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大力进行勘探和开采 引进外国技术和资金
第三世界一些国家努力增加石油生产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六月二十七日电 墨西哥坎佩切湾的海上油气田从六月二十六日起开始进行商业性开采。
墨西哥石油公司在提供这则消息时还宣布,一条长一百六十二公里,直径三十六英寸的海底输油管也同时投入使用。这条输油管可以把海上石油输送到塔巴斯科州。
命名为“坎塔雷略一号”的第一口油井开始投产时日产一万九千八百五十桶。今年年底产量将提高到每天二十四万桶。这一数量表明,坎佩切湾海上油田具有很大的潜力。
据新华社波哥大七月五日电 哥伦比亚政府昨天宣布了一项新的能源政策,决定在努力勘探和开发石油的同时,更加重视其他能源的生产和利用。
这项新政策是由矿业和动力部长阿尔维托·巴斯克斯宣布的。他说,新政策规定从现在起到一九八七年将钻井七百三十口,预计耗资三十五亿美元。
目前,哥伦比亚的发电设备能力为四百二十万千瓦,其中百分之七十二为水力发电,百分之二十八为火力发电。从现在起到一九八四年,全国发电量计划增加一倍,到那时将完成六项新的工程和扩建二十二个电站。
哥伦比亚煤的蕴藏量超过了四百亿吨,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产煤大国。哥伦比亚政府已宣布了一项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可供出口的生产计划。
据新华社北京七月七日电 巴西利亚消息:巴西总统若奥·菲格雷多七月四日在经济发展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了一系列有关能源的决定。
这些决定包括成立全国能源委员会,规定进口石油的限额和采取其他限制燃料消费的措施。
菲格雷多在讲话中说,国家的石油政策首先是,通过大力进行调查和勘探以及扩大同外国公司签订的自负亏损合同来大量增加石油生产。
目前巴西石油的日消费量为一百万桶,其中约有百分之八十五要靠进口。
据新华社拉各斯六月二十六日电 本社记者冯建伟报道:尼日利亚南部的贝宁湾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一九六二年,美国海湾石油公司在这里开钻,翌年成功,揭开了这里海上采油的序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尼日利亚重要的海上油田。
记者最近应邀访问了位于贝宁河口的奥卡姆海上采油区。这里,矗立着一座座钻井台、采油塔和输油装置;汽艇穿行其间,巨型油轮进进出出,呈现出一派海上油田的特殊景色。这座采油平台看上去约有五、六层楼房高,分主台和副台两部分。主台最上层设置着五个大小不一的卧式油罐,最大的可容两千立方米原油。平台日加工原油七万余桶。
如此庞大的海上设施,该用多少人来管理呢? 接待我们的平台负责人、尼日利亚朋友奥拉迪吉在引领我们参观时,介绍说:“我们共有十九人,其中包括三名厨师和杂工。其余十六人,有的管采油井,有的管技术设备,而在平台上值班的昼夜只有四人,分两班,每班只有两人,一人在办公室负责和公司各部门联系,另一人在平台上巡视,查看机器仪表运转是否正常。”
离开采油平台,我们参观了钻井塔,还从空中巡视了采油井、油轮“码头”。所谓油轮“码头”,其实只是一个伸出去的油管开关。给油轮装油,大的一百万桶,小的三十万桶,多则需五十小时,少则三十小时就可完成。公司原订日产量是三十九万桶,上午完成了三十七万桶。


第6版()
专栏:

伊朗宣布实行普遍大赦
胡齐斯坦省省长命令部队处于戒备状态
新华社德黑兰七月十一日电 据《德黑兰时报》今天报道,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七月八日宣布对“所有在过去的政权下犯了法的人”,除那些参与谋杀和虐待罪的人以外实行普遍的大赦。
霍梅尼的通告说,这一措施也适用于武装部队成员。他说,“那些犯谋杀罪或发布谋杀命令的人以及那些用非刑折磨我们的革命囚犯的人”,排除在大赦之外。
霍梅尼说,他劝告“仍在反对国家意志”的前政权的残余势力放弃“他们无用的努力”,加入国家的统一的队伍中来。
巴扎尔甘总理两个月前对全国说,他已要求霍梅尼宣布大赦,以便“使情况开始恢复正常”。警察和军官特别迫切要求对他们的人员实行大赦以便恢复国家治安部队的士气。
据信,现政权在监狱里关押了许多人。几星期来,已经在努力加快审讯,并以保释方式释放一些受到指控的人。
霍梅尼说,武装部队由于他们的工作“必须得到安全,所以国家和我宽恕他们在前政权下所犯的罪。当然,普遍大赦也适用于武装部队成员”。
他说,那些犯有不在大赦范围之列的罪行的治安部队成员,应由武装部队自己交给革命法庭审理。
