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北约国防部长春季会议公报强调
加强防务力量对付苏联发展核武器的威胁
奥地利军事领导人指出只有加强联邦军力量才能确保中立
新华社布鲁塞尔五月十六日电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国防部长们,对苏联继续发展核武器、特别是加强战区核武器的能力,表示了他们的忧虑。
北约国家国防部长春季会议五月十五日至十六日在这里举行。除没有参加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法国和希腊外,其余所有北约国家的国防部长都参加了会议。
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公报说,苏联的SS—20导弹在战区核武器方面造成了“新的威胁”,这种导弹“携带几个弹头,能够从苏联境内的活动发射架打到西欧所有地方”。
公报指出,在常规武器方面,“华沙条约部队改善其能力的努力也没有减弱。”
公报说,部长们注意到,“军事力量对比在许多方面继续朝着有利于华沙条约集团的方向发展”;华约集团军事力量的不断改进“使苏联及其盟国能够保持并继续加强一种远远超出防务需要的态势,从这种态势出发,苏联稍作准备,就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发起进攻行动”。
公报指出,针对这种情况,国防部长们重申必须保持和继续更新北约的战区核力量。“在这方面,他们还讨论了更新北约的射程更远的战区核力量以作为北约
‘前沿防御’和‘灵活反应’战略的后盾的问题”。
公报强调,“北约的防务计划必须首先以对华约集团力量的估计为依据,而不是以对它的意图的猜想为依据”。
部长们还认为必须继续加强北约的常规力量。
公报同时指出,北约在坚持其威慑政策和防务政策的同时,也认为“缓和与限制军备是维护其自身安全的军事手段的必不可少的补充”。
根据会议的新闻公报,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挪威人塞内尔·贡德森在会上作报告时指出,华约组织的武装部队正在变成“苏联推行其政策的一个力量更大、用途更广、更灵活、装备更精良、更具有进攻性的工具”。
他说,苏联部署SS—20导弹是“蓄意要打乱战区核力量的平衡”,这是对“欧洲和北约联盟的团结的一个严重威胁”。
他强调,不管愿意不愿意,“北约现在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国防部长们经过两天讨论,决定把原先制订的在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四年期间北约各成员国的防务开支每年增加百分之三的计划延长两年,并批准了一项为期五年的加强防务力量的计划。
他们还讨论了向葡萄牙和土耳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问题。
英国保守党政府国防大臣弗朗西斯·皮姆在会上确认了新政府对北约组织承担的义务。他还指出,更新北约的战区核力量是十分紧迫的事情。
在北约国防部长春季会议开始前,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国防部长曾进行一天的非正式磋商。
新华社维也纳五月十六日电 据《维也纳日报》五月十六日报道:奥地利联邦军部队总监胡贝特·温格鲍尔十五日指出,奥地利必须巩固它的安全,加强奥地利联邦军的力量。
温格鲍尔在维也纳新城军事学院作报告时说,一个中立国家在当今世界上的安全政策必须考虑到在国际生活中使用武力的现象始终存在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可能改变。
他指出,政治讹诈、经济上的强制措施、恐怖活动、直到破坏或公开使用武力,都可能引起新的冲突,而一个中立国家在有限的冲突中不可能指望立即得到外界的帮助。因此,奥地利必须自己关心自身的安全。
温格鲍尔在从军事上分析奥地利所处的十分不利的地理位置时指出,奥地利国土基本上处在阿尔卑斯山区和多瑙河谷地,这里是东方侵入的门户,也是欧洲南北与东西之间的交通枢纽。
温格鲍尔说:“奥地利必须在它直接遭到进攻之前,通过适当的防御准备令人信服地表明,它有准备并有能力确保自己所选择的永久的中立”。
他认为,要确保奥地利的永久中立,就要加强奥地利联邦军的力量。
他说,奥地利联邦军的组织计划已大体完成。目前,如果发生情况,可以动员的兵力为十五万人,到八十年代中期,这个数字可增加到十八万六千,长远目标为三十万。


第6版()
专栏:

