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我代表团团长在联合国贸发会议上发言
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新华社马尼拉五月十日电 出席联合国第五届贸发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刘希文今天在会议进行一般性辩论时发言说:“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它不仅妨碍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而且严重地影响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当前对旧的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彻底改革,有重大的迫切性。”
刘希文说:“自上届贸发会议以来,国际经济领域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同时,加强了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些国家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民族工业和科学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对外贸易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他在列举了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多边的和地区性经济合作的情况后说:“所有这些对于改革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对于第三世界发展民族经济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他说:“近几年来,有些发达国家在处理某些国际经济问题中,采取现实的态度,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不同程度地作出响应,发展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十几个发达的债权国取消了一部分最不发达国家欠的债务,为南北对话创造了有利的气氛。”
刘希文指出:“但是,必须看到,三年来有关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各项谈判只取得了有限的进展。商品综合方案共同基金的谈判,今年三月才就几个原则问题达成一揽子协议,今后还有起草协定的艰巨任务。单项商品协定的谈判,除天然橡胶外,大都进展缓慢,整个商品谈判的时限一延再延。制成品贸易,技术转让行动守则等谈判都遇到了困难。”他指出:“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超级大国为了摆脱困境,极力转嫁经济危机,严重地影响了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使穷国与富国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一九七八年贸发秘书处的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所蒙受的损失达三百多亿美元,对外负债总额已达三千亿美元之巨。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它不仅妨碍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而且严重地影响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当前对旧的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彻底改革,有重大的迫切性。”
他说:“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也必须看到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超级大国是不甘心放弃对国际经济、贸易体系的垄断和控制的,它们仍在千方百计对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进行阻挠。以成立共同基金为例,它们或者是长期反对,只在第三世界国家联合斗争的压力下,才被迫原则接受;或者是口头上虽表示支持,实际上对资金来源等重要规定,不承担义务。那种口是心非的行径,理所当然地引起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不满和反对。”