新华社德黑兰七月十一日电 据《德黑兰时报》今天报道,由于伊朗胡齐斯坦省的局势继续紧张,胡齐斯坦省省长艾哈迈德·马达尼七月十日命令所有武装部队处于二十四小时的戒备状态。这家报纸还说,这项命令是在霍拉姆沙赫尔城的伊朗阿拉伯人重新爆发示威之后颁布的。
据报道,这个城市数以千计的人涌上街头,表示完全支持该省(阿拉伯)宗教领袖阿亚图拉·舒比尔·哈加尼。
这一消息说,示威者的领导人呼吁说,任何人都不应该携带武器,应当作出一切努力来避免同政府军的冲突。在这个呼吁发出后,人们又以和平方式举行抗议集会和示威。
消息还说,伊朗的阿拉伯人组织这些示威是纪念他们同政府军武装冲突第四十天。在这次冲突中,有些人受伤和死亡。
这次抗议集会结束时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立即无条件地释放所有政治犯,要求政府保证人们在伊斯兰革命体制中享有充分的民主权。


第6版()
专栏:时事综述

苏联会不会有能源问题
——西方舆论对苏联石油生产的剖析
薛途
当前,西方的“石油恐慌”正在冲击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久前,美、英、法、西德、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七国首脑聚集东京,商讨应付能源短缺的对策。就在这一片石油恐慌声中,西方一些舆论也在纷纷议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经在折磨着西方的能源危机”,会不会也在苏联发生?
苏联是世界头号产油国,一九七八年产量达五亿七千二百万吨,占当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百分之十九。苏联每天生产大约一千一百万桶石油,出口约占四分之一,主要输向经互会东欧成员国,这些国家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石油仰赖于苏联。同时,石油已成为苏联外汇的特殊来源。据西方报道,一九七七年苏联向西方国家提供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给它赚回六十四亿美元的外汇,几乎相当于苏联向这些国家出口额的一半。但是,现在,人们提出的问题是:苏联石油生产的这种好景能不能持久下去?到八十年代苏联是否将要发生能源短缺?
对于这个问题,西方的舆论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是由一九七七年六月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篇《关于苏联石油生产的分析》报告引起的。这篇报告估计“早则于一九七八年,迟则于八○年,苏联将停止向经互会国家(东欧国家)和一部分西欧国家出口。到一九八五年,苏联自己将变成石油进口国。”
一些西方舆论对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结论表示怀疑。有的甚至认为“苏联有大量已被证明的储备,加上西方愿意继续出售技术和设备,俄国能保持目前的生产水平”。但是多数西方人士和专家则倾向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估计。西德《商业报》认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报告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它主要是预言苏联经济的前景惨淡,东欧国家的许多报道都说明这种看法是正确的。苏联要东欧各国有目的地加强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的经济合作,“因为在一九八○年以后,苏联不再有能力满足东欧对石油和原料的需求”。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报道,据西方研究苏联经济的专家基思·布什预计:“苏联八十年代初在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的同时,防务费用会不断增加,石油供应会日益短缺”,“苏联石油产量很快就会到顶,从而使苏联集团变为完全进口石油的国家。”
西方认为,目前苏联石油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它的老油田油藏日趋枯竭,经过长期开采,许多油田出现了“衰老”现象。著名的巴库油田的年产量现仅维持在二千万吨左右。而新油区开发进展不易,一些石油产地,如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秋明油田,地区偏僻,运输不便,气候条件恶劣,开采困难。日本的《经济往来》月刊今年五月号一篇文章认为,能源是苏联的一个大问题,它估计“苏联到一九八五年必须进口一亿七千五百万吨石油。”