美刊介绍美国内在限制战略武器协议问题上两派斗争
新华社北京五月十六日电 华盛顿消息:最新一期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美国当权派内部在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和斗争。
文章指出,围绕着美国参议院是否应当批准条约而展开的争论,将成为参议院六十年前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以来最尖锐的一场斗争。尽管协议尚未签署,“阵线已经鲜明地摆开”。“就连那些最热情的(条约)支持者也承认,目前的形势对条约的反对者有利。”文章说,“这场批准(条约)的战斗将以下面这个问题为中心而展开,这个条约对美国反击苏联的具有危险性的挑战——一场可能到一九八五年使战略均势转向有利于莫斯科的挑战——究竟有利还是有害?”“政府争辩说,条约将使俄国人的挑战减弱,并使美国能自由地继续进行发展必要的武器的计划”。“可是,批评者们却坚持说,协议将使美国受到严重的损害,使它实际上陷入战略劣势的地位。”“卡特政府认为,这项一揽子交易显然对美国有利。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说,没有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俄国人到一九八五年可能要多部署五百枚战略武器。”但是“批评者们不同意政府所宣称的条约确立了超级大国战略力量的平等原则的说法”。
文章引用英国杂志《经济学家》的评论说,“表面上看,这个拟订中的新条约是十分平衡的,但是实际上它却隐藏着有利于俄国的很大的不平衡。”“第一,在一九八五年以前,俄国将能够达到八百二十枚多弹头陆基导弹的最高限额,而美国却不能够超过五百五十枚。第二,苏联人被准许保留三百零八枚、每枚可携带十个弹头的重型导弹,而美国则一枚也没有。第三,全部俄国陆基导弹都象美国民兵式导弹那样能携带三个以上的弹头。由于以上这些好处,在若干年内,苏联人将能够以对美国的一千零五十四枚陆基导弹进行摧毁性打击相威胁。”
文章指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围绕着美国参议院是否应批准这项条约的一场战斗,正在形成。这场辩论将集中在五个具体问题上:
第一,对苏联的核查问题。虽然条约规定美苏双方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包括侦察卫星和电子监听站,对对方进行核查,但是“批评者们认为,美国在丧失了伊朗的关键性监听站以后,已经不可能核查苏联人的行为。”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就持这种论点。但是,“政府官员不同意”。
第二,反击苏联的挑战问题。“批评者们争论说,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可能使美国为对付苏联对它的民兵式导弹的威胁所作的努力受到严重的损害。”文章引用民主党参议员萨姆·纳恩的话说:“我们决不能让苏联把我们的陆基洲际导弹置于危险之中。”一些参议员为此“要求卡特承担明确的义务,来建立一个耗资两百亿到三百亿美元的陆基机动导弹系统”。
第三,苏联逆火式轰炸机问题。“政府决定在条约中对这种有争议的逆火式轰炸机不加任何限制,这肯定将面临一场严重挑战。这场挑战可能受到一些军方人员的支持。卡特总统接受苏联这样一种争辩,说这不是一种战略轰炸机,尽管证据表明这种飞机在单程飞行时能够打击美国目标。”
第四,同盟国的紧张关系问题。
“美国情愿接受对西欧的防务可能有用的地面和海上发射的巡航导弹的限制(表面上是暂时的),使许多欧洲人感到困扰。同时,他们指出,(美国)政府并未坚持对以欧洲为目标的苏联逆火式飞机和SS—20导弹实行同样的限制。欧洲人担心,俄国将对美国同它的盟国分享巡航导弹技术的任何建议提出异议,指责为非法。许多参议员表示他们将要求在这个问题上得到明确的保证,即使这意味着需要(对条约)提出修正案和同苏联人作进一步的谈判,也在所不惜。”
第五,遏制苏联冒险主义的问题。“共和党人已经宣布,他们打算把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批准,同苏联需要在国际上,比如在埃塞俄比亚、阿富汗、安哥拉和中东作出好的表现这一点联系起来。”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霍华德·贝克在这方面正在起带头作用。美国“政府却反对这样做”。
文章指出,“尽管存在这些分歧,争论的双方在一件事情上意见是一致的,这就是:不管有还是没有新的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在未来的十年中,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将继续下去,并可能更趋激烈。”


