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2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一些非洲国家报刊强调非洲团结反对苏联干涉
委内瑞拉舆论揭露苏联利用越古破坏不结盟运动
本报综合新华社消息 最近埃及和索马里刊物以及委内瑞拉声援第三世界斗争委员会专稿,揭露苏联侵略扩张和破坏不结盟运动的野心。
埃及《最后一点钟》周刊七月十八日在一篇文章中说:“苏联对非洲的野心不再能掩盖了,由于这种野心的出现和增长,全非洲的局势变得严重了。”
文章说:“有着一切传统的帝国主义烙印的苏联,在被赶出加纳、埃及、苏丹和索马里以后,通过在非洲一些地方的代理人安排策划了政变。”
文章说:莫斯科反对各国的阴谋暴露了,证明它比老牌帝国主义更凶狠、更狡猾、更恶毒。文章指出:苏联发现向非洲国家贩卖武器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买卖,于是它就贪婪地做起这项买卖来,从而威胁非洲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索马里《警惕》周刊七月二十日发表社论呼吁非洲统一组织兄弟国家消除分歧,反对外来干涉。
社论指出:“长期以来,非洲被奴役和分隔,遭受殖民统治和鄙视。非洲人民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抗议、反抗和斗争。对反对我们的主权、反对仍在为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人民的任何国家,非洲人民应该继续进行斗争。”
社论说:“某些外国自称是非洲的‘天然盟友’,它们声称它们只是想帮助非洲的解放斗争,然而实际上它们是在欺骗我们。它们把外国军队带到非洲来,它们从地区性的冲突中渔利并火上加油,以谋取自己的战略利益。”
委内瑞拉声援第三世界斗争委员会在其最新一期新闻公报中发表的一篇专稿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企图通过越南和古巴破坏不结盟运动。
专稿说,苏联目前的企图是通过河内把越南侵占民主柬埔寨以后所扶植起来的傀儡集团以柬埔寨人民“合法代表”的名义强加给不结盟运动。专稿在谈到苏联在不结盟运动内部的另一个代理人古巴时说,“很多国家在证实了古巴军队对非洲的入侵以后,已经懂得了古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结盟国家”。
专稿最后指出:“不结盟国家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利益上的矛盾是尖锐的。尽管苏、古、越发动了破坏不结盟运动或使其背离原则的攻势,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反击这种挑衅。”


第6版()
专栏:

莫斯科赢得的将是什么?
冯军军
苏联和古巴的关系,用卡斯特罗的话来说是:苏联“赢得了我们的人民、我们的革命武装部队、我们的国土和我们的热血”。古巴领导人的这种肉麻的吹捧,无非是要对莫斯科表示感恩戴德之情。不过,他的话只说对了一半。今天,在克里姆林宫头目的支撑和唆使下,古巴不断派出雇佣军远征非洲,为莫斯科的对外侵略扩张打头阵,洒热血,火中取栗。从这一点上说,苏联赢得了古巴雇佣军的热血,倒是不假。但是要说莫斯科赢得了古巴人民,那就未必。
倒不是因为苏联不想“赢得”古巴人民。实际上,莫斯科为此可说下了一番非同寻常的功夫。今天在古巴,“苏联的存在处处可见”。源源不断运到的各种苏联物资占领着古巴的市场,出入于古巴各城市的苏联各式人等川流不息,五光十色的苏联电影、苏联戏剧、苏联音乐、苏联书报杂志泛滥于古巴各个城市。真可谓从经济渗透、人员控制直到思想影响一概俱全。据估计,在这个面积不足十二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九百多万的岛国,每天要靠苏联提供数以百万计的美元的物资来维持生存。它消费的百分之八十的粮食,百分之百的石油,百分之百的棉花,要靠苏联供应,而长期驻在古巴的所谓苏联专家、顾问、工程师已达到十五万人。
莫斯科的宣传机器把这一切称之为“平等和充分信任”,是在“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崇高原则基础上进行合作”的“范例”。既然是这样“平等”而又“崇高”,还会不使人感动吗?然而奇怪的是,对于苏联这种非同寻常的青睐,古巴人民并不感激涕零,相反他们却说“俄国人来得越多,我们的生活就越苦”。这是怎么回事呢?
此中的奥妙是并不难于发现的。
苏联销往古巴的物资从车辆、机械设备到电视机、食品、化妆品、日用百货,可谓应有尽有。随着这种倾销而来的是:古巴的对外贸易逐渐为苏联所垄断,古巴的主要经济部门逐渐为苏联所控制。莫斯科打着国际分工的旗号,迫使古巴保持以生产蔗糖为主的单一经济。它一手控制着古巴的外贸,一手控制着古巴的生产,结果,古巴在经济上一天也离不开苏联,只能完全仰莫斯科的鼻息。
苏联不少产品由于质量低劣,在国际市场上无人问津,属于滞销货,现在却拿来向古巴推销。例如电力设备,有的甚至是三十年代的产品,耗油量大,发电量小,根本不适用。苏联卖给古巴的石棉、煤、原油等,价格大大超过了对其它国家的出口价格,有的甚至超过了百分之八十八点九。如此剥削手段,还打着“援助”的旗号,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苏联借口“技术援助”,派遣大批专家、顾问,直接干预古巴的经济管理,插手和操纵古巴经济。他们甚至无视古巴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根据苏联的需要安排古巴的生产,任意改变古巴的经济结构。在苏联的控制下,古巴的经济陷于严重困境,食品定量一再削减,日用工业品严重缺乏。古巴的主要产品食糖有一半以上要出售给苏联,三分之二的镍也要售给苏联,但就是这样,古巴欠下苏联的债务,按人口计算,每人还要负担七、八百美元。这种情形迫使卡斯特罗有时也承认:这样严重的债务是古巴人民的“悲剧”。
以各种名义派到古巴的苏联人,不但被安插在古巴的各个重要部门把持权力,发号施令,而且过着优裕的生活,享受种种特权。他们住在豪华的公寓和旅馆里,占有专门的高级宾馆、商店、医院,还有什么“苏联人村”。他们吮吸着古巴人民的血汗,但是对古巴人民却摆出一副殖民主义老爷的傲慢架子,指手划脚,动辄训斥。这些苏联“专家”尽管工作起来效率很低,犯罪也不受古巴法律制裁,但吃喝玩乐、搞投机买卖却很内行。他们利用古巴经济困难,经常从外国或当地专门商店购买一些日用工业品,衣服,食品,然后转手向古巴人倒卖,从中牟取暴利。
这就是苏联的所谓国际主义“范例”的真相。对于这个“范例”,尽管莫斯科和哈瓦那的统治者把它吹得天花乱坠,人民却是嗤之以鼻。
在物资极其匮乏的古巴市场上,苏联的商品敞开供应,买者却是寥寥;在古巴的大小书亭、报摊,苏联的各种出版物应有尽有,在古巴的大小影院,经常放映苏联电影,但是如同对待苏联商品一样,古巴人民根本不感兴趣。据说,放映一场苏联影片,有时观众只有几个,放映未完,场内已空无一人。这实在是对这种吹起来的“范例”的一种绝妙的讽刺。
古巴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他们过去面对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和一度称霸世界的美帝国主义毫无惧色,英勇斗争,今天面对苏联扩张主义者同样毫不留情。在古巴大街上,曾经出现“俄国佬滚回去”的大标语。不少古巴人谴责和咒骂苏联对古巴的掠夺和剥削。他们指出:“古巴是接受苏联援助最大的国家,也是最苦的国家。”对苏联派遣古巴雇佣军入侵非洲,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拿古巴人的血顶苏联的债。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圣经上的这句话只讲了天理报应,上帝万能,毕竟只是一种宗教迷信。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却向被压迫人民揭示了一个真理:“人类历史上存在着某种类似报应的东西,按照历史上报应的规律,制造报应的工具的,并不是被压迫者,而是压迫者本身。”压迫愈甚、反抗愈烈。苏联在古巴恣纵妄为,赢得的将决不会是人民,而是它应得的报应。


第6版()
专栏:

尼加拉瓜政府没收索摩查家族财产
巴拿马人民集会庆祝尼加拉瓜人民的胜利
新华社北京七月二十六日电 马那瓜消息:尼加拉瓜中央银行行长阿图罗·克鲁斯二十五日宣布,尼加拉瓜民族复兴政府已经没收前独裁者索摩查家族的五十二项工商企业和房地产。
据报道,尼加拉瓜执政委员会颁布的有关法令指出,被没收的资财将用于国家的重建事业。
根据尼加拉瓜执政委员会同一天宣布的另一项法令,七家尼加拉瓜私营银行将被收归国有,它们的股份持有者将取得年利率为百分之六点五的政府公债作为补偿;包括美国花旗银行、美洲银行在内的四家在尼加拉瓜营业的外国银行将不得接受公众的存款。
执政委员会成员阿方索·罗维洛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这一法令时指出,执政委员会采取上述国有化行动,是由于这个国家面临极端的经济困难。法令规定,国有化后的银行将优先为食品生产、农业发展和房屋建筑提供贷款。他还说,尼加拉瓜农民在银行中的存款将得到政府的保障;还将为外国银行在这个国家营业制订新的规章。
在记者招待会上,执政委员会还表示新政府将尊重私人财产,它强调指出,银行国有化并不意味着将采取一系列国有化措施。
据报道,尼加拉瓜目前经济十分困难,外汇储备仅为三百五十万美元,食品和药物奇缺。为了加速国家的重建,尼加拉瓜新政府正在寻求国际援助。据宣布,泛美开发银行最近只答应向尼加拉瓜提供五千万美元的贷款。
新华社巴拿马城七月二十五日电 巴拿马城五千多名群众二十四日举行盛大游行和集会,庆祝尼加拉瓜人民推翻索摩查独裁政权的胜利。
这次庆祝活动是由巴拿马声援尼加拉瓜委员会组织的。群众游行从波拉斯广场开始,最后在“五月五日”广场举行了集会。“五月五日”广场上悬挂的巨幅标语上写着:
“尼加拉瓜的胜利就是我们的胜利。”
声援尼加拉瓜委员会代表、巴拿马大学校长迪奥赫内斯·塞德诺·森西发表讲话说,这次集会是为了重申巴拿马人民对尼加拉瓜人民的斗争和重建家园工作的支持。
巴拿马总统顾问罗兰多·穆尔加斯代表政府发表讲话说,反动势力还会破坏尼加拉瓜人民的胜利,因此,巴拿马人民应当继续声援尼加拉瓜人民。
穆尔加斯以及在集会上发表讲话的其他人还把尼加拉瓜人民反对索摩查独裁统治的斗争同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及运河区主权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的一位代表在会上说,尼加拉瓜人民所面临的是一个遭到破坏的国家,因此,现在“誓死战胜索摩查主义的口号将改成誓死战胜贫困和落后”。


第6版()
专栏:

日本通产相访问中东四国开展石油外交
据新华社东京七月二十一日电 新华社记者吴学文报道,东京七国首脑会议结束不久,日本政府就派通产相江崎真澄从七月七日起访问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于二十一日回到东京。这次访问是日本石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京七国首脑会议规定了西方国家的石油进口量,日本在一九八五年的进口目标为每天六百三十万桶到六百九十万桶。据报道,不久前制订的日本新经济七年计划是以不少于这样一个石油供应量为前提的。由于石油供应紧张,西方国家纷纷对产油国展开外交攻势。用日本通产省的话说,就是“希望得到稳定的石油供应,那怕是一滴也要争取”。美国能源部长和西德财政部长起步较快,他们在七国首脑会议之前已到中东奔走。法国总理和英国外交大臣也在七月初赶到产油国,四处活动。相形之下,日本有些迟缓。但由于日本这次改变了一些作法,注意尊重产油国的要求,在确保石油进口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江崎在同沙特阿拉伯计划大臣纳齐尔的会谈中,根据对方要求,同意把合办的石油化学企业的生产规模从原计划年产三十万吨乙烯扩大到四十万吨。这样,从一九七三年一直成为悬案的这项日本与沙特阿拉伯合办企业的计划才算落实。纳齐尔会后对日本记者说:“沙特阿拉伯政府已在进行石油增产,日本要购买,随时都欢迎。”
日本在同伊拉克会谈中,受到了对方的谴责。一九七四年,日本同伊拉克政府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规定十年内日本从伊拉克进口九千万吨原油。其后,日本苦于石油贮藏的困难,以伊拉克的石油是重质油为理由,单方面决定减少进口量,每年只进口协定规定量的一半。现在日本为确保石油来源,决定向伊拉克提供技术援助和经济合作,表示同伊拉克保持良好关系,并要求伊拉克增加向日本的石油出口。结果商定,今年伊拉克对日本的出口量为七百三十二万吨,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四十。
日本通产相在同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领导人的会谈中也取得了成果。
在日本的进口石油中,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和伊拉克四国共占百分之五十三,其中沙特阿拉伯占百分之三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占百分之十一、科威特占百分之八、伊拉克占百分之四。日本同这四个国家改善关系,对日本的石油供应显然十分重要。
在江崎通产相结束中东之行的同时,日本外相园田直又紧接着开始了对尼日利亚等非洲五国的访问。日本这样重视中东和非洲是空前的。这表明,随着中东、非洲以及整个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日本也在不断地修正它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策和作法,力求改善关系,以加强它同第一世界国家交往中的地位。


