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关于“兴无灭资”提法的商榷编辑同志:
最近,在《人民日报》上连续三次出现“兴无灭资”的提法。头一次,在今年四月十九日的社论中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仍然要坚持兴无灭资的方针”。第二次,在四月二十四日特约评论员文章中说:“思想领域兴无灭资的斗争,还将是长期的任务”。最近一次,是五月二十五日关于全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的报道,其中说当前我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兴无灭资的方针”,而且在头版头条用粗体大号字突出地把“坚持兴无灭资”作为标题。这个提法,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已有很长时间不大提了,可是在最近短短一个多月中,《人民日报》竟如此显著地加以宣传,因而在我们这里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我认为,这个提法是很值得商榷的。
首先,在思想领域内,无产阶级所要批判的错误思想不仅仅是资产阶级思想,而且有封建主义思想,它们都是剥削阶级思想,都在批判对象之列,不能只抓一个,放掉另一个。特别象我国这样具有长期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尤其不可忽视。这是一。其次,对资产阶级思想要批判,不但不能让它泛滥,还要缩小它的地盘,这是必须坚持的。但是,提出“消灭”,这是不实事求是的。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但是,社会意识一旦形成之后,对于产生它的社会经济条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尽管产生某种社会意识的社会经济条件已经改变,而它仍将继续存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在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不是在建国初期就已被消灭了吗?可是封建主义思想不仅没有消灭,而且大量存在,前些年中,林彪、“四人帮”不是还搞了封建法西斯专政吗?就是现在,我们也只能强调批判封建主义思想,还谈不上消灭它。在我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不存在了,但是阶级斗争还存在,产生资产阶级思想的社会条件远没有根除。在这样的情况下,资产阶级思想怎么能够消灭呢?我们可以设想,甚至在阶级完全消灭以后,一些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还会残存一个时期。因此,在目前就提出要消灭资产阶级思想,显然是不现实的。
如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把资产阶级的学术、文化都包括在“资产阶级思想”这个范畴内的话,那末,提出“消灭资产阶级思想”的方针,更是值得研究的。在历史上,资产阶级,同其他阶级一样,有它的兴亡过程。当它处于上升阶段,曾是革命者,先进者,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确曾为人类创造了光灿夺目的精神财富。对于资产阶级的某些反映了客观真理的社会意识,我们是否也要同它的反动的、腐朽的东西一样加以抛弃呢?当然不是这样。实践证明,对待历史文化遗产,批判继承是唯一正确的方针。在这里,提“消灭资产阶级思想”,显然是不恰当的。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就包括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古典哲学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而且,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的思想文化,都要继承它以前的人类文化遗产,这是历史的规律。
总之,无论从实际情况来说,或者从人类文化思想的发展来说,我们都不能笼统地提出“消灭资产阶级思想”的任务。同时,我还查阅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没有找到“消灭资产阶级思想”这一类的提法。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说:“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79页)在这里,马克思讲到阶级差别、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时使用了“消灭”二字,而在讲到观念(即思想)时却用了“改变”二字,这种区别显然具有重要原则意义,是不能加以混淆的。
毛泽东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大量的论述。他总是强调思想领域里的问题,“不能采取粗暴的强制的方法,只能用细致的讲理的方法”。他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要“逐步地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90页、382页、384页)。在宣传中,我建议用毛泽东同志这些科学的提法来代替所谓“消灭资产阶级思想”这类多少带有一点极左色彩的提法。
以上意见,不知对否?供你们参考,如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
吴克


第3版()
专栏:

人口理论座谈会介绍
最近,国务院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理论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联合召开了人口理论座谈会。
到会的同志们认为,在人口理论研究工作中,必须解放思想,打破禁区。现在一提起人口理论,提起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许多人往往联想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尔萨斯人口论是什么货色呢?他离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去谈人口规律,把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失业、贫困,归罪于劳动人民生育子女。他公然提出战争、瘟疫和饥荒是使人口与生活资料相适应的决定因素。我们探讨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毫无共同之处。在研究人口理论和进行计划生育宣传的时候,我们决不能因为害怕别人的无理攻击而缩手缩脚。我们要总结实际经验,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放后,人口增长很快,这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人口的增长对国民经济也带来很大困难。
