蚊蝇孳生的场所大为减少,粪便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也绝大部分都得到沉降或杀灭,这对于防止疾病传染起了很大作用。当地是血吸虫病流行区,通过沼气池管粪和综合防治,目前病人已由一九七四年的一万零三百人,下降到三千二百人。在一些沼气办得好的社队,出现了许多无渣院、白粉墙和无烟无灰的清洁灶,农村卫生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四、为农用机电动力提供了新能源,促进了社队农副业生产。
沼气是一种价廉的新能源。采取沼气与柴油混合燃烧的办法开动内燃机,可节约柴油百分之七十。目前全市郊区的一百二十处沼气动力站和发电站,共有柴油机八百多马力,它们带动发电机和各种农用座机,从事发电、提水、加工农副产品等方面的多种作业。徐家公社第二大队第一生产队办了一座有五十多头猪的养猪场,修建容积三百二十立方米的大沼气池一个。他们用猪粪入池发酵产气,开动十二马力柴油机一台,一年之内加工农副产品二十四万斤,节约柴油一千三百公斤,得到纯收入一千六百五十元。永兴公社第二大队第四生产队办的小沼气动力站,不仅供应本队和两个兄弟队照明用电,还带动打米机、粉碎机各一台。
本报记者 李绍中


第2版()
专栏:

江苏省委通报如东县毁坏防护林事件
要求各级党委特别是林区和林业部门领导同志引为鉴戒
编者按:《森林法》公布以后,在一些地方仍然不断发生毁坏国有林木的事件。凡是发生这类事件的地方,都应该象江苏省委那样,认真地进行调查处理,并按照国家法令和党的政策解决好林权争议、林粮矛盾等问题。各地要通过对毁林事件的处理,教育干部和群众知法、守法,维护《森林法》的严肃性;广泛宣传加强林业建设对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保护、扩大和利用好森林资源。
本报讯 《人民日报》今年六月二十四日刊登新华社记者述评,批评如东县在县委领导干部的支持和怂恿下,破坏国有林带的事件。中共江苏省委很重视这一违犯《森林法》的事件,责成南通地委和省主管部门认真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的结果和如东县委的检查通报全省,要求各级党委特别是林区和林业部门的领导同志引为鉴戒。
江苏省委的通报指出:如东县发生的这一事件,说明了我们有些同志至今没有很好地研究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不懂得农、林、牧三者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不懂得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极端重要性,往往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小集体的利益,不顾国家的整体利益;只重视粮棉生产,不重视林业建设,有的地方甚至一面造林一面毁林,结果年年造林不见林,造成极大的浪费。通报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领导机关要带头执行《森林法》,坚决保障国家、集体、个人的林木所有权不受侵犯,坚决维护《森林法》的严肃性。
在上级党委的帮助和教育下,如东县委认识到这起毁林事件,主要责任在县委。县委在检查中说:我县发生毁坏部分老海堤林带的错误是严重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我们决心以这一事件为鉴戒,认真吸取教训,把我县的林业生产搞好。
一、对已被毁坏林木的土地,目前正在培育树苗,有的正平整土地,大种绿肥,为冬季绿化造林做好一切准备。在今冬明春,凡是老海堤被毁坏的林带,全部退耕还林,做到砍伐一亩,补上一亩;砍伐一棵,补上一棵,并力争多栽。
二、在全体干部和群众中深入进行一次法纪教育,广泛宣传《森林法》和国务院护林布告,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纪观念,提高造林、管林、护林的自觉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砍伐国有树木,切实把海堤林带管理工作抓好。
三、正确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从思想认识到实际行动上,真正做到把农、林、牧三者放在适当的位置,坚决克服和纠正重粮棉、轻林牧的现象,做到统一规划,统筹兼顾,按照《森林法》的规定,有计划地搞好海堤林带的更新工作,使农、林、牧得到全面发展。


