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月2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苏联干涉者又在造谣
新华社记者述评
在莫斯科最近对中国内政外交进行的许多攻击当中,有个阿富汗的局势问题。《真理报》和塔斯社诬蔑中国参与了
“对阿富汗的侵略活动”。苏联中央电视台还说什么“中国教官参加了训练反阿富汗集团的活动”、阿富汗政府军缴获的武器中“有一件铁把冲锋枪是中国制造的”等等。所有这些,统统是无中生有的捏造。
中国一贯同阿富汗友好相处,一贯尊重阿富汗的主权与独立,从不干涉阿富汗的内政。中国在国外没有一兵一卒,没有向阿富汗派去一名军事人员,也没有给阿富汗人一枪一弹。所有这一切,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相反,苏联正在大规模地卷入阿富汗的内部冲突,这也是举世公认的事实。可见,莫斯科谣言公司对中国的种种诽谤,正是为了掩盖自己对阿富汗内部事务的干涉,并为进一步干涉和侵略制造借口。
目前阿富汗的局势确实十分动荡。阿富汗穆斯林反政府武装的活动已波及全国二十九个省中的二十八个。由于大批政府军携械倒戈,反政府武装的势力越来越大,有三个省已处于反政府武装控制之下,甚至在首都喀布尔附近也发生了战斗。
阿富汗今天如此动荡,正是与苏联对阿富汗的干涉和侵略分不开的。
自从去年四月阿富汗发生政变以来,苏联同阿富汗政府签订了四十多项条约和协定,把阿富汗牢牢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据报道,苏联向阿富汗派出的军事顾问已达三千五百多人,还有为数众多的各种专家。这些人员“把持权力机构中的所有关键部门”。阿富汗的一位宗教领袖六月十二日指出,苏联的军事专家和意识形态学家在阿富汗的军营中协助部长们处理国家事务。军事顾问甚至渗透到营级和连级,他们亲自指挥政府军作战。法国《费加罗报》指出,“他们在那里作为主人进行统治”。西德《世界报》也说:“在经济部、运输部和交通部、矿业部等许多重要部门中,都是由俄国在幕后决定政策的。阿富汗的报纸读起来就象是由《真理报》编辑们给改过了的一样。”苏联向阿富汗运去了大批飞机、坦克、装甲车和其他现代化武器。苏联的飞行员帮助运送部队并驾驶飞机去轰炸穆斯林反政府武装。
世界舆论早已指出,莫斯科直接插手阿富汗,是为了实现历代沙皇的美梦,即使阿富汗成为南下印度洋暖海的跳板。
苏联干涉者在阿富汗的所作所为,在阿富汗人民当中燃起了愤怒的火焰。法国《费加罗报》五月三日的报道说,驻阿富汗的苏联专家和顾问现在是“被仇恨包围的苏联人”。“居民投入了驱赶苏联人的运动”,“在最近六个月里,实际上,有三百多名苏联人被杀”。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说,今年四月,在阿富汗赫拉特市,愤怒的穆斯林“涌到大街上,搜寻俄国人”。据报道,在安萨里城,市民们高喊“打死俄国人!”
苏联干涉者在阿富汗的困境,已使莫斯科感到惊惶不安。路透社不久前报道说,在阿富汗的苏联人已“把妇女和儿童送回国”,“在喀布尔,苏联人都离开了公寓而来到使馆狭窄的房子里”,“他们处于被包围的心理状态”。
莫斯科干涉者正是在阿富汗的困境中,发出了中国或者别的什么国家“干涉”、“侵略”了阿富汗的叫喊。但是,这种叫喊并帮不了苏联干涉者的忙,倒是引起全世界对他们在阿富汗的狼狈相的注意,和对他们将会在阿富汗进一步采取什么危害这个地区安全的行动的警惕。


第6版()
专栏:

韩念龙副外长抗议阿富汗对我国的攻击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一日电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今天上午约见阿富汗驻华使馆临时代办阿卜杜尔·拉梯夫·阿齐齐,就阿富汗最近不断对我国进行影射或指名攻击,代表中国政府向阿富汗政府提出口头抗议。
韩念龙副部长指出:
“我们注意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阿富汗领导人、政府和宣传工具不断对我国进行影射或指名攻击,特别是在六月七日的电视节目里,竟无中生有地诬我训练阿反政府武装力量,并把他们派回阿进行破坏活动,杀人、放火。这纯属无稽之谈,是阿政府有意恶化中阿两国关系的新步骤。我们对阿富汗政府这种完全不顾事实、凭空捏造的作法感到愤慨!”