苏联生产的石油一要满足国内消费的需要,二要输往东欧国家以及古巴,三要向资本主义世界出口。现在要兼顾这三方面显然已不如过去那样挥洒自如。根据苏联官方的统计材料: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九年期间,苏联原油生产量每年平均增加百分之八,石油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七点一。而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四年,石油消费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七点八,但生产仅增长百分之六点九。这种生产的增长低于消费的增长的趋势目前还在发展。而这种趋势的发展又影响它对东欧国家的石油出口。现在,苏联对这些国家的石油出口不仅难敷需要,而且有减少之势。法新社最近报道:目前,苏联向保、捷、东德、波、匈每年出口的石油,已比一九七一——一九七五年少了百分之十。近来,苏联一再要求这些“兄弟国家”“实施严格的节约石油和天然气的措施”。而在此同时,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苏联“一九七八年向西方的石油出口明显下降了近百分之二十”。
西方舆论这样重视苏联的能源问题,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如果苏联成为石油进口国,那它必然要加紧争夺盛产石油的中近东和波斯湾地区。而这一地区目前正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石油的主要来源。苏联的挤入不可避免会使苏美的争夺加剧。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苏联石油生产下降的影响可能遍及全世界,这并不夸张”。因为苏联在国外购买石油,“仅仅这种可能性,就会促使”苏联加紧目前为在红海、波斯湾地区和其他一些地方“争夺影响和炫耀武力而作的努力”。日本报刊报道,日本政府和能源界强烈地认为,“苏联为了寻求石油而向中东产油国扩展,在八十年代,新的石油争夺战将会在国际上重演”。日本著名军事评论家村上熏在他的《八十年代的世界军事形势》一书中,甚至说:“预料一九八五年以后,甚至会出现美苏石油之争可能升级为军事冲突的那种危险局势。”
正是基于上述理由,西方舆论不仅注视着苏联在石油问题上的动向,而且也密切注意着苏联在中近东和波斯湾地区的动作。人们指出,今年以来,苏联在从非洲之角直到阿富汗这条线上加紧渗透扩张,同它的“石油战略”不是没有关系的。


第6版()
专栏:

埃以美举行关于巴勒斯坦自治的会谈
新华社亚历山大七月六日电 埃及、以色列和美国关于巴勒斯坦自治问题为时两天的第四轮会谈今天在亚历山大结束。今天下午在亚历山大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读的联合公报说,三方已经同意组成两个工作委员会以进行谈判自治的工作,在谈判过程中,还将设立其他工作小组。第四轮会谈举行了三次秘密会议。参加这轮会谈的三方代表团分别由埃及总理兼外长哈利勒、以色列内政部长布尔格和美国总统卡特的特使斯特劳斯率领。
据悉,埃及昨天重申了它在第三轮会谈中提出的关于巴勒斯坦自治的目的和方法的十七点建议草案,并且宣布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冲突的关键,自治应该是走向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巴勒斯坦国的一个过渡阶段。但是,以色列坚持所谓有限自治,并且完全反对巴勒斯坦独立。由于埃及和以色列之间在观点上存在广泛的分歧,美国代表团今天上午在举行关于联合公报的最后一次会议以前,分别同埃及和以色列两方进行了磋商。
关于巴勒斯坦自治问题的前三轮会谈是在五月到六月之间举行的。第五轮会谈将于八月五日在以色列的赫兹利亚举行。


第6版()
专栏:经济札记

第二次警钟
谷津
能源短缺,油价上涨,正越来越成为西方工业国家面临的难题。不仅美国、日本、西欧共同体国家的政府当局为此焦急,而且西方的一些重要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能源机构等,也纷纷发出警告,要求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危机的来临。