第2版()
专栏:问题和建议

用沙荒地发展自留林一举多得
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敖古斯台公社六十三万多亩土地面积中,草牧场约占百分之九十五。境内大部分地区是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属于干旱的荒漠或半荒漠草原,植被稀疏,沙化现象十分严重。最近十多年,这个公社的沙化面积由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多,扩大到了百分之五十左右,平均每年以百分之二的速率发展。土地沙化是当前草原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里,要防止草原继续退化,必须制止土地沙化。
从目前情况来看,土地沙化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条件的变化,如降水量的减少;也有人为的因素,如不合理的放牧和人为的破坏植被。特别是滥砍滥伐防风固沙林,使原来已经固定或半固定的沙丘又开始沙化和流动了。人为破坏植被的一个原因,是社员烧柴不够,只能依靠搂草地的草来解决。全公社每年搂掉的柴草大约有四、五百万斤。若以每亩荒漠草地产干草一百斤计算,每年至少有四、五万亩草被炉灶吃掉。这不仅破坏了冬春牧场,减少了草原的载畜量,而且一到春天风季,搂过草的草地因为草根裸露,地面覆盖率降低,加剧了草原的沙化和退化程度。
为防止草原沙化、退化,这个公社采取了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封滩育草、退耕还牧、人工种草等多种措施。同时,公社划拨一部分严重沙化的坨子地(沙丘地)作为社员户的自留林用地,每户有一亩半到三亩。社员用这些沙荒地种树,第二年就可以见到效果。第三、四年修下的枝,打下的杈,就可基本解决社员户烧柴不足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制止社员搂草,保护牧场;还可以解决一部分民用木材,减轻国家调运木材的负担。
社员搂草,炉灶和牲畜争草的问题,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因此,推广敖古斯台公社的经验,具有现实意义。
陆涌华


第2版()
专栏:来信

解决群众烧柴问题,制止破坏森林资源
吉林省桦甸县夹皮沟镇位于长白山麓桦甸、敦化、抚松三县交界处。享有盛名的黄金产地——夹皮沟金矿就在这里。解放初期,这里是群山环抱,材丰林茂,獐狍麂鹿经常出没的森林地带。后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群众的生活燃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矿区工人和镇内居民砍伐林木作烧柴,使这个郁郁葱葱的林区,变成了荒山秃岭。
夹皮沟镇现有四千一百六十八户,约两万人,每年每户需要烧木柈子六丈,按一丈木柈耗费木材一点二立方米计算,每户每年就要耗费木材七立方米左右,全镇每年用于烧柴的木材达二万九千一百七十六立方米。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这种状况现在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日甚一日地发展,夹皮沟镇周围的荒山秃岭,正不断地向外延伸。
由于毁掉了山林,水土保持遭到破坏,地表涵养能力剧减。镇区内外居民尝受大自然的惩罚。一九七五年八月,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居民遭到洪水和泥石流袭击,泥水进屋上炕,学校房屋冲塌,矿井淹没,生产受到损失。
夹皮沟地区山林的严重破坏及其带来的种种危害,固然有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但是还应该看到的是,镇内居民的生活燃料一直得不到解决,这的确是一个实际问题。在粉碎“四人帮”近三年的今天,在贯彻《森林法》的过程中,这里的森林资源仍然在被蚕食般地毁坏着。对此,广大工人群众极为不满。镇委、矿党委曾多次要求有关部门解决当地居民的燃料问题和要求增设供煤点的报告,打了一遍又一遍,结果都石沉大海,没人理睬。有的领导部门批示说可烧茅草。可是大家知道,井下工人一天工作八小时,那里有时间和精力来解决每天吃饭都需要的柴草?就这样,燃料问题年复一年地拖到今天仍未解决。
贯彻落实《森林法》势在必行,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是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当前夹皮沟地区落实《森林法》的根本措施,首先一条就是解决职工的生活燃料的来源,设置城镇居民供煤点,堵塞烧木柈这条“败家”之路。如果说过去设置供煤点的条件因运力不足而不具备,那么,现在烟白铁路的支线已经通到头道沟,设置供煤点的条件已完全具备了。因此,我们紧急呼吁林业部门、商业部门,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切实地而不是浮泛地贯彻《森林法》。只要有关部门从保护国家森林,发展林业,关心群众生活的大局出发,对此加以重视,问题就不难解决。我们希望有关部门为发展林业,尽快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夹皮沟地区居民的生活燃料问题。
夹皮沟金矿职工
陶涛 马承渡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要重视侨汇建筑
随着党的侨务政策的落实,福建省晋江地区一百几十万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纷纷汇款赡家,兴建住宅,捐资举办公益事业。我们在晋江、南安、泉州等地,见到许多别致的新住宅已经落成,还有一批住宅、学校、医院等正在建设中。不少归侨、侨眷激动地说:要不是粉碎“四人帮”,我们这个侨乡是绝不可能出现这种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的。
但是,晋江地区在侨汇建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华侨、港澳同胞汇款兴建住宅和捐资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性。这些问题主要是:一,不管是在城镇还是农村,侨汇建筑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地皮不好解决,不少侨建户申请了几年,也得不到解决。前不久,一位华侨带了一大笔钱回家乡建住宅,因为地皮问题解决不了,不得不把外汇带走。二,建筑“三材”供应不足。如水泥,去年省里分配给晋江地区侨建专用的指标是六千八百多吨,实际到货仅有一千五百吨。三,设计、施工力量不足。晋江县金井公社旅外侨胞决定捐资三十万人民币在家乡兴建小学,时隔半年,连设计草图都未画出,侨胞只好先汇来六万元。
我们与有关方面的同志探讨了以上问题。认为,只要各级领导引起重视,问题是不难解决的。泉州、永春、晋江等县市过去都设置过华侨建筑委员会,对统筹解决华侨建房问题,发挥过不小的作用。许多人都希望把它恢复起来。
晋江地区人多地少,目前占用大量粮田搞侨汇建筑,是不现实的,但是建房的地基也不是不可以解决。过去这里的好几个县市都曾划拨过一片不十分适宜种植庄稼的山坡地、闲杂地兴建华侨新村,很受华侨和侨眷欢迎。这样的山坡地、闲杂地,各个县市都有很大面积,可以利用。
鉴于晋江地区侨汇建筑任务大,需要的建筑“三材”数量多,很有必要设立企业性质的侨汇建筑材料供应公司和侨汇建筑设计施工公司,统一负责解决侨汇建筑的材料“设计”施工等问题,彻底解决目前无专门机构统一管理的混乱状况。中央已确定外汇分成给地方,这是发展侨汇建筑的一个有利条件。对于自己确实无法解决的某些建筑材料,可以通过适当进口来满足需要。此外,一些侨胞和侨眷还建议由国家根据他们的需要,统一建筑住宅出售给他们;并希望有关部门开展为华侨、侨眷承包建筑的业务。
本报记者 林麟 孙静 刘国柱