刘希文表示中国支持今年二月七十七国集团第四次部长级会议通过的《阿鲁沙集体自力更生纲领和谈判纲要》并认为这个文件是七十七国集团对本届会议作出的贡献,赞同把它作为本届会议讨论的基础。他说这个纲领“分析了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重申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方针,强调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就解决当前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科学技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阿鲁沙文件提出的集体自力更生的主张,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增强自身的力量,也会加强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在谈判中的地位,有利于推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刘希文说:“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上取得独立和国际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旧的国际经济、贸易的规则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应该加以改革。我们认为,在新情况下,制定公平合理的、有利于世界经济繁荣和发展的新规则、新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刘希文表示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要求限制发达国家推行保护主义政策,建立商品综合方案和共同基金,改变不合理的国际货币制度,制定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等一系列正当要求。他说:“中国政府一贯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立场,并且已决定将参加正式达成协议后的共同基金协定,据此承诺认缴资金。大家知道,中国对外贸易额现在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是很小的,但是我们仍然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实际行动为第三世界团结合作,改革旧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共同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他说:“我们支持制订一项以执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为中心的联合国第三个发展十年国际发展战略,并采取行动来增加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事务的决策权力。”
刘希文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决不是闭关自守,我们要学习外国的好经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积极开展经济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采用国际上的习惯作法,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全面执行自力更生的方针。我们的建设任务是宏伟的,也是艰巨的,中国人民有信心、有决心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争取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


第6版()
专栏:

加勒比海的新风浪
——苏古进一步向加勒比地区伸出干涉黑手
加勒比海最近卷起了引人瞩目的政治风浪,不少加勒比国家对格林纳达的政局变化表示不安,担心苏联、古巴利用这一地区的动荡局势把干涉的黑手进一步伸进加勒比海。
三月十三日东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发生的政变是英语加勒比地区国家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政变,它推翻了由埃里克·盖里领导的统治腐败的政府,而由发动政变的、主要得到青年知识分子支持的新宝石运动的领导人毕晓普组成政府并任总理。路透社在一条综述加勒比国家反应的消息中说:“没有发现什么人为盖里流一滴眼泪”,“没有看到盖里政权在三月十三日完蛋而感到遗憾”;但是“对毕晓普的同情和谅解并没有使其他加勒比领导人高枕无忧”。
政变以后,加勒比国家舆论不时传出有十名古巴人参加了政变以及一船古巴军火运抵格林纳达的消息。格林纳达新政府对前一消息加以否认,对后一消息未予证实。但是毕晓普总理在四月八日一次公众集会上明确宣布要向古巴等国请求军事援助。他说:“我们打算同古巴政府进行接洽,请求他们向我们提供武器和装备。”他特别讲到,古巴不仅是加勒比邻邦,而且正在非洲和世界各地“援助解放斗争”。四月二十三日,古巴《格拉玛报》刊登一份古巴和牙买加的联合公报说:“双方高度评价最近在格林纳达发生的事件”,“表示有必要向这一新政府紧急提供国际援助和支持”。塔斯社在格林纳达政变后也表现异乎寻常的兴趣,它在三月十五日发出的消息强调这个地区的一些同苏联有联系的政党欢迎这次政变。
