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把整个身心扑到建设事业上来
边云峰为发展电焊条生产作出贡献
十五种填补了我国电焊条生产的空白,十种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华社呼和浩特七月二十日电 本社记者王文亮报道: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市电焊条厂工程师边云峰,和广大职工一起,从一九六六年以来,使这个厂生产的电焊条由一个品种增加到一百零四个品种。其中,有十五种填补了我国电焊条生产的空白,有十种电焊条的质量根据全国专业会议的鉴定和现有技术情报资料,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不久前,边云峰在成都召开的全国第三届焊接学术年会上,提出了五篇有关各种电焊条的研制及焊补工艺的学术论文,详细论述了这个厂在发展我国焊接事业上所取得的成果。
一九五八年,边云峰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焊条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市电焊条厂工作。一九六六年,他和天津市电焊条厂的一部分工人、干部,为支援边疆建设,从天津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这些年一直在集宁市电焊条厂从事科研技术工作。他具有可贵的探索精神。刚到集宁市电焊条厂时,这个厂只能生产一种名叫“结422”的普通电焊条。他和本厂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剖析和总结了我国生产“结422”电焊条的四种典型配方。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了钛锰双脱氧的新工艺,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还显著地提高了电焊条质量。在一九七二年第一机械工业部举办的全国电焊条质量评比会上,厂小人少设备差的集宁市电焊条厂生产的“结422”电焊条的质量,跃居全国第一。
为了改变品种单一局面,向多品种、高精尖进军,边云峰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在使用被认为只能生产普通电焊条的土设备螺旋机,来生产包含金属材料较多,需要高压涂制的多品种电焊条的试验中,他在试验室熬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困得实在不行了,就利用烘烤新焊条的暂短片刻,伏在桌子上打个盹。经过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五年时间里,一共生产了结构钢电焊条、耐热钢电焊条和不锈钢电焊条等四十多种高质量的电焊条,在用螺旋机生产多品种电焊条上闯出了一条新路。第一机械工业部肯定了他们的经验,专门在集宁召开了全国焊接行业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
边云峰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接着又主动承担了为耐高温高压管道焊接试制出一种理想的专用电焊条的任务。高温高压管道焊接的难度极高,哪怕在千百万个焊口中仅仅留下一个微不足道的气孔,管道里的高温热流和高压气体也会破管而出,影响生产。攻坚仗一打响,边云峰就把自己的整个身心扑到新焊条的研制上来。新焊条的配方设计、涂制、试烧、质量性能的检验,他都要亲自动手,有时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他经常一下子买上一、二十斤馒头,或者买上一、二十斤小米饭,全冻在凉房里,吃饭的时候,就泡着开水啃冰冻馒头,或者就着咸菜吃开水泡的小米饭。试验整整进行了十三个月。在这期间,边云峰领导的攻关组总计作了一百八十多个配方试验、一百多次折断面折断观察、六百三十多次冷弯试验和八百五十九次元素分析,终于设计出一种名叫“结420管”的专用电焊条。这种新焊条,在大庆第二热电厂焊接结果,焊接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很好。之后,边云峰又和工人、技术人员们先后研制成功了多种包含金属材料较多,对压涂工序要求较高,有各种不同用途的专用电焊条,满足了国家建设多方面的需要。“结420管”专用电焊条、一种专门焊接不锈钢的专用电焊条和一种专门用来焊接轧钢厂复合浇铸冷轧支持辊的专用堆焊电焊条,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都获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奖。
现在,边云峰正在利用业余时间,编著《电焊条配方设计》、编译《焊接材料》两书。他决心把多年来研究国内外焊接材料所得,和在生产多品种电焊条方面的丰富实践经验,挖掘整理出来,变成全国焊接行业的共同财富。


第2版()
专栏:

