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日本各大报发表社论揭露苏联加紧向亚洲扩张
日本有必要加强防卫力量对付苏联军事威胁
内阁会议批准本年度防卫白皮书
新华社东京七月二十五日电 日本各大报七月二十五日纷纷就一九七九年度的日本防卫白皮书发表社论,指出苏联在日本周围地区和亚太地区不断加剧军事扩张,是亚洲形势不稳定的最大因素。对来自苏联的威胁,应当引起注目。《每日新闻》社论列举了苏联在日本的北方领土驻扎大批地面部队和把《明斯克》号航空母舰调到远东以及利用越南的港湾设施等事实后说,正如防卫白皮书指出的那样,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力量向亚洲地区的扩张,是非常醒目的。日本“要面对苏联加紧军备的情况,研究出相应的综合政策,这是白皮书提出的课题”。
《产经新闻》社论说,在苏联在日本周围和远东地区不断加剧扩军备战活动的形势下,防卫白皮书如实地讲明了围绕日本的极为严峻的军事形势。社论强调“要提高日本国民捍卫独立的坚强意志”。
《读卖新闻》社论说,防卫白皮书强调由于苏联军事力量的增强,美苏两国的军事平衡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由于苏联扩军备战的结果,在许多领域苏联已超过美国而占优势。这是迄今发表的防卫白皮书(迄今,日本共五次发表防卫白皮书——编者)中从未有过的强硬调子,从而向人们敲起了警钟。
《日本经济新闻》在题为《强调苏联威胁的防卫白皮书》的社论中指出,“苏联在远东增强军事力量是亚洲形势不稳定的最大因素。”
新华社东京七月二十四日电 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在七月二十四日批准了一九七九年度防卫白皮书《日本的防卫》。这份白皮书指出,针对苏联在远东地区不断加剧军事扩张,日本有必要加强防卫力量。
《日本的防卫》是由日本防卫厅长官山下元利向内阁会议提出的。这份白皮书指出,鉴于苏联在国后、择捉两岛增加地面部队,并把航空母舰《明斯克》号配备到苏联太平洋舰队,“正在增强的苏联远东军队已经具备了对日本的防卫值得注目的军事能力”。因此日本应该重视苏联在日本周围加紧军事活动这一严峻形势,迅速地充实和加强防卫力量。
同时,防卫白皮书还指出,日本关注苏联“永久使用印度支那的机场和海港设施”,这将影响日本海上运输的安全。这次的防卫白皮书新写进了紧急情况下的法制、防卫力量的运用态势和自卫队的教育训练问题等篇章,这是一个特点。
防卫白皮书在分析国际军事形势时指出:“苏联以远远超过西方的速度来加强军备。现在它在地面兵力的数量上已占优势,美国已处于在战略核武器、战域核武器(其中包括战术核武器)和海空军作战力量等各种领域不一定占优势的状态”、“苏联现在在核武器作战力量和在欧洲以及远东的军事力量已经可以与美国相抗衡”。
防卫白皮书还对去年年底日、美间确定的防卫合作方针,做了详细的说明。它认为,“提高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抑制效果,这对进一步有效地维护日本的安全和远东的和平与稳定是有作用的”。


第6版()
专栏:

伊朗外长说超级大国不应干涉海湾地区事务
索马里—部长谴责苏联向非洲之角和红海扩张
新华社德黑兰七月十八日电 伊朗外交部长雅兹迪七月十七日说,外国不应该干涉波斯湾地区的事务。他还宣布,伊朗外交政策的基础是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他在接见波斯通讯社记者时说:“正象我们不要其他国家干涉我们内政一样,我们也不干涉它们的内政。我们知道,阿富汗存在反政府的战争,但是,要由那个国家的人民决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政府。我们愿意承认阿富汗人民接受的政府。”他呼吁所有的外国不要干涉阿富汗的内政以便为解决阿富汗的问题铺平道路。
在谈到对波斯湾和阿曼的政策时,雅兹迪强调说,伊朗决不充当波斯湾的宪兵。他说,其他国家也不应该干涉这个地区的事务,因为外国在这个地区的存在将会使局势恶化。他还说,超级大国不会放弃它们的波斯湾政策,而是改变策略来维护它们的利益。
新华社科威特七月二十五日电 沙特阿拉伯舆论强调保卫海湾地区的安全,谴责大国在这一地区的争夺。
《国家报》七月二十四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保卫海湾地区的安全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海湾地区各国人民的责任,他们有能力维护海湾的安全,有能力排除有损于海湾的危险。”
同一天,利雅得电台广播了一篇评论,谴责大国在海湾地区进行角逐,争夺利益。评论指出:“海湾地区各国是大国之间进行利益之争的阴谋的一部分。”评论说,渴望摆脱对其财富进行掠夺的海湾各国反对这种剥削,“因此,毫不奇怪,殖民主义将遭到各种形式的反抗,各国人民要拒绝它,驱逐它,海湾各国将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保护海湾的安全和人民的安乐”。
新华社科威特电 据科威特《目标》周刊七月十二日报道,索马里总统事务部长奥马尔·加利卜最近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对该周刊记者发表谈话,强烈谴责苏联、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和古巴雇佣军在非洲之角和红海地区进行的干涉和扩张。奥马尔部长在谈到红海安全问题时说:“如果非洲之角问题不解决,不制止苏联及其盟国的扩张活动,任何一位领导人很难谈什么红海安全,特别是在当前危险仍然继续笼罩着这一整个地区的情况下。”
这位部长说:“苏联同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和古巴的干涉影响了非洲之角的形势。”
奥马尔部长在谈话中还谴责了美国关于要对海湾地区进行军事干涉的威胁。


第6版()
专栏:

苏联在南也门修建巨大空军基地
新华社开罗七月十八日电 据埃及《最后一点钟》周刊今天报道,苏联正在南也门的哈德拉茅修建一个新的巨大的空军基地。
这家周刊报道,来自亚丁的消息说,苏联正在加强它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军事力量,特别是靠近沙特阿拉伯的边界上,除拉扬基地外,它正在那里秘密地修建哈德拉茅空军基地。
这个新基地的修建工程是由驻扎在霍尔马克萨基地的苏联军事专家监督的。


第6版()
专栏:国际资料

伊朗马里万城落入库尔德叛乱者手中
新华社德黑兰七月二十三日电 伊朗库尔德斯坦省省长穆罕默德·拉希德·沙基布二十二日说,伊朗西部的马里万城已落入武装的库尔德叛乱者手中。据《德黑兰时报》报道,“在对寻求自治的游击队酝酿的叛乱进行了几周低调的反应”之后,伊朗军队二十二日向伊朗西部的库尔德叛军发动了大规模扫荡。
沙基布省长在一次电话采访中对《德黑兰时报》记者说,马里万城约有一万一千人口,现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已离开,该城被一群武装的库尔德人占领。所有机关已停止办公,不属马里万城的雇员已经撤离,同马里万的电话联系已经中断。
沙基布说,城内武装的库尔德人坚持必须从德黑兰派一代表团去,否则他们将不考虑讨论任何事情。库尔德人的另一个要求是调回所有从德黑兰派到马里万城的革命警卫军。他们说,这是可能同当局进行任何“有意义”谈判的基础。
伊朗政府主要发言人萨迪克·塔巴塔培对新闻界说,伊朗军队实际上已开进库尔德人集居的伊朗西部的所有敏感地区以恢复和平。
据早些时候报道,伊朗革命警卫军和库尔德人今年三月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冲突。库尔德人通常是用走私武器和从军火库中抢来的枪支装备自己的。