加勒比地区是紧邻美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地区。美国国务卿万斯说过,卡特政府把加勒比地区看作世界上“非常特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自从苏联把古巴变成它的向拉丁美洲扩张势力的桥头堡后,苏联就以加勒比地区为突破口,直接渗透美国的“后院”。苏联尽力利用美国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矛盾,利用这些国家内部存在的长期解决不了的社会问题,乘人之危,打出“援助”旗号,贩卖它干涉、扩张的私货。苏联迄今如此紧密地控制古巴,走的就是这个途径。
美国政府对格林纳达宣称将接受古巴军事援助表示焦虑。国务院一个发言人四月十六日说:美国对格林纳达和古巴“发展密切的军事和安全关系感到关注”。美国向格林纳达发去一个照会,表示华盛顿不赞成它同古巴建立军事关系。但是毕晓普总理直截了当地表示拒绝美国的“发号施令”。
政变发生之后,加勒比国家急忙研究事态发展对本地区安全的影响。加勒比共同体部长们紧急磋商了九个多小时,在听取格林纳达(它是共同体成员之一)新政府代表在会上保证遵守共同体一体化运动、支持主权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等原则之后,就承认新政府的问题各自作了决定。圭亚那、牙买加和巴巴多斯决定承认,圭亚那政府在声明中说,它作这决定是“不希望在加勒比地区关系中出现真空”,“不要等地区之外的国家政府在作出明确反应方面采取主动”。但是安提瓜等决定不承认。三月二十日,西印度联邦部长理事会开会,包括多米尼加联邦、安提瓜在内的六个自治的西印度群岛国家决定,在格林纳达恢复宪法进程之前,它们不能承认新政府。这次会议还一致同意成立一支地区警察部队,以便“在面临武装的和受到训练的”分子行事时捍卫它们自己。
一些国家的报纸发出了警号。牙买加《新闻集锦日报》三月十七日以《獴溜走,狼又进来了》为题发表评论,告诫人们提防苏联、古巴在加勒比地区建立新的渗透中心。
(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法国报刊揭露苏联在欧洲加紧部署核导弹
新华社巴黎电 最近,法国一些报刊就苏联在欧洲地区加紧部署和更新目标指向西欧国家的核导弹接连发表文章,揭露苏联推行的真扩军、假缓和的策略,提醒人们保持警惕。
《费加罗报》在一系列文章中指出:苏联的计划预计建造一千二百枚SS—20式导弹。这些导弹部署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哈尔科夫以东,它们能够摧毁三千六百个目标。
这家报纸说,SS—21式导弹是苏联最新发展的一系列三种新短程导弹的第一种,射程为一百二十公里。美国和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国防部长在最近的会晤中,讨论了为对付苏联这一新式武器所造成的威胁而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苏联在欧洲一方面高喊“缓和”而另一方面却大肆扩军的事实,这家报纸揭露说:“苏联的外交几乎总是以手中拿着一张以接近或和平为漂亮标签的纸片,但它却使人感到一种企图控制人家的担心。”文章还解释说,这就是“我拥抱我的对手,但这是为了掐死他”。
最近一期的《快报》周刊也在一篇文章中强调要“正视现实”。它说:“正视现实并不是反对缓和。这仅仅是拒绝让缓和一词具有苏联将来可以对西欧起保护国作用的意义。因为,缓和政策应该是为避免保护而松弛紧张局势,而不应该为避免紧张局势而接受保护。”
新华社巴黎电 法国《快报》周刊在最近一期中发表两篇文章,分别揭露苏联在欧洲的军事扩张和在亚洲、非洲的阴谋活动。
一篇题为《红军超级大国》的文章写道:“在苏联驻欧洲的常规部队里,坦克的数量十年内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大炮增加了百分之五十,装甲车增加了百分之七十,战术飞机增加了百分之二十”。
文章说:“华沙条约部队的兵员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的不适当的部署,在某些关键的战略地区形成双方力量对比为五比一”。
文章谈到苏联常规部队超过西欧部队时援引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戴维·琼斯将军的话说:“世界上从未见过一个大国有如此强烈的军事扩张欲望”。
在列举了苏联如何在欧洲部署“一类”师和如何紧急动员人力和物力的事实后,作者呼吁警惕苏联的突然袭击战略,写道:“在进攻时,华沙条约将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利用突然袭击、进攻乃至首先使用所谓战区核武器的好处。”
另一篇题为《莫斯科在亚洲和非洲的间接战略》的文章说:“从安哥拉到埃塞俄比亚,从也门到阿富汗,这三年在亚洲、非洲发生的许多事件充分证明,存在一种苏联的‘重大战略’,表现得相当谨慎而不至于刺激西方,但却相当大胆地采取重大的措施:大规模使用古巴雇佣军、通过空中走廊输送最现代化的武器、苏联将军们就地指挥作战。”
文章说,“可以肯定,苏联在非洲大量的军事活动,主要是靠古巴雇佣军,同时也不排除在这些亚非国家建立间谍网和内部治安军。”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第十届伊斯兰国家外长会议开幕
第十届伊斯兰国家外长会议五月八日在摩洛哥的非斯市开幕。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主持了开幕式并致开幕词。