第6版()
专栏:国际短评

非同寻常的活动
从三月末到现在,古巴派出十六名部长,奔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许多不结盟国家,游说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出席预定九月在哈瓦那召开的第六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古巴的这种活动,表明古巴同广大不结盟国家之间的原则分歧,正在给不结盟运动带来严重的威胁。
从不结盟运动在六十年代创始以来,参加国之间在一些问题上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意见,但是在反帝、反殖、反霸和不参加大国集团等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上,却一直是一致的。可是,自从古巴成为苏联在不结盟运动中的潜伏哨以后,不结盟运动就开始了多事之秋。古巴公然践踏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出兵充当苏联的雇佣军,干涉其它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国家的内政,甚至直接参予武装侵略。它不断宣扬不结盟运动与苏联的“大家庭”的所谓“一致”性,要不结盟运动放弃不结盟和反霸权的立场,与苏联结盟。它还企图在不结盟国家中拼凑以自己为“核心”的所谓“进步集团”,而把一大批国家恣意打成“反动势力”。正是这种分裂和破坏活动,使今天的不结盟运动面临着空前的危险。
古巴在非洲充当苏联的雇佣军,分裂和破坏不结盟运动,弄得声名狼藉,受到了许多不结盟国家的谴责。有的国家公开指出古巴“奉行结盟政策”,有的甚至把它比作混在“不结盟羊圈中的一只狼”。在这种情况下,古巴当局唯恐其他不结盟国家首脑拒绝参加、或降格派代表参加在哈瓦那举行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因此一直坐立不安,忧心忡忡。早在去年不结盟国家贝尔格莱德外长会议一结束,它就急忙派出外长四处游说,拉这个“合作”,求那个“支持”。随着会期迫近,它现在更加紧了这种游说活动。
古巴当局如此不惜工本地为不结盟首脑会议奔走呼号,显然有它自己的打算。它企图通过当下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东道主和由此而连任三年不结盟运动主席,捞取资本,抬高身份,以便实现它分裂不结盟运动、进而篡夺其领导权,更卖力地为它的主子效劳的野心。最近以来,它的宣传机器几乎天天吹嘘自己对不结盟运动的所谓“重要作用”、“积极贡献”,自诩是这个运动的“创始人”,在古巴召开的首脑会议将具有“重大意义”,在不结盟运动史上迈出“新的一步”等等,并且继续不遗余力地为改变不结盟运动的政治方向大造舆论。这种一味抬高自己,抹煞其他不结盟国家的非同寻常的活动,表明古巴在不结盟国家首脑哈瓦那会议上,可能不择手段地进行破坏活动。对于这样一个一贯背弃不结盟运动原则的苏联走卒,不结盟国家的善良的人们有必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第6版()
专栏:

一些非洲国家报纸发表文章指出
古巴充当苏联代理人不是不结盟国家
新华社拉各斯电 《尼日利亚观察家报》五月九日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指出:古巴不是不结盟国家。
文章说,古巴在世界范围的军事冒险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态度,已经成为不结盟运动许多成员国深切忧虑的根源。因此,在不结盟运动许多成员国看来,古巴根本就不应该参加这个运动。
文章强调说,他们认为古巴是苏联的一个仆从,而不是一个不结盟国家,因为“古巴所参与的各种军事活动,多数不是为了促进古巴的民族利益,而是充当了苏联的代理人”。
文章说:“古巴的对外经济关系与它声称的不结盟是不相符合的。没有苏联的大规模援助,古巴的经济将崩溃。”
文章指出:“使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为古巴这个伙伴感到最担忧的,是它在国际会议上明显的亲苏态度以及它公开力图把不结盟运动纳入充当苏联工具的轨道上去。”
文章在谈到最近的联合国会议以及去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上古巴顽固的亲苏表演后指出,由于古巴扮演的角色,“不结盟运动的继续存在受到了威胁。现在已经可以肯定,有一些成员国将不参加今年在哈瓦那举行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新华社金沙萨电 扎伊尔《埃利马报》不久前发表评论,谴责古巴充当苏联打手,破坏不结盟运动。
这篇评论的题目是:《古巴在不结盟运动内部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令人担忧》。
评论指出,哈瓦那为了苏联对外政策的利益,扮演了忠实的鼓吹者的角色。“古巴在非洲有四万多人,由苏联提供后勤和财政支持。古巴利用并加剧了不结盟国家之间的内部或外部冲突,因而大家都怀疑古巴作为不结盟国家的善意。”
评论在谈到即将在哈瓦那举行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时指出,许多不结盟国家都怀疑象古巴这样一个完全依靠苏联支援的国家,怎么能作为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发言人。许多成员国政府都把古巴看作是苏联的宪兵,表示反对古巴充当不结盟国家的发言人。