韩念龙副部长说,“我们希望阿富汗政府以两国关系为重,停止进行一切反华活动。中阿两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中国政府一贯珍视中阿友谊,两国人民一直友好相处,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们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一贯主张各国的事应由各国人民自己解决。我们希望同所有邻国,包括阿富汗在内,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友好睦邻关系。”


第6版()
专栏:

阿富汗局势动荡日趋严重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一日电 综述,最近一个时期,阿富汗的动荡局势日趋严重,穆斯林武装同政府军的战斗继续向全国各地蔓延。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阿富汗政府同穆斯林部族人之间
“正在阿富汗所有的二十八个省里激战”。据报道,最近在离首都喀布尔几十公里的地方连续发生战斗。政府军的飞机“轰炸了离首都不到四十公里的村庄”。穆斯林武装正在向政府控制的城市推进。路透社报道说,三万五千多名的穆斯林游击队正在向贾拉拉巴德市进军。这个城市距离首都七十五公里,穆斯林武装“已进到距这个城市大约八英里的地方”。这家通讯社还报道说,穆斯林武装“在阿富汗东部包围了政府军”,这个地方离一个省府只有几英里。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目前有“种种迹象表明,阿富汗军队对政府的忠诚越来越勉强”,
“军方对苏联控制的政府越来越愤慨”。据报道,阿富汗政府军由于不满苏联军事顾问的控制和摆布,不愿参与镇压穆斯林武装,开小差的现象日益增加,官兵哗变不断发生。四月份,在赫拉特有两个营,在法利亚伯省会美马纳有一个营,在贾拉拉巴德有一个营政府军先后哗变。五月份,一个装甲旅在被调往贾拉拉巴德的路上倒戈。据法新社报道,“面对着日益发展的穆斯林叛乱游击活动,阿富汗政府已在全国建立了武装民兵部队”,以应付燃眉之急。
据报道,阿富汗的严重局势,使莫斯科惊慌不安。美国《新闻周刊》五月二十八日说,“俄国人派出了大约三千五百名军事和非军事顾问去支持阿富汗政府”,“并派去了几名克里姆林宫的高级将领”。报道说,苏联不断派巨型运输机紧急向阿富汗空运坦克、装甲车和其他军用物资。英国《苏联问题分析家》最近发表文章说,最近一个时期,苏联向阿富汗“起码提供了一百辆T—62坦克,二十六架米格—23战斗机;苏联人驾驶的直升飞机一直向前线运送喀布尔部队,以对付伊斯兰反叛力量”。
据报道,由于动乱局势日益严重,在阿富汗的苏联人的家属已被遣送回国,以预防万一。


第6版()
专栏:

乌干达总统换人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一日电 坎帕拉消息:乌干达临时政府总统优素福·卢莱六月二十日已经辞职,戈弗雷·比奈萨继任乌干达临时政府总统,并于当天宣誓就职。比奈萨同时宣布了新政府的名单。
比奈萨现年五十九岁,曾在英国受教育,一九六二年奥博特政府时曾任总检察长,阿明当政时于一九七三年流亡国外,上月刚从美国回国。
乌干达全国协商委员会主席鲁古马约在电台发表讲话说,卢莱在任命部长时不经磋商,“因此,全国协商委员会决定选举戈弗雷·比奈萨为乌干达全国解放阵线执行委员会主席,并授权比奈萨尽快组成新政府”。他还表示感谢“卢莱对解放祖国所作的贡献”。据报道,卢莱本人表示,他所以辞职是因为他不愿看到任何围绕他个人的分歧的发展。
卢莱是在今年四月阿明政权被推翻后就任乌干达临时政府总统的。六月七日以来,卢莱宣布过两次内阁改组。


第6版()
专栏:

伊朗谴责苏联为南下印度洋在伊制造骚乱
苏航空母舰“明斯克”号闯过马六甲海峡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一日电 德黑兰消息:伊朗内政部副部长塔巴塔巴伊指责苏联为了取得印度洋出海口而在伊朗的俾路支斯坦省制造骚乱。
他是在向电视台记者发表谈话时说这番话的,德黑兰报纸六月二十日刊登了这篇讲话。他说,“俾路支斯坦省的局势象在灰烬底下燃烧着的火。帝国主义分子资助那里的持不同政见的人。”
