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一篇作文引起的一场讨论
编者按《一篇作文引起的一场讨论》,介绍了上海敬业中学的党、团组织和教师,如何正确引导青年提高认识,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对待社会上的阴暗面。他们对待一些学生表露的真实的思想,既不是回避问题,也不是打棍子、扣帽子,或板起脸孔进行生硬的说教,而是采取实事求是、生动活泼的讨论方法,和同学们一起具体分析事物,明辨是非,使大家都受到教育,都提高认识。这是一篇很好的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介绍,不仅值得学校的同志们认真读一读,也值得工厂、商店、机关、街道的同志们认真读一读,并在读后想一想自己怎样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细、更好,更生动活泼。
这篇报道介绍南市区敬业中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事例,事情是从一篇作文引起的:
作文
新学期开始第一周,高一(1)班的语文课上,李老师讲了一篇范文——方纪的《挥手之间》,布置学生作一篇记叙文,指定写一个场面。李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命题的范围,如写粉碎“四人帮”的一个庆祝场面、除夕之夜的一个团聚场面等,题目自定,限定在两节课内当堂完成。
象通常布置作文题一样,在同学中激起一些思考、议论的浪花。有的学生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象人民广场发生的事情好不好写?”李老师回答说:“可以写,但看你怎么个写法。”几分钟后,课堂里平静下来,同学们有的在沉思,有的开始动手写……。
李老师在批改时发现了一篇题为《乞丐》的作文:
除夕夜晚吃罢团圆饭,我即去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
繁华的南京路这时并不显得繁华,当我来到国际饭店附近看见有些人围着。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个乞丐。
这个乞丐看上去是个农村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看上去不满周岁的小生命,坐在地上。“可怜,可怜我吧!舅舅娘娘们,行行好……”她用可能是喊哑了的颤抖的难以形容的嗓音向周围的人苦苦哀求。她衣衫单薄浑身打颤,向人们伸着一双饥饿的手。人群中不时有人给她几分几角钱或一些吃食,这时她的眼神充满了对那些发善心的人们的感激。
我不想再看下去了。一阵西北风夹杂着尘灰迎面刮来,顿时我感到眼前一片昏暗。
从大光明电影院出来,影片的情节并没有在我的大脑里引起追忆,倒是耳边仿佛又听见“可怜,可怜,……行行好……”。我扭头瞟一眼大光明三个霓虹灯大字,心里暗想大光明并不“光明”。
作者是班里一个表现较好的同学,学习努力,遵守纪律,尊敬老师,衣着朴素。可是,他怎么会选择这样的题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些问题引起了李老师的思考。他在这篇作文中看到了社会生活中一些消极面对青少年的影响,感到这篇作文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他打算把这篇作文发给他教的高一(1)班、(2)班的同学进行评论。
李老师把他的想法向语文教研组组长作了汇报,得到了赞同。
评论
同学们拿到这篇没有署名的作文以后,课堂上出现了热烈、活跃的气氛,同学们一面看,一面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李老师要大家独立思考,把自己的真实看法写在油印的作文稿下面的空档里。
同学们的评论基本上是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文章的观点不对,说它“为什么不写繁华的南京路上欣欣向荣的场面,而去写一个阴暗的角落里的乞丐呢”?认为文章中说“大光明并不‘光明’”是错误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文章“主题很深刻”,“题材来源于生活”,“题材新颖,场面的描写也符合真实情况”。持这两种意见的同学都认为这篇文章从写作上说是比较好的,描写细致,叙述清楚,文字生动,层次分明。文章的作者也参加了评论,他说,这篇作文是思想解放的结果,“若在‘四害’横行时,这种文章是不敢写的。”
同学们怀着很大的兴趣听老师对这篇作文的评讲。李老师把学生的评论意见作了简要的归纳,然后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说,以乞丐为题材的作文是可以写的,但问题是这篇作文对成为乞丐的原因没有作交代,是“四人帮”破坏的结果,还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没有交代原因,作者就加以同情,甚至得出结论,认为大光明不“光明”,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他又说,评价一个作品有两个标准,艺术标准和政治标准,政治标准第一。这篇作文的文字表达、文章结构是好的,但从政治标准衡量,它把支流当作主流,把局部当作全局,起了相反的效果。因此,应该评这篇作文为不及格。
李老师评讲以后,同学们议论纷纷。很多同学认为李老师讲的意见是对的。有的同学认为这篇作文尽管思想上有缺点,但作者敢于接触实际,文字也好,至少应当及格。有的同学则认为这篇作文敢于揭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敢于讲真话,是一篇好文章。针对同学们的思想,李老师又作了一些补充。他肯定作者关心政治、能思考问题等优点,也肯定他敢于讲真话,同时指出,对实际情况要有分析,有些现象并不能反映本质,思考问题是好的,但要有正确的观点和方法。他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表示愿意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分析
学校党支部专门召开了有团委和政治、语文两个教研组负责人以及李老师、班主任赵老师参加的会议,认真地研究了这篇作文。大家认为,这篇作文暴露出学生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并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反映了学校前一阶段放松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的后果。他们还对学生的情况作了分析。这些学生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几年出生的,从他们接触社会开始,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四人帮”搞的那一套,而他们却把它错误认作是社会主义。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缺乏马列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他们不善于对社会现象作分析,分不清现象和本质,主流和支流,出现一些模糊认识是不奇怪的,关键在于教育,引导。还应当看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政治,是在思考一些问题;他敢于写这样的文章,也说明他对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是信任的,他确信不会因此而被扣帽子,打棍子,这些都应当肯定。因此,一定要坚持正面教育,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不使他感到有压力。