第6版()
专栏:

中山敏夫就任密克罗尼西亚总统
新华社北京五月十五日电 科洛尼亚消息:中山敏夫今天就任太平洋新生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总统。同时宣誓就职的还有副总统皮特勒斯·通。
密克罗尼西亚是五月十一日独立的。独立后的密克罗尼西亚包括波纳佩、雅浦、库赛埃和特鲁克四个行政区。首都科洛尼亚在波纳佩区的波纳佩岛上。
密克罗尼西亚原为美国太平洋岛屿托管地。除了上述四个行政区外,原来还包括马绍尔群岛区和帕劳区。
马绍尔群岛已于今年五月一日单独独立。现在只剩下帕劳区仍是美国太平洋岛屿托管地的一部分。
在过去,密克罗尼西亚美国托管地曾经包括马里亚纳群岛。一九七七年,马里亚纳群岛脱离托管,成为美国的一个联合邦,其地位与目前的波多黎各相当。


第6版()
专栏:贝鲁特通讯

黎巴嫩南部见闻
许世铨
黎巴嫩的南方省,面积约为二千平方公里,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树木青葱的黎巴嫩山,沿着碧波万顷的地中海纵贯南北,波光山影相映,景色秀丽而壮观。
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利塔尼河和扎拉尼河水源丰富。辛勤的黎巴嫩人民早已把这里发展为黎巴嫩的主要水果和经济作物产区。果园的面积为二万一千公顷,占全国果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从赛伊达经蒂尔直到南部边界,数十公里的沿海平原上,柑桔园、香蕉园连绵不断;山区里的层层梯田上长满苹果树、橄榄树……。
但是今天,这片四季飘香的土地却被深深地卷入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的漩涡之中。内忧外患所带来的连年战祸,使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我们最近两度来到这里,亲身感受到黎巴嫩南部人民和生活在这里的巴勒斯坦难民所蒙受的深重灾难。
山河破碎
今天的黎巴嫩南部实际上从南到北被分裂为四片地区:沿黎、以边界五至十二公里宽的狭长地带是由原黎巴嫩军队少校萨阿德·哈达德指挥的民兵武装控制的地区。今年四月十八日,哈达德在以色列的纵容下宣布在这一地区成立了所谓的“自由黎巴嫩”。
在哈达德控制区以北和利塔尼河以南是“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的驻防区。这支部队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四二五和四二六号决议进驻这里的,由法国、挪威、尼泊尔、斐济、尼日利亚、爱尔兰和荷兰七国的四千余名部队组成。
在利塔尼河和扎拉尼河之间宽约二十五公里的所谓“两河流域”和蒂尔港周围,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武装力量和难民营的集中地区。同时这里还驻有一九七六年黎巴嫩内战期间从黎巴嫩军队中分离出来的“阿拉伯黎巴嫩军”,由十三个政党和组织组成的“全国运动”的各派民兵武装,以及属于黎巴嫩南部主要居民——穆斯林什叶派的民兵武装。
扎拉尼河以北,仍然处于黎巴嫩政府的管辖之下,但那里也驻有属于“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叙利亚部队。
黎巴嫩南部这种四分五裂的状况,完全是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和企图消灭巴勒斯坦民族事业所造成的严重恶果。
罪魁祸首
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六七年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的三次侵略战争中,约有四十万被赶出家园的巴勒斯坦难民流落到黎巴嫩。其中很大一部分在黎巴嫩南部,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一九六五年巴勒斯坦人民开展了武装斗争以后,在黎南部建立起打击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游击基地。一九七一年巴勒斯坦游击队失去了在约旦的全部基地后,主力转移到黎巴嫩南部。一九七四年一月和同年五月埃及、叙利亚先后和以色列达成在关于军队脱离接触的协议后,黎巴嫩南部则成为巴勒斯坦游击队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和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唯一的一条“热线”。这也是黎巴嫩南部问题之所以如此纷乱复杂的一个重要原因。