第6版()
专栏:国际资料

伊朗库尔德问题今昔
六月二十五日,伊朗少数民族库尔德族地区又爆发了一场冲突,导致十人死亡,数人受伤。今年以来,伊朗库尔德族地区连续发生大小冲突。其中三月份在萨南达的冲突中大约有五百人死亡。四月份在纳加德的冲突中至少有四十人被打死,一百多人受伤。
库尔德族是古代米地亚部落和伊朗的部落渗入库尔德斯坦地区发展起来的民族。它约有一千万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国边境地区。叙利亚和苏联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境内也有少数库尔德人。库尔德族的大多数人操伊朗西部语言,也有一些人操用所在国的语言,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主要从事畜牧业。
伊朗的库尔德人约有四百多万,大多数集中在伊朗西部的库尔德斯坦、克尔曼沙阿和伊拉姆三省及西阿塞拜疆省的部分地区。
长期以来,伊朗库尔德人一直谋取自治权利。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六日,由部落酋长、地主、商人、知识分子和宗教领袖等各阶层代表组织成立了库尔德民主党。在这个党的领导下,库尔德地区在一九四六到一九四七年间建立了梅哈巴德(位于西阿塞拜疆省境内)共和国,库尔德民主党的奠基人之一加齐·穆罕默德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但这个共和国只存在十一个月便覆灭了。从此以后,库尔德民主党被迫转入地下。一九七三年召开了第三次党代表大会,制订了新的纲领,确定在伊朗内部实行民族自治是库尔德民主党的基本任务。当伊朗二月革命一爆发,库尔德民主党便开始公开活动,并夺得一些地方政权。伊朗新政权成立以后,库尔德族又提出自治的要求。
苏联力图利用伊朗境内库尔德族的自治要求,达到它控制伊朗、打开进入印度洋的道路的目的。据报道,苏联一方面秘密地训练特务潜入伊朗境内,另一方面公开地向伊朗增派“外交家”、商务人员和其他人员;苏联还用飞机空投大量武器或是把武器输进伊朗境内。苏联插手干涉伊朗内政,激起了伊朗领导人的强烈不满。伊朗内政部长说,莫斯科在给伊朗存在多年的库尔德少数民族问题推波助澜,同时指出:“苏联假装是一个友好国家,可是我们十分清楚:他们正在设法利用特务制造动乱。”霍梅尼在对苏联领导人的谈话中,也警告苏联不要干涉伊朗内政,不要干把武器运进伊朗的事。
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伊朗政府和库尔德人双方一直在举行谈判,以求找到解决库尔德问题的办法。政府愿意在确保国家统一的原则下,对库尔德人提出的要求加以认真考虑。库尔德人也表示,他们只要求自治,并不想搞民族分裂。库尔德族宗教领袖谢赫·伊兹丁·侯赛尼表示说:“库尔德人是伊朗的一个民族,我们的斗争与其他伊朗人民的斗争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尽管解决库尔德问题会碰到不少困难,但政府和库尔德人的民族愿望是一致的。任何肢解、分裂伊朗的企图都将是徒劳的。(顾玉清)


