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社论

下半年要努力抓好经济工作
今年上半年已经过去了,下半年贯彻执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第一件事要抓好民主与法制,进行民主与法制的教育。第二件事要抓好国民经济。从中央到省市地县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集中力量认真抓好工农业生产。这里,我们着重谈谈发展工业生产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工交战线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品种有所增加,消耗有所下降,产值逐月上升。特别是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有些地区、行业,出现了十分可喜的现象。四川、湖北、湖南、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成绩显著。但是,也应该看到,上半年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缓慢,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财政收入情况也不理想。因此,下半年工交战线的任务非常艰巨。为了保证完成今年工业增长百分之八的国家计划,下半年工业增长速度必须达到百分之十一以上。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方面也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今年社会购买力同商品可供量之间有较大差额,要采取特殊措施,把轻工、纺织等市场适销产品搞上去,否则下半年供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要狠抓煤、油、电、运等薄弱环节。煤炭要贯彻采掘并重、掘进先行的方针,保证完成计划的高限指标,并力争多超产。铁路运输要进一步提高“卡脖子”区段的通过能力,抓好上海、天津、黄埔等港口改造,组织好合理运输和水陆联运。要努力完成出口任务,增加外汇收入。要加强工贸协作,工厂要成为外贸部门的后盾,外贸部门要积极扶植工厂的生产。要协调工商关系,搞好产销衔接,以销促产,互通情况,密切配合。
我们集中三年时间,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从现在来说,只有两年多时间了。下半年必须认真地而不是马虎地、切实地而不是敷衍地贯彻执行“八字方针”。首先要搞好基本建设和工交企业的调整工作。当前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有些同志对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思想不通。有的同志认为,过去两年工业发展不是很快吗?继续大干快上好了,何必调整呢?有的同志认为,调整就是“刮下马风”,他要接受历史教训坚决顶住。有的同志认为他这个企业是多年辛辛苦苦搞起来的,关别人的可以,停自己的不行。有的同志不愿正视比例失调的现实情况,基本建设战线很难缩短。工交战线每个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八字方针”的重大意义,提高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自觉性。我们所说的调整,有上有下,有进有退。只有该下的下了,该退的退了,该上的才能上去,该进的才能前进。如果在三年调整中不能改变战线长、效果差、浪费惊人的状况,我们的经济就不能高速度地按比例发展,广大群众就不会谅解。我们国家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财力物力相适应,这是经济能否稳定的界限。要承认我们现有的燃料、动力、原材料“养活”不了现有的三十五万个工业企业这个基本事实。如果还是“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就会造成“谁也吃不饱,那个也干不好”。如果继续打消耗战,就不可能有高速度。要认真搞好工交企业的调整工作,把增产节约运动和调整工作结合起来。调整“五小”工业,已经说了几年了。要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生产情况区别对待。那些盲目发展起来的并非生产必需,消耗高得出奇的“煤老虎”、“电老虎”;那些重复设厂,产品供过于求的加工工业;那些盲目发展起来的原材料没有来源,同大工业争原料的企业;那些产品质量低劣、没有销路、长期亏损的企业,都要采取果断措施进行调整。在行业内部,要按照截长补短的原则,合理调整生产布局,把长线产品调下来,把短线产品调上去。要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企业的产品方向。要积极创新,增加花色品种。