他说:“苏联长期来想取得不冻水道的出海口。它想通过阿富汗和在俾路支斯坦制造骚乱来取得这个出海口。”他还说,苏联不是直接卷入,而是借手于它在俾路支斯坦控制的一些人。
俾路支斯坦省位于伊朗东南部,濒临通往印度洋的阿曼湾,那里居住着约一百万俾路支人。自二月份以来,那里一直存在骚乱。
此外,伊朗一些宗教领袖曾经就苏联对伊朗的干涉提出过警告。霍梅尼上周曾对苏联大使说,“你必须证明苏制武器没有从你们的国家运入伊朗。”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日电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苏联航空母舰“明斯克号”六月十八日在两艘护卫舰伴随下通过马六甲海峡驶向南中国海。两艘护卫舰是一万三千吨的强袭登陆舰“伊凡·罗戈夫号”和一万吨的卡拉级导弹巡洋舰。
路透社的六月十九日发自东京的消息说:“‘明斯克号’是开进亚洲水域的第一艘苏联航空母舰。”日本情报官员认为,“明斯克号”及其护卫舰可能在南中国海举行演习,“以表示苏联对越南的声援”。
日本《东京新闻》六月十五日援引日本防卫厅人士的话说,根据已有情报判断,“明斯克号”将在越南金兰湾停泊,它将编入苏联太平洋舰队这一点“已大体属实”,“这对这个地区的美苏军事力量的对比有重大影响”。这位人士说,“正当美国航空母舰被频繁调往中东海区而不在远东的时候,(“明斯克号”的出现)无疑对我国是一个可怕的存在”。
“明斯克号”的吨位是四万三千吨,可以装载四十架飞机和十三个导弹发射架。今年四月,“明斯克号”参加了苏联舰队在南大西洋举行的演习,随后闯入印度洋。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印度洋和平区
把印度洋变为和平区是印度洋沿岸国家为反对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印度洋而提出的主张。
在一九六四年不结盟国家会议上,斯里兰卡提出了把非洲无核区的决议扩大到其他地区和大洋的建议。一九七○年九月举行的第三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卢萨卡宣言,“呼吁所有国家考虑和尊重印度洋成为和平区,从这一地区排除大国的争夺和竞争以及由于这种竞争而设置核武器。”一九七一年一月,斯里兰卡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在英联邦总理会议上再次提出印度洋为和平区的主张。同年十二月,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斯里兰卡等十三国提出了《关于宣布印度洋和平区的宣言》,要求各大国在印度洋地区停止军事升级,拆除一切基地、军事设施和核武器配置,还规定不得在印度洋地区对周围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独立使用威胁和武力。大会通过了《关于宣布印度洋和平区的宣言》的决议。以后历届联大一些相应委员会都通过决议,敦促各国接受此宣言规定的目标和宗旨。一九七七年十一月,第三十二届联大第一委员会又再次通过了一项关于实施印度洋和平区宣言的决议草案。由于苏美两霸在历次会议上一再加以阻挠和破坏,这些决议案无法得到实施。
近年来,印度洋沿岸各国及世界人民要求印度洋成为和平区的正义呼声继续高涨。一九七八年七月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不结盟国家会议上,各国代表一致支持印度洋和平区的主张,呼吁“加速建立和平区”。在同年举行的联大上,印度洋地区国家再次要求尽快使印度洋和平区的联合国决议实施。
联合国的印度洋特别委员会向三十三届联大提议于一九七九年七月二日至十三日在纽约举行印度洋沿岸国家和内陆国家会议,必将把反霸斗争推向新的阶段。 (张允文)(附图片)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岘港
岘港,也叫土伦,位于越南广南—岘港省东部海岸,北接海云岭,西有福祥山脉,东南靠五行山,面积近八十平方公里,人口约六十万,是越南南方仅次于胡志明市(西贡)的第二大海港城市。
岘港是越南南方的一个交通要冲。纵贯越南的河内—胡志明市铁路和一号公路都经过岘港。岘港辟有商港,历来是越南中部著名的贸易口岸。