根据党支部的决定,高一(1)班团支部召开了有学校领导、团干部和学生代表参加的大型座谈会,座谈怎样看待当前的形势。座谈会开得很热烈。很多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谈到这篇作文时,有的同学提出,旧社会有乞丐,新社会也有乞丐,怎样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到说不清楚。有的同学对如何对待社会的阴暗面,如何分别社会的主流和支流,提出一些问题。
团市委和区教育局也很关心这场讨论,他们认为学校这样抓很及时,很有必要,建议通过这篇作文,向学生进行一次生动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还建议请师大政教系的老师来给学生讲一课。
团委书记朱老师来到师大政教系,受到师大副校长周原冰、政教系副主任吴铎和其他老师的热情接待,他们认为这场讨论很有意义,乐意承担这个任务,决定由吴铎来讲一次。
根据党支部的意见和师大同志的建议,决定暂时对这篇作文不打分数,由李老师在班上宣布这项决定。学校领导和老师还分别同这篇作文的作者谈心,说明这次讨论的目的是向同学进行一次教育,决不是象
“四人帮”那样抓辫子、打棍子,要他消除顾虑,积极参加学习讨论,共同接受教育。
报告
数天后的一个下午,两个班的同学和其他班级的一些团干部,聚集在生物实验室听吴铎作辅导报告。吴铎为给学生讲课,作了充分的准备。他在报告中运用了同学们所熟悉的文学作品中的材料,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到雨果《巴黎圣母院》中描写的乞丐王国,说明乞丐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剥削人的旧制度。即使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乞丐也没有绝迹。在世界上最富有的美国,拳击冠军行乞、著名琴手讨饭,也是平常的事情。要消灭乞丐这个社会现象,必须消灭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消灭剥削、消灭阶级。
那么,为什么社会主义也还有乞丐呢?吴铎向同学们作了分析,指出我们国家底子薄,生产水平低,不能抗御大的自然灾害;林彪、“四人帮”推行的极左路线和政策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严重破坏;以及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都是还有少量乞丐存在的原因。他还举了从民政部门了解的一些材料:进入市区的一些乞丐,一部分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遣送回乡后倒流进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江苏兴化的船民,出外行乞是这些船民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习惯。这里面也混杂了一些搞不正当活动的人,是社会上阶级斗争的一种反映。产生这种现象原因是很复杂的,但这完全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恰恰相反,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减少、来消除这种现象,如积极发展农副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对流入城市的乞丐加以收容、教育和遣返,政府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说,我们的社会还存在一些阴暗面,这些阴暗面有的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的是林彪、“四人帮”破坏造成的,也有的是出于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但这都不能归之于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要求消除这些阴暗面。今天,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一心想四化,一心干四化,才是我们时代的本质和主流。
吴铎的报告比较生动,有事实又有分析,紧扣着同学们的心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收获
报告以后,李老师又给学生出了一篇作文题目:《我对〈乞丐〉一文学习、讨论的再认识》。记者翻阅了学生写的一篇篇作文,看到了这场学习和讨论在同学的思想上结出的果实。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言表达了他们的认识:我们社会上存在的少数乞丐和其他落后现象,并不是我们社会制度造成的,它不能反映社会的本质和主流。“不能只看到一个或几个乞丐哀求的眼睛,而看不到广大人民幸福的笑脸”。“写阴暗面,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尽我们的力量缩小阴暗面,并使之完全消失,让光明充满全国,充满全球”。
同学们还看到了自己的弱点,要求领导上加强引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位同学写道:“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讨论,我看到了在我们青年人身上确实存在着一种毛病,就是好冲动,往往会感情用事,缺乏对新旧事物、新旧社会的本质上的区别能力,不会区别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还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这代人,从小学一年级起,受到的教育是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如何如何好,而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分为二的教育受得极少,这使我们变得那样天真幼稚。而现在,一旦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从电视中看到外国那豪华的城市建筑、现代化的设施及公园、文化中心等等,再比比我国,后者就显得落后了。这个弯怎么转得过来呢?我希望老师,希望所有的宣传教育机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我们真正地认识这个世界,真正地明辨是非。”