改革有很多工作要做。国家财经委员会正在组织做理论工作和做实际工作的同志,调查研究改革经济体制、经济结构问题。凡是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中央批准后再实行。对于一般问题,现在已经看准了的,那怕改革得还不彻底,或者会出现新的矛盾,也要抓紧改革。首先要扩大企业自主权,这方面的潜力很大,据估计,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不增加什么设备,就可能增加百分之几十的产值。四川搞了一百个企业试点,效果相当显著。作为改革中的突出问题,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的步子要再快一点。这是一个大政策,势在必行。这样做,能够更好地把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贯彻多劳多得的原则,解决目前许多企业中存在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盈利亏损一个样的问题。有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同志,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扩大企业自主权会带来很多问题。四川省试点的经验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没有进行试点的地区,应该积极准备,进行试点;开始试点并且取得成效的地区,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涉及到各个方面,没有大家的支持是搞不好的。有的地方,对这个问题的试点,不是八方支援,搞个试点实施细则,公文旅行几个月还定不下来;有的地方是“只打雷,不下雨”,空喊要搞试点,不见实际行动,这些都是不对的。要象四川那样,赶紧行动起来。
为了搞好经济工作,当前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把物资工作搞活。当前物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供应紧张,一方面积压浪费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物资计划缺乏综合平衡,留有缺口;产需衔接不好,货不对路;只靠行政办法,管得死,效率低。这些问题必须在国民经济调整中认真加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业的领导同志对库存多少满不在乎,看见东西就抓,抓住就往库里存。有的企业订购物资,根本不是本企业用,就是为了同其他企业交换。这种思想不改变怎么行?现在钢材库存大部分都在企业里。今年开展了清仓利库工作,可是各地钢材的库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增加,如不采取果断措施,库存可能还要增加。对这个问题,我们决不能听之任之、麻木不仁。要研究一些经济办法,使这项工作的好坏同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要加强物资管理,一方面钢材大量积压,一方面大量进口钢材,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时间是紧迫的,今年只剩下五个多月。各级党委领导同志一定要有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越是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越要注意均衡生产、产品质量、设备维修、降低成本、减少事故。增产节约必须讲求实效,决不能再干那种图虚名、招实祸的蠢事,更不能弄虚作假。
下半年的生产任务虽然很重,但是,我们的有利条件很多。从现在开始,各级党委领导要把主要精力转到抓经济工作、抓生产建设上来。在经济建设战线上,广大职工的贡献是很大的,对于全国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企业,应该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广大职工要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把生产建设搞上去,努力完成今年的国家计划,迎接国庆三十周年。


第1版()
专栏:

华主席会见并宴请
金焕为团长的朝鲜劳动党友好参观团
华主席说,中朝两党两国的关系很密切。我们在斗争中总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
新华社北京七月二十五日电 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今天下午会见以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党中央书记金焕为团长的朝鲜劳动党友好参观团。
会见时,华主席同参观团团长金焕、副团长赵荣国以及全明洙大使等朝鲜同志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华国锋同志说,中朝两党两国的关系很密切。我们在斗争中总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他请金焕同志回国以后,转达党中央领导同志以及他本人对金日成主席的亲切问候。
金焕同志也转达了金主席对华主席的良好祝愿。
会见以后,华主席设宴招待朝鲜同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耿飚,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联部部长姬鹏飞,中联部副部长乔石,以及中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吕志先等参加了会见和宴会。