人口发展实质上是劳动力的再生产,但是人并不能一生下来就成为劳动力。邬沧萍同志在会上指出:一个人从婴儿成长为劳动力,需要十六年到十七年的时间。就我国目前的生活水平粗略估计,把婴儿抚育成人,在农村需要抚养费一千六百元,在城镇约需四千八百元,在城市约需六千九百元。按这样的标准计算,我国解放以来出生人口的抚育费用,要占解放后累计的国民收入总额的相当大的比重。人们要进行生产劳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资料,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增长要和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相适应。就我国目前的技术构成来看,装备一个生产工人约需一万元左右,人口增长过快,缺乏充分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在城市就会出现待业人口,在农村就会加深人口多与耕地少的矛盾。人口增长还要和生活资料的增长相适应。人口增长过快,吃饭、穿衣、住房等方面都会紧张,妨碍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因此,研究人口规律,控制人口增长,对实现四个现代化,高速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铮同志在发言中说,人口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受现有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只有正视历史形成的客观现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控制人口的增长,不能凭主观想象,想增就增,想减就减。例如,决定生长率的育龄妇女人数和生育率这两个因素,我们能改变生育率,而不能改变育龄妇女的人数。如果育龄妇女数量增大,在生育率不变的情况下,人口生长率就会不断增高,而现有育龄妇女人数是多年前人口状况决定的,是我们今天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因此,人口控制要有一个过程。我们要对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年龄构成进行研究,要对人口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样才能高瞻远瞩,做到胸中有数。
李宗正同志认为,在人口问题方面要克服理论宣传工作中的片面性。过去公开发表的文章,都只讲人多、议论多、热气高的一面,不讲也会带来困难的一面。有的论述人口与人手的文章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缺乏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他指出,人口规律固然可以从医学、社会学等方面去研究,但是人口是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是把自然人口放在资本论中劳动力一章去研究的。
王维志同志说,解放后对人口问题有两次大的宣传活动:一次是五十年代,主要是反右派和批判马尔萨斯;一次是六十年代初,批判“新人口论”。这种批判,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增加人口只有积极的一面。此外,当时还给许多研究人口学的学者戴上了政治帽子,妨碍了学术上的讨论。
林森木同志说,人口理论研究带有综合性质,涉及面比较广,现在我们把问题搞得很狭窄,似乎人口问题只是一个计划生育问题,人口理论就是计划生育理论。对吃饭问题、就业问题,许多研究者都不敢去涉及。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人口有计划增长是社会主义人口规律。按照这种说法,人口有计划地增长同计划生育是一回事,是同义语的反复。为了论证这个规律,一些同志引用恩格斯在一八八一年二月一日给考茨基信中的话,其实这段话并不能说明问题。在那封信里,恩格斯说的是:如果说共产主义社会在将来不得不象已经对物的生产进行调整那样,同时也对人的生产进行调整,那末正是那个社会,而且只有那个社会才能毫无困难地做到这点。恩格斯这里说的“不得不”,不是一种客观必然性。总之,不能把计划生育和社会主义人口规律混为一谈。
胡开华同志就城市规划中的人口问题发表了意见。他说,城市合理的人口规模,城市人口的年龄构成的预测,城市人口构成和劳动构成,城市人口中职工和眷属的比例,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劳动年龄组的人口比重对城市规模有直接关系;未成年年龄组的人口比重,直接关系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教育和福利设施;老年组人口比重,对休养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制订城市规划必须研究人口年龄构成。城市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的比例也对生产和生活有直接影响。城市人口中职工与眷属的比例关系也要适当。职工家属进城过多,造成许多人吃闲饭,需要防止;但两地分居太多,又会造成探亲路费和探亲期巨额工资的支出,以及因探亲缺勤带来生产上的损失。
同志们认为,我国成立了人口办事机构以后,控制人口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一九七一年以来,每年以千分之一点四的速度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一半,这样控制人口发展速度,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使人感到控制人口是权宜之计。为此,建议成立一个常设的人口委员会来统筹我国人口发展,拟订人口规划,贯彻执行人口政策,开展各种有关人口问题的调查研究,总结我国人口发展的经验。目前,发表人口学研究成果的园地太少,人口统计资料缺乏,也希望认真解决,以利于开展研究工作。 罗丽


第3版()
专栏:

野蛮与文明
牛洪
林彪、“四人帮”在社会风气当中留下不少祸害。野蛮就是其中的一个。“四人帮”被粉碎之后,社会风气有了改变,搞打砸抢、刑讯逼供等早已没有市场了。但是还发生着某些有野蛮行为的严重事件。在这样大的国家里,出现几个犯罪分子,当然不算奇怪。有坏蛋捣乱,坚决镇压就是了。
必须承认,我们的社会风气受到了极其严重的伤害!