多年来,以色列从未停止过对黎南部的武装侵略活动,肆意践踏黎巴嫩的主权,屠杀无辜的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人。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还利用一九七五至一九七六年黎巴嫩内战的时机,分裂黎巴嫩的领土完整,扶植哈达德,实行武装割据,为它建立了一条所谓的“安全带”。一九七八年三月,以色列悍然发动了对黎南部地区的大规模入侵,占领了利塔尼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妄图一举消灭巴勒斯坦人民的武装力量。但是在巴勒斯坦游击战士奋力抵抗和世界人民同声谴责下,以色列的阴谋未能得逞。一九七八年三月十九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四六五号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从所有的黎巴嫩领土上撤出,并派驻联合国临时部队。同年六月十三日,以色列虽然被迫撤出了其侵略军,却公然违反了四二五号决议,把整个的边界地区交给了哈达德控制,建立了一个事实上的“保护国”。
民不聊生
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的侵略,给黎巴嫩南部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去年三月以色列的入侵,使二十万的南部居民背井离乡,至今仍有许多人无法返回家园。南部的不少村镇今天是一片“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凉景象。基亚姆镇过去有二万五千名居民,现在已成为空无人迹的“鬼城”。边界地区的亚里内,杜海拉和拉沙夫等村庄也几乎为以色列的飞机和大炮夷为瓦砾废墟。
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以色列借口对巴勒斯坦游击活动进行报复,动用了海、陆、空力量再一次对黎巴嫩南部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狂轰滥炸。二十七日上午,我们来到了距以色列边界约二十五公里的港口城市蒂尔,亲眼看到了以色列侵略者对和平居民所犯下的罪行。二十五日,以色列动用了远程大炮,对该市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疯狂炮击。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十五名居民被炸死,五十余名被炸伤,八十余幢房屋被毁坏。当我们的汽车行驶在市区时,我们感到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好象停止了呼吸。空荡的大街上行人稀少,只有救护车和装运瓦砾的卡车偶尔驶过。
蒂尔港东南五公里的一座名叫布尔杰什马利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同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一个只剩下断壁残垣的院落里,我们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正在伤心地哭泣。二十五日早晨,十几发炮弹落到了她家和邻居的院里,把十多间房屋全部炸毁了。幸好他们躲到防空洞里,才免遭伤亡。
坚持斗争
以色列侵略者的暴行给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不幸,但并不能动摇他们为保卫国家主权和恢复合法的民族权利而进行斗争的决心。
在布尔杰什马利难民营里,一位七十岁名叫马哈茂德·希哈德的老人,指着自己和陪同我们采访的几位巴勒斯坦游击战士说:“以色列的大炮决不可能消灭巴勒斯坦民族,我还活着,我们的孩子还活着,我们要战斗下去。”
当我们离开疮痍满目的蒂尔和布尔杰什马利难民营时,我们沉重的心里同时也充满了一个坚定的信念:黎巴嫩人民、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的斗争迟早是会胜利的。
(新华社)