参观团是在访问昆明、杭州和上海以后,于昨天返回北京的。(附图片)
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会见以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党中央书记金焕为团长的朝鲜劳动党友好参观团。
新华社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开展一场关于农业思想的讨论编者的话
我们发表侯学煜先生的文章,是为了推动开展一场关于农业思想的讨论,以便进一步肃清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在农业方面的流毒,同时提高我们指导农业工作的思想水平。我们不少同志一直领导农业,自以为懂得农业,不大注意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更不要说听取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意见了,结果,干了不少主观主义、瞎指挥的蠢事。为了活跃思想,冲破小生产思想的束缚和某些禁区,自觉地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我们欢迎农业科学家、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农民群众就如何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关思想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
现在,我们有了党中央制定的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再有了必要的农业科学技术的知识,我们的眼光就会更远一些,头脑就会更聪明一些,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一些。这就是开展关于农业思想的讨论的目的。
国家科委负责同志访问著名农业科学家
讨论如何把农业科研调整上去
本报讯 《光明日报》七月二十五日报道,国家科委负责同志最近访问了一些著名的农业科学家,就如何把农业科学研究调整上去,提出了四点意见,同他们交谈讨论。这些意见是:
一、要把农业科学研究调整上去,首先要继续肃清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在农业方面的流毒。为此,开展一场农业思想的自由讨论,主要是关于农业现代化一些理论观点的讨论,是很有必要的。要开展这种讨论,必须彻底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我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建立在我国的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上面。
二、鼓励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对农业的方针政策、农村基本建设、农业基地的开发建设问题,敢于提出积极的意见、建议、方案。
三、切实整顿农业科学研究机构,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农业科学和教育的体系和体制。要提高战斗在农村第一线的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关心和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农业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都要抓好。研究课题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照顾全面。对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品种、肥料、农药、农机具等)采取各种方法,特别是采用经济办法来推广,使科学种田的群众运动因地制宜地、确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第1版()
专栏:

对发展我国农业的一些意见
侯学煜
中国自然条件的优越性
中国的自然条件同美国相比,两国面积相差不大(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美国九百四十万平方公里),两国相处纬度大体相当,都以温带为主,中国稍偏南一些。但是两国还有很大的差别。
从地形来说,中国山多、平原少,东北、华北、江汉这三大平原只占全国总面积百分之十。美国山少、平原多,海拔五百米以下的平原占百分之五十六。
山多是好事还是坏事?要一分为二。平原多,当然便于粮食作物的耕作,有利于机械化。但是,山多也有它的优越性:第一,同样一块地,山愈高,它的表面积比平原愈大;第二,山上有森林,森林就是动植物资源库;第三,山地宜于发展多种经营,生长许多平原所没有的用材林、木本油料和其他经济作物;第四,山的本身又是“水库”,山上有森林的地方,雨水落到森林里流入地下,形成“生物储水库”。