冰冻三尺,不是一日之寒。社会风气受到如此严重的伤害,已经不是一天半天了。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九年曾经宣布:“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谁能料到,十七年之后,中国又被林彪、“四人帮”推入野蛮的旋涡,蹂躏了十年以上。
在他们横行时,人们遭受极其残酷的蹂躏,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建国以来好不容易才形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一下子成了“旧习惯”。而那些不讲礼貌、不守秩序、破坏成性、大耍流氓等等行径,却成了时髦的“新风尚”。
解放初期,为了保卫人民的利益,建立无产阶级革命的权威,我们依法镇压了一批残害群众的“南霸天”、“北霸天”。然而在文化大革命当中,这类人物重新出现了。不过,他们已经不是当年的老恶霸,而是一些新暴徒。这些暴徒总是自称“无产阶级”,其实他们是流氓无产阶级,反对的是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党宣言》中说:“流氓无产阶级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他们有时也被无产阶级革命卷到运动里来,但是,由于他们的整个生活状况,他们更甘心于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2页)流氓无产阶级是一群脱离社会生产的无业游民。在旧社会,他们成为无业游民,并不是自己的过错。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必然使一些人从生产当中被抛弃出来。他们有劳动能力,但是没有劳动的权利。因此,旧社会必然造成这样一批流氓。他们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沾染了旧社会最污秽和最野蛮的东西。历来的反动统治阶级,一方面把这些人从社会生产中排挤出来,使他们堕落下去;一方面又收买和利用他们,作为自己统治社会的暴力工具。兵痞、特务、打手,正是流氓无产阶级最对路的职业。
在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当我们在五十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旧社会留下来的流氓无产阶级已经在革命中基本上得到改造。其中绝大多数已经被吸收到生产劳动当中,改造成为新人。当然流氓阶级的残余影响还存在着,还毒化社会风气,腐蚀一些人的灵魂,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已经不能重新形成一股社会力量了。
林彪、“四人帮”为了破坏无产阶级专政,运用思想、政治和经济手段,培养了一批职业流氓,作为他们的帮派骨干和社会基础。这就是这批新式流氓的由来。他们脱离了劳动生产,以打砸抢为职业,到处捣乱,搅得全国不得安宁。
“四人帮”被粉碎之后,树倒猢狲散,这支新流氓队伍也就土崩瓦解。然而他们的流毒,还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大祸害。尤其是在青少年当中,这种毒害更值得注意。它不但腐蚀了一些青少年的身心,而且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极少数染上这种流毒的人,到处撒泼放赖,横冲直撞,破坏公共秩序。他们张口就骂,动手就打,以为这是“英雄本色”。他们欺负弱小,侮辱妇女,感到一种兽性的满足。他们还可以在大庭广众面前做出种种下流的动作或发出污秽的语言,以表明自己的卑鄙。
这种人数量不多,不过影响很坏,破坏我们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局面,污染我们的社会风气,就象有毒的气体污染自然环境一样。随着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我们除了要大力发展生产,以便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新流氓的社会条件以外,还非常需要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包括很多内容,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肃清野蛮的流毒,树立文明的新风。
不过,各个时代和各个阶级,对文明有不同的理解。沙皇时期的俄国贵族,以讲俄语为“粗野”,以说法语为“文明”。几千年来,由于劳动人民承担了沉重的苦役,剥削者养尊处优,使“上流社会”养成了一套绅士淑女的繁文缛礼和口是心非的虚伪作风。
我们讲究的文明,是无产阶级的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文明。我们决不学习剥削阶级的“上流社会”那一套烦琐和虚伪的玩意儿,同时,也决不对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当中所积累的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由于林彪、“四人帮”自封为“无产阶级革命派”,以致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误解,好象一切愚昧、落后、粗俗、野蛮的习性,都属于无产阶级。这是对无产阶级的极大污辱。
《共产党宣言》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1页)这个原理很重要,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无产阶级并不是以落后取胜,而是靠先进取胜的。它代表了最先进的物质文明,也代表了最先进的精神文明。人们常常用“一无所有”来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性,这是一个方面。只有这个方面还不够。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有最彻底的革命性,更重要的,还因为它是最先进的阶级。它不但能破坏旧世界,而且能创造一个新世界。这个新世界,只有以人类文明已经达到的最高水平为起点,才能建立起来。最先进的大工业,就是人类文明水平的一个标志。实现大工业生产的工人阶级,就是代表人类最高文明的社会力量。这个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大道产生的。它批判地吸收了历史上一切先进思想的精华。因此,就工人阶级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来说,是处在最先进的阶段。也就是说,工人阶级不但是最革命的阶级,而且是最文明的阶级。谁要是把野蛮作风强加在工人阶级身上,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四人帮”横行时,常常玩弄“决裂”两个字,把他们那种毁灭文化的野蛮行径涂上“革命”的色彩。其实,《共产党宣言》所说的“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是指与私有制和剥削相联系的旧传统。人类历史上除了这种传统以外,还有另外一种传统。前一种传统是糟粕,后一种传统是精华,这就是劳动人民和先进的阶级在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当中所创造的进步文化。工人阶级在自己的革命过程中,不但不同这种文化决裂,而且要把它接受过来,经过分析,经过消化,使它成为建设新文化的基础。也只有以人类已经得到的全部文化成就为基础,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大厦。