这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呼声。帮助青年一代正确认识世界,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让光明充满全球”的革命理想,这是在新的形势下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
《乞丐》的作者也在这场学习和讨论中提高了认识。他对老师说:“我认识到这是老师对我的帮助,是政治上对我的关心,要我学会全面看问题。这不仅是对我的教育,也是对大家的教育,现在我们整个班级都关心政治了。”目前,他正在积极修改原作文,老师也准备在他修改以后,重新评分。
党支部还召开了有一部分同学参加的座谈会,座谈这场学习讨论的收获,进一步提高认识。在党支部的建议下,高一(1)班举行了一次“坚持四项原则,胸怀祖国,献身‘四化’”的专题班会,结束了这场学习和讨论。
《解放日报》记者 沈光众 吴德宝
(原载五月十三日上海《解放日报》)


第3版()
专栏:

一颗红心 两种准备
为之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口号,文化大革命前,曾经在应考青年中起过重要的教育作用。粉碎“四人帮”以后,高等学校恢复招生考试制度,这个口号又重新引导着广大考生正确对待升大学的问题,正确处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引导青年通过不同途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颗红心”,是指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攀登文化科学高峰的革命理想。“两种准备”,一种是考上全日制大学;另一种,如果考不上,则坚持自学或业余学习。
有人问,为什么要“两种准备”?“一种准备(上全日制大学)岂不更好”?当然,如果所有的人都经过全日制大学培养,那是很好的,但是,那只能在普及全日制大学之后。当全日制大学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所有要求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只能“两种准备”。大家知道,一个国家能招收多少人上全日制大学,是由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恩格斯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同年龄的青年约一千五百万人,其中半数可达高中毕业。粉碎“四人帮”以后,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满足青年升学的要求,两年来,高等学校不断增加了招生数量。但是,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加上教育战线长期遭受林彪、“四人帮”的严重破坏,师资、校舍、设备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因此,考生多,录取人数相对比较少,将是高等学校招生工作长期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这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现状在高等学校招生上的反映。即使今后几年高等学校招收人数大幅度增加,如每年招收一百万,上全日制大学的也仍然是少数,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只能通过自学或业余学习的途径继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两种准备”仍然是全体考生面临的实际问题。
单纯从个人得失的角度看问题,“两种准备”的结局是截然相反的。但是,用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问题,从国家利益出发,它们则是相辅相成的,统一的。据统计,为了培养一个脱产学习的全日制大学生,国家每年所用的经费,相当于四个农村劳动力一年的全部产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因为大多数人没有上全日制大学,而从事工农业生产,才保证了少数人能够上全日制大学脱产学习。因此,从国家整体的利益出发,当前只能选拔少数人上全日制大学,多数人只能自学或业余学习。这两种途径虽然形式不同,但实质是统一的,即它们都可以使青年学得文化知识,为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最近,鞍山钢铁公司采取择优的办法选拔工程师,无论大、中专毕业的技术人员,还是干部、工人,都可以报名应试。经过考试,共选拔了八百多名工程师,其中半数是靠自学达到大专毕业文化程度的工人。通过自学或业余学习而在文化科学上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古今中外,屡见不鲜。最近,我国正着手建立自学或业余学习的考核制度。可以相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中国,通过自学或业余学习的途径,必定会涌现出大批有作为的优秀人才。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核心是学习目的问题。上大学本身并不是目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也不是目的,它们都只是手段。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因此,“两种准备”,必须、也完全可以在“一颗红心”上统一起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是青年的人生观在高考问题上的一个表现,而不单纯是考取与否的问题。所以,在高考中解决“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问题,树立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攀登文化科学高峰的革命理想,无论考取与否,对一个青年的成长,都是有重要影响的。只有树立为四化献身的革命理想,才能鼓舞自己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攀登文化科学高峰;学得了文化科学知识以后,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著名的语言文学工作者苏阿芒,一九五四年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但是,为了把祖国的文化介绍给世界各国人民,把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介绍到祖国来,他奋发自学,不同程度地掌握了二十一种外文,其中六种能看、听、写、说,并且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是什么原因使苏阿芒产生了这样巨大的力量?他说,“青春是宝贵的。我觉得,要为祖国作贡献,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不应该虚度年华。”这再一次说明,重要的不是通过什么途径学习,而是学习的目的。伟大的目的,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只有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全部青春的革命理想,在学习中才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才能在崎岖的小路上不断攀登,而达到光辉的顶峰。