第6版()
专栏:

卡特谈美国精神危机和经济问题
新华社华盛顿七月二十五日电 美国总统卡特于二十五日晚在白宫东厅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再次阐述了美国所面临的美国精神危机以及能源与通货膨胀等问题。
卡特总统强调说,他决心要“大石油公司付出一大笔暴利税”以便达到“美国能源安全”。他说,这样,“我们最终将能设法朝着团结我们国家方面前进一大步,努力来恢复我们的精神——美国的精神,恢复我们的信心,我们作为人民整体对我们伟大国家的未来的信心”。
在对全国广播的记者招待会的开场白中,总统说:“十天以前,我对你们讲过我对我国未来的深深的关切——关于美国精神的危机。我知道,这个问题是象能源和通货膨胀问题或者其他物质性问题一样是真实存在的。”
他说:“但是我也知道,只要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起来,就象我们国家在过去面临挑战时我们所常做的那样,我们是能战胜这些危机的。我们目前的机会就是紧紧控制我们未来的能源——一起工作来克服我们对外国石油的危险的过份依靠。”
卡特总统说:“我将在总统的权限范围内,尽我一切可能,为保证美国能源安全而取得这样一批暴利税。”但是他预期,“将会有一场石油院外集团所进行的可怕的斗争,把暴利税法案修改得面目全非。”“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就不能达到我们的能源目标。”
在谈到其他经济问题时,总统指出,在未来的数月内,通货膨胀将是对美国人民以及美国经济前景的最大的唯一的威胁,“我国将会经历一个缓慢增长的阶段”。他说,“我们将非常密切地注意着形势。”他指出,政府还必须注意失业问题。
在谈到他改组政府的问题时,他说,改组的目的是为了成立一个更好的行政班子,以便“充满信心地”去对付目前的问题。卡特总统还呼吁人民给予帮助和支持。


第6版()
专栏:

阿拉法特重申准备同美国对话
新华社贝鲁特七月二十三日电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今天重申,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准备同美国对话。
阿拉法特在同黎巴嫩《使者报》记者发表谈话时说:“我们已经宣布,我们准备同美国人进行对话。如果他们愿意同我们对话,我们表示欢迎。”“我们不反对派遣代表团去同美国人对话。”
他在讲话中还强烈谴责美国利用以色列来消灭巴勒斯坦人民的罪恶行径。
他指出,只有当中东力量的对比有利于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时,美国才会同意开始这种对话。
美国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至今没有进行过正式接触。


第6版()
专栏:

埃及正式收回西奈南部的矿区中心
新华社开罗七月二十五日电 埃及政府今天正式收回了被以色列占领十二年之久的西奈半岛南部包括矿区中心在内的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根据埃以和约,这是以色列继两个月前撤出省会阿里什后从西奈撤军的第二阶段。这个部分土地在苏伊士湾的东岸,包括十二个村镇、一些油田、锰矿和高岭土矿。
今天下午,在苏伊士湾附近的比尔纳塞卜举行了移交仪式。以色列的旗子降落下来,一面埃及国旗高高升起。埃及国防和军工生产部长阿里的代表以及以色列的军事人员出席了仪式。紧接着,这一地区的埃及人民举行了群众集会,热烈庆祝收回这块被占领土。
埃及军事人员和工作组七月十二日开始接管这个地区的机场、军事哨所、矿区和公共设施。