他热爱祖国的远洋事业
——记上海远洋公司船长贝汉廷的事迹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北纬三十二度四十分,东经二十八度十九点二分地中海海面上,一艘塞浦路斯货船“艾琳娜斯霍浦”号遇难。当时,我国远洋货船“汉川”轮正通过苏伊士运河,航行在地中海狂风怒涛中。下午两点多钟,我船电台收到紧急求救信号,船长查明该轮失事地点与“汉川”轮不远,当机立断下令全速赶往抢救。在惊涛骇浪中,“汉川”轮好不容易靠近“艾琳娜斯霍浦”号,从救生艇上救起了该轮全体十七名船员。此时黑夜来临,为了其它船只的航行安全,“汉川”轮决定通宵守候在遇难船近旁。夜间,“汉川”轮用无线电台先后警告了六艘驶近的船只,防止了撞碰事故。这件事,一时成为地中海沿岸各国港口、报纸和电台广为传播的佳话,纷纷赞扬中国货轮的这种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当时,担任“汉川”轮船长的是上海远洋公司的贝汉廷同志。提起贝汉廷,这个名字在远洋运输线上并不陌生。多年来,他出色的工作成绩已广为流传,被人称赞。
去年春天,“汉川”轮在伦敦港卸货时,接到远洋公司电报,要他们下航次在汉堡港装运国内急需的化纤成套设备。贝汉廷一接到任务,立即和汉堡中国远洋公司代理联系。当了解到这次货载物资按常规需要一条半“汉川”轮才能装运完时,他想,成套设备一般体积大,相对重量轻,能不能利用甲板空间,精心配载,一次运回国内呢?贝汉廷把自己的想法同船员们一起商量,仔细分析了这次货载情况和航行有利条件。经过周密的分析和认真计算,他们制定了装运甲板货的方案,决定一次把货装完。
用一艘船装一艘半船的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安全、合理地装好这次货,船到汉堡港后,贝汉廷同船员们一起来到码头堆场,对每件货物的尺码进行了测量和核对。他们看到这些货物外型不规则,怕碰怕压,便用硬纸按全部货物的长宽比例剪成货物模型,在甲板布置图上进行排列配载。经过上百次排列,终于使将近五千立方米的四十四个大件各得其所,安全稳当。
为了确保这一船货在航行中的安全,船从汉堡一启航,无论过海峡、过运河,还是在浩瀚的大洋上,贝汉廷常常夜不安寝,饭也顾不上吃。一路上,他仔细分析气象,精心指挥操作,经常检查货物,终于安全优质地把货运回国内,创造性地完成了装载任务。
贝汉廷看到船在国外港口开源节流的地方很多,所以总是努力为国家增加收入,节约支出。
过去,国外货主用我们船上的大吊,用完就算了,从没向货主收过费。该不该收费呢?有一次在意大利装货,因港口浮吊安排不开,货主要使用船上的大吊。贝汉廷想,根据合同,装货费由货主负责,货主使用港口浮吊,要付很贵的费用,而使用我们的大吊,却不付分文,这太不合理了。经过多次交涉,货主终于同意付给费用。
一艘投资上千万元的船舶,停泊一天一般要耗费五、六千元,因此抓紧船期,快装快运,是改善船舶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他担任船长的船舶,在保证航行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各种办法多装快运。比如,西欧各港口星期六、星期日和夜间都不工作。贝汉廷就经常利用星期六、星期日港口休息时航行,这样星期一到港,就可以装货卸货。
贝汉廷已经先后担任过十三条船的船长,到过四十多个国家八十多个港口。贝汉廷每到一个港口,总要把港口的规定、港章和各项资料拿来,看看海关、港口、移民局有什么规定,联检有什么手续?他每航行一次新的航线,总要详详细细作航行记录。他虽然记录和积累了大量的航运资料,航海经验也丰富,可是还非常虚心向各种人学习。贝汉廷不仅好学,而且总是把自己掌握的技术耐心地传授给年青驾驶员,在航行中坚持每周给驾驶员们讲授航海技术。
石新华 白增华 李芾


第2版()
专栏:

五届人大代表、轻工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鉴明(右二),撰写了许多科学论文,为发展甘蔗生产作出贡献。
新华社记者 孙志成摄


第2版()
专栏:

解决烧柴拯救森林刻不容缓
徽州地区由于多年来砍树烧柴等原因,造成森林覆被率下降,水土流失面积增多,生态失去平衡,洪旱灾害频繁,危害农业生产
真正了解山区建设的人,都深深地感到烧柴问题不解决,保护山林,建设山区便是一句空话。
中共安徽省徽州地委、徽州行署就痛切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尽快改烧柴为烧煤;要求山区社员群众,不要烧好材大料,以保护森林资源,让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进入徽州地区祁门县城,大街两旁,小巷角落,集体食堂和住户的房前屋后,到处可以看到象小山似的一堆一堆的木柴。在通往山间的公路旁,堆放待运的烧火用的木柴就更多了。来到山沟一些社队的场院,可以看到,社员将一棵棵楮树、枫树锯成一、两尺长的树段,然后挥斧劈开当柴烧。目睹此情此景,记者和许多山外人都不胜惋惜!
徽州行署燃料公司的同志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全区七县一市城镇居民有三分之二的户烧木柴,全年计烧柴十二万立方米;全区年产二十七万担左右的茶叶,有二十万担要在这里粗制、精制,需烧柴八万立方米;全区一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饮食服务行业的炉灶,全年烧柴四万立方米。仅此三项,一年之内就要烧柴二十四万立方米。在这些被烧的木柴中,有一半左右是可以利用制作农具、家具的,也就是说,每年要烧掉不该烧的木料达十二万立方米。
徽州地区本来是个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的山区。但由于多年来的过量砍伐和毁林种粮,造成森林覆被率大大下降,水土流失面积急剧增多。据有关部门调查,五十年代多数林区的森林覆被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而目前已降至百分之三十多,且分布很不均匀。那时候,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只占百分之十五,现在则上升到百分之三十,河床普遍抬高一米左右。由于生态失去平衡,造成洪旱灾害频繁,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因此,制止无计划的砍伐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改烧柴为烧煤,改烧好材大料为烧枝丫毛柴,则是制止无计划砍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徽州地区、还有皖南其他地区要烧那么多柴,是不是因为没有煤或者其他燃料呢?不是。皖南山区煤炭资源较多,石煤资源尤为丰富,只要发动社队多开小煤窑,多采石煤,燃料来源问题并不难解决。近两年来,皖南地方煤炭生产已有所发展。徽州地区宁国县港口煤矿年设计能力三十万吨,目前已年产十多万吨。今年初,这个煤矿光积压落地煤已达一万七千吨。行署燃料公司和物资局的负责同志,曾为此专程到江苏、浙江的十几个县推销。这就在皖南山区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煤炭积压,另一方面破坏森林,烧去大量不该烧的木料。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皖南山区的同志指出,砍树烧柴的问题能否解决,关键在各级党政部门抓不抓。歙县和祁门县就是鲜明对比。歙县县委领导亲自抓,发动各有关部门认真抓,现在全县大部分砖瓦窑、石灰窑、主要制茶厂、机关企业食堂和大部分城镇居民都已改烧柴为烧煤,一年就少烧去三、四万立方米的树木。但离这个县不远的祁门县对以煤代柴的改革工作却进展缓慢。祁门县茶厂是每年要粗制、精制五万担红茶的大厂。这个厂一年要烧去二千多立方米大树段好柴,一年就要烧掉上千亩山林。群众批评这个茶厂是在“放火烧森林”!最近,这个厂的领导表示要采取以煤代柴的措施。
要解决以煤代柴的问题,还必须打通煤炭供应的渠道。徽州地区长期以来只有供应木柴的机构,没有供应煤的机构。去年年底这个地区已成立燃料公司,各县也将陆续成立燃料公司,准备有计划地组织煤炭供应,逐步解决城镇生产和生活上需要的燃料问题。
农民把好材当劈柴烧掉,除煤的供应困难外,据了解,还有三个原因:一是非规格材国家不收,又不准自由去卖。这样,有些树,如枫树、楮树等杂木,只好当劈柴烧。二是国家收购价格偏低,卖材不如卖柴。皖南山区一立方米松杂木国家收购价格平均三十元左右,劈成三千斤柴,一般也能卖到三十多元,如果在集市贸易上出售则可卖五、六十元。三是农民想将原木加工成方木,或者想利用一些国家不收购的木材加工一些成品或半成品出售,但某些业务部门不是层层设卡不准出售,就是收取很高的手续费,使农民只好砍树当柴出售。
新华社记者
王礼贶 周郁夫
(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解决社员严重缺柴问题
疏勒县利用“三滩”营造薪炭林
平均每户占有一亩六分,社员不再滥砍荒漠植被
新华社乌鲁木齐七月二十二日电 新疆疏勒县农村从一九七三年开始利用沙滩、碱滩、河滩营造薪炭林,现在全县薪炭林面积达八万五千多亩,初步解决了当地燃料奇缺的问题。
疏勒县的社员由于长期严重缺柴,把沙滩、戈壁、碱滩上散生的胡杨、红柳、骆驼刺砍光当柴烧,不但引起平地起沙、盐碱回升,社员打柴也越跑越远。一个五口之家常年要有一个人打柴,一些困难户甚至挖草根、晒牛驴粪烧饭,直接影响到社员的生产和生活。
后来疏勒县把营造薪炭林作为植树造林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绿化“三滩”的规划,坚持给薪炭林定苗圃、定水、定劳力。现在,全县平均每户占有薪炭林一亩六分,使社员做饭有柴烧,牲畜增加了饲料,碱滩也得到了改良。原来忙于打柴的劳动力参加了集体生产,过去当燃料烧掉的秸秆和牛驴粪上了地,滥砍荒漠植被的现象也不见了。


第2版()
专栏:

改进经营管理 讲求经济效果
固安县郑家营大队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发展农业,粮食逐年增产,成本不断下降,集体收入增加,社员生活日益改善
本报讯 河北省固安县郑家营大队从实际出发,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科学地管理农业,讲求成本核算。近十年来,粮食产量逐年上升,成本不断下降,集体收入大大增加,社员生活日益改善。去年,同一九七○年相比,粮食亩产从三百斤提高到七百一十四斤,斤粮成本却由原来的四分一厘下降到二分四厘,公共积累从二万五千元增长到四十四万三千元,社员平均分配水平由五十五元上升到一百二十元。
按照客观实际制订种植计划
郑家营大队从实践中体会到,种植计划关系到生产经营的方向和效果,是搞好当年生产的重要一环。他们在制订生产计划时,首先考虑到国家计划,在确保完成国家粮棉油征购任务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按照扩大再生产和群众生活的需要,因地制宜,多种经营,不搞“一刀切”。近几年来,这个大队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大饲养业,坚持大牲畜自繁自养。为了解决饲草问题,他们在种植上合理安排,顶住了一度盛行的种植杂交高粱“一刀切”的瞎指挥,坚持每年种晚谷一百二十亩,粮食产量虽略低于杂交高粱,但可收获谷草十二万斤。还种植各种豆类一百二十亩,可收豆秸、豆花七万斤。这样既满足了社员生活的需要,又解决了大牲畜饲草问题,使大牲畜不断发展,每年还繁殖十头以上对外出售,可增加收入一万元。这个大队每年夏秋收获季节,用苇席是一项不小的开支。为了省钱他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更新了三亩苇地,每年可产苇万余斤,除解决集体用席一百片,减少开支六百元外,还可增加收入八百元。
注重生产成本把钱花在刀刃上
郑家营大队的经验是:搞农业必须象管理企业那样,注重生产成本,讲求经济核算,才能做到增产、增收。他们每办一件事,每花一分钱,都要算一算经济效果,既看到当前,又想到长远,既注重局部收效,也照顾到全局利益。打井抗旱是增产的重要措施。可是,开头几年,资金不足,就先打锅锥井,所需材料都就地取材或买料加工,仅花了五百多元钱,就打了六眼锅锥井,在生产上发挥了很大效益。随着生产的发展,公共积累的增加,又陆续打了机井二十三眼,其中深井九眼。在肥料使用上,他们讲究科学施肥。坚持以农家肥为主,从不盲目使用化肥,而是通过试验对比,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施用适量。既减少了开支,发挥了肥效,做到了当年增产,又增强了地力。在农机具的购置上,哪些该买,哪些缓买,哪些不买,都要经过大家反复讨论,权衡得失,把钱花在刀刃上。对于生产急需、又能长久发挥效益的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收割机等,却不惜花费资金。为了减少农机具的损坏,节约开支,除了建立严格的使用、管理制度以外,他们还下力量培养人才,每添置一件机器,都要做到会使会修。由于事事注意节约开支,讲求经济效果,去年,全大队生产性开支仅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二点八,而非生产性开支还不足百分之零点一。
干部以身作则善做思想工作
郑家营大队能够按照经济规律搞农业生产,是与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分不开的。党支部书记段秀山始终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干部都能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多占用集体的财物,不吃请,不受礼。随着生产的发展,经营管理日趋复杂,他们都能自觉地学技术、学管理。党支部副书记潘少清,通过多年钻研农业技术,掌握了植种、除虫、施肥、浇水等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使这个大队在科学种田上有了发展。
这个大队的干部,还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中的思想问题,不搞无限上纲,而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这个大队的干部,由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因此,他们说话灵验,办事顺当,群众愿听愿干,全大队逐步形成了热爱集体的良好风尚,大队形势越来越好。


第2版()
专栏:

四川农学院培育成功水稻新品种
四川农学院农学系水稻研究室的教师,在有关方面协作下,培育成功新型水稻——同型杂交水稻。
这种杂交水稻经三年来的多点试验和大面积试种,证明生长期较短、适应性强、分蘖势旺、产量稳定,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去年,四川省雅安地区试种一千三百一十三亩,平均亩产一千二百一十斤;什邡县在烟田连作这种新型晚稻一千零八十七亩,平均亩产七百四十四斤,比常规晚稻增产百分之二十八。
同型杂交水稻是利用原产非洲西部的晚籼稻“同比亚卡”,同我国早籼稻矮脚的南特等品种,进行地理远距离杂交而精心培育出的新类型稻子。


第2版()
专栏:

西北大学制成新农药“野燕枯”
西北大学研制成功一种名叫“野燕枯”的新农药,对于防除麦田恶性杂草野燕麦具有很高的效力。
近年来,野燕麦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严重威胁。为了研究防除这种草害的农药,西北大学化学系自一九七六年下半年起,在有关部门的协作下,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野燕枯”研制出来后,他们又先后在省内兴平、武功、宝鸡等县和新疆、青海、宁夏等省、区的一千八百多亩麦田里进行了大田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农药防除野燕麦的效力高达百分之九十左右。目前,西北大学和有关协作单位正在进一步研究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工艺,进行中间试验,为及早投产创造条件。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