岘港军港位于山茶半岛,不但便于军队和舰艇的隐蔽,而且可以避开对方雷达的侦察,同时也是舰艇躲避大风浪的好地方。军港有十个码头,每个码头可以同时停泊两艘载重量数百吨到万吨的舰艇。军港的仓库可以储存十多万吨物资,并有直升飞机停机坪。军港有一个舰艇修理厂,有可以起重一百吨、全方位的水上起重机,还设有一个可以把载重量三百多吨的船只抬出水面的船台,能够终年活动而不受水位影响。
岘港有三个机场——岘港机场、诺曼机场和春韶机场,其中岘港机场是个战略机场,可以容纳数百架喷气式飞机。
美国侵越期间,岘港是美国和西贡政权的第二大联合军事基地。现在,苏联出于对外扩张的需要,又使用越南的金兰湾和岘港海空军基地。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帮办沙利文指出,“苏联的军舰和飞机在越南港口和机场的活动增多了”,事态的发展“有可能使苏联的军事力量持续地进入”越南的基地。美国海军情报专家认为,如果听任苏联使用美国过去在岘港或金兰湾建造的设施,那可能改变西太平洋的海军力量对比。日本防卫厅首脑说:从确保日本“海上交通线的观点来看,我们不能不抱有忧虑”,“一旦苏联把岘港变成了它的海外基地,使它具备修理舰艇的机能,成为苏联舰队的海外母港,
(苏联)就可以以岘港为据点,展开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作战”。 (修庆)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迪戈加西亚岛
迪戈加西亚岛位于印度洋中央,是英属印度洋领地。这个本来名不经传的弹丸小岛,近年来由于苏美争霸而变得身价十倍,成为举世瞩目的一个地方。
苏联为了称霸世界,实现老沙皇南下攫取暖海海港的迷梦,趁英国宣布从“苏伊士以东”撤退部队之机,加紧向印度洋扩张。美国为了与之抗衡,从一九六六年开始租用这块英国领地,作为海军在印度洋上的停泊港。一九七○年底美国宣布协同英国在迪戈加西亚岛建造通讯设施。一九七五年七月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批准扩建机场,增加港口设施,使迪戈加西亚岛成为美国控制印度洋、监视苏联海军活动的海空军基地。
美国所以选中迪戈加西亚岛作为印度洋上的军事基地,是有其政治、军事和地理方面的考虑的。
迪戈加西亚岛是查戈斯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离印巴次大陆最南端一千九百多公里。它是一个由地壳抬升而出露洋面的珊瑚环礁。这个环礁岛屿是由一道形状不规则的环状沙堤组成。沙堤面积约二十五平方公里,上面有良好的飞机场场地,沙堤北面有几处狭窄的水道与大洋相通。堤内是一个水深十至二十米的泻湖。在由沙堤形成的天然防波堤的护卫下,泻湖是一个可停泊巨型船舰的天然良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里即为英国重要的海军停泊港。
迪戈加西亚岛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东南信风,湿热多雨,水源充沛。全岛居民原有千余人,以渔业、盐业和种植椰子、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为生。
迪戈加西亚岛刚好在北印度洋的正中央,与红海出口的曼德海峡、波斯湾出口的霍尔木兹海峡、非洲东岸的莫桑比克海峡以及通向远东、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几乎处于相等距离。它紧扼欧洲与远东、印度次大陆、澳洲、亚洲与非洲航线的咽喉。它是中东石油,南亚的锡、橡胶,非洲的铀、钴等战略物资和欧洲、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贸易航线必经之地。如果印度洋上这些航线一旦被“阻绝”,西欧和日本将受到致命打击。 (赵璜)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苏联利用越南基地
最近,紧随着苏联政治、经济势力南伸之后,苏联海空军又增加使用越南基地,把军事活动扩张到东南亚的消息纷至沓来,深深吸引了世人的关注。
观察家认为,目前在亚洲完全陷于孤立的越南,除了日益依赖苏联,言听计从之外,实际上也轮不到河内独立主张。如果莫斯科在使用越南的港口和机场之后,意犹未尽,进一步要在越南建立南进基地,河内能够抗拒吗?