第6版()
专栏: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穆赫辛在法国遇刺身死
据新华社北京七月二十六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委员、军事部主任祖海尔·穆赫辛,七月二十五日在法国戛纳遇刺,经尼斯的一家医院抢救无效,二十六日逝世。
穆赫辛是在参加在蒙罗维亚举行的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后来到戛纳的。
据报道,阿拉法特主席已任命一个四人代表团去巴黎对穆赫辛遇刺一事进行调查。


第6版()
专栏:经济札记

美国新的经济危机
谷津
一场新的经济危机又降临到了美国。美国白宫宣布:经济“至少在两个季度、可能在三个季度内下降”;美国失业人数到年底将增加一百万,明年还要继续恶化。
美国政府人士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测,是颇为阴暗的,但是比美国很多私人经济学者以及国会预算处所预料的情况还是要乐观得多。对于未来
一段时期内美国的失业人数、经济下降幅度以及危机和拖延时间的长短等等,后者的预测都比白宫远为悲观。甚至新出任财政部长的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米勒也说:情况“也许比卡特政府预言的要严重”。卡特总统的经济顾问格拉姆利则径直断言:“发生更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失业人数增加的危险性大于出现比较温和的下降的可能性。”
美国经济是在今年第一季度显露出停滞、于第二季度开始进入危机的。去年第四季度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按年率计算,下同)曾经高达百分之六点九,今年第一季度突然降到百分之一点一,已接近于停滞。第二季度更转为下降百分之三点三。引起经济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内高达百分之十三点四的通货膨胀率。它使美国的个人实际收入日益下降,公众的购买力更加削弱。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的个人实际收入半年以来是以百分之三的年率下降。国内商业零售额从去年十二月以来,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是以百分之四的年率下降。其中尤以汽车销售量的减少比较突出,下降幅度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国内销售额的不断下降必然要引起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的来临,这 是不言而喻的。
美国经济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政府所实施的紧缩经济政策。从去年十一月一日以来,美国政府为稳定美元对外汇价,遏制国内越来越厉害的通货膨胀,采取了大幅度提高联邦储备银行放款利率、紧缩信贷和压缩预算开支等一系列降低经济活动的财政金融政策。尽管半年以来美元汇价总算暂时稳定了一段时期,但国内的通货膨胀的发展却远比美国政府所预料的要难控制得多。由于通货膨胀情况发展得越严重,盲目生产和市场萎缩的矛盾就越尖锐,经济危机的爆发也就越可怕,所以,尽管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已出现了虚弱迹象,白宫仍然把战胜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为了压低通货膨胀,白宫继续采取各种压缩经济活动的财政金融政策,甚至因此而导致一场“经济衰退”也在所不惜。可是能源短缺和石油涨价却使它的整个计划告吹。而它长期推行的遏止通货膨胀、紧缩经济的政策,终于使美国经济的急剧下降成为不可避免。
在经济开始下降之后,通常美国政府要采用降低银行利率、实行减税和增大政府开支来为奄奄不振的经济打强心针,但是,目前美国国内外的一系列经济情况却使白宫不敢轻易采取这类传统办法。首先,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在石油、燃料、食品价格飞涨的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控制;其次,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仍然巨大,今年头五个月的入超已将近一百亿美元,再加上石油的提价,使任何刺激国内经济的手段都会扩大进口,加剧对外贸易亏空,从而使岌岌可危的美元再次下跌。此外,由此引起的石油进口增加也会加剧石油供应问题,使美国和它的盟国之间的矛盾趋向尖锐;这是卡特政府所不敢采取的。
一方面必须阻止经济下降、失业猛增;另一方面又必须降低通货膨胀率,减少外贸逆差和稳定美元汇价,同时还必须解决由于“石油危机”冲击而引起的一系列困难;华盛顿当局所面临的正是这样一种焦头烂额、难于兼顾的局面。
在国内公众的纷纷责难下,卡特政府改组了它的内阁,想以此赢得国内外人们对它的信心。但是大改组的结果反而加重了人们对白宫政策反覆不定的疑虑,使国际市场上的美元汇价最近又开始进一步下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于是不得不连忙把它贷给会员银行的已经很高的放款利率由百分之九点五再提高到百分之十,进一步压低国内经济活动,而这对于已经在下降的经济显然是不利的。