第3版()
专栏:

教育部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
谈今年高校和中专招生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五月十七日电 教育部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对今年的招生规定作了一些说明。他说,为了有利于各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与工作,今后在职职工应该主要通过业余教育的途径进行学习。教育部门要会同各有关部门,对职工业余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大力加强夜校、函授广播和电视教育。在职职工要求报考全日制大学的,须经所在单位批准。从今年招收的新生起,工龄满五年的职工,恢复职工助学金制度,不再由原单位照发工资。前两年,为了广开才路,招生对象的年龄放宽到三十周岁。从高等教育的规律考虑,招生对象的年龄不宜过大。今年规定考生一般不超过二十五周岁。鉴于十多年来被林彪、“四人帮”剥夺了上大学权利的青年,很多人已经超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入学的要求又很迫切,为了不埋没人才,今年又规定,学习成绩优秀的未婚青年,经单位证明,年龄可放宽到二十八周岁。今后再逐步降低报考青年的年龄。
教育部负责人强调指出,认真贯彻执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确保招收新生的质量,是高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前提。今年要切实保证招收新生的政治质量,既要考核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水平,又要全面地历史地看本人的政治态度、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在政审工作中,要继续肃清林彪、“四人帮”推行的反动“血统论”的流毒;但对考生本人的政治表现,不应放松要求。考生对自己的鉴定,一定要忠诚老实;各基层单位要实事求是地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作出负责的鉴定。
全国重点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攀登科学高峰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责任。为了保证全国重点高等院校的招生质量,这些院校今年仍由教育部根据考试成绩,统一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如果某些地区在统一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数录取不足时,招生院校可以把名额调到其它成绩较好的地区录取。一般院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仍由省、市、自治区划定。这样做,既保证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招生质量,又照顾了各地的实际情况。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外语水平,并推动中小学的外语教学,今后将逐步把外语考试成绩计入总分。但是,考虑到目前许多中学还没有开设外语课的实际情况,今年规定:报考重点院校的考生,外语成绩按考试分数的百分之十计入总分,今后将逐年提高计分比例。报考一般院校的,外语成绩今年暂不计入总分,录取时作为参考。
鉴于目前高中毕业生数量很大,今年中等专业学校除了招收初中毕业生外,也可以招收高中毕业生。今后,随着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将逐步改变这种状况,只招收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今年报考中专必须自愿。既是中专学生,就执行中专的教学计划,在校学习期间和毕业以后,也享受中专生的待遇。这一点事先要同报考者讲明。
教育部负责人强调指出,在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中,考生多,录取数少,将是长期存在的矛盾。大多数考生落选,这是正常情况,对他们绝不应歧视。各有关方面从报名开始到录取之后,都要针对考生思想情况,认真做好思想工作,特别要做好落选考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希望,全体考生和家长,都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应该看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上全日制大学的只能是少数,绝大多数青年要走自修和业余学习的道路。考上大学固然好,考不上大学,通过自修和业余学习,同样可以提高文化科学水平,为实现四化作出贡献。
教育部负责人指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与中学毕业考试的要求不同。高考的主要任务是从大量已经具备高中毕业文化水平的考生中,选拔极少数学习较好的青年,因此,从选拔人才的需要出发,高考试题难度较大,考生及格的可能较少,这是正常的。
今年全国统一的文化考试,主要是考核考生对中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我们希望,广大考生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不要死记硬背和猜题。
教育部负责人说,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和杜绝徇私舞弊和“走后门”等不正之风,是搞好招生工作的重要原则。这种不正之风,违背了择优录取的原则,为广大群众所深恶痛绝。两年来的实践说明,这种不正之风虽然是个别的,但在群众中造成的影响却很坏。各级招生委员会都必须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各级领导同志和招生工作人员更要执法守法,以身作则,坚持原则,严格按规定办事。对“走后门”和徇私舞弊的人,必须视其情节给以批评教育或处分,情节恶劣的要依法惩处。为了杜绝舞弊,新生入学后,学校应该认真进行考核复查,不合格的,学校有权令其退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