包括三十九个穆斯林国家、一些国际组织、美洲和欧洲的穆斯林代表在内的六百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本届会议将讨论中东问题、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问题、种族隔离、种族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等问题。
埃以联合军事委员会举行会议
埃及和以色列联合军事委员会五月六日在西奈首府阿里什举行会议,以确定五月二十五日把这个城市移交给埃及的细节问题。
会议划定了以色列军队从阿里什撤走的准确分界线,并决定建立阿里什和埃及其他地方之间的直接交通和通讯联系。
这次会议是为准备以色列在今后三年内从整个西奈半岛撤走而建立的埃以联合军事委员会举行的第二次会议。
玻利维亚内阁集体辞职
玻利维亚内阁五月九日提出集体辞职。
玻利维亚内政部长劳尔·洛佩斯宣布这一决定时说,内阁辞职是为了给予总统“在大选进程的最后阶段选择合作者”的自由。玻利维亚总统戴维·帕迪利亚和洛佩斯部长八日都表示大选进程不会中断。
据报道,内阁辞职的消息是在一次内阁会议结束后宣布的,这次会议研究了国内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挪威农业劳动者收入接近工人水平
最近挪威官方发表的关于农业工资和生活水准的白皮书说,挪威农业劳动者的平均收入正在迅速接近工人收入的水平。据估计,一九七八年的平均收入达六万五千一百挪威克朗
(合一万三千美元),而这一年,工人的平均收入为六万八千四百克朗。(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美国宣布同苏达成限制战略武器原则协议
事实表明协议决不预示美苏核军备竞赛将会放慢
新华社北京五月十日电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卿万斯九日在白宫宣布,他同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就限制战略核武器问题举行的谈判已经完成,但是还有“少数遗留的次要问题”将由两国在日内瓦的谈判代表团进一步解决。
他还谈到,预定要举行的美苏最高级会晤的时间和地点目前还在讨论。据外电报道,由于勃列日涅夫有病,原定要在华盛顿举行的这次会晤可能要改在北欧或西欧的某一个中立国首都举行,时间大约在六月中旬。届时将由卡特和勃列日涅夫正式签署一项“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第二阶段协议。
万斯在昨天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如今我们就要签署一项实现我们的目的的战略军备协议”。他声称:“这个条约对我们和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有希望的信息”,它“将增进美国及我们盟国的安全。它将抑制核军备竞赛。它将减少核战争的可能性”;此外,“这项条约可以为增加我们(美苏两国)之间的建设性及和平的关系开辟道路”。
美国国防部长布朗也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强调这项协议对美国的安全“作出重大贡献”,“有助于满足我们国家的战略需要”。
根据美国官方材料,这次的协议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效期到一九八五年底的条约;一个有效期到一九八一年底的议定书和一个关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第三阶段谈判的指导方针的原则声明。
条约规定,各方可以拥有的战略核武器总额暂定为二千四百件,到一九八一年将减少到二千二百五十件,这意味着苏联方面将减少大约二百七十枚过时导弹,而美国方面还可以增加约二百枚;其中分导式多弹头运载工具的“限额”为一千三百二十枚,这几乎是苏联现有数目的两倍,比美国现在实有数目也多大约三百枚。此外,根据条约,双方还可以各发展一种新型陆基洲际导弹,各增加约四千个核弹头,并“想发展多少就发展多少种新型潜射导弹”。因此,与其说这是一个“限制”双方战略核武器的协议,莫如说它仅仅是为双方核武器数量的“向上平衡”规定了一个指标。
至于对战略核武器质量的改进,如提高命中精度、改进制导系统等,条约更是毫无限制,而改进这种武器质量的竞赛恰恰是签订第一阶段协议以来双方核军备竞赛的重点,也是今后双方争夺核优势的关键。
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是从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开始的。一九七二年五月,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第一阶段协议,同年十一月开始第二阶段会谈。六年多来,为了达成这样一项协议,双方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了近三百次会议,两国外长还多次进行互访和会晤。仅今年以来,万斯又同多勃雷宁谈了二十六次。在谈判过程中,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