中国西部的沙荒漠地带,虽是干旱地区,雨量极少,有的地方全年无雨,却有绿洲存在,还有成片的森林和大面积草原。这是因为有天山、昆仑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高山山脉这些固体水库的积雪融化而来的水源。美国的荒漠地区和世界著名的非洲撒哈拉沙漠,都没有高山,也就没有这个好条件。美国荒漠地区的灌溉和饮水全靠深层地下水。目前一些荒漠地区的城市饮水非常紧张。地下水枯竭了,城市也就无法生存了。
中国地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山脉多是东西走向,起着抵御寒潮南侵的作用,冻灾大为减少。美国的山脉则大多是南北走向,从北冰洋袭来的寒潮,可以长驱直入,直至南部的亚热带。所以美国种柑桔的地方,每棵树都有一个煤气烟管,以防霜冻。一九六○年最大的一次寒潮把最南部的许多树木都冻死了。我国因有东西走向的秦岭、大巴山,阻挡冬季北来的寒潮,使四川和长江以南免受寒潮的侵袭。所以我国广大面积的亚热带到处适宜种植柑桔,也不需要防霜冻措施。
就气候来说,中国的降雨量不象美国多而均匀,容易发生旱涝灾害,这是不足之处。但也有有利的一面。雨量集中于夏季,正是植物生长需水量最多的季节。多水和高温十分有利于作物生长。雨量集中,还给我国东部三大平原的盐碱地带来一个好处,就是在植物生长季节雨水可把土壤中的盐碱冲洗掉,作物就能正常地生长发育。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中亚的盐碱地都没有这个条件。那里夏旱冬雨,作物在生长旺盛季节由于盐分过重而生长发育困难。
中国所处纬度低于美国,因而亚热带面积大一些,并有部分热带。全国大部地区无霜期比美国长。两广、福建、云南等省区南部基本上全年无霜,因而出现了与马来亚相似的热带作物和天然植被。这是美国显然不如我们的。
中国的亚热带(长江以南、南岭以北),与同一纬度的北非、西亚和中美北部相比,也是得天独厚。后三个地区全年干旱,形成干旱的荒漠。我国的亚热带却是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四季常青,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的一块宝地。这一地区,至今还生存着其他地区早已成为化石的动植物,如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银杏、金钱松、水杉等等,叫做“活化石”。在美国的同纬度地区,西部是干旱区,东南部虽属季风气候的亚热带,但面积很小,土层浅薄,排水困难,而且常受寒潮影响,一年只种一季作物,更谈不上象我国亚热带这样丰富的植物资源了。
农业现代化,如何走我国自己的道路,首先就是要克服各地区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我国自然条件的优越性。
发展农林牧副业必须符合生态规律
发展农、林、牧、副业,主要是发展植物生产和动物饲养。动物靠植物生活。植物离不开一定的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等物质,这就是直接的生态条件。各种植物都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因此,从发展农林牧副业出发,分析地区特征,必须从植物的生态条件来考虑。即不能孤立地谈地区特点,也不能单纯强调植物种类,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这就是因地制宜。
所谓肥土或瘦土、高产作物或低产作物、良种或劣种,都不能孤立地去看,而是要同一定的条件联系起来看。适于某种作物的土壤,对这种植物来说是肥土;反之就是瘦土。同一种作物,种在适宜的土壤上是高产作物;反之就是低产作物。例如,我国东部亚热带,有大量红壤和黄壤,长期以来被称作“低产田”。说它是低产田,实际上是在缺乏石灰和其他肥料的情况下,对水稻、玉米、小麦、黄豆等作物而说的,但对茶叶、油茶、花生、烟草、红薯等来说,在少量施肥的情况下反而是好土。同样,在玉米、水稻生长良好的土地上如种茶叶、油茶等,却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在北方大家都说盐碱地不好,其实轻质盐碱地对甜菜、红花等作物却是好地。毛竹在亚热带生长茂盛,到热带就不行,因为它怕热;到温带也不行,因为它怕冷。
从植物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有些地方搞“人造平原”、“改土”、造林单一化等做法,是值得考虑的,或者根本就应当制止。
一九七五年,南京郊区的一个生产队,动员了成百上千的群众,铲丘陵和低山,大搞“人造平原”。其实,在那些低山和丘陵上种用材林,栽果树,或者造梯田搞水旱轮作,不是很好吗?这样的“愚公移山”实在没有必要。
一九六三年,在川北丘陵地区,也曾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在那里挖山填土,搞所谓“改土”,每改一亩的成本是一千至三千元。“改土”以前,丘顶上种植要求排水好、适应薄土层的花生、甜薯,丘坡上种小麦和玉米,丘底下栽水稻和小麦,基本上适应作物的生态条件。改成稻田以后,在没有拦水的条件下,只能变成“望天田”。这样做,既不讲经济核算,又不符合生产实际。
今年二月我到广西调查,看到某些山区,长期以来,根据上级农业部门的指示,“砍了杂木种杉木”,强调要“成片种杉,种杉必须全垦”,把原有的一些珍贵的阔叶树一砍而光。杉木,作为速生树木,是要在亚热带土层深厚、比较阴湿的山区,才能长好。而在其他生态环境,特别是两广一带的南部就不行。因此,那里种了十年的杉木都成了一棵棵“小老树”。而且,由于破坏了原来的森林结构,搞单一化,对土地养分循环大大不利,而全垦又引起了水土的严重流失。这种做法必须制止。