苏联将越南化为军事基地,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一)以越南为基地,驻扎海空甚至陆军部队,可以进一步控制印度支那三邦。
(二)以印支三邦为基地,进一步威胁东南亚地区,吸引新的盟友,威胁真正或潜在的敌人,建立一个类似东欧的卫星国集团。
(三)在中国南部建立军事基地,甚至集结重兵,威胁中国南部,造成南北夹击中国的战略部署。
(四)在东南亚建立军事前进基地,为苏联舰队进入太平洋、印度洋提供理想的基地。苏联的远东港口,冬天结冰,进出困难,路途遥远,往返不便;有了越南作为基地,可控制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战略水道,对日本和东南亚国家都可构成威胁。
苏联军舰可以自由进出金兰湾,已经改变了美苏在太平洋的海军均势,尤其当苏联的海军实力在太平洋处于岭峰状态,美国海军力量居于空前低潮之际。今后,美国第七舰队将受苏联海军的更大牵制,面对更严峻的挑战。
(摘自新加坡《星洲日报》)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之间,是联结南海和安达曼海的一条狭长水道,因临近马来半岛的古代名城马六甲而得名。海峡长约八百公里,最窄处约四十公里。海峡地处赤道无风带,平时风力很小,海流缓慢,经常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海峡。
马六甲海峡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是联结亚、非、欧三大洲的重要通道,是世界海洋航路的中心之一,战略地位重要。据统计,每年通过的船只有五万艘,平均每天一百五十艘。日本每年所需石油的百分之九十多,以及从非洲、南亚次大陆进口的大量原料,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曾先后被葡萄牙、荷兰、美国和日本占领,直至二次大战后,马六甲海峡才归沿岸国所有。一九六九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宣布领海权扩大为十二海里。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十六日,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共管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的事务,并坚决反对苏联鼓吹的“马六甲海峡国际化”。 (秉钧)


第6版()
专栏:

苏联在“哑铃”地区的扩张战略
季延风
从非洲东部,经过红海至波斯湾的中东地区、南亚次大陆,到东南亚地区,是一个新月形地带。这一地带西濒印度洋,东临西太平洋,中间由狭窄的马六甲海峡连接起来,状如哑铃,所以人们也把这两洋夹一个海峡的整个地区称为“哑铃”地区。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曾预言:“控制新月形地区者将支配欧亚大陆,支配欧亚大陆者,掌握着世界的命运。”美国前海军军官马汉则说过:“谁控制了印度洋,就能控制亚洲。印度洋为七海之钥,二十世纪世界的命运也将决定于印度洋。”看来,苏联根据麦金德的地理学和马汉的制海权理论,正在想把这个“哑铃”抓到手。这是当前苏联扩张争霸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动向。
苏联口头上一再标榜它“关心”“印度洋地区和平”,“不觊觎霸权”,要“给亚洲以可靠安全”,说在这个地区不存在“莫斯科之手”。但是现实果真如此吗?