美苏谈判“裁军”从来都是为了限制对方发展自己。这次旷日持久的谈判更不例外。但是事实证明,“限制”是限制不住的。会谈十年来,苏联核武器增加了五倍,而美国只增加了一倍;苏联在数量上已经赶上并超过了美国。在质量方面,苏联也越来越接近于追上美国。苏联显然认为达成目前这样一个协议有利于它集中力量加速在改进核武器质量方面追赶美国。
协议达成之后还需双方立法机构批准才能生效。在美国需经参议院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在苏联加紧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内部不少人怀疑,目前同苏联签订这样一项协议是否对美国有利。为了平息这种疑虑,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最近纷纷发表谈话,多方为这一协议辩护,同时强调表示:政府决不会因为签订这项协议而放松其防务努力。在万斯宣布完成谈判的同一天,卡特在一次午宴上说,这项协议“不是一个强大的防务的替代物”,“我们将继续保持一种有效、灵活的军事能力。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第二阶段条约和议定书保留了我们执行筹划中的或者可能需要的一切防务计划的权利”。国防部长布朗也说:“即使签订了限制战略武器协议,我们也需要扩大我们的防务努力,其中具体包括在战略核力量方面的努力”。
苏联方面显然也没有因为谈判这样一项协议而放慢其核扩军的势头。据美国报纸最近报道,苏联正在加紧试验核武器、发展新的一代洲际弹道导弹。
这一切都表明,这项协议的缔结,决不预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军备竞赛将会放慢,而只能是一轮新的、主要是在改进核武器质量方面的竞赛的开始。


第6版()
专栏:

美国一些参议员对协议表示不同态度
有的同意;有的保留;有的反对,认为有利苏联
新华社北京五月十日电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卿万斯九日宣布他同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就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达成原则协议之后,美国参议院一些有影响的议员纷纷发表谈话,表示了几种不同的态度。
民主党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在谈话中称赞这个协议是“通向和平的不可缺少的一步”,表示将尽力使条约在参议院尽可能早地得到批准。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霍华德·贝克昨天在白宫会见卡特总统后发表谈话说,他已经告诉卡特总统,参议院将对条约的内容进行修正,也可能把条约退回去,以便重新谈判。他对卡特说,他个人相信军备控制,并且愿意投票支持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但是对目前已经达成协议的条款有严重保留。他向报界宣布,他倾向于投票反对这个条约。
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发表了一个声明,说目前已经原则达成的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实质上是不平等的和无法进行核查的”。声明说,这项条约“对苏联有利。就它目前的形式而言,它对美国的安全是不利的”。杰克逊说,参议院“将采取行动,修正条约的一些最严重的缺点,和堵塞它的许多漏洞”。
共和党参议员杰克·加恩发表谈话说,条约是“不公平的”,它的履行情况是“无法进行核查的”。他说,条约将使苏联有可能发展一种“赢得战争的能力”。
共和党参议员马克·哈特菲尔德发表谈话,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反对这个条约。他说“这个条约并没有结束军备竞赛”。
合众国际社在一条电讯中说,美国参议院“互相对立的各派之间对这个经过多年的曲折谈判达成的条约的辩论,将同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争论一样激烈”。
按美国法律规定,这类条约,在总统正式签署以后,需经美国参议院以三分之二的多数票批准,才能生效。如果一百名参议员全体出席,就至少要有六十七人投赞成票才行。据报道,美国各方一致的估计是,尽管美国政府进行了大量活动来宣传这项条约,但目前已经表示支持这个条约的参议员还大大少于这个必需的人数。
卡特四日在衣阿华州得梅因的一个招待会上讲话时曾表示,由于美国国内存在着强烈的反对意见,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签署后能否得到参议院批准,“现在还看不准”。


第6版()
专栏:

苏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前前后后
从一九六九年起,苏联和美国开始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这是十年来两国间进行的最主要的双边谈判,也是两个超级大国用以掩盖它们加剧核军备竞赛、争夺核优势的烟幕。