石油输出国组织今年以来在石油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决定把它们的油价从去年十二月的每桶十二点五美元,提到今年四月的十四点五四美元,接着再提高到今年七月的十八美元到二十三点五美元。这一系列的涨价,使西方的主要工业国家今年要为进口石油多付出四百多亿美元。为了避免大家抢购石油引起油价再涨,美国、西德等七个主要工业国家的首脑,最近在东京达成了一项共同节约能源、冻结石油进口的协议。但是节约能源、冻结石油进口,不免会使经济增长缓慢、失业增加,从而加剧社会不安和政治动荡。目前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西方工业国家的总失业人数,已超过一千八百万。美国和西欧个别国家的经济已出现停滞或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冻结石油进口的计划能否顺利进行,实际上已成了大问题。
当前,西方国家的一些领导人,把工业国家正在出现的经济衰退的现象,归罪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这次大幅度提高油价,这完全是不正确的。虽然油价上涨会给西方国家的经济带来不少的冲击。但是油价上涨的最根本的原因还不在于它们的提价,而在于世界石油供应日益紧张的总趋势。
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新的大油田的发现比六十年代已大大减少。但是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除经济危机的个别年份外都在增加。在美国大量浪费能源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世界石油资源有限而需求日增,当然就要出现供不应求。而且石油出口国为保护自己的地下资源,近年来,都不愿意漫无节制地开采和出口。伊朗由于局势动乱,减少石油出口,不能不使石油供应减少。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际石油大垄断组织大量地抢购和囤积石油。这一切使石油供应更趋紧张。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估计,目前每天短缺的石油约为二百万桶,到一九八五年将达到每天缺油三百三十万桶,一九九○年再恶化到每天短缺九百五十万桶。石油如此重要而又日益稀缺,价格就必然会上升。不久前,欧洲一些石油现货市场上石油售价每桶超过三十美元仍然有人抢购,就是一例。
便宜而又丰富的石油,曾经为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几十年空前的繁荣。这一黄金时代正在消逝。一九七三——一九七四年原油价格上涨三倍,第一次向这些贪婪地浪费石油资源的工业国家敲响了必须节约石油的警钟。但是从那时以来,几乎所有的西方工业国家在能源政策上仍然没有改弦易辙,继续依赖大量进口石油。目前的石油短缺和油价上涨,向西方工业国家敲响了第二次警钟。西方工业国家现在不得不开始正视现实了。尽管寻找其他能源来代替石油目前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将经历一个痛苦过程,但是早一点未雨绸缪未必不是幸事。现在就要看西方工业国家能不能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


第6版()
专栏: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访问中东九国
综合新华社消息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最近结束了对叙利亚、约旦、伊拉克、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和北也门等九国的访问。并分别发表了联合公报或新闻公报,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反对犹太复国主义推行的侵略政策的斗争,支持非洲人民为争取自由、独立和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以及消灭种族主义政权所进行的斗争。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塞舌尔任命新议长
塞舌尔共和国总统弗朗斯·阿尔贝·勒内任命了约翰·雷诺为塞舌尔人民议会议长。
塞舌尔上届人民议会是在一九七七年六月五日勒内发动政变后宣布解散的。
新议长约翰·雷诺曾任劳工部首席秘书,不久前担任外交部巡回大使职务。
乌干达组成新政府
乌干达新总统戈弗雷·比奈萨六月二十日宣布成立了新的临时政府。
据宣布,新政府现有十一名部长组成。
比奈萨是六月二十日接替卢莱担任乌干达临时政府总统的。
南非黑人饱受贫穷和疾病的袭击