在红海、波斯湾地区,这里是西方的能源基地,提供西欧进口石油的百分之七十,日本的百分之九十,美国的百分之五十一。近年来,苏联对这个地区从西东两翼逐步进行钳形夹击。在西翼,它派遣古巴军队干涉非洲之角,进入埃塞俄比亚;接着派遣大量苏古军事人员进入南也门,策动军事政变,杀害南、北也门国家元首,挑动南、北也门边界战争,从而把红海战略通道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在东翼,它通过搞政变、缔“条约”、给“援助”,把阿富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以此作为跳板,企图再次肢解巴基斯坦,打通南下印度洋的陆路通道。它乘伊朗局势动乱之机,潜入大批间谍、特务,输入大量军火,进行挑拨宣传,力图利用伊朗国内形势,向伊朗渗透扩张,以实现其控制波斯湾的野心。
与此同时,苏联在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加紧进行军事部署。它在这里攫取了一系列基地,作为在红海南端军事活动的总部和印度洋分舰队停泊、维修和补给的重要港口。苏联海军在南也门、阿曼的近海水域巡逻。最近,苏联航空母舰“明斯克号”和一艘两栖舰首次闯到红海、波斯湾入口处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域活动。正如一家英国杂志指出的,目前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实际上已威胁着阿拉伯半岛的安全。
在东南亚地区,苏联竭力扶植越南作为它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的“前哨”。它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控制老挝,拼凑“印支联邦”进而称霸东南亚地区。它妄图把越南作为特洛伊木马打进东盟,把东盟国家纳入所谓“亚安体系”,进而在亚洲建立一个苏联控制下的“亚洲的华沙条约”。最近,越南公然把侵柬战火烧向泰国,向泰国派遣间谍,在泰国边境集结重兵。与此同时,苏联海空军开始公开使用越南的金兰湾、海防、岘港等海空基地。如果说,一八五八年法军在越南岘港登陆开始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殖民时代,那么,今天苏联海空军进驻越南基地,则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推行南下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这样一来,苏联近年来急剧膨胀起来的太平洋舰队一下子从海参崴向南推进了二千多海里,使它与被分隔在黑海、波罗的海等的欧洲舰队由印度洋暖洋首尾相接。正如新加坡《星洲日报》指出的,“苏联有了越南作为基地,就可控制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对日本和东南亚都构成威胁”,“美国第七舰队将受苏联海军更大的牵制,面对更严峻的挑战”。
对于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枢纽马六甲海峡,苏联的争夺也日趋激烈。
日本需要的石油的百分之九十,美、日、加等国进口的许多战略资源,如美国进口的天然橡胶和锡的百分之八十都要经过这条航道。近年来,苏联先以“船务专家代表团”和“海运代表团”开路,接着与沿岸国签订协议,利用这些国家的船坞进行检修、停靠和补给,继之以“援助”为诱饵,企图换取海军活动基地。与此同时,苏联在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一直声嘶力竭地叫嚷“航行自由”,要求
“国际共管”马六甲海峡,使它“国际化”。现在,苏联又通过支持越南的扩张野心,逐步向马六甲海峡逼近。很清楚,如果苏联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就把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战略部署联结到了一气,能够卡住美国、日本和西欧的一条战略通道,在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建立战略优势。
应当指出,苏联当前加紧在“哑铃”地区推行扩张战略,并非偶然,这是它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但是,目前那里两军对峙处于僵持态势,苏联一时难以动手。而在南线“哑铃”地区,一九六八年英国宣布自苏伊士以东撤退它的军事力量,七十年代初期美国又开始收缩在这一地区的军事侵略活动,加上这里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苏联就乘虚而入,加紧对这一地区的扩张攻势,力图形成一个从红海、波斯湾、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到西太平洋的新月形战略包围圈。这个地带成为当前苏联同美国争夺十分激烈的地区。这是苏联全球战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尽人皆知,“哑铃”地区的石油、原料和市场对美国、西欧和日本都是生命攸关的。卡特政府不久前在其“战略新设想”中,就把波斯湾确定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目标”。苏联如果控制这一地区,抢占石油资源和战略要地,切断西方海上生命线,就能枯竭敌方,充实自己,逐步迫使西欧、日本中立化,听命于它,从而孤立美国,完全取而代之。
对于苏联的这一扩张战略,人们并不陌生。列宁在《“帝国主义”笔记》中摘录的一段材料说:“俄国在亚洲大肆扩张的政策应当说明它把未来寄托在海上;如果没有强大的和行动自由的舰队,就不可能有什么俄国的亚洲。”在沙皇彼得一世制定的通过占领高加索、征服中亚、夺取西亚和印度、出印度洋的南下侵略政策中,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对建立沙俄的世界霸权具有决定性意义。他直言不讳地说:“当俄国可以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时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统治”。今天,新沙皇不仅忠实继承这个“传统”政策,而且比老沙皇走得更远。这是十分值得本地区有关各国和人民高度警惕和认真对待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