这场会谈旷日持久,为期十年,举行会议四百余次。现在第二场已经闭幕。这一场戏,若论形式上的结果,就是双方将要缔结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核武器的三纸协议;若论实际上的结果,就是双方日益增强和扩充的核军备。以核武器的数量增加为例,从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八年间,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就从一○五○个增加为约一四○○个,潜艇发射导弹从一六○个增加为一○一五个。
从导弹的质量方面来说,苏联从没有多弹头到拥有多弹头,在这几年内发展了四种新型导弹,其中三种都能携带多弹头;战略核弹头的命中精确度不断提高。根据美国电子仪器对苏联最近导弹试验的侦察,苏联导弹最多可能载有十四个弹头。在这期间,美国战略核武器的数量也有很大增加,质量也有所提高,只是远没有苏联的发展那么迅速罢了。即此一端,所谓“限制”战略核武器谈判的实质就大白于天下了。
这场会谈原是一九六四年初由美国向苏联提出的。直到一九六九年十月二十五日才就举行会谈达成协议。第一阶段会谈于同年十一月开始,谈判分为七轮,到一九七二年五月,双方代表在赫尔辛基和维也纳共举行一百二十三次全体会议。经过两年半的讨价还价,拟就了一项条约草案和一项临时协定,提交两国首脑决定。
一九七二年五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苏期间,和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和一个补充《议定书》。当时双方的导弹数量都已相当可观,核竞赛的关键已主要是提高质量和增加新品种的问题。但是,《临时协定》只规定双方在五年内冻结战略导弹的数量,而对导弹的质量特别是对核弹头的数量和质量都未作限制。协定签订后,苏联不仅发展了几种新一代的导弹,而且在分导多弹头技术上也获得突破。这就使苏联的战略武器不仅在数量上和美国旗鼓相当,在质量上也开始追上美国。
从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起,苏美限制战略武器第二阶段会谈在日内瓦开始举行。会谈的中心议题是要拟订一项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正式条约,以取代一九七二年五月签订的、为期五年的《临时协定》。
六年多来,两国谈判代表团前后举行了二百八十多次会议,在谈判过程中,争执十分激烈,双方都利用谈判的时间全力扩充核武库,以致竞赛逐步升级,特别是苏联大力扩充核力量,在两国核力量对比上加强了自己的地位,并在谈判中采取攻势,不断对美国施加压力,致使谈判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一九七三年六月,勃列日涅夫访美期间,与尼克松签署了《关于进一步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的基本原则》,宣称要在一九七四年达成“永久性条约”。
一九七四年六、七月间,尼克松访苏与勃列日涅夫会谈的结果,“永久性条约”告吹,倒退为准备签订一项有效期到一九八五年的“十年协定”。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美国继任总统福特与勃列日涅夫在海参崴会晤,双方就到一九八五年为止的战略武器限额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这个协议仍然不提战略武器的质量限制问题,而在数量限制上玩弄了一个掩耳盗铃的花招。它规定了战略武器最高限额为二千四百件,其中分导式多弹头导弹为一千三百二十件。这两个数字都大大高于美国当时实际拥有数,而苏联当时实际上还没有部署分导式多弹头导弹。这就是所谓“向上平衡”。即不是销毁和减少战略核武器,而是规定一个双方可以增加的最高限额。双方还签署了《关于进攻性战略武器问题的联合声明》。其后,日内瓦会谈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联合声明》的指导原则,草拟“十年协定”。
由于谈判过程中双方不断试验新的武器,谈判愈益复杂。特别是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六年两年,由于苏联加紧干涉安哥拉,派遣雇佣军侵略非洲,苏美关系紧张,会谈长期僵持、协定一再拖延。
一九七七年初和一九七八年,美苏两国外长就限制战略武器问题共举行了七次会谈,终于取得较大进展。双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达成了一些协议,这些问题包括:关于战略武器的限额、关于对重型导弹的限制、关于苏联的逆火式飞机、关于美国的巡航导弹、关于巡航导弹及其有关技术的转让等等。今年一月份以来,美国国务卿万斯同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在华盛顿又举行了一系列会谈,到五月八日为止,共举行了二十六次。五月九日,万斯宣布,他同多勃雷宁就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谈判已经结束,“遗留下来的尚未得到解决的几个次要问题”将由在日内瓦的双方谈判代表团进一步讨论解决。
尽管苏美双方由于各自的需要,达成了目前的协议。但是,一纸协议不会制止军备竞赛。不论是条约或议定书,都对双方进一步展开核竞赛特别是在质量方面的竞赛起不了什么限制作用。这项协议与其说是限制战略武器的协议,倒不如说是为新的一轮战略武器竞赛规定的竞赛规则。苏美两家已在宣称,在第二阶段会谈达成协议后,它们还要继续举行第三阶段的核谈判。会谈不止,军备日增,世界人民,拭目以观。
(新华社)


返回顶部