中国的自然条件,比美国、苏联和加拿大等国都复杂得多。即使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例如一个县,一个社,甚至一个大队,同时就有不同性质的各种土壤,千差万别,错综复杂。同一座山的山顶、山坡、山脚的土质就大不一样,这为开展多种经营、种植多种作物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不能在生产指导上搞“一刀切”。从发展农、林、牧、副业的生态规律的角度来说,“以点带面”的口号是不正确的,容易使人们不顾具体、复杂的生态条件而生搬硬套,这方面我们已经吃过很多、甚至是很大的苦头。应当以“点面结合”这个比较确切的口号代替“以点带面”的口号。
总之,自然界的山、水、气候、田、土、动物、植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破坏了其中一个环节,就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我们在规划和发展农林牧副各业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生态规律,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几个具体意见
一、要重视开发我国东部亚热带地区
我国的亚热带,特别是它的东部地区,是一块宝地。但我们对这一地区的山地和丘陵红壤地区是重视不够的。我们对我国西部地区的自然情况了解得比较多,做了较多的实地考察。但对人烟稠密、自然条件优越的东部地区考察了解却很不够。其实,在江西、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宜垦荒地,虽然每一地块不如西北那样大,但小块连成大块,总面积就可观了。那里雨量丰富、无霜期长,一年可种两季或三季作物;而且红壤土层深厚,只要施用石灰和其他肥料,粮食就能高产。特别是灌溉后绝对不会发生土壤盐碱化或风沙危害的反作用。从近期来说,不宜强调往西北移民,以免破坏畜牧用的草场,造成土壤盐碱化和沙化。要接受过去因滥垦而发生不良后果的教训。目前先把东部地区的荒地开发起来。虽然农场规模小些、人数分散些,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如何开发西北
(一)在土地利用的方向上,在大部分地区应以畜牧业为主。
(二)农业只应限于绿洲有条件灌水、排水的地方,不宜过分扩大。有些已垦的盐碱地或沙土,应当尽可能地退耕还牧。
(三)西北有许多耐旱的经济作物,应加强研究,如有特殊用途,可变野生为栽培。这几年,美国在荒漠地区发现一些可做橡胶、工业用油、食用油等的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植物。它们耐旱力强,需水很少,已变野生为栽培。同样,我国西北地区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也可能把某些野生经济植物变为家生。
(四)关于改造沙漠,应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针:对半干旱地区人为造成的沙漠,应大力治理;对干旱地区的某些边缘地带进行小规模治理是必要的,但是对全国十几亿亩沙漠的大规模治理,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大片大片的沙丘,鳞次栉比,高的一百多米,一般的都有五十米,近期是无法改造的。例如,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沙漠之一,雨量一般在五十毫米以下,甚至全年无雨,就不能改造。
三、三北地区防护林带的建设问题
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营造防护林带,对保护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作用极大。但是三北地区地域辽阔,自然条件非常复杂。造林必须根据具体的自然条件,首先是水和土壤的条件,考虑到植树能否成活。有些地方既无水,土壤中又含有大量盐碱,甚至全是石膏层,树木根本无法生长。一九五八年,甘肃省动员万人在戈壁滩上造林,一棵未活。所以,一定要因地制宜,能搞则搞,不能搞的则不搞,免得劳民伤财。有的地方可以搞“带”,更多的地方要搞成“体系”。不能图形式,强求一律。解放初期东北搞类似“绿色万里长城”的防护林,因未考虑生态条件而失败的教训,应当记取。苏联的斯大林改造自然的大规模营造防护林带的计划,在我国解放初期曾大力宣传过,我们虽然看到画在图纸上很好看,却没有看到真正的林带,这个经验也值得借鉴。“绿色万里长城”的提法,会引起误解,可能会使人们不顾自然条件,强求搞连续不断的“长城”,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很赞同建设“防护林体系”的提法。
三北地区营造防护林,当前第一期工程应放在东部(东北、内蒙古、宁夏一线)农、牧地区最需防护的地带。
要注意保护沙漠里原有的植被。准噶尔盆地的梭梭林大都被砍光了。首先要把已被破坏的林、灌、草恢复起来,或进行人工培植。要选种耐旱树种。栽树要节约用水,注意水分平衡。在水源很缺的农、牧地区,栽树面积不宜过大,以免夺去农作物和牧草用水,影响农、牧业。应当全面考虑农林牧副业的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