第6版()
专栏:时事综述

微笑掩盖不住霸权主义的野心
艾碧溪
苏联副外长费留宾最近匆匆赶到东京去推行“微笑外交”,结果却使人们进一步看清了苏联的霸权主义野心。
五月十四日和十五日,费留宾在东京和日本外务审议官高岛益郎举行了副外长级的“日苏事务级协商”。这次协商,是去年一月日本外相园田直访苏时双方协议确定的,时间原订为去年八月。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苏联为了对日本施加压力,一再推迟会谈日期。日本《朝日新闻》五月十三日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当时莫斯科的打算是,采取强硬态度,迫使日本作出某些让步,甚至接受苏联提出的“苏日睦邻合作条约”。但是这次,苏联“出人意料地”同意举行协商。费留宾在会谈中又宣称苏联的基本政策是同日本“发展睦邻友好关系”,鼓吹把苏日关系推向新阶段已经“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西方舆论指出,莫斯科之所以要收起怒容、装出笑脸,是因为最近日美首脑会谈和大平首相出席联合国贸发会议相继获得成功,而苏联军事力量在亚洲地区的扩张在这个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应,使苏联感到亚洲战略形势对它越来越不利了,有必要采取新的策略来改善自己的地位。
为时两天的“日苏事务级协商”情况如何呢?《读卖新闻》五月十六日在评论这次会谈时写道:“立足于既成事实而顽固地反复坚持自己的主张是苏联外交的传统手法。由此看来,苏联也许是一方面做出‘微笑外交’的姿态;另一方面,在内心里的真实打算则是把这次协商看作是宣扬自己主张的一个场所。”
事实正是这样。在会谈的第一天,费留宾就大放厥词地攻击中国,攻击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并且对日本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表示不满。由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所表明的反霸原则刺痛了霸权主义者的神经,莫斯科一有机会就要大肆发泄它的不满,这并不令人奇怪。
在会谈中,日本方面再次提出以归还北方领土为前提缔结日苏和约的建议,指出苏联在国后、择捉两岛修建军事基地是令人遗憾的,要求撤除在日本领土上的这些基地。费留宾竟然横蛮地说日本方面这个正当要求“不现实”,“不能加以研究”。相反地,他企图迫使日本把北方领土问题搁置起来,立即签订“苏日睦邻合作条约”。这不仅是要使日本的北方领土永久处于苏联的占领之下,而且想把整个日本通过条约纳入莫斯科牌号的“亚安体系”之中。
在谈到印度支那半岛当前形势时,费留宾吹嘘越南是“仅次于苏联的第二位的社会主义大国”,教训日本“有必要认清由于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而产生的新形势”。用日本时事社的话说,这是“拐弯抹角地要求日本改变对印度支那的政策”。同时,他还叫嚷“苏联反对把东盟变成军事集团的动向”,借以威胁东盟国家在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在东南亚加强扩张的情况下放弃自己增强自卫团结的努力。
使世界舆论关注的是,当日本方面指出苏联使用越南的军事基地“同缓和亚洲紧张局势背道而驰”并对此表示担心时,费留宾公然声称这是“履行苏越友好合作条约的义务”,是“理所当然的”。人们知道,自从今年三月美国报纸揭露苏联军事力量进入越南基地以来,苏联和越南一直采取抵赖手法,竭力加以否认。最近,美国侦察的材料证实,苏联潜艇也已经进驻了越南港口,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对此都作出了强烈的反应,而费留宾竟然一变过去的做法,直言不讳地承认苏联正在利用越南军事基地。值得注意的是,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也是在五月十五日,驻曼谷的苏联人士宣称苏越友好合作条约附有关于军事合作的附件;因此苏联军舰和飞机利用越南基地是“自然而然的”。这些情况表明,苏联决定把苏越友好合作条约作为“合法”的外衣,公开在越南建立军事基地,以便使它的军事力量大举南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加紧进行扩张活动。
尽管费留宾带着微笑来到日本,但是两天的“日苏事务级协商”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在“各持己见”的情况下结束了。这并非出于偶然。既然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决不会放弃称霸世界的反革命战略,伪装的微笑又怎么能够掩盖得了霸权主义的野心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