第6版()
专栏:述评

“石油危机”是谁造成的?
新华社记者 钟冬
当前,被称之为“第二次石油危机”的阴影笼罩着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不顾一切地抢购石油,在他们的国内出现了等候加油的延续数公里以至十数公里的汽车长龙和焦躁不安的人群。各国纷纷采取“自愿”和强制措施,对燃料油、工业用油等均实行配给,影响到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人心惶惶,一派紧张气氛。六月底在东京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主要议题就是“对付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共同战略”。会议达成了一些协议,但能把“石油危机”缓和到什么程度,仍然是个疑问。
这一次石油危机是怎么造成的?西方有些人把责任推到由第三世界十三个产油国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身上。这是不公正的。事实如何呢?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美国最近的民意调查说,百分之六十二的美国人认为‘石油危机是制造出来的’,‘制造危机’的是以美国政府为首的国内决策人和美、欧的国际石油资本。”这就基本上道出了问题的症结。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伊朗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出现石油减产和一度停止出口,确曾造成了国际石油供求的一些差距,但这个差距远没有达到全面性的“供求危机”的程度。而且在伊朗暂停出口的六十八天中,沙特阿拉伯等曾增加石油日产量,弥补了一部分短缺。香港《经济导报》的一篇文章认为,说“供求危机”“是夸大其辞的”。文章援引由西方二十个工业国组成的国际能源机构的数字说明,“西方国家石油基本供求的差距只是每日一百五十万桶,相当于总需求量的百分之二点九”,“要填补这个不敷之数,应该不存在太大的困难。”何况,西方大石油公司和各国手里的存油量足够半年以上之用!暂时绝无出现“油荒”之虞。今年三月五日起伊朗恢复石油出口,连美国能源部长施莱辛格也认为,供求之间已处于“微弱平衡状态”。但是,西方石油垄断公司以伊朗石油供应短缺为借口,趁机兴风作浪。如美国的石油公司就把对消费者的石油供应削减百分之十至十五,造成了石油市场的紧张气氛。更有甚者,西方工业国之间掀起了抢购石油的风潮。五月下旬,美国政府为了填补出现亏空的石油战略储存,宣布对燃料油等的进口给予每桶五美元的补贴,带头鼓励和刺激了抢购石油的势头,其它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也赶快参预抢购。这样就使国际石油市场上已经处于“微弱平衡”的状态一下子变成了供求差距拉大的紧张局面。据石油输出国组织主席奥泰巴说,工业化国家“每天从世界市场汲走一百五十万桶石油”,他们“从市场上拿走这么多石油,造成了石油的短缺状况”。
同石油短缺相联系的,是油价飞涨问题。这个石油“价格危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事实是,最先起来哄抬油价、从中牟取暴利的,是西方国家的石油垄断公司。法国《新观察家》杂志写道:“这些公司,通过一些阴谋手段,故意造成石油短缺,然后无理地强行提高油价。”今年二月,阿联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三国石油部长(大臣)举行了会晤,磋商防止西方公司肆意提价,以维护石油输出国组织所确定的价格。当时市场油价已被抬高到每桶二十美元以上,超出该组织定价的百分之七十。后来在荷兰的鹿特丹等现货市场上,竟出现了石油投机风潮,每桶石油的自由售价涨到二十五至三十美元,有的竟高达四十美元,比石油输出国组织当时的定价高出一倍以上。
使用哄抬油价等手段,西方石油垄断集团今年上半年普遍获得了暴利。世界头号石油公司——美国的埃克森石油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润高达九点六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十七点四,创该公司成立以来的最高季度纪录。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克利夫顿·加文说:“所有石油公司都从抬高国际石油价格中获得了好处。”
至于石油输出国组织,一九七七和一九七八两年油价始终冻结不动。它不愿看到西方已经脆弱的经济因油价提升而受到更大影响,反过来又使产油国正在发展中的经济和建设事业随着遭受挫折。只是在西方市场上油价有如脱缰之马毫无约束的情况下,该组织才对自己的油价作了调整。近几年来,由于西方通货膨胀、美元贬值、工业品大幅度涨价等因素,已使第三世界产油国蒙受重大损失。按西方的统计数字,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八年五年中,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油价只提高百分之十六,而同期内各成员国从西方进口的商品价格却至少上涨了百分之五十。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重要产油国还提前多采自己地下的宝藏原油,以填补世界市场原油短缺和抑制油价。伊朗石油停供时,它们是这样做了,前不久市场油价继续猛涨,沙特阿拉伯又一次宣布将在今后三至六个月内每天增产原油一百万桶。哈立德国王发表谈话说:“我们生产的石油大大超过我们的需要。我们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作出贡献。”
当前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所谓“第二次石油危机”,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其寄生性和腐朽性更加暴露了。尽管它在战后一段时间里,在某些国家发展还是迅速的,但也是很脆弱的。近百年间,亚非拉的石油曾是帝国主义廉价掠夺的极重要资源,曾经成为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就了它们的文明和繁荣;同时也形成了它们的生产和生活对石油的极大依赖。在第三世界产油国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今天,石油的产销一有风吹草动,西方国家的政府就紧张,社会就动荡,而石油垄断集团和各色投机商就兴风作浪,抢购囤积,哄抬油价,大发横财。
当前“石油危机”的紧迫感,还同苏联的石油战略有关。苏联“南下”政策的加紧实施,日益逼近西方世界传统的石油供应基地波斯湾及其石油航道,日益威胁西方国家的“生命线”。这一严酷的现实加剧了美国及其盟国的紧张心理,促使它们只能加快而不能放松其石油的战略储存。苏美两霸的争夺构成了西方“石油危机”的一个深刻背景。


第6版()
专栏:

尼加拉瓜政府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又有七个拉美国家承认尼加拉瓜新政府
新华社北京七月二十五日电 马那瓜消息:尼加拉瓜民族复兴政府执政委员会二十四日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以加速国家的重建和保障社会治安。
这次紧急状态的期限为三十天,必要时可以延长。
为宣布紧急状态而颁布的一项法令规定,对从事走私、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破坏物价和散布谣言者将判处三个月至两年的劳役。在紧急状态期间,政府可以占用私人房屋并给予合理的赔偿,可以征用私人的交通工具来运送食物和必需品。国家还可以干预那些被抛弃或其厂主拒绝开工的工厂。
据报道,尼加拉瓜新政府正式执政以后,这个国家的各项活动逐步恢复正常。但是,索摩查政权的残余分子还在反抗,国内食品奇缺,一些犯罪集团也在进行扰乱社会治安的活动。七月二十二日凌晨,支持索摩查政权的一批武装人员袭击了新政府领导人所在的旅馆。在这以前,伪装成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战士的敌人还在上述旅馆附近袭击桑解阵的巡逻队,打死五名战士。
新华社北京七月二十五日电 最近又有一些拉美国家正式承认尼加拉瓜民族复兴政府。这些国家是:巴西、多米尼加共和国、圭亚那、古巴、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上述各国政府还在不同程度上表示愿意帮助尼加拉瓜人民重建家园。


第6版()
专栏:

美国宣布同尼新政府保持良好关系
新华社北京七月二十五日电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约翰·特拉特纳七月二十四日宣布,美国政府已经告诉尼加拉瓜新政府,美国愿意保持并增进同它的良好关系。
这位发言人说,这是对尼加拉瓜外交部通过美国驻尼加拉瓜大使馆表示希望继续同美国保持良好关系的一个答复。他还说,美国驻尼加拉瓜大使将在本周晚些时候重新履行职务。
合众国际社在报道这一消息时说,美国“正式承认了”尼加拉瓜新政府。
特拉特纳说,美国将增加对尼加拉瓜的援助,以帮助重建这个遭受内战破坏的国家。美国已经给尼加拉瓜送去价值三百万美元的粮食。
他还说,如果尼加拉瓜新政府要求引渡前总统索摩查,美国将根据正常的法律程序来处理这一问题。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签订贸易协定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七月二十三日 签订了一项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
根据协定,两国除了在棉花和小麦种植方面继续交换情报外,还将在交通和铁路方面加强相互合作。
墨西哥创造陆地钻井深度新纪录
墨西哥石油公司最近宣布,这家公司创造了陆地钻井深度六千四百六十三米的新纪录。
这一新纪录是墨西哥工人和技术人员在南部塔巴斯科州帕雷唐油田创造的。该油田是去年二月开始投产的新油田,目前日产原油二万八千桶。该油田平均每口油井的日产量达九千三百桶,为全国第二。
日本上半年钢铁出口量减少
日本钢铁联盟二十四日发表的资料表明,今年一至六月,日本的钢铁出口量为一千五百二十七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百分之零点六。这份资料估计,下半年的钢铁出口量还要进一步减少。有迹象表明,日本钢铁企业将用提高出口价格来弥补出口量的下降。
日本冈本父子乘快艇横渡太平洋
日本大阪市市民冈本卓也和他的十一岁的独生子冈本笃,二十二日早晨驾驶一只快艇从兵库县淡路岛出航,打算横渡一万一千公里的太平洋前往美国旧金山。
冈本笃表示,在航行中除学会航海术和观察星座外,还要坚持完成学校留给的暑期作业。冈本卓也对记者说:“今年是国际儿童年,想通过这次横渡波涛汹涌的太平洋来培育孩子的勇气和热情。”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南非收买舆论的丑闻
徐德文
南非反动政权的新闻部为了遮掩南非的种族主义政策,设立秘密基金,收买国内外舆论工具。这件事情被揭露以后,已成为一段时期以来国际舆论界关注的大丑闻。
事情得从一九七二年说起。当时,南非当局推行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越来越不得人心,遭到世界各国人民和舆论的强烈谴责;南非黑人群众的抗暴斗争也此伏彼起,蓬勃发展。遭到内外夹攻的沃斯特种族主义政权日子很不好过,处境十分孤立。为了改变它日益不妙的处境,沃斯特想出了一着“高招”,他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决定设立一项秘密基金,用于收买国外和南非的报刊,请它们给南非当局涂脂抹粉,以改变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丑恶形象。他挑选了由他一手培养起来的亲信新闻部长米尔德、新闻秘书鲁迪以及他的心腹、南非情报系统头子——国家安全局局长范登贝尔赫,要他们在国内外到处活动,收买报刊,贿赂新闻界人士和有影响的政界人物,请舆论界写报道,作文章,以在国际和国内造成对南非有利的舆论。
为此需要的钱,沃斯特让财政部长霍伍德去想办法。霍伍德悄悄地将南非在国外的一大笔黄金转为秘密基金,供新闻部使用。据报道,新闻部为了完成沃斯特交给它的“特殊”任务,共花掉资金七千五百七十万美元。新闻部计划在国内外进行的秘密活动有一百三十八项,其中包括收买南非的《公民报》、《兰德每日邮报》、《中肯》杂志以及美国的《华盛顿明星报》。为了收买这家美国报纸,他们愿出高价一千一百多万美元。此外,他们还笼络了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家日报和一家电视台,好几家英国的、法国的刊物。不仅如此,据报道,这笔秘密基金还用于收买罗得西亚亲史密斯的黑人领导人,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国会议员,以及一些有影响的经济团体和政治组织的成员。
令人震惊的是,在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南非还发生了一桩与此丑闻有关的谋杀案。受害者是南非驻国际货币基金的代表斯密特夫妇。据说斯密特在调查南非黄金非法外流问题的过程中,摸到了新闻部行贿的一些线索,因而遭了殃。
南非新闻部用秘密基金行贿的丑闻,早在两年前就有所揭露。由于案情牵连到沃斯特和其它好多位部长,南非当局就敷衍了事,把事情压了下去。去年四月,约翰内斯堡的《星期日快报》揭露了这件丑闻,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猛烈抨击。为了掩盖真相,欺骗舆论,沃斯特在去年五月指派直接参与其中的国家安全局局长范登贝尔赫负责调查新闻部的问题。经过一番所谓的“调查”后的结论是:“新闻部的工作无可指摘”。
南非当局的遮藏掩盖,更加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强烈不满。南非各界人士决心穷追不放。以后,南非刊物又不断揭露出一些重要事实,沃斯特一方面竭力洗刷自己并企图转移目标,另一方面不得不解散新闻部并抛出几头替罪羊,让米尔德、鲁迪和范登贝尔赫相继辞职。沃斯特自知处境不妙,也以“健康情况不佳”为由,在去年九月底辞去总理职务,忍痛把这个掌握实权的要职让给了国防部长博塔,自己则当了“总统”。
沃斯特让位给博塔后,公众舆论要求彻底清查新闻部丑闻的呼声并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高。博塔迫不得已在今年初指派法官伊莱斯马斯组成一个法律委员会进行调查。博塔深知事情如穷追下去必将对自己不利,而鲁迪是掌握丑闻有关材料的关键人物。于是他让鲁迪秘密出走,隐居巴黎。鲁迪出国后,博塔还不太放心。今年三月初,他又偷偷派范登贝尔赫去巴黎与鲁迪订“攻守同盟”,要鲁迪守口如瓶,什么事情也不要向别人泄露。然而,纸终于包不住火。今年三月下旬,鲁迪向英国广播公司等发表谈话指出,沃斯特和博塔以及其它六名内阁部长都与前新闻部的丑闻有牵连。四月中旬,米尔德经过长期沉默后也开始揭露说,沃斯特和财政部长霍伍德都知道有关这笔秘密基金的事情。报刊也揭露说,新闻部还挪用了一部分国防部的开支作为秘密基金,而这样大的事情不经当时的国防部长、现任总理博塔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舆论的压力下,担任了十二年的南非总理和八个月总统的沃斯特,今年六月间被迫宣布下台。总理博塔不得不改组内阁。参议院议长维尔佐恩当了总统。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据报道,鲁迪至今在国外还秘密地保留着四十盘录音带,那上面除了沃斯特的材料外,还有博塔和其它很多人的有关材料,因此事态还在继续发展中。可以预料,博塔的下场不见得比沃斯特会美妙多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