第6版()
专栏:

日本的能源政策面临考验
冬明
东京七国首脑会议之后,能源问题在日本成为一个突出的议题。议论的中心是,在当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石油短缺的情况下,能源问题已成为日本的“燃眉之急”,“日本经济将受到重大打击”,日本政府应尽一切努力“打开危局”。
在东京会议前夕,日本不少人曾期望这次会议能对面临困难的西方经济开出有效的“处方”。但这个被称为“能源首脑会议”、“石油裁军”会议的结果表明,展现在日本面前的并非一片光明,而是一条荆棘之路。七国首脑会议的《东京宣言》强调,当前“最紧迫的课题是减少石油消费量,加快发展其它能源”;宣言规定日本保证实现国际能源机构限定的一九七九年的进口水平;并规定明年的进口量不超过今年;一九八五年的石油进口平均每天最高不超过六百九十万桶。这对大量消费石油资源而又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石油的日本来说,不能不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日本国内缺乏能源资源,百分之九十的能源仰仗进口。仅进口石油一项就占日本能源总消费量的约百分之七十四,占国际能源机构参加国总进口量的百分之二十四。日本不但在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中依靠进口能源的比例最高,而且能源消费量在西方国家中也仅次于美国,占第二位。在一九七三年以前的十几年中,日本利用廉价石油,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在一九七三年的“石油危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之后,一九七四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不但没有增长,相反下降。经济发展速度从此大大放慢。最近几年,日本经济虽然逐步得以恢复,但国际石油垄断组织囤积石油,操纵销售,以及东京会议规定的限制石油进口的措施,对日本经济又是一次打击。日本舆论界认为“第二次石油危机”将对“物价、国际收支、经济增长和雇用等整个经济带来不少影响”,本年度百分之六点
三的经济实际增长率将“难以实现”。
近年来,日本政府为适应国内的能源消费,在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日本能源政策的总目标是稳定供应石油,开发石油替代能源和节省石油。为此要实现石油的多路进口,增加石油储备,开发原子能及煤炭的液化和气化,增加水力发电,研究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还通过制订“能源合理化法规”,研究节约能源化的工业企业、社会结构和技术发展;促进民用和建筑物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东京会议之后,日本政府进一步强调,今后短期内主要是在国内节约消费石油,中长期政策是加紧开发替代能源。最近,通产省公布了新能源基本方针,决定一九八○年度平均每天进口石油六百三十万桶,大力促进原子能发电和利用煤炭的火力发电。大平首相强调,今后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都要有与“节省能源”时代的到来相适应的思想和行动。日本政府呼吁各界彻底贯彻节油方针,实行加油站在星期日停止营业,缩短深夜电视广播时间,限制点霓虹灯的时间,提高夏季室内空调温度,并为此而在国民中发起不穿整套服装的“轻装运动”。据报道,日本政府担心今后买不到规定数量的石油,因而特别强调产油国与消费国之间的“产销对话”,开展“能源外交”。今年七月,日本政府派出代表团访问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四国;八月份还将就进口原油问题访问墨西哥,以求取得稳定的石油供应。
日本舆论认为,“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到来,宣告八十年代“能源不足的新时代已经揭幕”,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将不可避免。今年以来,日本国内的批发物价指数不断上升,势将影响消费物价的上涨。日本舆论估计,“通货膨胀的猛威”,将导致“深刻的不景气”;日本政府在本年度的经济展望中本来估计可有的七十五亿美元的国际经常收支盈余,可能因石油涨价而“一扫而光”;新制订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五点七的经济七年计划
(一九七九年度至一九八五年度)将“受到巨大障碍”。日本舆论认为,虽然大平内阁表示了“努力实行能源和通货膨胀对策”的决心,并为此而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秋季以后,日本的能源政策将受到最大考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