在南非罪恶的种族隔离制度下,约有二百万定居在农村地区的南非黑人在饥饿线上挣扎;每过二十分钟就有一名黑人儿童死于营养不良或有关的疾病。在西斯凯地区的十二万多人遭到了伤寒和结核病的袭击。黑人很少能获得就业的机会。“定居区”已经变成一片贫困的、被掠夺一空的“垃圾场”。
伊朗阿巴丹炼油厂产量下降
从胡齐斯坦省两条输送原油和天然气的管道爆炸后,伊朗阿巴丹炼油厂的日产量下降到十万桶。
报道说,这两条管道在七日发生爆炸,并引起大火,原因不明。后来,引起更多油、气管爆炸,一些管道被大火融化。
世界伊斯兰讨论会闭幕
世界伊斯兰讨论会六月二十七日在安曼闭幕。
约旦宗教基金和伊斯兰事务大臣卡迈勒·谢里夫在安曼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次讨论会通过的决议表明,巴勒斯坦问题是最重要的伊斯兰问题。把任何巴勒斯坦领土和其他被占领土放弃给犹太复国主义敌人,都被看作是对穆斯林的背叛。
东德组织学生在暑假期间劳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专院校和高中学生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劳动队”参加工厂、工地或农业劳动。
据德通社报道,从七月九日开始已有两万名学生在柏林一些经济部门劳动,另外,还有三千名学生将到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劳动,其中约有一千五百人到苏联俄罗斯联邦非黑土地带开垦荒地。(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美国社会初探(一)
金凤
中国妇女代表团最近访问了美国。从东部的华盛顿、纽约到西海岸的洛杉矶、旧金山,我们到处受到热情友好的美国人民、美国妇女的殷勤接待。勤劳、能干的美国人民在不长的历史时期里建设了他们的国家,生气勃勃的美国妇女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这里,就我们接触到的美国社会,写下一点浮光掠影的观感。
政治教育和广告
华盛顿繁花似锦,绿树成荫。街心花园里,喷泉的晶莹水珠在初夏的阳光中闪烁。国会大厅里,陈列着美国许多知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雕像和油画,展现出美国历史的画卷。白宫悬挂着历届总统的画像,还陈列着他们使用过的瓷器和家具。著名的五角大楼(国防部)也开放一部分。这里有英雄厅,壁板上镶嵌着得过荣誉奖章的军人姓名。这里有旗帜走廊,陈列着美国各军兵种各个时期的军旗,还展览着描写军队生活的美术作品。
林肯纪念堂是一座白色大理石的建筑。大厅内林肯的放大三倍的坐像,似乎在忧伤地沉思。纪念堂前是广场,广场以东是一个长方形大水池。碧绿的池水,映着远处高耸的华盛顿纪念塔的倒影,构成一幅庄严的景色。
甚至在狄斯耐乐园,多种多样精巧的娱乐节目,也结合宣传美国的政治历史。用机器人塑成的林肯在发表演说;旋转着的舞台上,各种塑料动物唱着美国各个时期的民歌,配合灯光、布景,展示了从移民开发土地到工业化的美国历史。全景电影再现了美国主要的城市、山川和历史遗址的图景,使人如身临其境地看到华盛顿的白宫,纽约、芝加哥的摩天大楼,旧金山的金门桥,尼亚加拉的大瀑布,独立战争时放第一枪的康考特镇……最后是高高的国会山,矗立在满天繁星的夜空,转瞬红霞满天,响起“美丽的阿美利加”的乐曲……此时此景,的确会使美国观众油然生发热爱美国的珍贵感情。
美国是一个由来自许多国家的移民组成的国家,立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使全国人民了解并热爱自己国家的历史,并以此而自豪,看来是使美国保持团结和安定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也是美国最大的政治。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是处处有政治的。重视物质生产的美国,也异常注重政治教育,而且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和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得巧妙、自然,使人受到政治教育而没有被灌输之感。
这些教育当然都打上深深的阶级烙印。内容不必说,在我们聆听林肯的演说时,提供这个节目资金的石油公司广播员,先发表了一通欢迎辞。看完了全景电影,在出口处,提供这个节目的电话公司的广告,又在向你兜揽它的电话生意。这不能不使人感到这些大公司的影响无处不在。美国真是一个广告的王国,大资产阶级的乐园。
不止一位美国朋友说,美国的广告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上的