因此,作为野蛮的对立面的文明,除了不同时代和不同阶级所赋予它的不同特点之外,还有各个时代积累下来的一脉相承的共性。这共性至少表现在:
第一,对于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宝贵成果的爱护。因为它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地。只有野蛮人,才不分青红皂白地毁灭文化,一切从零开始。
第二,对于人本身的尊重。也就是把人当作人,而不要当作牲畜、工具、附属品或玩物。在旧社会,统治者从来都是有人格的。他占有生产资料,握有政治权力。所以“尊重人”这句话对于统治者是没有意义的。至于被统治的劳动者,他只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对象。在这一点上说,他们从来也不曾被人尊重过。所以“尊重人”这句话对劳动者来说,又是一句空话。不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的境遇必须改善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事情。因此劳动者也就逐渐争得某种程度的人格。所以表现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的,主要是指对劳动者人身的尊重,另外也指对俘虏和犯人的待遇。此外,几千年的文明史,都是男子占统治地位。所以,表现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还有妇女的地位。为什么说妇女解放是社会解放的尺度?就因为妇女处在社会最底层,除了一般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迫之外,还多了一层社会压迫——男人的压迫。
从奴隶社会可以随便杀死奴隶,到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可以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表示社会的文明水平在提高。妇女也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有了独立的人格。不过,即使最文明的资本主义,也免不了带着一个最大的不文明的烙印:人剥削人。如今资本主义社会很讲究“文明生产”。它当然比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对工人有了较多的人道。但是归根到底,“文明生产”是为了能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文明”地进入资本家的腰包。一小撮富翁自己不劳动,而是榨取多数人,靠别人的血汗养活自己,这是不论怎样掩盖也无法改变的野蛮行动。至于资本主义社会所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和战争,以及种种社会暴力冲突所造成的物质财富的毁灭和浪费,还有精神文化的堕落,对社会风气的破坏,那就更是文明的灾难了。
只有无产阶级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从根本上铲除人对人的压迫和剥削,使社会从资本主义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也使人类文明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社会主义的文明,除了包含人类社会已经取得的文明成果(例如有礼貌,讲卫生,遵守公共秩序,敬老爱幼,尊重妇女,救死扶伤,等等),还有社会主义社会生长起来的新风尚。这就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以无产阶级精神面貌为代表的人类社会最高尚的文明。对公共财产的爱护,对集体、对劳动、对科学的尊重,以及对社会主义祖国和领导我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文明的新特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文明的最高表现。当然,在社会主义时期,具有这种精神的,起初只是少数人。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这种人必然要多起来。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共产主义精神将普及到整个社会。
一种新社会风气的养成,总要经过斗争。现在要树立社会主义文明的新风尚,首先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彻底批判那种以野蛮为光荣的反动的道德标准。要向广大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文明风尚的教育。要在社会上造成强大的舆论,以野蛮为可耻,以文明为光荣。
当然,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总有那么极少数害群之马,说服教育和舆论压力对他都不起作用。这就应当采取必要的强制。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树立文明的社会风气的一个保证。在这方面软弱无力,是不得人心的。
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开始了。社会风气方面也应当有一个崭新的面貌。除了在社会上加强思想攻势,向林彪、“四人帮”留下来的野蛮污毒展开扫荡以外,很有必要在思想上增加一项基本建设:从小学起,就把培养文明风尚作为一门正式课程,算是德育的内容之一。这样,千千万万学龄儿童就可非常确切地知道,什么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文明准则,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经过普遍深入和持久的教育,就有这样的可能: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展,我们整个民族将充满自豪地站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