第2版()
专栏:

侨乡的“喜鹊”
——记晋江县侨汇服务站派送员
传说喜鹊是喜事的化身,它飞到哪里,哪里就有喜事临门。最近,晋江县不少侨属侨眷把侨汇服务站的派送员比喻成“喜鹊”,寓意是派送员给他们带来了海外亲人的信息,还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晋江县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有二十多万人,港澳同胞也有十来万人。为了便利侨汇,服务侨胞,全县在石狮、龙湖、青阳、安海、金井等地设有五个海外私人汇款服务站。一九六六年前,这些侨汇服务站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侨乡人民的好评。可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华侨被视为“资产阶级”,侨汇服务站的合理规章制度被冲垮,出现了积压侨汇,造成了极坏的政治影响。
粉碎“四人帮”后,侨汇服务站通过整顿,相继建立了考勤制、帐目日清制、派送员质量检查制和安全派送等制度。广大派送员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他们象报喜的喜鹊一样,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也不管是酷夏还是寒冬,飞遍侨乡,及时、准确地把一笔笔侨汇送到侨胞的家属手里。
一天,安海侨汇服务站派送员,骑着自行车穿过一条小木桥时,突然迎面刮来一阵狂风,连人带车被刮到河沟里,脸被跌得又红又肿,车子也给摔坏了。这位派送员想到有些人正在等候亲人汇款的佳音,海外华侨也盼望早日接到收款的信息,便顾不得伤痛,修理好自行车,坚持完成了当天的任务。
晋江侨乡的几个侨汇服务站,在上万笔侨汇中,有时遇到地址不明、姓名写错或收款人不认识汇款人等疑难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深入侨村,走访归侨、侨眷,攻破难关。安海侨汇服务站曾遇到这样一笔疑难侨汇:一位旅居菲律宾的华侨,汇一笔交安海山兜“吴臭破”的一百元侨汇。派送员到安海公社山兜村分发时,查询全村侨属侨眷,都说没有这个人。他们查遍了晋江侨乡的四个山兜村,依然没找到收款人。后来,他们得知南安县、泉州市也有山兜村,便又委托兄弟县市侨汇服务站协助查询,终于在泉州市东海公社山兜村找到了收款人。十一年来,他们为侨属侨眷代写书信十一万多封,为一百三十多户中断侨汇户沟通了侨汇和通信联系,为一百六十九户侨户争取五百多万建筑款和侨汇存款,鼓励了一些华侨团体和个人捐资回乡兴办学校、兴修水利以及其他公益事业。
晋江县报道组 黄建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