“污染”,就象空气污染一样,相当严重地妨碍美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确,打开电视机,难以看到一部完整的电影、电视片。节目刚刚开始,各式各样的广告便纷至沓来,看得你头昏脑胀。难怪美国有人说,决心不看电视。可是,报纸总得看。随手翻开厚厚一叠的《纽约时报》,广告大约占去百分之七八十的篇幅。我们在纽约市的林肯中心,听了一次音乐会。节目单是一本四十八页的小册子,一打开就是汽车广告、香水广告、香烟广告、威士忌广告……可怜的节目单被淹没在所有这些广告之中。广告的费用极贵。据旧金山一家电视台的编辑介绍,普通电视广告,三十秒钟一千美元。逢到播映著名的橄榄球赛,一分钟电视广告四十万美元。自然,所有这些广告费用,归根到底,要从消费者的钱袋里拿出来。广告泛滥成灾,已经激起许多美国人的反感。一位美国朋友说,总有一天,美国人民要成立抵制广告的组织。可是,没有广告,美国恐怕就不成其为美国了。
社会保险和通货膨胀
在美国,到处可以看到保险公司的招牌。美国的保险名目繁多,有人寿保险、房屋保险、汽车保险、医疗保险……以至电影明星的大腿、富翁的名马、爱犬都有保险。后几种保险属少数人不必说,大多数美国人靠薪金过活,对他们最大的威胁是失业、生病和年老退休。这也会造成社会动荡。联邦政府举办了社会保险,连同失业救济、食品券一起,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社会保险其实是一种工资税,就是平时从各人工资中扣取一部分税款,作为他们将来退休后的养老金;本人如果残废或死亡,也可用以赡养他的家属。这种社会保险,现在平均为工资的百分之十二左右。据说将来要提高到百分之十五。领取时,数额因职务、工作部门不同而各不相同。军人、警察和政府官员领取的数额较大,一般工人只有原工资三分之一左右。在纽约市意大利居民区,一位退休的女工说,她每月的社会保险是二百三十四元,全年不到三千美元。而现在美国女工的平均年工资是八千多美元。在生活程度很高的美国,这点退休金是难以维持生活的。这个居民区的退休工人不得不组织起来,编织一些手工艺品贴补生活。
现在,通货膨胀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已经成为一个摆脱不了的噩梦,也是人心不能安定的重要因素。物价与十年前相比,几乎涨了一倍。今年美国的通货膨胀年率已超过百分之十四,尤其是食品、住房、医疗等费用,上涨的幅度最大。例如食品价格上涨了百分之二十一点九。今年一月的《时代》周刊引用一位退休牧师的妻子杜萝丝·丹尼尔逊的一段话说:“如果通货膨胀再闹下去,那可就真成问题了。你做梦也想不到什么时候会出现紧急情况。到那时,我们的存款,恐怕就只够买一堆豆子了。”为了挣点钱补贴他们领到的社会保险,六十三岁的老太太给邻居打扫屋子,退休的牧师去做零杂工。这位在美国原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老人说:“要不是赚点外快呀,那就只好到垃圾堆去拣破烂喽!”
生病,对于普通美国人来说是另一场灾难,他们称之为“病灾”。美国的医疗费用贵得惊人。私人门诊,挂号费要五十到一百美元。住院费是二百五十美元到八百美元一天。人工流产收费一百到三百美元,接生费是七百美元……美国虽有医疗保险,但有种种限制,如一百美元以下自付,住院天数不能超过六天等等。可以看到,美国各种保险公司繁多,恰恰说明美国人民的生活是很不保险的。然而要使保险公司能够为你保险,首先你就得付得起保险费。在这个金钱万能的社会里,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
在美国,医生和病人之间的矛盾很大。发生医疗事故,就要打官司。医生输了,就要赔偿病人损失,这个数字相当惊人。我们在旧金山法院旁听了一次民事审判。内容就是一个青年控告医生做坏了他的手臂手术。官司已经打了五年。据说法院最后可能判决医生赔偿病人七十万美元。我们还听说一位医生做腹部手术,造成病人的肚脐偏离中心一寸半,结果赔偿了八十万美元。这样巨额的赔款,即使收入很高的医生也要倾家荡产。无孔不入的保险公司,马上举办“医疗事故保险”。如果保了险的医生出了医疗事故,由保险公司赔偿病人损失,但一年不得超过二次。自然,保险公司不会白白承担风险,因为保险费用高达每年三万八千美元,而每年收入二万五千美元,在美国就是属于富裕家庭了。我们参观旧金山郊区一家乡村医生联合门诊部,看到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写着:“我们这些人是没有交过事故保险费的。”这大约表明,这些医生直接对病人负责,不求助于保险公司;也可能是这些乡村医生对付得起“医疗事故保险”的高级医生的一种无声的抗议。无论如何,这种别开生面的牌子,大概只有美国这样的社会才会出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